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钙粉煤灰玻璃体含量对强度发展的影响
1
作者 李建华 邓强 +5 位作者 赵中军 贾向阳 唐国旺 周锴 房奎圳 袁荟凯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1-2209,共9页
玻璃体含量对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XRD-Rietveld方法选取含60%、70%、80%、90%(质量分数)玻璃体的低钙粉煤灰,分析比较了在近似细度下不同玻璃体含量的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微观与宏观性能的影响差异,并对不同玻璃... 玻璃体含量对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XRD-Rietveld方法选取含60%、70%、80%、90%(质量分数)玻璃体的低钙粉煤灰,分析比较了在近似细度下不同玻璃体含量的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微观与宏观性能的影响差异,并对不同玻璃体含量的粉煤灰进行水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细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粉煤灰玻璃体含量与活性指数近似呈正向线性关系,含90%玻璃体的粉煤灰活性指数可达85.1%,比含60%玻璃体的粉煤灰提高了14.6%,含70%~80%玻璃体的粉煤灰活性指数增长趋势最明显。粉煤灰玻璃体含量的增多,可加速复合水泥各龄期水化进程,优化水泥微观结构。在复合水泥水化后期,玻璃体含量高的粉煤灰对复合水泥的力学性能和孔结构均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28 d后,含90%玻璃体的粉煤灰复合水泥抗压强度较含60%玻璃体的粉煤灰提高了7.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玻璃体含量 XRD-Rietveld方法 活性指数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生产过程控制机器人煤质化验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奇 梁宇 +7 位作者 张洪 王明星 宗宝 杨坤 赵晋祥 裴君伟 张锋 林颖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8-316,共9页
选煤厂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煤质检测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生产控制参数调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实现生产煤样的高精度和快速检测是精细选煤的重要基础。研究分析了影响煤样灰化速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富氧燃烧技术用... 选煤厂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煤质检测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生产控制参数调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实现生产煤样的高精度和快速检测是精细选煤的重要基础。研究分析了影响煤样灰化速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富氧燃烧技术用于灰分检测的优化方案。研究发现,当马弗炉中的氧气流量超过3 L/min时,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一致,测定时间由40 min缩短至10 min,重复性误差最大不超过0.20%。此外,还研制了紫外测硫仪,解决了库仑和红外测硫仪存在的难题,测定结果准确,操作简便。为了进一步提升选煤厂的智能化水平,将机器人化验技术应用于生产控制煤质检测中,开发了倒挂式机器人布置方案和不开盖称样技术,实现了灰分、全硫含量和全水分的无人自动检测和数据自动传输。通过机器人化验与人工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机器人化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研究成果为选煤厂生产控制煤质检验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对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精细选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分析 选煤厂 生产控制 智能煤矿 富氧燃烧 灰分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浮选尾煤灰分检测
3
作者 刘航涛 吕振福 +3 位作者 丁国峰 李作敏 张博冉 周脉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征对尾煤图像进行描述;通过相关性矩阵研究图像特征与尾煤灰分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降低原始特征维数,以不同主成分个数作为输入,尾煤灰分作为输出,构建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进行尾煤灰分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显著提高了尾煤灰分预测模型精度,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尾煤特征,并且模型性能优于以单一类型特征作为输入的模型,此方法可为浮选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煤灰分 颜色共生矩阵 特征融合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碱激发材料干燥收缩及抗压强度的影响
4
作者 付振博 杨曦昊 +5 位作者 赵伊萌 刘云鹏 李世纪 李秉函 赵淑丽 王磊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7-1725,共9页
