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5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负载量Zn改性HZSM-5催化甲醇芳构化
1
作者 杨丽娜 项洋 +1 位作者 刘金宝 李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1-458,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ZnOH^(+)物种并保证适宜酸性,用低浓度Zn(NO_(3))_(2)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甲醇芳构化催化剂;利用XRD、FTIR、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TG-DTG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低负载量(0.1%~0.5%... 为了充分利用ZnOH^(+)物种并保证适宜酸性,用低浓度Zn(NO_(3))_(2)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甲醇芳构化催化剂;利用XRD、FTIR、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TG-DTG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低负载量(0.1%~0.5%(w))Zn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催化剂的MFI结构保存完整,孔道类型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高负载量(大于0.5%(w))相比,低负载量时,Zn与骨架Al有较强相互作用,强酸和B酸减少幅度小,B酸和L酸量比值更高,催化剂平均积碳速率降低,寿命更长;低负载量中,Zn0.2-HZ5的Zn与骨架Al的相互作用更强,催化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分子筛 Zn改性 低负载量 甲醇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载荷下PTFE-不锈钢摩擦特性及力学模型研究
2
作者 赵守江 戴君武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0,共9页
在滑移隔震支座中,聚四氟乙烯(PTFE)和不锈钢所构成的摩擦副应用广泛,其摩擦特性是影响支座隔震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其在低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特性,通过滑动摩擦试验考察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随载荷变化的规律,以及动摩擦系数与... 在滑移隔震支座中,聚四氟乙烯(PTFE)和不锈钢所构成的摩擦副应用广泛,其摩擦特性是影响支座隔震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其在低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特性,通过滑动摩擦试验考察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随载荷变化的规律,以及动摩擦系数与速度的相互关系。建立PTFE-不锈钢的摩擦力模型,并结合振动试验和数值分析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此外,对比评估了该力学模型与库仑模型在预测摩擦行为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均与竖向载荷显著相关。当压强为0~0.5 MPa时,静摩擦系数随压强增大而大幅度降低;当压强为0.5~1.2 MPa时,静摩擦系数的降幅趋缓并基本稳定在0.045左右。对于动摩擦系数,当压强为0~2.0 MPa时,其随压强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增速持续减缓;同一压强下,动摩擦系数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并在速度达到一定阈值后趋于稳定,而且不同压强下的上限值均接近0.202;动摩擦系数与速度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在多次振动响应试验中,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重合度优于相对位移的重合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相对位移的重合度有所提高。通过对比位移变化量和加速度极值,验证了基于指数函数模型的理论分析值与试验值的高吻合度。相较于库仑模型,指数函数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低载荷下摩擦力的特征,也更适用于滑移隔震支座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 不锈钢 滑移隔震 力学模型 低载荷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与BiLSTM神经网络的低矮房屋脉动风压时程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冶 袁有明 伞冰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3,共12页
为解决风压测量中传感器数据间歇性缺失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算法(IEMD)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结构表面风压时程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基于软筛分停止准则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风压时程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 为解决风压测量中传感器数据间歇性缺失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算法(IEMD)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结构表面风压时程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基于软筛分停止准则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风压时程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函数,并通过样本熵对其进行重构获得子序列;其次,针对各子序列完成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构建、训练及预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BO)算法对神经网络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基于低矮房屋风洞测压试验数据进行了风荷载预测,验证了学习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与传统预测模型(多层感知器、BiLSTM)相比,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与Bi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适用于高斯与非高斯风压信号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房屋 风荷载 深度学习 双向LSTM 改进经验模态分解 贝叶斯优化 时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温与加载速率下冻结饱和砂岩Ⅱ型动态断裂特性
4
作者 赵涛 崔朝 +1 位作者 贾海梁 杨光宇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02,共12页
