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材生物彩绘研究与展望
1
作者 何海珊 邱坚 +1 位作者 黄荣文 陈伟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4,共8页
木材生物彩绘指利用真菌、细菌使木材变色,也称为花斑木。回顾花斑木历史、研究现状与难题并提出展望。花斑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意大利,当时被广泛应用于镶嵌装饰工艺中。当前,花斑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纹木和软腐菌色素的研究... 木材生物彩绘指利用真菌、细菌使木材变色,也称为花斑木。回顾花斑木历史、研究现状与难题并提出展望。花斑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意大利,当时被广泛应用于镶嵌装饰工艺中。当前,花斑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纹木和软腐菌色素的研究与利用,由于微生物色素具有可再生、耐久等优点,为提高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提供新的途径,也有助于减少合成染料的使用。而心材型(细菌型)花斑木的研究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科学探索和技术突破。目前利用真菌培育花斑木存在菌种保存与衰退、过程污染控制和培育条件控制等难题,而色素提取及媒染则需关注溶剂毒性、色牢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生物彩绘 花斑木 菌纹木 蓝变菌 软腐菌 真菌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木材防霉防蓝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戚冰倩 杨明伟 +3 位作者 马轩 李利芬 吴志刚 余丽萍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5,共6页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分布最广,最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木材力学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造纸、装饰、家具、交通等行业。然而,由于其内部含有许多营养物质,易受到霉菌和蓝变菌的侵害。...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分布最广,最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木材力学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造纸、装饰、家具、交通等行业。然而,由于其内部含有许多营养物质,易受到霉菌和蓝变菌的侵害。本文重点对国内外传统和新型的马尾松木材防霉防蓝变药剂和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开发新型防霉防蓝变药剂和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木材 霉菌和蓝变菌 抗真菌活性 防霉剂 防蓝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虫坑真菌类群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旭东 叶辉 丁骅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56-560,共5页
Egg galleries of Tomicus piniperda attacking Pinus yunnanensi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of trunk attack in mid Yunnan Province. 30 Genus of fungi,which belong to 12 families,were isolated. Among them,... Egg galleries of Tomicus piniperda attacking Pinus yunnanensi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of trunk attack in mid Yunnan Province. 30 Genus of fungi,which belong to 12 families,were isolated. Among them,12 are saprophytes,10 facultative fungi and 8 parasites. Moreover,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tiation in the dominant populations including Debaryomyces,Penicillium and Paecilomyces with the damage level of localities and there exists no close interior relation between bark beetle attacks and dominant populations. Besides these,blue stain fungi which identified as Leptographium spp.were isolated from Tomicus piniperda and trunk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 蓝色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大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蓝变真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长俊 唐明 陈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86,共4页
 对华山松大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真菌进行了分离,各真菌的室内外人工接种和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有11属13种真菌,其中Alternariahumicola、Fusariumoxysporum、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Trichodermavirid、Ve...  对华山松大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真菌进行了分离,各真菌的室内外人工接种和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有11属13种真菌,其中Alternariahumicola、Fusariumoxysporum、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Trichodermavirid、Verticilliumsp.5种真菌能够引起华山松木质部边材组织变色,但只有Leptographiumqinlingensis能够造成华山松木边材组织的蓝变,并且也只有L.qinlingensis能够在健康华山松木质部和韧皮部组织内发育,且与自然状态下被害华山松组织内真菌的危害性和引起的蓝变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蠹体 坑道 蓝变真菌 人工接种 木质 韧皮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侵害云南松树组织解剖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叶辉 吕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74,共4页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蓝污真菌 (Leptogramphiumyunnanense)接种试验 ,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 ,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蓝污真菌 (Leptogramphiumyunnanense)接种试验 ,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 ,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木质部 ,蓝污区域呈现出以心材为中心的扇形分布。在韧皮组织内 ,蓝污真菌主要沿着细胞轴向在垂直方向上生长 ,并可通过细胞孔纹进入到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细胞内。本项研究揭示了该蓝污真菌在云南松树干韧皮和木质部组织、细胞内的生长和蔓延规律 ,进一步表明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蓝污真菌 云南松 接种试验 组织解剖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松树木材变色菌研究及对其中之长喙壳属菌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桂华 闵祥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31-37,共7页