碱激发材料被认为是硅酸盐水泥的替代品。然而,碱激发材料的高收缩率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探究了碱激发矿渣-粉煤灰净浆干燥收缩和失水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粉煤灰含量对抗压强度、反应产物、微观形貌和水化热的影响。结果表... 碱激发材料被认为是硅酸盐水泥的替代品。然而,碱激发材料的高收缩率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探究了碱激发矿渣-粉煤灰净浆干燥收缩和失水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粉煤灰含量对抗压强度、反应产物、微观形貌和水化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碱激发矿渣的干燥收缩和失水率增大。粉煤灰掺量显著影响碱激发矿渣净浆的抗压强度,水化早期(0~14 d),未掺粉煤灰的样品表现出较高的抗压强度,但在后期(14~28 d),掺入20%(质量分数)和30%粉煤灰的样品强度显著提升。当粉煤灰掺量为20%和30%,且Ca/Si比(摩尔比)接近1时,能够在确保强度发展的同时减小干燥收缩和失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材料 碱激发 粉煤灰掺量 干燥收缩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E-PLS的XRF煤炭灰分智能预测算法
5
作者 孙明 廖祥国 +6 位作者 王邵康 高单 孙嘉悦 黄筱俊 何光明 李博昊 吴威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83,共8页
煤炭灰分值是衡量煤炭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灰分含量和性质对燃烧设备、环境、后续的加工利用都有着极大影响。针对目前煤炭灰分检测方法的滞后性、劳动密集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RF光谱的预处理(Preprocessing,PRE)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 煤炭灰分值是衡量煤炭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灰分含量和性质对燃烧设备、环境、后续的加工利用都有着极大影响。针对目前煤炭灰分检测方法的滞后性、劳动密集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RF光谱的预处理(Preprocessing,PRE)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相结合的XRF煤炭灰分智能预测算法。通过将XRF技术获取煤炭样品的光谱数据输入PLS主模型初步预测灰分,再将相关校正参数输入补偿优化模型中,最终将两者相加得到预测灰分值。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神经网络回归模型,PRE-PLS模型决定系数为0.9951,均方根误差为0.9411,平均绝对误差为0.7332%,表明该模型具备较高的精度,能够胜任现场检测工作,为生产提供可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射线荧光光谱(XRF) 煤炭 灰分预测 偏最小二乘法(PLS)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GRU模型的煤泥浮选智能控制研究
6
作者 窦治衡 王然风 +3 位作者 秦新凯 柴宇青 李品钰 刘舒通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9,168,共8页
由于浮选过程机理复杂,难以满足先进过程控制的需求,基于系统辨识方法进行建模,并针对传统辨识方法拟合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与门控循环单元(GRU)(WOA-GRU)的系统辨识模型。该模型利用GRU有效应对浮选过程中存... 由于浮选过程机理复杂,难以满足先进过程控制的需求,基于系统辨识方法进行建模,并针对传统辨识方法拟合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与门控循环单元(GRU)(WOA-GRU)的系统辨识模型。该模型利用GRU有效应对浮选过程中存在的时滞特性,通过WOA对GRU网络参数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辨识精度。考虑到现有选煤厂普遍使用单输入单输出的PID控制器,难以应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将模型预测控制(MPC)引入实际生产现场,以更好地解决浮选过程中多变量耦合问题。基于代池坝选煤厂的生产数据,分别对WOA-GRU和NARX 2种辨识模型进行了MPC仿真,结果表明,WOA-GRU模型的拟合精度较NARX模型高51.84%,引入MPC后,WOA-GRU模型可将灰分波动控制在设定值的±4%内,优于NARX模型。现场试运行结果表明,灰分波动幅度位于5%~10%的数据较引入MPC前占比减少了10.8%,大于10%的数据占比则减少了3.9%,说明WAO-GRU模型不仅具备更高的精度与稳定性,而且能够减小灰分的波动,为煤泥浮选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 系统辨识 模型预测控制 鲸鱼优化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 煤泥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中铵含量的调控及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席明亮 李国新 +1 位作者 杨金平 牛梦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80,共8页
为了降低粉煤灰中铵含量调控的成本和探究粉煤灰中铵含量的限值,直接采用无铵粉煤灰或低铵粉煤灰与高铵粉煤灰按不同比例混合稀释得到不同铵含量的粉煤灰.试验对比研究了直接稀释法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砂浆流动度、抗压强度和孔结构的... 为了降低粉煤灰中铵含量调控的成本和探究粉煤灰中铵含量的限值,直接采用无铵粉煤灰或低铵粉煤灰与高铵粉煤灰按不同比例混合稀释得到不同铵含量的粉煤灰.试验对比研究了直接稀释法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砂浆流动度、抗压强度和孔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水化产物组成和微观结构,分析了直接稀释法对水泥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铵含量限值为1000 mg/kg范围内,采用直接稀释法调控促进了粉煤灰活性的发挥;与高铵粉煤灰相比,直接稀释法处理的粉煤灰缩短了水泥净浆初凝时间,降低了砂浆孔隙率,提高了砂浆抗压强度;水泥硬化后毛细孔的体积和尺寸随着粉煤灰中铵含量的降低而减小,提高了砂浆密实度,且采用无铵粉煤灰稀释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铵含量 直接稀释法 抗压强度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飞灰含碳量软测量方法
