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低温技术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1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葛洪霞 马青变 +4 位作者 郑康 杜兰芳 韩江莉 冯杰莉 郑亚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3-985,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9岁,主因“胸痛85分钟,意识丧失60分钟”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患者85min前突发胸痛伴大汗,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症状未缓解。60min前突发意识丧失,院前急救给予心肺复苏,约5min后呼吸、心跳...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9岁,主因“胸痛85分钟,意识丧失60分钟”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患者85min前突发胸痛伴大汗,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症状未缓解。60min前突发意识丧失,院前急救给予心肺复苏,约5min后呼吸、心跳恢复,但意识未恢复,转诊过程中再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低温 人工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动物和实验方法选择 被引量:14
2
作者 涂建锋 蒋国平 江观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0-832,共3页
目的:在现代心肺脑复苏研究中心脏骤停模型的动物和实验方法选择十分重要。目前模型建立的方法众多,标准不一,模型复制率较低,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Utstein指南的提出有助于心肺脑复苏(CPCR)研究报告的标准化,其研究结果便于相互比较。... 目的:在现代心肺脑复苏研究中心脏骤停模型的动物和实验方法选择十分重要。目前模型建立的方法众多,标准不一,模型复制率较低,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Utstein指南的提出有助于心肺脑复苏(CPCR)研究报告的标准化,其研究结果便于相互比较。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和我们的实验经验,综述现有常见几种心肺脑复苏动物模型的动物和实验方法的选择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模型 动物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丁二酮单肟对冷停搏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静萍 刘永明 +4 位作者 郑汉巧 魏蕾 涂淑珍 杨海鹭 崔冶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肌兴奋收缩脱敏剂 2 ,3-丁二酮单肟 (BDM)对冷停搏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SD大鼠 48只 ,高K+ 组 (n =2 4)取心脏用StThomas液 4℃保存 ;BDM组 (n =2 4)用BDM -K -H液保存心脏。分别保存 8h ,18h ,2 4h后悬挂于Lan... 目的 :观察心肌兴奋收缩脱敏剂 2 ,3-丁二酮单肟 (BDM)对冷停搏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SD大鼠 48只 ,高K+ 组 (n =2 4)取心脏用StThomas液 4℃保存 ;BDM组 (n =2 4)用BDM -K -H液保存心脏。分别保存 8h ,18h ,2 4h后悬挂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 ,再灌注 40min。结果 :18h后 ,高K+ 组 6 0 %不复跳 ,心率和冠脉流量都显著低于BDM组 (P <0 0 5 ) ,心肌质膜和线粒体Na+ -K+ -ATPase活性也显著低于BDM组 (P <0 0 1) ;保存 2 4h后 ,高K+ 组心脏 10 0 %不复跳 ,BDM组全部复跳。结论 :BDM可以节省能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肌收缩 大鼠 BDM 冷停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希 姚尖平 +4 位作者 熊迈 吴钟凯 吴晓颖 唐白云 王治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4-266,291,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的研究 ,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 1997~ 1998年连续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 ,随机分为 :顺逆行结合组 16例 ,首剂顺行灌注 ,然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的研究 ,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 1997~ 1998年连续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 ,随机分为 :顺逆行结合组 16例 ,首剂顺行灌注 ,然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 2 0 0mL/h ,30min增加灌注 2 0 0mL ,控制灌注压力 4 0~ 5 3kPa(30~ 40mmHg) ;顺行灌注组 14例 ,首剂灌注后每 2 0min重复灌注 1次。监测桡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的pH值 乳酸浓度 乳酸摄取率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顺逆行结合组pH值降低程度较顺行灌注组少 (P <0 0 5 ) ;乳酸摄取率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高 (P<0 0 5 ) ;心肌酶释放水平及手术后降低恢复程度 ,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低及快。【结论】顺逆行结合灌注使心肌灌注更均匀 ,提高心肌细胞在缺血期间的能量利用 ,减少心肌损害 ,促进心肌的修复 ,使心肌得到较好的保护 ,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心肌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心脏停搏 灌注 心肌酶 体外循环 冷停搏液 心脏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速驱动诱发大鼠离体心脏心肌顿抑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新建 张钢林 +2 位作者 邢少东 苏全生 赵广高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目的:通过电超速驱动模拟运动负荷诱发心肌顿抑现象,建立离体大鼠心脏运动性心肌顿抑模型。方法:将36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6组,用电刺激模拟运动负荷的方法来对大鼠离体心脏施加超速驱动,并根据驱动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再分别测... 目的:通过电超速驱动模拟运动负荷诱发心肌顿抑现象,建立离体大鼠心脏运动性心肌顿抑模型。方法:将36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6组,用电刺激模拟运动负荷的方法来对大鼠离体心脏施加超速驱动,并根据驱动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再分别测量记录各组驱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加以分析。结果:(1)各组左心室收缩压、发展压在驱动全过程呈下降趋势,舒张压呈上升趋势,而驱动前组间室内压无明显差异。(2)各组冠状动脉流出液CK、LDH在驱动前无明显差异,驱动后各实验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驱动20min组和30min组的心肌坏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其他组两两比较无组间差异。结论:(1)运动性心肌顿抑存在。(2)过长的高心率负荷将不再发生心肌顿抑现象而出现大面积心肌坏死。(3)本实验中,运动性心肌顿抑存在于5min组和10min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ndorff灌流 超速驱动 运动性心肌顿抑 心功能 心肌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血清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符天晓 周菊英 焦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相关血清标志物。方法雌性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只),18 Gy放疗组(12只),25 Gy放疗组(12只)。