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入不平衡、共享发展与居民幸福感
1
作者 陈福中 蒋国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87,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收入不平衡和共享发展程度较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不平衡、共享发展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收入不平衡和共享发展程度较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不平衡、共享发展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不平衡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并且共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调节效应,使得共享发展程度较高的群体对收入不平衡更加包容,而且更易发挥收入不平衡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社会保障支出等政策也有助于提升居民幸福感对收入不平衡的包容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实施有效举措降低收入不平衡、多措并举提升共享发展水平并着力落实扶贫类和保障类政策,进一步提升居民家庭的幸福感,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衡 共享发展 居民幸福感 非线性关系 政策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卷式”竞争:表现、成因及治理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海燕 张占斌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共11页
“内卷式”竞争是由于行业企业数量过多(资本等要素过度投入),产量增长的速度远超市场容量扩张的速度,造成企业利润水平快速下降(资本等要素边际收益递减),为了生存,企业之间展开的手段越来越复杂细微、程度不断加剧、结果不断恶化的竞... “内卷式”竞争是由于行业企业数量过多(资本等要素过度投入),产量增长的速度远超市场容量扩张的速度,造成企业利润水平快速下降(资本等要素边际收益递减),为了生存,企业之间展开的手段越来越复杂细微、程度不断加剧、结果不断恶化的竞争。“内卷式”竞争已蔓延至我国新兴行业,影响到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内卷式”竞争的根源在于供给远大于需求,行业特征与结构、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短期性行为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加剧了这种失衡。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是去“过密化”,为企业(资本等要素)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去除加剧“内卷”的各种因素,规范竞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式”竞争 供需关系 公平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人机关系的社会临场感 被引量:4
3
作者 翁智刚 陈潇潇 +1 位作者 张小妹 张琚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62,共17页
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SP)又称社会存在,是一种与他人在一起的共在感。社会临场感作为面向新型人机关系态度形成机制的经典与主流中介变量,亟待对多学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构建。本文以人机关系演进为背景... 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SP)又称社会存在,是一种与他人在一起的共在感。社会临场感作为面向新型人机关系态度形成机制的经典与主流中介变量,亟待对多学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构建。本文以人机关系演进为背景,从人与计算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和人与机器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的历史视角对社会临场的概念内涵与适用边界进行界定。再以拟人化为前置变量,个体因素为调节变量,认知、情感、行为的态度为结果变量,构建了以社会临场感为中介变量的整合性理论框架,解构面向新型人机关系的心理机制。最后,对人机关系调整与机器社会心理、社会临场感的概念内涵外延的扩展、拟人化与社会临场感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关系 社会临场感 拟人化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韧性:一个拓展家庭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演变,家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热点。家庭发展能力是一个双核结构,包含家庭常规能力和家庭韧性,但以往研究更关注探讨家庭的常规能力。然而,家庭韧性作为家庭应对压力和挑战、维持家庭功能及促进成员...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演变,家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热点。家庭发展能力是一个双核结构,包含家庭常规能力和家庭韧性,但以往研究更关注探讨家庭的常规能力。然而,家庭韧性作为家庭应对压力和挑战、维持家庭功能及促进成员发展的核心能力,应当是理解家庭发展能力的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家庭韧性的特质性能、动态演化和系统交互三个理论视阈,可以揭示家庭如何通过内在特质、时间演变中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适应逆境。家庭韧性不仅是家庭在压力下的适应性特质,还涉及家庭在不同时期的持续成长和代际传递。家庭韧性的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家庭发展能力研究视角,强调了家庭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性。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家庭韧性的培养和传承对于应对社会变迁、经济压力和人口老龄化等挑战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韧性 家庭发展能力 人口老龄化 代际关系 家庭政策 家庭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外部审计监督与信贷风险防控:互补还是替代? 被引量:2
5
作者 池国华 周正义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共10页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银行数据,选择银行行政处罚监管视角,探究银行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信贷风险防控中,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并非源自外部审计...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银行数据,选择银行行政处罚监管视角,探究银行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信贷风险防控中,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并非源自外部审计质量的中介效应,而是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监督合力。协调互补机制在于外部审计师能够根据处罚公告信息确定信贷业务审计重点,而银行监管部门也可利用外部审计工作增强其对信贷业务的监管;双方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互补作用,对非国有产权、审计师独立性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银行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 外部审计监督 信贷风险 互补关系 替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雪 宋佳殷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3,共16页
