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amorphous-forming ability of M-Si-B ternary alloys using CALPHAD approach
1
作者 長谷部光弘 OHTANI Hiroshi HASEBE Mitsuhiro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0-110,共1页
A thermodynamic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M-Si-B (M=Fe, Ni) ternary systems. A regular solution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sublattice model wa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Gibbs energy for the individual phases in the... A thermodynamic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M-Si-B (M=Fe, Ni) ternary systems. A regular solution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sublattice model wa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Gibbs energy for the individual phases in the binary and ternary system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each phase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se parameters enabled us to obtain reproducible calculations of the isothermal and vertical section diagrams. The amorphous-forming ability of M-Si-B ternary alloys has been evaluated by introducing thermodynamic quantities obtained from the phase diagram calculations into Davies-Uhlmann kinetic formulations. For the computation, the time-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TTT) diagram, which gives the time necessary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tectable amount of crystal during transformation, was obtained at a finite temperature. The critical cooling rate for amorphization could be defined as the minimum cooling speed that does not intersect the TTT curve and, hence, these critical cooling rates enable us to evaluate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of M-Si-B ternary alloy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rystalline phase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each phase formulated by the present stud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compositional range of amorphization in these allo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i-B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CALPHAD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非晶防腐涂层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娜娜 鲁飞 +5 位作者 刘树峰 李慧 张帅 尹高天 李飞 徐瑞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16,共24页
铝基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控的合金成分,非常适合作为一种防腐功能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然而,铝基非晶合金的尺寸受限,非晶形成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研究发现,将铝基非晶合金以涂层形式应用可... 铝基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控的合金成分,非常适合作为一种防腐功能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然而,铝基非晶合金的尺寸受限,非晶形成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研究发现,将铝基非晶合金以涂层形式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我国对铝基非晶涂层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不足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因此,综述铝基非晶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对推动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铝基合金粉末作为制备涂层的基础材料,是铝基非晶涂层面向应用的重要环节。概述铝基非晶合金的发展、介绍铝基非晶合金的腐蚀现象,对于铝基非晶涂层的体系设计、耐腐蚀性能和作用机理的理解具有指导意义。阐述铝基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和铝基非晶涂层的设计准则,讨论铝基非晶涂层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耐腐蚀性能,阐释合金成分和后处理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效果,并揭示铝基非晶涂层的腐蚀机理。梳理并对比不同合金体系、制备技术条件下铝基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和耐腐蚀性能,总结并展望铝基非晶防腐涂层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在非晶防腐涂层的开发方面,铁基、锆基和镍基等非晶涂层均有获得优异的耐蚀性能及工业应用案例,而铝基非晶涂层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梳理并揭示铝基非晶涂层的研究现状,对开发高性能铝基非晶防腐涂层起到积极作用。非晶涂层能够很好地满足酸、碱等强腐蚀性工况环境的使用需求,有望成为新一代防腐材料,将理论数据与应用需求相结合,深入分析铝基非晶涂层的晶化过程与腐蚀行为,对铝基非晶涂层材料与表面防护技术朝着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多重功能一体化以及超长寿命方向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非晶合金 涂层 非晶形成能力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对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微观组织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翠勇 谢文彬 +2 位作者 邹泽昌 孙珍军 陈学永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铁基非晶合金存在非晶形成能力低、室温塑性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近混合焓+有效原子尺寸差”非晶合金成分设计理念设计了Fe_(55)Nb_(15)Ti_(15)Ta_(15)全金属组元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非晶... 铁基非晶合金存在非晶形成能力低、室温塑性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近混合焓+有效原子尺寸差”非晶合金成分设计理念设计了Fe_(55)Nb_(15)Ti_(15)Ta_(15)全金属组元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非晶态合金粉末,并研究了TiC陶瓷粉末的加入对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非晶形成能力、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TiC陶瓷粉末均匀稳定的分布于Fe_(55)Nb_(15)Ti_(15)Ta_(15)非晶合金粉末中。添加质量分数15%TiC陶瓷粉末延缓了球磨过程中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的合金化和非晶化进程,降低了热稳定性,使得球磨后粉末粒度变小,分布范围变宽。