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G船薄膜型液货舱预冷过程模拟与分析
1
作者 黄灏 王文 贺隆坤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7-194,共8页
在LNG船的装载过程中,预冷作为确保舱内设备和围护结构可靠性的关键工艺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以LNG船薄膜型液货舱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二维柱坐标系网格,并采用相似方法对液货舱内流场及壁面温度进行数值模拟。该研究不仅显著提升了计算... 在LNG船的装载过程中,预冷作为确保舱内设备和围护结构可靠性的关键工艺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以LNG船薄膜型液货舱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二维柱坐标系网格,并采用相似方法对液货舱内流场及壁面温度进行数值模拟。该研究不仅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同时较好地还原了液货舱在预冷过程中温度梯度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应重点关注液货舱舱底中心区域以及舱底与侧面交界处的温度变化;为确保主屏蔽层温度下降梯度处于安全范围内,预冷流量需在特定控制策略下进行精准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船 薄膜舱 预冷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型LNG船液货舱温度场计算分析
2
作者 黄博 黄灏 +1 位作者 王文 贺隆坤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5-204,共10页
基于液货舱漏热过程的特点,建立分析模型,计算薄膜型液货舱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分析漏热量的时效影响得出保压时间的变化,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环境温度、装载率、舱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空气温度从20℃升至45℃时... 基于液货舱漏热过程的特点,建立分析模型,计算薄膜型液货舱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分析漏热量的时效影响得出保压时间的变化,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环境温度、装载率、舱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空气温度从20℃升至45℃时,液货舱漏热量增加4.17kW,保压时间减少11.1h,环境空气温度主要影响水位线以上舱室的温度分布;当液货装载率从50%提升至98%时,气相空间减少导致舱壁固液换热面积增大,液货舱整体漏热量增加85.2W,保压时间延长121.2h;随着装载率的上升,存在最佳装载率使保压时间达到最长,最佳装载率为95%,最大保压时间为317.8h;当舱内压力从大气压升高20kPa时,液货舱内外温度梯度下降,漏热量减少约1.09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薄膜型LNG船 温度分布 蒸发率 传热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复合载体对AnMBR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嘉顺 胡以松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3,50,共7页
制备了零价铁(ZVI)原位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表面的铁碳复合载体,构建了载体投加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考察了投加载体对AnMBR工艺性能、膜污染和微生物的影响。投加6 g/L复合载体后AnMBR的COD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由95.37%和12.13... 制备了零价铁(ZVI)原位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表面的铁碳复合载体,构建了载体投加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考察了投加载体对AnMBR工艺性能、膜污染和微生物的影响。投加6 g/L复合载体后AnMBR的COD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由95.37%和12.13%提升至95.83%和21.39%,甲烷平均产率增加了8.2%,AnMBR的稳定运行时间延长了31.6%。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表明,产甲烷古菌的优势菌群是Methanothrix,投加复合载体后其在污泥中的相对丰度由54.9%提高至63.8%。载体表面富集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Geobacter、Methanothrix和Methanosarcinales并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可促进菌群进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产甲烷。产甲烷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复合载体可提高关键基因的丰度,从而促进关键酶的合成,提高了产甲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铁碳复合载体 膜污染 生活污水 能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薄膜型LNG船疲劳强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奎 郑文青 +3 位作者 高明星 陈倩 陈莹 俞佳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15,共7页
以某17.5×10^(4)m^(3)LNG船的结构设计为例,采用谱分析法对全船典型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分析。针对LNG船的满载和压载2种常用航行载况,分别建立全船有限元模型和水动力模型。利用三维水动力软件计算在多个浪向、波浪频率的规则波上的... 以某17.5×10^(4)m^(3)LNG船的结构设计为例,采用谱分析法对全船典型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分析。针对LNG船的满载和压载2种常用航行载况,分别建立全船有限元模型和水动力模型。利用三维水动力软件计算在多个浪向、波浪频率的规则波上的波浪载荷,进一步求得结构的应力传递函数。根据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选用北大西洋波浪散布图和适当的S-N曲线,计算结构的疲劳损伤。除了计算波浪诱导的高周疲劳损伤,还通过简化算法计算装货/卸货诱导的低周疲劳损伤。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结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结构尺寸和优化结构型式以满足NA40年的设计要求,但也有少量位置需要打磨。基于实船的设计过程,通过和船东、船级社紧密沟通,对建造需求和规范条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大型LNG船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船 薄膜型 疲劳强度 谱分析法 简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ZIF-8膜制备及在氢气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钰麟 饶瑞晔 +3 位作者 黄建 蒿佳怡 王友益 黄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3-418,共16页