维护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养方式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不同家庭... 维护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养方式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影响及亲子关系的作用机制,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法等验证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并使用Bootstrap法检验影响机制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显著影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与忽视型教养方式相比,权威型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尽责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和集体融入感的积极发展,且优于放任型教养方式;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亲子关系间接影响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权威型教养方式使亲子冲突的发生率降低,并增加青少年对家长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从而促进社会心理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对改善亲子关系并正向影响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效果不如权威型。专制型教养方式容易引起亲子冲突,并使青少年削减对家长的信任与依赖,不利于其社会心理健康发展。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女孩、乡村、10~12岁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效果更佳;专制型教养方式对10~12岁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负面效果更明显;放任型教养方式对男孩社会心理发展的促进效果更显著。选择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育儿观,通过陪伴、互动和交流建立亲子间信任桥梁,要设定明确的教育期望和行为界限;要不断学习新的育儿技巧、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顺应时代背景适当调整教养策略以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根据孩子的个体特点和家庭环境综合考虑适宜的教养方式,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要多部门联合、医教体融合、家校社协同,共同促进青少年社会心理积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社会心理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某医院2018-2023年医疗纠纷处理的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闫晓婷 樊毅 佘苗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目的 探讨2018—2023年西安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医疗纠纷的现状和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已处理完结的804例医疗纠纷案例,回顾性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现状特点和原因分布。结果医疗纠纷累计发生率为... 目的 探讨2018—2023年西安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医疗纠纷的现状和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已处理完结的804例医疗纠纷案例,回顾性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现状特点和原因分布。结果医疗纠纷累计发生率为4.408/10万,赔付率为31.59%(254/804),2018—2023年医疗纠纷发生率和赔付率整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P<0.05);6年纠纷案例中死亡患者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χ^(2)=30.396,P=0.011),医疗纠纷案例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65.17%)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5.35%),发生医疗纠纷案例排名前五位的科室依次为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急诊科和消化内科;2018—2023年院内调解逐年降低,而人民调解呈逐年增加趋势(χ^(2)=34.523,P<0.001);该医院医疗纠纷案例的发生原因前五位为:手术/操作并发症(29.10%)、病情评估/疾病诊断(10.45%)、诊疗方案(9.45%)、诊疗效果(8.83%)以及医保报销(7.59%)。结论 综合医院医疗纠纷和赔付案件逐年增加,对于手术科室、急诊科等高风险科室需高度关注;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展现为多元化,人民调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医疗纠纷发生原因主要集中在诊疗技术、医患沟通、医疗保险等方面,需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医院内涵管理,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综合医院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选择及应对 被引量:5
8
作者 吴霓 郭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的面貌,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演进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亦是智能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时代变革。该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全面...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的面貌,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演进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亦是智能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时代变革。该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全面梳理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导向及发展历程。育人目标决定着教育形态的构成,智能时代促使教育系统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形成了新形态,其在五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包括学校管理的效率与便捷性显著提升、教育教学变得更显丰富且多样化、学生发展能够更加精准实现个性化、教师发展专业化与需求能够更好匹配以及家校社育人更加紧密生动。然而,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引发诸多矛盾的产生,在智能时代教育理想与育人目标的达成存在四个矛盾关系,即工具伦理视角下的数字鸿沟愈发凸显、技术决定论削弱多元育人的要素功能、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滞后于技术更新以及应试教育理念抑制智能教育的实施。