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131
1
作者 曹宏 章会玲 +2 位作者 盖琼辉 陈红 赵满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9-229,共11页
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 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内品种。2)在3年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陇东苜蓿增产6.4%~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皇冠、甘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等品种,增产极显著、抗旱抗寒性强,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大面积种植;甘农2号、苜蓿王、新疆苜蓿、甘农3号、三得利,增产显著,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各地可根据生态条件、品质特性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比试验 产量性状 稳产性 层次分析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红岩 张旭东 +7 位作者 王有恒 张强 马鹏里 姚辉 孙兰东 瞿汶 毛玉琴 杨小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2-268,共7页
选取甘肃陇东8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及水文资料,分析陇东气候变化历史演变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指出:1971~2009年陇东年降水量总的变化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9.3mm,尤以近20a减少最为明显;... 选取甘肃陇东8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及水文资料,分析陇东气候变化历史演变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指出:1971~2009年陇东年降水量总的变化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9.3mm,尤以近20a减少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总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每10a升高0.41℃。年蒸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9.3mm。分析的结果还指出:年降水量500mm等值线和年蒸发量1550mm等值线南移。半干旱区面积增大。陇东整体暖干化导致董志塬地下水水位下降了30m;使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地表水利用率低;每年水蚀表土0.2—1.0m3,严重的达2cm以上。所以应正确评估陇东水资源的脆弱性和干旱灾害程度,提出科学的抗旱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对策建议 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型高丹草在陇东旱塬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振富 贺春贵 +1 位作者 魏玉明 刘陇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174,共9页
在陇东旱塬地区研究了海牛、BJ0603和大卡,共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刈割次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时,各品种都处于抽穗或开花期,不能完成生殖生长。收获前测定表明... 在陇东旱塬地区研究了海牛、BJ0603和大卡,共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刈割次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时,各品种都处于抽穗或开花期,不能完成生殖生长。收获前测定表明,品种间在株高、节间数、叶数和茎粗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叶片和单秆重差异显著(P<0.05);每个品种全年刈割1茬的标准草产量(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全年刈割2茬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全年刈割2茬的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P<0.01)1茬的。无论全年刈割1茬或2茬,品种间的鲜草、标准草(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差异显著(P<0.05),产量依次为海牛>BJ0603>大卡;从拔节前期到孕穗期,各品种茎秆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呈下降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上升趋势,粗纤维(CF)、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粗灰分(ASH)含量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秆中CP、ADF、NDF、ASH、NFE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EE、C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产量和养分含量变化,我们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春播光敏型极晚熟高丹草生产模式中,作为青贮利用时,以全年刈割1茬且在霜降前收割最佳;作为干草调制或青饲利用时,以全年刈割2茬且第1茬在拔节后期孕穗前刈割,第2茬在霜降前刈割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型 高丹草 陇东旱塬 生物学特性 产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比例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万信 韩永翔 +1 位作者 尹东 张景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5,共5页
通过对夏粮、秋粮和油料作物降水的增减产效应分析 ,找出了降水对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 ,提出了作物合理种植比例方案。
关键词 粮油作物 种植比例 陈龙 甘肃 气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东春季透雨日期与海温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江勇 叶燕华 +1 位作者 林纾 马力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利用甘肃河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1971~2000年67个站的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资料,用EOF和REOF方法对其做了分解,进行了透雨日期的气候分区,分析了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计算了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 利用甘肃河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1971~2000年67个站的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资料,用EOF和REOF方法对其做了分解,进行了透雨日期的气候分区,分析了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计算了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部透雨平均日期与南部透雨平均日期具有相反的趋势,北部最迟在5月下旬,南部最早在4月中旬;20世纪70年代透雨日期偏迟,80年代透雨日期偏早,90年代偏迟。透雨早的年份,春季降水偏多,透雨迟的年份,春季降水偏少;透雨日期与北太平洋海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当北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偏高时,甘肃河东春季透雨日期偏早。当北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偏低时,甘肃河东春季透雨日期偏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透雨 海温 相关分析 河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春播紫花苜蓿生长规律及气候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位泰 张天锋 +3 位作者 黄斌 杨民 蒲金涌 车向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4-219,共6页
