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处理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ILSS及界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秋飞 戴慧平 +3 位作者 郭鹏宗 连峰 刘栋 吴浩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4,22,共6页
考查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及层面、断面形貌的影响。通过材料实验机测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评价不同电导率对复合材料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cm是表面处理... 考查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及层面、断面形貌的影响。通过材料实验机测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评价不同电导率对复合材料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cm是表面处理工艺中电导率的较优选择;碳纤维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电量的变化符合"层进式物化双效模型";制备高层间剪切强度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时,较优的电解质是NaOH,较优的电解液浓度为2%,较优的电量为10C/g;本工艺条件下制得的SYT49碳纤维层面形貌与东丽T700G碳纤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电导率 拉伸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 界面形貌 碳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杂环芳纶复合性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龙波 吕钧炜 +2 位作者 翟文 张殿波 刘向阳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杂环芳纶是指主链中含有芳杂环(通常为苯并咪唑)的一类对位芳纶,其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高耐热、耐溶剂等优异性能。相比典型的芳纶Ⅱ纤维,杂环芳纶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我国的航空航天和防弹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然而... 杂环芳纶是指主链中含有芳杂环(通常为苯并咪唑)的一类对位芳纶,其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高耐热、耐溶剂等优异性能。相比典型的芳纶Ⅱ纤维,杂环芳纶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我国的航空航天和防弹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然而,与其他有机纤维类似,杂环芳纶由于表面惰性,其与树脂的复合性能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本文从杂环芳纶表面改性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出发,总结近年来提高杂环芳纶复合性能的设计思路、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展望其在先进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有机纤维的界面设计及改善界面粘接性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芳纶 树脂基复合材料 直接氟化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黏度对碳纤维与环氧树脂浸润性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亚磊 章桥新 +3 位作者 高列义 赵飞 李资聪 郑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是发挥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保障,考察3种国产T700级碳纤维,研究树脂黏度对碳纤维浸润性以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室温升到60℃,树脂体系黏度从1401.9mPa·s降低到102.77mPa·s... 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是发挥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保障,考察3种国产T700级碳纤维,研究树脂黏度对碳纤维浸润性以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室温升到60℃,树脂体系黏度从1401.9mPa·s降低到102.77mPa·s,碳纤维与树脂的接触角减小,浸润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在60℃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7.44%。同时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能够加强物理机械互锁作用,加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黏度 浸润性 界面结合性能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4
作者 冯亚 孙颖 +5 位作者 崔艳超 刘梁森 张宏亮 胡俊军 居傲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利用红外热像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加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在8 V直流电压下,6种复合材料均能升温到37℃以上,最高可达72℃,耗时30 s;最高平衡温度与镍铬合金丝直径成正相关,平针组织复合材料最高平衡温度最高,双罗纹组织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较于不含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为74.1%~97.4%。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可同时实现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功能与结构的兼顾,有望满足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纬编织物 镍铬合金丝 电热性能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环氧体育用复合材料热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3,共3页
采用纤维缠绕技术制备了单向UD-CFRP、双向2D-CFRP以及单向和双向组合UD+2D-CFRP的复合材料,探究碳纤维及其官能团的取向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复合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ER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与碳纤维排列... 采用纤维缠绕技术制备了单向UD-CFRP、双向2D-CFRP以及单向和双向组合UD+2D-CFRP的复合材料,探究碳纤维及其官能团的取向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复合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ER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与碳纤维排列方向有关,单一排列的UD-CFRP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 层间剪切强度 固化度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竹方销对正交胶合木力学与声学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吴玥 王雨桐 +4 位作者 黄紫蓝 林杨帆 李宏敏 王志强 朱一辛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为提升正交胶合木(CLT)的中低频隔声性能,设计了一种以重组竹方销为声散射体的二维声子晶体结构的CLT,探究对嵌入重组竹方销的杉木CLT力学和声学特性的影响。