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
1
作者 刘会亮 伍迪 +5 位作者 王智 甄峰 李颖 孔晓英 邢涛 孙永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5-263,共9页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地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步骤。该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和进料浓度对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重复批次发酵的置换率和进料浓度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乳酸/SCFAs比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酸化产物的生产率、乳酸/SCFAs和碳源浓度,在70%置换率和8%进料总固体TS(total solid)浓度条件下获得的酸化产物相对更有利于MCFAs的合成。此时,酸化产物生产率达到(5.25±0.25)g/(L·d),乳酸/SCFAs的碳摩尔比例达到5±0.3,碳源浓度达到(985±29)mmol/L。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和Enterococcus作为优势菌可通过异型乳酸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SCFAs。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垃圾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乳酸 短链脂肪酸 重复批次发酵 中链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培养的反复分批发酵法生产丁二酸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冰 马江锋 +4 位作者 梁丽亚 刘嵘明 王光明 张敏 姜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95-2599,共5页
引言 丁二酸俗称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和厌氧代谢的终端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作为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丁二酸可用于多种大宗化学品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由于具有... 引言 丁二酸俗称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和厌氧代谢的终端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作为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丁二酸可用于多种大宗化学品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由于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污染小、环境友好、在发酵过程中可固定CO2、能有效降低温室效应等特征,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反复分批发酵 细胞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不同菌丝体形态对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志 杜威 +4 位作者 姜绍通 吴学凤 李兴江 罗水忠 张任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6-170,共5页
研究米根霉在3L发酵罐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对发酵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絮状米根霉首批发酵产L-乳酸为105.8g/L,葡萄糖转化率88.12%,球状米根霉产L-乳酸105.0g/L,葡萄糖转化率87.50%;在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球状米根霉前6批产L-... 研究米根霉在3L发酵罐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对发酵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絮状米根霉首批发酵产L-乳酸为105.8g/L,葡萄糖转化率88.12%,球状米根霉产L-乳酸105.0g/L,葡萄糖转化率87.50%;在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球状米根霉前6批产L-乳酸均保持在80.00g/L以上,第7批产L-乳酸78.60g/L,葡萄糖转化率均高于87.33%,产酸效率最高可达到4.26g/(L·h),而絮状米根霉前4批产L-乳酸可保持在80.00g/L以上,第5批产L-乳酸78.30g/L,第6批产L-乳酸77.40g/L,第7批产L-乳酸70.20g/L,产酸效率最高可达4.07g/(L·h)。研究数据显示,球状米根霉更适于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米根霉 形态 重复间歇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分批发酵法生产甘油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永强 刘德华 +1 位作者 刘天中 马志国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2,57,共4页
研究了反复分批发酵法在耐高渗酵母生产甘油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可知 ,游离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性能优于固定化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 ,且在反复分批发酵 1 2个批次后 ,其发酵性能依然稳定。由对游离细胞反复分批发酵的动力学参... 研究了反复分批发酵法在耐高渗酵母生产甘油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可知 ,游离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性能优于固定化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 ,且在反复分批发酵 1 2个批次后 ,其发酵性能依然稳定。由对游离细胞反复分批发酵的动力学参数分析可知 ,反复分批发酵法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 ,主要是由发酵液中高的菌体密度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分批发酵法 甘油 耐高渗酵母 固定化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甘油假丝酵母细胞回用对甘油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涛 方慧英 +1 位作者 饶志明 诸葛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5-199,共5页
