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TE ON 2_(IV)^(m-p) DESIGNS WITH THE MAXIMUM NUMBER OF CLEAR TWO-FACTOR INTERAC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贵军 刘民千 张润楚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153-1158,共6页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obtain some theoretical results for 2_(IV)^(m-p) designs to have the maximum number of clear two-factor interac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number of two-factor interactions that are not clear...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obtain some theoretical results for 2_(IV)^(m-p) designs to have the maximum number of clear two-factor interac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number of two-factor interactions that are not clear. Several 2_(IV)^(m-p) designs with the maximum number of clear two-factor interactions, judged using these results, are provided for illu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二因素相互作用 最小变形 最大数 字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nonverbal interaction contents in r-learning
2
作者 CHOI Jong-hong LEE Jong-yun YOON Heung-seob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388-2398,共11页
r-learning,which is based on e-learning and u-learning,is defined as a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that intelligent robots serve verbal and nonverbal interactions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In order to guarantee ... r-learning,which is based on e-learning and u-learning,is defined as a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that intelligent robots serve verbal and nonverbal interactions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advantages of r-learning contents with no limits of timc and place and with nonverbal interaction which are not in e-learning contents,in recent years,assessment criteria for r-learning contents are urgently rcquired.Therefore,the reliable and valid assessment criteria were developed for nonverbal interaction contents in r-learning,and its detailed research content is as follows.First,assessment criteria for nonverbal interaction in r-learning contents will be specified into gesture,facial expression,semi-verbal message,distance,physical contact and time.Second,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assessment criteria will be proved by statistics.Consequently,the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nonverbal interaction contents will be helpful when choosing the better r-learning content and producing the better r-learning content,and the reliabi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is improved ultim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earning r-learning contents assessment criteria nonverbal interaction content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struct valid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SlbHLH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3
作者 吴霜 罗云米 +3 位作者 曾志红 王瑢笙 余鹰 陈磊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2,共14页
为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bHLH转录因子在斜纹夜蛾响应微生物农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SlbHLH为诱饵蛋白,筛选经微生物农药处理后的斜纹夜蛾cDNA文库。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初步筛选出38个与SlbHLH互作的... 为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bHLH转录因子在斜纹夜蛾响应微生物农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SlbHLH为诱饵蛋白,筛选经微生物农药处理后的斜纹夜蛾cDNA文库。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初步筛选出38个与SlbHLH互作的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点对点试验,验证了候选互作蛋白SlCDA、SlCHIT、SlFCP、SlHEMO、SlLCP、SlTRYP与SlbHLH之间的互作关系。经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后的RT-qPCR结果表明,在一定微生物农药及其配套处理模式下,SlbHLH的表达趋势与SlCHIT、SlFCP、SlHEMO、SlLCP的表达趋势一致,与SlTRYP的表达趋势相反,预示互作蛋白与SlbHLH可能共同参与调控斜纹夜蛾对微生物农药胁迫的响应过程。本研究为解析斜纹夜蛾bHLH转录因子及其互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bHLH转录因子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优化及机理分析
