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ethod for Locating Calculation of Arbitrary Spatial Straight Line or Plane in NC Machining
1
作者 YAN Shu-tian, LIU Tao, WU Zai-xin, HU Chi-bing, HU Li-zh i (College of Mechano-Electronic Engineering, Gansu University of Techn 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9-150,共2页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e often encounter so me location machining of space arbitrary straight lines and planes that are not on ly unparalleled but also not vertical with the machine tool spindle or the cutti n...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e often encounter so me location machining of space arbitrary straight lines and planes that are not on ly unparalleled but also not vertical with the machine tool spindle or the cutti ng tool. In the past, we can do the location machining through the methods of dr awing line and making level in the ordinary machine tool. In the numerical contr ol machining of the CNC machine tool and manufacturing center, however, the spac e location and angle of the arbitrary straight lines and planes must be precisel y calculated in advance. So that precisely locating can be guaranteed in machini ng. Therefore, how to work out the space location angle of the arbitrary straigh t lines and planes to be machined both conveniently and precisely, turns out to be the must-be-solved chief problem in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 In thi s paper, through the deeply research of this problem, a new kind of calculating formula that calculates and defines the space location angle of the arbitrary st raight lines and plan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analytic calculating. The formul a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practical manufacturing calcula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new space angle calculating methods of arbitrary straight lines and planes is convenient in calculating and precise in locating. And it provides us a n ew, brief and precise calculating method in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 of t 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and manufacturing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itrary straight line arbitrary plane pr ojected angle INCLINATION 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gth optimization of straight line connecting turnout on main line in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yard
2
作者 YIN Guo-dong SHI Jin +1 位作者 WEI Qing-chao LAI 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11-1120,共10页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as background, and referring to the dynamic theory and wheel-rail contact mod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setting position of straigh...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as background, and referring to the dynamic theory and wheel-rail contact mod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setting position of straight lines and running conditions of train in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yard. Using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choosing vehicle lateral acceleration and wheel suspension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vehicle traveling in turnout and adjacent area on main line was analyzed, and effects on travelling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rain aroused by length variation of straight