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影响下的弯曲分汊河道水沙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森 李坤芳 +2 位作者 刘兴年 黄尔 罗铭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弯曲分汊河道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沙运动特性,对河势稳定、防洪、航运及沿岸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河床演变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且植被往往分布在弯曲分汊河道的凸岸淤积段或洲滩。本文基... 弯曲分汊河道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沙运动特性,对河势稳定、防洪、航运及沿岸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河床演变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且植被往往分布在弯曲分汊河道的凸岸淤积段或洲滩。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开展系列不同来流及不同植被密度影响下的弯曲分汊河道动床非恒定流概化试验,分析植被影响下弯曲分汊河道冲刷与再造过程中的水流和泥沙的输移特性。结果表明:非恒定过程条件下,左汊分流比受植被影响较为显著,且随着支汊植被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分流比对右汊有无植被布设较为敏感,但植被布设密度的大小对分流比影响较小。对于推移质输移,支汊植被的存在增大了弯曲分汊河段推移质的输沙率和输沙级配,随着右汊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加,推移质输沙率峰值有所增大,同时推移质输沙波动亦增大,流量较大时波动性表现更为显著。汊道相互影响量化参数的变化表明弯曲分汊河道再造过程中汊道间的影响随着支汊植被密度的增加呈现出较大的增加幅度。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可为相关的河道整治、河流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河道 植被影响 水流特性 推移质输移 非恒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推移质泥沙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铭 刘兴年 +3 位作者 彭万兵 吴小康 何逸敏 黄尔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受推移质监测技术的限制,高精度瞬时监测和分析天然山区河流的推移质输移特征变化存在困难,形成技术瓶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河流水沙变化巨大,加剧了中国的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事业的挑战。本文按照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分类对近年国内外... 受推移质监测技术的限制,高精度瞬时监测和分析天然山区河流的推移质输移特征变化存在困难,形成技术瓶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河流水沙变化巨大,加剧了中国的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事业的挑战。本文按照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分类对近年国内外推移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整理。直接监测法包括了器测法和坑测法,其中器测法发展较为成熟,但直接监测法在高洪条件下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问题仍然突出。间接监测法可连续、长期地记录包含河床变化、推移质输移等信号,主要分为主动监测法和被动监测法,其中被动监测法又分为接触与非接触式,包括了推移质击板/柱/管、地震检波器、水听器等。但间接监测法传感器所记录的信号通常非常复杂,对信号的有效解译及量化标定关系成为该类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据此,本文指出了原型观测站点的建设、多源信号监测技术的融合、流域推移质泥沙监测装备体系的构建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推移质泥沙 监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梯度提升算法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
3
作者 王言昕 江雨润 +2 位作者 吴小康 罗铭 黄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2,121,共5页
计算宽级配推移质运动是河流泥沙学科的难点之一。为探寻分类梯度提升算法在预测推移质输沙率方面的效果,筛选了3 060组天然河道输沙数据,将其划分为单一流域和综合流域两组,以此获取算法在这两种情况下的预测结果,并利用3种传统公式进... 计算宽级配推移质运动是河流泥沙学科的难点之一。为探寻分类梯度提升算法在预测推移质输沙率方面的效果,筛选了3 060组天然河道输沙数据,将其划分为单一流域和综合流域两组,以此获取算法在这两种情况下的预测结果,并利用3种传统公式进行对比,最后对单点进行多次重复调参验证调参次数对于算法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类梯度提升算法对单一流域的预测效果优于综合流域;增加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划分次数能够减轻划分方式带来的影响;多次重复调参可提高算法的预测性能;分类梯度提升算法相较于传统输沙率公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梯度提升算法 推移质输沙率 机器学习 野外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的推移质输沙率监测研究
4