该项工艺可制备出具有较大室温塑性的大块铁基非晶合金原始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 形成能力 微观组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的铸造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那慧康 杨九卿 +5 位作者 寇生中 李晓诚 李林 付小强 梁彪 董利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8-230,共13页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材料的制备与研发朝着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制造高性能新材料零件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块体非晶合金零件的成形备受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和挑战。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非晶合金铸造成形技术包...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材料的制备与研发朝着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制造高性能新材料零件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块体非晶合金零件的成形备受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和挑战。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非晶合金铸造成形技术包括真空压铸、真空吸铸、水冷铜坩埚感应熔炼铜模铸造等方法。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玻璃成形能力(GFA)的影响,并列举了一些通过铸造成形方法制备的非晶合金零件及其精度。与传统晶体材料不同,非晶合金没有晶界、位错等缺陷,还分析了一些非晶合金常见的缺陷。非晶合金零件的成形能力和性能与基体金属的原料纯度密切相关,通过比较不同纯度的非晶合金,分析了原料纯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目前,非晶合金铸造大多在真空或空气氛围下进行,研究了不同气氛对非晶合金铸造成形性能的影响。总的来说,非晶合金零件的成形制备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非晶合金零件的生产制造将会更加高效、精准,这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铸造成形工艺 铸造成形性能 非晶成形能力 铸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n掺杂对FeCoNiSiB高熵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吉丽 杨斯蒙 +1 位作者 俞然 欧阳跃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32-11136,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高熵非晶软磁合金的磁学性能,以FeCoNiSiB高熵非晶合金为基础,分析Al、Mn元素共同掺杂及Mn元素掺杂浓度对于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有Al元素的合金条带均发生了部分晶化的现象,当Al含量为10%(... 为进一步优化高熵非晶软磁合金的磁学性能,以FeCoNiSiB高熵非晶合金为基础,分析Al、Mn元素共同掺杂及Mn元素掺杂浓度对于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有Al元素的合金条带均发生了部分晶化的现象,当Al含量为10%(原子分数)时晶化最为严重,而晶化析出的α-Fe(Si)纳米晶粒尺寸要小于铁磁交换作用长度Lex,晶粒间的交换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平滑效应失效,磁晶各向异性变大,导致其矫顽力相对较高;而单独添加Mn元素后所得的条带均为非晶态,Mn元素的掺杂使高熵非晶合金具有更加协调的原子构型,有效提高高熵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当Mn掺杂量为10%和15%时,均具有相对较低的矫顽力(<2 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非晶软磁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软磁性能 成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焕荣 石志强 +2 位作者 滕新营 闵光辉 叶以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在描述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中 ,过冷液相区的范围ΔTx 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是两个最重要最常用的参数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仅用这两个参数并不能完全解释所得到的一些实验现象。于是 ,用来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 在描述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中 ,过冷液相区的范围ΔTx 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是两个最重要最常用的参数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仅用这两个参数并不能完全解释所得到的一些实验现象。于是 ,用来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被相继提出。本文综述了各种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有关参数 ,在这些参数中 ,每一参数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但都不能应用于所有合金系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过冷液相区 玻璃转变温度 晶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对Mg-Cu-Y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2 位作者 贾淑果 殷镖 张兴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05-1811,共7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和初始结晶温度升高,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因Al部分置换Mg而增大,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从0.616升至0.631,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提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Mg79Al1Cu15Y5合金的晶化率低于Mg80Cu15Y5合金的。当退火温度为523 K时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均发生明显晶化,在非晶基体上弥散析出大量HCP-Mg和Mg2Cu纳米颗粒;当温度升高至573 K时,Mg79Al1Cu15Y5合金中有针状AlMg化合物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郝雷 陈学定 +1 位作者 袁子洲 王晓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22-24,共3页
概述了大块非晶态材料的发展历史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成分结构条件、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介绍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其产业化的可行性。同时综述了大块非晶合金优异的性能... 概述了大块非晶态材料的发展历史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成分结构条件、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介绍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其产业化的可行性。同时综述了大块非晶合金优异的性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形成机制 制备 金属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47Ti34Zr11Ni8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孔见 陈光 +1 位作者 王志华 孙强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85-1589,共5页