研究了产甘油假丝酵母细胞回用生产甘油的反复分批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级发酵培养基KH2PO4浓度为0.4g·L^-1,回用培养基的最适KH2PO4浓度为0.1g·L^-1,当上一批次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降至10g·L^-1以下时,酵母细... 研究了产甘油假丝酵母细胞回用生产甘油的反复分批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级发酵培养基KH2PO4浓度为0.4g·L^-1,回用培养基的最适KH2PO4浓度为0.1g·L^-1,当上一批次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降至10g·L^-1以下时,酵母细胞不经洗涤即可回用;经过15个批次的反复分批发酵过程,甘油的平均产量、平均得率和平均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38.69g·L^-1、60.17%和2.31g·L^-1·h^-1,分别比第一级发酵结果增加了15.74%、15.48%和39.16%;但回用至第15次时,菌体出现严重衰退,因此回用周期以12~14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甘油假丝酵母 细胞回用 甘油 反复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调控的青霉素发酵数学模型与过程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徐亲民 周力军 +3 位作者 张耀勋 王军峰 孙国志 冯惠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8-333,共6页
青霉素生物合成受溶解氧、溶解二氧化碳、p H、氨氮、碳源 (特别是葡萄糖 )等的调控 ,这些调控反应的产生不仅与基础培养基配方有关 ,更受发酵过程通气、搅拌条件及补料方案的影响。为此 ,笔者通过把握发酵过程中产生菌生长和青霉素生... 青霉素生物合成受溶解氧、溶解二氧化碳、p H、氨氮、碳源 (特别是葡萄糖 )等的调控 ,这些调控反应的产生不仅与基础培养基配方有关 ,更受发酵过程通气、搅拌条件及补料方案的影响。为此 ,笔者通过把握发酵过程中产生菌生长和青霉素生物合成代谢流的元素平衡、能量平衡以及传递与反应速度平衡的方法 ,结合生产经验和数据资料 ,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青霉素发酵过程工艺学参数和经济学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一模型 ,在充分考虑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的基础上 ,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 ,即通过补水维持上述平衡 ,避免因环境条件、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变化及人为的失误造成的过程波动 ,使生产不断趋向最优状态。模拟运行表明 ,这种优化可显著提高发酵生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反复补料分批发酵 代谢调控 数学模型 过程优化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式植物纤维床反应器与膜分离联用的丙酸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飞 徐虹 +2 位作者 冯小海 吴波 李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0-1004,共5页
开发了一种外置式植物纤维床反应器与膜分离联用的丙酸发酵装置,将外置式植物纤维床反应器与中空纤维膜组件相连接,即可实现丙酸的多批次稳定高效生产。实验结果表明,以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CCTCC M207015为生产菌株,葡萄... 开发了一种外置式植物纤维床反应器与膜分离联用的丙酸发酵装置,将外置式植物纤维床反应器与中空纤维膜组件相连接,即可实现丙酸的多批次稳定高效生产。实验结果表明,以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CCTCC M207015为生产菌株,葡萄糖做碳源,利用该装置发酵214h(5批次),批次平均丙酸浓度达50.77g·L-1,生产效率达1.19g·L-1·h-1,菌体干重最高达33.85g·L-1,丙酸对葡萄糖转化率和丙酸占总有机酸比例分别为50.77%、79.45%(w/w),均远优于游离细胞与膜分离联用的丙酸发酵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 外置式植物纤维床反应器 中空纤维膜 多批次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酵母细胞及其用于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健 冯玉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8期67-69,共3页
通过溶胀-吸附法用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酵母细胞,考察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大量酵母细胞被固定在磁性微球表面,且磁性壳聚糖微球可重复使用。以所制备的磁性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酒精,发酵醪液的酒精度... 通过溶胀-吸附法用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酵母细胞,考察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大量酵母细胞被固定在磁性微球表面,且磁性壳聚糖微球可重复使用。