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HT粉尘云燃爆特性及抑爆研究
1
作者 罗振敏 罗传旭 +3 位作者 邓婕 周尚勇 杨勇 张帆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抗氧化剂,但其爆炸特性尚未被关注。利用20 L爆炸球和1.2 L哈特曼管,评估了不同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和喷粉压力等影响因素对BHT粉尘云爆炸最小点火能、最低爆炸浓度和最... 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抗氧化剂,但其爆炸特性尚未被关注。利用20 L爆炸球和1.2 L哈特曼管,评估了不同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和喷粉压力等影响因素对BHT粉尘云爆炸最小点火能、最低爆炸浓度和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并采用惰性粉体对BHT粉尘云爆炸进行了抑爆研究。结果表明:最小点火能随质量浓度和喷尘压力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加,最低爆炸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升高,BHT粉尘最大爆炸压力为0.638 MPa;当抑制剂质量分数相同时,抑爆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可膨胀石墨、碳酸氢钠、三聚氰胺聚磷酸盐,下降幅度依次为41.10%、37.62%、35.27%。该研究结果可为BHT粉尘爆炸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亦可为BHT粉尘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T 粉尘云爆炸 爆炸下限 爆炸强度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灾害“云边端”一体化智能精准管控技术体系研究
2
作者 刘玉冰 李怡腾 +6 位作者 李忠辉 殷山 景超 李凯 李振兴 赵胜磊 刘承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164,共9页
构建煤矿灾害智能化精准管控体系有助于提高事故预测预警准确度,实现智能化风险研判。现有研究大多聚焦单一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技术或算法优化,缺乏多灾害监测预警协同机制和事故应急联动下的避灾路径规划,且数据传输时延大,管控效率较低... 构建煤矿灾害智能化精准管控体系有助于提高事故预测预警准确度,实现智能化风险研判。现有研究大多聚焦单一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技术或算法优化,缺乏多灾害监测预警协同机制和事故应急联动下的避灾路径规划,且数据传输时延大,管控效率较低。提出了一种煤矿灾害“云边端”一体化智能精准管控技术体系,介绍了该体系架构和监控预警数据流转与交互机制,从数据精准感知、边缘计算、云平台3个角度重点分析了该体系的关键技术,包括:在端侧,研发瓦斯、火灾、粉尘、顶板等多灾害智能传感器,构建基于IPv6的5G+4G+WiFi6的高速低时延通信网络,优化感知设备及联动控制装备部署方案;在边侧,建立基于深度学习AdaTT模型的煤矿重大灾害数据融合分析模型,研发矿用AI视频分析设备以实现安全隐患图像识别,开发基于边缘计算驱动的煤矿工作面协同管控技术;在云侧,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可视化推演,基于Delphi理论和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煤矿重大灾害安全态势分析,设计灾害环境下的路径时变网络路径规划算法。基于该技术体系开发了煤矿灾害融合监控预警与管控数字化决策平台,并在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成功应用,显著提高了多灾种风险分析决策效率与智能管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灾害 瓦斯灾害 矿井火灾 粉尘灾害 顶板灾害 多灾害管控 云边端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_(2)O_(3)铝热剂粉尘着火敏感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刚 马艳英 +1 位作者 刘宗阳 南相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1,438,共8页
为明确铝热剂反应的着火特性,利用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MIT)和最小点火能(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测试装置,结合TG-DSC方法对4种Al粉与Fe_(2)O_(3)质量比为1∶4,1∶3,1∶2,1∶1的层状和云状Al/Fe_(2)O_(3)... 为明确铝热剂反应的着火特性,利用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MIT)和最小点火能(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测试装置,结合TG-DSC方法对4种Al粉与Fe_(2)O_(3)质量比为1∶4,1∶3,1∶2,1∶1的层状和云状Al/Fe_(2)O_(3)铝热剂进行了着火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配比试样的粉尘层、粉尘云MIT均超出相关标准常规测试范围,在空气中质量比为1∶3铝热剂的反应触发温度为888℃,活化能为248.49 kJ/mol,说明铝热反应不容易触发;相同质量比的Al/Fe_(2)O_(3)粉尘云的MIE远高于粉尘层,层状MIE最低值为0.7 J,着火敏感性较强,这是因为Fe_(2)O_(3)在粉尘云状态的反应中充当惰化剂,而在粉尘层状态反应中为反应提供了活性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_(2)O_(3)铝热剂 铝热反应 粉尘层 粉尘云 着火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天气下云的飞机观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新成 毕凯 +2 位作者 王飞 高洋 黄梦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6,共14页
沙尘暴天气下云的飞机观测极其缺乏,为了研究亚洲中蒙地区沙尘气溶胶对云的影响,利用北京地区云的综合外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2009年4月24日由蒙古气旋和冷锋造成的强沙尘暴天气下云的观测个例,对比分析沙尘云和清洁云垂直观测。结果表明... 沙尘暴天气下云的飞机观测极其缺乏,为了研究亚洲中蒙地区沙尘气溶胶对云的影响,利用北京地区云的综合外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2009年4月24日由蒙古气旋和冷锋造成的强沙尘暴天气下云的观测个例,对比分析沙尘云和清洁云垂直观测。结果表明:从亚洲中蒙地区输送的沙尘气溶胶是华北区域重要的冰核来源,可被垂直输送至云顶以上3200 m高度,并通过改变冰晶形成过程影响云顶温度(-6~-3℃)较高的积云性层积云微物理结构。在相同温度下,沙尘云中冰晶平均数浓度较清洁云增加近10倍,液态水含量减少约1倍,云中形成大量小冰晶粒子,凇附过程受到抑制,降水粒子平均数浓度较清洁云中明显减少10倍以上,无论云滴、冰雪晶还是降水粒子谱宽均较清洁云明显变窄,并最终减弱降水,对华北区域的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飞机观测 层积云 沙尘暴 蒙古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气溶胶影响新疆对流云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孙博爱 银燕 +3 位作者 陈倩 况祥 陈泔真 邹泽庸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3-1188,共16页