【背景】研究动力扰动下冻结饱和砂岩Ⅱ型断裂,包括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度)变化特征以及能量耗散机制,对煤矿冻结井筒安全钻爆掘砌至关重要。【方法】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速率下进行一系列动态SCC试验... 【背景】研究动力扰动下冻结饱和砂岩Ⅱ型断裂,包括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度)变化特征以及能量耗散机制,对煤矿冻结井筒安全钻爆掘砌至关重要。【方法】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速率下进行一系列动态SCC试验,分析了冻结饱和砂岩应力强度因子-时间曲线、断裂韧度和能量耗散机制随温度和加载速率的演化规律。总结宏观与微观层面上砂岩剪切断裂面特征,并利用核磁手段揭示了冻结效应的微观影响机制。此外,基于有限元模拟,进一步分析了断裂特性的加载速率效应。【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随温度下降,冻结饱和砂岩断裂过程中岩石断裂韧度增大,相应地砂岩吸收的能量增加,能量利用率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随加载速率增加,砂岩断裂韧度呈线性增加,岩石断裂吸收的能量也呈现增加趋势,而能量利用率呈现减小的趋势。(2)试件剪切面存在2种不同的断裂模式:“阶梯状”剪切滑移和“断口状”剪切滑移。(3)依据核磁数据总结了孔隙水冻结的3个阶段:过冷阶段,此阶段未冻水含量不变;快速冻结阶段,此阶段自由水与毛细水基本相变,大部分结合水冻结,断裂韧度迅速增加;缓慢冻结阶段,此阶段少部分结合水冻结,断裂韧度缓慢提升。(4)模拟应变-时间曲线与试验应变-时间较为吻合,表明模拟结果合理可靠,经模拟发现岩桥上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并且随加载速率的增加剪应力呈现增加趋势,砂岩的断裂韧度与断裂吸收能均存在加载速率强化机制。研究成果对西部富水软岩地层冻结井筒的钻爆掘砌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动态断裂 冻结饱和砂岩 断裂韧度 能量耗散 低温强化机制 加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变形性能指标体系试验研究
5
作者 韩小雷 陈熹俊 +2 位作者 张垒 季静 黄烨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0-872,共13页
为修正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DBJ/T15-151-2019)中型钢混凝土(SRC)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体系,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12个一字型SRC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耗能能力、变形能力、位移... 为修正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DBJ/T15-151-2019)中型钢混凝土(SRC)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体系,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12个一字型SRC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耗能能力、变形能力、位移延性等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基于骨架曲线的性能状态划分方法和基于破坏现象的性能状态划分方法,两种方法确定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吻合且可相互表征,由此建立构件变形—构件损坏程度—构件承载力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研究12个试件和文献收集的92个试件共104个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结果,修正了SRC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判别准则,建立了SRC剪力墙关键性能点θ_(1)、θ_(5)、θ_(6)的回归公式。最后,基于ASCE/SEI41-13对建立的关键性能点回归公式进行超越概率调整,修正了SRC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变形性能指标 性能设计 低周往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塑性铰的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参数分析
6
作者 吴成龙 宋海涛 +3 位作者 朱珍 俞浩 牟犇 邓维礼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根据人体骨关节仿生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塑性铰的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利用ABAQUS建立了9个人工塑性铰节点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在节点梁端施加低周往复荷载,研究轴压比、翼缘连接板厚度及抗剪耗能杆直径对节点承载能力、塑性变形... 根据人体骨关节仿生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塑性铰的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利用ABAQUS建立了9个人工塑性铰节点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在节点梁端施加低周往复荷载,研究轴压比、翼缘连接板厚度及抗剪耗能杆直径对节点承载能力、塑性变形、性能退化及能量耗散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影响下,人工塑性铰节点滞回曲线均较为饱满,能量耗散能力较强,且性能退化稳定;轴压比和抗剪耗能杆直径对人工塑性铰节点的承载能力、塑性变形及能量耗散等影响均较小,但对初始刚度有一定影响;翼缘连接板厚度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大,但其对初始刚度的影响可忽略;过大的轴压比和翼缘连接板厚度会加剧节点核心区应力集中,增大抗剪耗能杆直径会减轻节点核心区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节点 装配式结构 人工塑性铰 低周往复荷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耐火性能数值分析
7
作者 王文达 李生强 +1 位作者 毛文婧 郑龙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损伤程度、荷载作用水平和防火保护层厚度对节点耐火极限和破坏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预损伤对节点的耐火极限有不利影响,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耐火极限下降明显;重度损伤下节点的耐火极限与无损伤节点相比降低了23.5%;重度损伤的节点在火灾作用下形成塑性铰,且产生较大的耗能损伤,轻度和中度损伤下未形成明显塑性铰,耐火极限分别仅下降1.0%和3.6%;对于以梁损伤作为预损伤模式的节点,梁荷载比和防火保护层厚度是影响有地震预损伤节点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随柱荷载比的增大,耐火极限呈降低趋势,但整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 损伤程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叠合楼板组合梁-钢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龚永智 闭家静 +1 位作者 单英杰 李明明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0,共13页
