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熟高蛋白芽豆品种克豆57的选育
1
作者 李明雪 杨兴勇 +7 位作者 董全中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王磊 孙旭红 丁凯鑫 张勇 《大豆科技》 2025年第3期49-51,共3页
克豆5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99-578为母本,合丰4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芽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特用大豆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328.2 kg/hm^(2),较对照品种东农60增产12.3%... 克豆5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99-578为母本,合丰4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芽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特用大豆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328.2 kg/hm^(2),较对照品种东农60增产12.3%。该品种2年平均粗脂肪含量为16.44%,籽粒粗蛋白含量为46.71%,中抗灰斑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350℃以上区域种植。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00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 高蛋白 大豆 克豆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流体磨增溶大豆蛋白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朱启铭 陈军 +5 位作者 陈巧云 戴涛涛 邓利珍 王乙惠 张文慧 李俶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4,共9页
为探究植物蛋白经高能流体磨处理后的改性效果,明晰其增溶机制。采用大豆蛋白为原料,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大豆蛋白悬浮液,使用高能流体磨在不同压力(30、60、90、120 MPa)条件下对其进行处理,制备改性大豆蛋白。采用溶解度、粒径、荧光... 为探究植物蛋白经高能流体磨处理后的改性效果,明晰其增溶机制。采用大豆蛋白为原料,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大豆蛋白悬浮液,使用高能流体磨在不同压力(30、60、90、120 MPa)条件下对其进行处理,制备改性大豆蛋白。采用溶解度、粒径、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电泳等手段表征高能流体磨处理过程中大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高能流体磨处理后的大豆蛋白,其溶解度随着压力增大而显著提升,当处理压力为120 MPa时,溶解度可以达到76.97%。微观结构和蛋白尺寸的变化表明高能流体磨促使大豆蛋白中的大团聚体发生了解聚,随着处理压力从0 MPa增加到120 MPa,颗粒粒径(D_([4,3]))从94.90μm降低至3.65μm,大豆蛋白电位绝对值从18.40 mV增加到28.03 mV、表面疏水性由1559.60增大至7199.28、游离巯基含量由18.87μmol/g上升至22.18μmol/g,二级结构由β-折叠向α-螺旋转变。研究表明高能流体磨技术能够有效修饰大豆蛋白的结构,极大地提高大豆蛋白溶解性,为植物蛋白工业化增溶改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流体磨 大豆蛋白 增溶机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邢启峰 周金芳 张士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4-840,共7页
目的:探究大豆异黄酮(SIF)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低、高剂量SIF组(SIF-L、H组,300、450 mg/kg SIF),高剂... 目的:探究大豆异黄酮(SIF)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低、高剂量SIF组(SIF-L、H组,300、450 mg/kg SIF),高剂量SIF+HMGB1抑制剂甘草酸组(SIF-H+甘草酸组,450 mg/kg SIF+30 mg/kg甘草酸)和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12只。采用TNBS/乙醇联合灌肠制备大鼠UC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测定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A、IgG水平;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结果:相比Control组,Model组DAI、血清TNF-α、IL-1β水平、IgA、IgG水平、结肠组织MDA水平、结肠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IL-4、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T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黏膜出现破坏和损伤。与Model组相比,SIF-H组大鼠相关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P<0.05),结肠组织损伤减轻。结论:SIF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增强UC大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信号通路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丹 李河 +2 位作者 周松华 李会珍 侯天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技术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并利用正交实验探究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UHP预处理技术,以紫苏蛋白和大豆蛋白等质量比复配为主要原料,谷朊粉、淀粉、牛肉香精和魔芋胶等为辅料制备新型... 利用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技术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并利用正交实验探究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UHP预处理技术,以紫苏蛋白和大豆蛋白等质量比复配为主要原料,谷朊粉、淀粉、牛肉香精和魔芋胶等为辅料制备新型复合植物蛋白肉。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水分添加量、魔芋胶添加量和UHP压力对蛋白肉产品的咀嚼性、硬度、弹性、黏弹性、蒸煮和解冻特性的影响。复配蛋白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干基计)为水分添加量40%、魔芋胶添加量0.3%、UHP压力500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紫苏蛋白复合肉与纯大豆蛋白肉相比质构性能最佳,其咀嚼性高达46.993 J,比纯大豆蛋白肉高近10倍,并且蒸煮和解冻损失率较低。该研究可为UHP的利用和紫苏蛋白肉的工艺开发提供初步的科学思路,为植物蛋白肉的机制与工艺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紫苏蛋白 大豆蛋白 蛋白肉 质构特性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7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建国 王曙明 +5 位作者 蒋洪蔚 王明亮 李广 张云峰 刘井莉 郑宇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7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吉育257为母本、金源7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20—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0.4 kg·hm^(-2),... 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7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吉育257为母本、金源7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20—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0.4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5.1%。202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3.9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3.7%。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蛋白质含量两年平均为43.13%,属高蛋白品种。202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对吉育2517适宜的栽培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在2022—2023年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示范,两年平均产量3041.9 kg·hm^(-2),较对照增产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吉育2517 高蛋白 高产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皂皮皂苷与大豆分离蛋白协同构建高蛋白减脂植物基蛋黄酱及其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尹文俊 朱蒙蒙 +2 位作者 陈小威 孙尚德 王永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8,共7页