基于此,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利用智能技术优势助力数字鸿沟的弥合、促进技术刚性标准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实现教师工具应用水平与技术的匹配以及健全基于综合素质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科学认识和审视智能时代教育的多维复杂性,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也是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育数字化 教育选择 矛盾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窟野河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水沙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晨 佘冬立 黄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沙数据。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水沙关系曲线、滞后分析等方法,比较位于窟野河及其子流域次降雨事件下产流输沙特征,构建了各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关系曲线,分析了水沙滞后关系及滞后指数的空间差异,以揭示次降雨尺度下窟野河流域的水沙输移过程。[结果](1)4个流域径流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但泥沙相关参数差异显著;(2)位于窟野河上游东部的新庙流域水沙相关性强,表征外界人为干扰的参数(a)最大,位于上游西部的王道恒塔流域泥沙浓度低,水沙相关性弱,表征河流本身输沙能力的参数(b)最大;(3)新庙、王道恒塔和温家川3个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逆时针型,泥沙来源于上游区域,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滞后系数(HI)平均值多为负;而神木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8”字型,指示泥沙来源相对接近流域出口,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HI平均值多为正。[结论]窟野河嵌套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泥沙输移过程复杂,不同子流域滞后模式揭示了泥沙来源和输移机制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事件尺度 输移过程 水沙关系 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事件语义关系的同构映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力涛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本文以吕叔湘“句段”中的“正段”为事件研究的基本句法单位,将汉语逻辑语义关系区分为事件内部的语义关系和事件之间的语义关系,打破了汉语单句、紧缩句和复句间的条块分割,将“汉语事件语义关系的同构映射”贯穿于整个汉语语法体系... 本文以吕叔湘“句段”中的“正段”为事件研究的基本句法单位,将汉语逻辑语义关系区分为事件内部的语义关系和事件之间的语义关系,打破了汉语单句、紧缩句和复句间的条块分割,将“汉语事件语义关系的同构映射”贯穿于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研究的始终,深入分析解释了汉语较为常见的形近异构问题,避免了汉语这种以“语义”为主导的语言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羁绊,并追溯了汉语事件语义关系同构映射在熟语和古汉语中的表现。汉语事件语义关系的同构映射,没有具体的实现过程与方式,属于一种构成性隐喻,反映了汉语语法独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段 事件 语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文、数据重组与拟像再现——Sora影像叙事的修辞学建构及其审美逻辑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伟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属性为考察Sora的先锋艺术实践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从宏观、整体性立场审视Sora成为可能。“图—文”关系作为视觉修辞符号层级的审美实践成为Sora文生视频的修辞参照,Sora对语言文本指令的修正与丰富架构了...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属性为考察Sora的先锋艺术实践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从宏观、整体性立场审视Sora成为可能。“图—文”关系作为视觉修辞符号层级的审美实践成为Sora文生视频的修辞参照,Sora对语言文本指令的修正与丰富架构了影像叙事的时空框架,使得由之形成的影像更具“故事性”。Sora对庞大视觉数据的学习与处理铺垫了其影像生成的深层路径,对视觉数据元素的提取与重组及其形成的互文关系成为其视觉叙事的另一修辞表征。“真实感”作为视觉修辞的内在意指为审视Sora的“形象”构建提供了理论合法性,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Sora社会影响力的成因。符号表征、文本构建与传播效应是视觉修辞切入Sora影像叙事的三个视点,它在深度揭示人工智能视觉生产审美本质的同时,也加持了人们审视人类视觉表征场域这一非人化行动者的理性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SORA “图—文”关系 互文 拟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景观建设助力乡村价值提升——云南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一凡 李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乡村价值凸显是城乡关系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而语言景观是探究乡村价值的一个重要切面。以民族志书写乡村语言景观的构建过程,以长达10年的河边村建设为个案,系统展现了传统乡村通过现代化语言体系与外部市场对接、提升乡村价值的... 乡村价值凸显是城乡关系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而语言景观是探究乡村价值的一个重要切面。以民族志书写乡村语言景观的构建过程,以长达10年的河边村建设为个案,系统展现了传统乡村通过现代化语言体系与外部市场对接、提升乡村价值的路径。通过呈现语言景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提供从语言景观切入乡村价值提升的新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对农村语言社会学进行了新的尝试。研究发现,乡村语言景观所具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属性,不仅超越了传递信息的工具性功能,还发挥着承载乡村价值的象征性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提升乡村价值,有必要从语言景观进行智慧性介入,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化的政治取向,回应城市和市场的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关注乡村和农民的地方性情感表达。研究指出,乡村语言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强调乡村的传统价值和共同体的融合发展,还应培育出旨在提升乡村价值、服务乡村振兴的语言景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乡村振兴 乡村价值 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关系对子女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解释生育意愿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世存 冯瑞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1,共12页
