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度比对类复合岩样冲击破碎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温森 黄睿智 +1 位作者 孔庆梅 李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95-2502,共8页
为了保证复合地层中施工效率及工程安全,揭示动荷载作用下复合岩层的力学特征,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三种不同强度比的类复合岩样进行动态巴西劈裂试验,基于破碎分形理论,探究强度比、应变率、入射角对类复合岩样的破碎程度及能耗特... 为了保证复合地层中施工效率及工程安全,揭示动荷载作用下复合岩层的力学特征,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三种不同强度比的类复合岩样进行动态巴西劈裂试验,基于破碎分形理论,探究强度比、应变率、入射角对类复合岩样的破碎程度及能耗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层理面倾角对类复合岩样破碎形态有较大影响,当应变率为146.36 s^(-1)时,沿层理面加载试样易发生劈裂拉伸破坏,且强度比越低试样破坏所需吸收的能量越少;当入射角为0°时,类复合岩样分形维数随着强度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入射角为90°时强度比为1.5的复合岩样分形维数最大;类复合岩样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裂纹扩展,单位体积内试样吸收的能量越大,试样越破碎,即类复合岩样分形维数与能耗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类复合岩样 强度比 分形维数 能耗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分形吸附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毅力 杨君 +2 位作者 于富玲 刘燕 解明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6种染料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ndlich方程;由此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到3之间.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吸附动力学过程...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6种染料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ndlich方程;由此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到3之间.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快速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而且溶液中剩余染料的浓度变化动力学符合方程:Cout∝t-α,表明该过程具有类分形动力学特征;并由指数α计算上述动力学反应的分形维数D.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6种染料的吸附量和速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绿色染料吸附时的类分形动力学参数指数α和分形维数D也随之升高,而其它染料不呈现类似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化合物 颗粒活性炭 分形吸附规律 吸附量 速度 类分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生长关系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转换 被引量:34
3
作者 韩文轩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3-593,共11页
生态学研究常常涉及不同的尺度 ,而不同尺度之间生态属性的转换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难点 ,也是近年备受理论生态学界 ,尤其是植物生态学界重视的问题之一。相关生长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使一些生态属性的尺度转换成为可能。相关生长关系反... 生态学研究常常涉及不同的尺度 ,而不同尺度之间生态属性的转换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难点 ,也是近年备受理论生态学界 ,尤其是植物生态学界重视的问题之一。相关生长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使一些生态属性的尺度转换成为可能。相关生长关系反映出生物身体大小对其身体结构、生理过程等属性的影响 ;而种群和群落甚至更大尺度上的许多生态特征都可以从有限的个体特征中表现出来。因此 ,人们有可能应用这些定量的相关生长关系 ,解决生态学研究中可能出现的无法直接测量或表征的不同尺度的问题。本文就相关生长理论模型进展及其在植物生态学中一些应用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生长 尺度转换 尺度 分形分配网络模型 能量相当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分布树状分叉网络渗流特性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世芳 吴涛 +1 位作者 邓永菊 戴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基于Darcy定律和Hagen-Poiseuille方程,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母管直径分布具有分形分布的树状分叉网络的渗流特性,得到了具有随机分布的树状分叉网络渗透率的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具有随机分布的树状分叉网络的流量与压力梯度之... 