本研究利用天然皂皮皂苷(Quillaja saponin,QS)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稳定乳液凝胶的协同效应构建高蛋白、减脂的植物基蛋黄酱(plant-based mayonnaise,PM)。利用静态光散射、激光共聚焦、低形变流变学和质构特... 本研究利用天然皂皮皂苷(Quillaja saponin,QS)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稳定乳液凝胶的协同效应构建高蛋白、减脂的植物基蛋黄酱(plant-based mayonnaise,PM)。利用静态光散射、激光共聚焦、低形变流变学和质构特性对比分析PM与两种市售蛋黄酱在外观、乳滴粒径大小与分布、硬度、涂抹性、热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以10%SPI和0.18%QS或10%SPI、0.18%QS和1%SPI凝胶颗粒(soy protein isolate gel particles,SGPs)为蛋白配料可构建出与商品蛋黄酱在外观、涂抹状态、质构以及流变特性上相媲美的高蛋白减脂PM(10%蛋白质与50%脂肪、11%蛋白质与40%脂肪,以质量分数计)。在该体系中,QS不仅赋予了高蛋白乳化制品黏度稀化的质构调节性,还赋予了SPI基乳液凝胶优越的热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本研究可为“高蛋白”“减脂”PM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食品 大豆分离蛋白 高蛋白食品 减脂食品 素蛋黄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自组装颗粒与明胶-大豆分离蛋白微胶束协同构建高内相乳液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冬雪 李悦欣 +2 位作者 陈倩 刘昊天 孔保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1,共10页
为了提升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HIPEs)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以满足3D打印油墨和脂肪代替物的实际需求,本研究以明胶-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微胶束作为乳化剂,同时引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chitosan,CS)自组装纳米颗粒以... 为了提升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HIPEs)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以满足3D打印油墨和脂肪代替物的实际需求,本研究以明胶-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微胶束作为乳化剂,同时引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chitosan,CS)自组装纳米颗粒以提高HIPEs的自支撑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CS添加量的增加,HIPEs呈现出更佳的自支撑性能、更高的黏弹性,以及更小、更致密的微观结构。经3D打印后样品未出现塌陷。此外,在不同盐离子浓度(0~500 mmol/L)和pH值(5.0~7.5)条件下,HIPEs仍保持良好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个性化定制营养食品,以及低脂健康肉制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乳液 明胶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脂肪替代物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的品质特性及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寇锟 杜艳 +3 位作者 姚飞 贾立奥 孟丹阳 陈复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从理化性质、微观形貌、质构特性、感官性质以及营养组分和体外消化情况方面对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的品质特性和营养功能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的品质改善,为高品质的植物肉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水分大豆组织蛋白 理化性质 微观形貌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化地区大豆新材料示范试验报告
9
作者 滕迁莹 吴金凤 +2 位作者 姜海英 陈永鑫 崔明元 《大豆科技》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筛选适宜通化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文章以吉林省通化地区主推的5份大豆品种作供体亲本,11份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品种作受体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杂交后代(F_(1)代)进行田间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筛选评... 为筛选适宜通化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文章以吉林省通化地区主推的5份大豆品种作供体亲本,11份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品种作受体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杂交后代(F_(1)代)进行田间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筛选评价。结果表明,P8、P29、P36、P37和P45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不佳,建议作淘汰处理。其余11份材料性状表现良好且优于吉育86(CK),分别为P1、P5、P10、P11、P22、P25、P30、P41、P42、P49和P50。其中P25综合表现最佳,适宜在通化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化地区 大豆 高蛋白 不完全双列杂交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玉强 马军 +3 位作者 李顺秀 赵洪兵 王兴煜 郭增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豆分离蛋白水合蓝光白度的变化,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沉温度从70℃升高到85℃,大豆异黄酮总量降低了43.84%,其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分别降低了88.76%、83.95%,黄豆黄苷降到了检出限以下,而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72.51%和143.47%,黄豆黄素的含量变化不显著;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乳清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固形物含量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5.12%,固形物含量降低了6.34%;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不断增加且增速不断提高,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水合蓝光白度增加了26.83%;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值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凝胶值降低了57.02%。综上,高温酸沉可有效控制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和回收率,对开发低异黄酮含量的婴幼儿产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温酸沉 大豆异黄酮 大豆乳清 蓝光白度 凝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贮藏对大豆及其加工产品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晓雨 朱颖 +3 位作者 黄雨洋 何洋 高扬 朱秀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8-655,共8页
