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相关性及分布模型研究
1
作者 何金文 张诗瑶 +1 位作者 胡世燃 潘春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防渗墙的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型是影响土石坝防渗墙强度及大坝渗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收集了9座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检测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最优边缘分布类型与构造相关联合分布模型的最优Co... 防渗墙的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型是影响土石坝防渗墙强度及大坝渗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收集了9座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检测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最优边缘分布类型与构造相关联合分布模型的最优Copula函数,Bootstrap方法模拟识别结果的统计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主要服从威布尔分布,构造两参数相关非正态联合分布的最优Copula函数为Frank Copula,识别结果差异主要来源于防渗墙施工质量导致的频率分布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强度可靠度与坝体/坝基渗透稳定可靠度分析提供简单、有效的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高喷桩防渗墙 联合分布模型 抗压强度 渗透系数 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高土石坝随机动力分析研究
2
作者 李思瀚 庞锐 +1 位作者 周扬 徐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30,共12页
采用台湾集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对古水250 m级实际工程面板坝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高土石坝的坝顶位移和坝坡滑移量进行随机动力分析及可靠度分析。研究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高土石坝... 采用台湾集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对古水250 m级实际工程面板坝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高土石坝的坝顶位移和坝坡滑移量进行随机动力分析及可靠度分析。研究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高土石坝的竖向变形以及坝坡稳定有显著影响。研究了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的高土石坝,综合评价了高土石坝的地震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高土石坝 直接概率积分法 动力可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动力分析的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庞锐 卢韵竹 +1 位作者 季睿 徐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7-2244,共8页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建议了土石坝安全控制标准。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法对高土石坝进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震陷率随着累计滑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取10%的超越概率,以250m规则高面板堆石坝和高心墙堆石坝为例,极限抗震能力分别为0.7g~0.75g和0.8g~0.85g;从概率角度提出了评估大坝极限抗震能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动力分析 高土石坝 极限抗震能力 谱表达-随机函数法 概率密度演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土石坝加速度分布研究
4
作者 徐斌 李思瀚 庞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6-72,共7页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基于中国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分别对高度为40 m、70 m、150 m和200 m的土石坝进行随机动力分析,研究坝体的动态分布系数。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低频速度脉冲使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谱有较宽的敏感段,易覆盖坝体自振周期,显著增加坝体的加速度。该研究通过总结近断层区域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建议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区域的土石坝坝体动态分布系数,为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土石坝的抗震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模拟 高土石坝 加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ne-Copula的高土石坝变形监控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天赐 李艳玲 +1 位作者 张芳 陈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2,218,共8页
针对高土石坝变形监控模型主要基于单一测点,无法定量考虑测点空间关联性的问题,构建了基于Vine-Copula的变形监控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法的空间置信域预警阈值设置方法。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多测点之间的时序特... 针对高土石坝变形监控模型主要基于单一测点,无法定量考虑测点空间关联性的问题,构建了基于Vine-Copula的变形监控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法的空间置信域预警阈值设置方法。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多测点之间的时序特性和空间相关性,利用Vine-Copula方法对变形数据进行精确建模和分析,以揭示高土石坝变形的整体趋势。同时,通过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法确定了空间置信域,为预警阈值的设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工程实践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高土石坝变形的整体趋势,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精度,有效实现了监测效应量向高土石坝空间全域的拓展。研究成果可为高土石坝安全监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变形监控模型 Vine结构 COPULA函数 空间置信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石渣料填筑高土石坝应力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64-370,共7页
