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推断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现今地壳应力场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64
1
作者 盛书中 万永革 +2 位作者 黄骥超 卜玉菲 李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6-452,共17页
利用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8499个地震的49844个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0.25°×0.25°的精细地壳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鄂尔多斯周... 利用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8499个地震的49844个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0.25°×0.25°的精细地壳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鄂尔多斯周缘地区.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具有以下特征:(1)在环绕鄂尔多斯周缘的银川—吉兰泰断陷带、河套断陷带、岱海断陷带、山西断陷带和渭河断陷带内,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正断层型为主,且综合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边界的主要断裂走向相一致,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现今的拉张状态相一致.(2)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逆冲、逆冲走滑和走滑型,反映了鄂尔多斯块体在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鄂尔多斯西南缘的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远处为东向,源自于青藏高原向东北挤压作用,靠近鄂尔多斯块体表现为北东—南西向.(3)P轴方位在局部地区变化较大,但总体呈现规律性变化.P轴方位在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从南向北,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北;在其北缘,由西向东,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东.在其南缘和东缘,主压应力轴方位变化不大,大体上平行于控制各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P轴倾角在西南缘为近水平,在其周缘各盆地内P轴倾角近直立.(4)T轴方位总体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在鄂尔多斯周缘各断陷带内,T轴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以及断陷盆地走向相垂直.(5)鄂尔多斯块体在其西南角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挤压和其东北角深部物质上涌形成的北西—南东向拉张力联合作用,上述作用使得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除西南区为挤压区外,其余区域均为剪切拉张区,与先前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处于引张应力场作用相符合,较好地解释了环鄂尔多斯周缘的断陷盆地构造,亦符合鄂尔多斯块体东西两侧的右旋剪切拉张带以及南北两侧的左旋剪切拉张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综合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鄂尔多斯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格点尝试法求解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及解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60
2
作者 俞春泉 陶开 +2 位作者 崔效锋 胡幸平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02-1411,共10页
P波初动符号物理图像明确,是稳定的地震波信息.在资料充分时,可以较好地确定震源机制解.网格搜索法是目前流行的利用P波初动符号求解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不过,在实际观测资料不充分时,虽然较迭代算法优越,但网格搜索法依然有较大的不... P波初动符号物理图像明确,是稳定的地震波信息.在资料充分时,可以较好地确定震源机制解.网格搜索法是目前流行的利用P波初动符号求解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不过,在实际观测资料不充分时,虽然较迭代算法优越,但网格搜索法依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极大地制约了这一类方法的应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许忠淮提出的格点尝试法的基础上对网格搜索法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进.首先,采用新的加权方法计算加权矛盾比:权重因子包括反映初动符号质量的权重以体现资料质量的影响;不包括反映观测点与节面距离的权重以避免因节面附近资料权重的双重减小带来的系统偏差;通过减小震源球上密集资料点的权重以部分地抵消震源球上P波初动符号资料分布不均匀对可能解的影响.在通过加权矛盾比筛选可能的震源机制解时,把震源球分为面积相对均匀的网格进行解的搜索,避免了因网格划分不均匀所导致的平均解的计算偏差.针对资料不足情况下震源机制解会受控于个别观测点P波初动符号的情况,我们借鉴杰克刀(jackknife)技术,在可选解中增加了那些一个观测点被去除后的可选解,既对解的质量有了更好的把握,又增加了找到真解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针对可选解存在多个解簇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通过聚类提供多组可选解的做法.最后,针对目前缺乏对解的合理评价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主要基于解的离散度并参考加权最小矛盾比对震源机制解质量进行评价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网格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34
3
作者 郭祥云 蒋长胜 +1 位作者 王晓山 田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5-685,共11页