8
作者 郭文康 莫正阳 李益国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2-1090,共9页
飞灰含碳量是实现锅炉效率在线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目前的飞灰含碳量测量装置存在测量周期长和故障率高等缺点。为此,通过改进模型更新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改进自适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ALSSVM)算法,并且将其用于建立某660 MW燃煤锅... 飞灰含碳量是实现锅炉效率在线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目前的飞灰含碳量测量装置存在测量周期长和故障率高等缺点。为此,通过改进模型更新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改进自适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ALSSVM)算法,并且将其用于建立某660 MW燃煤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动态软测量模型,其中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重要变量,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融合重要变量信息。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171%和19.814%,拟合优度(R~2)为0.843,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另外,新的模型更新方法在计算速度上相比于传统方法提升30%左右,对促进该模型的在线应用和实现锅炉闭环燃烧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含碳量 软测量模型 支持向量机 特征降维 在线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中不同CaO含量对水泥浆体安定性及抗裂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段玉东 李明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47-851,共5页
研究粉煤灰中不同的CaO含量对水泥浆体安定性及抗裂性的影响。选取4种CaO含量的粉煤灰,分别为3.42%、16.22%、10.35%及20.8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雷氏夹法安定性膨胀值随着CaO含量和掺量的增加略有增大,当4种粉煤灰在40%掺量范围内... 研究粉煤灰中不同的CaO含量对水泥浆体安定性及抗裂性的影响。选取4种CaO含量的粉煤灰,分别为3.42%、16.22%、10.35%及20.8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雷氏夹法安定性膨胀值随着CaO含量和掺量的增加略有增大,当4种粉煤灰在40%掺量范围内体积安定性良好;空气中28 d时,水泥砂浆都呈收缩状态,且都随着CaO含量的增加而收缩略有减小;水泥品种、粉煤灰掺量相同的条件下,CaO含量为20.89%的粉煤灰胶凝材料初始开裂时间比掺加其他3种粉煤灰短,掺加CaO含量为3.42%粉煤灰的胶凝材料初始开裂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灰 氧化钙含量 安定性 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橡胶粉灰分分析与改性沥青效果研究
10
作者 王威 段丹军 +2 位作者 张波 高学凯 畅润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废旧轮胎橡胶制品以及由其制备的橡胶粉类型众多,然而缺乏对不同类型废旧轮胎橡胶粉品质以及对沥青改性效果的系统研究。此外目前针对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的计量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尼龙胎、子午胎和轿车... 废旧轮胎橡胶制品以及由其制备的橡胶粉类型众多,然而缺乏对不同类型废旧轮胎橡胶粉品质以及对沥青改性效果的系统研究。此外目前针对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的计量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尼龙胎、子午胎和轿车胎3种橡胶粉灰分含量进行检测,探讨不同取样质量对灰分含量结果的影响;然后,借助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3种橡胶粉灰分进行组成分析;最后,对比了20%、30%掺量的3种橡胶粉对沥青的性能提升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取样质量对灰分含量结果检测影响很大,总体上灰分含量会随取样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4种取样质量下,尼龙胎橡胶粉灰分含量均最小;3种橡胶粉灰分成分的共有且主要构成元素有4种,共有物质有6种,综合看来3种橡胶粉灰分的物质组成大体相似,但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对3种橡胶粉而言,掺量的增加均使得针入度下降,软化点、延度、黏度和弹性恢复升高,20%、30%掺量下尼龙胎橡胶粉对沥青综合性能提升效果最好。针对橡胶粉高温灰化条件下有灰分残留而沥青无残留的特点,提出可将橡胶粉中的灰分作为标记物,从而实现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的计量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粉 橡胶沥青 灰分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超重力油浆脱固工艺液体收率的方案研究
11
作者 贺安新 赵福利 +2 位作者 闵正红 侯俊毅 古亚坤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4,共6页