采用短梁剪切法,研究了跨中面外开孔的CLT短梁和嵌入重组竹方销的CLT短梁层间... 为提升正交胶合木(CLT)的中低频隔声性能,设计了一种以重组竹方销为声散射体的二维声子晶体结构的CLT,探究对嵌入重组竹方销的杉木CLT力学和声学特性的影响。采用短梁剪切法,研究了跨中面外开孔的CLT短梁和嵌入重组竹方销的CLT短梁层间剪切强度、最大正应力和静态韧性系数;采用阻抗管测试法,研究了周期性排布的重组竹方销对CLT隔声量的影响规律。短梁剪切试验表明:与未开孔CLT相比,开孔使CLT的层间剪切强度下降了13.0%~16.5%;与开孔CLT相比,方孔中嵌入重组竹方销可使开孔CLT的层间剪切强度提升8.5%~12.7%,从而与未开孔CLT的层间剪切强度差异不显著,其最大正应力分别与开孔和未开孔的CLT最大正应力差异不显著,为24.52~29.45 MPa;方孔中嵌入重组竹方销的CLT在静态韧性系数上相比未开孔的CLT上升了13.9%~19.1%。隔声量测试结果表明:嵌入重组竹方销的CLT属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结构,在1 400 Hz出现吻合效应的隔声量谷值约33.41 dB;以重组竹方销为声散射体的二维声子晶体结构随重组竹方销边长的增加,提高了CLT的密度和中低频的隔声量,其中,600 Hz以下的隔声量可提升约20.22%。在不改变CLT厚度、密度增量小于20%且力学性能差异不显著的前提下,以重组竹方销增强CLT隔声性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重组竹方销 正交胶合木 层间剪切强度 静态韧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7
作者 ZHANG De-chao ZHAN Li-hua +4 位作者 MA Bo-lin YAO Shun-ming GUO Jin-zhan GUAN Cheng-long LIU S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38-1855,共18页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by using optical digital microscopy,universal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Additionally,the combined mode of Bragg fiber grating sensor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iber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on the strain process during microwave curing.The study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hange in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had a slight impact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 when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remained constant.The metallographic and interlaminar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formed at a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80℃ demonstrated a porosity of 0.414% and a 10.69% decrease in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compared to autoclave curing.Moreov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ibration energy field during the 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esidual strain in both the 0°and 90°fiber directions,when the laminate was cooled to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microwave curing POROSITY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uring s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湿热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17
8
作者 封彤波 肇研 +1 位作者 罗云烽 张佐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27-1431,共5页
针对CCF300/5428复合材料在循环湿热环境下的吸湿-脱湿行为和层间剪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了循环湿热处理的不同阶段纤维/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复吸湿后,水分的初始扩散速率和饱和吸湿率增加;脱湿后水对... 针对CCF300/5428复合材料在循环湿热环境下的吸湿-脱湿行为和层间剪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了循环湿热处理的不同阶段纤维/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复吸湿后,水分的初始扩散速率和饱和吸湿率增加;脱湿后水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大部分可以消除;复合材料吸湿后室温环境下性能下降较少,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复合材料的性能会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湿热循环 层间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接枝处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越 张洪生 +3 位作者 薛志云 何斌 张利中 胡福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6-80,共5页
利用等离子接枝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在纤维表面产生活性官能团 ,并用紫外分析、红外分析探讨了纤维表面官能团的产生及变化。通过测定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验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等离子接枝 层间剪切强度 DPPH 表面处理 1 1-二苯基-乙-基基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志才 肖亚超 +6 位作者 孟祥武 王尚 陈艳 王强 王明 魏化震 王启芬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2,136,共6页