基于Darcy定律和Hagen-Poiseuille方程,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母管直径分布具有分形分布的树状分叉网络的渗流特性,得到了具有随机分布的树状分叉网络渗透率的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具有随机分布的树状分叉网络的流量与压力梯度之间呈线性变化关系;其渗透率随分形维数Df和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随长度比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分叉网络 渗透率 Darcy定律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过程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富玲 王毅力 +1 位作者 郭瑾珑 解明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运用 Langmuir分形吸附等温线方程模拟了颗粒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并且以染料分子作为码尺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 Ds为 2 .5 90 2。染料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具有类分形特征 ,吸附反应的逐时速率系数 ... 运用 Langmuir分形吸附等温线方程模拟了颗粒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并且以染料分子作为码尺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 Ds为 2 .5 90 2。染料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具有类分形特征 ,吸附反应的逐时速率系数 k与反应时间 t呈指数关系。但通过本文计算出的指数 h值无法计算出分形子谱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颗粒活性炭 吸附染料 分形维数 类分形动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的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及其酶水解的类分形动力学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宇 许敬亮 +2 位作者 袁振宏 刘云云 何敏超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分别采用NaOH(0.45 mol/L aq.)、HCl(0.034 mol/L aq.)和高温液态水(LHW)三种方法对甘蔗渣迚行预处理,幵对其组分变化和酶解效果迚行了比较。NaOH预处理方法获得最高的木质素去除率,达91.1%,糖损失率达23.5%;HCl和LHW预处理结果类似,木... 分别采用NaOH(0.45 mol/L aq.)、HCl(0.034 mol/L aq.)和高温液态水(LHW)三种方法对甘蔗渣迚行预处理,幵对其组分变化和酶解效果迚行了比较。NaOH预处理方法获得最高的木质素去除率,达91.1%,糖损失率达23.5%;HCl和LHW预处理结果类似,木聚糖溶解率分别为85.2%和79.7%,糖损失率均约为15%,木质素去除率均小于16%。三种方法处理的甘蔗渣经纤维素酶水解后得到总单糖(葡萄糖+木糖)浓度分别为38.7 g/L(NaOH)、16.1 g/L(HCl)和15.6 g/L(LHW)。综合比较预处理和酶水解工艺,NaOH水溶液预处理法的糖回收率最高,其次为HCl水溶液预处理法,LHW预处理法的糖回收率最低。作为描述纤维素酶反应动力学的有力工具,类分形理论的研究表明,各种预处理后底物的不觃则性依次为:HCl>LHW>NaOH,其与酶的有效吸附大小依次为:NaOH>HCl>LH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预处理 纤维素酶 类分形动力学 生物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金属铜的分形枝晶生长控制与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段涛 罗江山 +1 位作者 唐永建 唐朝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以CuSO4为前驱体,HCl为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制得了μm级、面心立方结构分形铜的枝状晶体,研究了铜离子浓度、硫酸浓度、电流密度、沉积时间、氯离子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分形枝状铜晶体尺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 以CuSO4为前驱体,HCl为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制得了μm级、面心立方结构分形铜的枝状晶体,研究了铜离子浓度、硫酸浓度、电流密度、沉积时间、氯离子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分形枝状铜晶体尺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的浓度对铜沉积物结构无明显影响;随着Cu^2+浓度的不断增大,铜沉积物的分形效果越来越明显;增大电流密度(0.4-1.6 A.cm^-2),铜沉积物由致密向多分枝的开放型转变;延长沉积时间(大于等于5 min),可获得含大量次级分枝铜的晶体;适当增加盐酸用量(0.05-0.20 mol/L),铜沉积物枝晶尺寸显著减小。最后讨论了分形枝晶铜在碱性条件下氧化甲醇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结构 枝状晶体 多孔铜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秸秆同时糖化法产乙醇的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坤 徐龙君 +2 位作者 杨睿 毕智明 符志磊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纤维素酶20 U/g,发酵温度38℃,接种量15%,管囊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接种比例2∶1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固液比(1∶5、1∶10、1∶15和1∶20),研究了稻草秸秆同时糖化法产乙醇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固液比1∶15时,获得了较高的乙醇产率为0.183 g/g... 