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P-ALE Optimized Selection of Low Acetaldehyde Producing Brewer's Yeast and Fermentation Validation
1
作者 Chen Zuo-hui Dong Chun-xiu +4 位作者 Sun Yao Hui Mi-zhou Zhang Hui Tang Fei Shuang B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2期8-19,共12页
Higher levels of acetaldehyde in beer are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the current beer industry.Yeast produces acetaldehyde during alcoholic fermentation,and its modific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beer flavor and qua... Higher levels of acetaldehyde in beer are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the current beer industry.Yeast produces acetaldehyde during alcoholic fermentation,and its modific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beer flavor and quality.A different mutant strain with lower acetaldehyde production and improved ethanol tolerance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ARTP-ALE mutagenesis strategy with 4-methylpyrazole-disulfiram.As a result of the mutation,the alcohol dehydrogenase activity of the mutant strain decreased to about 71.22%of that of the wild-type strain.At the same time,the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and genetic stability of the newly screened strain showed slight differences from the wild-type strain,and there were no safety concerns regarding industrial use of the mutant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wer's yeast ACETALDEHYDE atmospheric pressure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 ethanol dehydrogenase 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鲜酵母抽提物的制备及产品性质分析
2
作者 朱华健 陈皓 +3 位作者 李宛格 钮成拓 李崎 刘春凤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20,共10页
该文旨在优化啤酒酵母G03H8制备高鲜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YE)的酶解条件,分析G03H8酵母抽提物(GYE)产品性质,为其在食品和调味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蜗牛酶添加量1%(质量分数),破壁酶酶解时间6 h,中... 该文旨在优化啤酒酵母G03H8制备高鲜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YE)的酶解条件,分析G03H8酵母抽提物(GYE)产品性质,为其在食品和调味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蜗牛酶添加量1%(质量分数),破壁酶酶解时间6 h,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质量分数),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20 h,5′-磷酸二酯酶添加量0.06%(质量分数),5′-磷酸二酯酶酶解时间8 h。在较优条件下制备的GYE鲜味强度为9.33±0.08。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表明其水溶液鲜味突出,鲜味强度显著高于市售产品。呈味核苷酸及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其5′-鸟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滋味活度值分别为335.22和97.62,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MSG)当量最高,达到36.29 g MSG/g。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表明其重要挥发性物质种类与含量均高于市售产品FA62和PK002,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苯乙醇,相对含量为2 022.70μg/kg,呈玫瑰香,且吡嗪类物质相对含量为866.41μg/kg,呈烤肉香味。该实验所制YE鲜味突出,气味宜人,在食品调味品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酵母抽提物 酶解 鲜味成分 特征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酵母抽提物中呈味物质鉴定及其增味减盐作用分析
3