作者 吴小康 罗铭 +2 位作者 刘兴年 黄尔 陈政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推移质输沙率精确测量是河流动力学的研究难点之一,传统的推移质直接测量方法受限于推移质运动的复杂性和测量仪器的局限性,无法对推移质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为了连续监测推移质运动,采用推移质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安装振动传感器的冲... 推移质输沙率精确测量是河流动力学的研究难点之一,传统的推移质直接测量方法受限于推移质运动的复杂性和测量仪器的局限性,无法对推移质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为了连续监测推移质运动,采用推移质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安装振动传感器的冲击板系统对推移质运动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高分辨率采集,提取振动信号特征值,并建立与推移质输沙率及流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推移质输沙率进行有效预测。结果表明:推移质振动信号的特征值均值与推移质输沙率有良好的相关性;中等流量条件的神经网络预测效果最佳,小流量条件的预测效果次之,大流量条件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差,且其最优输入参数与流量及河床变化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信号 推移质输沙率 间接测量法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沙洲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九发 万新宁 +2 位作者 应铭 左书华 付桂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9,共6页
九段沙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后成为长江河口第三代新生冲积沙洲(岛),为河口第三级分汊口沙洲,如今0m以上沙洲面积为126km2,5m水深包络的面积为448.7km2,平面外形成长椭圆沙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九段沙成为独立沙体以来,在河口... 九段沙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后成为长江河口第三代新生冲积沙洲(岛),为河口第三级分汊口沙洲,如今0m以上沙洲面积为126km2,5m水深包络的面积为448.7km2,平面外形成长椭圆沙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九段沙成为独立沙体以来,在河口水流的作用下,不断地承接上游河道推移而来的底沙,沙洲持续淤涨,0m以上沙洲面积是原始面积的3.3倍,2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5倍,5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0倍多。与此同时,在陆海相互作用及南北槽分水分沙比值不断更替变化过程中,九段沙沙体本身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沙头冲刷后退,沙尾淤涨延伸,南侧淤涨幅度大于北侧,而沙洲基座长轴位置移动不大。目前九段沙头部鱼嘴和北部导堤工程的建设改变了九段沙浅滩的水沙运动过程,因九段沙北侧边界基本固定,导致南侧边滩冲淤变化必将会增大,需采取相应的人工干预措施,才能使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九段沙朝着健康的演变方向发展,同时减少对与沙洲相邻的南北槽通海航道水深的影响,确保通海航道畅通无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河口沙洲 底沙输移 九段沙 冲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港航道沙波群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世伦 张正惕 +1 位作者 谢文辉 贺松林 《海洋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80-89,共10页
本文利用Innerspace449热敏式双频测深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长江口南港和南北槽主航道走航观测结果,确认南港(吴淞口以下)上段航道在洪季正常风况下存在尺度较大的沙波群,并对沙波的几何特征、形成条件、迁移... 本文利用Innerspace449热敏式双频测深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长江口南港和南北槽主航道走航观测结果,确认南港(吴淞口以下)上段航道在洪季正常风况下存在尺度较大的沙波群,并对沙波的几何特征、形成条件、迁移速率以及台风后的变化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在统计的652个沙波中,平均和最大波长分别为21m和105m。平均和最大波高分别为0.8m和2.7m,波高和波长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沙波中72%为单一沙波,复合沙波的波长和沙波指数较大;单一沙波最大、最小和平均沙波指数分别为36.5、11.2和21.8(复合沙波最大可达69.3);随着沙波度的增大,沙波指数呈增大趋势;绝大多数沙波(波高<1m)是对称或近于对称的,但波高>1m的沙波通常向海倾斜。(2)沙波沉积物为分选好的细沙,Φ50为2.70。(3)沙波现场水流费劳德数Fr小于0.2,与某些理论相符而与某些水槽实验结果相冲突。(4)大潮和寻常潮一个涨(落)潮过程沙波来回迁移的距离约为1~5m;小潮期间沙波的迁移距离接近0;落潮迁移距离总是大于涨潮。(5)台风后沙波有被掩埋的迹象。结果包括:①沙质床底是形成沙波的重要基础。南北槽虽具有沙波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波群 推移质 航道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浅水条件下漂石对河床响应与泥沙补给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协康 王冰洁 +2 位作者 王海周 刘岩 刘兴年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受暴雨洪水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山区河流床沙多为宽级配卵砾石泥沙,甚至出现较多的漂石,从而影响近底水流结构与推移质输移特性。基于野外漂石河流的调查,通过概化水槽试验,探讨了漂石颗粒对河床冲淤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沙条... 受暴雨洪水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山区河流床沙多为宽级配卵砾石泥沙,甚至出现较多的漂石,从而影响近底水流结构与推移质输移特性。基于野外漂石河流的调查,通过概化水槽试验,探讨了漂石颗粒对河床冲淤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沙条件下漂石对推移质输沙率过程的影响;根据床面粗化程度与漂石状态相异的两种类型对比试验,探讨了漂石对不同水沙条件下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随着漂石颗粒相对淹没度(h/D,平均水深与漂石有效直径之比)的减少,漂石对其尾部区域水流的混掺越加突出,从而对河床的冲刷能力变大;根据本试验采用的水沙参数,漂石对推移质输沙率的扩大效应为几倍至十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宽级配泥沙 漂石 推移质输沙率 泥沙补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支流入汇作用主河推移质运动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协康 刘同宦 +1 位作者 王宪业 刘兴年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共4页
