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8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HD stagnation point flow by a permeable stretching cylinder with Soret-Dufour effects 被引量:2
1
作者 M.Ramzan M.Farooq +2 位作者 T.Hayat A.Alsaedi J.C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07-716,共10页
Combined effects of Soret(thermal-diffusion) and Dufour(diffusion-thermo) in MHD stagnation point flow by a permeable stretching cylinder were studied. Analysis was examined in the presence of heat generation/absorpti... Combined effects of Soret(thermal-diffusion) and Dufour(diffusion-thermo) in MHD stagnation point flow by a permeable stretching cylinder were studied. Analysis was examined in the presence of heat generation/absorp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The laws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momentum, energy and concentration are found to lead to the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Suitable transformations were used to convert the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to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series solutions of boundary layer equations through momentum, energy and concentration equations were obtained.Convergence of the developed series solutions was discussed via plots and numerical values. The behavio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parameters on the velocity components,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were obtained. Numerical values of Nusselt number, skin friction and Sherwood number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we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Dufour and Soret numbers result in the enhancement of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gnation point flow Soret-Dufour effects stretching cylinder suction/injection chemical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 behaviour constitutive model of CuCrZr alloy and 35CrMo steel based 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softening effect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HUANG Yuan-chun LI Ming +2 位作者 MA Cun-qiang XIAO Zheng-bing LIU 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50-1562,共13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n the metal flow behavior during thermal deformation,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f CuCrZr alloy and 35CrMo steel are carried out using G...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n the metal flow behavior during thermal deformation,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f CuCrZr alloy and 35CrMo steel are carried out using Gleeble-3810 thermal simulator.It is proved that the samples underwent obvi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during thermal deformation by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of deformed specimens.The size of recrystallized grains increases as the temperature improved and the strain rate decreased.Meanwhile,the net softening rate caused b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tress-dislocation relationship.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net softening rate increases quadratically as the Z parameter decreases,an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net softening rate of CuCrZr alloy and 35CrMo steel are calculated to be 21.9%and 29.8%,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softening effect proposed,the novel elevated temperature flow constitutive models of two different alloys are proposed,and the related parameters are well defined and solved in detail.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obtained models are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 alloy 35CrMo steel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softening effect high temperature flow constitu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wirling flow on LDL and ox-LDL uptake in rabbit thoracic aorta
3
作者 Zufeng Ding,Xiaoyan Deng,Yubo Fan,Fan Zhan,Hongyan Kang(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Engineering,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China)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22-23,共2页