利用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平行气候条件观测资料,分析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和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干物重和鲜草重与活动积温的相关关系;根据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光合产量和温度及降水订正模型,计算紫花苜蓿的气... 利用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平行气候条件观测资料,分析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和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干物重和鲜草重与活动积温的相关关系;根据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光合产量和温度及降水订正模型,计算紫花苜蓿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春播当年的开花~枯黄,第二年的显蕾~开花期的生长高度增长量达最大,生长速率在萌芽~分枝、显蕾~开花期达最大;干物重和鲜草重与活动积温在分枝~显蕾期同时达到最大值;水分是陇东紫花苜蓿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在中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尚有较大的气候生产潜力有待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紫花苜蓿 生长规律 气候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在陇东旱地玉米上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宏 姚志龙 郭其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8-191,共4页
1999~2002年在陇东旱地玉米上进行"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应用效果和方法的小区试验和生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天达2116"能使玉米提前拔节和抽雄,增加株高、穗位高度、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强花期的抗旱性,显著降低... 1999~2002年在陇东旱地玉米上进行"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应用效果和方法的小区试验和生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天达2116"能使玉米提前拔节和抽雄,增加株高、穗位高度、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强花期的抗旱性,显著降低果穗的秃顶率。其中浸种增幅为10.27%~18.91%,最适宜浓度为0.50%;叶面喷施增幅为7.32%~11.7%。另外,不同年份使用"天达2116"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达2116 旱地玉米 陇东 果穗 小区试验 抽雄 穗位高 增幅 增加 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对玉米叶面积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宁珍 邓振镛 +2 位作者 张谋草 吕峰平 翟晓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通过对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资料变化分析得出:玉米叶面积指数年内变化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园发育期不同,环境园子不同,存在着较大差异;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与降水相关较好,与积温和日照仅... 通过对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资料变化分析得出:玉米叶面积指数年内变化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园发育期不同,环境园子不同,存在着较大差异;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与降水相关较好,与积温和日照仅在三叶~七叶期呈现正效应,其它时段相关不显著;玉米产量与抽雄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抽雄期叶面积指数小于3时,产量不高,达到4以上时,产量开始下降,叶面积指数适合范围为3~4,高产田为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 叶面积指数 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玉米拔节至抽雄期降水与产量及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斌 郭江勇 +2 位作者 张洪芬 张谋草 王位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175,184,共5页
利用陇东黄土高原旱作玉米拔节至抽雄期降水量与产量及生物量资料,分析降水量与产量及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拔节至抽雄期降水量与产量相关系数达0.8304,通过0.001信度检验,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对果穗长... 利用陇东黄土高原旱作玉米拔节至抽雄期降水量与产量及生物量资料,分析降水量与产量及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拔节至抽雄期降水量与产量相关系数达0.8304,通过0.001信度检验,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对果穗长、百粒重和果穗粗影响明显;对抽雄至成熟期鲜重和干物质重的影响基本为正效应,但相关性不显著,对穗的影响具有逐步增强趋势。降水量年型与产量年型完全对应年占总年份的50%,完全对应年和基本对应年占总年份的75%。降水最少的年份为1997年,为19.1 mm,玉米产量为137.2kg/667m2,最多年份为2005年,为185.3 mm,玉米产量为662.1 kg/667m2,并建立了利用降水预报产量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玉米 降水 产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雨养条件下陇东旱塬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婷 李利利 +2 位作者 周海燕 丁宁平 车宗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基于1978年开始的陇东旱塬定位试验,分析雨养条件下麦田0~100 cm剖面土壤氮素状况。设计6种试验处理:不施肥、氮肥、氮磷肥、氮磷配施秸秆、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改善土壤氮素肥力效果优于其... 基于1978年开始的陇东旱塬定位试验,分析雨养条件下麦田0~100 cm剖面土壤氮素状况。设计6种试验处理:不施肥、氮肥、氮磷肥、氮磷配施秸秆、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改善土壤氮素肥力效果优于其他施肥措施,0~4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无机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0~20 cm土壤全氮较36年前平均提高了26.2%;氮磷配施秸秆处理土壤全氮及碱解氮显著高于对照,全氮与试验前持平或略有提升;氮肥、氮磷肥处理的耕层土壤全氮较试验前分别降低了13.1%和6.4%。氮肥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明显较高,其他各施肥处理均能减少硝态氮下移。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的无机氮构成,有机肥与秸秆的作用有较大差异。结果说明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状况,施用有机肥是培育土壤氮库、而无机氮磷肥配合及有机无机配施是减少NO3--N下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不同施肥制度 土壤氮素特征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紫花苜蓿生物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海英 赵建萍 +3 位作者 李宗 王宁珍 张谋草 黄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8-212,共5页