lin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amping rules of vib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ertain length of straight lines can alleviate the vibration aroused in turnout and curve(turnout), length of straight lines connecting turnouts in different sections on main line was propos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traveling stability, and shortening or cancelation of straight line for the scale limitation of station yard has less influence on operation safety of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YARD straight line TURNOUT dynamic theory LENGTH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teger算法的Ⅴ型焊缝识别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北涛 刘磊 +2 位作者 张丽秀 刘瀚齐 金福鑫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针对采用线结构光进行Ⅴ型焊缝特征识别时准确性不足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teger算法的Ⅴ型焊缝识别方法。通过改进Steger算法流程和自适应感兴趣区域的选择,提升了Ⅴ型焊缝特征点提取精度和效率。首先,通过对焊缝图像进... 针对采用线结构光进行Ⅴ型焊缝特征识别时准确性不足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teger算法的Ⅴ型焊缝识别方法。通过改进Steger算法流程和自适应感兴趣区域的选择,提升了Ⅴ型焊缝特征点提取精度和效率。首先,通过对焊缝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和阈值分割操作,将结构光条纹与背景信息分离;其次,采用一种新的感兴趣区域选择方法,有效地找出了结构光条纹所在区域;然后,采用骨架细化法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估算出光条纹宽度,根据宽度信息分割光条纹求取光条中心线;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Ⅴ型焊缝特征点的亚像素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Steger算法运行速度提升约60%,平均均方根误差降低0.23 pixels,提高了Steger算法的速度和精度。Ⅴ型焊缝识别误差均小于1.0 mm,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Ⅴ型焊缝特征,满足实际焊接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Steger 感兴趣区域 直线拟合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沉积软土直排式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研究
4
作者 沈宇鹏 李康 +1 位作者 张青波 崔维孝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雅万高铁动车段火山灰沉积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液塑限明显高于普通软土,其不良的工程地质特性导致该区域路基稳定及沉降难以控制。采用常规真空预压法处理工期长、费用大。为克服上述方法缺点,本文开展了直排式真空预... 研究目的:雅万高铁动车段火山灰沉积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液塑限明显高于普通软土,其不良的工程地质特性导致该区域路基稳定及沉降难以控制。采用常规真空预压法处理工期长、费用大。为克服上述方法缺点,本文开展了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适用性研究,对比分析了地基处理前后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评估了直排式真空预压处理该类软土的加固效果。研究结论:(1)现场沉降速率超过规范要求的10mm/d控制标准,但处理后软基是稳定的;(2)直排式真空预压期间,浅层土体受堆载主导产生显著外移,深层土体受真空吸力作用发生内移;(3)加固后土体的十字板剪切强度、静力触探端阻力平均增幅分别为90.1%、120.5%,另外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压缩指数等物理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4)研究结果证明了直排式真空预压处理该类软土是适宜的,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沉积软土 软基处理 现场试验 直排式真空预压 加固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极片定位引导算法
5
作者 任永强 胡长路 臧昌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36,43,共5页
由于切叠机叠片之前需要对极片进行纠偏准备,为提高极片定位的精准度与速度,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方向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结合局部优化随机抽样一致性(random sampling consistency,RANSAC)算法获取定位坐标。首先,对图片进行降噪等预处... 由于切叠机叠片之前需要对极片进行纠偏准备,为提高极片定位的精准度与速度,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方向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结合局部优化随机抽样一致性(random sampling consistency,RANSAC)算法获取定位坐标。首先,对图片进行降噪等预处理减少外界干扰;基于Canny算子对图像边缘检测,采用多项式插值的方法得到矩形图像直角附近的亚像素级坐标;之后利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对边缘亚像素点进行聚类,实现边缘点的划分;结合改进的RANSAC算法拟合出两条相交的直线;最后提取4个直线交点,即图像4个直角拐点,以此确定极片短边中点。实验表明该算法所得中点的波动幅度较小,具有较高的鲁棒性,且定位速度较快,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 K-MEANS聚类 亚像素 随机抽样一致性 直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特殊位形直线机构图解综合与性能评价