ZIF-8膜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蜂窝状多孔结构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ZIF-8膜的孔径介于氢气和其他气体(如氮气、甲烷等)的动力学直径之间,使其特别适... ZIF-8膜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蜂窝状多孔结构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ZIF-8膜的孔径介于氢气和其他气体(如氮气、甲烷等)的动力学直径之间,使其特别适合用于氢气的分离。本文综述了连续ZIF-8膜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十年来有代表性的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表面修饰法和一些特殊的制备方法。整理并比较了这些方法所制备的连续ZIF-8膜的氢气分离性能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和表面修饰法的合成机理进行了详细总结。此外,还简要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ZIF-8膜 氢气分离 原位生长法 二次晶种法 载体表面修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掺杂二氧化铱用于高效酸性电化学析氧反应
6
作者 刘振宇 沈紫晨 +1 位作者 曹东 郭晓燕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55-6861,共7页
酸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是一种电流密度高、动态响应快、产氢纯度高的电解水工艺,为实现其高效工业级应用,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析氧催化剂尤为关键。本文通过两步合成法将稀土元素钇(Y)掺杂到无定形的碳载体中修饰其表面的二氧... 酸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是一种电流密度高、动态响应快、产氢纯度高的电解水工艺,为实现其高效工业级应用,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析氧催化剂尤为关键。本文通过两步合成法将稀土元素钇(Y)掺杂到无定形的碳载体中修饰其表面的二氧化铱(IrO_(2))颗粒。制备得到的IrO_(2)/Y_(x)C具有优异的酸性析氧反应催化活性,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所需过电位仅为270mV,低于未掺杂Y的IrO_(2)/C(300mV)以及商用IrO_(2)(310mV)。Y的掺杂强化了碳载体与其表面二氧化铱颗粒之间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导致了Ir活性位点周围电子密度的变化,有利于调节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优化反应速率。这一研究成果为PEMWE中析氧过程提供了新的催化剂设计思路,有望推动PEMWE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 析氧反应 二氧化铱催化剂 稀土元素钇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膜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沛妍 褚莹 +2 位作者 吴子生 严忠 康万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0-324,共5页
利用单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液膜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的影响,讨论了介质与表面活性剂,介质与载体,载体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膜强度数据,给出了液膜稳定的条件。
关键词 液膜 载体 膜强度 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1 位作者 胡晓宇 边丽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126,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制得PTFE疏水膜,分析和讨论了膜烧结后的组成、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1)制备的PTFE膜较PTFE在组成上无明显变化;(2)经定长和松...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制得PTFE疏水膜,分析和讨论了膜烧结后的组成、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1)制备的PTFE膜较PTFE在组成上无明显变化;(2)经定长和松弛状态烧结的PTFE膜,其DMA谱图的α转变较PTFE未发现较大变化;(3)经定长状态下烧结后所得PTFE膜中原纤网络结点之间构成了较为疏松的微孔结构,而在松弛状态下烧结所得膜的微孔结构较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醇成膜载体 平板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聚谷氨酸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国广 张钧寿 +2 位作者 陈茂伟 徐虹 欧阳平凯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制备低分子聚谷氨酸。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 ,优化聚谷氨酸的酸降解条件 ,并用膜分离方法分离纯化 ,冷冻干燥。结果 :确定降解最佳条件为pH 3;温度 80℃ ;时间 8h。选择膜截留分子量为 1万 ,压力为 0 0 6MPa ,膜通量 30 2L/h... 目的 :制备低分子聚谷氨酸。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 ,优化聚谷氨酸的酸降解条件 ,并用膜分离方法分离纯化 ,冷冻干燥。结果 :确定降解最佳条件为pH 3;温度 80℃ ;时间 8h。选择膜截留分子量为 1万 ,压力为 0 0 6MPa ,膜通量 30 2L/hm2 。