液体收率是油浆脱固装置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和高灰分组分后处理的难度。超重力分离机采用定期排渣的方式将高灰分的渣浆排出,以保证装置稳定运行。为提高油浆脱固过程的液体收率,通过研究产品油浆灰分变化考察了排渣周期、... 液体收率是油浆脱固装置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和高灰分组分后处理的难度。超重力分离机采用定期排渣的方式将高灰分的渣浆排出,以保证装置稳定运行。为提高油浆脱固过程的液体收率,通过研究产品油浆灰分变化考察了排渣周期、进料流量和油相阻垢剂对排渣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重力分离机排渣周期越长,液体收率越高,但每处理0.4 t油浆必须进行一次排渣,否则将影响装置稳定性;通过加入油相阻垢剂,可有效减轻渣浆在设备内黏附,从而有助于渣浆排出;在油相阻垢剂加剂量(w)为100μg g的情况下,排渣周期可延长66.7%,液体收率提高到96.07%,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且不会影响油浆后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分离机 油浆脱固 液体收率 灰分 渣浆 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改良低钙粉煤灰的渗透性及微观机理
12
作者 苏航 许栋哲 +1 位作者 巴合祖尔 崔素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共9页
该文以游离氧化钙低于10%的粉煤灰为主要研究对象,制备膨润土掺量分别为0%、4%、8%、12%、16%、20%和24%的改良粉煤灰试样,并对不同掺量的改良低钙粉煤灰分别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击实试验、渗透试验和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 该文以游离氧化钙低于10%的粉煤灰为主要研究对象,制备膨润土掺量分别为0%、4%、8%、12%、16%、20%和24%的改良粉煤灰试样,并对不同掺量的改良低钙粉煤灰分别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击实试验、渗透试验和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探讨改良试样物理性质随膨润土掺量的变化规律,渗透系数随膨润土掺量、压实度和渗流时间作用的变化,以及从颗粒分布、矿物成分与微观结构中讨论膨润土改良粉煤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膨润土的掺入使得改良粉煤灰具有了可塑性,随膨润土掺量的增加改良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呈线性增长,最优含水率呈二次函数降低而减小。改良粉煤灰的渗透系数随膨润土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且试样压实度越大降幅愈明显,当膨润土掺量大于20%时可以降低至10^(-7)cm/s以下;渗透系数随渗流时间的影响,分别发生了渗透系数逐渐减小、或增大然后趋于稳定以及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膨润土掺量的增加使得改良粉煤灰中的黏粒含量增大,有效粒径减小,生成了磷铝矿、硅线石、海砲石和硬沸石等新矿物,从而提高了改良粉煤灰部分颗粒的胶结能力,使得土体结构致密。且膨润土的掺入可以有效弥补粉煤灰渗透性大、流动性强的特点,能够应用于特殊环境的防渗衬层材料的工程中。研究可为中国粉煤灰材料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粉煤灰 膨润土掺量 渗透性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砷次氧化锌灰低酸浸出液选择性硫化除砷技术研究
13
作者 雷世麒 揭晓武 +1 位作者 张永禄 张坤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针对高砷次氧化锌灰多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以及砷在锌冶炼系统的合理开路难题,以高砷次氧化锌灰三段逆流浸出得到的低酸浸出液为原液,研究了低酸液初始酸量、硫化剂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砷脱除效果及铟夹杂损失行为的影响。结果表... 针对高砷次氧化锌灰多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以及砷在锌冶炼系统的合理开路难题,以高砷次氧化锌灰三段逆流浸出得到的低酸浸出液为原液,研究了低酸液初始酸量、硫化剂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砷脱除效果及铟夹杂损失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酸液选择性硫化除砷效果显著,在初始酸量40 g/L、硫化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25倍、反应时间2 h、温度70℃等优化工艺条件下,沉砷后液砷含量<1 g/L,砷脱除率达88.09%,铟损失率仅为8.15%,砷沉淀率/铟损失率比值达11,硫化砷渣中As含量达32.77%,为锌冶炼砷的合理开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氧化锌灰 高砷 硫化沉砷 砷铟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盐侵蚀粉煤灰-矿渣复掺再生混凝土离子传输与模型建立
14
作者 褚长焜 周佳 +1 位作者 张海涛 王家滨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7,共8页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与地下水中富含Mg^(2+)、SO_(4)^(2-)、Cl^(-)等侵蚀性离子,对运营期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试验采用干湿交替制度和7.5%MgSO_(4)-7.5%Na_(2)SO_(4)-5%NaCl复合盐溶液模拟西北地区气候环...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与地下水中富含Mg^(2+)、SO_(4)^(2-)、Cl^(-)等侵蚀性离子,对运营期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试验采用干湿交替制度和7.5%MgSO_(4)-7.5%Na_(2)SO_(4)-5%NaCl复合盐溶液模拟西北地区气候环境与化学腐蚀离子体系,开展室内复合盐侵蚀RAC耐久性加速试验。测试了侵蚀RAC中Cl^(-)、SO_(4)^(2-)、Ca^(2+)以及pH值,研究了离子在RAC中的分布以及粉煤灰-矿渣取代率比对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l^(-)和SO_(4)^(2-)含量随着RAC中粉煤灰-矿渣中矿渣取代率提高而降低,且SO_(4)^(2-)含量变化敏感性更高。Ca^(2+)和pH值随着矿渣取代率提高而增大,但Ca^(2+)的敏感性略低。随着暴露深度增大,SO_(4)^(2-)浓度梯度损失高于Cl^(-),pH值的增大幅度高于Ca^(2+)。同干湿交替次数,Cl^(-)扩散深度高于SO_(4)^(2-),pH值变化区域略小于Ca^(2+)。干湿交替180次,Ca^(2+)变动区范围最大,SO_(4)^(2-)和pH值变动范围相等且最小。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考虑粉煤灰-矿渣取代率比的Cl^(-)和SO_(4)^(2-)扩散模型。与试验值相比,Cl^(-)和SO_(4)^(2-)预测值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67和0.49,变异系数分别为0.42和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复合盐侵蚀 粉煤灰-矿渣取代率 离子含量分布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柏君 张国防 +2 位作者 郑薇 应灵慧 陆小培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0,共9页
