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约束鲁棒非负矩阵分解的冲击特征频带自适应分解方法
1
作者 梁霖 崔旭军 +1 位作者 胡文昊 代普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79,192,共10页
针对非负矩阵分解(NMF)在轴承故障的冲击振动频带分解中存在能量导向引起的频带混叠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冲击故障频带自适应分解的多约束鲁棒非负矩阵分解方法。首先,采用β散度自适应加权的误差函数来避免信号未知分布引起的风险,以信... 针对非负矩阵分解(NMF)在轴承故障的冲击振动频带分解中存在能量导向引起的频带混叠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冲击故障频带自适应分解的多约束鲁棒非负矩阵分解方法。首先,采用β散度自适应加权的误差函数来避免信号未知分布引起的风险,以信号频带数量作为分解秩的选择参考,通过对基矩阵施加正交约束实现自适应频带划分;其次,结合周期冲击响应时频谱的光滑频域和稀疏时域的特性,引入具有良好物理意义的光滑、稀疏约束,构建了面向振动时频谱的多约束鲁棒非负矩阵分解模型;最后,借助正则化技术和Stiefel流形优化方法设计了求解算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多种NMF方法和典型频带选择方法相比,在面对缺陷引起的微弱冲击时,低频区间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干扰源影响,所提分解模型能准确提取出高频区间的冲击响应频带,避免了能量导向的传统频带分解方式不足,约束项的引入则有效地提升了NMF的求解结果,增强了NMF方法在冲击特征频带微弱时的辨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特征频带 非负矩阵分解 多约束 频带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及电阻率约束的粒子群优化自然电位三维反演
2
作者 崔益安 李浩 +3 位作者 王璞 谢静 张丽娟 罗议建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00-3615,共16页
自然电位信号来源复杂,实测数据由多种自然电流源叠加贡献,直接反演可能获得假异常.本文利用基于最小相关约束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开展混合自然电位信号盲源分离预处理以提取目标自然电位信号,然后采用基于电阻率约束的阻尼粒子群优化算... 自然电位信号来源复杂,实测数据由多种自然电流源叠加贡献,直接反演可能获得假异常.本文利用基于最小相关约束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开展混合自然电位信号盲源分离预处理以提取目标自然电位信号,然后采用基于电阻率约束的阻尼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自然电流源三维反演成像,并通过聚焦于金属矿产勘探领域的数值算例、物理模拟实验以及现场案例测试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非负矩阵分解预处理能大幅提高目标自然电位信号的信噪比,为反演提供优质的数据基础,提升数据解释的准确性;基于电阻率约束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汇集了梯度反演及全局优化反演的优点:不依赖于初始模型、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场源分布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本文研究对金属矿产勘探领域实测自然电位数据预处理及反演解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非负矩阵分解 电阻率约束 粒子群优化反演 金属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因子分层约束的深度非负矩阵分解用于高光谱解混
3
作者 屈克文 罗小娟 保文星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0-1508,共19页
高光谱解混(HU)是解决混合像元和表征土地覆盖成分的关键技术。尽管深度非负矩阵分解(DNMF)在HU中表现优异,但现有方法多聚焦于丰度建模,忽视了端元的多层次特征提取,且对其非线性表征能力不足,限制了解混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 高光谱解混(HU)是解决混合像元和表征土地覆盖成分的关键技术。尽管深度非负矩阵分解(DNMF)在HU中表现优异,但现有方法多聚焦于丰度建模,忽视了端元的多层次特征提取,且对其非线性表征能力不足,限制了解混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端元层次分析的深度NMF框架,引入端元子空间的层间正交性约束和丰度细化的动态稀疏正则化。首先,通过多层端元分解增强光谱的非线性特征表达;其次,设计一种最小距离引导的子空间正交机制提升端元可分性,并与动态加权稀疏性策略协同,提升丰度估计的空间一致性;最后,以预训练粗初始化和跨层反向传播精调为核心,构建两阶段的分层优化算法。在2个合成数据集和4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不同信噪比下的SAD为0.004 2~0.078 2,RMSE为0.014 0~0.092 5,分别优于对比方法 1.42%~5.64%和1.87%~6.48%,验证了其准确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解混 深度非负矩阵分解 端元判别 正交约束 分层稀疏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域联合直达波估计的建筑布局层析成像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念 刘杰 +7 位作者 于君明 朱智豪 刘剑光 郭世盛 陈家辉 崔国龙 孔令讲 杨晓波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21,共13页
在进入陌生建筑物之前掌握其内部结构信息,能够为反恐作战、灾害救援、监视管控等多种应用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为实现建筑布局结构信息获取,该文开展了基于多域联合直达波估计的建筑布局层析成像方法研究。首先,建... 在进入陌生建筑物之前掌握其内部结构信息,能够为反恐作战、灾害救援、监视管控等多种应用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为实现建筑布局结构信息获取,该文开展了基于多域联合直达波估计的建筑布局层析成像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线性近似模型,实现了直达波信号传播时延与未知建筑布局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在层析成像模式下直达波信号与多径信号在快时间域、慢时间域与多普勒域中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域联合的直达波估计算法,实现了多径干扰抑制与直达波信号精确估计;此外,提出了一种总变分约束的投影矩阵自适应修正代数重建算法,提升了有限数据下的建筑布局反演质量;最后,电磁仿真与实测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建筑布局层析成像方法的有效性,其重建结果的结构相似性指标分别可达到91.2%和81.7%,显著优于现有建筑布局层析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布局层析成像 直达波估计 代数重建技术 总变分约束 投影矩阵自适应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IFT和多约束的UAV影像匹配方法
