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问答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海玉 刘建平 +4 位作者 王健 顾勋勋 陈曦 张越 赵昌顼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共24页
智能问答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核心的子领域,旨在理解并回答用户提出的自然语言问题的系统。传统的问答系统通常依赖于预定义的规则和有限的语料库,无法处理复杂的多轮对话。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拥... 智能问答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核心的子领域,旨在理解并回答用户提出的自然语言问题的系统。传统的问答系统通常依赖于预定义的规则和有限的语料库,无法处理复杂的多轮对话。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拥有数十亿甚至上千亿个参数,不仅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还能显著提升问答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推动智能问答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智能问答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对该领域的系统性综述仍然较为欠缺。因此,针对大模型的智能问答系统进行系统综述,介绍了问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数据集及其评价指标;介绍了基于大模型的问答系统,其中包括基于提示学习的问答系统、基于知识图谱的问答系统、基于检索增强生成的问答系统和基于智能代理的问答系统以及微调在问答任务中的技术路线,并对比了五种方法在问答系统中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对于当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问答系统面临的研究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智能问答 自然语言处理 检索增强生成 提示学习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普融通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孙保辉 陈得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3,共6页
职普融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变量,为人才培养开辟了多样化成长路径,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蓄着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助力跨学科知识建构、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价值意蕴。当前,职... 职普融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变量,为人才培养开辟了多样化成长路径,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蓄着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助力跨学科知识建构、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价值意蕴。当前,职普融通依然面临着知识关系浅层化、融通过程单向化和评价结构松散化的实践难题。摆脱这些困境,实现职普融通的可能路径是:基础层面应强化综合知识生成一体式融通的技术规范,专业层面应深化教育共同体改革互渗式融通的行动规范,管理层面应重塑多元评价同向式融通的任务规范,从而实现职普融通从被动到主动的教育需求转向,为培养新质人才提供强大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知识关系 融通过程 评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知识推理的位置编码标题生成模型
3
作者 王雅伦 张仰森 朱思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3,共9页
义原作为最小的语义单位对于标题生成任务至关重要。尽管义原驱动的神经语言模型(SDLM)是主流模型之一,但它在处理长文本序列时编码能力有限,未充分考虑位置关系,易引入噪声知识进而影响生成标题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 义原作为最小的语义单位对于标题生成任务至关重要。尽管义原驱动的神经语言模型(SDLM)是主流模型之一,但它在处理长文本序列时编码能力有限,未充分考虑位置关系,易引入噪声知识进而影响生成标题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生成式标题模型Tran-A-SDLM(Transformer Adaption based Sememe-Driven Language Model with positional embedding and knowledge reasoning)。该模型充分结合自适应位置编码和知识推理机制的优势。首先,引入Transformer模型以增强模型对文本序列的编码能力;其次,利用自适应位置编码机制增强模型的位置感知能力,从而增强对上下文义原知识的学习;此外,引入知识推理模块,用于表示义原知识,并指导模型生成准确标题;最后,为验证Tran-A-SDLM的优越性,在大规模中文短文本摘要(LCST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RNN-context-SDLM相比,Tran-A-SDLM在ROUGE-1、ROUGE-2和ROUGE-L值上分别提升了0.2、0.7和0.5个百分点。消融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标题 自适应位置编码 TRANSFORMER 知识推理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知识增强的可控故事生成模型
4
作者 孟祥仲 夏鸿斌 刘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9-140,共12页
可控故事生成是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内的热点方向。目前的研究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已经能够有效地融合文本特征和事件特征,但其缺乏对于常识化知识的高效应用,仍然采用在公共的常识化知识语料库上后训练的方式,尽管这能够在一定程度... 可控故事生成是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内的热点方向。目前的研究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已经能够有效地融合文本特征和事件特征,但其缺乏对于常识化知识的高效应用,仍然采用在公共的常识化知识语料库上后训练的方式,尽管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模型的性能,但在自适应性的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自适应知识增强(adaptive knowledge enhancement,AKE)的可控故事生成模型,其中的常识化知识构建模块能够针对精调时的训练用数据集自适应地构建匹配的常识化知识语料库,确保为模型提供更相关的额外信息。此外,模型中加入了使用辅助函数进行训练的多任务学习组件,确保其能够学习到更具有判别性的特征表示,从而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AKE在自动评测指标和人工评测指标上相较于其他基线模型均有显著提升,验证了此模型在利用常识化知识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可控故事生成 交叉注意力机制 多任务学习 知识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粒度语言知识与层级信息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右任 张仰森 +1 位作者 蒋玉茹 黄改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6-1712,共7页