作者 陕怡萌 曹博雅 +4 位作者 蒲丹丹 李沛 熊建 李库 张玉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为分析酵母抽提物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评价法分析3种酵母抽提物FA31、KU012和FA34的滋味轮廓,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抽提物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筛选和滋味-氯化钠... 为分析酵母抽提物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评价法分析3种酵母抽提物FA31、KU012和FA34的滋味轮廓,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抽提物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筛选和滋味-氯化钠二元混合模型筛选关键增咸物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酵母抽提物KU012的咸味、甜味与酸味强度均显著高于酵母抽提物FA31和FA34。在5.00 g/L的食盐溶液中,添加酵母抽提物FA31至0.50 g/L可减少10%氯化钠添加量而不影响咸味感知强度,酵母抽提物KU012中的呈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酵母抽提物FA31和FA34。通过滋味物质-氯化钠二元混合模型结合咸味强度感知评价对25种TAV大于1的呈味物质进行增咸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共14种滋味物质具有增咸作用,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柠檬酸、5′-IMP和5′-GMP的增咸效果最显著,是酵母抽提物中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S曲线法分析结果显示,天冬氨酸、谷氨酸和柠檬酸可通过协同作用增强咸味感知,丙氨酸、5′-GMP和5′-IMP可通过加成作用提高咸味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高效液相色谱 呈味物质 滋味活性值 增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养基消耗分析的赤藓糖醇生产工艺优化
4
作者 丁永志 胡悦 +3 位作者 卢慧芳 李建军 伍业旭 王建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6-142,共7页
培养基是影响赤藓糖醇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旨在基于培养基的优化,完成发酵工艺的优化,以实现赤藓糖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培养基消耗分析技术了解脂耶氏酵母在发酵过程中对氮、磷、硫的需求评估,优化了磷源和氮源添加方... 培养基是影响赤藓糖醇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旨在基于培养基的优化,完成发酵工艺的优化,以实现赤藓糖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培养基消耗分析技术了解脂耶氏酵母在发酵过程中对氮、磷、硫的需求评估,优化了磷源和氮源添加方案,基于优化方案开发了批次补糖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氮源和磷源是影响赤藓糖醇发酵的关键因素,磷源浓度主要影响细胞干重,KH _(2)PO_(4)最优添加质量浓度为0.5 g/L;不同氮源对解脂耶氏酵母生长速率和细胞活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酵母浸粉是决定性因素,最优的氮源组合为4 g/L酵母浸粉FM936和1 g/L小麦蛋白胨FP220。在50 L发酵罐上确定了批次补糖工艺,转化率和生产强度分别达到61.71%、2.41 g/(L·h),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06%、42.01%,单罐产量提高了28.75%。研究结果对于降低赤藓糖醇规模化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消耗分析 磷源 酵母浸粉 赤藓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抽提物氨基酸组成对酿造酱油微生物指标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刘学礼 崔荣荣 +2 位作者 卢钰琳 李沛 赵国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4,共6页
该实验研究了分别添加5种酵母抽提物(Y1~Y5)对酿造酱油(SY1~SY5)微生物群落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rimicutes)在酿造酱油微生物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添加5种酵母抽提物后,发酵90 d酱油的还原糖、... 该实验研究了分别添加5种酵母抽提物(Y1~Y5)对酿造酱油(SY1~SY5)微生物群落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rimicutes)在酿造酱油微生物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添加5种酵母抽提物后,发酵90 d酱油的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均较不添加酵母抽提物的酿造酱油(CK)增加;添加Y1(中性-非极性:中性-极性:酸性:碱性氨基酸质量比为40∶18∶27∶15)的酱油(SY1)焦糖香、麦芽香、烟熏香强度最高,整体香气得分最高。该研究为酱油发酵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酵母抽提物 氨基酸 微生物群落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棕榈油酸酵母提取液的活性分析
6
作者 唐丹丹 孙宸婧 +3 位作者 顾嘉文 林银山 钱秀娟 董维亮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0,共6页
为探究富含棕榈油酸(POA)的酵母提取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具有POA合成能力的产油酵母Scheffersomyces segobiensis DSM27193及其重组菌株SS-12为研究对象,检测二者油脂及POA含量,并测定了S.segobiensisDSM27193和SS-12酵母... 为探究富含棕榈油酸(POA)的酵母提取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具有POA合成能力的产油酵母Scheffersomyces segobiensis DSM27193及其重组菌株SS-12为研究对象,检测二者油脂及POA含量,并测定了S.segobiensisDSM27193和SS-12酵母提取液的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S.segobiensis DSM27193及其重组菌株SS-12两株酵母油脂含量分别为14.72%和34.35%,P0A在油脂中的占比分别为12.03%和16.00%;两株酵母提取液的多酚含量最高分别可达(3269±56)μg/mL和(3546±268)μ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可达71.70%和77.38%,还原力最高分别可达0.459和0.578,对酪氨酸酶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91.25%和99.37%。综上,两种酵母提取液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在化妆品领域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酸 酵母提取液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对鼠李糖乳酪杆菌生长及代谢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熊昌武 徐娅 +5 位作者 郑重 雷森林 陈林 余奎 伍业旭 张彦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16-222,共7页