为解决组合框架中装配式楼板装配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周边叠合全预制楼板。通过开展4个新型叠合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和1个现浇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探究此新型叠合板对组合梁-钢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 为解决组合框架中装配式楼板装配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周边叠合全预制楼板。通过开展4个新型叠合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和1个现浇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探究此新型叠合板对组合梁-钢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后浇带厚度、后浇带混凝土类型、叠合面宽度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新型叠合楼板和现浇楼板的组合梁-钢柱节点表现出相似的抗震性能;对比后浇带材料采用普通混凝土(OPC)的节点,以UHPC为后浇带材料的节点的正、负承载力分别提升35.1%、31.2%,正、负延性系数分别提升34.6%、22.9%,正、负初始刚度分别提高38.4%、22.2%,正弯矩极限状态下的有效翼缘宽度减小49.3%,抗裂性能、整体刚度和初始转动刚度也有显著提高;当叠合面宽度由300mm增大至600mm时,节点的正、负承载力分别提升12.4%、4.1%,正、负延性系数分别提升12.5%、24.3%,正、负初始刚度提高42.1%、26.3%,整体刚度和初始转动刚度也有明显提高;增大后浇带厚度能显著提高节点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叠合全预制楼板 楼板组合效应 组合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UH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字型带竖缝的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振宇 刘洪涛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83,共13页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以及不同类型竖缝节点的连接特性。结果表明:竖缝干连接节点可以有效传递装配式剪力墙左、右墙肢剪力,使墙板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但预制墙板破坏形态与现浇墙有所不同,受竖缝节点影响其裂缝分布区域更广,墙板耗能能力增强,且随竖缝连接强度增强,墙板强度和刚度趋近于现浇整体墙。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层间变形主要由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组成,墙板极限位移角均大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120),且其位移延性系数介于5.1~7.4,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另外,竖缝节点上移可以有效提高节点连接效率,改善墙板整体性和耗能能力,节约建设成本,因此在工程中建议节点布置在墙板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竖向接缝 干连接节点 高强度螺栓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多重不确定性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三阶段随机鲁棒日前优化
10
作者 李亮 袁至 李骥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99-3208,I0048-I0052,共15页
为解决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在源荷出力和场景概率多重不确定性下难以兼顾鲁棒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场景概率的分布鲁棒和两阶段鲁棒结合的三阶段四层随机鲁棒优化方法。首先,充分考虑... 为解决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在源荷出力和场景概率多重不确定性下难以兼顾鲁棒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场景概率的分布鲁棒和两阶段鲁棒结合的三阶段四层随机鲁棒优化方法。首先,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低碳性,建立HIES,并引入碳捕集机组和阶梯式碳交易保证系统低碳运行;其次,用鲁棒优化法和随机规划中的场景法分别处理源荷出力不确定和场景概率不确定,建立min-max-max-min三阶段四层优化模型。采用变量交替迭代的列与约束生成算法求解得到最优鲁棒调度结果以及最恶劣场景概率分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兼顾了经济性和鲁棒性,并且系统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保证了HIES系统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性 源荷出力不确定性 源荷场景概率不确定性 随机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线型构件对TTU模型风荷载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11
作者 杨易 王喆 张之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进行了10种工况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和大涡模拟(LES)对比研究,以探讨这类新型附加构件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和屋面抗风气动优化以及LES精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屋面角区设置附加构件均可有效降低角区出现的极值负压,在所研究的10种工况中,屋面角区最不利平均负压最大可降低10%,最不利极值负压最大可降低25%;利用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生成入流湍流,采用LES得到的TTU模型各工况下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虽然部分工况下屋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模拟结果偏大(平均误差为13.88%),而极值风压系数偏小(平均误差为9.72%),但整体上与风洞试验一致,表明利用NSRFG方法建立的低矮建筑绕流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附加构件长度相对于高度而言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更大,等长附加构件高度增加1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6.15%,等高附件长度增加0.8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1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建筑 风荷载 大涡模拟 风洞试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插卡式外套筒梁柱装配节点的抗震性能
12
作者 操礼林 庞颖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1,共8页