每周测小鼠体重,分别于照射后第0、8、16周,取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组织... 目的探讨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相关血清标志物。方法雌性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只),18 Gy放疗组(12只),25 Gy放疗组(12只)。每周测小鼠体重,分别于照射后第0、8、16周,取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组织改变并进行评分;采集下腔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放疗组小鼠的体重开始呈下降趋势后缓慢上升。放疗组小鼠的心肌组织存在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早期以急性炎症为主,后期以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加重,病变时间提前。c Tn I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和剂量大小、病理学表现均呈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c Tn I可作为评价心脏损伤动物模型的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损伤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血含钾停搏液在小儿心直视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茹 李建华 +2 位作者 胡劲 杨秀月 胡建玲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75-77,共3页
作者自1992年5月至1993年5月在34例小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直视术中应用冷血含钾停搏液(BCP)16例,与应用冷晶体停搏液(CCP)的18例作对比,BCP级取得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BCP组术... 作者自1992年5月至1993年5月在34例小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直视术中应用冷血含钾停搏液(BCP)16例,与应用冷晶体停搏液(CCP)的18例作对比,BCP级取得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BCP组术后心肌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的活力明显低于CCP组,并且自动复跳率高(93%),无脱机困难,术后所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少,无低心排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血含钾停搏液 先天性 心脏缺损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停跳与间断缺血心脏停搏心肌损伤的比较
8
作者 贾宝成 徐志云 +1 位作者 张宝仁 张乐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患者围术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c Tn I)的变化 ,以判断间断缺血心脏停搏的心肌损伤程度。 方法 :19例 CABG患者分为心脏停搏组及间断缺血组 ,于围术期 7个不同时间点取静脉血 ,测定 c...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患者围术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c Tn I)的变化 ,以判断间断缺血心脏停搏的心肌损伤程度。 方法 :19例 CABG患者分为心脏停搏组及间断缺血组 ,于围术期 7个不同时间点取静脉血 ,测定 c Tn I含量。 结果 :两组患者转流前 c Tn I全部正常 ,术后全部升高 ,于心肌缺血结束后 8h达到峰值 ,并于心肌缺血结束后 168h恢复至正常 ;两组各时间点的血清 c Tn I无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间断缺血心脏停搏条件下行 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不重于心脏停跳下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损伤 间断缺血 人工心脏停搏 肌钙蛋白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赵雪松 董春钰 +2 位作者 杨志明 赵继学 张学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采用心脏停搏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热休克蛋白70 (HSP70 )对心脏停搏后不同时间的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缺血预处理方法诱导大鼠肝脏组织产生HSP70 ,以预处理(IP)与否及供体心脏停搏4 5 m in或6 0 min的不同,... 目的:采用心脏停搏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热休克蛋白70 (HSP70 )对心脏停搏后不同时间的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缺血预处理方法诱导大鼠肝脏组织产生HSP70 ,以预处理(IP)与否及供体心脏停搏4 5 m in或6 0 min的不同,将供体大鼠分为4组(IP- 4 5 ,IP- 6 0 ,C- 4 5和C- 6 0 )。于肝移植术后1h采血检测肝功能,术后1h及7d切取肝脏,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结果:缺血预处理后2 4~4 8h,肝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强;肝移植术后1h,血清AL T和AST水平IP组明显低于对照(C)组(P<0 .0 5 ) ;术后7d,IP组移植肝光学显微镜下肝小叶结构完好,汇管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C组移植肝则出现了较多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C- 4 5和C- 6 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12 .5 %和0 ;而IP- 4 5和IP- 6 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6 2 .5 %和37.5 %。结论:HSP70明显改善术后肝脏功能和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提高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存活率,HSP70对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心脏停搏 人工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温血灌注对供心代谢及酶的影响
10
作者 钟佛添 陈绪发 +3 位作者 孙培吾 童萃文 罗红鹤 陈振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89-91,共3页
在12次猪的心脏移植实验中,供心的保护分两组,Ⅰ组供心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Ⅱ组用温血灌注,在供心取出前及主动脉开放15min后对心肌代谢及酶学的有关指标进行监测。Ⅰ组心肌氧耗率明显低于正常,而Ⅱ组与正常无明显差异。心... 在12次猪的心脏移植实验中,供心的保护分两组,Ⅰ组供心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Ⅱ组用温血灌注,在供心取出前及主动脉开放15min后对心肌代谢及酶学的有关指标进行监测。Ⅰ组心肌氧耗率明显低于正常,而Ⅱ组与正常无明显差异。心肌氧耗率下降程度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心肌糖耗率及冠状动静脉pH、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差值两组均与正常无明显差异。本实验结果提示间断温血停搏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冷晶体停搏相似,但对于心肌代谢功能的恢复则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脏移植 肌酸酶同工酶类 心肌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辅酶Q10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季春 陈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1年第5期394-397,共4页
<正> 近年来,心肌保护的研究成为心脏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实验旨在评价维拉帕米(异搏定)和(或)辅酶Q_(10)加入冷钾停跳液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维拉帕米 辅酶Q10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