该研究对比了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与常规酵母浸出物对鼠李糖乳酪杆菌的菌体形态、氨基酸组成、生物量、活菌数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代谢组学解析了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影响鼠李糖乳酪杆菌生长代谢及稳定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谷胱甘... 该研究对比了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与常规酵母浸出物对鼠李糖乳酪杆菌的菌体形态、氨基酸组成、生物量、活菌数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代谢组学解析了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影响鼠李糖乳酪杆菌生长代谢及稳定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可缩短鼠李糖乳酪杆菌菌体长度,提升菌体中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及占比,提高发酵活菌数与菌体稳定性。代谢组学研究显示,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可能通过上调鼠李糖乳酪杆菌磷脂合成代谢的方式改变了菌体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实现细胞膜稳定性和菌体稳定性提升。研究结果可为谷胱甘肽型酵母浸出物应用于提升鼠李糖乳酪杆菌及其他乳酸菌的活菌数与菌体稳定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酪杆菌 谷胱甘肽 酵母浸粉 稳定性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酵母提取物和海藻糖减盐腌制对猪肉传质动力学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晓铭 吕延池 +5 位作者 尚磊 孙敬仪 许玉娟 李聪 周辉 徐宝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8-256,共9页
本研究聚焦于肉制品加工领域的减盐需求,通过设计多组对照实验,测定分析不同腌制方式处理下猪肉中NaCl含量、水分含量、色差值、水分分布、微观结构等指标变化情况,以解析超声协同酵母提取物/海藻糖介导的低钠减盐腌制对猪肉腌制效率及... 本研究聚焦于肉制品加工领域的减盐需求,通过设计多组对照实验,测定分析不同腌制方式处理下猪肉中NaCl含量、水分含量、色差值、水分分布、微观结构等指标变化情况,以解析超声协同酵母提取物/海藻糖介导的低钠减盐腌制对猪肉腌制效率及食用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联合酵母提取物与海藻糖减盐腌制后NaCl扩散速率显著上升(P<0.05),蒸煮损失最低降至22.61%(P<0.05),水分相对含量高达78.9%,表面色泽更加鲜红明亮,硬度、回弹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也得到显著改善;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肌肉组织水分分布更加均匀,且在感官评价结果中得分最高。综上,超声波-酵母提取物-海藻糖三者协同能在减盐条件下有效促进盐分和水分的传质,显著改善猪肉的品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减盐腌制 酵母抽提物 海藻糖 传质动力学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酵母培养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杨卫兵 刘正清 苏衍菁 《中国奶牛》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为了评估酵母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系统回顾法对已发表文献进行Meta分析。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4年9月。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筛选出了13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研究,共涉... 为了评估酵母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系统回顾法对已发表文献进行Meta分析。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4年9月。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筛选出了13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研究,共涉及499头奶牛。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PSSAU网站进行数据分析,选择了标准均值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效应指标,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及发表偏倚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酵母提取物的添加显著提升了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SMD=0.72,95%CI:0.43~1.02,P<0.0001)和乳脂率(SMD=0.23,95%CI:0.03~0.43,P=0.02),同时显著降低了牛奶中的体细胞数(SMD=-0.58,95%CI:-1.01~-0.16,P=0.01)。