5
作者 何明磊 王中元 +2 位作者 戚铭心 杨振宇 袁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9,共8页
针对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影像的匹配过程中存在特征点稳定性差和误匹配多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IFT和多约束的UAV影像匹配方法。首先,在对影像... 针对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影像的匹配过程中存在特征点稳定性差和误匹配多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IFT和多约束的UAV影像匹配方法。首先,在对影像降采样后,综合采用SIFT算法和Scharr-ORB(oriented brief)算法共同进行特征点检测和描述;然后,使用最近邻距离比值法(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ratio,NNDR)、双向约束匹配和余弦相似度约束匹配的多约束方法进行特征点的粗匹配;最后,使用最小中值(least median of squares,LMedS)算法计算基础矩阵和随机抽样一致性(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计算单应矩阵的多约束方法进行特征点的精匹配,进一步提高匹配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获得更多特征点和匹配对数的同时,能够剔除较多的误匹配,使其具有较高的匹配正确率和匹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UAV)影像 影像匹配 边缘检测 多约束方法 基础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化张量学习的多视图聚类
6
作者 李心雨 康可涵 彭冲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4,共7页
多视图聚类方法随着数据获取途径日益多样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大多数聚类方法低估了噪声和数据多结构互补性信息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并且忽略了聚类结果对低秩张量优化过程的反向引导作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化张量学习的多视... 多视图聚类方法随着数据获取途径日益多样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大多数聚类方法低估了噪声和数据多结构互补性信息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并且忽略了聚类结果对低秩张量优化过程的反向引导作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化张量学习的多视图聚类(multi-view clustering based on structured tensor learning,MCSTL)。首先,对初始表示张量进行再次去噪使其更具准确性和鲁棒性;同时,互补地学习局部结构、全局结构和各视图间的高阶相关性,提高表示张量与原始数据本质簇结构的一致性;然后,从跨视图信息融合的亲和矩阵中学习到统一的特征矩阵,利用其隐含的聚类结构信息反向引导表示张量的优化过程;最后,对特征矩阵施加了正交约束,使其提供数据的软标签信息,并对模型进行直接聚类解释。实验表明,MCSTL在6种聚类评价指标上均表现优异,30个指标数据中有27个达到最优,从而充分验证了MCSTL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聚类 张量 结构性约束 特征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rized inversion for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with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被引量:2
7
作者 TONG Xiao-zhong XIE Wei GAO Da-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961-2968,共8页
Estima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seismic slip is an ill-posed inverse problem, and solutions may be extremely oscillatory due to measurement errors without any constraints on the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I... Estima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seismic slip is an ill-posed inverse problem, and solutions may be extremely oscillatory due to measurement errors without any constraints on the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obtain stable solution for coseismic slip inversion, regularization method with smoothness-constrained was imposed. Trade-off parameter in regularized inversion, which balances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data misfit and model roughness, should be a critical procedure to achieve both resolution and stability. Then, the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is adopted, in which the trade-off parameter is regarded as a spatial variable at each model parameter and automatically determined via the model resolution matrix and the spread function.