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场和改性PVDF膜相分离结构协同作用下逆流微细通道压降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小平 贾梦帆 李世珍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659,共14页
为解决微通道两相流传热过程中相变导致体积急剧膨胀,引发的流速不均、压降波动、局部过热等问题,本文对有无电场作用下不同相分离透气孔密度的逆流微细通道(PSP00型、PSP04型、PSP06型、PSP10型)内流动沸腾两相压降进行了研究,引入性... 为解决微通道两相流传热过程中相变导致体积急剧膨胀,引发的流速不均、压降波动、局部过热等问题,本文对有无电场作用下不同相分离透气孔密度的逆流微细通道(PSP00型、PSP04型、PSP06型、PSP10型)内流动沸腾两相压降进行了研究,引入性能评估指标(PEC)对不同电压(0、200V、400V、600V)作用下有无相分离结构的逆流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高速摄影仪对通道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引入了受限气泡长径比变化率来分析通道内受限气泡的生长行为。研究结果发现,相分离结构透气孔密度越大,通道内流动阻力和压降越小,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两相压降减小程度更加明显;施加电场会使通道内两相压降增大,但与相分离结构协同作用后的通道内两相压降相比,增加幅度减小,施加600V电压的有相分离结构的PSP10型通道较无相分离结构PSP00型通道两相压降降低了14.2%;电场和相分离结构均可使微细通道内受限气泡长径比减小,且相分离孔密度和电压越大,受限气泡长径比越小;单独电场、单独相分离结构以及电场与相分离结构复合作用均有利于提高微细通道的综合换热性能PEC,其中电场与相分离结构复合作用效果最好,且相分离结构透气孔密度和电压越大,PEC越大,电场和相分离结构(PSP10-600V)同时作用时的最大PEC为1.30,比单独电场(PSP00-600V)作用时的最大PEC提高了13.0%,比单独相分离结构(PSP10型)作用时的最大PEC提高了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微通道 改性pvdf 针状电极 压降 性能评估指标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等离子体接枝AA负载Cu_(2)O提高PVDF超滤膜抗污染及自清洁性能
2
作者 王雪艳 李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2,128,共8页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m处。接枝丙烯酸后接触角降至65.98°,并为负载Cu_(2)O提供了载体。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均表明Cu_(2)O负载在PVDF超滤膜表面。负载Cu_(2)O后,PVDF超滤膜(复合膜)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BSA)通量均有所提升,截留率由59%提升至85%,污染率由68%降至49.8%。光照30min后,复合膜的纯水通量恢复率为86.19%,远高于原膜的19.82%,具有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抗污染 亲水性 Cu_(2)O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Bmim][PF_(6)]/ZIF-8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_(2)分离性能
3
作者 柳静献 王滨 +1 位作者 朱冕 赫伟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混合基质膜因其加工性能好、分离效率高的优势在CO_(2)分离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使用溶剂热法制备ZIF-8颗粒,将其与[Bmim][PF6]一同作为分散相,聚偏氟乙烯作为连续相,制备混合基质膜.通过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 混合基质膜因其加工性能好、分离效率高的优势在CO_(2)分离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使用溶剂热法制备ZIF-8颗粒,将其与[Bmim][PF6]一同作为分散相,聚偏氟乙烯作为连续相,制备混合基质膜.通过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对制备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研究ZIF-8含量与跨膜压力差对膜CO_(2)分离性能影响,评估膜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ZIF-8在PVDF上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5%时,膜的CO_(2)分离性能达到最优,CO_(2)渗透系数与CO_(2)/N_(2)选择系数分别为679.26×10^(-7) cm^(3)·cm·cm^(-2)·s^(-1)·MPa^(-1)与4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质膜 CO_(2)分离 ZIF-8 离子液体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MIL-88@PVDF复合膜对典型畜禽抗生素废水的分离性能
4
作者 张艳红 蒋少聪 +2 位作者 高天浩 刘广兵 刘伟京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8,共8页
为提高超滤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支撑材料,采用共混法掺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MIL-88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并通过聚乙烯亚胺(PEI)和环氧氯丙烷(ECH)的表面交联反应来改善膜的亲水性,制备了PEI/MIL-88@PVDF表面交... 为提高超滤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支撑材料,采用共混法掺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MIL-88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并通过聚乙烯亚胺(PEI)和环氧氯丙烷(ECH)的表面交联反应来改善膜的亲水性,制备了PEI/MIL-88@PVDF表面交联复合膜,分析了复合膜的表面结构形貌特征和性能,并以盐酸四环素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PEI/MIL-88@PVDF复合膜对抗生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MIL-88能使复合膜增强对抗生素的处理效果,盐酸四环素去除率相较于纯PVDF膜提升了30.4%;交联反应进行后,复合膜的纯水通量为309.15 L/(m^(2)·h),相较于PVDF膜提升了65.9%,其对抗生素的去除率也提高至74.6%;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复合膜的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盐酸四环素在复合膜表面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PEI/MIL-88@PVDF复合膜对于pH值变化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具有优异的抗生素去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复合膜 聚偏氟乙烯(pvdf) MIL-88 四环素 畜禽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的PDA@ZnO/PVDF膜的结构及过滤性能
5
作者 魏子涵 郑永山 +1 位作者 翟英健 杨靖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20,共8页