天然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支交汇河流,在主支流相汇处,由于河相关系的变化,主支河流原有的水沙平衡状态被打破。通过一系列的水槽试验研究了交汇角为30°时支流来水、来沙对主流输沙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在支流有无来水、来沙时不同主... 天然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支交汇河流,在主支流相汇处,由于河相关系的变化,主支河流原有的水沙平衡状态被打破。通过一系列的水槽试验研究了交汇角为30°时支流来水、来沙对主流输沙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在支流有无来水、来沙时不同主支汇流比下的主河输沙率和累积输沙量随时间演化过程。试验表明:单一主河推移质呈“波”状输移,具有时空不连续性;支流仅来水时,由于无泥沙补给,交汇口及其下游会形成冲刷深槽,主流输沙率和输沙量强度在初始阶段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值逐步衰减并趋于稳定;支流来水又来沙时,主河输沙特性与主支汇流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区域 推移质运动 汇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浅滩大型沙波、潮流结构和推移质输运特征 被引量:29
9
作者 杜晓琴 李炎 高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36,共13页
对2006年8月所获台湾浅滩的底质、水深、多层位流速、流向以及CTD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大型沙波区水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沉积物输运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动力作用较强,底质为粗砂,其上发育的沙波波长为325... 对2006年8月所获台湾浅滩的底质、水深、多层位流速、流向以及CTD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大型沙波区水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沉积物输运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动力作用较强,底质为粗砂,其上发育的沙波波长为325-822 m,波高为14.4-20.3 m,较接近由前人总结的沙波波高、波长的关系式计算出的波高和波长。沙波波峰、波谷、迎水面和背水面流速以12.5 h为周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底部最大流速出现在半日潮周期的同一时段,对应的方向均为偏南方向,且沙波迎水面的流速大于背水面的。在两个半日潮过程中研究区域的沉积物输入量大于输出量,处于淤积状态。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输运量较少,沙波脊线移动较小,而台湾浅滩有较大规模的沙波运动,故认为改造沙波的主要作用力应该是风暴流。在观测的断面中涨潮推移质输运量大于落潮的,且第一个半日潮涨落潮的输运能力均较第二个半日潮的大,这可能与潮流的流速-时间不对称特征及潮能变化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床形态 推移质输运 水流结构 台湾浅滩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边界层水流结构及底移质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汪亚平 高抒 贾建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海底边界层包括从床底至受其显著影响的水体之间的水层厚度 ,对海底动力过程 ,尤其是沉积物搬运及近海底化学物质输运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水动力 (潮流、波浪及浪流共同作用 )形成完全不同的边界层。边界层厚度与水流周期有关 ,但目前对... 海底边界层包括从床底至受其显著影响的水体之间的水层厚度 ,对海底动力过程 ,尤其是沉积物搬运及近海底化学物质输运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水动力 (潮流、波浪及浪流共同作用 )形成完全不同的边界层。边界层厚度与水流周期有关 ,但目前对其理解及计算公式并不统一 ,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与摩阻流速和床底糙率有关 ,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估算这两个参数的方法。对于边界层内的沉积物搬运率的计算 ,关键在于弄清沉积物在边界层内的沉降、起动的机制 ,确定其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边界层 底移质搬运 水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道植物坝的水土保持功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拾兵 曹叔尤 +1 位作者 李桂芬 毕慈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5-20,共6页
基于干旱地区沟道浸蚀及泥沙输移的规律,针对植物群体的滞留拦沙作用,开展了这方面的机理研究及室内试验,推导了植物坝前壅水计算迭代公式,求得了植物丛内断面输沙率、建立了坝前沟道冲淤计算的理论模式,取得了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 基于干旱地区沟道浸蚀及泥沙输移的规律,针对植物群体的滞留拦沙作用,开展了这方面的机理研究及室内试验,推导了植物坝前壅水计算迭代公式,求得了植物丛内断面输沙率、建立了坝前沟道冲淤计算的理论模式,取得了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坝 壅水计算 推移质输沙率 冲淤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底质潮汐水道均衡态模拟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东风 高抒 汪亚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3,共8页