6
作者 张云文 纪奇研 +1 位作者 刘凯 杨朔飞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4-562,570,共10页
梯形四杆直线机构是一种具有特殊位形的近似直线机构,其过定点时连杆曲线为近似直线、且连杆平行于机架,在多足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完善和简化此类机构轨迹综合方法,在解析法基础上,研究其图解综合方法。基于无限接近运... 梯形四杆直线机构是一种具有特殊位形的近似直线机构,其过定点时连杆曲线为近似直线、且连杆平行于机架,在多足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完善和简化此类机构轨迹综合方法,在解析法基础上,研究其图解综合方法。基于无限接近运动几何学理论并结合公式与图解,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梯形四杆直线机构特殊位形和曲率驻点曲线蜕化之间互为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图解综合方法,在给定鲍尔点位置和直线运动方向前提下,各铰链位置和各连杆尺度可通过平面作图确定,并编写Matlab程序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构直线性能评价指标“直线段相位比”,列举了不同条件下机构直线性能,并结合遗传算法探索了该指标下的最优机构,优化得到一种直线段相位比为0.665的四杆直线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杆机构 近似直线机构 特殊位形 机构综合 轨迹综合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新方法
7
作者 李云峰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为简化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由无干涉主动齿廓直接得到复杂的无干涉从动齿廓设计新方法。以共轭距和传动角为设计参数,建立内共轭齿廓副的通用坐标方程,通过分析齿廓干涉和干涉处坐标异向变动关系,提出零... 为简化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由无干涉主动齿廓直接得到复杂的无干涉从动齿廓设计新方法。以共轭距和传动角为设计参数,建立内共轭齿廓副的通用坐标方程,通过分析齿廓干涉和干涉处坐标异向变动关系,提出零坐标导数及无干涉最小啮合角创新方法,通过渐开线和直线齿廓设计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无量纲共轭距和传动角为重合度、啮合角和主动轮齿数的函数式,函数式可由主动齿廓的曲线类型确定;零坐标导数法等价于零曲率半径法,最小啮合角仅为重合度和主动轮齿数的函数式;主、从动轮齿数为6,9,重合度为1.04,标准压力角(20°)和标准齿顶高系数(1.0)时,渐开线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最小啮合角为28.57º;主、从动轮齿数为9,12,重合度为1.3时,直线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最小啮合角为42º。研究得出零坐标导数方法简单,啮合角设计理论正确可靠,能适用于任何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廓副 无干涉齿廓设计 零坐标导数 最小啮合角 零曲率半径 渐开线齿轮 直线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EDLines算法暨在高空输电线识别与巡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荣保 韦盛 +1 位作者 盛雨婷 翁东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7-160,共4页
针对无人机高空输电线实时巡线识别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图像特征检测识别EDLines算法,以去除背景干扰提高输电线识别精度。通过改进锚点判定的方式搜索锚节点,搜索邻域梯度最大值作为绘制边缘的路径,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 针对无人机高空输电线实时巡线识别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图像特征检测识别EDLines算法,以去除背景干扰提高输电线识别精度。通过改进锚点判定的方式搜索锚节点,搜索邻域梯度最大值作为绘制边缘的路径,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拟合直线段,以亥姆霍兹原理对虚假线段进行滤波处理,采用K均值聚类筛选出输电线特征直线,设计方向模板二次滤波定位输电线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识别输电线准确率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强,运行效率高,具有工程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检测 锚点判定 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拟合直线 线段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驱动全自动蔬菜移栽机恒速直线行进控制方法研究
9
作者 文天拟 赵晓琪 +3 位作者 张若瑜 曲广一 钟霞 杨启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3-60,共8页
蔬菜全自动移栽机在恒速直线行驶时的状态对其栽植性能有重要影响,若行驶时受路面状况影响导致速度波动大、行驶路线不直,则容易产生栽植株距不稳定、自动栽植时偏离土垄等问题。为此,基于课题组试制的电驱动全自动移栽机样机,对双轮毂... 蔬菜全自动移栽机在恒速直线行驶时的状态对其栽植性能有重要影响,若行驶时受路面状况影响导致速度波动大、行驶路线不直,则容易产生栽植株距不稳定、自动栽植时偏离土垄等问题。为此,基于课题组试制的电驱动全自动移栽机样机,对双轮毂电机驱动下的移栽机恒速直线行进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茄果类蔬菜穴盘苗温室移栽的农艺要求确定了移栽机的栽植频率和行进控制策略,对控制策略进行理论分析,制定了一种交叉耦合控制策略结合PID算法的控制方法。基于此方法,使用MatLab/Simulink对移栽机两轮毂电机在理想行驶状态、不规则路面激励和出现路面突加阻力时的转速变化与转速差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开展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5株/min和60株/min的栽植频率下,栽植成功率分别为97.2%和95.8%,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分别为3.82%和3.89%,与未使用该控制方法相比栽植成功率更高、株距更稳定,可满足轮式移栽机在温室等设施内移栽作业的要求,也可为后续类似农业装备的研发设计提供技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全自动移栽机 直线行进控制 恒速控制 电驱动轮式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阪环状线轨道交通廊道简析及启示