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周缘2008-01~2014-06共1 700个ML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结果较为可靠的1 58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采用阻尼... 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周缘2008-01~2014-06共1 700个ML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结果较为可靠的1 58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SATSI软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和应力场图像。鄂尔多斯块体周缘震源机制解类型以正断和走滑为主,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应力状态以拉张为主,局部区域存在剪切、挤压。块体北缘和西缘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向,一致性较好;块体东缘和南缘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活动构造方向基本平行,东缘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从南段的近EW向、NEE向逐渐过渡到NE向,南缘是NWW-SEE和近EW向。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应力状态和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认为,银川-吉兰泰南端近NS向活动断裂的剪切应力状态的出现,是由于近NS向活动断裂在NE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右旋剪切运动;块体西南缘NEE向的挤压和剪切的应力状态与青藏块体对鄂尔多斯块体的直接作用,以及六盘山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挤压性质及左旋走滑运动有关;大同盆地出现局部剪切应力状态可能与盆地下方的火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振幅比 鄂尔多斯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波、S波初动和振幅比计算2000年姚安M_S6.5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丽芳 毛慧玲 +1 位作者 苏有锦 秦嘉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P波、SV波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计算了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序列中14次M≥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姚安6.5级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走向为北西,高倾角,在北北西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呈现出以右旋走滑为主的断层错动性质;姚安... 利用P波、SV波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计算了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序列中14次M≥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姚安6.5级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走向为北西,高倾角,在北北西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呈现出以右旋走滑为主的断层错动性质;姚安地震序列以走滑型为主,个别地震为斜滑型,是在北北西向水平或近水平的主压应力作用下的构造运动方式;主震发生后1~3天断层错动以走滑型为主,个别为斜滑型,主震发生后3~30天断层错动为走滑型;P轴和T轴的方位总在按与构造应力场走向由一致到不一致再到一致的规律反复变化;在强余震明显活动期间,地震以水平或近水平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的断层错动方式为主,有一定的斜向作用,然后为水平或近水平的主压应力作用方式,主震后应力场有明显的调整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动 振幅比 震源机制解 姚安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震预测研究中使用GPS和震源机制资料的问题探讨——与王秀文等商榷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晓山 刁桂苓 +3 位作者 王焱 马栋 冯向东 杨雅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84-2990,共7页
针对"山西地区应力场变化与地震的关系"一文,本文指出:(1)P波初动存在误读的可能,出现矛盾符号是正常的;(2)地震仪器极性也可能反向,不校核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震源机制解.还讨论如何正确地表示震源机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认为GP... 针对"山西地区应力场变化与地震的关系"一文,本文指出:(1)P波初动存在误读的可能,出现矛盾符号是正常的;(2)地震仪器极性也可能反向,不校核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震源机制解.还讨论如何正确地表示震源机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认为GPS观测结果若不认真考虑观测误差、模型误差以及应变信息的层次,所得结果可能会与震源机制解反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相矛盾.比较了地震与GPS资料存在的差别和二者所提供信息的优劣后,认为二者恰好可以互补.利用GPS和地震两种资料联合反演、解释、相互约束,则可增加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地震学和GPS观测两学科的交叉、融合必将有力地推动地学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GPS 应力场 P波初动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波形匹配方法确定水力压裂诱发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谭玉阳 胡隽 +4 位作者 张海江 苗园园 查华胜 廖雷 钱佳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17-4436,共20页
准确确定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对于描述裂缝破裂类型以及工区地应力状态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全波形匹配的方法确定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在拟合波形的同时对实际数据P波初动极性和纵横波振幅比也进行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 准确确定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对于描述裂缝破裂类型以及工区地应力状态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全波形匹配的方法确定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在拟合波形的同时对实际数据P波初动极性和纵横波振幅比也进行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邻域算法分级优化确定震源机制解的新方法.新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对解具有更强的约束,并且能够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权值系数选择问题.