4
作者 王金星 杨涵 +2 位作者 杨小林 陈峰宾 焦华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共9页
目的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等问题,优化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合适的速凝剂,构建试验系统模拟深锥浓密机;以耙架剪切速度、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因素,以底流... 目的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等问题,优化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合适的速凝剂,构建试验系统模拟深锥浓密机;以耙架剪切速度、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因素,以底流质量浓度作为研究指标,借助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29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构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综合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探究单因素和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底流质量浓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絮凝沉降参数;分析絮凝剂及耙架剪切作用机理。结果以分子量为2000万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的浓密试验中,尾砂入料质量浓度是影响底流质量浓度的最显著性单因素,耙架剪切速度和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底流质量浓度的最显著性因素。结论絮凝沉降模型的最优试验参数组合为尾砂入料质量浓度21.24%、耙架剪切速率0.121 r/min、絮凝剂单耗6.73 g/t、絮凝剂溶液质量浓度0.031%,此条件下底流质量浓度为55.28%。在絮凝剂单耗适中的情况下,絮凝剂通过水解形成的高分子链均匀分布在溶液中,可充分吸附尾砂颗粒,单耗过高和过低,都不能充分发挥絮凝剂的架桥作用。耙架剪切对尾砂浓密的机理在于剪切作用能破坏封闭的絮团结构,解放封闭在絮团内部的水,使絮团能结合更多的尾砂颗粒,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增加了浓密机的底流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因素交互作用 絮凝沉降模型 浓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因素理论在宠物训练APP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杨 张凤雪 +1 位作者 乔元杰 苗宁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2-431,共10页
目的优化用户使用宠物训练APP的体验,提高其持续使用意愿,为宠物训练APP设计提供有效的系统方案。方法运用双因素理论分析用户使用宠物训练APP时受到的保健和激励因素对使用决策的影响,调研宠物训练APP现存问题。分析用户使用行为,识别... 目的优化用户使用宠物训练APP的体验,提高其持续使用意愿,为宠物训练APP设计提供有效的系统方案。方法运用双因素理论分析用户使用宠物训练APP时受到的保健和激励因素对使用决策的影响,调研宠物训练APP现存问题。分析用户使用行为,识别影响用户使用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行理论模型构建。借助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宠物社交、优惠奖励属于激励因素,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隐私安全、易用性、售后服务属于保健因素,负向影响卸载意愿;训练课程与获取养宠知识既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也对卸载意愿产生负向影响。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设计策略,为宠物训练APP的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也为其他宠物相关APP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训练 双因素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逆变器交流分布式并联系统谐波交互分析方法
6
作者 王颖杰 刘涵 +1 位作者 张箫 张顺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75,共12页
多逆变器并网运行时,逆变器之间、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谐波交互作用会给逆变器自身和电网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多机系统中交互产生的影响难以识别和评估的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考虑给定电流扰动的单台逆变器电流小信号模型,以此... 多逆变器并网运行时,逆变器之间、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谐波交互作用会给逆变器自身和电网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多机系统中交互产生的影响难以识别和评估的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考虑给定电流扰动的单台逆变器电流小信号模型,以此拓展到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同时,提出谐波导纳互交互因子和自交互因子的概念,将系统所受扰动分为互扰和自扰,在此基础上对交互因子的峰值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推导出的峰值准则得到系统发生谐波交互而导致谐波放大的量化条件,并提出谐波交互放大禁区。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电流控制参数、锁相环参数、逆变器阻尼策略、电网阻抗参数以及逆变器并联台数影响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谐波交互规律,同时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多机系统 谐波交互作用 谐波放大 阻抗分析法 交互因子 峰值准则 稳定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飞 吕吉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了探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教师支持、互动交流、系统功能、内容特征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的线上学习满意度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和互动交流对线... 