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被引量:3
1
作者 LI Bin JIANG Yu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2期48-53,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e of Bifidobacterium and the 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 sites of expression vector pNZ8148,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e of Bifidobacterium and the 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 sites of expression vector pNZ8148,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the bile salt hydrolase (BSH) gene was gotten from Bacillus bifidus ATCC 29521 by PCR. BSH gene was inserted into lactic acid bacteria expression vector pNZ8148 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NZ8148-BSH. The recombinant pNZ8148-BSH was transferred into lactic acid bacteria NZ9000 with electro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the recombinant which could express BSH protein was obtained. It was identified by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activity verification. The result could provide a rationale reference for expressing BSH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salt hydrolase lactic acid bacteria gene cloning IDENTIFICATION recombinant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eening of Cholesterol-Lower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Synergic Effect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Rui-jun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0-214,共5页
Eight cholesterol-lowering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1 through 8)isolated from pickles and yogurt were evaluated for probiotic potential based on their tolerance to low pH and bile salt and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 Eight cholesterol-lowering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1 through 8)isolated from pickles and yogurt were evaluated for probiotic potential based on their tolerance to low pH and bile salt and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Escherichia coli.Strain LAB 4 had excellent tolerance to low pH and bile salt and all 8 LAB strains had antagonistic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Moreover,strain LAB4 had synergic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 with 0.0125%licorice root extract,0.025%Chinese wolfberry extract or 0.025%milkvetch root ex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HOLESTE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 Inoculants on Rice Straw Silage 被引量:2
3
作者 HUA Jinling ZHANG Yonggen MEN Yux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The trail was designed to study on technique aspects of ensiling rice straw (RS) appended amounts of lactobacillus. There wer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silage ways, baled silage (BS) and chopped silage (CS), in w... The trail was designed to study on technique aspects of ensiling rice straw (RS) appended amounts of lactobacillus. There wer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silage ways, baled silage (BS) and chopped silage (CS), in which lactobacillus was added at levels of 10, 15 and 20 mg·kg^-1, respectively and the mixtures were placed into a packed polyethylene bags and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45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ctobacillus had remarkable effect on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S. The quality of the silage was improved with the lactobacillus addition. In the experiment the optimal quality of rice straw silage (RSS) can be obtained when lactobacillus was added with 15 or 20 mg·kg^-1 leve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ilage methods was very remarkable to the silage quality of same material. The quality of C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long silage, at the same time, BS was feasible on condition of eligible level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traw silage lactic acid bacterial inoculants fermentation 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lactic acid from glucose in ionic liquid solvent system
4