敏感性分析确认了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漏斗图和begg检验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综上所述,酵母提取物可以有效提升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这一结论有助于科学制定缓解热应激的策略,提高养牛业的整体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酵母提取物 奶牛 热应激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料用酵母抽提物风味特性分析及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楚海 李文钊 +4 位作者 程建凯 孙妮 邢常辉 阮美娟 李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为了研究饮料用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YE)的特性,以FA37、FA39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主要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评价初步探讨其对4种饮料常用甜味剂的影响。首先,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与呈味密切相关的金属离子,依据... 为了研究饮料用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YE)的特性,以FA37、FA39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主要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评价初步探讨其对4种饮料常用甜味剂的影响。首先,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与呈味密切相关的金属离子,依据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计算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TFAA)占比和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来判断各呈味氨基酸的风味对酵母抽提物滋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FA37和FA39中Na^(+)、K^(+)的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而Zn^(2+)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同时,其呈鲜味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减少,而呈甜味的丙氨酸质量分数最高,帮助减轻了其咸、鲜的滋味;在FA37和FA39中,肽相对分子质量多在1000以下,有利于增强产品风味,提升味道的厚重感。然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及电子鼻分析了其风味物质,发现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主要风味物质均为3-甲基丁醛和苯甲醛。最后,通过感官评价发现,FA37和FA39可以提升甜味剂的甜味强度及甜味速度,减轻不良风味,改善了口感。总之,饮料用酵母抽提物的效果是理想的,它不仅可以减弱甜味剂不良风味,还可以凭借自身独特的风味提升产品品质,对饮料新品开发及酵母抽提物的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饮料 甜味剂 挥发性物质 氨基酸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消除不同特点酵母抽提物中酵母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帅 利佳炜 +3 位作者 马春蕾 李沛 陈雄 李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以风味物质和氨基酸为重点,对8种不同特征的酵母提取物(FG10、FM88、FM31、KU012、FIG12LS、F58、FIG03、KA02)进行基于乳酸乳球菌和乳酸链球菌混合生物转化体系(Lactococcus lactis and Streptococcus lactis biotransformation system... 以风味物质和氨基酸为重点,对8种不同特征的酵母提取物(FG10、FM88、FM31、KU012、FIG12LS、F58、FIG03、KA02)进行基于乳酸乳球菌和乳酸链球菌混合生物转化体系(Lactococcus lactis and Streptococcus lactis biotransformation system,LSBT)去除酵母风味的研究,并对该微生物转化体系的适应性和广泛性进行评价。5种酵母抽提物经转化后不再具有酵母味,而且FG10和FM88还具有发酵酱风味。没有吲哚的产生是LSBT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转化后的酵母抽提物中乳酸质量浓度不应低于10.00 g/L。原材料的差异在LSBT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原料中天冬氨酸的缺乏和苏氨酸的过量很可能是LSBT转化不成功的原因。总体而言,LSBT适用于大多数型号酵母提取物,但对于某些特定型号的酵母提取物(如F58、FIG03和KA02),还需要探索其他微生物组合技术或发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抽提物 适应性 生物转化 酵母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抽提物与姜黄素复合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晓英 余海立 +2 位作者 郑明山 刘晓雯 张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33,共9页
目的:研究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给予酵母抽提物和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检测小鼠血... 目的:研究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给予酵母抽提物和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肝组织中总谷胱甘肽(Toal glutathione,T-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icdialdehyde,MD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损伤情况,分析肠道菌群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能够降低小鼠ALT、AST、MDA、TC和TG的水平,提高GSH-Px、TGSH的水平;肝组织切片表明,受试物明显改善酒精引起的肝细胞脂肪浸润和炎症浸润;肠道菌群分析表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能有效恢复因酒精改变的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效果优于酵母抽提物。结论: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姜黄素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磷脂的制备与组分分析
