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SC非线性控制的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 被引量:50
1
作者 颜伟 吴文胜 +2 位作者 华智明 徐国禹 黄尚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68,共4页
考虑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逆变器输出交流侧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动态调节过程及其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了SSSC的三阶动态模型,并用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 SSSC与发电机励磁的协调非线性控制器,由于采用了动态反馈... 考虑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逆变器输出交流侧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动态调节过程及其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了SSSC的三阶动态模型,并用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 SSSC与发电机励磁的协调非线性控制器,由于采用了动态反馈补偿 ,因而所设计的控制器对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该文还利用MATLAB的动态仿真环境Simulink及其 S_Function编程技术建立了相应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系统的暂态行为以及输电线路有功功率的调节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地对线路有功功率进行控制,并能显著地改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sc 非线性控制 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系统动态性能的新型SSSC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杰康 蒋程 +2 位作者 张建华 尚敬福 朱星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6-161,共6页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具有快速潮流控制的能力,选择好的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发挥SSSC的作用。本文计及逆变器的损耗及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动态调节过程,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建立了SSSC的数学模型。在分析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部...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具有快速潮流控制的能力,选择好的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发挥SSSC的作用。本文计及逆变器的损耗及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动态调节过程,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建立了SSSC的数学模型。在分析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部分状态反馈的dq轴解耦策略,同时还提出了直流侧电容电压和线路有功功率的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中搭建了SSSC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直流侧电容电压调节过程、线路传输有功功率的调节过程和SSSC的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线路有功功率 dq轴解耦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SC的有功和无功解耦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胜 张建华 +1 位作者 蒋程 韩军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22,31,共4页
考虑SSSC的动态过程,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建立了装有SSS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SMIBS)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有功无功动态解耦控制策略。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中搭建了含SSSC的单... 考虑SSSC的动态过程,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建立了装有SSS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SMIBS)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有功无功动态解耦控制策略。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中搭建了含SSS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有功和无功的调节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解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 动态解耦 串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非线性鲁棒H∞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益 王晓茹 +1 位作者 李鹏 曹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36,共7页
为了提高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考虑到SSSC直流侧储能电容电压的动态调节过程以及各状态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含不确定性干扰参数的SSSC五阶动态仿射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在鲁棒H∞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SD... 为了提高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考虑到SSSC直流侧储能电容电压的动态调节过程以及各状态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含不确定性干扰参数的SSSC五阶动态仿射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在鲁棒H∞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SDM反馈线性H∞方法设计出了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针对设计过程中的Riccati方程,利用Matlab鲁棒控制工具箱,求解得到控制器的具体控制参数。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的建模仿真,通过与传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的仿真效果对比,验证了该控制器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不确定性干扰 SDM混合反馈线性H∞方法 RICCATI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SC在互联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政球 邹贤求 +2 位作者 陈波 王国民 葛建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79,118,共6页