为研究沙尘气溶胶层对云和降水的影响,本文使用耦合了分档云微物理方案(SBM)的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Forecasting model(WRF)高分辨率天气模式(WRF-SBM),模拟了2016年7月8日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分别... 为研究沙尘气溶胶层对云和降水的影响,本文使用耦合了分档云微物理方案(SBM)的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Forecasting model(WRF)高分辨率天气模式(WRF-SBM),模拟了2016年7月8日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分别讨论了处于不同高度的沙尘层对云动力、微物理和降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沙尘层处于对流层中低层时,沙尘气溶胶作为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对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比其处于中高层时更明显,沙尘气溶胶使得CCN增加,云滴数浓度增加,云滴有效半径减小,降水延迟;而沙尘层处于对流层中高层时,沙尘气溶胶作为冰核(ice nuclei,IN)对云微物理过程影响更明显,沙尘气溶胶使得IN浓度增加,冰晶数量增加,雪、霰、雹的凇附增长率增加,参与融化过程的冰相粒子增多,降雨率增大。本文仅讨论了发生在新疆的这次对流天气过程对处于不同高度的沙尘气溶胶层的可能响应,要全面认识沙尘气溶胶对不同类型云降水过程的影响,需要进行更多的、有观测资料约束的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分档微物理方案 对流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云浓度对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庞磊 马冉 +3 位作者 高建村 李俊杰 王爱博 吕鹏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为准确评价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爆炸敏感性和开展有效的粉尘防爆工作,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标准实验装置研究了典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分布特性,着重探讨了粉尘云浓度对不同喷尘压力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 为准确评价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爆炸敏感性和开展有效的粉尘防爆工作,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标准实验装置研究了典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分布特性,着重探讨了粉尘云浓度对不同喷尘压力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测试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变化处于360~445℃范围,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总体趋势,粉尘云浓度为1.111 kg/m^3时出现拐点,且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喷尘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高密度聚乙烯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云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曹卫国 徐森 +3 位作者 梁济元 高伟 潘峰 饶国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3,共8页
为了揭示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特征,采用2种不同质量分数挥发分的煤粉在半封闭竖直燃烧管中进行实验。分别使用高速摄影装置和红外热成像装置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和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分析2种煤粉尘云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曲线。结... 为了揭示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特征,采用2种不同质量分数挥发分的煤粉在半封闭竖直燃烧管中进行实验。分别使用高速摄影装置和红外热成像装置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和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分析2种煤粉尘云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曲线。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火焰在挥发分质量分数高的煤粉尘云中的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要高于其在挥发分质量分数较低的煤粉尘云中的。煤粉尘云的体积质量和点火能量也影响着火焰的传播过程,随着煤粉尘云体积质量的增大,火焰的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传播的后半段火焰速度出现震荡现象;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火焰在煤粉尘云中的传播速度和最高温度也相应升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特定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点火能量 火焰温度 煤粉尘云质量分数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伴生粉尘最低着火温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李刚 刘晓燕 +1 位作者 钟圣俊 党君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按照IEC标准建立了工业粉尘云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测试装置,对8种取自工业现场的粮食伴生粉尘进行了粉尘云和粉尘层MIT实验测试,并对灰分、粒径、水分对MIT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发现粮食储运系统后期工艺比早期危险,... 按照IEC标准建立了工业粉尘云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测试装置,对8种取自工业现场的粮食伴生粉尘进行了粉尘云和粉尘层MIT实验测试,并对灰分、粒径、水分对MIT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发现粮食储运系统后期工艺比早期危险,按照粮食精粉或淀粉实验数据进行工业实际防爆设计的安全裕度过大,并提出了可行的防爆温度组别·所得结论为粮食行业的防爆设备选型提供了实验依据,对于粉尘着火和爆炸危险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粉尘层 粉尘云 最低着火温度 防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实验测试 被引量:38