为了探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教师支持、互动交流、系统功能、内容特征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的线上学习满意度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和互动交流对线上学习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系统功能和内容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绩效期望和自我效能感对线上学习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提升学生的绩效期望、提高线上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提供激励和支持措施等,以提高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线上学习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教师支持 互动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湖南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俊成 朱光玉 吕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9-1350,共12页
研究林分立地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平均优势木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立地指数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40块湖南杉木人工林样地中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木数据,采用数量... 研究林分立地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平均优势木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立地指数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40块湖南杉木人工林样地中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木数据,采用数量化方法Ⅰ、随机森林算法、K-means聚类和非线性混合效应回归分析,确定显著影响优势高生长的立地与土壤养分因子;筛选最优基础模型并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效应的非线性混合立地指数模型,运用AIC、BIC和R~2等3个评价指标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导出最优立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对优势木平均高影响显著的因子为:海拔、坡度、土壤类型、有机质、全氮、全钾,立地因子显著性顺序为海拔>坡度>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因子重要性顺序为有机质>全氮>全钾;7个候选模型中最优基础模型为坎派兹式(Gompertz)(R^(2)=0.6876,MAE=6.6922,RMSE=2.7448);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类型效应的混合模型精度分别提升至0.7827、0.7765、0.8400;以精度≥95%的标准聚类,构建含立地类型组、土壤养分类型组和立地-土壤养分交互类型组的混合模型精度相比基础模型分别提升了13.05%、12.52%和21.42%,相比各类型效应的混合模型AIC、BIC均有所降低。表明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平均优势木生长有显著影响,含交互效应的混合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单独立地、土壤养分效应,基于立地-土壤养分交互类型组的多形立地指数曲线模拟平均优势木的生长规律更为准确,最终构建以立地-土壤养分交互类型组为随机效应的最优立地指数模型为:H_(jSSNMTG)=a_(jSSNMTG)×exp(-b×exp(-c×T_(jSSNMTG)))+ε_(jSSNMTG),可以用于湖南复杂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立地因子 土壤养分因子 交互作用 立地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互动中师生脑间同步性及其调节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巩芳颍 孙逸梵 +3 位作者 贺琴 石可 刘伟 陈宁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社会心理过程。本文聚焦于言语、非言语以及混合互动三种具体教学互动形式,发现元认知加工、心理理论、工作记忆、言语加工、情绪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教学互动的神经基础。特别是人际脑间同步性(IBS)在...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社会心理过程。本文聚焦于言语、非言语以及混合互动三种具体教学互动形式,发现元认知加工、心理理论、工作记忆、言语加工、情绪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教学互动的神经基础。特别是人际脑间同步性(IBS)在识别有效教学互动中具有重要的神经标记物意义,且受到教学能力、教学策略、知识经验、情绪等多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细化这三种教学互动的共享和特异性神经机制,进一步考察IBS的其他调节因素,并在研究设计和方法拓展上凸显教学研究的生态效度,以准确反映教学实践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互动 认知神经机制 脑间同步性 调节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细菌互作及其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玉晴 刘佳音 +6 位作者 蔡元锋 张民 史小丽 杜瑛珣 苏雅玲 施丽梅 吴庆龙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53,共15页