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a synthetical model indicate that regularized inversion using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can provides stable inversion results and have low sensitivity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exact character of the Gaussian noise. Regularized inversion combined with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is conducted on the 2005 Nias earthquake. The released moment based on the estimated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is 9.91×1021 N·m,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 moment magnitude of 8.6 and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value determined by USGS. The inversion results for synthetic coseismic uniform-slip model and the 2005 earthquake show that smoothness-constrained regularized invers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reasonable to reconstruct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n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EISMIC SLIP INVERSION trade-off parameter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model resolution matrix spread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ult detection for networked systems subject to access constraints and packet dropouts 被引量:3
8
作者 Xiongbo Wan Huajing Fang Sheng F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1期127-134,共8页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fault detection(FD) for networked systems with access constraints and packet dropouts.Two independent Markov chain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sequences of channels which are availa...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fault detection(FD) for networked systems with access constraints and packet dropouts.Two independent Markov chain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sequences of channels which are available for communication at an instant and the packet dropout process,respectively.Performance indexes H∞ and H_ a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robustness of residual against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sensitivity of residual to faults,respectively.By using a mode-dependent fault detection filter(FDF) as residual generator,the addressed FD problem is converted into an auxiliary filter design problem with the above index constraints.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FDF is derived in terms of certai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When these LMIs are feasible,the explicit expression of the desired FDF can also be characterized.A numerical example is exploited to show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detection(FD)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 access constraints packet dropouts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角点检测的点云配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庆军 高义强 +2 位作者 姜海燕 来庆昱 王晓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
为提高点云配准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点云曲率信息的Harris角点提取算法,通过引入曲率约束,对传统Harris角点提取做出改进;计算每个点的曲率值并与整幅点云的平均曲率作比较,保留曲率值大于平均曲率的点云,实现对配准价值较低的点的剔除,... 为提高点云配准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点云曲率信息的Harris角点提取算法,通过引入曲率约束,对传统Harris角点提取做出改进;计算每个点的曲率值并与整幅点云的平均曲率作比较,保留曲率值大于平均曲率的点云,实现对配准价值较低的点的剔除,为后续点云配准减少计算量;构建所提取角点之间的特征匹配,结合采样一致性(sample consensus initial alignment, SAC-IA)粗配准和正态分布变换(normal distributions transform, NDT)精配准,寻找最优的变换矩阵,实现源点云和目标点云的重合。通过比较不同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复杂点云、多拐点点云都有较好的表现,对初始位置相差较大的点云也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视觉 曲率约束 角点检测 矩阵变换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复杂工程机械变速箱体复合工艺约束机加工线平衡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初云 胡俊逸 +1 位作者 陈勇 王一鸿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31,共12页