作者 黄嘉若 李文生 周小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A new reac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economically convert glucose to lactic acid environment-friendly.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 were chosen as solvent that can promote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glucose, and the ... A new reac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economically convert glucose to lactic acid environment-friendly.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 were chosen as solvent that can promote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glucose, an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solid bases was evaluated. Both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can affect the yield of lactic acid. A high yield (97%) of lactic acid was achieved under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 The IH NMR spectra and HPLC-M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formation of the lactic acid and variations of ionic liquid. It is found that ionic-liquids have a unique solvent effect for glucose and bases. Water can be used as solvent to extract calcium lactate. This shows a great potential of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 in the solid bases catalyzed reaction that is limited by the weak solubility of solid bases in organic and water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SE lactic acid ionic liquid solid base CAT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a^+ AND K^+ ON MORPHOLOGY AND L-LACTIC ACID PRODUCTIVITY OF Rhizopus oryzae SOI106-3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冬梅 代海霞 +2 位作者 班睿 赵学明 胡宗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3-585,共3页
关键词 米根霉 乳酸发酵 菌体形态 产酸 钾离子 钠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对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辉 宋幸辉 +1 位作者 杨星宇 马霞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低、中、高浓度(18.8、75、150μg/mL)PLGA-DP-NP对Raw264.7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0和CD86表达,以及对Raw264.7细胞吞噬卵清蛋白(OVA)的影响。结果显示,PLGA-DP-NP浓度低于500μg/mL时,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较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8.8、37.5、75、150和300μg/mL的PLGA-DP-NP均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 <0.05),均能显著增加Raw264.7细胞的IL-2和IL-6分泌量(P <0.05);低、中、高浓度的PLGA-DP-NP均能增强Raw264.7细胞CD80(P> 0.05或P <0.01或P <0.05)和CD86(P <0.01)的表达,提高Raw264.7细胞吞噬OVA百分比(P <0.01),浓度为75μg/mL时增幅最大。结果表明,安全浓度范围内的PLGA-DP-NP可以显著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因子IL-2和IL-6分泌,促进细胞成熟,提升细胞的吞噬作用,浓度为75μg/mL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RAW264.7细胞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
7
作者 张相伦 赵红波 +5 位作者 高尚 姬凯茜 杨茗 盛清凯 刘晓牧 王璐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84-559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选取新鲜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各20 kg,按5个混合比例(100%玉米秸秆、75%玉米秸秆和25%盐地碱蓬、50%玉米秸秆和50%盐地碱蓬、...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选取新鲜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各20 kg,按5个混合比例(100%玉米秸秆、75%玉米秸秆和25%盐地碱蓬、50%玉米秸秆和50%盐地碱蓬、25%玉米秸秆和75%盐地碱蓬、100%盐地碱蓬)进行混合,分别记为100∶0、75∶25、50∶50、25∶75、0∶100组,每个比例下设2个处理,包括对照(CON,喷洒无菌生理盐水)和植物乳杆菌(LP,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 kg,厌氧发酵60 d。结果表明:1)25∶75组和0∶100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0∶50组、25∶75组和0∶100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2)0∶100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0∶50组和25∶75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100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pH及有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盐地碱蓬比例的升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0∶100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4)体外消化24、48和72 h时,50∶50组和25∶75组粗蛋白质体外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100组有机物体外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制剂对各时间点各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盐地碱蓬混贮的混合比例为75∶25和5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盐地碱蓬 混合比例 乳酸菌 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定植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孙雁 王兵 +3 位作者 高思楠 窦晓婧 孙超 程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 CRE)定植的相关性, 以及术后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一般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以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 CRE)定植的相关性, 以及术后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一般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以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40例胆道闭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肛拭子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CRE定植组和无CRE定植组。