13
作者 刘秀继 何艳艳 +4 位作者 张国龙 陈晖 张彦 廖蓓 戴慧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8-65,共8页
酵母磷脂是从酵母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是全新的磷脂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酿酒酵母CCTCC M2016418为原料,通过对提取溶剂筛选,不同料液比和混合溶剂萃取优化,建立了酵母磷脂提取和制备工艺,并与大豆磷脂组分进行了比较。结... 酵母磷脂是从酵母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是全新的磷脂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酿酒酵母CCTCC M2016418为原料,通过对提取溶剂筛选,不同料液比和混合溶剂萃取优化,建立了酵母磷脂提取和制备工艺,并与大豆磷脂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料液比为1∶10(g∶mL),乙醇与石油醚依次萃取的方法,最高酵母磷提取率为31.09%。组分分析表明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是酵母磷脂的2.19倍和13.67倍,酵母磷脂中磷脂酰乙醇胺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是大豆磷脂的1.45倍和1.27倍,预示2种磷脂不同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磷脂 提取 组分分析 脂肪酸 大豆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酵母提取物通过上调Nrf-2改善皮肤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水平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少委 秦修远 +5 位作者 张卓然 李明亮 冯志远 栾金玲 任玮 程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共6页
酵母提取物是一种天然安全的活性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探究食用酵母提取物对皮肤抗衰老的功效作用。该研究采用D-半乳糖诱导构建皮肤衰老动物模型,利用不同剂量的酵母提取物进行干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酵母提取物是一种天然安全的活性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探究食用酵母提取物对皮肤抗衰老的功效作用。该研究采用D-半乳糖诱导构建皮肤衰老动物模型,利用不同剂量的酵母提取物进行干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阳性组(GSH)、酵母提取物低剂量组(LYE)、酵母提取物中剂量组(MYE)、酵母提取物高剂量组(HYE),每组12只,连续处理70 d,每周进行称重。末次灌胃后禁食12 h,称重,随后对小鼠进行眼眶取血用于氧化应激指标检测,收集小鼠皮肤组织用于形态学观察,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皮肤组织Nrf-2蛋白的表达量。酵母提取物实验组小鼠皮肤组织表皮层增厚情况有明显改善,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着酵母提取物剂量的增加,抗氧化水平也进一步提高,逐渐趋于空白组水平,并通过上调Nrf-2蛋白来减轻衰老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该研究得出食用酵母提取物主要是从减轻抗氧化应激途径来实现抗衰老作用,同时也得出了具有改善效果的最佳服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提取物 抗衰老 抗氧化 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的增强免疫作用和毒理学评价
15
作者 杨辉 章晋武 +1 位作者 李广焱 邓泽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00-307,共8页
研究以雨生红球藻为主要原料复配富硒酵母、蜂花粉提取物和维生素E组成的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的免疫作用和安全性。采用低、中、高三个剂量(0.1、0.2、0.4 g/kg bw)每天一次灌胃,连续30 d,观察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 研究以雨生红球藻为主要原料复配富硒酵母、蜂花粉提取物和维生素E组成的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的免疫作用和安全性。采用低、中、高三个剂量(0.1、0.2、0.4 g/kg bw)每天一次灌胃,连续30 d,观察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半数溶血值(HC_(50))、碳粒廓清速率、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等指标的影响;通过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分别评估受试物的致癌潜力,以及对细胞和生殖系统的遗传毒性情况;通过30 d喂养试验考察受试物亚急性毒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OD差值分别提高了10.32%(P<0.05)和14.29%(P<0.01),说明该膳食补充剂可以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高剂量组左右耳肿胀度差增加了8.02%(P<0.05),抗体积数增加了22.12%(P<0.05),说明该膳食补充剂可以显著提升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和抗体生成细胞能力;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雨生红球藻、富硒酵母、蜂花粉提取物和维生素E复配的抗氧化膳食补充剂食用安全,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膳食补充剂 虾青素 蜂花粉提取物 富硒酵母 免疫 毒理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隐形乳房炎的药效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清洁 蔡大亮 +7 位作者 姜鹏 黄鑫 陈敬帮 周迪 张彦 王苹苹 胡龙飞 戴晋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1,共6页