分析了2年生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规律、地上生长量、地下生长量及气象要素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陇东地区种植气候适应性较好,鲜干比高,适宜青饲。由于初秋热量条件限制,陇东塬区2年生陇东紫花苜蓿第三茬分... 分析了2年生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规律、地上生长量、地下生长量及气象要素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陇东地区种植气候适应性较好,鲜干比高,适宜青饲。由于初秋热量条件限制,陇东塬区2年生陇东紫花苜蓿第三茬分枝后便停止生长,每茬全生育期需要≥0℃积温约1100℃~1150℃;其中萌芽~分枝期春季约280℃,夏季约330℃;分枝~现蕾期460℃左右;现蕾~开花期360℃左右,从第一茬到第三茬.产草量和植株高度依次降低,但分枝数依次增多,显蕾期前后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长 气象要素 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春播紫花苜蓿生长及水分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小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7-130,共4页
通过对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陇东紫花苜蓿的生长规律、热量需求、耗水规律及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特点。同时从不同侧面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条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陇东草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陇东 春播 生长状况 土壤水分 耗水规律 生长规律 需求 草业生产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地冬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成 孟建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采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参加甘肃省2002~2004年度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的11个品种(系)进行丰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有效评价作物品种丰产稳产性的好方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客观、可靠;陇育... 采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参加甘肃省2002~2004年度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的11个品种(系)进行丰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有效评价作物品种丰产稳产性的好方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客观、可靠;陇育215、陇鉴301丰产稳产,是陇东旱地极具推广前景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品种评价 高产稳产性 甘肃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产影响要素及育种目标与策略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通过对自然因素分析指出,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小麦育种实践,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提出了旱作种质引进创新,选择当... 通过对自然因素分析指出,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小麦育种实践,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提出了旱作种质引进创新,选择当地品种作亲本,采用聚和杂交,利用逆境定向选择,多生态水、旱交替选育,实行穿梭育种,多元化抗锈育种,加强优质专用品种选育的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冬小麦 自然因素 育种目标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东部气候变化及冬小麦生长发育响应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毛玉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7-262,共6页
分析发现1971年以来陇东黄土高原变暖特征明显,其中西峰半湿润塬区1971~2005年增温线性趋势0.0525℃/a,环县半干旱川区增温线性趋势0.0367℃/a,平凉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增温线性趋势0.0411℃/a。除了环县川区夏季增温不明显,其余各区... 分析发现1971年以来陇东黄土高原变暖特征明显,其中西峰半湿润塬区1971~2005年增温线性趋势0.0525℃/a,环县半干旱川区增温线性趋势0.0367℃/a,平凉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增温线性趋势0.0411℃/a。除了环县川区夏季增温不明显,其余各区域四季增温均比较显著,西峰塬区四季增温幅度最大,增温趋势最明显,平凉次之。增温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依次增强的趋势。西峰半湿润塬区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环县半干旱川区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处于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带的平凉年降水量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区域秋季降水量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气候变暖对陇东不同气候区域冬小麦生态影响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停止生长期和乳熟期均没有明显变化,起身期提前趋势明显。不同之处体现在西峰播种期明显推迟,返青期明显提前,而环县和平凉播种期和返青期均没有明显变化;西峰、平凉分蘖期明显推迟,抽穗期明显提前,而环县分蘖期和抽穗期没有明显变化;西峰、环县成熟期显著提前,全生育期日数显著缩短,而平凉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数则没有明显变化;另外,西峰、平凉冬前及早春分蘖减少,越冬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产量显著增高,西峰、环县灌浆期显著延长,成熟期显著缩短,环县越冬死亡率较高时段对应秋春季降水偏少时段,产量增幅不大,增产趋势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西峰半湿润塬区气候变暖特征最明显,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的生态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 生态响应 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7,158,共6页