个人生育意愿的转变是人口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其受到现实因素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双重影响。大学生所处的青年阶段是生育行为发生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正式步入人口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生育意愿对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 个人生育意愿的转变是人口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其受到现实因素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双重影响。大学生所处的青年阶段是生育行为发生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正式步入人口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生育意愿对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基于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探究亲子关系对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平均值为1.393,低于更替水平,总体上并不乐观,亲子关系、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均值分别为4.507、4.375和4.640,处于较高水平。通过使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亲子关系对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亲子关系能显著提高子女的生育意愿。在稳健性检验中,通过使用计数数值模型,并在泊松分布的假设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此方法下,亲子关系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水平依旧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为避免遗漏变量、互为因果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在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亲子关系对子女生育意愿仍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父子关系对子女生育意愿的影响比母子关系更大,亲子关系对不同性别子女的生育意愿均存在影响效应,亲子关系对专科生的影响大于本科生。进一步分析发现亲子关系通过提高子女的结婚意愿和家庭幸福度影响子女的生育意愿。生育是一种对社会环境极为敏感的个体微观决策,除却理性的现实因素,子女的生育意愿还受到感情的影响,本研究从多视角、多方面探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有效提高生育意愿,进而为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制定鼓励青年生育的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上,政府还应围绕改善家庭中亲子关系这一思路制定有关政策,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并宣传幸福家庭、和谐家庭,加强家庭代际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增强父亲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家庭中与子女保持友好关系,采用正确方法与子女相处,培育幸福健康家庭典型,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家庭 生育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p等b应力路径下堆石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家军 王俊鹏 +3 位作者 周跃峰 万航 孙向军 韩冰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4,164,共9页
针对某典型筑坝堆石料,开展了系列等p等b应力路径下的真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球应力p、中主应力系数b和初始干密度ρ0对堆石料应力-应变规律、强度特性以及π平面上应力-应变增量方向非共轴特性的影响。在实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 针对某典型筑坝堆石料,开展了系列等p等b应力路径下的真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球应力p、中主应力系数b和初始干密度ρ0对堆石料应力-应变规律、强度特性以及π平面上应力-应变增量方向非共轴特性的影响。在实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考虑中主应力影响下常用强度准则对堆石料强度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随着球应力p与初始干密度ρ_(0)的增大,堆石料的初始剪切模量E_(i)与峰值强度q_(max)均随之增大。②球应力p增大会抑制剪胀特性;初始干密度高时试样更容易进入剪胀状态;随中主应力系数b的增大,峰值强度q_(max)减小,剪胀特性增强。③Lade-Duncan强度准则能够较好地描述堆石料的非线性强度特性。④试样初始剪切阶段,非共轴性最强,在试样接近失稳破坏时,应力应变增量方向逐渐趋于共轴。⑤非共轴性随着b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p的增大,非共轴性逐渐减弱;随着ρ_(0)的增大,非共轴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真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剪胀性 非共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从技术与人机关系出发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沣格 于海防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7,共1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自主性等方面获得巨大提升,基于对其技术与人机关系特性以及法律问题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承继以往人工智能宏观、微观法律问题之外,又在技术层面、事实层面、价值层面产生大量新问题。生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自主性等方面获得巨大提升,基于对其技术与人机关系特性以及法律问题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承继以往人工智能宏观、微观法律问题之外,又在技术层面、事实层面、价值层面产生大量新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规制应当确立局部替代人类、整体增强人类的价值理念,以监管机制为中心,分阶段采取强度不同的监管模式,并将人类价值观做技术嵌入。沿用《数据安全法》上的重要程度、危害程度作为人工智能分类分级的标准,建立分类分级机制以及技术标准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流程,建立针对起始阶段的研发机制、针对中间阶段的应用机制以及针对最终阶段的责任机制,并配以强制责任保险与社会救助基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关系 法律规制 人工智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革命下的人力重构: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挑战、影响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志 骆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在数字化智能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人力资源市场,促使传统岗位自动化替代与新型职业模式迅速涌现,进而引发技能结构和价值分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此研究以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 在数字化智能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人力资源市场,促使传统岗位自动化替代与新型职业模式迅速涌现,进而引发技能结构和价值分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此研究以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切入点,构建了智能革命与人力资源市场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系统梳理了技术冲击维度和市场重构机制,深入分析了知识密集型岗位自动化、认知劳动价值链重构、人机协作模式演进以及传统技能与新兴技能转换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劳动过程、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快速应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人事制度滞后、职业认证断层、算法偏见和数字监控等伦理风险,导致劳动者利益保障、就业公平及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动态适应的监管框架和全民基本技能账户,强化劳动关系立法;同时,通过产教融合、公共支持和职业转型培训等措施,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人机协同和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此外,设立过渡期就业保障基金、完善数字税及收入再分配机制,以缓解数字鸿沟引发的收入极化风险。