以过程模拟法探讨了发育在砂质堆积体上的潮汐水道的均衡态问题.在潮汐作用为主导、初始状况为平坦海底、底质粒度均一等条件下,利用修正的Bagnold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和沉积物连续方程,建立砂质潮汐水道均衡态的一维模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以过程模拟法探讨了发育在砂质堆积体上的潮汐水道的均衡态问题.在潮汐作用为主导、初始状况为平坦海底、底质粒度均一等条件下,利用修正的Bagnold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和沉积物连续方程,建立砂质潮汐水道均衡态的一维模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潮汐水道达到均衡态的时间尺度为10 a以上,水道形成的早期冲刷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刷减缓.从水道冲刷出来的物质在水道前方形成堆积体.潮汐水道的演变受控于水动力变化和沉积物冲淤的负反馈机制,水道均衡态主要与沉积物粒径、涨落潮流速、历时、流速沿水道轴向分布的组合特征有关.流场特征决定了水道均衡态的形态;在沉积物组分均一的情况下水道均衡深度与潮流流速呈正相关;达到均衡态的时间尺度与沉积物粒径、涨落潮历时、流速的变化以及水道规模有关.沉积物临界起动流速随深度的变化对水道均衡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水道 均衡态 推移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续宽级配床沙推移质输沙率特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海涛 卢金友 刘小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30,36,共6页
通过水槽试验对不连续宽级配床沙的推移质输沙率进行试验研究。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水流强度及不同床沙组成对连续与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输沙率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造了考虑床沙不均匀性的相对水流强度表达式,着重研究了相... 通过水槽试验对不连续宽级配床沙的推移质输沙率进行试验研究。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水流强度及不同床沙组成对连续与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输沙率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造了考虑床沙不均匀性的相对水流强度表达式,着重研究了相对水流强度与推移质输沙率函数的关系。利用试验资料对提出的表达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有关参数。最终确定的不连续宽级配床沙推移质输沙率计算表达式结构合理,能够反映出不连续宽级配床沙不均匀性对水流输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宽级配 床沙 水槽试验 推移质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河道推移质输沙带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平义 赵世强 蔡金德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3-48,共6页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弯曲程度不同时的河道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对环流非充分发展的、床面达到动平衡状态的弯曲河道推移质强烈输沙带进行了研究.导出了弯曲河道内强烈输沙带的曲线方程,经模型连续弯道内实测输沙带的位置和计算强烈输沙带...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弯曲程度不同时的河道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对环流非充分发展的、床面达到动平衡状态的弯曲河道推移质强烈输沙带进行了研究.导出了弯曲河道内强烈输沙带的曲线方程,经模型连续弯道内实测输沙带的位置和计算强烈输沙带曲线的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弯曲河道 推移质 环流 输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潮流作用下推移质粒径趋势形成模拟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谦 高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粒径趋势分析是一种用于判断海洋环境中沉积物净输运方向的方法,但是至今粒径趋势形成的物理机制尚不够清楚,因而影响了粒径趋势分析适用条件的确定。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维、推移质、往复流(近岸潮流)条件下的数值模型,采用正... 粒径趋势分析是一种用于判断海洋环境中沉积物净输运方向的方法,但是至今粒径趋势形成的物理机制尚不够清楚,因而影响了粒径趋势分析适用条件的确定。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维、推移质、往复流(近岸潮流)条件下的数值模型,采用正演方法模拟粒度参数在输运方向上的分布,以评价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初步探讨粒径趋势形成的物理机制。数值模型实验的初步结果显示,水动力条件的空间差异导致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符合粒径趋势分析的假设,粒径趋势分析中定义的两种粒径趋势可由沉积物输运强度的空间梯度而形成,并且在沉积物净输运方向上出现的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趋势分析 推移质 输运过程 潮流作用 数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床面层能量平衡关系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华永 廖世智 肖志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共9页
基于床面层内的水流能量关系,推导了推移质输沙率与床面层内有效水流功率的关系式.实测资料表明,推移质输沙率与床面层内有效水流功率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高于推移质输沙率与水流功率的相关性.经2 800组试验资料与天然河流资料的检验表明... 基于床面层内的水流能量关系,推导了推移质输沙率与床面层内有效水流功率的关系式.实测资料表明,推移质输沙率与床面层内有效水流功率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高于推移质输沙率与水流功率的相关性.经2 800组试验资料与天然河流资料的检验表明,该关系式的适应性良好,计算精度较高,并优于同类型的基于水流功率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 输沙率 床面层 水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现代长江三角洲地貌演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陈德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9-495,共7页