开展了粉煤灰(FA)、矿渣微粉(GBFS)、提钛尾渣(TS)等3种矿物掺合料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合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其中TS的影响尤为明显;GBFS会降低泡沫混凝土的流动度,但TS和低掺量FA能提... 开展了粉煤灰(FA)、矿渣微粉(GBFS)、提钛尾渣(TS)等3种矿物掺合料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合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其中TS的影响尤为明显;GBFS会降低泡沫混凝土的流动度,但TS和低掺量FA能提高其流动度;3种矿物掺合料在低掺量时均能提高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吸水率和毛细吸水率,但在较高掺量时,又降低了其体积吸水率和毛细吸水率,其中TS和GBFS的降低作用尤为明显;3种矿物掺合料在高掺量时均能明显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中TS的提升效果最好;FA和GBFS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28 d干燥收缩率,TS则显著降低其28 d干燥收缩率;综合而言,FA和GBFS最佳掺量范围均为10%~15%,TS为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粉煤灰 矿渣微粉 提钛尾渣 性能 最佳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灰化-碳酸钠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硅含量
16
作者 许熔熔 阮泽斌 +1 位作者 胡铁军 周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55-159,共5页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通过干灰化-碳酸钠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植物样品中硅(Si)含量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种类样品中的灰分含量,将适量样品经马弗炉灼在600℃条件下灰化,然后加入碳酸钠在950℃熔融,使用稀盐酸溶液提...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通过干灰化-碳酸钠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植物样品中硅(Si)含量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种类样品中的灰分含量,将适量样品经马弗炉灼在600℃条件下灰化,然后加入碳酸钠在950℃熔融,使用稀盐酸溶液提取熔块后,用ICP-OES测得Si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检出限为6 mg·kg^(-1),测定下限为24 mg·kg^(-1),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将所建方法应用于实际植物样品中的Si含量测试,其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的相对误差在-16.4%~10.5%,满足《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生物样品技术要求》(DD2005-03)中对分析准确度的要求,即分析平均值与标准物质推荐值的相对误差RE≤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灰化 碱熔 植物样品 硅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及含水率对固化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魏贤华 王得林 +2 位作者 李超 钟海军 郭龙龙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9-1956,共8页
地质聚合物是一类以SiO_(2)和Al_(2)O_(3)为主要成分,经适当工艺及化学反应得到的具有非晶态三维网状结构的新型硅铝质材料。使用地质聚合物部分替代水泥用于土壤固化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改善固化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本研究采用... 地质聚合物是一类以SiO_(2)和Al_(2)O_(3)为主要成分,经适当工艺及化学反应得到的具有非晶态三维网状结构的新型硅铝质材料。使用地质聚合物部分替代水泥用于土壤固化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改善固化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本研究采用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部分代替水泥固化粉土,分别探究不同固化剂配比、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替代水泥比例、含水量、养护时间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部分替代水泥对土壤的固化效果有显著提升。当固化剂含量在8%~15%(质量分数)时,固化剂含量越高,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且强度增长速度越快。