建立了两区互联电力系统模型,分析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负荷频率控制的原理。SSSC频率控制器采用一阶控制环节,并通过超前滞后补偿进行校正。对两区互联系统线性化处理推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利用重叠分解对系统进行解耦求得控制系... 建立了两区互联电力系统模型,分析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负荷频率控制的原理。SSSC频率控制器采用一阶控制环节,并通过超前滞后补偿进行校正。对两区互联系统线性化处理推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利用重叠分解对系统进行解耦求得控制系统阻尼比来设计SSSC频率控制器的目标函数,并通过改进遗传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采用SSSC频率控制器对减少频率波动的峰值和抑制区间低频振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互联电力系统 重叠分解 负荷频率控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包熵的SSSC串补线路故障位置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青 常彦彦 +1 位作者 徐岩 郝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70,共6页
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应用会对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产生影响,使得距离保护发生拒动或超越。文中采用改进小波包熵分析了SSSC串补线路保护安装处的暂态故障电流特征,结果表明:故障点在SSSC之前和之后时串补线路的小波包熵值明显不同... 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应用会对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产生影响,使得距离保护发生拒动或超越。文中采用改进小波包熵分析了SSSC串补线路保护安装处的暂态故障电流特征,结果表明:故障点在SSSC之前和之后时串补线路的小波包熵值明显不同,故障点在SSSC之前的小波包熵值远大于故障点在SSSC之后时的小波包熵值。根据该特征提出了SSSC串补线路的故障位置识别判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距离保护测量阻抗调整方案。当保护安装处的小波包熵小于小波包熵整定值时,故障点在SSSC之后,需要在原测量阻抗的基础上减去附加阻抗,再与定值进行比较;相反,则实际测量阻抗就是测量阻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小波包熵 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 串补线路 位置识别 距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C-HVDC并网装置转为SSSC的仿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家军 王小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为了充分发挥基于VSC-HVDC同期并网装置的综合效益,在并网装置用于并网的主接线电路的基础上,在待并网的联络线上串接一台与并网装置容量及联络线电流匹配的三相变压器,增加相应的开关。在并网结束后,通过相应的电路倒闸操作可以转换为S... 为了充分发挥基于VSC-HVDC同期并网装置的综合效益,在并网装置用于并网的主接线电路的基础上,在待并网的联络线上串接一台与并网装置容量及联络线电流匹配的三相变压器,增加相应的开关。在并网结束后,通过相应的电路倒闸操作可以转换为SSSC装置电路,并通过相应控制策略实现SSSC功能,提高并网联络线上的输送能力。通过在PSCAD/EMTDC中搭建并网系统转化为SSSC的模型,并仿真验证了其功能转换的可行性,特别是在并网系统发生故障时,这一功能转换可有效地抑制线路上传输功率的扰动和对并网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流器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并网系统 功率传递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不平衡下SSSC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汪玉凤 孟娜 +1 位作者 王立辉 周宏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72,共6页
为保证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在输电系统不平衡时仍能输出干净的补偿指令,提出一种主、附加控制器相叠加的控制策略。主控制器采用不涉及正、负序矢量分离的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附加控制器通过交叉解耦控制来提取双序dq坐标系下的负... 为保证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在输电系统不平衡时仍能输出干净的补偿指令,提出一种主、附加控制器相叠加的控制策略。主控制器采用不涉及正、负序矢量分离的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附加控制器通过交叉解耦控制来提取双序dq坐标系下的负序电流,并采用P控制来削弱负序电流对主控制器电流内环控制的干扰,消除了直流电压中因正、负序电流的耦合问题而带来的2次谐波。两控制器输出指令相叠加,形成SSSC的输出控制指令。最后在系统电压平衡、不平衡情况下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不平衡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矢量分离 正序分量 负序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流式SSSC提高DFIG型风火打捆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娟 李方媛 +2 位作者 王鹏 李浩宁 陈美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6,共9页
为降低风电并入对风火打捆系统暂态稳定的不利影响,提出将电阻型限流式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串联到风火打捆系统的联络线上,以提高风火打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通过借助双馈风电机组DFIG(doubl... 为降低风电并入对风火打捆系统暂态稳定的不利影响,提出将电阻型限流式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串联到风火打捆系统的联络线上,以提高风火打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通过借助双馈风电机组DFIG(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等值外特性参数来构造风火打捆系统暂态稳定数学模型,建立相应功率特性方程。在分析电阻型限流式SSSC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运行状态下含电阻型限流式SSSC的风火打捆系统功率特性方程,并借助功角特性曲线对系统进行暂态稳定的机理研究,最后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限流式SSSC有效地提高了风火打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打捆系统 风电等值 限流式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DP算法的SSSC神经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爱国 张建华 +1 位作者 韩军锋 蒋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87-92,共6页
传统的线性PI控制器在非线性系统的特定运行点有较好的性能,但在其他运行点它的性能会降低。应用启发式动态规划算法设计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eries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SSC)的外部非线性最优神经控制器,总共包含3个神... 传统的线性PI控制器在非线性系统的特定运行点有较好的性能,但在其他运行点它的性能会降低。应用启发式动态规划算法设计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eries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SSC)的外部非线性最优神经控制器,总共包含3个神经网络;第一个为模型网络,它的主要作用是模拟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特性;第二个为神经网络为评价网络,它的主要作用是评价动作网络给出控制量的好坏;第三个为动作网络,它的作用是产生控制量;这三个为神经网络互相协作,从而得到最佳的控制序列。在Matlab/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中搭建了含SSSC双机电力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线路阻抗的调节过程和电容电压的变化过程进行了仿真,与传统的PI控制器相比,具有响应快、超调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 启发式动态规划(HDP) 最优神经控制器 外部恒阻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SC装置的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婷婷 李国庆 +1 位作者 韩芳 邢晓哲 《现代电力》 2011年第2期17-22,共6页