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 d抽取静脉血检测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比较两组患儿术后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的差异及变化, 初步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黏膜损伤及修复的一般规律。结果无论在CRE定植组还是无CRE定植组, 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在术后24 h均达到峰值, 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D-乳酸[(0.43±0.09)mg/mL比(0.32±0.12)mg/m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D-乳酸[(0.43±0.09)mg/mL比(0.22±0.07)mg/mL], 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D-乳酸[(0.32±0.09)mg/mL比(0.23±0.11)mg/m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D-乳酸[(0.32±0.09)mg/mL比(0.22±0.11)mg/mL], 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的D-乳酸[(0.43±0.09)mg/mL比(0.32±0.09)mg/m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二胺氧化酶[(0.22±0.04)U/L比(0.16±0.05)U/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二胺氧化酶[(0.22±0.04)U/L比(0.18±0.06)U/L], 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二胺氧化酶[(0.17±0.01)U/L比(0.13±0.02)U/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二胺氧化酶[(0.17±0.01)U/L比(0.15±0.05)U/L], 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的二胺氧化酶[(0.22±0.04)U/L比(0.17±0.01)U/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前24 h与术后7 d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以及两组之间术前24 h、术后7 d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作为肠黏膜损伤的敏感指标, 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术后24 h内达到峰值;随着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修复, 在术后1周左右接近术前水平。有CRE定植的患儿肝移植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程度较无CRE定植的患儿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榨菜中乳酸菌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冉 顾翰琦 +2 位作者 冯楷斌 周英昊 邵玲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现代人对于低盐、低添加剂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摄入高盐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产生,传统榨菜加工工艺中含有大量的盐,抑制了榨菜中乳酸菌的生物活性,并且会产生高盐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该研究从低盐榨菜中分离出3株乳酸菌,分别为弯曲乳杆菌... 现代人对于低盐、低添加剂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摄入高盐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产生,传统榨菜加工工艺中含有大量的盐,抑制了榨菜中乳酸菌的生物活性,并且会产生高盐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该研究从低盐榨菜中分离出3株乳酸菌,分别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A)、嗜柠檬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B)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并对3株乳酸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嗜柠檬酸明串珠菌(B)的耐盐性、生长速率和产酸能力均高于弯曲乳杆菌(A)和植物乳杆菌(C)。通过了解乳酸菌的生长代谢特性以优化榨菜发酵工艺,提高乳酸菌的活力和代谢效率,从而改善低盐榨菜的口感和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低盐 乳酸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真 张钰 +3 位作者 蔡杰 杨勇 索标 艾志录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燕麦β-葡聚糖(Oatβ-glucan,OBG)水溶液中加入脱脂奶粉制备凝固型酸奶,并测定其pH值、酸度、流变特性、持水力(WHC)、乳酸菌活菌数等,考查OBG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BG对发酵... 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燕麦β-葡聚糖(Oatβ-glucan,OBG)水溶液中加入脱脂奶粉制备凝固型酸奶,并测定其pH值、酸度、流变特性、持水力(WHC)、乳酸菌活菌数等,考查OBG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BG对发酵期间的pH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会显著降低发酵后期(6~8 h)和后熟24 h酸奶的酸度(P<0.05),且显著增加后熟24 h酸奶的WHC(P<0.05)。添加质量分数为0.4%的OBG可使后熟24 h酸奶表现出更高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即黏弹性较佳,感官品质也较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乳酸菌活菌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贮藏15 d时,0.4%OBG组的乳酸菌活菌数最多(9.12 log CFU/mL)。因此,适量添加OBG不仅能增强凝固型酸奶的发酵特性,还能显著提升其贮藏品质,并对凝固型酸奶中的乳酸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乳酸菌 凝固型酸奶 发酵特性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结构的光电化学乳酸传感器设计
11
作者 张鹏 杨文博 +2 位作者 高宝珠 陶佰睿 苗凤娟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7,共10页