9
作者 钟英鹏 徐冬 +2 位作者 李刚 苑春苗 陈宝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3,共5页
采用标准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测试了不同条件下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D50为6、47、104、173μm时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480、520、620、>700℃;选取D50为6μm的镁粉,在分散压力恒定为0.1 MPa时,镁粉... 采用标准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测试了不同条件下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D50为6、47、104、173μm时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480、520、620、>700℃;选取D50为6μm的镁粉,在分散压力恒定为0.1 MPa时,镁粉浓度由424 g/m3变化到5085 g/m3,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由600℃降低到480℃;而粉尘质量恒定为0.3 g时,分散压力从0.1 MPa增加到0.2 MPa,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由540℃升高到580℃。还分析了镁粉粒径、浓度及分散压力对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G-G恒温炉 镁粉 粒径 浓度 分散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条件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任纯力 李新光 +2 位作者 王福利 S.Radandt 王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83,共7页
为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实验测量更准确,从多个方面分析影响最小点火能的测量因素,并根据粉尘云状态、粉尘颗粒固有性质、点火电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因素,即敏感条件进行了分类。在实验测量中,具体归纳为:粉尘浓度、粉... 为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实验测量更准确,从多个方面分析影响最小点火能的测量因素,并根据粉尘云状态、粉尘颗粒固有性质、点火电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因素,即敏感条件进行了分类。在实验测量中,具体归纳为:粉尘浓度、粉尘湿度、粉尘粒度及其分布、粉尘挥发份含量、粉尘温度(环境温度)、粉尘云的湍流度、粉尘分散质量、粉尘云初始压力、环境氧浓度、电极材料、电极直径和电极末端曲率、电极间距、电火花持续时间、点火延迟时间、电火花能量密度、火花触发电路、可燃气体影响、实验次数等18个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敏感条件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从粉尘云点火机理和过程出发,着重分析一些敏感条件对最小点火能影响的内在原因和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云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MIE) 敏感条件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煤粉耦合体系着火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刚 平洋 +2 位作者 吴卫卫 金潮 苑春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8-1391,共4页
为研究煤矿井下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体系的着火特性,在改进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装置(G-G furnace)内,选取4种煤样进行瓦斯与煤粉耦合条件下的引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有煤粉存在时,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耦合体系的最低着火... 为研究煤矿井下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体系的着火特性,在改进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装置(G-G furnace)内,选取4种煤样进行瓦斯与煤粉耦合条件下的引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有煤粉存在时,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耦合体系的最低着火温度(MIT)均低于瓦斯、煤粉的最低着火温度,且煤粉粒径越小、煤粉挥发分越大,耦合体系的最低着火温度下降的越多。D50≈25μm的1号煤样使得耦合体系的着火温度比瓦斯低340℃,比煤粉低110℃。说明煤矿井下电气设备按纯的甲烷气体进行防爆温度设计和选型,若不考虑煤粉的影响,具有引燃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耦合体系的风险,需加以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粉 耦合体系 最低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粉尘云的火焰传播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以斌 孙金华 +3 位作者 何学超 尹艺 徐耀 黄新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7,共5页