针对当前大多数命名实体识别(NER)模型只使用字符级信息编码且缺乏对文本层次信息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粒度语言知识与层级信息的中文NER(CNER)模型(CMH)。首先,使用经过多粒度语言知识预训练的模型编码文本,使模型能够同时捕获文... 针对当前大多数命名实体识别(NER)模型只使用字符级信息编码且缺乏对文本层次信息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粒度语言知识与层级信息的中文NER(CNER)模型(CMH)。首先,使用经过多粒度语言知识预训练的模型编码文本,使模型能够同时捕获文本的细粒度和粗粒度语言信息,从而更好地表征语料;其次,使用ON-LSTM(Ordered Neurons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模型提取层级信息,利用文本本身的层级结构信息增强编码间的时序关系;最后,在模型的解码端结合文本的分词信息,并将实体识别问题转化为表格填充问题,以更好地解决实体重叠问题并获得更准确的实体识别结果。同时,为解决当前模型在不同领域中的迁移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通用实体识别的理念,通过筛选多领域的通用实体类型,构建一套提升模型在多领域中的泛化能力的通用NER数据集MDNER(Multi-Domain NER dataset)。为验证所提模型的效果,在数据集Resume、Weibo、MSRA上进行实验,与MECT(Multi-metadata Embedding based Cross-Transformer)模型相比,F1值分别提高了0.94、4.95和1.58个百分点。为了验证所提模型在多领域中的实体识别效果,在MDNER上进行实验,F1值达到了95.29%。实验结果表明,多粒度语言知识预训练、文本层级结构信息提取和高效指针解码器对模型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知识图谱构建 高效指针 通用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融合常识知识的共情对话生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腾腾 姚春龙 +2 位作者 于晓强 李旭 王庆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当前对话生成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交流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将共情引入对话生成领域。共情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引入常识知识来加强对用户情感和处境的理解,然而目... 当前对话生成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交流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将共情引入对话生成领域。共情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引入常识知识来加强对用户情感和处境的理解,然而目前方法对非情感知识采用统一编码以及对常识知识融合采用简单的向量拼接,导致某些常识知识特征的影响可能降低,并且各个知识之间的关联刻画模糊。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融合常识知识的共情对话模型ATT-EDM。该模型对引入的5种关系(xReact、xWant、xNeed、xIntent、xEffect)进行单独编码,保留了每种常识各自的特征,并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融合常识知识,对每种知识在注意力层进行运算,以更准确地反映它们各自的影响,同时更有效地刻画各个常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数据集EmpatheticDialogue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困惑度(PPL)、准确率和Distinct-2指标上优于基线模型,PPL降低到36.4350,准确率和Distinct-2分别达到37.96%、3.3455,能够生成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共情能力更强的同理心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共情对话生成 同理心 注意力机制 常识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技能与“大概念”——以语文学科为背景 被引量:26
7
作者 高晶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98,共8页
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归并为过程技能,并将过程技能与内容知识这两个维度严格区分,这是埃里克森和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共同主张。在“知识的结构”模型基础上,埃里克... 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归并为过程技能,并将过程技能与内容知识这两个维度严格区分,这是埃里克森和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共同主张。在“知识的结构”模型基础上,埃里克森和兰宁建构了“过程的结构”模型,用以解说“知-理解-行”的三维模式及“大概念”的生成机制。过程技能的“大概念”,在生成机制、知识来源及其作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内容知识的“大概念”,都有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知识 过程技能 “过程的结构”模型 “大概念”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时自适应处理中基于知识的训练样本选择策略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宇 张林让 +1 位作者 刘楠 刘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5-409,共5页
针对空时自适应处理中样本协方差矩阵受干扰目标污染时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空时自适应处理(knowledge aided space time adaptive processing,KA-STAP)方法。该方法将待测距离单元杂波的先验知识与广义内积非同态... 针对空时自适应处理中样本协方差矩阵受干扰目标污染时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空时自适应处理(knowledge aided space time adaptive processing,KA-STAP)方法。该方法将待测距离单元杂波的先验知识与广义内积非同态检测器(general inner product nonhomogeneity detector,GIP NHD)结合,对训练样本进行有效选择。通过仿真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剔除存在干扰目标的样本,提高训练样本被干扰目标污染时空时自适应处理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自适应处理 先验知识 广义内积非同态检测器 干扰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知识推理使能模型及其实现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敏 潘晓弘 张申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9期77-80,共4页
重点研究支持知识推理的零件特征信息模型、知识库模型、推理机模型等模型 ,并详细建立选择毛坯、创成多条可行工艺路线、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装、计算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编制工艺文件等各类知识推理的使能方法。
