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3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SHEAR WALLS WITH SHORT PIERS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东升 刘世美 +2 位作者 华新钰 刘俊龙 艾军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6年第3期194-201,共8页
The equations of the lateral deflection curve of the short pier shear wall under a lateral concentrated load at any level are derived by employing a continuous approach. Lateral flexibility matrixes for the dynamic an... The equations of the lateral deflection curve of the short pier shear wall under a lateral concentrated load at any level are derived by employing a continuous approach. Lateral flexibility matrixes for the dynamic analysis are also obtained by repeatedly calculating the lateral unit load on the wall at each level where a lumped mass located. Dynamic analyses are implemented for short pier shear wall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called the integrative coefficient and the pier strength coefficient related to the dimensions of walls. The influences of two coefficients on the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the structure are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grative coefficient, the periods of top two modes apparently decrease but the other periods of higher frequency modes show little variation when the pier strength coefficient remains constant. Similarly, if the integrative coefficient is constant, the top two periods of the free vibratio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grative coefficient but the other periods of higher frequency modes show less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wall with short piers dynamic analysis integrative coefficient pier strength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work lateral pressure of precast normal-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s infilled wi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2
作者 YAO Rong YE Yan-hua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8年第2期39-48,共10页
Wall cracking and mold expanding due to concrete vibra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recast normal-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s infilled wi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 However, the ... Wall cracking and mold expanding due to concrete vibra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recast normal-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s infilled wi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 However, the high liquidity of SCC will induce a higher lateral pressur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mplate lateral pressure. In this work, nine composite shear wall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focusing on the effects of two parameters, i.e., the casting rate and the section width of the formwork. The time-varying pressure was monitored during the SCC pour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of casting rate from 3.2 m/h to 10.3 m/h resulted in a higher maximum lateral pressure. The higher casting rate led to a longer time required for the lateral pressure to drop to a steady value.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ction width and the rate of decrease in the initial formwork pressure and stable value.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a formula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casting spe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CC formwork pressure was established to fill the gap in the current standards and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WORK LATERAL pressur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 composite shear wall CASTING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hear equilibrium flow in Tokamak plasma on resistive wall modes
3
作者 李莉 刘悦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7期352-358,共7页
A code named LARWM with non-ideal magnetohydrodynamic equations in cylindrical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instability in Tokamak plasma surrounded by a conducting wall with finite resistivity. We mainly take three ... A code named LARWM with non-ideal magnetohydrodynamic equations in cylindrical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instability in Tokamak plasma surrounded by a conducting wall with finite resistivity. We mainly take thre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hear equilibrium plasma flow into consideration to study the stabilizing effect of the shear flow on the resistive wall modes (RWMs). The three factors are the velocity amplitude of flow, the shear rate of flow on plasma surface, and the inertial energy of equilibrium plasma flow. In addition, a local shear plasma flow is also calculated by the LARWM code. Consequently, it is found that the inertial energy of the shear equilibrium plasma flow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RW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kamak plasma shear equilibrium flow resistive wall m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