使用高速摄影、超细热电偶和纹影技术,对方形开口管道中锆粉尘云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锆粉尘通过压缩空气喷散到管道中形成粉尘云,随后,锆粉尘云被电火花点燃.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下,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 使用高速摄影、超细热电偶和纹影技术,对方形开口管道中锆粉尘云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锆粉尘通过压缩空气喷散到管道中形成粉尘云,随后,锆粉尘云被电火花点燃.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下,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粉尘云质量浓度为0.627 kg/m时,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41 m/s和1 716 K,其后随着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开始略微下降.锆粉尘云中粒子与空气形成气-固表面燃烧体系,一些粒子在燃烧结束前发生微爆.预热区厚度在0.39~2.52 cm,随粉尘云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粉尘云 火焰传播 粉尘云质量浓度 微爆 预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沙尘气溶胶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贾璇 王文彩 +5 位作者 陈勇航 黄建平 陈建民 张华 白鸿涛 张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9-1014,共6页
采用CERES SSFAqua MODIS Edition 2B/2C和CALIPSO卫星探测资料结合地面台站沙尘观测资料,通过对强沙尘天气过程中纯云区与沙尘云区大气层顶处辐射强迫值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沙尘气溶胶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研究发现,2006年4... 采用CERES SSFAqua MODIS Edition 2B/2C和CALIPSO卫星探测资料结合地面台站沙尘观测资料,通过对强沙尘天气过程中纯云区与沙尘云区大气层顶处辐射强迫值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沙尘气溶胶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研究发现,2006年4月16日、5月16日、2007年3月30日3次过程沙尘云区大气层顶云的净辐射强迫绝对值比纯云区分别减小了7.1%,17.2%和3.1%,云的冷却效应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纯云区与沙尘云区云的光学特性参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沙尘云区的云粒径、云水路径和光学厚度值均比纯云区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辐射强迫 云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丽 银燕 +1 位作者 杨军 牛生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0-600,共11页
采用二维分档云模式,对比背景大气气溶胶分布,讨论了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矿物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结构、光学特性以及降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增加大气中大核和巨核的浓度,促进云中水汽的活化,使降水提前出现,暖云和... 采用二维分档云模式,对比背景大气气溶胶分布,讨论了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矿物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结构、光学特性以及降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增加大气中大核和巨核的浓度,促进云中水汽的活化,使降水提前出现,暖云和冷云降水量均大幅增加,但可忽略巨核增加对云光学厚度和反照率的作用;当矿物沙尘粒子同时作为有效的云凝结核和冰核参与云的发展时,冰核浓度增加使水成物有效半径减小,抑制了暖云和冷云降水,云内存留的大量冰晶增强云的光学厚度和反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云凝结核 冰核 云的光学特性 降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上空卷云和沙尘气溶胶退偏振比的激光雷达探测 被引量:65
15
作者 刘东 戚福弟 +2 位作者 金传佳 岳古明 周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93-1100,共8页
研制了一台L30 0偏振激光雷达 ,用于卷云和沙尘气溶胶后向散射光退偏振比的探测研究。介绍了偏振激光雷达的探测原理 ,叙述了L30 0偏振激光雷达的结构、技术参数、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初步的探测结果表明 ,合肥西郊上空高度在 1 0k... 研制了一台L30 0偏振激光雷达 ,用于卷云和沙尘气溶胶后向散射光退偏振比的探测研究。介绍了偏振激光雷达的探测原理 ,叙述了L30 0偏振激光雷达的结构、技术参数、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初步的探测结果表明 ,合肥西郊上空高度在 1 0km左右的卷云的退偏振比在 0 4~ 0 5之间 ,沙尘气溶胶的退偏振比在 0 2~ 0 3范围内 ,但是剧烈沙尘暴的气溶胶的退偏振比可达到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激光雷达 卷云 沙尘气溶胶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正交实验的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庆慧 袁帅 +1 位作者 卫园梦 王丹枫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50,共7页
采用Godbert-Greenwald (G-G)恒温炉装置,运用交互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粉尘质量浓度、分散压力、CaCO_3质量分数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dust cloud,MITC)的影响规律。通过直观分析... 采用Godbert-Greenwald (G-G)恒温炉装置,运用交互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粉尘质量浓度、分散压力、CaCO_3质量分数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dust cloud,MITC)的影响规律。通过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2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结果表明:CaCO_3质量分数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高度显著;分散压力与粉尘质量浓度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分散压力与粉尘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质量浓度 分散压力 惰性介质 交互正交实验 直观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及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金健 胡立双 +2 位作者 胡双启 任瑞娥 王嘉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69,共4页