藻类与细菌之间存在多种互作关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藻类群落组成、藻类之间的竞争和演替以及藻类水华的发展等。藻菌间的多种紧密互作和代谢耦联对水体中碳、氮、磷、硫等多种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在淡水生... 藻类与细菌之间存在多种互作关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藻类群落组成、藻类之间的竞争和演替以及藻类水华的发展等。藻菌间的多种紧密互作和代谢耦联对水体中碳、氮、磷、硫等多种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在淡水生态系统中,蓝藻水华仍然是威胁水环境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水体中形成了周而复始发生蓝藻水华的稳定状态。蓝藻与其附生细菌间的互作和代谢关联是蓝藻水华维持的关键,在水体碳氮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蓝藻与细菌间的互作对蓝藻生长、产毒、群体维持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影响藻菌互作的因素,综述了蓝藻藻际环境中碳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类群以及藻菌互作对水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影响,分析了蓝藻群体颗粒、附着作用和环境因素(如温度、营养盐、新型污染物和铁硫磷元素等)对藻菌之间碳氮代谢关联和转化的影响及其对环境的反馈机制,并探讨了藻菌互作中碳氮转化过程与转化通量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深入了解蓝藻水华介导的藻菌互作机制和水体生源要素循环的微生物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藻菌互作 碳氮循环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水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形效应的群桩竖向动力阻抗
12
作者 瞿立明 李雄 +3 位作者 丁选明 杨长卫 廖昕 陈治良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7-1618,共12页
基于哈密顿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导单桩竖向阻抗理论公式,考虑振动波传播的方向性差异,提出合理的斜坡双桩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承台变形协调条件和力学平衡方程获得群桩竖向阻抗。开展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桩长径比、桩-土刚度比... 基于哈密顿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导单桩竖向阻抗理论公式,考虑振动波传播的方向性差异,提出合理的斜坡双桩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承台变形协调条件和力学平衡方程获得群桩竖向阻抗。开展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桩长径比、桩-土刚度比、不同桩间距条件下相互作用因子和群桩动阻抗。结果表明,相互作用因子和群桩动阻抗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地形效应对群桩阻抗的影响强弱依赖于频率,在特定频率处,地形效应较为显著,且陡坡、长桩、硬土中的群桩动阻抗与平地群桩差异更为明显,忽略地形效应可能会给斜坡群桩动阻抗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动力阻抗 相互作用因子 理论解 地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多糖和多酚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贺俊 王梦蝶 +1 位作者 陈小强 应苗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多糖和多酚是许多食品及其原料中的重要活性物质,它们的相互作用既可能影响各自的理化性质与功能活性,也可能影响食品的营养、感官品质。本文介绍了食源性多糖和多酚相互作用的表征手段,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同时对... 多糖和多酚是许多食品及其原料中的重要活性物质,它们的相互作用既可能影响各自的理化性质与功能活性,也可能影响食品的营养、感官品质。本文介绍了食源性多糖和多酚相互作用的表征手段,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同时对酶催化反应、自由基接枝等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此外,本文重点阐述了浓度、pH、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多糖与多酚相互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概述了相互作用下多糖和多酚的溶解性、结晶度等理化特性以及抗氧化、抗菌等生物活性的改变情况。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多糖-多酚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在食品工业、医疗保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多酚 相互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GRF和GIF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14
作者 王香玉 田玉娟 +7 位作者 李云 王东升 王旋 郭春磊 刘静 张海娥 张京政 于立洋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2-1441,共20页
【目的】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s)和生长调节因子互作因子(GRF-interacting factors,GIF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在生长发育过程... 【目的】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s)和生长调节因子互作因子(GRF-interacting factors,GIF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众多环境胁迫的影响。通过研究板栗GRF和GIF基因家族,为解析板栗GRF和GIF基因在板栗组织发育及响应环境胁迫中的潜在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板栗GRF和GIF基因家族进行系统表征。利用RNA-seq数据分析其在板栗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环境胁迫中的表达谱。结合RT-qPCR试验验证了CmGRFs和CmGIFs在板栗种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板栗基因组中鉴定到10个GRFs和3个GIFs成员,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将CmGRFs分为4个分支,CmGIFs分为2个分支。同一分支的成员在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上高度相似。CmGRFs和CmGIFs启动子区域丰富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了其功能的多样性。共线性分析表明节段重复是CmGRF和CmGIF家族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基于RNA-seq数据,分析了CmGRFs和CmGIFs在5种板栗组织中的不同发育时期,以及在3种非生物胁迫(干旱、冷冻、热休克)和栗瘿蜂(Drycosmusk kuriphilus)侵染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mGRFs和CmGIFs可能参与板栗种仁和芽的发育,并与胚珠的育性有关。CmGRFs和CmGIFs的表达水平对温度胁迫和栗瘿蜂侵染有显著响应,另外,CmGRFs几乎不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mGRFs和CmGIFs的功能以及在板栗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胁迫中的潜在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生长调控因子 生长调节因子互作因子 生长发育 环境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微塑料对磺酸类全氟烷基化合物在水-土界面吸附的影响