根据长江三峡蓄水前后十余年的入海泥沙通量和河口口门区冲淤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三角洲地貌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以来(2003-2008年),入库悬沙73%以上被拦截在水库里,因坝下游河床冲刷和支流来沙补给... 根据长江三峡蓄水前后十余年的入海泥沙通量和河口口门区冲淤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三角洲地貌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以来(2003-2008年),入库悬沙73%以上被拦截在水库里,因坝下游河床冲刷和支流来沙补给,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大通站输沙率下降49%;(2)1994-2000年、2000-2004年、2004-2008年,长江口门研究区(1 500 km)2净淤积量分别为7.25×108m3(1.21亿m3/a)、-1.03×108m3(-0.26亿m3/a)和-0.20×108m3(-0.05亿m3/a);(3)2000年以来,河口门外水深超过7 m的大部分区域处于蚀退,尤以10-20 m区域侵蚀最为强烈,但河口滩地(5 m线以内)较前一时段淤积加强。主要结论:三峡水库蓄水加剧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入海泥沙减少是长江三角洲从淤积转为侵蚀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入海泥沙减少和河口口门区出现的冲刷有一半左右可归因于三峡工程的运行;河口滩地的逆势淤积是近年一系列的河口重大工程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河口三角洲 输沙率 地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化过程中的推移质输沙率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志林 孙志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将床面可动沙颗粒数视为一种随机过程 ,首次从理论上建立起冲刷粗化过程中输沙率变化的微分方程 ,据以解出输沙率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变化的理论公式 .与部分实验资料的比较表明 ,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一致 .
关键词 非均匀沙 推移质输沙率 粗化过程 随机过程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和迁移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2,共10页
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迁移与其波高、波长等形态参数有关。对一些代表性大型沙丘的分析表明,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相同波长条件下,海底沙丘波高最小,海岸沙丘波高次之,沙漠沙丘波高最大。其原因主要是... 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迁移与其波高、波长等形态参数有关。对一些代表性大型沙丘的分析表明,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相同波长条件下,海底沙丘波高最小,海岸沙丘波高次之,沙漠沙丘波高最大。其原因主要是流体厚度的差异,其次是物质供给条件的不同:浅海地区的水深限制了沙丘向上生长,而陆地气流厚度较大,给沙丘的向上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沙漠环境的沉积物供给远大于海岸环境,因而导致沙丘高度的差异。沙丘形态参数经常偏离统计的波长-波高曲线,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这与推移质输运率有关。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变化可以使形态参数系统性地偏离波长-波高曲线;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突变可使沙丘迁移受阻,造成沉积物的垂向堆积,形成超高的沙丘。由于大型沙丘的迁移特征受控于推移质输运率和沙丘高度,因此可以通过波高设计来计算迁移距离-历时曲线,进而控制沙丘迁移动态。文中给出了一个获取迁移距离-历时曲线的算例。设计波高可通过人工篱笆、隔挡墙、沟渠、表面护层等措施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面形态参数 波高-波长关系 推移质输运 沙丘迁移 迁移距离-历时曲线 沙丘波高设计 台湾海峡 法国西南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化床面非均匀沙推移质运动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晶 曹文洪 +1 位作者 耿旭 许琳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7,147,共9页
对泥沙颗粒运动规律的把握是准确估算推移质输沙率的基础。本文开展了粗化床面条件下的水槽试验,分析了非均匀沙颗粒的均方位移和速度自相关系数变化,并与已有均匀沙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粗化床面存在着由单个或多个粗颗粒组成的... 对泥沙颗粒运动规律的把握是准确估算推移质输沙率的基础。本文开展了粗化床面条件下的水槽试验,分析了非均匀沙颗粒的均方位移和速度自相关系数变化,并与已有均匀沙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粗化床面存在着由单个或多个粗颗粒组成的粗化结构体,形成比平整床面更复杂的底部边界,粗化结构体对泥沙颗粒运动造成较大影响,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与水流动量交换强度大,泥沙颗粒运动与均匀沙试验“类弹道扩散”存在一定差异;受床面结构影响,部分颗粒表现出较强的横向运动,颗粒的横向扩散特性与流向扩散特性类似。与均匀沙平整床面不同,粗化床面上颗粒运动可能会相应改变床面结构,从而改变水流底部边界条件,进而对泥沙颗粒运动造成影响,泥沙颗粒运动存在较明显的记忆效应和反常扩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化床面 非均匀沙 推移质 扩散特性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