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得到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内某页岩气田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监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诱发地震的震源类型以走滑破裂为主,表明该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地震 震源机制 全波形匹配 P波初动极性 纵横波振幅比 邻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9地震的震源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祥云 陈运泰 +1 位作者 房立华 刘瑞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5-707,712,共3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 MW 7.9(MS 8.1)强烈地震,震中位置为(28.2°N、84.7°E),震源深度为20 km.这次地震位于尼泊尔首都西北部,距加德满都大约80 km.截至2015年5月13日...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 MW 7.9(MS 8.1)强烈地震,震中位置为(28.2°N、84.7°E),震源深度为20 km.这次地震位于尼泊尔首都西北部,距加德满都大约80 km.截至2015年5月13日,该地震已造成82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尼泊尔、印度、孟加拉、不丹和我国西藏等地均有人员伤亡.为增进对尼泊尔 MW 7.9发震机制的认识,并对震害评估、震后趋势判定等提供参考,本文运用 P 波初动资料,采用格点搜寻法获得了尼泊尔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该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初动 格点搜寻法 震源机制 尼泊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双震型地震序列中第二主震的前震识别 被引量:6
8
作者 蔡静观 雷素华 +1 位作者 王兴辉 张喜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7-124,共8页
本文通过对双震型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识别双震中第二主震前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双震第一主震发生后,序列地震的P波垂直分量初动一致时,可依据波形来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而初动不一致时有三种情况:1、... 本文通过对双震型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识别双震中第二主震前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双震第一主震发生后,序列地震的P波垂直分量初动一致时,可依据波形来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而初动不一致时有三种情况:1、两组初动中有一组P、S波振幅比仍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而另一组离散,2、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分别为过原点的直线;3、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共同组成过原点的直线,对前两种情况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最后一种情况难以识别。总体达60-70%的可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震型地震 地震序列 前震 振幅比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窗与华东中强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郑兆苾 庆梅 李敏莉 《地震学刊》 CSCD 1999年第2期1-9,共9页
分析了1972~1997年霍山窗小震的资料,研究了小震月频次、小震空间分布、P轴取向、P波初动等特征。认为当霍山窗小震月频次增高超过40次时应注意3个月内华东地区在佛子岭东北或西南方向500km内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未... 分析了1972~1997年霍山窗小震的资料,研究了小震月频次、小震空间分布、P轴取向、P波初动等特征。认为当霍山窗小震月频次增高超过40次时应注意3个月内华东地区在佛子岭东北或西南方向500km内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未来地震的大小、距离和方位与震群中的最大震级及佛子岭台记录到的P波初动符号的一致性和空间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窗 地震空间分布 P波初动 中强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遗传算法及其在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安美建 石耀霖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4-402,共9页
利用动态遗传算法对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计算,并与前人常用的反演计算方法对比,认为遗传算法在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中的应用是很有效的。在遗传算法运用中采用了变异概率的动态选取、动态优化搜索区间和多次交换等方法,对传统... 利用动态遗传算法对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计算,并与前人常用的反演计算方法对比,认为遗传算法在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中的应用是很有效的。在遗传算法运用中采用了变异概率的动态选取、动态优化搜索区间和多次交换等方法,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在P波初动震源机制及演运算中改进后的动态遗传算法比一般遗传算法的运算效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初动 震源机制解 遗传算法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极性资料确定的2022青海门源M_(S)6.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应力场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永革 许鑫 +3 位作者 黄少华 崔华伟 冯淦 李枭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0-679,690,共11页