15
作者 杜钰赞 孙姣霞 +5 位作者 付江 向红 罗雪 杨帆 王茜 樊建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4-1764,共11页
本文探索了聚酰胺(PA)微塑料和土壤互作体系对两种磺酸类全氟烷基化合物—6:2氟调聚磺酸(6:2FTSA)和全氟己烷磺酸(PFHx S)的吸附和分配过程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它们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6:2FTSA和PFHx S在微塑料-土壤互作体系上达到吸附... 本文探索了聚酰胺(PA)微塑料和土壤互作体系对两种磺酸类全氟烷基化合物—6:2氟调聚磺酸(6:2FTSA)和全氟己烷磺酸(PFHx S)的吸附和分配过程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它们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6:2FTSA和PFHx S在微塑料-土壤互作体系上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120h)慢于在单一的微塑料和土壤体系(约24h),且其吸附平衡容量(6:2FTSA:0.044mg/g;PFHxS:0.173mg/g)远低于PA微塑料(6:2FTSA:2.698mg/g;PFHxS:3.518mg/g),但高于土壤(6:2FTSA:0.026mg/g;PFHxS:0.048mg/g).随着土壤中微塑料的含量增加,6:2FTSA和PFHxS在土壤中微塑料上的分配占比逐渐增加,PFHxS尤为显著.从微塑料的角度分析,微塑料和土壤互作体系改变了微塑料表面性质,土壤矿物占据部分吸附位点,显著降低了微塑料对两种磺酸类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吸附.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加入提高了土壤对全氟烷基类化合物的吸附,且随着微塑料占比越大越显著,这归因于微塑料对全氟烷基类化合物较强的吸附作用力.在微塑料-土壤共培养体系中,尽管微塑料表面性质随培养时间发生明显变化,但对两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的吸附影响较小,表明微塑料对土壤中的全氟烷基类化合物持长久且较为稳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 相互作用 磺酸类全氟烷基化合物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分布驱动力研究
16
作者 姚紫荆 杨晓明 +1 位作者 吴峰 田思泉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我国在南太平洋的最主要渔获物种,其资源分布受多种因子驱动,且一些因子间对资源分布影响存在交互效应。为了探寻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分布的关键驱动力、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交互效应,采用中国2...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我国在南太平洋的最主要渔获物种,其资源分布受多种因子驱动,且一些因子间对资源分布影响存在交互效应。为了探寻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分布的关键驱动力、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交互效应,采用中国2015—2019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和相关海洋环境数据,使用地理探测器分别探测南太平洋全域、西部海域A区(范围为0°~40°S、150°~180°E)和东部海域B区(范围为0°~40°S、180°~130°W)的主要驱动单因子和交互因子。结果显示:从全海域角度,纬度因子是渔业资源分布最大驱动因子,其解释力为0.5343;环境驱动因子中150 m东西向流速和200 m东西向流速为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3305和0.3222。驱动力交互效应显示:全域内,某些月份的纬度因子与150 m东西向流速因子交互作用呈显著的非线性增强;A区内,年份因子和水温因子具有较强烈的交互效应;B区内,月份因子和盐度因子存在较强烈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探测器是一种分析资源分布驱动力的有效手段,可为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养护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南太平洋 地理探测器 环境驱动因子 交互效应 分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小佳 张国恒 +4 位作者 周子义 牛亚丽 冯华 王陵 窦国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中2005—2018年具有完整调查资料的糖尿病患者6783例,依据纳排标准剔除后共4426例,将其分为无DR组3491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中2005—2018年具有完整调查资料的糖尿病患者6783例,依据纳排标准剔除后共4426例,将其分为无DR组3491例和DR组935例。收集年龄、性别、种族、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合并症、吸烟、饮酒、睡眠、运动相关信息,使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心理状态。变量二分类赋值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值比(OR)=1.33,95%置信区间(CI):1.02~1.72]、糖尿病病程≥10年(OR=1.03,95%CI:1.02~1.04)、使用胰岛素治疗(OR=2.38,95%CI:1.87~3.05)、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OR=1.55,95%CI:1.22~1.96)和抑郁(OR=1.44,95%CI:1.13~1.83)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8 kg/m^(2)(OR=0.70,95%CI:0.55~0.89)是DR的保护因素。交互分析显示,UACR≥30 mg/g和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协同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2.46,95%CI:0.84~4.09;归因比(AP)=0.44,95%CI:0.26~0.63;协同指数(S)=2.16,95%CI:1.37~3.41]。UACR≥30 mg/g与糖尿病病程≥10年间同时存在协同相乘交互(OR=1.67,95%CI:1.00~2.76)和协同相加交互作用(RERI=2.02,95%CI:0.79~3.25;AP=0.47,95%CI:0.27~0.66;S=2.53,95%CI:1.37~4.68)。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病程≥10年同时伴随UACR≥30 mg/g相较于单一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患DR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光与远红光比值对低温条件下茶树光合荧光特性及PIFs的影响