研究结论认为,技术进步与市场变革虽为人力资源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必须通过多维度协同治理和制度保障,方能推动技术红利公平惠及全体劳动者,从而实现生产力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提升和社会整体稳定。文章的理论分析和治理建议不仅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应对智能革命冲击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也能够为未来深入探索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MANUS 人力资源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革命 互动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2001-2022年暴雨洪水特征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本有 黎东洲 +5 位作者 杨帆 孙晓明 高瑾瑾 苏琨 毕峥峥 范子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空间矩、洪水集中度等指标表征暴雨洪水特征,采用Kendall秩相关分析研究暴雨洪水响应关系,并对流域降水-径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汶河洪水的流域降雨量呈东多西少特征,洪水相应的暴雨事件常覆盖全流域1/3~1/2的面积,暴雨中心多集中在上游大中型水库附近;(2)北支牟汶河子流域洪水总量统计均值大,是大汶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其洪水特征值与致洪暴雨强度呈弱正相关,但与一阶降水空间矩呈负相关,表明子流域内部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而南支柴汶河子流域则相反;(3)大汶河流域洪水产流表现为蓄满产流为主、兼有超渗产流的特点,其中大戴区间近22年降雨事件中产流很少,这与其区间特殊的富水性地质条件及灌区引水密切相关,需在流域水文模拟与洪水预报时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洪水 Kendall秩相关分析 降雨径流关系 产流机制 大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果·影响·相关与预测辨析
18
作者 温忠麟 马鹏 +1 位作者 孟进 王一帆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8-1118,共11页
针对温忠麟等人(2024b)提出的影响关系,葛枭语(2025)撰文提出下面质疑:(1)“影响关系”缺乏明确定义;(2)影响关系与因果关系区分不开;(3)不能因为因果目标无法达到便创设新目标;(4)所谓的影响关系应当称为“预测”。本文对此做出回应:(1... 针对温忠麟等人(2024b)提出的影响关系,葛枭语(2025)撰文提出下面质疑:(1)“影响关系”缺乏明确定义;(2)影响关系与因果关系区分不开;(3)不能因为因果目标无法达到便创设新目标;(4)所谓的影响关系应当称为“预测”。本文对此做出回应:(1)影响关系定义严密,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2)因果关系一定是影响关系,但影响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3)建立影响关系可以是非实验研究的一种目标,优于仅仅建立相关关系;(4)预测是对变量关系的应用,但不是关系本身,与影响关系不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关系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影响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品牌至爱: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辉 王诗韵 李思婷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29,共18页
目的地品牌至爱反映了游客对目的地品牌强烈的情感依恋,是当前目的地品牌化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品牌至爱研究最初集中于一般消费品领域,后来逐渐拓展到酒店、旅游目的地领域,文章对这些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并落脚于目的地品牌至爱... 目的地品牌至爱反映了游客对目的地品牌强烈的情感依恋,是当前目的地品牌化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品牌至爱研究最初集中于一般消费品领域,后来逐渐拓展到酒店、旅游目的地领域,文章对这些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并落脚于目的地品牌至爱,总结了未来研究方向。目的地品牌至爱的理论视角包括人际关系和类社会关系两个视角,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现有目的地品牌至爱概念只涵盖了实际游客,而文章基于情感迁移模型、幻想理论等指出,潜在游客同样会建立目的地品牌至爱,因此,研究潜在游客目的地品牌至爱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目的地品牌至爱的测量包括心理测量学、C-OAR-SE和生理测量3个视角。目的地品牌至爱的前因变量包括品牌因素、游客因素、关系因素和营销因素4个方面,结果变量包括品牌层面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结果,以及游客层面结果。然而,目的地品牌至爱的类型研究和动态发展性只得到较少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品牌至爱 目的地品牌化 品牌关系 品牌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法典编纂视域下劳动关系概念的厘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军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8,共15页
劳动关系概念是编撰我国劳动法典无法回避的基础问题。在理论层面,劳动关系认定宜采用类型思维的法学方法。劳资双方通过“合意”建立劳动关系,但为避免资方通过滥用强势地位单方决定合同类型,应最终以合同的实际履行为准。劳动关系的... 劳动关系概念是编撰我国劳动法典无法回避的基础问题。在理论层面,劳动关系认定宜采用类型思维的法学方法。劳资双方通过“合意”建立劳动关系,但为避免资方通过滥用强势地位单方决定合同类型,应最终以合同的实际履行为准。劳动关系的人格、经济和组织三大从属性统合于“劳动”从属性。劳动从属性的实质是资方仅有权针对工作履行进行指令管理,而无权侵犯劳动者人格。经济从属性有两种基本内涵,前者侧重“生存依赖”之意,指收入主要或全部源于接受劳务方,后者则突出提供劳务方“为资方劳动”,而非自主经营。两者皆为劳动从属性必然引发的结果,故无必要作为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组织从属性亦无独立必要,归入前两大属性即可。以此为指导,认定劳动关系宜采用“综合衡量个案因素”的类型思维方法,基于“事实优先原则”,以“劳动”从属性为唯一核心标准,通过审查“劳动管理”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典 劳动关系认定 类型概念 劳动从属性 劳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