采用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体系以及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四种试样,即CNTs-00(不添加碳纳米管)、CNTs-01(碳纳米管与活性分子预反应)、CNTs-02(碳纳米管与树脂体系直接混合)、CNTs-03(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采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以... 采用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体系以及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四种试样,即CNTs-00(不添加碳纳米管)、CNTs-01(碳纳米管与活性分子预反应)、CNTs-02(碳纳米管与树脂体系直接混合)、CNTs-03(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采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以及界面性能测试仪对树脂浸渍国产T800S碳纤维单丝形成的微球形态、微球与纤维的界面接触角及界面剪切强度(IFSS)等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采用模压法制备了复合材料单向板,从宏观尺度表征了其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与CNTs-00相比,CNTs-01的树脂界面浸润性以及复合材料IFSS有了较大提高,接触角减小了3.1°,IFSS提高了12.7%,ILSS提高了9%;CNTs-02的树脂界面浸润性略有降低,接触角增大了0.9°,IFSS降低了8.6%,ILSS与CNT–00基本相同;CNTs-03的界面浸润性降低,浸润角增大了4.5°,IFSS降低了5.7%,ILSS降低了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碳纤维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浸润性 界面剪切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氧化法处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被引量:30
11
作者 吴越 骆玉祥 +1 位作者 胡福增 吴叙勤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用液态氧化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处理介质、处理时间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环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PS表面元素分析、毛细浸润法测接触角等方法探讨了纤维表面性能处理前后... 用液态氧化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处理介质、处理时间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环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PS表面元素分析、毛细浸润法测接触角等方法探讨了纤维表面性能处理前后的变化,以及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 UHMWPE 液态氧化 聚乙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湿热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达 肇研 +1 位作者 罗云烽 洪旭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为研究循环湿热环境对CCF300/5405复合材料体系界面性能的影响,首先对该体系循环吸湿—脱湿行为进行研究,其次分析湿热环境下层间剪切强度的变化,最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基体界面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CCF300/5405体系吸湿处理后... 为研究循环湿热环境对CCF300/5405复合材料体系界面性能的影响,首先对该体系循环吸湿—脱湿行为进行研究,其次分析湿热环境下层间剪切强度的变化,最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基体界面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CCF300/5405体系吸湿处理后,纤维与基体间界面遭到水分破坏,产生大量空隙和裂纹,使得水分的扩散速率明显增加,吸湿率增大,且这种破坏不可逆;吸湿之后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下降,烘干之后可以恢复到近于自然干态水平;相对于水分对复合材料的不可逆破坏,可逆破坏对层间剪切强度值减小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 循环湿热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化处理对碳纤维表面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胡培贤 温月芳 +1 位作者 杨永岗 刘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利用多乙烯多胺溶液作为涂层液,涂覆在碳纤维表面,然后在600℃热处理30 s,水洗后烘干。采用原位红外光谱仪(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定仪研究氨化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组成、形貌以及浸润性的变化。发现碳纤维经过氨化处理之... 利用多乙烯多胺溶液作为涂层液,涂覆在碳纤维表面,然后在600℃热处理30 s,水洗后烘干。采用原位红外光谱仪(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定仪研究氨化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组成、形貌以及浸润性的变化。发现碳纤维经过氨化处理之后其表面形成了氨基官能团且氨基官能团以酰胺类形式存在,表面微小凸起减少,与环氧树脂和水的接触角分别降低了22%和32%。用三点短梁法研究碳纤维处理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发现热处理可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6.65%;而氨化处理可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24%。力学数据表明氨化处理不会影响碳纤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氨基 表面处理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改性对F-12纤维及其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龙军 张志谦 +1 位作者 魏月贞 黄玉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6-49,共4页
采用稀氢氧化钾溶液对F- 12 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将—COOK 基团引入到F- 12纤维表面,作为环氧氯丙烷接枝的引发剂.并分析了温度和时间对F- 12 纤维拉伸强度及其环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表明:在温和条件下将... 采用稀氢氧化钾溶液对F- 12 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将—COOK 基团引入到F- 12纤维表面,作为环氧氯丙烷接枝的引发剂.并分析了温度和时间对F- 12 纤维拉伸强度及其环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表明:在温和条件下将—COOK 基团引入到F- 12纤维表面,进而引发环氧氯丙烷的接枝,可以提高F- 12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而纤维的拉伸强度只有较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接枝改性 复合材料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在碳纤维表面的电聚合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爱玲 郭婷婷 王松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1-496,共6页