Object To elucidate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piral flow in the arterial system from the viewpoint of atherogenic lipid transport,an ex vivo experimental comparative
关键词 LDL effect of swirling flow on LDL and ox-LDL uptake in rabbit thoracic aorta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映艳 邓远 +5 位作者 何吉祥 彭寿昌 宋斯宇 李一鸣 范青青 刘达东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火山碎屑多元混积层系。文中基于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N2吸附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核磁共振法、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和J函数法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度与渗...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火山碎屑多元混积层系。文中基于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N2吸附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核磁共振法、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和J函数法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下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各类方法计算得到的芦草沟组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布范围在3.88%~6.57%,渗透率下限分布范围在0.0059×10^(-3)~0.0120×10^(-3)μm^(2)。综合分析各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最终优选出核磁共振法与水膜厚度法2种方法来明确芦草沟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得到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92%、渗透率下限为0.01×10^(-3)μm^(2)。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页岩油藏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芦草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主应力偏转的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分析
5
作者 张玲 林炜 +1 位作者 周帅 周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4-1073,共10页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间土平均竖向应力与滑移面竖向应力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等沉面以下桩间土上方路堤填土单元体,建立竖向应力平衡方程,同时利用Winkler地基模型表征桩间土和桩,建立等沉面至桩底的桩-土位移协调方程,解得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的桩承式路堤土拱高度,以及随土拱高度变化的桩土应力比;最后,结合2个实际工程案例,对比本文方法计算值、实测值以及其他已有理论方法计算值,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路堤高度、桩土刚度比、桩间净距等参数变化时主应力偏转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考虑了主应力偏转,优化了滑移面应力分布;与传统Terzaghi法相比,本文方法土拱高度能随剪应力动态调整;桩土应力比与Terzaghi法趋势一致,但数值更低;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随桩土刚度比和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桩土应力比随桩间净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土拱高度随桩间净距的增加而增大;3个影响因素中,桩间净距对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路堤填土高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主应力偏转 桩土应力比 土拱高度 桩土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扬矿泵叶轮时序效应
6
作者 谈明高 蒋耀涵 +3 位作者 吴贤芳 刘厚林 马皓晨 吴登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1029,共13页
为研究叶轮时序角度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两级扬矿泵全流场采用CFD-DEM法进行数值计算,并设计了0°、30°和60°三组叶轮时序方案,分析了叶轮时序效应对扬矿泵外特性、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 为研究叶轮时序角度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两级扬矿泵全流场采用CFD-DEM法进行数值计算,并设计了0°、30°和60°三组叶轮时序方案,分析了叶轮时序效应对扬矿泵外特性、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性、磨损分布以及内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时序角度的增加,扬矿泵外特性最大增幅为1.7%,颗粒平均速度最大增幅为1.91%,颗粒速度的提升增强了颗粒的流动性,从而减缓了泵内颗粒的堵塞情况;时序角度的增加能够减少泵内颗粒的碰撞次数,总碰撞次数最大降幅为5.01%;改变时序角度,泵内总磨损最大降幅为6.45%,且叶轮叶片、导叶叶片和导叶前盖板的磨损量最大降幅分别为12.15%、8.08%和8.06%。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时序角度下扬矿泵的内流性能,发现时序效应能够优化次级叶轮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可降低部分流域的高颗粒体积分数区域面积,从而改善泵内流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泵 固液两相流 时序效应 叶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花岗岩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马春德 康子豪 +2 位作者 阳文源 谭观霜 赵俊康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9-1718,共10页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对花岗岩进行了5个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偏转角度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分析不同加载速率对岩石在偏转不同角度后的多期应力记忆能力的影响,包括Kaiser效应(Kaiser e...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对花岗岩进行了5个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偏转角度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分析不同加载速率对岩石在偏转不同角度后的多期应力记忆能力的影响,包括Kaiser效应(Kaiser effect,简称KE)以及抹录不净现象(incomplete erasion phenomenon,简称IEP)。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率下花岗岩存在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且各加载速率下KE的方向独立性临界角度都比IEP要高;随着加载速率增大,花岗岩的KE临界角度逐渐增大;当加载速率小于10 kN/min时,IEP临界角度也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当加载速率超过10 kN/min时,IEP临界角度降至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岩石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法 应力记忆 KAISER效应 抹录不净现象 不同加载速率 偏转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偏转对传感器布局的影响及校准