近年来,人们对筑坝材料的要求已不断放宽,开挖土石渣料、风化料、砾石土、软质岩等经研究处理后均有用于成功填筑大坝的案例。软岩石渣料填筑土石坝,已成为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热点。根据工程实例,建立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近年来,人们对筑坝材料的要求已不断放宽,开挖土石渣料、风化料、砾石土、软质岩等经研究处理后均有用于成功填筑大坝的案例。软岩石渣料填筑土石坝,已成为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热点。根据工程实例,建立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详细模拟了软岩石渣料填筑高坝情况下大坝分级施工及蓄水过程,计算结果满足一般土石坝应力变形的分布规律,计算值基本合理。同时,结论提出应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针对坝体填料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优化设计断面,以提高大坝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安全性,并为相关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石渣料 高土石坝 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赵剑明 温彦锋 +4 位作者 刘小生 陈宁 常亚屏 刘启旺 王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1-47,共7页
针对强震区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的特点,在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的研究方法。从稳定、变形、防渗体安全等方面,对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 针对强震区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的特点,在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的研究方法。从稳定、变形、防渗体安全等方面,对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坝坡稳定性、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可能性、单元抗震安全性、防渗心墙及坝基防渗墙安全等多角度的评价结果,初步认为,长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0~0.5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极限抗震能力 深厚覆盖层 坝坡稳定性 地震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阻尼系数确定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邹德高 徐斌 孔宪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7-803,共7页
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中,瑞利阻尼系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的精度。改进了阻尼系数的确定方法,采用不同阻尼系数对土石坝进行了时域动力分析,并与频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坝高超过100 m后,采用结构基频确定瑞利阻尼系数的方... 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中,瑞利阻尼系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的精度。改进了阻尼系数的确定方法,采用不同阻尼系数对土石坝进行了时域动力分析,并与频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坝高超过100 m后,采用结构基频确定瑞利阻尼系数的方法高估了结构的阻尼,导致结构的动力反应偏小;改进后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结构的阻尼特性。通过对拟建的双江口直心墙土石坝进行动力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改进阻尼系数确定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阻尼 高土石坝 时域 频域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及对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锐 迟世春 +1 位作者 林皋 张宗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2-1076,共5页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建议的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适合于150 m以下的土石坝,而前许多土石坝的设计高度已远大于150 m。与低坝相比,高坝受地基刚性的约束减弱,坝体的自振周期延长。在坝体地震反应中,高阶自...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建议的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适合于150 m以下的土石坝,而前许多土石坝的设计高度已远大于150 m。与低坝相比,高坝受地基刚性的约束减弱,坝体的自振周期延长。在坝体地震反应中,高阶自振周期与地震卓越周期耦合的机率增大,高阶振型的振动易被激发放大,从而导致坝体地震加速度沿坝高的分布与低坝有所不同。据此,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高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提出了高于150 m土石坝的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在此基础上,利用堆石材料的非线性强度准则,对高度超过150 m的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随着坝体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的降低,坝坡临界破坏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有限元法 加速度分布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控制标准与极限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陈生水 李国英 傅中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5,共7页
基于土石坝震害调查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针对高土石坝的坝坡稳定、坝体地震永久变形以及混凝土面板接缝位移3个影响高土石坝安全的主要因素,初步建议了相应的地震安全控制标准,并应用于高心墙堆石坝和面板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计算分析... 基于土石坝震害调查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针对高土石坝的坝坡稳定、坝体地震永久变形以及混凝土面板接缝位移3个影响高土石坝安全的主要因素,初步建议了相应的地震安全控制标准,并应用于高心墙堆石坝和面板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按规范设计的高土石坝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其极限抗震能力在0.50g以上,可抵抗9度以上地震而不致于出现灾难性后果;高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与相应的地震安全控制标准密切相关,按照本文建议的标准,高心墙堆石坝坝坡稳定是其极限抗震能力的控制因素,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周边缝安全是其极限抗震能力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地震 安全控制标准 极限抗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晨光 孔宪京 +2 位作者 邹德高 隋翊 张树茂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2-389,共8页