10
作者 齐航 李朝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4,31,共6页
[目的]环状轨道交通廊道能够有效集约放射状轨道交通线路,耦合市区、市郊轨道交通系统,强化轨道交通网络,可为破除我国当前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困局提供新思路。但环线与放射线的衔接换乘对换乘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对环状轨道交通廊道... [目的]环状轨道交通廊道能够有效集约放射状轨道交通线路,耦合市区、市郊轨道交通系统,强化轨道交通网络,可为破除我国当前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困局提供新思路。但环线与放射线的衔接换乘对换乘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对环状轨道交通廊道多交路运营组织与线路衔接换乘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阐述了JR(日本铁路)大阪环状线的网络和运营特征,剖析大阪环状线轨道交通廊道如何通过组织不同线路间的直通运营、耦合不同系统间的集约换乘以及优化换乘枢纽的软硬件设施来推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永续发展。[结果及结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应规划多层级轨道交通系统,以提供满足不同出行距离需求的轨道交通服务。应厘清轨道交通环线的建设初衷并非为环而环,而是以环带面,通过“环+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耦合不同轨道交通系统,并通过组织多交路直通运营和跨站运营的方式,减少换乘次数,提升出行便捷性。应将换乘枢纽处线路平行化排列,建设平行式换乘站台,同时优化站内换乘导引设施,以提高枢纽换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日本铁路 直通运营 大阪环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视觉引导的智能焊缝识别方法
11
作者 王梦莹 陆安江 +5 位作者 赵文培 李庞跃 姚依莹 马青青 彭熙舜 张正平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焊缝识别是实现自动化焊接的重要步骤,针对现有焊缝识别算法中缺少可自动识别多种焊缝的高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多种焊缝类型的激光视觉引导的焊缝识别算法。采用激光视觉系统采集得到焊缝点云图像,通过点云预处理去除无... 焊缝识别是实现自动化焊接的重要步骤,针对现有焊缝识别算法中缺少可自动识别多种焊缝的高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多种焊缝类型的激光视觉引导的焊缝识别算法。采用激光视觉系统采集得到焊缝点云图像,通过点云预处理去除无效点云,改进点云分割及拟合算法快速分割焊缝各特征区域,最后由分割拟合得到直线模型对焊缝接头进行自主分类,实现焊缝特征点的直接提取。通过对不同类型焊缝特征点提取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识别对接、角接、T接、搭接接头特征点误差均小于0.7 mm,双特征线焊缝识别时间小于0.63 s,在满足焊接生产需求的同时解决了多类型焊缝识别问题,提高了焊接智能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焊缝识别 特征提取 直线分割 点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直螺纹加工生产线数字孪生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12
作者 刘莉 刘子金 钱雪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车间制造业较为严重的“黑盒”问题,以钢筋直螺纹加工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开展生产线数字孪生云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构建的生产线数字孪生云平台的总体框架,从几何、物理、行为、规则4个方面研究数字孪生建模问题;搭建... 为了解决传统车间制造业较为严重的“黑盒”问题,以钢筋直螺纹加工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开展生产线数字孪生云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构建的生产线数字孪生云平台的总体框架,从几何、物理、行为、规则4个方面研究数字孪生建模问题;搭建物联网平台,以数据为驱动,实现了物理系统和虚拟模型的双向映射;最后,依托一拖一的锯切丝头线,开发了软硬件集成的钢筋直螺纹加工生产线数字孪生原型系统。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提理论与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的应用价值。钢筋直螺纹加工生产线数字孪生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解决了传统生产管理中无法直观获取现场状态和数据的“黑盒”问题,为未来钢筋加工智能制造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钢筋直螺纹加工生产线 物联网平台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转向及驱动车辆制动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13
作者 张东珉 肖强 +1 位作者 朱福堂 刘少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8期52-56,共5页
针对车辆直线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后轮独立转向及驱动的综合控制策略。通过建立车辆后轮独立转向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直线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设计了后轮束角与电机差扭控制器及相应的控制策略。采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 针对车辆直线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后轮独立转向及驱动的综合控制策略。通过建立车辆后轮独立转向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直线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设计了后轮束角与电机差扭控制器及相应的控制策略。采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验证表明:单一后轮前束及后轮前束融合差扭控制2种控制策略,均可使侧向偏移与横摆角速度大幅度降低。研究揭示了后轮转向参数与制动稳定性的耦合机制,证实了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轮主动前束 后轮独立驱动 直线制动稳定性 差扭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DO双向锯齿线倒V型布线法与直线型布线法用于改善鼻唇沟皱纹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李渺 王怀谷 +2 位作者 蒋邦红 程曙 孙理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53-1858,共6页
