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listic Cognition and Meanings of Restricted Combinations
1
作者 Wang P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7-272,共6页
A restricted combination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a.It is important in language.It is relatively-stationary phrase.Though it is conposed of more than one word,its meaning isn't only literal meaning expressed ... A restricted combination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a.It is important in language.It is relatively-stationary phrase.Though it is conposed of more than one word,its meaning isn't only literal meaning expressed by the words,but holistic.The whole isn't equal to the part.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restricted combinations,holistic congni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摘要 优秀文摘 中国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现代转型:基本特质、演化脉络与关键聚焦 被引量:2
2
作者 谭亚莉 王则晖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共9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思维、民族性格和民族理想。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特质体现在其生生不息的主体连续观、革故鼎新的文化创新观、团结一体的国家统一观、求同存异的交往包容观、协和万邦的文明和平观。中华文化现...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思维、民族性格和民族理想。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特质体现在其生生不息的主体连续观、革故鼎新的文化创新观、团结一体的国家统一观、求同存异的交往包容观、协和万邦的文明和平观。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演化脉络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导向,朝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的时代路径转型。中华文化现代转型关键在于坚持党对文化转型和发展的领导权,发掘中华文化现代转型中的人民首创智慧,保障中华文化代际传承中的文化生命力,增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文化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形态 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广文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关注的历史课题。从人类全球化的大背景看,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大生产,使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在普遍交往中彰显文化多样性,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作为对...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关注的历史课题。从人类全球化的大背景看,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大生产,使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在普遍交往中彰显文化多样性,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作为对资本主义最为激烈的批判者,置身于现代化时代的最前沿,在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关切中构建其现代性理论。马克思通过解构“资本”逻辑,反思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本质,表明东方世界的特殊性与开放性。从人类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看,马克思主义代表了现代化实践的“理想之维”,现代化在当代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正在完成这项未竟的事业,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双重维度展开,达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彼此契合。以中华文化主体性为内在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实践智慧
4
作者 胡晓红 贾依桐 盛一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结晶,内蕴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意涵,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重大命题的提出,呈现了党在建设文化强国上的战略思考,以守正为建...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结晶,内蕴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意涵,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重大命题的提出,呈现了党在建设文化强国上的战略思考,以守正为建设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基本理念,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实践上,把坚持走自己的路、融通中外和推陈出新作为建设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实践方略。这些纲领性指导思想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 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和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功率预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旋 高玉玲 陈伟民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对三种肥大船型不同载况下形状因子(1+k)的确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开展研究,探讨建立基于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EF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实船功率预报方法。以某肥大型散货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对三种肥大船型不同载况下形状因子(1+k)的确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开展研究,探讨建立基于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EF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实船功率预报方法。以某肥大型散货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形状因子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采用EFD和CFD组合方法进行实船性能预报。研究表明:基于CFD获取形状因子并结合模型试验进行肥大船型功率预报,结果与实船试航结果比较接近且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基于EFD和CFD组合方法预报实船航速功率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组合方法 形状因子 实船功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量响应的风储组合黑启动电源及其协调控制方法
6
作者 宋震 李勇 +3 位作者 王洪涛 王灏博 李少岩 刘玉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7,共9页
