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芋白绢病病原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生物学特性与室内毒力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欣 曾宪浩 +4 位作者 刘思睿 饶家瑞 罗林丽 赵兴丽 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44-55,共12页
【目的】探明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杀菌剂,为魔芋白绢病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土壤稀释法,对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魔芋植株和附近土壤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通... 【目的】探明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杀菌剂,为魔芋白绢病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土壤稀释法,对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魔芋植株和附近土壤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探究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7种药剂(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烯唑醇及丙环唑)对其室内毒力。【结果】魔芋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其菌丝在OA和PDA培养基生长速度最快,培养3 d,菌落直径达7 cm,菌丝生长速率为2.33 cm/d;25~30℃为最适培养温度,培养3 d,菌落直径达7.2 cm,菌丝生长速率为2.48 cm/d;pH为5~7的偏弱酸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生长速率最高达2.33 cm/d;氮源以蛋白胨、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生长速率分别为2.14 cm/d和2.43 cm/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戊唑醇、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白绢病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的防效最好,EC_(50)为0.101 mg/L;其后依次为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EC_(50)依次为0.165 mg/L、0.185 mg/L、1.026 mg/L、1.842 mg/L和2.112 mg/L。【结论】S.rolfsii为引起土传病害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弱酸和营养丰富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戊唑醇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齐整小核菌 药剂筛选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伟 朱云枝 强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2,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菌株SC64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的病原物是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菌最适生长培养基为Richard固体培养基和PDA,菌...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菌株SC64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的病原物是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菌最适生长培养基为Richard固体培养基和PDA,菌丝生长温度为15~40℃,最适30℃;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生长适宜pH值为4.0~6.0,最适为5.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对蔗糖的利用最好,对乳糖和半乳糖利用最差;氮源测试结果显示对蛋白胨和硝酸钾利用最好,对尿素的利用最差。菌核萌发温度为15~40℃,最适为30℃;菌核在含水量≥50%的麸皮基质上萌发较好;适宜萌发的pH值范围为3.0~9.0。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10 min,菌核的抑制萌发温度为5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罗氏白绢小菌核菌 菌株SC64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模拟旱直播稻田环境下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致病力的影响因子及除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伟 朱云枝 强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鳢肠Eclipta prostrata为例,研究杂草叶龄、不同含菌丝体基质接种量以及温度、土壤湿度、保湿期时间等环境因子对菌株SC64侵染鳢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温室条件下模拟旱直播水稻田环境下菌株SC64防治节节菜Rotal... 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鳢肠Eclipta prostrata为例,研究杂草叶龄、不同含菌丝体基质接种量以及温度、土壤湿度、保湿期时间等环境因子对菌株SC64侵染鳢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温室条件下模拟旱直播水稻田环境下菌株SC64防治节节菜Rotala indic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的试验。结果表明,鳢肠幼苗在5叶期以下,接种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剂量在100g m 2以上,温度范围27~33℃,土壤相对饱水90%左右,并且接菌后湿度保持至少24 h,是菌株SC64达到理想除草效果的必需条件。温室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剂量在120 g m 2时,28 d可引起节节菜和鸭舌草81%和74%的植株死亡率及83.8%和82.5%的鲜重抑制率;对异型莎草和耳叶水苋的防效稍差,仅能引起约50%的植株死亡率及60%~65%的鲜重抑制率。这表明菌株SC64可有效控制阔叶杂草,具有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整小核菌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 鳢肠 旱直播水稻 阔叶杂草 生物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作用研究
4
作者 范腕腕 王振宇 +3 位作者 张海燕 崔小伟 冯兰兰 高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6-915,共10页
为丰富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从采自河南省延津县的花生白绢病患病荚果中通过稀释涂板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到1株对花生白绢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拮抗作用明显的细菌菌株YJ02,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及gyr... 为丰富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从采自河南省延津县的花生白绢病患病荚果中通过稀释涂板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到1株对花生白绢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拮抗作用明显的细菌菌株YJ02,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YJ02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对峙培养及无菌发酵滤液培养,探究了贝莱斯芽胞杆菌YJ02对齐整小核菌的抑菌机理;基于盆栽试验,明确了菌株YJ02的防病促生效果。菌株YJ02对齐整小核菌的平板抑菌率达83.25%,可致齐整小核菌菌丝畸形、菌核缺失,经其无菌发酵滤液处理后的齐整小核菌,单位质量菌丝的草酸、纤维素酶、果胶酶等致病酶的分泌量显著降低;对花生白绢病的盆栽防效为63.45%,且对花生植株的株高、鲜重、根长、根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贝莱斯芽胞杆菌YJ02在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贝莱斯芽胞杆菌YJ02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份辣椒种质资源对白绢病的抗性评价
5