为研究2022年门源M_(S)6.9地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特征,文章先搜集了1月8—30日M≥1.9地震事件的P波初动符号,基于P波初动极性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出66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参考水平应变花面应变对地震震源机制的划分原则进行分... 为研究2022年门源M_(S)6.9地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特征,文章先搜集了1月8—30日M≥1.9地震事件的P波初动符号,基于P波初动极性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出66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参考水平应变花面应变对地震震源机制的划分原则进行分类,虽然震源机制分布类型较广,但走滑类震源机制超过半数,表明此次地震序列以走滑为主;然后基于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该区构造应力场,得到研究区内呈NEE-SWW向挤压,NNW-SSE向拉张;主震震源机制P和T轴与所处的应力区应力方向相近;最后模拟研究了主震震源机制与应力体系的关系,得到此次地震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沿最优节面破裂的,可视其为该区域应变能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该研究对后续的发震机制和地球动力学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P波初动极性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应力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9月4日伽师5.5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处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艳永 王成虎 乌尼尔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本文采用新疆测震台网数字波形记录,利用CAP和P、S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计算2018年9月4日伽师5.5级地震序列中MS≥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地震烈度等震线和双差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空间展布等特征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反演了震源处... 本文采用新疆测震台网数字波形记录,利用CAP和P、S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计算2018年9月4日伽师5.5级地震序列中MS≥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地震烈度等震线和双差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空间展布等特征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反演了震源处应力场。结果表明,伽师5.5级地震呈NE向的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属于左旋走滑断层,震源深度为9km,发震构造可能为浅部超基底断裂;地震序列中有21次为走滑型,4次为正断型,说明绝大多数序列的破裂方式与主震相近,表明余震应力场主要受主震震源应力场控制;P轴方位在NNE向有明显的优势分布且倾伏角较小,T轴方位在NWW向有明显的优势分布且倾伏角较小,说明震源处主要以NNE向水平挤压和NWW向水平拉张作用为主;此次伽师5.5级地震序列表现的浅部应力场与已有研究得出的震源区深部应力场基本一致,应力形因子R的最优解为0.17,说明震源处近NE向中间主应力σ2有一定挤压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5.5 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CAP 初动 振幅比 双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波初动法测定2014年11月22日康定6.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乃荣 孔韩东 郭祥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92,共10页
利用140个台站的P波初动资料,其中包括Pg波11个台站、Pn波75个台站、远震P波54个台站,采用格点尝试法获得了康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是走滑型,与鲜水河断裂带的破裂特征一致。将本文使用的P波初动资料分别投... 利用140个台站的P波初动资料,其中包括Pg波11个台站、Pn波75个台站、远震P波54个台站,采用格点尝试法获得了康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是走滑型,与鲜水河断裂带的破裂特征一致。将本文使用的P波初动资料分别投影到其它机构给出的震源球模型,并计算相应的矛盾比,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果最符合观测资料。康定地震余震分布、烈度分布情况以及构造应力场的结果,与本文所得康定地震震源机制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初动 格点尝试法 震源机制 康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姚安M_S6.0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及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君 王勤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7,328,共9页
本文使用2009年7月9日—12月23日2009年姚安M_S6.0地震序列中M_L≥1.0地震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该序列进行重定位,共得到643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利用P波初动和振幅比法获取了20次M_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拟... 本文使用2009年7月9日—12月23日2009年姚安M_S6.0地震序列中M_L≥1.0地震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该序列进行重定位,共得到643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利用P波初动和振幅比法获取了20次M_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拟合法得到姚安M_S6.0地震序列的震源区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1 2009年姚安M_S6.0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NW走向、NE倾向的高角度右旋走滑断层;2该序列的余震条带延伸方向与2000年姚安M_S6.5地震序列一致,两次主震震源机制解一致且两个地震序列均发生在马尾箐断裂上,2009年姚安M_S6.0地震序列是马尾箐断裂向NW方向的延伸;3姚安M_S6.0地震震源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NW-SSE向,接近水平,与区域应力场方向一致;42009年姚安M_S6.0地震序列是在区域应力增强的背景下,位于高低速过渡带高速一侧的震源区应力高度积累,使得马尾箐断裂向NW方向破裂扩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安MS6.0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法 P波初动法 振幅比法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下大跨度桥梁动力可靠度评估 被引量:9
15
作者 鲁乃唯 罗媛 +1 位作者 汪勤用 Noori Mohammad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28-2335,共8页