大豆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大豆贮藏是大豆在收获后直至加工前的必要阶段,但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湿及极低温等条件,会直接影响大豆原料的组分特性和结构,从而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因... 大豆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大豆贮藏是大豆在收获后直至加工前的必要阶段,但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湿及极低温等条件,会直接影响大豆原料的组分特性和结构,从而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因此,研究大豆贮藏环境和产品品质变化至关重要。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大豆贮藏过程中大豆及产品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贮藏条件下大豆原料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组分及其加工产品豆乳、豆腐的品质变化,重点分析高温高湿贮藏条件(极端环境)下大豆蛋白质等主要组分和豆腐品质的变化机制,为大豆长期贮运和豆制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加工产品 贮藏 高温高湿 蛋白质 豆腐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艺心 朱金英 +5 位作者 华方静 李春燕 高祺 朱冠雄 王春雨 高凤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鲁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蛋白大豆,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对参试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分枝数、百粒重、底荚高度、产量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 为筛选出适宜鲁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蛋白大豆,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对参试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分枝数、百粒重、底荚高度、产量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系数较小,且分枝数与株高、主茎节数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之间,百粒重和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本地区选育高产品种时,应适当选择分枝数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大的品种。通过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冀豆12、齐黄34和菏豆37综合得分较高,产量也高,在鲁西北地区适应性强,可作为该区推广种植的优选高蛋白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生产性能 隶属函数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浓度对米糠不溶性纤维/大豆分离蛋白高内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龙肇 薛婧 +2 位作者 王芝晓 徐巨才 付湘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5,共7页
[目的]拓宽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rice bra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RBIDF)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ζ-电位、粒径分布、流变特性、直观外貌结构、冻融稳定性等研究了在pH 2,RBIDF添加量为0.20,0.30 g/100 g时,NaCl浓度(0~100 mm... [目的]拓宽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rice bra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RBIDF)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ζ-电位、粒径分布、流变特性、直观外貌结构、冻融稳定性等研究了在pH 2,RBIDF添加量为0.20,0.30 g/100 g时,NaCl浓度(0~100 mmol/L)对米糠不溶性纤维和大豆分离蛋白共同稳定的高内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的乳液均具有较强的凝胶网状结构,RBIDF添加量为0.20 g/100 g,NaCl浓度>25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黏弹性行为逐渐增强,而在RBIDF添加量为0.30 g/100 g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黏弹性增幅较小。NaCl的加入对两个不同RBIDF添加量的高内相乳液冻融稳定性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相对高盐浓度(75,100 mmol/L)条件下,高内相乳液在经过两次冷冻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乳液自支撑状态。[结论]NaCl的加入可显著提高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大豆分离蛋白共混体系高内相乳液的冻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 大豆分离蛋白 高内相乳液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菏豆37的选育与应用
14
作者 梁邦平 王俊涛 +5 位作者 李素娟 张中起 高保民 何迪 王秋玲 刘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选育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为满足市场对高蛋白、高蛋脂双高大豆品种的需求。【方法】菏泽市农业科学院2003年以中黄13(白花)作母本、以菏豆12作父本组配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结果】育成的高蛋白大豆新品... 【目的】选育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为满足市场对高蛋白、高蛋脂双高大豆品种的需求。【方法】菏泽市农业科学院2003年以中黄13(白花)作母本、以菏豆12作父本组配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结果】育成的高蛋白大豆新品在2020—2021年国家黄淮海南片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886.0 kg/hm^(2)和3046.7 kg/hm^(2),比对照(中黄13)分别增产4.5%和9.8%。2022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254.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8.4%。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31043,命名为菏豆37。【结论】菏豆37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籽粒较大,蛋白质含量45.01%,脂肪含量20.47%,蛋脂总和达65.48%,属于高蛋白和蛋脂双高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菏豆37 高产 高蛋白 蛋脂双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鹏 魏安池 +1 位作者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9,共4页
结合工厂大豆分离蛋白(SPI)生产实际情况,研究了二次碱提过程中影响蛋白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的最佳二次碱提工艺参数为:温度45℃,时间25min,料液比1:10,pH 8.40。将优化后的生产工艺与实验室新开发的... 结合工厂大豆分离蛋白(SPI)生产实际情况,研究了二次碱提过程中影响蛋白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的最佳二次碱提工艺参数为:温度45℃,时间25min,料液比1:10,pH 8.40。将优化后的生产工艺与实验室新开发的工艺(三次碱提工艺)对高蛋白大豆粕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开发的工艺可有效降低高蛋白大豆粕残渣中蛋白质含量至2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粕 大豆分离白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朱洪德 王春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3,共7页