8
作者 贾惠芹 王成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0,共5页
超声波能量主要聚集在波阵面中心点附近,而超声波偏转使超声波能量聚集点偏离中心点,从而影响超声波传感器接收的回波信号强度。运用Snell定律分析了流体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超声波偏转对Z法超声波流量测量传感器布局的影响。分析结果表... 超声波能量主要聚集在波阵面中心点附近,而超声波偏转使超声波能量聚集点偏离中心点,从而影响超声波传感器接收的回波信号强度。运用Snell定律分析了流体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超声波偏转对Z法超声波流量测量传感器布局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折射和流速变化会导致超声波偏转;在同一段管道上,超声波沿顺流和逆流传播的偏移量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分别成反比和正比变化;给出了超声波在静止和流体中传播时的偏移量以及校准方法。对传感器布局进行校准后,传感器接收回波信号的有效截面距离增加了50%,从而提高了超声波流量测量传感器的线性度和测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偏转 流量测量 传感器布局 流体 影响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偏转角对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春梅 张清官 +3 位作者 孙铭 李祯辉 赵朔 徐占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3,139,共7页
开发一种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在不同叶片偏转角度下,对该混合器内液液两相混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HEV型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Re=5000~15000范围内,将叶片由壁面改为中心的混合元件结构可以提高混合均匀程度,在相同... 开发一种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在不同叶片偏转角度下,对该混合器内液液两相混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HEV型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Re=5000~15000范围内,将叶片由壁面改为中心的混合元件结构可以提高混合均匀程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总体混合效果更佳。叶片偏转角度α在30°~60°范围内,混合器分离强度I均可达到0.05以下,混合较好,偏转角度越小,I值越低,混合效果越好。在出口处,与HEV型相比,当α为30°时,混合器分离强度下降了99.8%;当α为45°时,分离强度下降了98.5%;当α为60°时,分离强度下降了52%。因此,当α为30°时,混合器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与α为45°、60°的混合器相比,节约了1~2个元件,混合速率达到最大。叶片式静态混合器能耗随着α的减小而增大。在兼顾混合效果和能耗的条件下,当α为45°时,混合器的混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偏转角度 分离强度 混合效果 压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偏转效应:以中国对东盟出口为例
10
作者 高新 孔硕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4,共12页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引致的贸易偏转效应在缓解一国出口压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美国对华关税水平及其变化为例,采用2018—2021年中国向东盟各国出口的产品数据,分析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产品出口偏转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引致的贸易偏转效应在缓解一国出口压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美国对华关税水平及其变化为例,采用2018—2021年中国向东盟各国出口的产品数据,分析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产品出口偏转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了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产品的贸易偏转,且在产品、国家及行业层面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引致的中国对东盟产品出口贸易偏转效应主要通过OFDI带动效应和双边结构效应得以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偏转效应对产品出口及其三元边际均有促进作用;当叠加中国内部的多维政策不确定性时,不同的叠加政策会对贸易偏转效应产生差异化影响。为此,文章针对外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提升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能级、发挥中国—东盟OFDI效应与双边结构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助力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偏转效应 东盟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叠加 三元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政治风险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苟琴 徐昊辰 史建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10,共16页
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深化,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外部风险冲击传导渠道日趋多元。本文基于2004—2020年26个国家6 168只全球股票型基金的微观跨国面板数据,构建纳入地缘政... 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深化,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外部风险冲击传导渠道日趋多元。本文基于2004—2020年26个国家6 168只全球股票型基金的微观跨国面板数据,构建纳入地缘政治风险双重传导机制的国际资产定价模型,考察国别地缘政治风险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别地缘政治风险通过影响全球股票型基金的追逐风险溢价和避险行为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产生倒U型非线性影响,当风险低于临界值时促进资本流入,超过临界值则导致资本流出。该影响在被动型基金、新兴市场国家和低资本开放度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通过构建基金网络溢出指标,本文进一步发现一国地缘政治风险会通过全球股票型基金网络对其他国家跨境股票资本流动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丰富了跨境资本流动理论,为我国防范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股票资本流动 非线性影响 网络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贫”还是“患不均”?——收入水平、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因果效应