为了提高预制框架结构梁柱装配节点的装配效率和连接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插卡式外套筒梁柱装配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节点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节点模型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模拟;分析了节点破坏形式、滞回曲... 为了提高预制框架结构梁柱装配节点的装配效率和连接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插卡式外套筒梁柱装配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节点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节点模型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模拟;分析了节点破坏形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能量耗散曲线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与节点抗震性能有关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节点滞回曲线形状饱满,无明显的捏缩现象,整体刚度退化趋势平稳,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卡式外套筒 装配式节点 非线性分析 低周循环加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火焰锅炉低负荷燃烧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子岗 刘帆 +4 位作者 吴帅帅 张海龙 张纯 杨玉 张一帆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针对W火焰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再热汽温不达标问题,对某台W火焰锅炉低负荷燃烧调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空气预热器(空预器)进口抽取总烟气量的16%作为再循环烟气引入炉膛,增大烟气量,提高对流受热面的换热量,数值模拟分析了再循环烟... 针对W火焰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再热汽温不达标问题,对某台W火焰锅炉低负荷燃烧调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空气预热器(空预器)进口抽取总烟气量的16%作为再循环烟气引入炉膛,增大烟气量,提高对流受热面的换热量,数值模拟分析了再循环烟气喷入位置和有无贴壁风对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再循环烟气从SOFA风喷口喷入炉膛,对下炉膛主燃区的温度影响较小,有利于低负荷时煤粉燃烧的稳定性;将40%再循环烟气作为贴壁风从下炉膛的侧墙送入炉膛能够降低侧墙烟气温度,同时把侧墙烟气变成氧化性气氛,降低侧墙结焦和高温腐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低负荷 燃烧 再热汽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墙式切圆锅炉超低负荷稳燃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涛 薛艳芳 +4 位作者 王云刚 邹立 张益嘉 沈涛 赵钦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9,共11页
为获得墙式切圆燃煤锅炉在20%额定负荷下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以国内某台350 MW超临界墙式切圆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20%超低负荷下不同燃烧器水平摆角和一次风中掺混不同比例氢气(以热量计算)共燃对烟气温度和烟气主要成分的... 为获得墙式切圆燃煤锅炉在20%额定负荷下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以国内某台350 MW超临界墙式切圆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20%超低负荷下不同燃烧器水平摆角和一次风中掺混不同比例氢气(以热量计算)共燃对烟气温度和烟气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燃烧器水平摆角能够缓解20%负荷下锅炉近壁面空气流速较高的问题,但会导致煤粉初期着火延迟,推荐将水平摆角设置为15°;H_(2)共燃比为15%时,主燃区截面平均烟气温度最高达到1592 K,比初始工况提高了34 K,共燃比的增加导致炉膛平均温度降低,推荐H_(2)共燃比取15%;NO x排放随着H_(2)共燃比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共燃比为20%时NO x排放比初始工况下降了21.2%,CO_(2)排放也降低了18.2%,但出口烟气中H_(2)O的摩尔分数增加了20.8%,容易造成低温腐蚀,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防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式切圆锅炉 低负荷稳燃 燃烧器水平摆角 H 2共燃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下红黏土低路堤动静力响应模型试验
15
作者 邱祥 李耀 +2 位作者 李锦鸿 陈文胜 吴勇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52,共12页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红黏土低路堤路基工作区深度与毛细吸力影响区重叠引起的大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开展不同含水状态下红黏土低路堤动静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荷载、加载频率、加载次数及含水量条件下红黏土低路堤附加应力、动孔隙...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红黏土低路堤路基工作区深度与毛细吸力影响区重叠引起的大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开展不同含水状态下红黏土低路堤动静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荷载、加载频率、加载次数及含水量条件下红黏土低路堤附加应力、动孔隙压力比、竖向动位移及累积变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应力幅值、动孔隙压力比、累积竖向变形沿深度方向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减小;动孔隙压力比、竖向动位移幅值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动应力幅值与含水量呈负相关,饱和含水量时路堤顶面处的动应力、动孔隙压力比、竖向动位移分别为最优含水量时路堤顶面处的71.36%、190%、231%,需在路堤底部设置防渗土工布或一定厚度级配碎石层以控制毛细水上升;动荷载作用下低渗透性非饱和红黏土将会产生动孔隙气压力;动荷载作用下红黏土低路堤动孔隙压力存在累积效应;红黏土低路堤累积竖向变形云图呈以动荷载作用位置为中心向外递减的半椭圆状分布,距路堤顶面一定范围内属于累积竖向变形集中区,累积侧向变形云图沿动荷载作用中心线基本对称分布;不同加载方式对红黏土低路堤附加应力与累积竖向变形的影响程度为:长时动载>静载>短时动载。研究成果可为南方地区红黏土低路堤结构的设计与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黏土 低路堤 动力响应特性 加载方式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调峰工况下燃煤锅炉煤氨混燃兼容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皓玮 陈亮 王春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54-3562,I0023,共10页
掺氨燃烧是燃煤机组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新能源大比例上网背景下,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成为新常态,低负荷下燃煤锅炉掺氨燃烧的兼容性有待探究。该文建立某60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低负荷(50%~30%额定负荷)运行时掺氨燃烧的热力计算模型,探... 掺氨燃烧是燃煤机组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新能源大比例上网背景下,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成为新常态,低负荷下燃煤锅炉掺氨燃烧的兼容性有待探究。该文建立某60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低负荷(50%~30%额定负荷)运行时掺氨燃烧的热力计算模型,探究氨掺烧对低负荷下炉膛及对流受热面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荷工况下,掺烧0~50%氨对炉膛容积热负荷和截面热负荷影响不大,炉膛出口烟温上升6.5℃以内;通过调整尾部前后烟道的烟气份额,掺烧0~50%氨后主、再热蒸汽温度基本保持稳定;随掺氨比例增加,锅炉一、二次热风温度略有降低;与纯煤燃烧相比,50%掺氨比例下锅炉排烟温度增长5.8~7.6℃,由此导致锅炉效率下降约0.5%~0.7%。