永磁同步风电机组改造后可作为应急黑启动电源,提高极端停电场景下电网恢复能力。针对风速波动下风电机组对黑启动负荷冲击的构网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利用风轮惯量和转动动能支撑电网黑启动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储能组合电... 永磁同步风电机组改造后可作为应急黑启动电源,提高极端停电场景下电网恢复能力。针对风速波动下风电机组对黑启动负荷冲击的构网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利用风轮惯量和转动动能支撑电网黑启动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储能组合电源及其协调控制方法。首先,从机电暂态时间尺度,基于黑启动负荷预测提高风电机组捕获风功率对负荷功率变化的跟踪能力。其次,从电磁暂态时间尺度提出风电机组与储能组合构网的变流器协调控制方法,提高风储组合电源对负荷冲击的响应能力。最后,提出基于风机惯量和转动动能的黑启动及负荷接入方法,在风机高转速运行点并网和接入负荷,利用风机释放动能完成黑启动。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风电黑启动方法相比,文中所提方法可显著提高风电系统在风速波动时负荷冲击下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对储能的功率和容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储组合电源 惯量 构网型控制 黑启动 永磁同步风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硒配施的油茶苗富硒能力与土壤硒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赵雪妍 唐昱 +1 位作者 陈卓灵 张学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5,共10页
【目的】分析油茶苗各器官中的硒含量以及土壤中总硒含量和硒的赋存形态,探究油茶苗的富硒能力与土壤硒形态之间相关性,为油茶的富硒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油茶“赣无2号”嫁接苗为试材,通过磷3个水平,P1(30 mmol/L)、... 【目的】分析油茶苗各器官中的硒含量以及土壤中总硒含量和硒的赋存形态,探究油茶苗的富硒能力与土壤硒形态之间相关性,为油茶的富硒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油茶“赣无2号”嫁接苗为试材,通过磷3个水平,P1(30 mmol/L)、P2(60 mmol/L)、P3(90 mmol/L),硒4个水平Se0(0.00 mmol/L)、Se1(0.04 mmol/L)、Se2(0.08 mmol/L)、Se3(0.12 mmol/L),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CK)4株,共52株试验植株。施肥时间分别为4月初(4月6日)、5月初(5月6日)、取样时间为7月初(7月5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油茶苗根、茎、叶部位的硒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总硒及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可氧化态硒、可还原态硒、残渣态硒5种硒形态的含量。【结果】1)植物各器官硒含量及富集系数:油茶苗的根部,在P3Se3处理下达到最高值为36.07 mg/kg,油茶苗茎、叶部在P2Se3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为7.05、5.78 mg/kg;从整体来看,油茶苗各器官硒含量排序为:根部>茎部>叶部。在P3Se0处理下,硒在根部的富集能力较强,在P1Se0处理下,茎部硒的富集能力较好,在P2Se0处理下,叶部硒的富集能力较好;2)根部土壤总硒与硒形态含量:水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在P3Se3处理下达到峰值,两种形态的硒含量都在P质量浓度保持不变情况下,随着Se质量浓度的增加和累积呈逐渐升高趋势;3)植物和土壤总硒、土壤硒形态间相关性:油茶苗根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油茶苗茎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部与水溶态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总硒与水溶态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可交换态硒等4种硒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P2Se3(P质量浓度为60 mmol/L,Se质量浓度为0.12 mmol/L)处理下油茶苗各器官的硒含量吸收效果较好,富硒能力较强,说明在磷硒肥配施中,磷肥能够有效地促进硒的吸收,提高植物的硒含量。油茶苗根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油茶苗茎部、叶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上,油茶苗的根、茎、叶硒含量和土壤有效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苗 磷硒配施 富硒能力 硒形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历史辩证法:时代叙事与中国范式
8
作者 刘昊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共10页
历史辩证法是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锁钥”。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辩证法透视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从肯定与否定、实然与应然、普遍与特殊等多重维度展开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理性考辨和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科学构思。进入20世纪,... 历史辩证法是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锁钥”。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辩证法透视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从肯定与否定、实然与应然、普遍与特殊等多重维度展开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理性考辨和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科学构思。进入20世纪,列宁和毛泽东继承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辩证法,基于后发国家的革命视角和实践探索,完成了对社会主义文明的道路开辟与图景拓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基于大历史观的宏阔视域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强调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中破解了文明的“古今中西之争”,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式定型出场。作为21世纪现代文明的“中国样本”,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意蕴,提供了文明繁荣进步的中国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辩证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的互构逻辑——以文明性为视角
9
作者 刘卓红 李斌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3,共12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体两面”,两者呈现相向而行、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共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中华文明发展,都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体两面”,两者呈现相向而行、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共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中华文明发展,都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发展和文化创新中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和融入现代文明元素,从而达到两者相互融合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强大的现代文明元素推动中华文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实现社会文明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依托。中华文明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塑中华文明,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式,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思想基础和文化动力。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强大的现代文明活力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中华文明则以内蕴优秀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精神品质的文化基因,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从文明性视角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并作出学理性阐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个结合” 文明性 中华文明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新能源构网控制参数的机组组合模型