结合第一性原理仿真、多物理场仿真和光电化学检测技术,探索乳酸敏感的纳米材料以及几何特性和电特性。通过简单的水热退火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Co3O4)/氧化锌(ZnO)/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结构的乳酸敏感电极,用于人体汗... 结合第一性原理仿真、多物理场仿真和光电化学检测技术,探索乳酸敏感的纳米材料以及几何特性和电特性。通过简单的水热退火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Co3O4)/氧化锌(ZnO)/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结构的乳酸敏感电极,用于人体汗液中乳酸的检测。然后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相结合,对电极表面微观机理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基于STM32嵌入式控制器研发设计一种操作简单、体积小和便携式的汗液乳酸检测系统。结果证明该乳酸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实现实时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传感器 光电化学检测技术 第一性原理仿真 四氧化三钴/氧化锌/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结构 嵌入式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车建美 王阶平 +3 位作者 郑雪芳 陈燕萍 陈冰星 刘波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旨在筛选功能乳酸菌,并探究其对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巨菌草青贮发酵提供菌株资源。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和耐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并用于巨菌草发酵... 旨在筛选功能乳酸菌,并探究其对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巨菌草青贮发酵提供菌株资源。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和耐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并用于巨菌草发酵,通过测定发酵后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观察其对巨菌草青贮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植物乳杆菌FJAT54906和FJAT54898、发酵乳杆菌FJAT54908具有较强耐酸性能、生长速度以及产酸速率快、抑菌效果好等特点。添加植物乳杆菌FJAT54906和FJAT54898、发酵乳杆菌FJAT54908进行巨菌草青贮发酵可提高粗蛋白和总糖的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添加不同乳酸菌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综合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为:FJAT54908处理组>FJAT54898处理组>FJAT54906处理组>C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产酸速率 巨菌草 青贮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发酵薏苡仁酸奶的研制及品质评价
13
作者 游新侠 田红涛 +4 位作者 朱玲 胡航伟 程晶晶 蔡宗亮 李冰倩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为研究乳酸菌、酵母菌联合发酵对酸奶风味、质地、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价、酸度、黏度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和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以及乳酸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薏苡仁... 为研究乳酸菌、酵母菌联合发酵对酸奶风味、质地、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价、酸度、黏度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和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以及乳酸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薏苡仁质量分数12%、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比例4.5:1、菌种接种量0.45%、赤藓糖醇质量分数13%、发酵时间7.5 h,制备的薏苡仁酸奶色泽均匀,风味独特,酸甜适中。薏苡仁酸奶酸度较市售酸奶的98.67°T低20.77°T;黏度为12.1 Pa·s,与市售酸奶相差不大;硬度2.20 N,黏性1.37 N·s,弹性0.35,胶着性1.28 N,内聚性0.93,分别比市售酸奶高0.65 N,0.42 N·s,0.09,0.4 N,0.52;微观结构显示,酸奶中酪蛋白簇间距小,脂肪分布均匀,更易消化吸收;乳酸菌总数为1.2×10^(7)CFU/mL,未检测到大肠菌群。研究为药食同源食品的开发和发酵菌种的多样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菌 薏苡仁 酸奶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吴海玥 胡蓉 闫忠心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19-22,26,共5页
为了解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乳酸菌发酵后牦牛腩的色泽、质地、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后的L*值和b*值均有所降低,乳酸菌发酵组的a*值显... 为了解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乳酸菌发酵后牦牛腩的色泽、质地、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对牦牛腩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后的L*值和b*值均有所降低,乳酸菌发酵组的a*值显著优于ck组;发酵后牦牛腩的硬度、咀嚼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弹性显著提高(P<0.05)。发酵牦牛腩的DPPH、·OH和ABTS清除能力显著提升,TBARs含量显著低于ck组,巯基含量显著高于c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腩 乳酸菌 发酵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传统酸马奶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研究
15
作者 国立东 毛吾丽旦·米吉提 +3 位作者 王丽群 卢玺 王烁彤 张燊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为丰富益生乳酸菌资源,该研究从新疆采集传统自然发酵酸马奶样品,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中分离筛选乳酸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属,并对其酸和胆汁耐受性、疏水性、抑菌、抗氧化、抗胁迫、碳源利用能力及抗生素敏感... 为丰富益生乳酸菌资源,该研究从新疆采集传统自然发酵酸马奶样品,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中分离筛选乳酸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属,并对其酸和胆汁耐受性、疏水性、抑菌、抗氧化、抗胁迫、碳源利用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等益生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株乳酸菌,经鉴定,3株(K-1、K-5、K-6)为短促生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6株(K-2、K-3、K-4、K-7、K-8、K-9)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其中,菌株K-1、K-2和K-3在pH 2.0条件下维持2 h活菌数无明显变化,菌株K-2可完全耐受0.3%胆汁4 h。菌株K-7对二甲苯、十六烷、氯仿的疏水率均为最高,达80%以上。多数菌株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表现出抑制活性,所有菌株无细胞上清液对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1.5 mg/mL维生素C(P<0.05)。菌株K-3和K-8可完全耐受4%Na Cl,菌株K-2对乙醇耐受性最好。各分离菌株对碳源利用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存在菌种和菌株特异性。综上,各乳酸菌分离株均展现出了良好的体外益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耐受性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生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生长的乳酸菌筛选、鉴定及保鲜研究
16