在纤维素酶20 U/g,发酵温度38℃,接种量15%,管囊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接种比例2∶1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固液比(1∶5、1∶10、1∶15和1∶20),研究了稻草秸秆同时糖化法产乙醇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固液比1∶15时,获得了较高的乙醇产率为0.183 g/g,方程c=abt/(1+bt)可以被用来描述乙醇浓度(c)与发酵时间(t)的关系,动力学参量a随着固液比减小而减小,而动力学参量b随着固液比的减小而增加;同时,在不同固液比条件下,稻草秸秆转化乙醇反应被证明是类分形的,方程k=k1t-h能被用来很好的描述速率常数与发酵时间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燃料乙醇 动力学 类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树状分形流场传递过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鲁聪达 毛潘泽 +1 位作者 文东辉 张东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568,665,共5页
对树状分形流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建立了三维稳态两相等温模型来研究树状分形流场燃料电池内的流体流动、多组分的传递过程和电化学反应过程。分别从PEMFC在大电流密度时和小电流密度时的氧气浓度、水蒸... 对树状分形流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建立了三维稳态两相等温模型来研究树状分形流场燃料电池内的流体流动、多组分的传递过程和电化学反应过程。分别从PEMFC在大电流密度时和小电流密度时的氧气浓度、水蒸气浓度、液态水浓度和膜中的水含量、电流密度来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大电流密度下物质的传输速度变大,阴极生成更多的液态水,流场和扩散层中的氧气浓度要比低电流密度时要小。膜中的水含量在流道入口处最小,故此处膜对质子的传递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分形流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传递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叶脉分形结构在均热板蒸发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旺玉 王力 罗远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2,128,共6页
基于植物叶片蒸腾作用带走大量热的特性,提出了新型仿叶脉分形结构用以优化均热板的热结构,研究了叶片叶脉分形结构吸液芯在蒸发端的传热效果,通过化学腐蚀制作均热板进行试验,分析均热板蒸发端底板下表面与腔内蒸汽温度的温差变化情况... 基于植物叶片蒸腾作用带走大量热的特性,提出了新型仿叶脉分形结构用以优化均热板的热结构,研究了叶片叶脉分形结构吸液芯在蒸发端的传热效果,通过化学腐蚀制作均热板进行试验,分析均热板蒸发端底板下表面与腔内蒸汽温度的温差变化情况并计算各部分的热阻,比较仿叶脉分形结构吸液芯在4种分形角度(30°、40°、50°、60°)时的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形角度为40°与50°的结构温差变化不大,均小于分形角度为30°与60°的结构,即其结构热阻更小,工质传热与输送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热板 仿叶脉分形结构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类Vicsek分形多频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章芳 辛伟 +2 位作者 罗元 胡银平 严凤莉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0-765,共6页
在Vicsek结构的分形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空间填充性和自相似特性的新型类Vicsek分形天线,并在接地板上引入缺陷地结构(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DGS)来改善频率、抑制谐波,得到了可以运用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 在Vicsek结构的分形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空间填充性和自相似特性的新型类Vicsek分形天线,并在接地板上引入缺陷地结构(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DGS)来改善频率、抑制谐波,得到了可以运用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以及C波段卫星通信的四个频段.天线的谐振频率分别为2.45GHz、3.46GHz、5.8GHz和7GHz,相应带宽为0.2GHz(2.37~2.57GHz)、0.49GHz(3.2~3.69GHz)、0.75GHz(5.52~6.27GHz)和0.56GHz(6.68~7.24GHz),增益最高达到4.89dB.天线的小尺寸及全向性辐射特性表明该天线能很好地满足便携式多频段移动设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Vicsek分形 多频段 缺陷地 微带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非线性渗流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小刚 易良平 +2 位作者 杨兆中 宋瑞 张向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利用树状分形理论表征多尺度爆燃次生裂缝的复杂形态,针对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性,建立致密油藏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非线性渗流模型。