本研究旨在以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对象,评价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试验选取28头同胎次泌乳牛,其中21头患有隐形乳房炎,以体细胞数量为核心指标,采用Excel随机分为A、B、C三个处理组,保证... 本研究旨在以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对象,评价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试验选取28头同胎次泌乳牛,其中21头患有隐形乳房炎,以体细胞数量为核心指标,采用Excel随机分为A、B、C三个处理组,保证各组隐性乳房炎患病牛的体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另7头健康奶牛作为阴性对照D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试验开始,试验A、B两组分别在基础TMR日粮中添加蒲公英提取物40 g/(d·头)、(40 g蒲公英提取物+150 g酵母培养物)/(d·头),试验C、D两组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周期为11 d,分别在第0、6、11天采集牛奶和血液样本,检测牛奶体细胞数、血常规及乳品质等相关指标,同时记录每头牛泌乳量。结果显示:(1)体细胞数,试验第6天,与阳性对照C组相比,日粮添加蒲公英提取物以及蒲公英提取物复配酵母培养物组,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下降63.2%和40.1%,二者体细胞数均达到阴性对照D组正常奶牛水平,其中蒲公英提取物组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而蒲公英提取物复配酵母培养物组表现出下降趋势(0.05<P<0.1)。试验第11天,牛乳中体细胞数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C组相比,日粮添加蒲公英提取物以及蒲公英提取物复配酵母培养物组,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下降68.0%和79.85%,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且与阴性对照D组相比分别下降52.48%和70.1%,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乳脂率,在试验第0天和第6天,各组乳脂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11天,与阳性对照C组相比,日粮添加蒲公英提取物A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日粮中添加蒲公英提取物复合酵母培养物B组乳脂率提升25%,表现出上升的趋势(0.05<P<0.1),且与阴性对照D组相比分别上升18.6%和29.3%,A组表现出上升的趋势(0.05<P<0.1),B组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蒲公英提取物以及蒲公英提取物复合酵母培养物均可以有效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对治疗隐形乳房炎有显著效果;日粮添加蒲公英提取物复合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牛奶的乳脂率;蒲公英提取物和蒲公英提取物复配酵母培养物对泌乳量、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乳房炎 酵母培养物 蒲公英提取物 体细胞 单产水平 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菌藻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平 宋洋洋 +4 位作者 王秋领 王清福 龚贵平 付瑜锋 陈高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7,共9页
以含有粘红酵母和小球藻的菌藻泥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菌藻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查菌藻类胡萝卜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菌藻破壁的最优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菌藻类胡萝卜素的... 以含有粘红酵母和小球藻的菌藻泥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菌藻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查菌藻类胡萝卜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菌藻破壁的最优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菌藻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离子液体浓度1 mol/L、预处理温度53℃和预处理时间57 min,在该条件下,菌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量为1.311 mg/g;当质量浓度为30μg/mL时,菌藻类胡萝卜素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3%、37.6%、和86.8%,还原力为0.289,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经BMIMCl破壁处理后,从菌藻泥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抗氧化活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菌藻泥 类胡萝卜素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清通颗粒对酵母膏致湿热内蕴型高尿酸血症模型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南海鹏 王林元 +6 位作者 邸松蕊 王聪慧 刘金莲 陈彦 余淑惠 王淳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44-3451,共8页