以所制备的磁性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酒精,发酵醪液的酒精度高于悬浮酵母细胞发酵醪液的酒精度,重复使用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酵母细胞再次发酵,醪液的酒精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悬浮酵母细胞发酵的酒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壳聚糖微球 固定化酵母细胞 发酵 酒精 重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模型化基础上对青霉素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亲民 谷达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研究发酵动力学、生物过程反应计量学、代谢流分布和代谢流控制的基础上 ,结合专家知识、实验及生产数据 ,对生产规模的青霉素反复补料分批发酵 (即半连续发酵 )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 ,建立了一套包含 2 5个过程变量和一系列经济学... 在研究发酵动力学、生物过程反应计量学、代谢流分布和代谢流控制的基础上 ,结合专家知识、实验及生产数据 ,对生产规模的青霉素反复补料分批发酵 (即半连续发酵 )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 ,建立了一套包含 2 5个过程变量和一系列经济学变量的改良机理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 ,预测了一些工艺参数和经济学参数的改变对发酵过程经济效益的影响 ,发现在保持最大生物质浓度、稀释速率 ,及其它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中间放料间隔时间、初始发酵液体积以及葡萄糖和电力的价格对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模拟运算结果表明 ,葡萄糖和电力的价格降低 5 % ,全年利润可分别提高 6 .35 %和 3.75 % ;中间放料间隔时间由 2 4h缩短为 12h和 1h(接近于连续发酵 ) ,全年利润可分别提高 7.2 2 %和 14 .11% ;初始发酵液装罐体积分数由 75 %提高到 85 % ,全年发酵利润可提高 5 .4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补料分批发酵 经济效益 预测 改良机理模型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乳酸关键酶活性
10
作者 吴学凤 姜绍通 +4 位作者 潘丽军 郑志 罗水忠 李兴江 胡燕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2-56,共5页
为提高米根霉发酵产乳酸的产量,开展了米根霉培养条件对关键的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和末端产物(乳酸)形成的影响的研究;并进行米根霉的重复间歇发酵,考察不同批次关键酶活的变化,从代谢角度考察半连续发酵的稳定性... 为提高米根霉发酵产乳酸的产量,开展了米根霉培养条件对关键的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和末端产物(乳酸)形成的影响的研究;并进行米根霉的重复间歇发酵,考察不同批次关键酶活的变化,从代谢角度考察半连续发酵的稳定性。试验研究得知,培养基各种成分对米根霉发酵产乳酸的关键酶活(LDH、ADH)都有一定的影响;随半连续发酵过程的进行LDH、ADH酶活逐渐降低,但是半连续发酵稳定性良好,糖转化率稳定在75%左右,最高可达80%。对米根霉产乳酸关键酶活的研究,为进行米根霉产乳酸代谢调控奠定了基础,为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乳酸的扩大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乳酸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乳酸 半连续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甘油假丝酵母反复分批发酵法生产甘油
11
作者 谢涛 方慧英 +1 位作者 诸葛斌 诸葛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29-1533,共5页
Glycerol production by repeated batch fermentation of Candida glycerinogenes was studied by using not only synthetic medium but also complex medi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rates of glycerol production,gly... Glycerol production by repeated batch fermentation of Candida glycerinogenes was studied by using not only synthetic medium but also complex medi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rates of glycerol production,glycerol yield on initial glucose and glycerol productivity were beyond 15.0%,15.0% and 37.0% when yeast cells are recycled 13 times in low phosphate synthetic medium,9 times in low phosphate complex medium and 14 times in low phosphate complex medium with supplemented trace elements,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recycling in low phosphate complex medium was fewer than that in low phosphate synthetic medium.It is because low phosphate synthetic medium only limited phosphate concentration,while low phosphate complex medium limited both trace elements and phosphate.The shortage of trace elements solution influenced cell growth and glycerol synthesis,and reduced recycling number of yeast cells in low phosphate complex medium.The limitation of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in repeated batch fermentation medium was helpful to 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glycerol synthesis of C.glycerino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甘油假丝酵母 反复分批发酵法 甘油生产 限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豆清发酵液点浆的二次浆渣共熟生产豆腐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海宇 范柳 +7 位作者 赵良忠 邓雅欣 谢春平 沈国祥 欧红艳 林最奇 庾坤 莫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9-195,209,共8页