12
作者 王群勇 孙倩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3,共19页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高地区收入水平,改善分化更有助于缓解流失。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劳动力重视收入水平,倾向于流向高收入地区,对收入分化不敏感;而低技能劳动力不仅受收入水平影响,区域的收入分化水平对其具有更大的驱动作用。反事实模拟显示,若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22万人,流入增加约6万人;当人均收入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12万人,流入增加约4万人。人均收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如果没有基尼系数的改善,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不一定改善劳动力流失的状况。结论揭示了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劳动力流动网络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网络 收入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因果效应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敏感及变井筒储集效应的水平井油气两相流试井模型
13
作者 聂仁仕 张雨晴 +5 位作者 周杰 袁安意 蔡明金 张焘 卢聪 曾凡辉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91,共8页
考虑具有应力敏感特性的均质储层和井筒流体的变井筒储集效应,建立了水平井油气两相流试井模型,绘制了典型的试井样板曲线,分析了各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Laplace变换、Duhamel原理、摄动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等数学方... 考虑具有应力敏感特性的均质储层和井筒流体的变井筒储集效应,建立了水平井油气两相流试井模型,绘制了典型的试井样板曲线,分析了各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Laplace变换、Duhamel原理、摄动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等数学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可获得真实空间中的数值解。(2)根据该模型得出的试井理论曲线可识别4个主要的流动阶段,即变井储和表皮效应影响段、早期径向流阶段、水平井线性流阶段及晚期拟径向流阶段。(3)变井筒储集效应主要影响早期渗流段,变井储系数越大总导流能力越强;水平井长度主要影响早期水平井线性流阶段,水平井长度越大泄流面积越大,压力降落幅度越小;应力敏感性主要影响晚期径向流阶段,随应力敏感系数增大渗透率下降幅度增大;含油饱和度越大,油气两相流流动阻力越大。(4)利用该模型拟合实测压力恢复试井数据,拟合精度高,解释的储层参数和地质认识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变井筒储集效应 油气两相流 渗流方程 水平井 试井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流场效应研究
14
作者 于定勇 陈雅林 +1 位作者 李忠勤 李玉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68,共14页
为更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人工鱼礁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结构。本研究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研究了该新型人工鱼礁体在4种来流速... 为更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人工鱼礁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结构。本研究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研究了该新型人工鱼礁体在4种来流速度(0.5、0.6、0.7和0.8 m/s)和6种迎流角度(0°、15°、30°、45°、60°和75°)下的流场效应,还计算了礁体在波浪作用下的受力和抗滑移安全系数,并对比了有无增设倾斜侧板的礁体周围流场变化情况。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实测了迎流角度为0°时,不同来流速度下人工鱼礁体前、后共8个测点的流速,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流速值与实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这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在来流速度为0.8 m/s且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的迎流角度为0°时,生成的上升流相对体积和背涡流相对体积比未增设倾斜侧板的人工鱼礁体分别提升了4.51和9.54倍;在一定范围内,单个礁体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相对体积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迎流角度为45°布设时,礁体流场效应最佳;当迎流角度为75°时,礁体所受最大波浪力最小,稳定性最优。该研究结果为人工鱼礁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来流速度 迎流角度 流场效应 数值模拟 稳定性 上升流 背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15
作者 董微微 耿仁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知识流动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据此,提出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互动耦合,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联盟、柔性引才等举措促进知识流动,不断释放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集聚 地理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知识流动 互动耦合 新质生产力 熵值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速富水砂层地铁隧道液氮冻结温度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哲 蔡海兵 +2 位作者 王彬 李孟凯 庞昌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9,共13页
