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阔叶红松林皆伐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形态与矿化速率变化 |
邹珊
段文标
王亚飞
牟淼先
王韶琪
|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
徐国良
周国逸
莫江明
周小勇
彭闪江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0
|
|
3
|
金沙江流域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
彭明俊
郎南军
温绍龙
郭永清
江期川
杨旭
郑科
郭玉红
张立新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9
|
|
4
|
南亚热带人工杉木林灌木层物种组成及主要木本种间联结性 |
康冰
刘世荣
蔡道雄
温远光
史作民
郭文福
朱宏光
张广军
刘磊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7
|
|
5
|
利用数字植物冠层图象分析仪测定南亚热带森林叶面积指数的初步报道 |
赵平
曾小平
蔡锡安
彭少麟
|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1
|
|
6
|
云南金沙江流域山地圣诞树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 |
孟广涛
方向京
郎南军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7
|
南亚热带鹤山5种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 |
申卫军
周国逸
彭少麟
余作岳
林永标
曾友特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
1999 |
27
|
|
8
|
黄土高原地区造林土壤水分生态分区研究 |
杨文治
马玉玺
韩仕峰
杨新民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80
|
|
9
|
鹤山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特性 |
周丽霞
蚁伟民
易志刚
李志安
丁明懋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10
|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坡地罗望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 |
纪中华
李建增
沙毓沧
李贵华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1
|
|
11
|
花榈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
张都海
袁位高
陈承良
朱锦茹
江波
|
《浙江林业科技》
|
2003 |
22
|
|
12
|
南京近郊人工林地表枯落物的累积量及持水性 |
金雅琴
李冬林
孙丽娟
张文豹
叶子卿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3
|
望天树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唐建维
邹寿青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14
|
深山含笑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
张都海
魏君莉
朱锦茹
江波
袁位高
|
《浙江林业科技》
|
2004 |
9
|
|
15
|
丛生竹林生态系统的水文效应研究I.麻竹人工林地表径流规律的初探 |
谢锦忠
傅懋毅
肖基浒
肖贤坦
马占兴
|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
2000 |
20
|
|
16
|
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
张玲
王震洪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
2001 |
14
|
|
17
|
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前期生长节律的研究 |
唐建维
邹寿青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
2008 |
14
|
|
18
|
温度对人工林落叶松木材水分移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
龚仁梅
沈隽
何灵芝
刘亚兰
徐兰英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9
|
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比较——以贵州龙里为例 |
李启洪
何佩云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0 |
6
|
|
20
|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构造计算机视觉分析的研究 |
王金满
张守娟
王宏威
王永胜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