随着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替代水泥比例的增加,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含水率为28%、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占比为5%(质量分数)、养护时间为60 d时,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当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占比为10%和15%时,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占比为0%和5%时,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含量的增加,固化土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普通硅酸盐水泥 固化土 地质聚合物 无侧限抗压强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using SH lime-ash 被引量:1
18
作者 覃银辉 刘付华 周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86-390,共5页
Through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ratio of lime-ash(1-K),quantity of lime-ash,age,degree of compression and sal... Through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ratio of lime-ash(1-K),quantity of lime-ash,age,degree of compression and salt cont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inshore saline soil has speci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compared with ordinary soil for the perfect effect of solidif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 COMPRESSIVE strength LIME ash COMPACTION degree salt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煤泥浮选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长春 温智平 +1 位作者 周脉强 徐舸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随着国家政策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牵引,矿山智能化研究取得突破,其中,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受到高度关注,煤泥浮选智能控制技术一直是阻碍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关键瓶颈之一。以煤泥浮选数据生命周期为主线,从浮选精煤/尾煤灰分在线预... 随着国家政策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牵引,矿山智能化研究取得突破,其中,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受到高度关注,煤泥浮选智能控制技术一直是阻碍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关键瓶颈之一。以煤泥浮选数据生命周期为主线,从浮选精煤/尾煤灰分在线预测、浮选药剂智能添加和煤泥浮选系统智能决策3个角度综述了煤泥浮选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煤泥浮选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趋势。浮选精煤灰分在线预测困难重重,单一视觉特征信息并不可靠,尾矿灰分的预测技术相对更加成熟可靠;浮选药剂添加量受多个过程变量同时制约,模型性能在整个工况区间的自适应性和泛化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当前浮选工业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受限于浮选精煤/尾煤灰分等指标的预测精度、传感器检测精度、药剂添加精度等因素。浮选过程数据集维度更高,难以建立可靠的知识库,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能适应这类数据结构。此外,已有浮选监测系统只针对特定矿物,唯一性较高。未来浮选智能控制系统应集中攻克指标预测、传感器检测精度等方面限制,建立多煤种、模板化的煤泥浮选智能控制资料大数据集和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 数据生命周期 灰分在线预测 药剂智能添加 智能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瑞彩 吴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基于以废治废理念,提出了用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的新思路,并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测定了固化淤泥试样的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底渣磨细粉和未研磨的原渣按1∶1比例混合时,具有最优的固... 基于以废治废理念,提出了用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的新思路,并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测定了固化淤泥试样的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底渣磨细粉和未研磨的原渣按1∶1比例混合时,具有最优的固化性能;在最优混合比条件下,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龄期和改良垃圾焚烧底渣掺入比的增加而增大,含水率则相反;当改良垃圾焚烧底渣掺入比为35%时,固化淤泥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58.4 kPa,含水率由67.4%降至38.0%,采用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固化 垃圾焚烧底渣 含水率 无侧限抗压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