目的基于面部年轻化和鼻唇沟皱纹的改善,评估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双向锯齿线倒V型布线法与直线型布线法用于改善鼻唇沟皱纹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60例因鼻唇沟皱纹至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PPDO... 目的基于面部年轻化和鼻唇沟皱纹的改善,评估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双向锯齿线倒V型布线法与直线型布线法用于改善鼻唇沟皱纹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60例因鼻唇沟皱纹至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PPDO皮下埋植提升术的求美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其面部松垂特点和程度设计埋线数量和分布,观察组予以倒V型布线提升,对照组予以传统的直线型布线提升。分别于术后4、12、24周随访并统计临床疗效、面部整体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皱纹严重程度评定量表(WSR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对应时间点的WSRS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术后12周时WSRS评分最低,术后24周评分虽较术后12周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整体改善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4.067±0.828,显著高于对照组3.400±0.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9,P<0.05)。结论PPDO双向锯齿线倒V型布线法与直线型布线法均能较好地改善鼻唇沟皱纹;倒V型布线法相较于直线型布线法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受试者满意度高,耗材更少;两种布线方式均在术后第12周达到最佳效果;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DO双向锯齿线 鼻唇沟 倒V型布线法 直线型布线法 面部年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编码的复杂机械振动信号盲分离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金东 王畅 +3 位作者 赵海洋 李彦阳 曹威龙 黄飞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3,186,共7页
复杂机械振动信号激励源较多,故源信号之间互为相关源,且较难满足统计独立特性,导致传统盲源分离方法分离效果不佳。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信号稀疏编码的机械振动信号盲分离方法。盲源分离的关键在于对混合矩阵的精确估计,然而机械振源中... 复杂机械振动信号激励源较多,故源信号之间互为相关源,且较难满足统计独立特性,导致传统盲源分离方法分离效果不佳。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信号稀疏编码的机械振动信号盲分离方法。盲源分离的关键在于对混合矩阵的精确估计,然而机械振源中相关成分的存在严重影响混合矩阵的估计。对此,首先对观测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增加信号稀疏性;然后利用稀疏编码筛选出具备直线聚类特性的时频观测点,利用K均值(K-means)聚类法找到聚类中心;最后利用所提筛选规则找到估计的混合矩阵,重构出源信号。通过对往复压缩机故障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盲源分离 相关源 稀疏编码 直线聚类 压缩机故障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云配准与改进最小二乘法的高精度定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洪卫 钱维凤 +2 位作者 阚玲玲 赵妍俐 苏文豪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1,共5页
在贴片机矩形芯片图像采集中,针对检测芯片轮廓的精度易受吸嘴成像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配准和改进最小二乘法的算法。该算法通过吸嘴定位和矩形定位联合优化的方式对芯片轮廓进行描述:在吸嘴定位阶段,利用融合KDTree树的点云... 在贴片机矩形芯片图像采集中,针对检测芯片轮廓的精度易受吸嘴成像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配准和改进最小二乘法的算法。该算法通过吸嘴定位和矩形定位联合优化的方式对芯片轮廓进行描述:在吸嘴定位阶段,利用融合KDTree树的点云配准算法精确定位吸嘴的位置并从中剔除吸嘴部分的轮廓。在矩形定位阶段,创建直线贴合的方法获取矩形四条边的坐标点集,引入正态分布和弧度信息改进最小二乘法对矩形边拟合,以获得芯片的精确坐标信息。所提算法解决了矩形芯片受到吸嘴成像干扰的情况下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在有干扰的矩形芯片图像中达到98%以上的准确率,精度控制在0.1 mm以内且算法的执行时间在50 ms左右。综合而言,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精度,为解决复杂工业场景中的矩形芯片定位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矩形检测 直线贴合 改进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快速滑模的农用牵引车辆直线路径跟踪控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文岳 魏新华 +4 位作者 汪岸哲 吉鑫 高原源 王晔飞 施圣高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2,共8页