采用差压铸造法成功制备了Cu47Ti34Zr11Ni8块体非晶合金,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35K,过冷液相区ΔTx=63K,约化玻璃温度Trg=0.该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672K,晶化温度Tx1575,弯曲断裂强度高达2350MPa,断裂前弹... 采用差压铸造法成功制备了Cu47Ti34Zr11Ni8块体非晶合金,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35K,过冷液相区ΔTx=63K,约化玻璃温度Trg=0.该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672K,晶化温度Tx1575,弯曲断裂强度高达2350MPa,断裂前弹性变形量为2.1%,弯曲模量为102GPa;淬态微米级结晶相的出现使合金的三点弯曲断裂强度下降至11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与初生相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党淑娥 郑晓华 +2 位作者 闫志杰 胡勇 郝维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6-302,共7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Zr60Al15Ni25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Zr60Al15Ni25非晶合金晶化过程中的初生相为复杂三元化合物Al2NiZr6和AlNi4Zr5。非晶合金的有效晶化激活能反映了晶化初生相...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Zr60Al15Ni25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Zr60Al15Ni25非晶合金晶化过程中的初生相为复杂三元化合物Al2NiZr6和AlNi4Zr5。非晶合金的有效晶化激活能反映了晶化初生相与非晶相间的结构差异,二者结构差异越大,有效晶化激活能就越高,Zr60Al15Ni25非晶合金的有效晶化激活能高达345 kJ/mol;当合金高温熔体快冷过程中的初生相与非晶合金的晶化初生相一致时,晶化动力学参数能够实际反映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相反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 初生相 玻璃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非晶合金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宏闻 王建强 胡壮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9,54,共4页
Al 基非晶及纳米复合 Al 非晶合金,作为新兴的工程材料,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简述了 Al 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晶化动力学及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及进展,并就其性能与传统 Al 合金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铝基非晶合金 铝合金 快速凝因 玻璃形成能力 合成 晶化动力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Ni-Zr-Mo-W-B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庆军 范洪波 +3 位作者 孙剑飞 沈军 钱坤明 线恒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55-1559,共5页
采用铜模铸造法,可以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非晶圆柱棒。结合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测试结果,从动力学和结构学等方面阐述了Ni元素对Fe58Co10-xNixZr10Mo5W2B15(x=0,3,4,5,6,摩尔分数,%)合金系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铜模铸造法,可以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非晶圆柱棒。结合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测试结果,从动力学和结构学等方面阐述了Ni元素对Fe58Co10-xNixZr10Mo5W2B15(x=0,3,4,5,6,摩尔分数,%)合金系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元素含量的微量变化可以明显改善Fe58Co10-xNixZr10-Mo5W2B15(x=0,3,4,5,6)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当Ni含量达到4%时,Fe58Co6Ni4Zr10Mo5W2B15具有最佳的玻璃形成能力,晶化温度(Tx)、玻璃转变温度(Tg)、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玻璃形成能力判据Trg和γ分别为887 K、957 K、70 K、0.590 2和0.40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金属玻璃 玻璃形成能力 非晶钢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对ZrCuNiAl非晶合金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春燕 尹金锋 +2 位作者 王铮 寇生中 赵燕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以(Zr_(0.6336)Cu_(0.1452)Ni_(0.1012)Al_(0.12))_(100-x)Er_x(x=0,0.5,1,1.5,2,2.5,3,原子分数,下同)系块体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微量元素Er的含量来研究Er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 以(Zr_(0.6336)Cu_(0.1452)Ni_(0.1012)Al_(0.12))_(100-x)Er_x(x=0,0.5,1,1.5,2,2.5,3,原子分数,下同)系块体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微量元素Er的含量来研究Er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r元素所制备出的试样都是完全非晶结构的合金。随着Er含量的增加,各试样的弹性模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压缩塑性应变呈台阶式上升,x=0,x=0.5,x=1试样的塑性应变在4%的范围内波动;x=1.5,x=2,x=2.5试样的塑性应变在11%的范围内波动;x=3试样的塑性应变最高,其值为23.19%,弹性模量为37.76GPa,屈服强度为1604MPa,抗压强度为2068MPa,断裂强度为2060MPa;随着Er含量的增加,锆基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均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_(47)Cu_(44)Al_9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宝庆 曹国华 +4 位作者 郎庆斌 张志 战再吉 刘日平 王文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利用电弧炉制备一系列(Zr51.6Cu48.4)100-xAlx(x=6.0~10.0,摩尔分数,%)大块非晶合金,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Al的含量对其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的含量为9.0%时,合金具有最优的非晶形成能力。适... 利用电弧炉制备一系列(Zr51.6Cu48.4)100-xAlx(x=6.0~10.0,摩尔分数,%)大块非晶合金,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Al的含量对其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的含量为9.0%时,合金具有最优的非晶形成能力。适量铝的加入不仅能够抑制初生相CuZr的析出,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其长大。临界冷却速率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显示该合金的临界冷却速率为10K/s,室温压缩力学性能显示其断裂强度为1.9GPa,且有0.5%的塑性变形,断裂方式为韧性剪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临界冷却速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65)Cu_(25)Y_(10-x)La_x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彪林 王晓军 +1 位作者 陈学定 夏天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6,共4页
