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斌 顾左文 +2 位作者 高金田 袁洁浩 狄传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4-2154,共11页
采用2000~2004年中国地区34个台站的地磁日均值数据,计算了通口和静日的平均年变率,以及静日的拟合年变率.应用上述年变率,建立了2000.0~2005.0年代中国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泰勒多项式模型和曲面样条模型.分析讨论了该泰勒多项式模型... 采用2000~2004年中国地区34个台站的地磁日均值数据,计算了通口和静日的平均年变率,以及静日的拟合年变率.应用上述年变率,建立了2000.0~2005.0年代中国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泰勒多项式模型和曲面样条模型.分析讨论了该泰勒多项式模型和曲面样条模型与国际地磁参考场长期变化模型(IGRF-SV)的异同,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的泰勒多项式模型与曲面样条模型的形态与数值是一致的,而且与IGRF-SV长期变化的趋势也是一致的,但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具有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长期变化 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 泰勒多项式 曲面样条模型 中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海洋地磁日变改正有关的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处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金耀 刘强 +4 位作者 翟国君 吴学文 吴招才 张涛 罗孝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2,共6页
提出地磁日变改正中需要顾及地磁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可靠分离,保证磁力数据改正处理具有明确的基准,提高拼接整合的精度。如果日变站能够控制测区,两者可采用时间同步固定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日变站实测的地... 提出地磁日变改正中需要顾及地磁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可靠分离,保证磁力数据改正处理具有明确的基准,提高拼接整合的精度。如果日变站能够控制测区,两者可采用时间同步固定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日变站实测的地磁长期变化来改正,反之,对日变站和测区应分别采用时间同步变化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地磁正常场的地磁长期变化来改正。为此,应该明确定义与时间相关的日变改正基值为地磁正常场与地磁异常之和。通过磁静日总场观测值偏离正常场的某种形式的长期平均值,可以逼近日变站的地磁异常。磁扰的分离应保证磁扰初动和消失相对于磁静日无磁扰的连续过渡。采用综合模型一并进行日变改正、正常场及其长期变化改正,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日变改正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磁测量 日变改正基值 地磁长期变化 磁扰 综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东亚地区地磁长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元芳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287-295,共9页
收集了东亚地区近30年以来地磁观测台的7个地磁要素年均值,分成与国际参考地磁场相应的6个时间段,用最小二乘方法计算出东亚地区的地磁长期变化时间空间分布多项式模型。并与国际参考地磁场的长期变化(SV)比较,与实测的SV... 收集了东亚地区近30年以来地磁观测台的7个地磁要素年均值,分成与国际参考地磁场相应的6个时间段,用最小二乘方法计算出东亚地区的地磁长期变化时间空间分布多项式模型。并与国际参考地磁场的长期变化(SV)比较,与实测的SV值相比较,所有地磁要素5阶多项式SV模型的均方偏差(RMS)都比国际参考地磁场的RMS小。本文结果说明,利用地磁台的数据可以建立很好的东亚地区地磁长期变化模型,得到切合实际的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今后东亚地区修正地磁长期变化提供方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长期变化模型 东亚地区 地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1985年中国地磁长期变化的模型和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元芳 王月华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40-747,共8页
对1950年以来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观测台和复测点地磁三分量数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求得这期间每5年的共7组地磁长期变化的模型(SV模型).利用这些SV模型将需要的地磁观测值归算到所需的年代,很好地建立了1950—1985年中国地区的主磁... 对1950年以来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观测台和复测点地磁三分量数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求得这期间每5年的共7组地磁长期变化的模型(SV模型).利用这些SV模型将需要的地磁观测值归算到所需的年代,很好地建立了1950—1985年中国地区的主磁场模型.文中还表示了中国地区1950年以来地磁各分量地磁长期变化的时空变化趋势.这些SV模型系数和国际参考地磁场系数计算的SV值与相应观测的SV值比较,由中国SV模型系数得到的均方值比国际参考场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长期变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OS-6模型描述的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振东 顾左文 +2 位作者 陈斌 王粲 袁洁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10,共7页
根据CHAOS-6模型,计算了2015年中国地区28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年度变化以及2008.0—2016.5年成都、格尔木、兰州、泰安和通海5个地磁台站的地磁长期变化。分析比较了地磁台站实际观测值与CHAOS-6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得到两者差值的均值... 根据CHAOS-6模型,计算了2015年中国地区28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年度变化以及2008.0—2016.5年成都、格尔木、兰州、泰安和通海5个地磁台站的地磁长期变化。分析比较了地磁台站实际观测值与CHAOS-6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得到两者差值的均值及均方误差。结果表明:CHAOS-6模型描述的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与地磁台站实际观测的地磁长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差异,28个台站的磁偏角(D)、磁倾角(I)、地磁总强度(F)、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差值的均值和均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9'/1.7',-29.3'/0.8',-116.3 nT/10.2 nT,264.7 nT/13.6 nT,-27.7 nT/15.0 nT,265.2 nT/13.7 nT,-356.9 nT/8.0 nT。因此,在使用CHAOS-6模型研究中国地区区域问题时,应充分考虑模型的误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S模型 地磁年度变化 地磁长期变化 地磁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地磁急变特征对地磁场长期加速度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白春华 康国发 +2 位作者 高国明 文丽敏 孙苑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7-3760,共14页