地铁隧道施工常受到地下水渗流的侵扰,常规盐水冻结无法满足大流速下的施工要求,而液氮超低温可使砂层快速冻结以达到砂层稳定和加固效果。因此,进行复杂的水热耦合分析以探究渗流条件下液氮冻结温度场的演化规律至关重要。基于能量和... 地铁隧道施工常受到地下水渗流的侵扰,常规盐水冻结无法满足大流速下的施工要求,而液氮超低温可使砂层快速冻结以达到砂层稳定和加固效果。因此,进行复杂的水热耦合分析以探究渗流条件下液氮冻结温度场的演化规律至关重要。基于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液氮冻结温度场-渗流场水热耦合数值模型,对不同渗流速度下液氮冻结温度场的演化规律及冻结帷幕的交圈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流速度为10、12.5、15、17.5和20 m/d的冻结帷幕交圈时间分别为5.76、6.85、8.31、11.43和18.57 d,冻结帷幕的交圈时间随渗流速度增大呈指数型增长。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渗流场作用下液氮冻结帷幕交圈时间的预测公式,并计算出极限流速为22.26 m/d。渗流作用会引起冻结帷幕的不均匀性,渗流速度越大,不均匀性越强。各组渗流速度条件下的(R_(d)/R_(u))分别为1.23、1.35、1.53、1.76和2.12。对液氮冻结过程分析得到,“邻管效应”发生在冻结锋面减小至L_(j)后,该效应能够促使冻结锋面的扩展进入二次加速阶段,提高冻结锋面的扩展速度,加速冻结帷幕交圈;渗流产生的对流传热会减弱“邻管效应”,因此L_(j)会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渗流速度为15.0、17.5和20.0 m/d,对应的Lj分别为389、355和254 mm。研究成果可为大流速下地铁隧道液氮冻结法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冻结 大流速 数值模拟 水热耦合 邻管效应 冻结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晚渐新世—中新世挤压带盐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对重力流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荣涛 林东升 +5 位作者 张忠民 宫越 杨誉 汪锴 刘静静 王兴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2,90,I0002,I0003,共18页
下刚果盆地挤压带盐构造样式复杂,制约深水有利储集砂体的发育分布。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二维格架剖面和钻测井、岩心等资料,分析下刚果盆地晚渐新世—中新世被动陆缘层序格架、盐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对重力流沉积物分散体系的控制作用。... 下刚果盆地挤压带盐构造样式复杂,制约深水有利储集砂体的发育分布。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二维格架剖面和钻测井、岩心等资料,分析下刚果盆地晚渐新世—中新世被动陆缘层序格架、盐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对重力流沉积物分散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上渐新统—上新统可划分5个三级层序(SS5-1—SS5-5),各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盐底辟构造分为点状供源和线状供源,点状供源的盐底辟构造包括盐株、盐席和盐席篷,平面上呈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线状供源的盐底辟构造包括盐滚、盐背斜、盐墙和盐墙篷,平面上呈条带状;盐构造发育4期演化阶段,即初始流动期、变形期、强烈变形期和稳定变形期;不同区带盐构造样式形成的地貌及其演化对沉积物分散和充填具有控制作用,盐构造导致的“坝—池”地貌控制区域性的沉积物通道分布和扇体系发育;渐新世—中新世各层序沉积期,下刚果盆地地貌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特点,各级坡折和盐构造主要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形成切割大陆斜坡的“纵沟”与北北西向的盐构造限制的“横槽”地貌,制约重力流体系沉积物分散和微盆地沉积充填。该结果对下刚果盆地挤压带浊积砂岩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地貌 重力流沉积 沉积物分散 控制作用 挤压带 下刚果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台风热力不对称结构对路径偏折的影响
18
作者 吴胜蓝 漆梁波 余晖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5-685,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1950—2022年影响华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台风路径相对于引导气流的偏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个登陆台风中,85.2%在临近登陆时刻台风实际移动路径相...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1950—2022年影响华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台风路径相对于引导气流的偏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个登陆台风中,85.2%在临近登陆时刻台风实际移动路径相对引导气流出现左偏(偏折角度大于5°),沿海地形对于台风移动偏离引导气流平均会产生约6°~7°的偏折角度。临近登陆时刻台风实际移动路径与引导气流之间的偏折角度与热力不对称参数有较好对应关系。热力结构接近对称的气旋一般对应较小的偏折角度,而明显的热力不对称结构,会使得台风实际移动路径与引导气流之间的偏折角度在临近登陆前偏大的可能性增加。沿海地形在临近登陆时刻易激发气旋前进方向左侧不对称对流活动,对流层低层厚度的增加影响热力结构分布,从而引起台风实际移动路径往引导气流方向左偏。但登陆台风左侧对流发展,有时也可使原本不对称性较大的台风趋于对称,实际业务应用中不能仅仅简单地依据不对称性的大小判断路径偏折角度,而应该更关注临近登陆时刻不对称性的变化,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偏折 热力不对称 引导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nkine源方法的自航半潜式平台波浪载荷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若海 迟少艳 杨玥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4,共6页
为了研究航速对半潜式平台波浪载荷的影响,分别基于三维线性零航速频域方法和三维线性全航速的Rankine源时域方法,对自航半潜式平台所受的特征波浪载荷研究分析,对比2种方法下半潜平台特征载荷极值及不同航速对特征载荷极值的影响效应... 为了研究航速对半潜式平台波浪载荷的影响,分别基于三维线性零航速频域方法和三维线性全航速的Rankine源时域方法,对自航半潜式平台所受的特征波浪载荷研究分析,对比2种方法下半潜平台特征载荷极值及不同航速对特征载荷极值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随着航速增加,大部分特征波浪载荷及平台运动加速度极值均显著增大,特征波浪载荷沿平台分布也有变化,航速对波浪载荷的影响不可忽视,为评估半潜式平台航行工况的平台结构强度提供了载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平台 波浪载荷 势流理论 Rankine源法 航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超声速风洞喷管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洪悦 吕旸 +1 位作者 郭永博 弓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7,共8页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洞喷管型线(测试区面积为1.4 m×1.4 m)。采用面积-马赫数理论公式对所设计的喷管型线进行了初步验证,并通过Matlab代码对设计喷管型线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偏转角度表,本文有效简化了特征线法的计算过程,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时间缩短了80%以上。在相同的设计步骤下,采用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的喷管型线精度更高,且较代码设计的喷管型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缺陷,各喷管型线的误差均小于1%。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确保了喷管型线的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法 偏转角度表 超声速流动 风洞喷管 普朗特-迈耶函数 计算机辅助设计 喷管型线 变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