为解决无人驾驶牵引式农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作业时直线跟踪精度低、上线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快速滑模控制的农用牵引式车辆直线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车辆运动学模型与参考路径建立牵引车辆直线路径跟... 为解决无人驾驶牵引式农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作业时直线跟踪精度低、上线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快速滑模控制的农用牵引式车辆直线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车辆运动学模型与参考路径建立牵引车辆直线路径跟踪误差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参数整定的快速滑模直线路径跟踪方法,解决了滑模控制算法的控制器抖振与机具快速上线问题。通过Lyapunov稳定性分析可知,所设计控制方法可保证牵引机具跟踪参考路径,同时铰接角收敛至零。最后,基于Simulink仿真与实车试验对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进行测试。田间实车试验表明,使用本文控制方法时,拖车和挂车最大路径跟踪横向误差分别为0.11、0.12 m,拖车和挂车跟踪误差方差分别为0.0013、0.0015 m^(2);相较于传统基于等速趋近律设计的滑模控制器,上线时间提升约58%,最大跟踪误差减小约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牵引车辆 直线路径跟踪 滑模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LSD的斜拉桥索力非接触鲁棒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前坤 崔亚歌 +1 位作者 王宪玉 杜永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66,共9页
拉索是斜拉桥的关键承载构件,其受力状态是评估桥梁安全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测量拉索索力是保障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建立一套可实现远距离、无靶标、高精度的斜拉索索力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改进的直线检测(Line Segment Dete... 拉索是斜拉桥的关键承载构件,其受力状态是评估桥梁安全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测量拉索索力是保障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建立一套可实现远距离、无靶标、高精度的斜拉索索力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改进的直线检测(Line Segment Detector,LSD)算法对拉索进行追踪,从而识别拉索的振动信息;再通过模态分解(VMD)离散出斜拉索的有效振动信号,得到斜拉索的频率信息;最后利用振动频率法,从斜拉索的频率信息来估算出斜拉索的索力.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长细比较大、像素占比较少的钢尺模型以及在大跨度斜拉桥上对斜拉索索力进行识别对比,确定了改进的LSD算法以及该系统对索力识别的精确性及鲁棒性.在钢尺模型试验中,改进的LSD算法识别到的钢尺振动信息与激光位移计对比误差仅为0.63%;在大跨度斜拉桥上的试验中,该系统识别到斜拉索的索力与接触式传感器对比误差小于3.0%.以上两个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实际工程现场环境中对斜拉索索力进行高精度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索力测量系统 计算机视觉 直线检测 无靶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连杆式双料分装供送机构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詹葵华 盛跃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实现双物料缓急有度地输出并分装入容器,提出一种新型连杆式供送机构。由1个能生成对称、自切且带有鲍尔点的特殊连杆曲线的四连杆机构,驱动2个阀门推杆执行带停歇的直线往复运动,以控制2个阀门交替开启和闭合。四连杆机构中曲柄、连... 为实现双物料缓急有度地输出并分装入容器,提出一种新型连杆式供送机构。由1个能生成对称、自切且带有鲍尔点的特殊连杆曲线的四连杆机构,驱动2个阀门推杆执行带停歇的直线往复运动,以控制2个阀门交替开启和闭合。四连杆机构中曲柄、连杆、摇杆及机架杆的杆长比为1:1.8371:1.8371:2,连接杆与连杆等长,夹角为109.47°。分装过程的仿真结果表明:锥形阀门在开启/闭合阶段,其运动位置对出料区域的控制可使落料量变化平稳;在1个运动周期内完成双物料的分装,提高装料的效率。研究为包装机械中的其他推送装置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送机构 分装 四连杆机构 连杆曲线 直线往复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线检测的航向角误差校正方法
20
作者 刘诚 李金阳 +1 位作者 贾娜 花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检测模型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航向角随机误差校正方法,旨在提高农林环境下低成本传感器组成的定位平台的精度。该方法通过调整直线检测阈值来实现状态的动态调整,以提高导航系统的鲁棒性和精确性。再将多传感器数据通...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检测模型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航向角随机误差校正方法,旨在提高农林环境下低成本传感器组成的定位平台的精度。该方法通过调整直线检测阈值来实现状态的动态调整,以提高导航系统的鲁棒性和精确性。再将多传感器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融合,实现航向角随机误差的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路径和速度下能有效降低航向角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在直线行进试验中,本方法的定位精度保持在5cm以内,航向角误差在5°以内。在矩形行进试验中,本方法的轨迹与差分RTK方法相近,平均误差仅为2.7cm,标准差为3.9cm。这一航向角校正方法为农业机械和车辆环境中的自主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它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和测量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向角校正 直线检测 农林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