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最后15 a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5 a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 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最后15 a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5 a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减少。其中耕地减少了20 691hm2,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减少的耕地多为位置相对优越,产量较高的优质良田;林地减少了12 269 hm2,主要转变为草地、旱地和建设用地;草地的面积增加了33 488 hm2,主要源自于林地和耕地的变化;交通建设用地高速增长,15 a间增加了9 278.8 hm2。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自然因素、人口压力、经济因素及宏观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GIS 驱动力 陇东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冬小麦夏闲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斌 费晓玲 +2 位作者 张洪芬 王位泰 张天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5-128,146,共5页
首先分析西峰1971~2004年先年7~9月夏闲期降水量与次年冬小麦产量相关关系,进而利用陇东1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4年7~9月降水资料,讨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9月降水量与次年冬小麦气象产量通过0.01信度检验,达到显著相... 首先分析西峰1971~2004年先年7~9月夏闲期降水量与次年冬小麦产量相关关系,进而利用陇东1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4年7~9月降水资料,讨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9月降水量与次年冬小麦气象产量通过0.01信度检验,达到显著相关水平;降水量年际最大值出现在2003年,为464.8 mm,最小值出现在1991年,为130.2 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6倍,年际周期以7 a周期最为显著,年代际以13 a长周期最为明显.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明显,上世纪70、80年代降水正常或略偏多;90年代降水普遍偏少或特少,降水距平均为负值;2001年以来,降水明显偏多.降水总量以正宁为最大值中心,向西及西北分为两支逐渐减少,中部的华亭成为次大值区域,这样的分布特征与陇东的地理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夏闲期降水 时空分布 冬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表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斌 韩涛 郭江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0-253,259,共5页
利用能够代表陇东气候类型的三个代表站1971-2005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地表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湿润指数变化多年平均,东南部的正宁最大,中部的西峰次之,北部的环县最小,呈现由东南向中部和北部逐渐干旱... 利用能够代表陇东气候类型的三个代表站1971-2005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地表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湿润指数变化多年平均,东南部的正宁最大,中部的西峰次之,北部的环县最小,呈现由东南向中部和北部逐渐干旱的空间变化特征;东南部的正宁和中部的西峰地表湿润指数以0.0028/a和0.0034/a的速率减小,地表趋于干旱化,北部的环县以0.005/a的速率增加,地表湿润程度有所增加;地表湿润指数的季节分布以春季最小,秋季次之,夏季最大,且春季和秋季有逐年减小的趋势,干旱化程度逐年加重,夏季呈增加趋势,地表湿润状况有所改善;地表湿润指数变化主要依靠降水的影响,但同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高,地表水分蒸发蒸散量大,地表易于变干,温度低,水分蒸发蒸散量小,地表不易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地表湿润指数 干旱化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成熟期的影响与适宜收获期预报 被引量:14
19
作者 段金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1,共4页
通过对陇东塬区近35年来的气温资料分析发现,平均气温随年代呈明显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为0.0528℃/a,且以冬春季增幅最大,夏秋季增幅较小。气候变暖使陇东塬区冬小麦春季各发育期整体提前,是冬小麦成熟期提前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陇东塬区近35年来的气温资料分析发现,平均气温随年代呈明显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为0.0528℃/a,且以冬春季增幅最大,夏秋季增幅较小。气候变暖使陇东塬区冬小麦春季各发育期整体提前,是冬小麦成熟期提前的主要原因;春末夏初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高温持续时间长,加快了冬小麦的生殖生长阶段的发育进程,使发育期间隔天数缩短,也是冬小麦的成熟期明显提前的另一原因。同时根据西峰农试站近10年来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灌浆速度的测定结果,结合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天气气候、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相似年型分析,建立了冬小麦成熟期的预报思路和方法,预测了2006年庆阳市冬小麦适宜收获期,并对庆阳市近5年来适宜夏收期间的降水日数进行了分析,做出了2006年庆阳市冬小麦适宜收获期为6月15~25日的预报结论,预报结论和冬小麦的实际成熟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陇东塬区 冬小麦 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村域农田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文德 牛俊义 +1 位作者 高玉红 王恩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农田的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坡地与平地的农田系统产投比物质流为0.58、0.40;能量流为2.01、1.16;价值流为4.32、3.21.坡地为低投入、低产出、高利用效率的系统,而平地为高...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农田的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坡地与平地的农田系统产投比物质流为0.58、0.40;能量流为2.01、1.16;价值流为4.32、3.21.坡地为低投入、低产出、高利用效率的系统,而平地为高投入、高产出、低利用效率的系统,坡地农田系统种植效率高于平地.平地玉米纯收益最高,为4 132.5元/hm2,其次为苜蓿2 805.00元/hm2,小麦2 746.80元/hm2;坡地苜蓿的纯收益最高,为2 670.00元/hm2,其次为玉米2 524.95元/hm2,小麦1 695.00元/hm2.说明坡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益低,而种植苜蓿等饲料作物收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农田生态经济系统 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