为评价钛粉着火燃烧危险性,采用1.2L哈特曼管测试装置研究了喷粉压力、钛粉浓度、粒径及惰性粉体SiO2对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喷粉压力为0.8 MPa,此时最有利于钛粉着火燃烧;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随钛粉浓度的增大先... 为评价钛粉着火燃烧危险性,采用1.2L哈特曼管测试装置研究了喷粉压力、钛粉浓度、粒径及惰性粉体SiO2对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喷粉压力为0.8 MPa,此时最有利于钛粉着火燃烧;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随钛粉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敏感质量浓度,即1.2kg/m3,此时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最小;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随钛粉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惰性粉体SiO2能有效抑制钛粉的着火燃烧,SiO2的含量越高对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抑制效果越显著,完全抑制质量分数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粉尘云 最小点火能 惰性粉体 哈特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翔 饶运章 +1 位作者 李闯 马师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5-179,共5页
利用标准测试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对硫化矿尘进行了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在设定试验条件下测试了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并探究了矿尘含硫量、粒度以及质量浓度对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B、C 3种... 利用标准测试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对硫化矿尘进行了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在设定试验条件下测试了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并探究了矿尘含硫量、粒度以及质量浓度对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B、C 3种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386、454、512℃;最低着火温度随矿尘含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随矿尘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结果对了解硫化矿尘云着火、爆炸危险性和指导硫化矿山安全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 矿尘云 最低着火温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粉空气预混物多管喷射燃烧的火焰温度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秋红 孙金华 +3 位作者 周琪 徐耀 朱红亚 张英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5,共8页
在自行设计的粉尘云连续吹喷预混燃烧实验系统上,对锆粉云喷射火焰的温度特性开展研究,分析了锆粉云喷射火焰的火焰发射率和温度场分布.采用点温度和场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得到328.48,g/m3、410.35,g/m3和483.59,g/m33种质量浓度锆粉云喷... 在自行设计的粉尘云连续吹喷预混燃烧实验系统上,对锆粉云喷射火焰的温度特性开展研究,分析了锆粉云喷射火焰的火焰发射率和温度场分布.采用点温度和场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得到328.48,g/m3、410.35,g/m3和483.59,g/m33种质量浓度锆粉云喷射火焰的发射率分别为0.20、0.19和0.18,火焰最高温度可分别达到2,147.5,℃、2,248.1,℃、2,377.8,℃.同时发现沿火焰轴向高度上,火焰温度呈升高—降低—小幅回升趋势,温度回升发生在火焰间歇区,最高温度出现在火焰下部距燃烧器出口约5,c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粉云 喷射燃烧 火焰温度 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道中锆粉云火焰传播速度特性及锆颗粒群燃烧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秋红 孙金华 +1 位作者 文虎 王清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在粉尘云瞬态火焰实验系统上开展实验研究,揭示了垂直管道中锆金属云的火焰传播速度特性并建立了垂直管道中向上运动的锆颗粒群燃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锆颗粒的燃烧产物二氧化锆颗粒具有单斜和四方两种晶相.管道中的锆粉云浓度高低可根... 在粉尘云瞬态火焰实验系统上开展实验研究,揭示了垂直管道中锆金属云的火焰传播速度特性并建立了垂直管道中向上运动的锆颗粒群燃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锆颗粒的燃烧产物二氧化锆颗粒具有单斜和四方两种晶相.管道中的锆粉云浓度高低可根据火焰锋面形状进行初始判断.垂直管道中锆粉云的最大火焰传播速度随锆粉云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管道中富燃料燃烧缺氧和未燃颗粒吸收体系热能而造成.锆粉云浓度为0.625kg/m3时,管道中出现最快火焰的传播速度可达39.7m/s.在锆颗粒群燃烧模型中将颗粒燃烧过程分为4个阶段.从宏观现象和微观机理上对锆粉云在垂直管道中的火焰传播过程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云 垂直管道 火焰传播速度 燃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