结论 :此法可得到分子量为 2万~ 5万的低分子聚谷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药物载体 降解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液膜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杜军 周堃 陶长元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支撑液膜技术是高选择性膜分离技术 ,本文对支撑液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详述了用于金属离子分离的支撑液膜所采用的载体、影响支撑液膜稳定性的原因以及改善途径 ,并对支撑液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支撑液膜技术 膜分离技术 载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CO_2的促进传递膜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志 张莉莉 +1 位作者 张颖 王世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6-171,共6页
促进传递膜在分离机制上有别于普通分离膜 ,由于透过组分与膜中载体之间特异性的可逆反应使其性能优异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分离CO2 促进传递膜方面的研究进展 ,特别介绍了本课题组在固定载体膜方面的研究结果 ,选择、研制固定载... 促进传递膜在分离机制上有别于普通分离膜 ,由于透过组分与膜中载体之间特异性的可逆反应使其性能优异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分离CO2 促进传递膜方面的研究进展 ,特别介绍了本课题组在固定载体膜方面的研究结果 ,选择、研制固定载体膜材料所遵循的基本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二氧化碳 促进传递膜 膜分离 促进传递 固定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8000m^3薄膜式LNG运输船温度场及其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章伟星 莫鉴辉 +2 位作者 金立明 蔡洙一 柳春图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0-777,共8页
对一艘138 000m3薄膜式LNG运输船的液货舱热维护系统进行了稳态传热分析,计算获得了在8种工况下船体各部分的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对船体结构进行了热应力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满载航行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和温度应力,得出了一些有指导意义的... 对一艘138 000m3薄膜式LNG运输船的液货舱热维护系统进行了稳态传热分析,计算获得了在8种工况下船体各部分的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对船体结构进行了热应力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满载航行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和温度应力,得出了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式 LNG 运输船 温度场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钴配合物中性载体高选择性水杨酸根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柴雅琴 刘艳 +2 位作者 袁若 许文菊 徐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4-816,共3页
基于经典的离子交换剂如季铵盐、季盐和邻菲罗啉配合物等的溶剂聚合膜电极对阴离子呈现出Hofmeister选择性序列[1]. 目前,研究反Hofmeister行为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已成为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关键词 钴配合物 中性载体 选择性 水杨酸根电极 双水杨醛缩二亚丙基三胺合钴 电位响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颗粒填料对减缓MBR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丽娜 舒波 +3 位作者 青鹏 张爽 陈文清 李正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4,共5页
简要介绍了MBR膜性能、污泥混合液特性和运行方式三方面对膜污染的影响。重点总结了颗粒填料能有效减缓膜污染并提高膜过滤性能的机理:改善组件性能以降低悬浮物在膜表面的沉积速率、调控污泥混合液组分以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协同操作... 简要介绍了MBR膜性能、污泥混合液特性和运行方式三方面对膜污染的影响。重点总结了颗粒填料能有效减缓膜污染并提高膜过滤性能的机理:改善组件性能以降低悬浮物在膜表面的沉积速率、调控污泥混合液组分以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协同操作条件以增效降耗。进一步指出可用于MBR系统的颗粒填料的研发价值及该工艺在中水回用领域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颗粒填料 减缓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载体内循环一体式MBR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健盛 郭勇 +1 位作者 谭显东 杨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了研究一体式MBR对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设计并建设了规模为80 m3/d的颗粒载体内循环一体式MBR用于处理某化工厂废水,系统运行了约100 d。结果表明,系统运行90 d后达到稳定,系统出水水质良好,当进水CODCr、NH3-N及TP浓度分别为153.20~5... 为了研究一体式MBR对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设计并建设了规模为80 m3/d的颗粒载体内循环一体式MBR用于处理某化工厂废水,系统运行了约100 d。结果表明,系统运行90 d后达到稳定,系统出水水质良好,当进水CODCr、NH3-N及TP浓度分别为153.20~594.68 mg.L-1、2.02~23.79 mg.L-1和3.36~13 mg.L-1时,出水CODCr、NH3-N及TP浓度分别低于50 mg.L-1、3 mg.L-1和1 mg.L-1,去除率分别为80.25%~87.15%、73.32%~99.78%和87.09%~93.82%。出水色泽透明、无刺激性气味,pH值在6.79~7.83之间。投加颗粒载体可对膜表面进行不断的冲刷和撞击,减轻膜污染,同时还能强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颗粒载体 内循环 好氧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正华 朱良均 闵思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51,共4页
