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土壤微生物量演变特征 |
薛萐
刘国彬
戴全厚
卫伟
侯喜禄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8
|
|
|
2
|
滨海盐碱地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混交林土壤水盐动态 |
曹帮华
吴丽云
宋爱云
于学宁
郝木征
扈明明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3
|
|
|
3
|
国外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研究 |
茹桃勤
李吉跃
张克勇
范增伟
|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
4
|
贵阳市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树附生苔藓植物初步调查 |
左思艺
张朝晖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0 |
3
|
|
|
5
|
外来物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
尹达
杜宁
徐飞
王仁卿
|
《山东林业科技》
|
2014 |
9
|
|
|
6
|
黄土丘陵区混交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被特征及其对草本截留的影响 |
李倩
孙涵宇
杨艳芬
邓涵潇
曹泽涛
边熇
|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黄土高原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黄浩博
毕华兴
赵丹阳
郭艳杰
林丹丹
韩金丹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8
|
刺槐蜂蜜的高特异性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 |
李秉成
张宏
殷珍吉
王亚杰
王玉贤
陶向
|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刺槐在中国的空间分布 |
高婉婷
胡晓创
孙守家
张劲松
孟平
蔡金峰
|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刺槐间作超富集植物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潜力研究 |
李昊
雷灿
王德正
佘迪凡
曾鹏
杜博研
周航
辜娇峰
廖柏寒
|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不同退化程度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马军
韩磊
柳利利
王娜娜
马云蕾
马世杰
王苑
|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生长对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的响应 |
李平平
王彦辉
于澎涛
王依瑞
段文标
万艳芳
韦小茶
史再军
|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气候变化情景下刺槐人工林潜在适生区变化及固碳潜力 |
马云蕾
韩磊
王娜娜
马军
王苑
马世杰
|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基于多光谱遥感的刺槐正午叶水势反演 |
蒋鹏艳
高晓东
何娜娜
刘孟涛
张旭
张利
张志博
赵西宁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施磷肥对刺槐萌生林生长与营养积累的影响 |
王鑫喆
彭祚登
李一鸣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秦皇岛市沿海地区刺槐立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
文嘉禄
张春雪
穆立蔷
赵忠宝
马鹤丹
|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营林措施和环境因子对黄河中游刺槐生长的影响 |
杜娜
王继军
刘莉琳
|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北京地区典型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
李婧豪
马英
张彬彬
吴南伟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黄土高原典型退耕树种刺槐根-土复合体力学效应机制 |
白旭龙
杨傲秋
陈卓
段金贵
郑子腾
孙宇翔
田堪良
|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辽西地区刺槐播种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 |
付丽妍
|
《林业勘查设计》
|
202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