4
作者 GUO Nan GUO Yihong YANG Yingwei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3-448,共6页
In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s,both the whole structure′s seis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od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In this pap... In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s,both the whole structure′s seis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od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In this paper,a pushover analysis of topical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 was carried out,the seismic shear force that the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 should undertake was worked out,the influences of plastic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 value on horizontal seismic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give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yield of the shear walls,the story shear force was undertaken by slab-columns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d while with the decrease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iffness of a structure,and th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was undertaken by slab-columns correspondingly decreased.According to the code,the design of horizontal force distribution may be cause insecurity problems,so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in slab-column shear wall structures as the supplem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 of the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pushover analysis plastic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iffness of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端板式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丽华 石锦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5,144,共10页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通过提升钢材屈服强度、改用全截面梁上盖板、增加盖板厚度及设置梁端加劲肋等方式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最后依据基于塑性极限分析法推导结果提出了该类型节点的端板厚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墙梁节点 ABAQUS有限元 应力三轴度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应变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
6
作者 樊禹江 陈玉喜 +2 位作者 李寰芳 许锦宝 葛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基于课题组所做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采用析因法,共设计216个不同剪跨比、轴压比、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等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模型,完成相应的单推性能研究;基于有限元破坏形态...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基于课题组所做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采用析因法,共设计216个不同剪跨比、轴压比、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等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模型,完成相应的单推性能研究;基于有限元破坏形态识别,将构件破坏形态划分为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3类,提出墙体破坏形态划分准则。参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划分6个性能状态,对剪切破坏划分两个性能状态,基于构件极限状态下混凝土、钢筋应变和承载力,确定墙体性能状态判定准则。通过线性回归分别得到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形态下构件各塑性位移角限值的回归方程,并提出各破坏形态下具有90%保证率的构件变形指标限值标准,为基于性能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装配式剪力墙 有限元模拟 破坏形态 变形指标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
7
作者 黄丽芬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取单一的方法对剪力墙安装偏差进行量化处理,易产生效果不佳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即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安装过程中,获取其安装过程的感知数据,并对感知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判断其中... 采取单一的方法对剪力墙安装偏差进行量化处理,易产生效果不佳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即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安装过程中,获取其安装过程的感知数据,并对感知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偏差.对剪力墙安装偏差进行分类处理,针对不同类别的偏差,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并计算出相应的纠正因子,得到对应的偏差纠正值.设计的公共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安装偏差纠正技术应用于工程实例,残余偏差值仅为0.88 mm,纠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预制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安装 偏差纠正 纠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节点抗剪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跃 隋春光 +1 位作者 雷永旺 郭全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模块化技术正在推动新一代核电厂的设计和发展,兼具优良工作性能和工业化施工性能的钢板混凝土(SC)结构在模块化结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作为SC模块结构与RC结构之间的典型传力构件,其结构设计必须既要保证荷载的有... 模块化技术正在推动新一代核电厂的设计和发展,兼具优良工作性能和工业化施工性能的钢板混凝土(SC)结构在模块化结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作为SC模块结构与RC结构之间的典型传力构件,其结构设计必须既要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又要考虑模块化施工的可行性。为研究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抗剪性能,设计并完成了2个“薄墙厚板型”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循环加载试验,包括GB/T 51340—2018建议的钢筋连接器连接、附加抗剪键等两种连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剪跨比1.50下试件均发生RC楼板弯剪破坏,节点主要传力破坏路径为加载端至楼板根部的斜压杆区域,说明节点结合面不配置抗剪键仍满足抗剪要求;试验过程中,直螺纹钢筋套筒无滑脱、未发生钢筋或焊缝拉断,延性系数均大于4,说明钢筋连接器连接的传力性能良好,可作为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的有效连接方式;该节点核心区仍属于抗剪薄弱区域,若要满足“全强度连接”设计准则,核心区对拉筋体积含钢率应不低于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墙 钢筋混凝土楼板 连接节点 钢筋连接器 抗剪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面板坝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大型单剪试验及力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孙大伟 许鑫洋 +4 位作者 郦能惠 章涵 李登华 许兵 黄城友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6,共9页