10
作者 黄慧 丁浩寅 +3 位作者 郄朝辉 常海军 黄志光 吕睿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为了在新能源机组组合时充分发挥其灵活调节能力,弥补新能源接入造成的系统惯量缺失,文中以构网型新能源惯量支撑与一次调频能力为基础,采用新能源减载存储备用容量的手段,构建计及动态频率约束及新能源构网控制参数的机组组合模型,并... 为了在新能源机组组合时充分发挥其灵活调节能力,弥补新能源接入造成的系统惯量缺失,文中以构网型新能源惯量支撑与一次调频能力为基础,采用新能源减载存储备用容量的手段,构建计及动态频率约束及新能源构网控制参数的机组组合模型,并将该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转化为多目标双层优化问题进行迭代求解,从而获得满足系统频率约束条件的同步机最优开机方式以及新能源最优减载量与对应的控制参数。以甘肃某风电高占比送端电网为例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算例结果表明,与现有仅考虑频率约束的方案以及恒定构网控制参数的机组组合方案相比,文中所提可变构网控制参数的机组组合方案在频率安全约束条件下能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和新能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新能源 机组组合 双层优化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频率约束 构网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菌联合型功能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和稻米砷的阻控研究
11
作者 袁海伟 李园星露 +4 位作者 唐守寅 胡露 田一君 王诗龙 陈礼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三菌联合型功能微生物菌剂在土壤中砷形态转化及其对水稻吸收转运砷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水稻品种泰优390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水稻盆栽试验。试验共设定4个不同的处理组,分别是湿润灌溉的对照组(CK)以及3组不同施用量的菌... [目的]探究三菌联合型功能微生物菌剂在土壤中砷形态转化及其对水稻吸收转运砷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水稻品种泰优390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水稻盆栽试验。试验共设定4个不同的处理组,分别是湿润灌溉的对照组(CK)以及3组不同施用量的菌剂处理组M_(1)(3000 kg/hm^(2))、M_(2)(2250 kg/hm^(2))、M_(3)(1500 kg/hm^(2)),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土壤砷形态及糙米中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施加菌剂各处理组氧化还原电位初始阶段迅速降低,随后呈现上升态势;而土壤pH在作物的幼苗生长至分蘖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之后逐渐回落,并最终趋于中性;该现象伴随着非专性吸附态砷与专性吸附态砷比例的降低,土壤中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砷、晶体铁氧化物结合态砷、残渣态砷含量的上升。具体而言,M_(1)处理组中,非专性和专性吸附态砷的含量分别下降了6.24百分点和16.65百分点,土壤中的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砷、晶体铁氧化物结合态砷、残留态砷的含量分别升高了5.58百分点、9.05百分点、8.26百分点。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水稻籽粒中砷含量均明显降低,降幅在32.14%~60.71%。其中,M_(1)处理组水稻籽粒中砷含量仅为0.11 mg/kg,该处理组对抑制水稻籽粒中砷累积具有最佳效果。[结论]该研究为新型降砷型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菌联合型功能微生物菌剂 土壤 砷形态 糙米 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求真 郑胜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以建设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图景,其生成过程有着内在的逻辑。“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的理论逻辑,中华文明的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以建设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图景,其生成过程有着内在的逻辑。“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的理论逻辑,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的时代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形成的实践根基。在实践要求上,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凸显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实践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27
13
作者 崔延强 张子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守正创新,以“两个结合”为深厚底蕴,坚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守正创新,以“两个结合”为深厚底蕴,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将“魂脉”与“根脉”相结合,在认识论、历史观和辩证法层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正面回应了西方文明的现代性困境,聚焦西方现代文明的自反性问题和价值异化倾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相融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哲学意蕴,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思想伟力,在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文化主体性 文明形态 全球文明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乡村景观形态类型特征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亚暐 邢静茹 +2 位作者 宋凤 徐艳芳 赵以恒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4,共7页
乡村景观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营造适宜的乡村景观能够促进生态资源与乡村人居环境协同发展。黄河战略提出要建立人文生态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的互促机制,以流域视角探索乡村“三生”空间要素的结构关系,开展黄河下游乡村景... 乡村景观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营造适宜的乡村景观能够促进生态资源与乡村人居环境协同发展。黄河战略提出要建立人文生态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的互促机制,以流域视角探索乡村“三生”空间要素的结构关系,开展黄河下游乡村景观形态类型与模式研究,有利于流域乡村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黄河下游为研究区,按照环境特征分为三大景观区域,对区域内的聚落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及自然环境景观进行形态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以黄河下游村落环境指标数据库为基础,借助SPSS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解析不同景观类型间的关联机制,最终总结出三大景观分区的景观类型特征与组合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乡村景观理论,指导黄河下游乡村规划建设实践,并为其他流域乡村景观形态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黄河下游 乡村景观 形态 类型特征 组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文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7,I0001,共18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的“双重属性说”,是现代化学说发展中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说”,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明确了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彰显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双重属性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论创新 世界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唯物辩证法意蕴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喜平 刘一帆 郑家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M0003,共10页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的。从转型的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经由历史的中国文化否定之否定而形成。从转型的方式看,“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转型的原则看,坚持和巩固中国文化主体性,防止文化转型走向极端,是对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的坚持。唯物辩证法视角的审视为深度理解把握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 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成矿作用的地应力分析:研究现状与思考