作者 喻沛怡 崔看 +1 位作者 赵敏慧 魏林 《辣椒杂志》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白绢病是湖南省辣椒的主要真菌性土传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绢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苗期室内接种的方法,鉴定评价20份湖南辣椒种质对白绢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辣椒品...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白绢病是湖南省辣椒的主要真菌性土传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绢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苗期室内接种的方法,鉴定评价20份湖南辣椒种质对白绢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辣椒品种对白绢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臻香辣2号和长研青香2个品种为高抗型,皱线1号、沙溪等6个品种为抗病型,青香2号和长研15号2个品种为中抗型,辣博士18号、21PZ56等4个品种为感病型,9号线椒、贡溪等6个品种为高感型。研究结果为湖南省辣椒生产用种及抗白绢病辣椒种质资源筛选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花生白绢病的根际放线菌分离鉴定及防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职永玺 何海荣 +4 位作者 周琳 高飞 何磊鸣 赵特 杜鹏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发生在花生茎基部的真菌病害,严重制约花生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利用稀释涂布法从怀牛膝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了116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鉴定了能够防控花生白绢病的菌株。通过平...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发生在花生茎基部的真菌病害,严重制约花生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利用稀释涂布法从怀牛膝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了116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鉴定了能够防控花生白绢病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得到两株抑菌活性较好且稳定的菌株Soil-1-5和Soil-3-28,它们对齐整小核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0.43%和92.34%。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两株菌分别被鉴定为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和藤黄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uteogriseu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oil-1-5和Soil-3-28的无菌发酵滤液稀释5倍后对齐整小核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3.67%和57.11%,且对禾谷镰孢菌等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两菌株的无菌发酵滤液对齐整小核菌菌核萌发和菌核形成也有较好拮抗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oil-1-5和Soil-3-28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92%和31.74%,其中菌株Soil-3-28对花生生长有促进作用。综上,菌株Soil-1-5和Soil-3-28对花生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怀牛膝 根际放线菌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促进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温室抑菌促生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爽 张志钒 +3 位作者 高飞 赵特 杜鹏强 周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花生白绢病,严重威胁花生的生产。为挖掘对花生白绢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利用稀释涂布法从感染S.rolfsii的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570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花生白绢病,严重威胁花生的生产。为挖掘对花生白绢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利用稀释涂布法从感染S.rolfsii的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570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32株S.rolfsii拮抗细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细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S.rolfsii与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共培养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所筛选的32株拮抗细菌中,4株细菌HNZZ23、HNKF5、HNXX14和HNXX169对S.rolfsii的抑制时间长,抑制效果好,其发酵液对S.rolfsii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5.30%、85.88%、85.16%和91.00%,对S.rolfsii菌核萌发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00%、85.33%、82.67%和93.33%。菌株HNZZ23和HNXX14的发酵液对盆栽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50%和25.73%,且菌株HNZZ23对花生植株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分类学鉴定,菌株HNZZ23、HNKF5、HNXX14和HNXX169分别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e、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本研究结果表明,感病花生根际细菌HNZZ23、HNKF5、HNXX14和HNXX169对花生白绢病原菌S.rolfsii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和生防潜力,可为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花生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HYN-9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亮亮 李磊 +4 位作者 甄静 陈国参 杨文玲 雷高 王继雯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废弃的黄芩药渣中分离到18株细菌,其中菌株HYN-9对S.rolfsii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92 mm。基于形态特征、生... 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废弃的黄芩药渣中分离到18株细菌,其中菌株HYN-9对S.rolfsii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92 mm。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HYN-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HYN-9的无菌发酵滤液对S.rolfsii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0.01%,并对菌核的形成和萌发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发现HYN-9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明显抑制S.rolfsii的生长,抑菌率达88.79%。盆栽试验表明拮抗细菌HYN-9能够明显降低花生白绢病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效为73.23%,显著高于接种多菌灵药剂47.62%的防效(P<0.05)。拮抗细菌HYN-9也能提高花生防御酶活性,接种HYN-9后花生叶片的苯丙氨酸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进而增强花生对病害的系统抗性。以上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HYN-9对S.rolfsii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是一株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绢病菌 菌株筛选 拮抗 黄芩药渣 贝莱斯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药渣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发酵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优化
9