21世纪以来高面板堆石坝多采用挤压墙施工技术,研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力学特性以真实预测面板应力变形对于确保大坝安全相当重要。目前锯齿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单剪试验和离散元仿真成果均未见到。为此以某200m级高坝为参照,开展... 21世纪以来高面板堆石坝多采用挤压墙施工技术,研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力学特性以真实预测面板应力变形对于确保大坝安全相当重要。目前锯齿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单剪试验和离散元仿真成果均未见到。为此以某200m级高坝为参照,开展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大型单剪试验,比较了锯齿状和平面状两种不同型式挤压墙-垫层料接触界面力学特性的差异。首次采用离散元数值单剪试验分析了接触区垫层料的位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与平面状挤压墙相比,锯齿状挤压墙导致垫层料颗粒发生更剧烈的转动并导致靠近接触面的垫层料变形加大。基于锯齿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单剪试验成果确定了接触面本构模型及其参数,有助于提高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应力变形计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单剪试验 挤压墙 离散元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力学计算与抗震性能
10
作者 张文津 肖绪文 +4 位作者 肖建庄 李水生 丁陶 吕凤悟 周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 剪力分担比 弹性计算方法 刚度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道荷载作用下的变截面连续箱梁桥约束扭转分析
11
作者 尉浩浩 张和 +2 位作者 何昊 王磊 刘志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为了分析约束扭转效应对箱梁截面应力的影响,基于箱梁约束扭转微分方程初参数解,推导出自由扭矩和二次扭矩的初参数解析式;引入以扭转角和广义翘曲位移为节点位移的箱梁单元,根据乌氏第二理论和箱梁单元推导出单元刚度矩阵、自由扭矩、... 为了分析约束扭转效应对箱梁截面应力的影响,基于箱梁约束扭转微分方程初参数解,推导出自由扭矩和二次扭矩的初参数解析式;引入以扭转角和广义翘曲位移为节点位移的箱梁单元,根据乌氏第二理论和箱梁单元推导出单元刚度矩阵、自由扭矩、二次扭矩的计算矩阵和等效节点荷载列阵;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有限元程序,用于分析变截面连续箱梁桥的约束扭转效应,并用程序计算某变截面三跨连续箱梁桥在双力矩最不利布载下的截面内力和位移。结果表明,约束扭转效应引起的二次剪应力与扭转剪应力的比值在腹板上达到峰值,其比值在支点截面和集中荷载作用截面上分别可达到35.66%和68.23%,而在其余截面上未超过2.23%;沿纵桥向,正应力放大系数和剪应力放大系数的峰值出现在支点截面;对于本文实例桥,正应力放大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077~1.304,剪应力放大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822~2.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 约束扭转 单元刚度矩阵 二次剪应力 扭转剪应力 应力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徐变效应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霄龙 王鹏 +2 位作者 王永慧 许蔚 李洛克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研究徐变作用下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轴压性能,基于弹性理论和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adjusted effective modulus method,AEMM),推导了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长期变形计算公式。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考虑徐变效应的多... 为研究徐变作用下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轴压性能,基于弹性理论和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adjusted effective modulus method,AEMM),推导了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长期变形计算公式。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考虑徐变效应的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误差在6%以内。研究表明:徐变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对构件有较大影响,徐变变形增量随着加载龄期的延长而减小,增大含钢率能有效降低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徐变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剪力墙 轴压性能 徐变效应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13
作者 孙倩龙 何沛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震需求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使地震易损性分析无需人为假定易损性函数分布形式。以某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结构各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用构件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建模过程,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剪力墙 基础隔震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灰缝加固整毛石墙体静力试验研究
14
作者 翁志英 吴应雄 许昊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48-54,85,共8页
福建省沿海地区现存大量石砌体建筑,其石砌体墙采用干砌甩浆的砌筑方式,砂浆饱满度低以及低强度黏土混合砂浆导致石砌体墙抗剪性能差。基于已有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对整毛石墙灰缝嵌缝加固的成果,提出采用UHPC对整毛石墙灰缝进行点状... 福建省沿海地区现存大量石砌体建筑,其石砌体墙采用干砌甩浆的砌筑方式,砂浆饱满度低以及低强度黏土混合砂浆导致石砌体墙抗剪性能差。基于已有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对整毛石墙灰缝嵌缝加固的成果,提出采用UHPC对整毛石墙灰缝进行点状嵌缝加固,对18个整毛石墙水平灰缝点状加固试件进行抗剪性能试验,以竖向压应力水平和加固方式为主要研究参数,对比分析加固前后整毛石墙体灰缝的破坏特征和受力机理等。结果表明:与未加固石墙试件相比,UHPC加固后的整毛石墙灰缝抗剪承载力显著提升;在UHPC点状加固平面面积相近的基础上,改变点状UHPC的加固位置和数量对整毛石墙灰缝的抗剪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因此采用两点点状嵌缝的加固方式,施工简单且满足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整毛石墙体 抗剪性能 超高性能混凝土 点状墙体嵌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螺栓-Wall Shoes”连接技术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苏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94-98,共5页
分析研究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水平缝及节点的连接方式,介绍了现有湿连接和干连接的优缺点;在分析螺栓连接与Wall Shoes连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将两者相结合的新型连接形式——“螺栓-Wall Shoes”连接。根据规范要求,确定了新型“螺... 分析研究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水平缝及节点的连接方式,介绍了现有湿连接和干连接的优缺点;在分析螺栓连接与Wall Shoes连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将两者相结合的新型连接形式——“螺栓-Wall Shoes”连接。根据规范要求,确定了新型“螺栓-Wall Shoes”连接的钢板、钢筋、螺栓及焊条强度参数,计算角焊缝长度、预埋钢筋长度、钢板尺寸、承载力设计值以及每米预制装配式剪力墙需布置的新型连接器个数,为工厂生产及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结构 剪力墙 螺栓-wall Shoes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设计研究