17
作者 范桃园 吕承训 吕古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5-872,共8页
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模型认为,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主要源于上覆岩石的重力。该模型要求岩石质量在内部是静态的,不存在剪切应力。“静岩压力”模型的前提是岩石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长期存在。然而,地球是一个非稳态的动态系统,不同的... 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模型认为,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主要源于上覆岩石的重力。该模型要求岩石质量在内部是静态的,不存在剪切应力。“静岩压力”模型的前提是岩石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长期存在。然而,地球是一个非稳态的动态系统,不同的构造环境控制着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各种动态机制的影响。“静岩压力”模型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压缩构造环境中,水平构造应力可能导致“静岩压力”的偏差。地下岩石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深部地下岩石矿物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形成环境的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构造动力学是控制固体岩石矿物内部压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固体岩石的塑性、黏性强度以及岩石内部孔隙和裂缝中流体压力的影响。矿床形成过程受到构造环境的影响,并受到温度和压力条件的限制,矿床形成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岩石内部孔隙流体随着构造作用的演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岩石孔隙裂缝在构造作用演化过程中的渗透性受阻时,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孔隙流体超压。不同构造环境下相同深度的孔隙流体超压和差应力是不同的,压缩性构造环境中的流体超压高于伸展性构造环境。“构造附加静岩压力”在地壳深部构造研究、构造控制岩石和矿石规律以及深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成矿 岩压力模型 构造应力复合重力的地应力 构造附加静岩压力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串联爆炸成型弹丸的组合药型罩结构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贵涛 郭锐 +2 位作者 宋浦 高光发 俞旸晖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56-3070,共15页
为了提高聚能战斗部对水中目标的毁伤威力,提出形成串联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的组合药型罩战斗部结构。利用平板抛掷和圆筒压垮公式建立组合药型罩EFP速度分析模型,并使用AUTODYN-2D软件对EFP成型和入水毁... 为了提高聚能战斗部对水中目标的毁伤威力,提出形成串联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的组合药型罩战斗部结构。利用平板抛掷和圆筒压垮公式建立组合药型罩EFP速度分析模型,并使用AUTODYN-2D软件对EFP成型和入水毁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组合药型罩结构参数对串联EFP成型的影响,证明其在水中高效的侵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与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EFP速度基本吻合,最大误差不超过10%;组合药型罩分离形成串联EFP是由于内外罩不同的材料和结构组合使罩微元从接触面处开始形成较大的速度差所引起的;随着内罩直径的增大,内外罩形成的EFP速度同时减小,长径比分别增大与减小;单独增大内外罩外曲率半径与罩顶壁厚,对应罩成型的EFP性能变化规律和单一药型罩相同,但另一罩成型EFP的长径比均减小或分别减小与增大,速度变化幅度较小;组合药型罩串联EFP侵彻4倍装药直径的水后,动能衰减率较双层药型罩降低21.55%,剩余速度提高5.77%,且随着侵彻距离的增加该差距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药型罩 串联爆炸成型弹丸 成型规律 水中毁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全运行域振荡约束的跟网-构网组合控制及优化配置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朋印 刘辉 +3 位作者 吴林林 李蕴红 于思奇 谢小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146,共8页
弱电网条件下,跟网型变流器存在宽频振荡风险,而构网型变流器的振荡稳定性相对较好。随着构网型变流器在现场得到逐步应用,有必要研究两类变流器的优化配置问题。首先,提出了两种改善新能源场站弱电网振荡稳定性的跟网-构网变流器组合... 弱电网条件下,跟网型变流器存在宽频振荡风险,而构网型变流器的振荡稳定性相对较好。随着构网型变流器在现场得到逐步应用,有必要研究两类变流器的优化配置问题。首先,提出了两种改善新能源场站弱电网振荡稳定性的跟网-构网变流器组合控制方法;其次,基于阻抗稳定性分析结果,定义了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振荡安全域,并提出了基于多项式拟合的振荡安全域边界快速求解方法;然后,考虑全运行域振荡稳定约束和经济性约束,提出了跟网-构网变流器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多项式拟合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求解振荡安全域边界,所提组合控制和优化配置方法能够确保新能源场站在全运行域下保持振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 跟网型 组合控制 宽频振荡 安全域 全运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双曲率薄壁件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方案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时恬 黄亮 +5 位作者 谢冰鑫 孙怡然 唐天宇 周巍 刘昊 苏红亮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目的针对铝合金双曲率薄壁件传统拉伸成形工艺成形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的高精度成形工艺。方法设计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 R13.0,建立拉伸成形和电磁成形有限元模型。通... 目的针对铝合金双曲率薄壁件传统拉伸成形工艺成形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的高精度成形工艺。方法设计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 R13.0,建立拉伸成形和电磁成形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线圈移动路径和放电电压组合对成形质量的影响以及薄壁件的整体贴模成形过程和等效塑性应变。结果与单程放电相比,双程放电能够大幅度提高板材变形均匀性。与以中间值电压连续放电以及先大电压后小电压的放电电压组合相比,在先小电压后大电压的放电电压组合下,板材的成形质量更高。选择线圈双程顺序移动路径和7 kV-10 kV放电电压组合,通过10次拉伸和9层54次放电,得到了减薄率仅为3%的贴模性良好的双曲率薄壁件。变形量基本呈现随着放电层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的趋势。电磁放电仅扩展更大的塑性应变区域,不改变已贴模区板材的塑性应变值。结论与拉伸成形相比,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有效提高了板材的塑性变形程度并极大控制了回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 线圈移动路径 放电电压 等效塑性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