为解决机加工生产线平衡问题所包含的加工任务刀具需求、机床类型需求、加工方位约束、“紧密”型和“或”型约束等复杂条件,建立了机加工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并采用含多重筛选机制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求解。首先,建立了满足此复杂实际... 为解决机加工生产线平衡问题所包含的加工任务刀具需求、机床类型需求、加工方位约束、“紧密”型和“或”型约束等复杂条件,建立了机加工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并采用含多重筛选机制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求解。首先,建立了满足此复杂实际约束条件的机加工生产线平衡问题数学模型;然后,采用粒子的位置坐标作为粒子群搜索的权重信息,进行了加工任务、集中任务的选取,并设计了多重筛选机制构造启发式任务集生成规则;采用此规则对待分配加工任务进行了多重筛选,以得到可供直接分配的加工任务集合,粒子群算法(PSO)从此集合中依次选取了加工任务,构成了完整的解,并形成了具体的任务分配方案;最后,为提高程序的实用性和可视性,设计了加工任务的甘特图生成模块,通过对某复杂工程机械变速箱体零件的实际案例研究,将简化后的任务信息代入算法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多组平衡率高于90%的优化结果,在节拍时间为1120 s时,得到94.66%的较高平衡率,排产方案表格内容与甘特图显示一致;算法推演结果满足设定的多种复合约束条件,通过与人工排产对比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对柔性生产案例进行探讨,证明该算法运算结果具备一定的生产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工艺 粒子群算法 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 箱体类零件 约束关系矩阵 启发式备选任务集生成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of singula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control constraint 被引量:9
11
作者 Qiu Zhanzhi Zhang Qingling Zhao Zhiw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290-296,共7页
Based on bounded network-induced time-delay, the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is modeled as a linear time-variant singular system. Using the Lyapunov theory and th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approach, the criteria for dela... Based on bounded network-induced time-delay, the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is modeled as a linear time-variant singular system. Using the Lyapunov theory and th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approach, the criteria for delay-independent stability and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of singula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are derived and transformed to a feasibility problem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formulation, which can be solved by the Matlab LMI toolbox, and the feasible solutions provide the maximum allowable delay bound that makes the system stable. A numerical example is provided, which shows that the analysis method is valid and the stability criteria are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Asymptotical stability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Singular controlled plant Control constraint Maximum allowable delay bou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差分进化算法的复杂轴零件工艺路线优化
12
作者 韩军 邵帅 +2 位作者 董冰洋 沈伟东 庞楠楠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针对某复杂轴工艺路线编制不合理导致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从现有工艺路线优化方案出发,将加工特征以加工精度为加工元节点进行详细划分,构架合理加工元编码,以生产实际中装夹为依据,对工艺约束关系分组分析,获得更优的约束矩阵表达。利用... 针对某复杂轴工艺路线编制不合理导致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从现有工艺路线优化方案出发,将加工特征以加工精度为加工元节点进行详细划分,构架合理加工元编码,以生产实际中装夹为依据,对工艺约束关系分组分析,获得更优的约束矩阵表达。利用差分进化算法,以机床、刀具及装夹更换最少为目标函数,合理设计差分变异、交叉及序列有效性校验与调整算法。通过对比表明,优化方案相较于优化前方案以及工艺约束不分组方案,刀具、装夹更换次数均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类零件 加工特征 约束矩阵 差分进化算法 工艺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NC法和DMC算法的CCHP型微电网两阶段调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苏豪 吴越 +3 位作者 曾伟 杨晓辉 王晓鹏 伍云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与微电网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了提升CCHP型微电网的经济性、环保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离线优化阶段基于需求侧响应策略,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法... 