可用输电能力(ATC)是衡量互联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是提高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可用输电能力为目的,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引入互联电力系统。首先利用功率注入法,建立SSSC的稳... 可用输电能力(ATC)是衡量互联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是提高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可用输电能力为目的,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引入互联电力系统。首先利用功率注入法,建立SSSC的稳态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最优潮流法,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加入潮流方程,建立了计及SSSC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其进行求解。为了确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利用特征结构分析法,根据最小模特征值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系数来选择最有利于提高输电能力的SSSC安装位置。利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安装SSSC后互联系统间的传输容量得到提高,稳定裕度也得到提升,合理地配置SSSC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用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特征结构分析法 原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式SSSC上层非线性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洋 肖湘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3-586,608,共5页
为了优化系统潮流,提高系统稳定性,提出了当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中层采用恒阻抗控制时的SSSC上层非线性控制方法,给出了基于电压源型逆变器(VSC)的无功补偿装置分层控制结构。通过分层控制结构及直接求解方法的应用,简化了基于微... 为了优化系统潮流,提高系统稳定性,提出了当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中层采用恒阻抗控制时的SSSC上层非线性控制方法,给出了基于电压源型逆变器(VSC)的无功补偿装置分层控制结构。通过分层控制结构及直接求解方法的应用,简化了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应用于SSSC非线性控制策略的求解过程;结合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将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精确线性化方法应用于SSSC控制,并应用实时数学仿真器(RTDS)建立了包括SSSC主电路结构、底层调制算法等在内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详细的电磁暂态模型。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分层控制结构的可行性及非线性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分层控制结构 上层控制 非线性控制 直接求解方法 实时数学仿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SSC输电系统的有功无功解耦算法
13
作者 吴杰康 蒋程 +2 位作者 韩军峰 赵楠 詹厚剑 《现代电力》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具有快速调节线路潮流的功能,对含SSSC电力系统的数学建模是深入研究SSSC的第一步。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建立了装有SSSC双机系统的静态潮流方程并应用输入变换实现了有功和无功的解耦,同时给出了变换后...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具有快速调节线路潮流的功能,对含SSSC电力系统的数学建模是深入研究SSSC的第一步。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建立了装有SSSC双机系统的静态潮流方程并应用输入变换实现了有功和无功的解耦,同时给出了变换后等效的系统矩阵及所采用的输入变换矩阵。在MATLAB中对含有SSSC的双机电力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解耦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 潮流方程 输入变换 有功无功解耦 线路潮流 静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SC与发电机励磁最优协调控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樊华 王丹 +3 位作者 毛承雄 陆继明 朱良合 张俊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提高电力系统阻尼振荡的能力,利用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的串联补偿特性,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下建立了带SSSC的修正Phillips-Heffron模型,提出SSSC与发电机励磁最优协调控制策略;将SSSC补偿阻... 为提高电力系统阻尼振荡的能力,利用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的串联补偿特性,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下建立了带SSSC的修正Phillips-Heffron模型,提出SSSC与发电机励磁最优协调控制策略;将SSSC补偿阻抗作为控制器的控制变量,推导出控制器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线性最优励磁控制相比,所提的控制策略能更有效地抑制电力系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 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 修正的Phillips—Heffr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变结构控制的SSSC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大磊 王奔 尹维恒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变结构控制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控制器设计方法。考虑到SSSC交流侧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动态调节过程,建立了SSSC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状... 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变结构控制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控制器设计方法。考虑到SSSC交流侧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动态调节过程,建立了SSSC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将原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然后,应用变结构控制原理设计SSSC控制器,同时通过PI控制稳定直流侧电容电压。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搭建了装设有SSSC的110kV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根据需求来改善电网输电能力,具有良好的暂态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PI控制 精确线性化 变结构控制原理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相互作用分析与协调控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隽 李兴源 +1 位作者 姚大伟 汤广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同一系统中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共同作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2者的数学参数模型,推导出控制器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化关系式。