将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引入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讨论了该方法在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模拟效果.为探讨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从地震波频谱特性、坝体高度和地基模量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将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引入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讨论了该方法在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模拟效果.为探讨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从地震波频谱特性、坝体高度和地基模量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一致输入方法相比,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可以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并合理地反映出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当高频含量较多的地震波作用时,传统一致输入模型与所提出地震波动输入模型的数值结果差异相对较大;两类模型数值结果的差异区域会随坝体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地基模量变化对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一致输入 波动输入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加速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德高 周扬 +2 位作者 孔宪京 徐斌 毛雯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56-661,共6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100 m以上的均质堆石坝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研究了沿大坝高度方向和坝纵轴线方向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分析了坝高、动剪切模量、坝坡坡度、河谷宽高比、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波对加速度放大倍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100 m以上的均质堆石坝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研究了沿大坝高度方向和坝纵轴线方向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分析了坝高、动剪切模量、坝坡坡度、河谷宽高比、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波对加速度放大倍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土石坝表现出明显的三维动力效应,坝高、动剪切模量、坝坡坡度等因素对大坝三维加速度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有工况中地震加速度均在坝高4/5以上的河谷中部放大明显,现行规范建议的加速度分布规律不符合高坝的反应特性。根据计算结果,建议了大坝坝坡抗震加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三维有限元 加速度放大倍数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石料颗粒破碎和密度变化的次塑性本构模型建模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成 陈生水 +3 位作者 何建村 何宁 吴艳 张桂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8-21,共4页
试验和现场观测都发现高土石坝的坝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会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会改变土石料的级配曲线和密度,因而影响其后继力学行为,因此,土石料的颗粒破碎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模拟土石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 试验和现场观测都发现高土石坝的坝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会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会改变土石料的级配曲线和密度,因而影响其后继力学行为,因此,土石料的颗粒破碎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模拟土石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现象,以及循环加载中的颗粒破碎与应力诱导各向异性随动硬化共同影响下土石料的变形,本文提出了一个建模方法,考虑土石料颗粒破碎和密度变化的影响。所建议的次塑性本构模型在经过试验资料的验证后可用于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石渣料 颗粒破碎 次塑性模型 各向异性随动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波动输入方法在高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匡民 陈生水 +2 位作者 李国英 米占宽 沈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地震动输入方法是高土石坝动力分析的重要方面,传统的一致性地震动输入方法难以合理反映地震波的"行波效应"和"地基辐射阻尼"现象,本文将地震动波动输入方法引入了土石坝有限元静动力分析程序TOSS3D,通过与解析解比... 地震动输入方法是高土石坝动力分析的重要方面,传统的一致性地震动输入方法难以合理反映地震波的"行波效应"和"地基辐射阻尼"现象,本文将地震动波动输入方法引入了土石坝有限元静动力分析程序TOSS3D,通过与解析解比较,验证了开发程序的正确性.以拟建新疆247m高大石峡砂砾石面板坝为依托工程,对比分析了一致性输入和非一致性地震动输入情况下大坝加速度反应、动位移、坝体残余变形以及防渗体动应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波动输入方法由于考虑了地基的辐射阻尼现象,其计算所得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面板动应力以及坝体残余变形均较一致性输入小.研究认为,采用波动输入方法更有助于评估大坝的实际抗震能力,对于200~300m级高土石坝地震分析应采用能够反映土石坝坝体与基岩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地震 人工边界 大石峡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抗震设计思考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生水 方绪顺 钱亚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几座典型土石坝的震害表现,并对这些土石坝,特别是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震害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导致的坝体附加变形以及坝体不同部位变形的不均匀和不协调是土石坝发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土石坝的各类不同... 介绍了国内外几座典型土石坝的震害表现,并对这些土石坝,特别是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震害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导致的坝体附加变形以及坝体不同部位变形的不均匀和不协调是土石坝发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土石坝的各类不同材料的接触带以及河谷地形突变处是发生震害的主要部位,在大坝设计施工时需特别予以关注.最后,对高土石坝安全评价和抗震设计方法提出了若干建议,并特别指出,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和高土石坝安全的绝对重要性,有必要研究高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震害表现 地震安全评价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发展现状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杰 谢定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718,共5页