16
作者 倪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2期10-12,共3页
研究了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路径,根据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从宽度控制、最小剪力系数、连梁超限3个方面提出了剪力墙结构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原则,同时,分析了荷载取值、剪力墙连接方式以及构件长度设计、装配式... 研究了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路径,根据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从宽度控制、最小剪力系数、连梁超限3个方面提出了剪力墙结构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原则,同时,分析了荷载取值、剪力墙连接方式以及构件长度设计、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拆分要点、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等内容,有助于转变传统设计方式,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周期,助力装配式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结构 剪力墙结构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射工质对高温高超声速层/湍流边界流动的影响
17
作者 吴心怡 张伦 +3 位作者 张雨秋 江中正 吴昌聚 陈伟芳 《上海航天(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剧烈气动热问题,对飞行器热防护构成威胁,通过质量引射的主动热防护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壁面的摩擦阻力和热流,成为热防护研究的热点。然而,不同工质引射对高温高超声速层/湍流边界层流动的影响规律及区别仍不十分明确... 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剧烈气动热问题,对飞行器热防护构成威胁,通过质量引射的主动热防护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壁面的摩擦阻力和热流,成为热防护研究的热点。然而,不同工质引射对高温高超声速层/湍流边界层流动的影响规律及区别仍不十分明确,是主动热防护设计亟须解决的气动问题。因此,本文拟选取二维平板模型,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开展考虑质量引射的降热减阻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引射工质(水蒸汽、二氧化碳、热解气体)对高温高超声速层/湍流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说明:热解气体引射条件下,层/湍流激波层速度和温度分布差异明显。与无引射相比,3种不同工质引射气体均有效降低了湍流边界层处的速度与温度梯度,进而降低了壁面的摩擦阻力和热流,并且相较于其他2种工质,热解气体引射降热减阻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3种引射工质均使得雷诺应力大幅度提升,加剧了湍流的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质量引射 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 边界层 降热减阻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外荷载下外保温单面叠合剪力墙连接件对保温层连接性能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张凯 程蓓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外保温单面叠合剪力墙构件在面外荷载作用下,连接件的布置对其保温层连接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风作用下,连接件保持安全稳定状态,连接最外层岩棉的保温钉连接件容易发生内嵌,岩棉层不容易发生剥离...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外保温单面叠合剪力墙构件在面外荷载作用下,连接件的布置对其保温层连接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风作用下,连接件保持安全稳定状态,连接最外层岩棉的保温钉连接件容易发生内嵌,岩棉层不容易发生剥离,而中间石墨层与剪力墙结合面的接缝处的上下两端出现应变突变,容易发生剥离现象;对连接件进行加密布置后,可以降低石墨层与剪力墙结合剥离的风险;最后给出面外荷载下外保温单面叠合剪力墙连接件布置建议,为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保温 单面叠合剪力墙 偏心受压 风荷载 连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温叠合剪力墙FRP连接件力学性能
19
作者 徐海东 张玉敏 徐振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70-78,共9页
以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为研究对象,研究螺纹型、矩形和六芒星状3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接件(FRP)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下的抗剪力学性能,并且对三种FRP连接件在两个阶段下的破坏形态、抗拔承载力和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 以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为研究对象,研究螺纹型、矩形和六芒星状3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接件(FRP)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下的抗剪力学性能,并且对三种FRP连接件在两个阶段下的破坏形态、抗拔承载力和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混凝土锚固破坏,层间剪切破坏和断裂破坏。施工阶段下单根FRP连接件最终抗剪承载力在1.41~3.91 kN之间,使用阶段下单根FRP连接件最终的抗剪承载力在3.19~6.02 kN之间,根据理论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可知,在两个阶段情况下3种连接件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均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可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纤维增强复合连接件 夹芯保温 剪切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板剪力墙中U型抗拔锚固节点的承载性能
20
作者 刘依萍 董利 +3 位作者 郑维 曹学剑 张玲云 王小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1,共8页
夹板剪力墙抗侧力性能优异,其抗侧刚度和承载力是普通轻木剪力墙的2~3倍。然而,夹板剪力墙中常用的三角形抗拔锚固件(hold⁃down)会使端部墙骨柱偏心受拉,并易在顶部螺栓孔处发生断裂,严重制约墙体抗侧承载能力。采用U型锚固连接件能很... 夹板剪力墙抗侧力性能优异,其抗侧刚度和承载力是普通轻木剪力墙的2~3倍。然而,夹板剪力墙中常用的三角形抗拔锚固件(hold⁃down)会使端部墙骨柱偏心受拉,并易在顶部螺栓孔处发生断裂,严重制约墙体抗侧承载能力。采用U型锚固连接件能很好解决该不利破坏。对采用了不同紧固件形式和数量的4组U型锚固件节点进行单调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系数,并基于GB 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对其承载力和屈服模式进行理论计算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螺钉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6SH、10SH)均表现为螺钉弯曲和拔出破坏,而采用3根和5根螺栓连接(3BH和5BH)的U型hold⁃down节点则分别表现为螺栓弯曲和墙骨断裂破坏。采用螺栓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比采用螺钉连接的节点高81.5%和62.0%以上,但延性较后者低23.2%以上。采用3根螺栓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3BH)充分利用了螺栓的屈服强度和弹塑性变形能力,综合性能表现最佳。基于GB 50005—2017能准确预测采用螺钉连接U型hold⁃down节点的屈服模式和承载力,但会低估32%~43%的螺栓连接U型hold⁃down节点承载力。研究得到的U型hold⁃down节点荷载⁃位移关系和力学性能指标可为后续的夹板剪力墙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锚固 轻木剪力墙 螺钉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