作者 李德海 殷丽 +2 位作者 周才雪 王泽童 孙常雁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299,共11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霉与小孢根霉)的乳酸菌P-2,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评估P-2的抗生素敏感性以及不同条件下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致腐真菌抑制效果。最后以P-2的CFS作为保鲜剂对蓝靛果进行保鲜实验。【结果】在分离并纯化出的22株乳酸菌中,P-2菌株展现出最佳的抑菌效果,经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乳酸片球菌P-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与链霉素耐受,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或中性敏感,其CFS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较强,对蛋白酶敏感。P-2 CFS对链格孢霉和小孢根霉的MIC分别为12.8 mg/mL、25.6 mg/mL。与对照组相比,乳酸片球菌P-2的CFS可以降低蓝靛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减缓蓝靛果在贮藏期间硬度、总酚、类黄酮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可以使蓝靛果的货架期至少延长7 d。【结论】乳酸片球菌P-2的CFS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的作用,可作为一种绿色保鲜剂应用于浆果的采后保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蓝靛果 致腐真菌 抗真菌活性 链格孢霉菌 小孢根霉菌 筛选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李莉峰 邱晗 叶春苗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99-101,共3页
乳酸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乳酸菌在果蔬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乳酸菌发酵食品在营养保健、口感风味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乳酸菌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 乳酸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乳酸菌在果蔬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乳酸菌发酵食品在营养保健、口感风味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乳酸菌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推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食品 果蔬 乳制品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4
18
作者 雷雪艳 赵丽霞 +1 位作者 李瑜 刘文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鲜乳及其发酵乳是牧民日常饮食中主要的营养物来源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为了从纯培养角度了解不同乳源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宝贵的乳酸菌菌种,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内蒙古牧区2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11株乳酸菌,包括1... 鲜乳及其发酵乳是牧民日常饮食中主要的营养物来源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为了从纯培养角度了解不同乳源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宝贵的乳酸菌菌种,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内蒙古牧区2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11株乳酸菌,包括10个属,21个种。其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分离株的数量最多,其次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和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优势菌群分析发现不同乳源的菌群结构差异较大,酸马乳的菌群多样性最丰富,马乳酒样乳杆菌是其优势菌种之一。根据酸马乳低pH值、低酒精含量的特点,从93株马乳酒样乳杆菌中筛选出4株在低pH值(pH 3.0)和6%(体积分数)乙醇环境下耐受性较好的菌株,然后进一步研究其人工胃肠液耐受性、乙醇耐受性和对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能力。最终筛选出2株马乳酒样乳杆菌分别为:IMAU12331与IMAU12208,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抑菌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鉴定 菌株筛选 耐受性 抑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明可 陈慧芝 +5 位作者 吴伟杰 牛犇 房祥军 陈杭君 刘瑞玲 郜海燕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分析乳酸菌发酵后蓝莓桑葚原浆中的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结果表明,3个发酵组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总酸含量最高(1.52 g·L^(-1))、总糖含量最低(789.59 mg·L^(-1))、总花色苷含量最高(6.04 g·L^(-1)),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电子鼻分析结果可有效区分3种菌种的发酵风味;气相色谱-质谱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6种、酸类14种、醛类9种、酮类7种、酯类8种、其他物质7种,其中2-壬酮在植物乳杆菌发酵组中含量较高,赋予发酵汁果香以及花香。综合而言,植物乳杆菌发酵组在营养成分、气味及风味物质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更适用于蓝莓桑葚原浆的发酵,有助于开发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益生元蓝莓果浆。本研究可为蓝莓桑葚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桑葚 乳酸菌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的研制
20
作者 张莉 柳程欣 +4 位作者 郑亚群 金涵滢 芮诗雨 张奕莹 王雨婷 《农畜产品加工学报》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以牛蒡、薏米、纯牛乳作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营养健康、质地绵密、弹滑的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牛蒡浆、乳酸菌、罗汉果甜苷和混合胶的添加量对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品质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该酸奶冻... 以牛蒡、薏米、纯牛乳作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营养健康、质地绵密、弹滑的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牛蒡浆、乳酸菌、罗汉果甜苷和混合胶的添加量对牛蒡薏米红豆酸奶冻品质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该酸奶冻的配方,确定最佳添加量为:牛蒡浆44.50%、薏米浆25.00%、乳酸菌0.09%、红豆5.00%、罗汉果甜苷3.60%、柠檬酸0.09%、混合胶(卡拉胶与魔芋胶质量比为16∶9,W/W)0.90%。使用该配方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制得的酸奶冻酸甜适宜,嫩滑富有弹性,口感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罗汉果甜苷 乳酸菌 混合胶 酸奶冻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