近年来,我国高土石坝迅速发展,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233 m,为世界之最,防渗和排渗相结合反滤层保护渗流出口的渗流控制原理得以充分展现,对大坝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的现代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心... 近年来,我国高土石坝迅速发展,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233 m,为世界之最,防渗和排渗相结合反滤层保护渗流出口的渗流控制原理得以充分展现,对大坝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的现代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心墙裂缝纳入渗流控制范畴;②面板坝的渗流控制更加完善;③反滤层的作用更显明确;④排水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心墙裂缝 反滤排水 深厚覆盖层 渗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的评判角度及标准述评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景元 刘汉龙 伍小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8-131,137,共5页
汶川地震后,我国对设计高土石坝提出了分析评价其极限抗震能力的要求。目前全面深入的评价方法,是从坝坡稳定、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安全性和防渗混凝土结构应力状态等方面,运用数值分析和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综合判定高土石坝的极限... 汶川地震后,我国对设计高土石坝提出了分析评价其极限抗震能力的要求。目前全面深入的评价方法,是从坝坡稳定、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安全性和防渗混凝土结构应力状态等方面,运用数值分析和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综合判定高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长河坝心墙堆石坝工程首次采用了此综合评价方法。然而此类评判目前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探求其原因,认为是数值或物理模拟方法不能十分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分析方法细节和验证实例资料的局限性、研究者的经验认识不同等。从这些原因的位置探求一些减少标准差异的评价方法,如边坡稳定分析时,取滑块的最大厚度不小于5m;混凝土防渗墙的应力评判应细化到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并研究提出相应评判标准,依据新的评价方法建议了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极限抗震能力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 地震残余变形 坝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高土石坝膜防渗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束一鸣 李永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根据不同防渗体位置的土石坝受荷位移规律与土工膜受力变形特点,分析了坝内土工膜的变形机理,并以四川瀑布沟186 m的心墙堆石坝为例,提出了土工膜与土心墙联合防渗的思路及设计原则.分析表明:坝内绝大部分区域的土工膜能够承受坝体位移... 根据不同防渗体位置的土石坝受荷位移规律与土工膜受力变形特点,分析了坝内土工膜的变形机理,并以四川瀑布沟186 m的心墙堆石坝为例,提出了土工膜与土心墙联合防渗的思路及设计原则.分析表明:坝内绝大部分区域的土工膜能够承受坝体位移引起的变形,但在刚性锚固部位,由于“夹具效应”,土工膜可能会产生局部过大变形而发生破坏;对于高水头土石坝,土工膜尤其适用于存在缺陷的黏性土料心墙的联合防渗;四川瀑布沟186 m的心墙堆石坝,如果采用土工膜与土心墙联合防渗设计方案,则不仅可以提高防渗安全的可靠性,而且与原设计方案相比,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高土石坝 变形机理 膜土联合防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骤降期偶遇地震作用时高土石坝抗震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岑威钧 王建 +1 位作者 王帅 熊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08-313,共6页
水库水位骤降会对土石坝渗流、变形和稳定产生较大影响,若此时偶遇地震,则可能对大坝安全构成新的威胁。结合某拟建300 m级超高心墙土石坝,对其进行库水位骤降时的大坝非恒定、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分析,获取静孔隙水压力。在渗流场和静... 水库水位骤降会对土石坝渗流、变形和稳定产生较大影响,若此时偶遇地震,则可能对大坝安全构成新的威胁。结合某拟建300 m级超高心墙土石坝,对其进行库水位骤降时的大坝非恒定、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分析,获取静孔隙水压力。在渗流场和静应力场耦合计算基础上考虑地震偶遇作用,对大坝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从坝坡抗震稳定和坝体永久变形方面进行大坝抗震安全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对于具有良好防渗性能的心墙并有上游反滤安全保护的高心墙堆石坝,库水位骤降主要影响心墙及上游堆石坝体的孔隙水压力分布,使震前坝体上游区域的静力平均有效应力场有较大改变。此时偶遇地震作用,大坝上游区域的动力反应及上游坝坡抗震性能变化较大,需引起注意。库水位的变化基本未对下游堆石坝体的渗流场分布产生明显影响,因而库水位骤降对下游坝体抗震安全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库水骤降 非恒定–非饱和渗流 地震 坝坡抗震稳定 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中接触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华强 陈生水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4,共6页
从试验研究、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国内外高土石坝接触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进行简要总结和回顾,简要分析了高土石坝接触问题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今后对高土石坝接触问题研究应注重高应力循环荷载... 从试验研究、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国内外高土石坝接触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进行简要总结和回顾,简要分析了高土石坝接触问题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今后对高土石坝接触问题研究应注重高应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整体离心模型试验研究、渗透破坏试验研究及基于直接约束的接触力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接触问题 试验研究 本构模型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