关键词 知识推理 使能方法 创成式CAPP 零件特征信息模型 工艺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P的军用文书自动生成系统建模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延勇 郭忠伟 周献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军用文书自动生成是C4ISR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是提高指挥效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分析 ,文中阐明了C4ISR系统中军用文书生成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文书自动生成。根据军用文书生成过程中的信息流向 ,... 军用文书自动生成是C4ISR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是提高指挥效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分析 ,文中阐明了C4ISR系统中军用文书生成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文书自动生成。根据军用文书生成过程中的信息流向 ,提出了该系统 3个模块的结构模型 :信息理解模块、文书信息库模块、文书生成模块 ,描述了这 3个模块的整体运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P 军用文书自动生成系统 自然语言处理 系统建模 知识表达 文本生成 软件设计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文献 李莉敏 管瑞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7-761,共5页
为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出了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创新理念,并构建了具有6层结构的产品创新开发系统模型,包括协同平台、开发过程链、产品创新设计、分析评价、智能再设计和知识资源层等。研究了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创成和吸纳相集成的... 为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出了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创新理念,并构建了具有6层结构的产品创新开发系统模型,包括协同平台、开发过程链、产品创新设计、分析评价、智能再设计和知识资源层等。研究了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创成和吸纳相集成的原理、再设计建议的智能化生成方法及其过程链流程组织策略。产品协同创新的创成和吸纳过程通过集成推理实现;创新的产品方案再设计建议通过分析和仿真方法生成;产品创新开发过程链采用基于知识管理的流程组织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已开发的系统体现了模型的基本功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驱动创新 协同创新 创成 吸纳 开发模型 智能再设计 过程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多要素协同综合的知识规则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朝 李国辉 +2 位作者 龙毅 许文帅 周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共4页
针对地图制图综合逐步向多要素乃至全要素综合发展,而地图综合知识规则仍停留在单要素知识规则这一问题,该文结合地图协同综合提出地图多要素协同综合知识规则,对协同综合中知识规则进行详细分类,提出协同综合过程控制模型,为多要素协... 针对地图制图综合逐步向多要素乃至全要素综合发展,而地图综合知识规则仍停留在单要素知识规则这一问题,该文结合地图协同综合提出地图多要素协同综合知识规则,对协同综合中知识规则进行详细分类,提出协同综合过程控制模型,为多要素协同综合中知识规则的建立提供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要素 协同综合 知识规则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鱼学渔论”及其对材料力学教改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隋允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6-80,共5页
文章提出“以鱼学渔论”,指出基础课与专业课教改的“鱼”、“渔”侧重点之不同。材料力学作为基础课,教改的重点不应当集中在知识更新上,而是“借助于鱼,学会去捕鱼”,即把落脚点放在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上;分析了将新学科作为萌芽嫁接于... 文章提出“以鱼学渔论”,指出基础课与专业课教改的“鱼”、“渔”侧重点之不同。材料力学作为基础课,教改的重点不应当集中在知识更新上,而是“借助于鱼,学会去捕鱼”,即把落脚点放在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上;分析了将新学科作为萌芽嫁接于材料力学中的弊病,并从认知的基本规律是难以违背的基本点出发,论述了材料力学的教改不可能逾越由特殊到一般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模式;揭示了越是基本的东西越能提供创新基础的特点;强调了材料力学的教改应遵循“着力表现知识发生的过程”的原则;阐述了前人丰富的遗产是非常宝贵的素材,利用它们可以在教学中表现前人发现知识的过程,启迪学生们去培养创新能力和熏陶科学素质;最后指出:“以鱼学渔论”这一新思路对于其它基础课的教改也是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鱼学渔论 表现知识发生过程 材料力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深知识到大学课程:一个学术性的生成过程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枭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2,125,共5页
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既是一个高深知识的探索、发现、判断和选择过程,也是一个高深知识的专门化、逻辑化、系统化和立体化过程,这些过程充满了学术性。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是高深知识的探索、发现、判断和选择过程,大学课程是高深知识的&q... 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既是一个高深知识的探索、发现、判断和选择过程,也是一个高深知识的专门化、逻辑化、系统化和立体化过程,这些过程充满了学术性。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是高深知识的探索、发现、判断和选择过程,大学课程是高深知识的"有机集合体",高深知识性是大学课程最本质的特征。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是高深知识的专门化过程,既是一个高深知识的分化过程,也是一个高深知识的整合过程,高深知识的分化与整合是大学课程生成的生态机制。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是高深知识的逻辑化过程,大学课程的知识编排或知识组合,一方面要遵从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遵从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是高深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大学课程以高深知识为要素,按照某种逻辑和比例关联成系统,不同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单元与知识单元之间、知识板块与知识板块按照高深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比例关系生成大学课程,这是大学课程管理必须坚守的法则,也是不同的高深知识实现"整体功能涌现"的基石。大学课程的生成过程是高深知识的立体化过程,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思维逻辑重构或建构立体化的大学课程,顺应全新的高深知识生产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是一个传教士,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材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课堂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正确的答案需要在逆向思维和多维视域中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知识 大学课程 生成过程 学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延洲 孙红强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1,共7页