通过控制参数分... 以同一系统中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共同作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2者的数学参数模型,推导出控制器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化关系式。通过控制参数分析和仿真分析得出结论:灵活交流输电(FACTS)装置的控制方式和电气耦合程度对SSSC和SVC的相互作用有很大影响。最后基于直接反馈线性化(DFL)方法设计了SSSC和SVC协调控制器,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 静止无功补偿器 (SVC) 相互作用 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 灵活交流输电 (FA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附加节点注入电流法设计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潮流控制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建军 郭剑波 周孝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6,共6页
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原理和特性出发,分析了其稳态特性和数学模型,研究对比了SSSC及其它FACTS装置潮流建模的方法,通过分析节点导纳矩阵和雅可比矩阵的修正,提出了利用附加节点注入电流法建立SSSC潮流模型的方法,并分析了此方... 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原理和特性出发,分析了其稳态特性和数学模型,研究对比了SSSC及其它FACTS装置潮流建模的方法,通过分析节点导纳矩阵和雅可比矩阵的修正,提出了利用附加节点注入电流法建立SSSC潮流模型的方法,并分析了此方法的优点。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中,利用用户接口程序实现了SSSC的潮流建模,结合开发的潮流控制模块,解决了含SSSC装置的大系统仿真问题。在EPRI-7节点系统的分析计算中,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SSSC潮流模型的控制作用。并与相同控制条件下TCSC特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SSSC能够以更小的输出功率实现相同的控制效果,而且在小功率情况下,SSSC的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 潮流 建模 稳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钱碧甫 王奔 +1 位作者 黄崇鑫 仇乐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129,共6页
为了提高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稳态性能和补偿灵活性,采用变结构控制设计其控制器,整个设计基于对输电线路电流的锁相。由于SSSC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文中采用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进行线性化解耦... 为了提高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稳态性能和补偿灵活性,采用变结构控制设计其控制器,整个设计基于对输电线路电流的锁相。由于SSSC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文中采用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进行线性化解耦,构造出其伪线性模型,设计出伪线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律,对直流侧的隐动态采取PI控制。最后建立SSSC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试验并同PI控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控制策略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变结构控制 逆系统 补偿电压 双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复杂度的串补线路单端暂态保护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青 王增平 +1 位作者 郑振华 常彦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81-88,共8页
随着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不断发展及应用,其构成和控制的复杂化对传统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提出了挑战,需对含SSSC的输电线路保护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运用串补输电线路的频域模型,分... 随着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不断发展及应用,其构成和控制的复杂化对传统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提出了挑战,需对含SSSC的输电线路保护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运用串补输电线路的频域模型,分析了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时故障电流的频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当串补线路区内、外发生故障时,保护安装处获得的频率分量的含量明显不同。对串补线路区内、外故障时的暂态高频信号频率成分的复杂度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信号复杂度的变化特征,提出一种适应于串补线路的单端暂态量保护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性能不受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故障初始相角和串补度的影响,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线路 单端量暂态保护 复杂度分析 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次同步谐振多模式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翔 徐政 +1 位作者 屠卿瑞 张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21-2327,共7页
在远距离内输电线路中串入固定电容器,可能会引起次同步谐振(SSR),为此,在串补系统中使用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新一代串联补偿装置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来替代部分固定电容器。首先分析了SSSC基本运行原理,通过对VSC输出电压... 在远距离内输电线路中串入固定电容器,可能会引起次同步谐振(SSR),为此,在串补系统中使用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新一代串联补偿装置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来替代部分固定电容器。首先分析了SSSC基本运行原理,通过对VSC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的控制,使SSSC能够向线路中注入串联的容性电压,相当于提供了串联补偿电容。分析了不同容量SSSC的电气阻尼特性,针对SSSC原有控制抑制次同步谐振效果不佳的缺点,设计了SSSC次同步谐振多模式阻尼控制器。通过通带内低相移的扭振模式带通滤波器滤出系统每个扭振模式信号后再进行相位补偿,使SSSC能够在所有扭振频率附近提供正的电气阻尼。基于测试系统的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简单地增加SSSC的容量并不能有效地化解系统发生次同步谐振的风险,所设计的多模式阻尼控制器不仅能够阻止发电机和串补线路之间次同步谐振的产生,并且能有效地减小所需SSSC装置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次同步谐振 测试信号法 电气阻尼 多模式阻尼控制器 低相移带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