为了评估大跨度桥梁在车流荷载作用下的适用性,基于某高速公路车流监测数据建立随机车流模型,分析在3种随机车流作用下悬索桥位移的动力可靠度.采用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求解桥梁动力响应,以位移首次超越准则估算失效概率,并分析密集... 为了评估大跨度桥梁在车流荷载作用下的适用性,基于某高速公路车流监测数据建立随机车流模型,分析在3种随机车流作用下悬索桥位移的动力可靠度.采用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求解桥梁动力响应,以位移首次超越准则估算失效概率,并分析密集车流占有率对桥梁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随机车流作用下,悬索桥主梁动力响应均值的最大值位于跨中位置,响应均方根最大值位于1/4跨径位置;大跨度桥梁运营期位移超限的适用性可靠度与密集车流的占有率相关;随机车流荷载模型包含车流的概率特征,可用于大跨度桥梁动力响应的概率建模,且在桥梁动力可靠度评估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可靠度 随机车流 悬索桥 动态称重 首次超越 均方根 车-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高斯分布在可靠性数学理论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民悦 张力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5,共3页
Schrodinger和 Smoluchowski在研究 Brown运动时引入了有正漂移的 Brown运动的首达时分布 ,即逆高斯分布 ,它在随机过程中是一个很有用的理论工具 .本文在逆高斯分布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它的 4个基本性质及 2个抽样性质 ,并将逆高斯分布... Schrodinger和 Smoluchowski在研究 Brown运动时引入了有正漂移的 Brown运动的首达时分布 ,即逆高斯分布 ,它在随机过程中是一个很有用的理论工具 .本文在逆高斯分布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它的 4个基本性质及 2个抽样性质 ,并将逆高斯分布及其基本性质和抽样性质应用于可靠性数学理论 ,得到了一个系统指标服从逆高斯分布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数学理论 逆高斯分布 BROWN运动 首达时分布 随机过程 抽样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分法逆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光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2-740,共9页
概述变分法逆问题的基本内容和国内在此领域的若干进展。重点阐述由力学系统第一积分构造Lagrange函数的新方法,指出利用此方法能够得到等价的Lagrange函数和函数族。举例说明该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最后指出,应当重视变分法逆问... 概述变分法逆问题的基本内容和国内在此领域的若干进展。重点阐述由力学系统第一积分构造Lagrange函数的新方法,指出利用此方法能够得到等价的Lagrange函数和函数族。举例说明该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最后指出,应当重视变分法逆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法逆问题 LAGRANGE函数 运动微分方程 第一积分 Lagrange函数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g波初动求解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思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9-94,共6页
依据震源理论 ,根据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目前的实际情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用Pg波初动求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实用方法。可以用三个台的Pg波初动 (初动峰值和峰值时间 ) ,较简便地计算出地震的震源参数 ,从而为以震源和介... 依据震源理论 ,根据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目前的实际情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用Pg波初动求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实用方法。可以用三个台的Pg波初动 (初动峰值和峰值时间 ) ,较简便地计算出地震的震源参数 ,从而为以震源和介质动态变化为依据的地震预报 ,提供一个用于日常监测预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网 Pg波初动 中小地震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加速运动对频率步进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的影响及其运动补偿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应留 罗文茂 王德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38,144,共5页
针对频率步进雷达目标运动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调频傅里叶变换方法估计目标的加速度和速度,实现运动补偿。在分析匀加速运动对目标一维距离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直接相位一阶差分法,并运用调频傅里叶变换分别精确估计目标加速度和速... 针对频率步进雷达目标运动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调频傅里叶变换方法估计目标的加速度和速度,实现运动补偿。在分析匀加速运动对目标一维距离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直接相位一阶差分法,并运用调频傅里叶变换分别精确估计目标加速度和速度,并完成对目标回波的运动补偿。计算机仿真实验进一步说明了文中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补偿 一阶差分 调频傅里叶变换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非线性模拟的深海钢悬链线立管疲劳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坤鹏 薛鸿祥 唐文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7-972,共6页
充分考虑平台系统在复杂海况下的耦合非线性效应,分别采用反映海床吸力效应的线性滞后模型和传统线性海床模型模拟立管触地区域和海床的相互作用,对深海钢悬链线立管进行非线性时域模拟,根据预报的触地点响应采用确定性方法计算应力参... 充分考虑平台系统在复杂海况下的耦合非线性效应,分别采用反映海床吸力效应的线性滞后模型和传统线性海床模型模拟立管触地区域和海床的相互作用,对深海钢悬链线立管进行非线性时域模拟,根据预报的触地点响应采用确定性方法计算应力参数。根据基于S-N曲线及Miner准则建立极限状态方程,采用一阶可靠度方法研究触地点的疲劳可靠度,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线性滞后模型得到触地点在低应力范围的循环次数较多而在较高应力范围区域的循环次数较少,因而具有较高的可靠度指标。文中的立管疲劳可靠性分析将平台/系泊索/立管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并包括海床对立管的吸力效应,有助于提高钢悬链线立管的疲劳可靠性设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耦合运动 海床吸力 一阶可靠度 应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