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与微电网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了提升CCHP型微电网的经济性、环保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离线优化阶段基于需求侧响应策略,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法向约束法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用熵权-TOPSIS法筛选最优结果。在线优化阶段建立了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有限时域优化模型,对离线优化结果进行跟踪优化和反馈校正,以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最后,设计对比方案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 两阶段优化调度 多目标规划 归一化法向约束法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PP碳流计算的多目标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东民 王晓鹏 +2 位作者 孙钦斐 杨晓辉 刘华南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研究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运行策略,以虚拟电厂能流和碳流模型为基础,执行了多目标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首先,基于碳流走向建立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运行的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归一化法向约束法进行求解。然后,建立了基于动态矩阵控... 为研究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运行策略,以虚拟电厂能流和碳流模型为基础,执行了多目标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首先,基于碳流走向建立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运行的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归一化法向约束法进行求解。然后,建立了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有限时域优化模型,对日前结果进行跟踪优化和反馈校正,以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最后,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能在保证碳流计算精度超过95%的前提下实现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碳流计算 多目标优化 多时间尺度调度 归一化法向约束法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向矢量失配条件下多约束鲁棒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巩朋成 陈伟 +2 位作者 柯航 程旭 吴云韬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5-1865,共11页
自适应波束形成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雷达、语音、医疗等领域。然而,当阵列发生扰动时,将会导致干扰偏离零陷位置,甚至会导致算法完全失效。为了解决现有波束形成算法在发生导向矢量失配和干扰位置扰动时波束形... 自适应波束形成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雷达、语音、医疗等领域。然而,当阵列发生扰动时,将会导致干扰偏离零陷位置,甚至会导致算法完全失效。为了解决现有波束形成算法在发生导向矢量失配和干扰位置扰动时波束形成器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导向矢量失配条件下多约束鲁棒波束形成算法。本文参照实际情况引入更多约束,增加了双边范数扰动约束以及二次相似性约束,允许了误差产生的范围。此外,本文确保感兴趣信号(Signal Of Interest,SOI)的到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远离干扰导向矢量的所有线性组合的DOA区域,保证了最优导向矢量的DOA位于SOI的角扇形区域。首先,以波束形成器输出最大功率为目标,并结合实际环境下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最优导向矢量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定义的干扰范围重构协方差矩阵,以此来展宽零陷,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最后,先用内点法求得替代变量的解,以此求解针对导向矢量的二次不等式约束问题;随后在约束模型中代入替代变量,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迭代求解导向矢量,在每一次的迭代中都会得到显示解。同时,本文还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波束形成算法,所提方法加宽了干扰处零陷,使得波束形成器的抗干扰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且能够很好地校正失配导向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方向乘子法 二次约束 波束形成 零陷展宽 协方差矩阵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动力定位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泉 郭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针对受船舶运动状态和推力饱和约束影响的动力定位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依据多面体描述理论建立了船舶动力定位多面体描述偏差模型,针对上述模型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设计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中的终端要素,... 针对受船舶运动状态和推力饱和约束影响的动力定位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依据多面体描述理论建立了船舶动力定位多面体描述偏差模型,针对上述模型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设计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中的终端要素,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能在满足约束条件和受环境干扰条件下快速控制船舶稳定在计划航向和计划船位,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和本质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 模型预测控制 约束满足问题 运动控制 多面体描述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终端约束 渐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框架的增强深度子空间聚类方法