采用豆清发酵液为豆腐点浆的凝固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水豆质量比、煮浆温度、豆清发酵液的添加量和煮浆时间对豆腐品质影响。以豆腐得率和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实验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二阶多项非线性回归方程和数据模型优... 采用豆清发酵液为豆腐点浆的凝固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水豆质量比、煮浆温度、豆清发酵液的添加量和煮浆时间对豆腐品质影响。以豆腐得率和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实验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二阶多项非线性回归方程和数据模型优化豆腐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水豆质量比是6∶1 kg/kg,煮浆温度是105.7℃,煮浆时间是5.8 min,豆清发酵液添加量26.3%。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豆清发酵液豆腐的得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最高达255%、11.12%,此时豆腐的水分含量及保水性达到最佳,优于市售同类产品,对于豆清发酵液豆腐的制作提供了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浆渣共熟 豆清发酵液 点浆 豆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优化大肠杆菌高效合成L-苯丙氨酸 被引量:5
13
作者 门佳轩 熊博 +3 位作者 郝亚男 李旋 刘益宁 谢希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获得1株稳定高产的L-苯丙氨酸工程菌株,利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技术,在大肠杆菌W3110中引入已解除反馈抑制的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PheA,随后利用不同强度的启动子对莽草酸途径中各反应酶进行调控,并通过摇瓶发酵确... 为获得1株稳定高产的L-苯丙氨酸工程菌株,利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技术,在大肠杆菌W3110中引入已解除反馈抑制的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PheA,随后利用不同强度的启动子对莽草酸途径中各反应酶进行调控,并通过摇瓶发酵确定了莽草酸途径各步反应酶的最适表达强度,最后通过增加前体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应,获得了1株性能最佳的L-苯丙氨酸工程菌株PHE12。利用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24 h,L-苯丙氨酸产量达20.5 g/L。利用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48 h后,L-苯丙氨酸产量达81.8 g/L,与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产量相比产量提高了12.2%,生产强度和糖酸转化率(葡萄糖计)分别为1.7 g/(L·h)和0.24 g/g,工业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大肠杆菌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 发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装食醋进行二次发酵的探讨
14
作者 任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5-35,38,共2页
研究了袋装食醋进行二次发酵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食醋 二次发酵 微生物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截短侧耳素发酵液含量方法探讨
15
作者 库丽扎达·木拉提 《草食家畜》 2019年第5期38-42,共5页
截短侧耳素类是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抗生素,是截短侧耳素类半合成衍生物的前体。主要用于防治敏感菌的感染和促进畜禽生长,本文旨在制订截短侧耳素发酵液的检验规程,规范截短侧耳素发酵液的质量检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 截短侧耳素类是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抗生素,是截短侧耳素类半合成衍生物的前体。主要用于防治敏感菌的感染和促进畜禽生长,本文旨在制订截短侧耳素发酵液的检验规程,规范截短侧耳素发酵液的质量检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截短侧耳素发酵液含量。通过精密度实验、重复性试验,测定截短侧耳素发酵液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作为截短侧耳素发酵液的质量标准,用于截短侧耳素发酵液的含量测定,以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短侧耳素发酵液 精密度 重复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硫酸黏菌素发酵液含量方法探讨
16
作者 库丽扎达.木拉提 《草食家畜》 2019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文旨在制订硫酸黏菌素发酵液的检验操作规程,规范硫酸黏菌素发酵液的质量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硫酸黏菌素发酵液含量。通过精密度实验、重复性试验,测定硫酸黏菌素发酵液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 本文旨在制订硫酸黏菌素发酵液的检验操作规程,规范硫酸黏菌素发酵液的质量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硫酸黏菌素发酵液含量。通过精密度实验、重复性试验,测定硫酸黏菌素发酵液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作为硫酸黏菌素发酵液的质量标准,用于硫酸黏菌素的含量测定,以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黏菌素发酵液 精密度 重复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