18
作者 肖富良 李解 +2 位作者 唐敏 赖谦 翟秀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的】探究低温条件下茶树在不同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ed to far-red light ratio,R/FR)光环境中的生理与分子响应,为工厂化光设施育苗冬季补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茶树品种‘谷雨春’为材料,设置远红光处理(FR,R/FR=4.1)和白光处... 【目的】探究低温条件下茶树在不同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ed to far-red light ratio,R/FR)光环境中的生理与分子响应,为工厂化光设施育苗冬季补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茶树品种‘谷雨春’为材料,设置远红光处理(FR,R/FR=4.1)和白光处理(CK,R/FR=10.4),研究低温条件(10℃)下不同R/FR比值光环境对茶树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参数及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PIFs)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低温条件下添加远红光、降低R/FR比值会导致茶树叶片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与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下降,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所占的比例升高,实际量子产量(YⅡ)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所占的比例下降,叶绿素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CsPIF3a基因下调表达。【结论】低温条件下低比值的R/FR光环境削弱了茶树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抑制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光合能力,叶片受到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光与远红光比值 光合荧光特性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棘孢木霉几丁质酶Tachi2基因的转录因子和蛋白的互作研究
19
作者 曲珊 赵月 +2 位作者 李雅华 郑桂玲 咸洪泉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319,共10页
【目的】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D3104产生的几丁质酶Tachi2在植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7号转录因子作用于特异响应几丁质诱导的Tachi2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探究47号转录因子与一种新调控蛋白H63的互作关... 【目的】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D3104产生的几丁质酶Tachi2在植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7号转录因子作用于特异响应几丁质诱导的Tachi2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探究47号转录因子与一种新调控蛋白H63的互作关系,为解析几丁质诱导调控基因转录表达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棘孢木霉几丁质酶基因Tachi2中47号转录因子的候选互作蛋白H63进行体内点对点互作鉴定;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对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基因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融合蛋白,通过GST pull-down实验进行体外蛋白互作检测;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洋葱表皮细胞亚细胞定位技术和BiFC实验进一步检测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在酵母细胞内存在互作关系;原核表达的重组H63蛋白、47号转录因子大小分别为36 kD和18 kD,二者在体外存在互作关系;成功构建了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证实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在洋葱内表皮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并且互作发生在细胞核内。【结论】证实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在细胞内外均存在相互作用,为解析真菌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几丁质酶在农业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几丁质酶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互作蛋白 酵母双杂交 GSTPull-down 双分子荧光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界面人因安全评价方法
20
作者 梁洲硕 钱成 +1 位作者 杜泓江 王亚辉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0,共6页
随着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汽车大屏及多屏化触控交互界面越发普及。提升驾驶体验的同时,驾驶分心风险也随之增大。通过人因试验研究方法,设计不同驾驶分心试验任务,收集在不同试验下驾驶员的驾驶表现与视觉特征数据,挖掘智能座舱触控屏... 随着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汽车大屏及多屏化触控交互界面越发普及。提升驾驶体验的同时,驾驶分心风险也随之增大。通过人因试验研究方法,设计不同驾驶分心试验任务,收集在不同试验下驾驶员的驾驶表现与视觉特征数据,挖掘智能座舱触控屏人机交互界面引发的视觉、操作和认知分心及其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并建立汽车人机交互界面人因安全评价体系,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视觉分心对驾驶安全影响最大,分心程度随驾驶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智能座舱 触控交互 分心 人因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