17
作者 王清 赵杰煜 +1 位作者 叶绪伦 王弄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95-2003,共9页
深度子空间聚类是一种处理高维数据聚类任务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的深度子空间聚类方法通常将自表示学习和指标学习作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导致在处理具有挑战性的数据时,固定的自表示矩阵会导致次优的聚类结果;另外,自表示矩阵的质量对... 深度子空间聚类是一种处理高维数据聚类任务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的深度子空间聚类方法通常将自表示学习和指标学习作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导致在处理具有挑战性的数据时,固定的自表示矩阵会导致次优的聚类结果;另外,自表示矩阵的质量对聚类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统一框架的增强深度子空间聚类方法。首先,通过将特征学习、自表示学习和指标学习集成在一起同时优化所有参数,根据数据的特征动态地学习自表示矩阵,确保准确地捕捉数据特征;其次,为了提高自表示学习的效果,提出类原型伪标签学习,为特征学习和指标学习提供自监督信息,进而促进自表示学习;最后,为了增强嵌入表示的判别能力,引入正交性约束帮助实现自表示属性。实验结果表明,与AASSC(Adaptive Attribute and Structure Subspace Clustering network)相比,所提方法在MNIST、UMIST、COIL20数据集上的聚类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84、0.49、0.34个百分点。可见,所提方法提高了自表示矩阵学习的准确性,聚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子空间聚类 自表示学习 指标学习 亲和矩阵 正交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类矩阵迹函数极小化问题的分裂迭代法
18
作者 段强 周学林 李姣芬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24,共18页
研究了来源于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类含列正交约束的矩阵迹函数极小化模型,该模型的特殊形式广泛应用于多维标度分析中DEDICOM模型和正交INDSCAL模型最小二乘拟合等问题中。结合变量分裂构造了几类经典的基于分裂的不可行迭代算法求解该... 研究了来源于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类含列正交约束的矩阵迹函数极小化模型,该模型的特殊形式广泛应用于多维标度分析中DEDICOM模型和正交INDSCAL模型最小二乘拟合等问题中。结合变量分裂构造了几类经典的基于分裂的不可行迭代算法求解该约束迹函数极小化模型,并给出算法外层迭代框架和内层子问题的具体求解方案。数值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分裂 矩阵迹函数 正交约束 增广拉格朗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别一致性学习的稀疏邻域约束的联合聚类
19
作者 蒋超 许堉坤 +1 位作者 张芮嘉 安佰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333,共10页
为了充分挖掘特征结构,提升聚类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类别一致性学习的稀疏邻域约束的联合聚类方法。将联合聚类问题转化为附加对偶正则化子的非负矩阵三因式分解,在非负矩阵分解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正则化子,使数据关联性与标签分配一致;提... 为了充分挖掘特征结构,提升聚类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类别一致性学习的稀疏邻域约束的联合聚类方法。将联合聚类问题转化为附加对偶正则化子的非负矩阵三因式分解,在非负矩阵分解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正则化子,使数据关联性与标签分配一致;提出一种目标优化的乘法交替方案,从理论上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和正确性。利用三种评价方法在六个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并对其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优的聚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聚类 稀疏邻域约束 非负矩阵分解 一致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光谱图像解混的空谱重加权稀疏多层非负矩阵分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继明 保文星 +2 位作者 雷冰冰 冯伟 屈克文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48-3365,共18页
针对多层非负矩阵分解不能充分利用高光谱遥感图像的空间-光谱特征,以及高光谱图像中普遍存在的噪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空间-光谱重加权的稀疏多层非负矩阵分解的解混算法。首先,采用子空间聚类算法构建高光谱图像的空间特征空间权... 针对多层非负矩阵分解不能充分利用高光谱遥感图像的空间-光谱特征,以及高光谱图像中普遍存在的噪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空间-光谱重加权的稀疏多层非负矩阵分解的解混算法。首先,采用子空间聚类算法构建高光谱图像的空间特征空间权重。其次,使用超像素分割算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并计算超像素之间的相似度,使用KMEANS++算法对超像素进行聚类,接着在超像素内部计算像素级相似度,以此构建出光谱权重。将空间权重和光谱权重融合,融合之后的空间-光谱权重用于表征高光谱图像的空间-光谱信息。然后,使用SUnSAL算法计算稀疏降噪权重,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对解混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L14范数对模型的端元和丰度进行约束,以提升模型的解混性能。与五种解混算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所提算法在合成数据集上计算所得的平均光谱角距离和均方根误差均为最优,在Jasper Ridge和Cuprite两个真实数据集上也取得良好的解混结果。所提算法在各个数据集上的端元估计误差降低1.49%~4.68%,丰度估计误差降低1.83%~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解混 多层非负矩阵分解 空间-光谱权重 降噪 稀疏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