传统的非晶合金多为粉末或者薄带,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非晶合金的许多优异性能的发挥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因此研究开发块体非晶合金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用真空吹铸法制备了直径2mm的Mg65Cu25Y10-xLax(x=0、0.35、1、2)块体非晶合金棒,... 传统的非晶合金多为粉末或者薄带,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非晶合金的许多优异性能的发挥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因此研究开发块体非晶合金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用真空吹铸法制备了直径2mm的Mg65Cu25Y10-xLax(x=0、0.35、1、2)块体非晶合金棒,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分别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x=2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玻璃形成能力(Trg=0.5872);当x=0.35时,也就是当原子半径参数λ=0.18时,不但没得到共晶点的成分,反而其玻璃形成能力比Mg65Cu25Y10还差;当x=3、4时,此时在非晶基体中已经出现晶体相,说明其玻璃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合金 大块非晶 玻璃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Y-Fe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其热稳定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红旺 罗磊 +2 位作者 沈莹莹 李晨希 李荣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2,共5页
为了分析Al-Y-Fe三元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采用熔体急冷法制备了Al(100-2x)YxFex(其中x=3,4,5,6,7,8,9)、Al89Y5Fe6、Al88Y5Fe7和Al87Y5Fe8合金条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急冷态和部分晶化后条带的... 为了分析Al-Y-Fe三元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采用熔体急冷法制备了Al(100-2x)YxFex(其中x=3,4,5,6,7,8,9)、Al89Y5Fe6、Al88Y5Fe7和Al87Y5Fe8合金条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急冷态和部分晶化后条带的结构,运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合金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结果表明,Al88Y6Fe6、Al84Y7Fe7、Al89Y5Fe6和Al88Y5Fe7可以形成完全非晶合金;Al88Y5Fe7非晶合金280℃等温退火30 min析出纳米尺寸Al晶体,370℃等温退火30 min Al晶体发生进一步长大并有金属间化合物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非晶态合金 Al-Y-Fe非晶态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纳米晶 等温退火 晶化温度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Fe-Si-B-P-Cu非晶/纳米软磁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林 杨元政 +1 位作者 陶平均 王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4-27,30,共5页
研究了添加Nb元素对Fe-Si-B-P-Cu非晶/纳米软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热处理前后Bs值的变化。研究表明:Nb元素的添加提高了非晶态组织的热稳定性,扩大了混合相分离温度(Tp1)与非晶态组织晶化温度(Tp2)... 研究了添加Nb元素对Fe-Si-B-P-Cu非晶/纳米软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热处理前后Bs值的变化。研究表明:Nb元素的添加提高了非晶态组织的热稳定性,扩大了混合相分离温度(Tp1)与非晶态组织晶化温度(Tp2)间的温度区间(ΔT),改变了制备带材(As Q)的Bs值,热处理后的Ms值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而后趋于平缓,同时获得了Bs高于2.0 T的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纳米晶 非晶形成能力 饱和磁感应强度 晶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对块体Mg-Cu-Y-Nd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树森 刘伟 +1 位作者 毛有武 安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2-857,共6页
在非真空熔炼条件下采用工业纯原材料和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Mg65Cu25Y10-xNdx(x=0,2,4,6,8,10)棒状试样,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析Nd对Mg-Cu-Y-Nd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d的含量(x)为0,4,6成分... 在非真空熔炼条件下采用工业纯原材料和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Mg65Cu25Y10-xNdx(x=0,2,4,6,8,10)棒状试样,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析Nd对Mg-Cu-Y-Nd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d的含量(x)为0,4,6成分的合金试样具有完全非晶态组织,且x=4时具有最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其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为0.592,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高达66 K;当x为2,8,10时,由于合金成分明显偏离共晶成分,玻璃形成能力降低,试样只含有少量非晶,且主要呈晶体组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镁合金 块体金属玻璃 玻璃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Cu_(60)Zr_(30)Ti_(10)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元政 仇在宏 +1 位作者 谢致薇 白晓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55-1160,共6页
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2~3mm的Cu60-xZr30Ti10M2(M=Mg、Al、Sn)系列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差式扫描量热仪和硬度实验等研究它们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与显微硬度。该系列非晶合金均表现出两级晶化行为。Cu60Zr30Ti10的玻璃转变... 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2~3mm的Cu60-xZr30Ti10M2(M=Mg、Al、Sn)系列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差式扫描量热仪和硬度实验等研究它们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与显微硬度。该系列非晶合金均表现出两级晶化行为。Cu60Zr30Ti10的玻璃转变温度为426.5℃,晶化起始温度为467.7℃,过冷液相区为41.2℃。添加Mg、Mo、Al对过冷液相区影响比较小,而添加Sn则使过冷液相区明显增大,达到51.6℃,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有较明显提高,热稳定性增强。Cu60Zr30Ti10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为HV594.3,添加2%(摩尔分数)的Mg、Mo和Al对显微硬度影响不大,而添加2%Sn(摩尔分数)却使显微硬度达到HV755.7,提高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60-xZr30Ti10M2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非晶态合金材料 被引量:17
20
作者 何国 陈国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7,共3页
综述了大体积非晶合金的形成原理以及合金的结构和成分特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体积非品合金的制造工艺;简要介绍了几类大体积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
关键词 非晶转变 大体积 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