关注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必须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同时关注数学知识的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合理重组、拓展数学知识的生成点,并在课堂上捕捉和提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推进学生数学经验的自我生成和数学知识... 关注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必须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同时关注数学知识的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合理重组、拓展数学知识的生成点,并在课堂上捕捉和提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推进学生数学经验的自我生成和数学知识网络的自我构建。通过对数学知识生成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的定位、生成性内容的开发、生成性资源的捕捉、生成性评价的构建等环节的思考,可以构建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知识 生成过程 认识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下的ESP有效性探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芬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在强调实用性和情境性的氛围中逐步引导学生融合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完成知识与技能的统一。这种模式不仅符合ESP的教学目的,也能有效地指导ESP教学...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在强调实用性和情境性的氛围中逐步引导学生融合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完成知识与技能的统一。这种模式不仅符合ESP的教学目的,也能有效地指导ESP教学,促进ESP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 ESP教学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知识加工的教学策略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梅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3,共4页
认知心理学为解释知识的内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从广义知识观的角度讲,知识的加工就是知识库在元认知的控制下,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整合、区分和建构加工过程完成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迁移。通过广义知识观... 认知心理学为解释知识的内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从广义知识观的角度讲,知识的加工就是知识库在元认知的控制下,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整合、区分和建构加工过程完成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迁移。通过广义知识观对知识加工关系的理解能使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重视各因素的系统影响及对学习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进而为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和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广义知识加工 教学策略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的电子装配CAPP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厚道 田林 +1 位作者 张振明 黄利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4-66,70,共4页
在对电子装配工艺设计过程中用到的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的对象模型,采用对象类与产生式规则相结合的方法表示电子装配工艺设计知识,从而搭建出一个完全开放且面向对象的电子装配CAPP知识管理系统。
关键词 电子装配 工艺设计 知识 对象模型 对象类 产生式规则 C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植的自然语言生成系统中知识库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友能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3,共4页
从可移植的角度对自然语言生成系统中任务域处理进行了研究,结合面向对象的知识库的基本理论,从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推理、知识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可移植的自然语言生成系统中知识库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移植性 自然语言 知识库 数据设计 语言生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知识库构建技术及其工艺智能化创成过程研究
20
作者 徐晓峰 张浩 樊留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年第8期105-106,109,共3页
CAPP系统在产品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迅速编制出优化的工艺方案及各种工艺文件,达到缩短工艺准备时间、加快新产品投产的目的。产品知识库包含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是CAPP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CAPP系统在产品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迅速编制出优化的工艺方案及各种工艺文件,达到缩短工艺准备时间、加快新产品投产的目的。产品知识库包含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是CAPP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文章介绍产品知识库的基本原理、知识表达和决策方法,阐述了知识库构建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结合eM-Machining软件方案,对产品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创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工艺规划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库 知识工程 CAPP 创成式 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