根据改造后致密油在地层中的不同流态,将渗流区域分为3个区,推导出3区耦合产能公式。产能影响因素分... 利用树状分形理论表征多尺度爆燃次生裂缝的复杂形态,针对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性,建立致密油藏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非线性渗流模型。根据改造后致密油在地层中的不同流态,将渗流区域分为3个区,推导出3区耦合产能公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获得的单井产能约为常规水力压裂的1.5倍;爆燃次生裂缝缝宽分形维数和迂曲度分形维数越大,爆燃次生裂缝面积百分数和爆燃次生裂缝波及区有效渗透率越大,单井产能越高;爆燃次生裂缝分叉角度越小,储层改造体积越大,单井产能越高。在选用爆燃药剂时,应选择能量释放率低或具多级反应速率的药剂,以减小爆燃次生裂缝分叉角度,增大储层改造体积,进而提高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爆燃压裂 树状分形 非线性渗流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迂曲度管道单分叉结构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永菊 王世芳 吴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对于生物系统,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树状分叉结构,Murray在对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的研究中,在能耗最小作用原理下,得到了著名的Murray定律.本文研究了在考虑管道弯曲的迂曲度之后,对单分叉的树状分叉结构应用体积固定下最小化流阻的方法,同样... 对于生物系统,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树状分叉结构,Murray在对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的研究中,在能耗最小作用原理下,得到了著名的Murray定律.本文研究了在考虑管道弯曲的迂曲度之后,对单分叉的树状分叉结构应用体积固定下最小化流阻的方法,同样也得到了Murray定律,并得到了分叉子管的长度之比等于其直径之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分叉 Murray定律 Hagen—Poiseuille方程 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透平叶片树状分形内冷微通道的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税琳棋 黄博 +2 位作者 董坤坤 史晓军 李法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50,共8页
针对燃气透平叶片内部对流冷却特点,基于能量输运原理和分形几何理论生成了适用于叶片内部流体输运的分形网络,并设计了4级T型树状分形分叉微通道内冷结构。在建立的透平叶片内冷微通道对流冷却实验平台上,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加热... 针对燃气透平叶片内部对流冷却特点,基于能量输运原理和分形几何理论生成了适用于叶片内部流体输运的分形网络,并设计了4级T型树状分形分叉微通道内冷结构。在建立的透平叶片内冷微通道对流冷却实验平台上,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加热功率对空气的努塞尔数、摩擦系数和强化换热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雷诺数从194增大到19 400时,空气的平均努塞尔数增大148.5%,摩擦系数从0.78减小到0.009,最大强化换热因子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为17 300时获得;加热功率从10 W增大到110 W时,平均努塞尔数降低35.9%,而摩擦系数几乎不变,加热功率为10 W时具有最佳的强化换热特性;分叉结构耦合共轭传热效应显著提高了第2、第3级微通道的当地努塞尔数;相比于前3级通道,末级通道的换热性能受雷诺数和加热功率的影响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 叶片内冷 树状分形微通道 强化换热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H/a-Se复合膜晶化分形凝聚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志远 刘启海 +3 位作者 刘买利 何大韧 杨功能 夏则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基于红外透射及喇曼谱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个 a-C:H/a-Se 复合膜的 a-C∶H 层非平衡晶化凝聚模型,并做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模拟得到的图形是具有良好的无标度性的链环状分形。其分维值为1.37±0.02,此结果得到了实验的肯定。这对... 本文基于红外透射及喇曼谱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个 a-C:H/a-Se 复合膜的 a-C∶H 层非平衡晶化凝聚模型,并做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模拟得到的图形是具有良好的无标度性的链环状分形。其分维值为1.37±0.02,此结果得到了实验的肯定。这对非晶膜的结构及晶化机理的研究均富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a-Se 复合膜 非平衡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三陷波特性的类Sierpinski分形超宽带天线 被引量:3
16