研究中国地区地磁急变(jerks)和地磁长期加速度(secular acceleration, SA)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磁急变区域特征,并为地磁急变的地核动力学起源研究提供有用信息.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和CHAOS-7磁场模型,研究了自2000年... 研究中国地区地磁急变(jerks)和地磁长期加速度(secular acceleration, SA)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磁急变区域特征,并为地磁急变的地核动力学起源研究提供有用信息.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和CHAOS-7磁场模型,研究了自2000年以来中国地区地磁急变和地磁长期加速度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地磁长期加速度在东半球和西半球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西半球加速度斑块主要出现在赤道附近,并呈现明显的西向漂移特征;而东半球加速度斑块则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来回运动.地磁急变与长期加速度斑块的强度和位置密切相关,地磁急变通常发生在地磁长期加速度强度(secular acceleration intensity, SAI)的极小值时期.自2000年以来,全球长期加速度强度大约在2006年、2009年、2012.5年和2016年达到极大值,而在2003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附近达到极小值.中国地区在2003年和2014年出现地磁急变,这两个年份既是东半球长期加速度强度的极小值时期,也是长期加速度正负斑块反极性的过渡时期.然而,在2007年和2011年,中国地区没有发生地磁急变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两个年份附近中国地区长期加速度正负斑块没有发生反极性变化,同时东半球长期加速度脉冲斑块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远离中国地区.这些脉冲斑块对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长期变化的小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急变 地磁场模型 长期变化 长期变加速度 中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中国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冠谐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2,共5页
根据 1998~ 2 0 0 0年完成的 118个地磁测点和 39个地磁台的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以及IGRF2 0 0 0 ,计算2 0 0 0年中国地磁场冠谐模型 (截断阶数为 8) ,以及 2 0 0 0~ 2 0 0 5年中国地磁长期变化冠谐模型 (截断阶数为 6 ) .球冠极位于 3... 根据 1998~ 2 0 0 0年完成的 118个地磁测点和 39个地磁台的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以及IGRF2 0 0 0 ,计算2 0 0 0年中国地磁场冠谐模型 (截断阶数为 8) ,以及 2 0 0 0~ 2 0 0 5年中国地磁长期变化冠谐模型 (截断阶数为 6 ) .球冠极位于 36°N ,10 4°E ,球冠半角为 30°.中国地磁场冠谐模型能更好地表示我国地磁场的时空变化 ,地磁场模型的均方偏差为 :10 4.4nT(X分量 ) ,10 3.3nT(Y分量 ) ,12 3.9nT(Z分量 ) .依据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冠谐模型 ,分别绘制2 0 0 0年中国地磁图 (F ,X ,Y ,Z)和异常磁场图 (ΔF ,ΔX ,ΔY ,ΔZ) ,以及 2 0 0 0~ 2 0 0 5年地磁长期变化图 ( ·F ,·X ,·Y ,·Z) .指出改善地磁场模型边界效应的途径 ,并对如何布设地磁复测点提出了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中国 地磁场 地磁长期变化 冠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自洽正态统计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石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626,共11页
从地磁场时间变化尺度可分的理论考虑和观测事实出发,建立地磁场Reynolds分解,强调地磁场时均部分和长期变化部分均包含所有的多极子分量;重新解释Constabe和Paker关于规一化Gduss系数的统计结果,从而将地磁场长期变化自洽正态模型... 从地磁场时间变化尺度可分的理论考虑和观测事实出发,建立地磁场Reynolds分解,强调地磁场时均部分和长期变化部分均包含所有的多极子分量;重新解释Constabe和Paker关于规一化Gduss系数的统计结果,从而将地磁场长期变化自洽正态模型自洽化.在这一结构最简单的统计模型中,地磁角度要素和总强度的统计分布均为非正态.地磁场方向及其等价表示虚偶极磁矩方向服从广义Fisher分布,可以解释地磁场方向和虚磁偶极矩方向的椭圆分布长轴大致正交的观测事实.模型的VGP角散布不能解释古地磁观测,意味着时均场中显著存在非轴向偶极子分量.解析结果加强了Egbert关于VGP路径优势经度为不均匀采样所致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长期变化 虚磁极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磁场长期变化模型的地磁导航基准图时变修正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渊 张金生 +2 位作者 王仕成 乔玉坤 张盈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3-548,552,共7页
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是影响地磁导航基准图时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一种以模型预测值对基准图进行时变修正的方法,利用主磁场长期变化模型解决临近空间地磁导航基准图的时变修正问题。基于WMM2010建立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模型,在此基... 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是影响地磁导航基准图时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一种以模型预测值对基准图进行时变修正的方法,利用主磁场长期变化模型解决临近空间地磁导航基准图的时变修正问题。基于WMM2010建立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地区临近空间(海拔高度30 km)的主磁场长期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地磁场分量长期变化率对基准图时变进行修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地磁导航基准图的匹配概率可以达到90%以上,相比修正前有显著提高,且修正前后间隔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利用主磁场长期变化模型修正后的地磁导航基准图具有良好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地磁导航 主磁场 WMM2010 长期变化建模 基准图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余年来地球磁场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德军 徐新强 段金梅 《海洋测绘》 2013年第6期70-72,共3页
利用第11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计算了自1900年以来地球磁矩、磁矩变化率、地磁北极位置、偏心磁偶极子的位置和地球外部空间的地磁能量等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量,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加深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
关键词 地磁 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 偶极子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