在密度、施肥水平、品种、播期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中,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影响产量... 在密度、施肥水平、品种、播期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中,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和肥料,适当晚播能提高大豆产量;影响高蛋白大豆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其次是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5307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光合势最高,四个品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农大3191和农大35307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农大35318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肥料为74.63 kg/hm2、5月11日播种的情况下产量最高,达5 572.14 kg/hm2;农大3191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不施肥,5月6日播种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最高。说明高蛋白大豆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密度 施肥量 播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及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春凤 朱洪德 冯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237,共5页
采用5个高蛋白品种的2因素3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水分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肥料对大豆各种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品种间差异并不明显。不同水分间差... 采用5个高蛋白品种的2因素3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水分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肥料对大豆各种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品种间差异并不明显。不同水分间差异明显,中水条件下,叶绿素和品质都明显高于高水和低水。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叶面积、叶绿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肥条件下,各种生理指标较好,产量也最高,达3616kg·hm-2。产量在肥料和品种的裂区试验中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农大35318最高,达3752.67kg·hm-2。水分、施肥量二因素是通过影响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影响豆荚干重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水分 施肥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含量大豆品种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润芳 张广庆 +1 位作者 滕振勇 林国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3个籽粒产量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分枝期后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前品种之间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差别不大,结荚后高蛋白大豆营养器官(叶片、茎秆和叶... 以3个籽粒产量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分枝期后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前品种之间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差别不大,结荚后高蛋白大豆营养器官(叶片、茎秆和叶柄)的氮素含量除个别时期外(叶柄第7周)都高于普通大豆,说明营养器官较高的氮素含量及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籽粒氮素的积累;而荚皮氮素含量除成熟期外均低于普通大豆,说明高蛋白大豆籽粒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更高;籽粒形成及成熟期,蛋白质含量越高的品种吸收和运转的氮素越多,运转氮素对籽粒的贡献比例越大。成熟期高蛋白大豆依然比普通大豆吸收更多的氮素,且成熟期各个器官氮素含量均比普通大豆高,这有利于高蛋白大豆品种籽粒蛋白的加工利用和秸秆饲用及还田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 大豆 氮素 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杰坤 张丽亚 +3 位作者 黄志平 张磊 胡晨 胡国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929-6930,6932,共3页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6.5%,最高单产达3507.0kg/hm^2;风台东风湖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737.5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7.7%,最高单产达3699.0kg/hm^2。皖豆24的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苗期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兑水450~750k喷雾防治蚜虫。鼓粒期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结论]在安徽省皖北地区推广种植皖豆24能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试验示范 推广应用 增产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体系结构及理化/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毕爽 李杨 +3 位作者 隋晓楠 王中江 齐宝坤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3,共6页
以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圆二色谱表征复合体系构象变化,采用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表面疏水性及粒度分析等解析高压均质对复合体系中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与理化/功能性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压均质会显著改... 以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圆二色谱表征复合体系构象变化,采用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表面疏水性及粒度分析等解析高压均质对复合体系中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与理化/功能性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压均质会显著改善复合体系的功能性质如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着均质压力升高,体系中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显著提高,说明疏水基团暴露明显,蛋白质与磷脂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增加。复合体系的体积平均粒径由未均质时的33.21 μm降至3.61 μm,粒径分布均匀,整体向小粒径方向移动。圆二色谱结果显示高压均质改变了蛋白质-磷脂复合体系的构象,说明蛋白质和磷脂间发生相互作用,但当均质压力进一步增加,和未经处理的样品相比,样品中的α-螺旋含量略有下降,同时功能性质稍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均质 大豆蛋白 卵磷脂 结构性质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