为了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粘结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对碳纤维进行了电聚合改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纤维表面的结构变化,并利用电脑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 为了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粘结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对碳纤维进行了电聚合改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纤维表面的结构变化,并利用电脑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浓度为0.3 mol/L、循环次数为10次时,碳纤维的改性效果最佳;改性后的碳纤维在红外光谱的2 680 cm-1附近出现了—OH特征吸收峰;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由10.50 MPa增加到了23.44 MPa,提高了123.21%;改性后碳纤维表面出现了圆片状丙烯酸聚合物层,且可与环氧树脂基体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聚合 碳纤维 循环伏安法 丙烯酸 粘结性能 复合材料 层间剪切强度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孔隙率及层间剪切性能的实验表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玲 张博明 +1 位作者 王殿富 武湛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在不同固化压力条件下制作孔隙含量不同的层合板。将层合板进行超声C扫描以识别孔隙率分布不同的区域,然后再将孔隙率分布相对均匀的区域进行超声波二次穿透反射法检测以精确测量孔隙的含量,并取试样测量孔隙的体积含量和测试层间剪切性... 在不同固化压力条件下制作孔隙含量不同的层合板。将层合板进行超声C扫描以识别孔隙率分布不同的区域,然后再将孔隙率分布相对均匀的区域进行超声波二次穿透反射法检测以精确测量孔隙的含量,并取试样测量孔隙的体积含量和测试层间剪切性能(ILSS)。结果表明,在孔隙率低于4%时,孔隙率与层间剪切性能基本成线性关系,并且孔隙率每增加1%,层间剪切性能约下降8%。从而建立起层合板中孔隙率与层间剪切性能的定量表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率 层间剪切性能 超声检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对PBO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岳震南 黄英 +2 位作者 王岩 季文 牛芳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提高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结合涂层技术对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分别用SEM、IR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试,研究不同处理... 为提高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结合涂层技术对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分别用SEM、IR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试,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极性增强。经低温等离子体结合涂层技术处理后,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得到显著提高,较未处理样品提高了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等离子体处理 涂层 粘结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三维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其断裂机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熊翔 黄伯云 +1 位作者 肖鹏 吴凤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99-1803,共5页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浸渗(CVI)法或结合液相法制备了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CVI基质炭比沥青基质炭更有利于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浸渗(CVI)法或结合液相法制备了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CVI基质炭比沥青基质炭更有利于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的提高;剪切强度随密度增高而增大,致密度越高,基体支撑越强,同时微裂纹和孔隙度就越低,断裂裂纹不易形成或扩展,强度性能就越好;纯沥青基质炭试样为"突发"的脆性断裂方式,其他基质炭试样表现为韧性断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热解炭 层间剪切性能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合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评价方法及其改进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瑞 陈海霞 +1 位作者 郭兴峰 王广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针对国际上目前主要使用的双切口拉伸 /压缩式层间剪切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吸收了拉伸与压缩式试验方法各自的优点 ,对试验夹具及试验片形状与尺寸进行了改进设计 ,提出了双切口开孔拉伸式新的层间剪切强度测试、评价方法。以玻璃纤维... 针对国际上目前主要使用的双切口拉伸 /压缩式层间剪切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吸收了拉伸与压缩式试验方法各自的优点 ,对试验夹具及试验片形状与尺寸进行了改进设计 ,提出了双切口开孔拉伸式新的层间剪切强度测试、评价方法。以玻璃纤维平纹织物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为试验材料对改进后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及有限元分析。实验发现 ,表观层间剪切强度随槽间距的减小而有增大的趋势。通过有限元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并确立了可获得真实层间剪切强度的最佳试验片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平纹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 有限元分析 剪切应力分布 双切口剪切试验法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超亮 王耀先 +2 位作者 周洁鹏 朱恒 程树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6,共4页
为了改善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从树脂基体入手,依据相似相容原理和芳纶的结构特点,合成出新型热固性树脂(AFR–T)用作芳纶复合材料的基体,以未经表面处理的芳纶作增强材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AFR–T/芳纶纤维复... 为了改善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从树脂基体入手,依据相似相容原理和芳纶的结构特点,合成出新型热固性树脂(AFR–T)用作芳纶复合材料的基体,以未经表面处理的芳纶作增强材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AFR–T/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并通过测定溶度参数、接触角、线膨胀系数、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横向拉伸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AFR–T树脂浇注体与芳纶的溶度参数相近,AFR–T树脂溶液在芳纶纸表面的接触角为36.9°,小于环氧树脂(EP)溶液与芳纶纸的接触角(53.2°),说明AFR–T树脂对芳纶的浸润性优于EP;AFR–T/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ILSS和横向拉伸强度为73.0 MPa和25.3 MPa,分别比EP/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25.9%和32.5%,这表明AFR–T树脂与芳纶纤维之间的浸润性和界面粘结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粘结性 接触角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