作者 李亮亮 李磊 +5 位作者 赵俊坤 王雄雅 慕琦 甄静 雷高 王继雯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花生茎基部真菌病害,严重制约花生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对白绢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芽孢杆菌对双黄连药渣进行固体发酵,研究生防芽孢杆菌和双黄...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花生茎基部真菌病害,严重制约花生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对白绢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芽孢杆菌对双黄连药渣进行固体发酵,研究生防芽孢杆菌和双黄连药渣对花生白绢病的联合防效。通过单菌株固体发酵试验从生防芽孢杆菌中筛选出2株对双黄连药渣具有较好发酵效果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F-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HT-9。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双黄连药渣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组合菌比例1:1,发酵时间10 d,发酵温度35℃,最佳接种量10%,药渣含水量62%。此条件下,测得发酵双黄连药渣对白绢病菌的抑菌率为79.83%。以上结果为双黄连药渣在花生白绢病的生防应用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菌 双黄连药渣 发酵 芽孢杆菌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白绢病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措施
10
作者 姜洪新 唐美君 +1 位作者 周孝贵 郭华伟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1期71-74,共4页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且产量最高的花茶,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但茉莉易受白绢病侵害,各种植区均有发生,白绢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传统化学药剂防治会产生抗性菌株并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文章阐述茉莉白绢病的发生特点,总结农业、物...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且产量最高的花茶,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但茉莉易受白绢病侵害,各种植区均有发生,白绢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传统化学药剂防治会产生抗性菌株并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文章阐述茉莉白绢病的发生特点,总结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技术,形成绿色防控措施,为防控该病及促进茉莉花健康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 白绢病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油醇与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协同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芹芹 冯靖文 +6 位作者 刘迪 张国彦 王立 毛雪伟 汪梅子 崔凯娣 周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9,共8页
为明确植物源松油醇和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松油醇与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菌活性,室内筛选了对花生白绢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最佳混配比(质量比),并采用共毒系数法和盆栽法评价了二... 为明确植物源松油醇和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松油醇与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菌活性,室内筛选了对花生白绢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最佳混配比(质量比),并采用共毒系数法和盆栽法评价了二者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松油醇与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较强,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49.23μg/mL和60.87μg/mL。且在500μg/mL和1000μg/mL浓度下,松油醇处理15 d和30 d可完全抑制花生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以及菌核再萌发。而相同条件下d-柠檬烯对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菌核萌发无影响。在特定浓度下,松油醇与d-柠檬烯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均能提高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松油醇和d-柠檬烯以1∶4和1∶2复配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47.87和216.57。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松油醇和d-柠檬烯以1∶4和1∶2复配的防效均高于单剂。综上,松油醇和D-柠檬烯复配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油醇 d-柠檬烯 花生 病原真菌 齐整小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花生白绢病菌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万朵 晏立英 +8 位作者 于东洋 康彦平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王欣 罗怀勇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为了解我国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本文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39个代表菌株进行了田间、室内(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接种花生植株与室内接种离体主茎、... 为了解我国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本文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39个代表菌株进行了田间、室内(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接种花生植株与室内接种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同一菌丝融合群的菌株对花生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所揭示致病力差异,为花生白绢病的防控、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3
作者 陈坤荣 任莉 +3 位作者 徐理 陈旺 刘凡 方小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2-308,共7页
花生白绢病是世界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广东、辽宁、江西等主要花生产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为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变异、病... 花生白绢病是世界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广东、辽宁、江西等主要花生产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为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变异、病害流行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花生白绢病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花生白绢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茎基部2种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国荣 沈伟东 +4 位作者 孙超 沈肖玲 邱春英 苏珍珠 楼兵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2,共5页
