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 |
彭路赢
杨屹洲
张军勇
吴磊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
朱光
牛漫兰
刘国生
王道轩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15
|
|
3
|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 |
刘永江
葛肖虹
叶慧文
刘俊来
N.Franz
J.Genser
Pan Hongxun
潘宏勋
任收麦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7
|
|
4
|
澜沧江断裂带的新生代走滑运动学特点 |
钟康惠
刘肇昌
舒良树
李凡友
施央申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5
|
郯庐断裂带平移时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
朱光
徐嘉炜
孙世群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14
|
|
6
|
济阳坳陷断裂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 |
方旭庆
蒋有录
罗霞
赵兰全
杨永红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5
|
|
7
|
合肥盆地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
刘国生
朱光
牛漫兰
王道轩
宋传中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8
|
黄骅拗陷孔店凸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
颜照坤
付东立
肖敦清
李勇
蒲秀刚
刘子藏
袁淑琴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9
|
新甘交界北山地区大泉断裂走滑特征及ESR测年证据 |
张宇
潘金花
刘畅
郭召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0
|
对地震剖面中正断层几种特殊表现形式的认识 |
董树政
卢刚臣
马军
李振勇
孔凡东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1
|
辽河盆地右行走滑构造运动新证据——基于岩样显微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
单家增
孙红军
肖乾华
汪道京
许坤
刘晓峰
申大媛
孙素青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12
|
冀东冷口断裂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
陈云峰
王根厚
张长厚
秦渊
穆胜利
刘阳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
2005 |
6
|
|
13
|
断层宽度对跨断层隧道错动反应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
林克昌
陈新民
左娟花
张鹏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14
|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
王志洪
卢华复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4
|
|
15
|
梁家-万昌地区同沉积断层对奢岭组沉积的控制作用 |
王晓龙
何生
石万忠
许学龙
吴云鹏
王洁
李劭杰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6
|
桩海地区的走滑和挤压构造特征 |
张明振
付瑾平
印兴耀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17
|
柴达木盆地西部走滑相关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
赵凡
贾承造
袁剑英
曹正林
陈启林
田继先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18
|
宁夏及邻近地区震源机制解特征 |
赵知军
刘秀景
康凌燕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9
|
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对柴达木盆地的侧向效应 |
刘重庆
周建勋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
2013 |
8
|
|
20
|
中缅交界苏典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及意义 |
常祖峰
常昊
毛泽斌
罗林
王琦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