研究了从橡胶和松树变色木上分离到的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和其他木材变色菌。证明引起这两种木材变色的主要真菌是Ceratocystisspp.,Ophostomaspp.,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Sphaeropsissp.。进而研讨了其中之长喙壳属... 研究了从橡胶和松树变色木上分离到的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和其他木材变色菌。证明引起这两种木材变色的主要真菌是Ceratocystisspp.,Ophostomaspp.,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Sphaeropsissp.。进而研讨了其中之长喙壳属真菌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特征,传播媒介,寄主范围,以及温度对长喙壳菌引起的木材变色速度、菌落生长、子囊壳的形成和对子囊孢子成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松树 木材变色菌 长喙壳属菌 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变色真菌种类及其传播媒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卫君 赵桂华 王有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从引起木材变色的真菌种类,木材变色真菌的传播媒介,木材变色真菌传媒小蠹虫种类及其携菌部位,以及传媒小蠹虫与木材变色真菌间的交互作用上综述了木材变色真菌种类的鉴定状况及其传播媒介的机理。
关键词 木材变色真菌 传播媒介小蠹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菌(L.wingfieldii)对苏格兰松病害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叶辉 LieutierFrancois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5,共3页
研究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的主要伴生菌Leptographiumwing-fieldi在六种温度下的生长力及对苏格兰松Pinussylvestris的侵染力和致病力。在10℃~25℃范围内,L.... 研究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的主要伴生菌Leptographiumwing-fieldi在六种温度下的生长力及对苏格兰松Pinussylvestris的侵染力和致病力。在10℃~25℃范围内,L.wingfieldi随温度升高生长加快,而在3℃或30℃下生长受到抑制。接种苏格兰松的前10天表现出一定侵染力,但也诱发了树木的抗性反应,该反应抑制伴生菌的进一步扩张。在伴生菌较高密度接种下,寄主木质部有大量伴生菌、松脂分布,部分木质部也因失去水分而丧失正常功能,表明L.wingfieldi对苏格兰松有较强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染力 致病力 苏格兰松 伴生菌 病害 松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野生乌饭越橘菌根形态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江华 王森 +2 位作者 常双双 李畅 吕芳德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年第4期251-255,共5页
对湖南省野生乌饭越橘根系进行实地采样调查,并通过锥虫蓝染色压片法研究其菌根真菌侵染情况。结果表明:(1)湖南省野生乌饭均有菌根真菌侵染,侵染率为38.60%~63.80%,最大差值达25.20%,差异较大;(2)土壤pH为4~6时,菌根侵染率随着pH的增... 对湖南省野生乌饭越橘根系进行实地采样调查,并通过锥虫蓝染色压片法研究其菌根真菌侵染情况。结果表明:(1)湖南省野生乌饭均有菌根真菌侵染,侵染率为38.60%~63.80%,最大差值达25.20%,差异较大;(2)土壤pH为4~6时,菌根侵染率随着pH的增大而提高,pH为5.82时,岳阳黄家坡菌根侵染率最大,为63.80%,pH>6时,菌根侵染率随着pH的增大而降低;(3)外生菌丝在同一根段上有多个侵入点,且能跨细胞侵入,内生菌丝中呈现倒"Y"型结构,贯穿整个根段;(4)菌丝体侵染细胞形成"菌丝连接桥"结构,菌根真菌侵染引起根表皮细胞缺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乌饭 杜鹃花类菌根 菌根真菌 锥虫蓝染色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切梢小蠹伴生菌对云南松的侵染力分析
10
作者 陈鹏 袁瑞玲 +4 位作者 王艺璇 冯丹 杜春花 王晓渭 马建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8,共6页
分析云南松对不同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抗性反应,探讨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为控制切梢小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接种法比较6种伴生菌(Ophiostoma canum,O.ips,O.abietinum,Leptogramphium maifestum,L.conjunctum,L.yunnanense)... 分析云南松对不同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抗性反应,探讨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为控制切梢小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接种法比较6种伴生菌(Ophiostoma canum,O.ips,O.abietinum,Leptogramphium maifestum,L.conjunctum,L.yunnanense)所引起的寄主韧皮反应区及其萜烯类抗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伴生菌侵染产生的韧皮反应区长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伴生菌诱导产生的α-蒎烯、莰烯、柠檬烯、β-水芹烯4种单萜烯的含量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菌种间,O.canum诱导产生莰烯的含量增加值最小。基于寄主韧皮部反应区长度以及韧皮组织萜烯物质的含量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伴生菌的侵染力以及寄主的抗性反应。研究结果为揭示云南省切梢小蠹成灾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梢小蠹 伴生真菌 韧皮反应区 单萜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真菌在越橘毛根中的定殖特点研究
11
作者 闫更轩 杨洪一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88-90,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植物-菌根真菌共生体形成的特殊根系结构,本研究以菌根真菌侵染21 d后的越橘毛根为试验材料,利用锥虫蓝染色对真菌侵染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越橘毛根细胞内存在大量的菌根真菌菌丝团,说明菌根真菌已成功在越橘根系定... 为进一步研究植物-菌根真菌共生体形成的特殊根系结构,本研究以菌根真菌侵染21 d后的越橘毛根为试验材料,利用锥虫蓝染色对真菌侵染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越橘毛根细胞内存在大量的菌根真菌菌丝团,说明菌根真菌已成功在越橘根系定殖。菌根真菌侵染21 d后,其在越橘毛根中的侵染率为32%,属中度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越橘 锥虫蓝染色 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