目的:探讨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模型时是否同时伴有湿热内蕴证候表征,研究利清通颗粒的降血尿酸作用和清利湿热功效。方法:每天灌胃7.5 g/kg酵母膏造模,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酸(SUA)、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及谷... 目的:探讨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模型时是否同时伴有湿热内蕴证候表征,研究利清通颗粒的降血尿酸作用和清利湿热功效。方法:每天灌胃7.5 g/kg酵母膏造模,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酸(SUA)、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醛固酮(ALD)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小肠组织中GLUT9、ABCG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UA、GOT、Scr、MTL,ADA、肾URAT1,XOD、TNF-α、IL-1β、IL-6、ALD、肝脏XOD水平升高(P<0.05,P<0.01,P<0.001),肾ABCG2,小肠ABCG2,血清IL-2、GAS、AQP3、AQP4水平降低(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利清通颗粒各剂量组血清SUA、ADA、肾组织URAT1,血清GOT,IL-1β、MTL含量降低(P<0.05,P<0.01,P<0.001);GAS含量升高(P<0.001)。低剂量组血清XOD,TNF-α、IL-6、ALD含量下降(P<0.05,P<0.01);AQP3含量升高(P<0.05)。高剂量组肝脏XOD、小肠组织GLUT9,血清XOD、TNF-α、ALD、IL-6含量下降(P<0.05,P<0.001);AQP4,IL-2、AQP3含量升高(P<0.01,P<0.001)。结论: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模型时同时伴有湿热内蕴证候表征,利清通颗粒具有降血尿酸作用和清利湿热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湿热内蕴 酵母膏 利清通颗粒 降血尿酸 清利湿热 中医证候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酵母抽提物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对鱼肠感官品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任中阳 翟营营 +4 位作者 吴丹 朱心怡 熊建 李沛 黄琪琳 《渔业研究》 2024年第5期425-435,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酵母抽提物(YE)的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及其对鱼肠感官和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不同类型YE(KA66、FA28、FIG18LS、KU012、FA01)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手持式色度仪、硬度计、质构分析仪(... 【目的】探究不同酵母抽提物(YE)的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及其对鱼肠感官和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不同类型YE(KA66、FA28、FIG18LS、KU012、FA01)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手持式色度仪、硬度计、质构分析仪(TPA、穿刺模式)研究YE对鱼肠感官品质、白度、持水性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5种YE分别被检测出21、21、21、11和2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KA66、FA01、FA28、FIG18LS和KU012。结合气味活度值,确定KA66的关键挥发性成分为己醛、庚醛、苯乙醛、壬醛、癸醛和1-辛硫醇;FA28为己醛、苯乙醛、壬醛和癸醛;FIG18LS为壬醛;KU012为二甲基三硫、壬醛和癸醛;FA01为庚醛、苯乙醛、壬醛、癸醛、异戊醛、3-甲硫基丙醛、辛醛和丁酸甲酯,其中壬醛是5种YE共有的关键挥发性成分。添加YE会显著降低鱼肠的白度,且主要影响鱼肠的b*值,特别是FIG18LS,其次为KU012。添加KU012的鱼肠的持水性降低最为明显,而添加KA66和FA01对鱼肠的持水性无显著影响。添加YE对鱼肠的质构品质影响显著,对破断程度无显著影响,但添加KA66的鱼肠的凹陷深度显著升高,而添加FIG18LS的鱼肠的凹陷深度则显著下降。【结论】添加YE能显著改善鱼肠的感官品质,减少鱼肠的腥味,尤其可显著提升包括滋味和气味的风味品质。因此,本研究为YE改善鲢鱼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YE) 挥发性成分 鱼肠 感官品质 凝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低钠汤料的复合盐配方
20
作者 陈卫云 李凡 +2 位作者 张岩 郭辉 曾玉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151,共8页
为了减少汤料中食用盐的摄入量,文章以鸡肉味汤料和香辣味汤料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两种风味汤料的低钠配方。结果表明,低钠鸡肉味汤料的配方为氯化钾代盐量20%、氯化镁代盐量4%、YE添加量0.8%、I+G添加量0.2%;低钠香辣味汤... 为了减少汤料中食用盐的摄入量,文章以鸡肉味汤料和香辣味汤料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两种风味汤料的低钠配方。结果表明,低钠鸡肉味汤料的配方为氯化钾代盐量20%、氯化镁代盐量4%、YE添加量0.8%、I+G添加量0.2%;低钠香辣味汤料的配方为氯化钾代盐量20%、氯化镁代盐量4%、YE添加量1.0%、I+G添加量0.6%,两种低钠配方在保证与标准配方整体口感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分别可以实现减钠27.2%和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汤料 氯化钾 氯化镁 酵母抽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