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燃煤锅炉低负荷下煤氨混燃的可行性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氨掺烧 低负荷 兼容性 热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翼晗 郑宇鹏 +3 位作者 陈权威 徐琛博 汤波 来鑫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6-975,I0031-I0033,共13页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可调负荷接入配电网,低成本最大化减排对配电网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的碳势和净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可调负荷接入配电网,低成本最大化减排对配电网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的碳势和净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用电碳排量、距离低碳度、趋势低碳度和低碳用电率的负荷碳排放特征量化模型,得到区域电网内各配电网的低碳规划优先级;其次,以碳排放量最低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模型,得到响应后负荷特性曲线、DG接入种类及容量,融合DG发出的零碳电力和柔性负荷的灵活调节能力以充分降低系统碳排放;最后,在改进后的IEEE30节点系统上通过仿真对所提方法的碳减排效益进行分析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势 负荷碳排放特征 低碳需求响应 源荷协同 低碳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临床治疗的挑战与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甘惠琳 石翠翠 李光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6-741,共6页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2.5亿人的健康。尽管抗HBV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即未达到病毒转阴,HBV DNA载量持续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水平(20~2000 IU/mL)。LLV常由多种...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2.5亿人的健康。尽管抗HBV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即未达到病毒转阴,HBV DNA载量持续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水平(20~2000 IU/mL)。LLV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如病毒的高度稳定性、抗病毒药物难以完全清除病毒、宿主免疫因素、耐药性等,增加了抗病毒治疗的难度。此外,LLV同样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细胞癌等严重结局。本文旨在综述乙型肝炎LLV的诊断、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及其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病毒载量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负荷的新型电力系统源荷日前-日内低碳优化调度
19
作者 李若琼 司宇杰 +1 位作者 杨承辰 李欣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柔性负荷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对于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但目前柔性负荷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源荷预测的日前-日内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采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parrow ... 柔性负荷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对于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但目前柔性负荷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源荷预测的日前-日内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采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convolutional 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SSA-CNN-LSTM)对新能源和负荷进行日前和日内功率预测;其次,根据柔性负荷的特性和需求响应灵活性,将负荷分为可平移、可转移和可削减负荷等不同类型,以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成本的系统运行成本和污染气体排放最优为目标构建源荷互动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低碳环境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利用改进多目标灰狼算法(multi-objective grey wolf algorithm,MOGWO)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通过对柔性负荷分类参与调度较传统方式总成本降低8.6%、污染物排放减少4.1%、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4.2%,在多时间尺度内显著降低新能源和负荷响应的不确定性并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的低碳环境经济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负荷 新型电力系统 源-荷多时间尺度 低碳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荷运行时变风量系统灯盘风口供冷气流贴附距离预测
20
作者 孙莹 张宁波 +2 位作者 杨兵强 钟珂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灯盘风口常用于变风量系统,为避免低负荷运行时低速供冷气流过早下沉造成人员热不舒适,采用ANSYS Fluent 19.2软件,对安装有灯盘风口的室内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探究送风速度、送风角度、顶棚温差(顶棚与室内空气的温差)、灯盘热量等4个因... 灯盘风口常用于变风量系统,为避免低负荷运行时低速供冷气流过早下沉造成人员热不舒适,采用ANSYS Fluent 19.2软件,对安装有灯盘风口的室内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探究送风速度、送风角度、顶棚温差(顶棚与室内空气的温差)、灯盘热量等4个因素对变风量系统灯盘风口贴附效应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低负荷运行时灯盘风口贴附距离的预测模型,进一步得出灯盘风口热舒适送风速度下限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上述4个因素显著影响贴附距离;顶棚温差和送风角度越小,灯盘热量越大,则热舒适允许的最小送风速度越小,变风量系统负荷可调范围越大。所提预测热舒适允许的灯盘风口最小送风速度的经验公式,可用于确定最小送风速度或探寻降低最小送风速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量系统 低负荷 灯盘风口 供冷气流 贴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