铁皮石斛茎基部病害是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明确引起浙江铁皮石斛茎基部主要病害的病原菌,采集具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结... 铁皮石斛茎基部病害是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明确引起浙江铁皮石斛茎基部主要病害的病原菌,采集具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结合田间症状,明确浙江铁皮石斛茎基部主要病害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引起的白绢病和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枯萎病。两种病害都侵染茎基部和茎,并最终导致整株死亡,区别是白绢病发病初期病部通常呈水渍状、褪绿、略肿大、有时伴有黄色液体渗出,后腐烂枯死;枯萎病初期茎秆褪绿、萎蔫,后缢缩干枯而死。湿度大时,前者病部遍布白色绢状菌丝体;后者病部出现白色及粉红色霉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绢病 枯萎病 形态学特征 RDNA-ITS 齐整小核菌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陆燕 李澄 +2 位作者 陈志德 杨宜红 唐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7-494,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破坏菌丝结构,减少菌核数量;41B-1能在培养基质和植株根系内部长期生存,并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灌根处理植株对白绢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高达93.9%。因此,41B-1菌株可以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毒力及田间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建涛 范怀峰 +1 位作者 王建美 刘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6-691,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咪鲜胺、咯菌腈和醚菌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四种杀菌剂播种期拌种处理及结荚期灌药处理对该病害的田间控制作用。四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咪鲜胺、咯菌腈和醚菌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四种杀菌剂播种期拌种处理及结荚期灌药处理对该病害的田间控制作用。四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值分别为0.05、0.03、0.22和0.61mg/L。田间试验表明,四种药剂结荚期灌药处理防效均高于播种期拌种处理。其中,戊唑醇处理的防效相对较高,拌种处理防效为62.91%-74.93%,灌药处理防效达到68.60%~82.87%。各药剂处理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且结荚期灌药处理增产率高于拌种处理,戊唑醇处理增产率最高,达到10.74%~1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菌 杀菌剂 毒力 田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花生白绢病菌的分布和生物学性状研究初报 被引量:15
17
作者 肖翔 陈晓兰 +2 位作者 邓铭光 徐大高 潘汝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1-73,F0003,共4页
采用一般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危害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形态、生物学性状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省各花生产区均有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分布,发病率在10%左右,... 采用一般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危害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形态、生物学性状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省各花生产区均有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分布,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超过50%,对花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花生白绢病菌的菌丝宽度为6.1-8.2μm,菌丝生长速率介于0.8-1.1 mm/h之间,每培养皿(直径9 cm)产生菌核的数量为55-378个,菌核大小范围为0.89-3.54 mm×0.80-2.40 mm,平均大小范围为1.13-2.12 mm×1.06-1.80 mm;每菌核干重为0.4-2.7 mg。杀菌剂离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和戊唑醇对花生白绢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生物学性状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8
18
作者 茹水江 王汉荣 +2 位作者 王连平 方丽 任海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30cC;明确了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试验表明甲基立枯灵等9种药剂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甲基立枯灵、50%甲托在田间对白术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白绢病 生物学特性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生防菌对四种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游春平 肖爱萍 +1 位作者 傅志岸 甄俊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63,867,共5页
利用稻瘟病生防菌(短小芽孢杆菌)对4种主要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进行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此生防菌对4种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0倍生防菌发酵稀释液对4种土传病原真菌——辣椒枯萎白绢病菌、节瓜枯萎病菌、... 利用稻瘟病生防菌(短小芽孢杆菌)对4种主要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进行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此生防菌对4种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0倍生防菌发酵稀释液对4种土传病原真菌——辣椒枯萎白绢病菌、节瓜枯萎病菌、香蕉枯萎病病菌、粉蕉根腐病菌生长抑菌率在41.18%以下,显著低于对稻瘟病菌生长的抑制率(69.85%);生防菌发酵原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6.67%,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倍数的生防菌液对节瓜枯萎病菌的抑制差异不显著,抑制率介于76.34%~84.9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细菌 白绢病病菌 枯萎病病菌 腐霉病病菌 稻瘟病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对白术白绢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朝晖 陈秋强 +4 位作者 王博林 倪方方 徐红梅 宋腾蛟 袁小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21-2624,I0017-I0019,共7页
前期工作中发现蚕沙发酵肥能有效缓解白术的连作障碍,并从发酵肥中筛选到4株可能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益生菌。为进一步探讨蚕沙有机肥缓解杭白术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作用机制,从致病白术根际分离并培养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 前期工作中发现蚕沙发酵肥能有效缓解白术的连作障碍,并从发酵肥中筛选到4株可能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益生菌。为进一步探讨蚕沙有机肥缓解杭白术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作用机制,从致病白术根际分离并培养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利用平板对峙实验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荧光性假单胞菌(Psdeuomnoda fluoerncnet)、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sh)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izutaii)4种菌与齐整小核菌进行拮抗,并通过盆栽实验验证。对峙实验结果表明,黄杆菌对齐整小核菌的抑菌率为43.6%;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为67.6%;荧光性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52.5%,而类芽孢杆菌的抑菌率为12.4%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说明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性假单胞菌能够有效拮抗白绢病病菌,而类芽孢杆菌效果不佳。在致病白术土壤中添加这3种有效益生菌,也能够有效提高白术存活率,而且存活率随着益生菌浓度增加而增加,高浓度(2×108CFU/m L)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明显,达到100%,另外2种益生菌均为80%。结论:从蚕沙发酵肥中筛选出的3种益生菌均能抑制白绢病病原菌的生长,且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最好,可提高病株的存活率及改善病株生长,提示可以用于生物菌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枯草芽孢杆菌 平板对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