主要介绍了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及其结构变化特征 ,丝素膜可作为酶的固定膜、生物传感器和药物控释膜等不同材料 .它具有无毒、无污染、可降解等优良特性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丝素蛋白膜 研究 应用进展 生物传感器 聚合物共混膜 固定化酶载体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载体MBR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军 江定国 +3 位作者 宋玮华 杨晓东 张刚 李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2-1027,共6页
为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取得高质量出水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延缓膜污染,从而延长膜的工作周期和使用寿命,向生物反应器中一次性投加了1500 mg/L的粉末活性炭(PAC),同时该膜生物反应器采用恒温(30℃)、恒定膜通量(7 L/(m^2·h))和间歇抽... 为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取得高质量出水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延缓膜污染,从而延长膜的工作周期和使用寿命,向生物反应器中一次性投加了1500 mg/L的粉末活性炭(PAC),同时该膜生物反应器采用恒温(30℃)、恒定膜通量(7 L/(m^2·h))和间歇抽吸(开10min,停3min)的方式连续运行120 d.结果表明,PAC的加入使活性污泥中的一部分微生物以PAC作为载体形成生物膜,从而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形成了以生物膜和活性污泥2种形式构成的新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效果.由于PAC的加入,改善了膜表面滤饼层的水力特性,从而减小了膜过滤阻力,有效延缓了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炭载体 生活污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细胞的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雅楠 马琳 +2 位作者 张彪 苏靖 邱明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基于红细胞(RBC)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近年来倍受关注,天然红细胞是机体固有成分,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具有生物相容性高、体内半衰期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药物载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载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 基于红细胞(RBC)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近年来倍受关注,天然红细胞是机体固有成分,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具有生物相容性高、体内半衰期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药物载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载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红细胞膜药物输送系统即红细胞膜包裹纳米粒(RBC-NP)和红细胞膜纳米海绵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细胞膜 药物载体 红细胞膜包裹纳米粒 红细胞膜纳米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液膜萃取过程的乳液溶胀(Ⅰ)——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子镐 傅举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研究了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发现膜相中存在载体时使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吸附于界面。表面活性剂和载体在界面的竞争吸附是影响乳液溶胀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液膜的夹带溶胀随膜相中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渗透溶胀则随之而... 研究了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发现膜相中存在载体时使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吸附于界面。表面活性剂和载体在界面的竞争吸附是影响乳液溶胀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液膜的夹带溶胀随膜相中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渗透溶胀则随之而加剧。提出了估算溶胀率的修正方程,用修正方程对膜相存在载体时的乳液夹带溶胀率进行了估算,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液膜 溶胀 载体 界面 分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膜接触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少雄 黄功浩 陈晓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探讨以P2 0 4为流动载体的液体表面活性剂膜从酸性水溶液中分离二价铜离子的过程 ,并对影响二价铜离子透过液膜的重要变量进行分析 ,这些变量主要是外部水相中的起始铜浓度、外相溶液中的起始pH值、液膜流动载体浓度、乳水比、内相酸浓... 探讨以P2 0 4为流动载体的液体表面活性剂膜从酸性水溶液中分离二价铜离子的过程 ,并对影响二价铜离子透过液膜的重要变量进行分析 ,这些变量主要是外部水相中的起始铜浓度、外相溶液中的起始pH值、液膜流动载体浓度、乳水比、内相酸浓度等 .实验结果表明 :较佳膜相组成的液膜能把废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从 10 0mg/L降到 0 .9mg/L ;铜萃取率大于9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接触法 含铜废水处理 实验研究 乳液膜 铜离子 载体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