作者 南敬昌 刘婧 +1 位作者 高明明 李蕾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避免窄带通信系统对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的干扰冲突,提出一款具有三陷波特性的类Sierpinski分形UWB天线.辐射贴片采用圆环与五角星形嵌套迭代的2阶类Sierpinski分形结构,并采用缺陷地结构接地板以实现良好的UWB特性.通过... 为避免窄带通信系统对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的干扰冲突,提出一款具有三陷波特性的类Sierpinski分形UWB天线.辐射贴片采用圆环与五角星形嵌套迭代的2阶类Sierpinski分形结构,并采用缺陷地结构接地板以实现良好的UWB特性.通过在分形结构的上部添加对称倒L形开路枝节,在微带馈线两侧添加对称L形开路枝节,并在馈线处刻蚀倒π形窄缝隙产生了4.5~4.8 GHz、7.2~7.8 GHz和8.0~8.5 GHz三个频段的陷波特性.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天线在3.1~18.1 GHz的频段内,可有效抑制国际卫星波段、X卫星波段和国际电信联盟波段等窄带系统的干扰.该天线除滤波频段内,在通带频段内有较稳定的增益和全向辐射特性,可用于各种UWB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UWB)天线 三陷波特性 类Sierpinski分形结构 对称开路枝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H/KCl复合膜晶化凝聚模型及凝聚物标度不变性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志远 何大韧 +1 位作者 刘启海 杨功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9-34,9,共7页
基于红外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一个 a-C:H/KCl 复合膜 a-C:H 层非平衡晶化凝聚的模型,并做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模拟图形为具有良好的标度不变性的链环状分形,其分数维值为1. 81±0. 03。模拟结果表明,当图形密度变化时,所得分雏值不变,... 基于红外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一个 a-C:H/KCl 复合膜 a-C:H 层非平衡晶化凝聚的模型,并做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模拟图形为具有良好的标度不变性的链环状分形,其分数维值为1. 81±0. 03。模拟结果表明,当图形密度变化时,所得分雏值不变,但标度区的范围随密度增大而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 红外光学材料 a-C:H膜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树状分叉网络的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分形模型
18
作者 王世芳 邓永菊 吴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2,共6页
根据分形理论和热电模拟技术,提出了嵌套树状分叉网络的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分形模型.该模型表明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不仅与分形树状分叉网络的结构参数即分叉网络的直径比β、长度比α、分叉角θ、初级管道的长度l_0和直径d_0有关,而... 根据分形理论和热电模拟技术,提出了嵌套树状分叉网络的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分形模型.该模型表明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不仅与分形树状分叉网络的结构参数即分叉网络的直径比β、长度比α、分叉角θ、初级管道的长度l_0和直径d_0有关,而且还与湿相和非湿相的热导率及饱和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热电模拟 树状分叉网络 热导率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文录 谢维信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8年第2期175-181,共7页
本文讨论了在1/f类分形噪声中的信号检测问题,利用小波变换对1/f噪声的近似白化作用,来消除1/f噪声间的相关性。文中给出了白化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信号检测的判决规则和接收系统结构;分析了系统的接收性能;最后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
关键词 分形噪声 信号检测 分菜 小波分析 1/f类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孔周水平方向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
20
作者 胡世丽 王敏 +2 位作者 王观石 洪本根 罗嗣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8-152,155,共6页
掌握导流孔周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对计算原地浸矿母液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假设水沿水平方向流入导流孔的通道为普遍存在的2分叉分形树状网络结构,基于Hagen-Poiseuille方程,提出导流孔周水平方向孔隙水压力分布计算公式。室内模型试验... 掌握导流孔周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对计算原地浸矿母液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假设水沿水平方向流入导流孔的通道为普遍存在的2分叉分形树状网络结构,基于Hagen-Poiseuille方程,提出导流孔周水平方向孔隙水压力分布计算公式。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分叉分形树状网络结构描述水流入导流孔的渗流通道是有效的;随初始水头增加,描述树状分叉网络的各级圆管长度比逐渐增加,且增加幅度越来越小,但是各级圆管的直径比和初级母管长度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各级圆管的直径比稳定值为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孔 孔隙水压力分布 分形树状网络 原地浸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