目前有机染料的高效脱除已成为染料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膜,聚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聚多巴胺(PDA)和纳米氧化锌(ZnO)为改性剂制备PDA@ZnO/PVDF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PDA@ZnO/PVDF膜... 目前有机染料的高效脱除已成为染料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膜,聚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聚多巴胺(PDA)和纳米氧化锌(ZnO)为改性剂制备PDA@ZnO/PVDF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PDA@ZnO/PVDF膜制备过程中PDA、PVP、ZnO的添加量,随后对该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性能、亲水特性以及渗透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DA@ZnO/PVDF膜制备中PVP质量分数、PDA质量分数、ZnO质量分数分别为2%、0.8%、1.2%时,膜的渗透分离性能最佳。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了PDA@ZnO纳米颗粒与PVDF膜成功复合。扫描电镜(SEM)和膜孔隙结构测试表明,PDA@ZnO的加入显著改善了膜的内部孔隙结构。与未改性的对照膜相比,优选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亲水性均有显著提升,膜的脆性降低,其断裂伸长率达到19.5%。膜的渗透分离性能表明,优选复合膜的通量和截留率有明显提高,其纯水通量高达1196.21 L/(m^(2)·h),对分散深蓝HGL的截留率超过95%。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PDA@ZnO/PVDF膜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纳米氧化锌 pvdf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抗污染PVDF复合膜及其油-水乳液分离性能研究
6
作者 汪家伟 朱岳 +2 位作者 丁雅杰 王建强 刘富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7,126,共12页
本研究针对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中膜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具有协同抗污结构的PVDF复合膜。通过蒸汽诱导相分离(VIPS)技术制备PVDF基膜,结合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PVP-VTES)共聚物亲水改性与逐步界面聚合工艺,在膜表面... 本研究针对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中膜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具有协同抗污结构的PVDF复合膜。通过蒸汽诱导相分离(VIPS)技术制备PVDF基膜,结合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PVP-VTES)共聚物亲水改性与逐步界面聚合工艺,在膜表面形成“PVP层-聚酰胺(PA)层”双效抗污层。实验数据显示,改性膜在13 h连续运行中保持油相回收率>60%(纯度99.9%),水相回收率近100%(纯度>98%)。机理分析表明,PVP层与PA层的协同效应促进油滴在膜表面的聚结脱附,有效延缓膜污染进程。该技术为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复合膜 油-水分离 抗污染 界面聚合 蒸汽诱导相分离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ST体系的PVDF/SMA共混膜制备及含油乳液分离研究
7
作者 司新宇 程泽寰 +1 位作者 陈宇超 肖通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9,共7页
微滤(MF)膜孔径结构可控,在含油乳液过程有着能耗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共混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氯化镁(MgCl_(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构建了一个具... 微滤(MF)膜孔径结构可控,在含油乳液过程有着能耗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共混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氯化镁(MgCl_(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构建了一个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现象的铸膜液体系,研究了体系LCST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相分离法(NTIPS)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探究了SMA含量、凝胶浴温度等因素对膜结构、机械性能和含油乳液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LCST铸膜液体系,可以通过调节凝胶浴温度,实现膜的结构从指状孔向双连续网络孔结构的转变。应用于含油乳液分离,PVDF/SMA共混膜S-1.2对含油乳液的截留率可达到99.7%,与不含SMA的纯PVDF膜S-0相比,PVDF/SMA共混膜S-1.2的纯水通量恢复率从82.5%升高到88.3%,不可逆污染阻力与膜本征阻力的比值由21.1%降至13.2%,表现出更优的耐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SMA共混膜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结构调控 含油乳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接枝/微球共混改性PVDF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纪统一 王帆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7,76,共8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GMA)微球,通过控制聚合时间、温度、反应物配比制备出树莓状与类球状形态的微球,分别以1%、3%、8%的占比掺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中,然后在其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制...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GMA)微球,通过控制聚合时间、温度、反应物配比制备出树莓状与类球状形态的微球,分别以1%、3%、8%的占比掺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中,然后在其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制备成PEI接枝/P(St-GMA)共混PVDF膜。结果表明,经过P(St-GMA)和PEI改性后的膜水接触角可达到35°左右,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PEI和P(St-GMA)赋予膜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对于油/水乳液,分离效率最大能实现99%及其以上,并且伴随着掺入微球含量的提高,截留作用也有很大提升。牛血清蛋白(BSA)的动态过滤实验证明了膜的防污性能,被BSA污染的改性膜被简单清洗之后通量恢复率最高达到71.2%,而原始膜在被污染后通量恢复率只有50.7%。由于改性膜上阳离子聚合物PEI的存在,阴离子染料更容易被吸附和去除。相较于盐酸吖啶黄,Me膜(3%类球状微球添加量与PVDF共混制备的膜)对刚果红的吸附容量更大,可以达到17.672 mg/g。改性膜在静态吸附染料的实验中对刚果红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微球 pvdf 亲水改性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iO_(2)-PVDF复合膜制备与膜蒸馏性能研究
9
作者 侯雪怡 黄世耿 +1 位作者 班锦宏 卢彦越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1,共5页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的膜蒸馏分离性能,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nSiO_(2))溶胶作为致孔剂,采用相转换方法制备nSiO_(2)-PVDF复合膜。利用XRD、XPS、SEM等对PVDF膜和nSiO_(2)-PVDF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n...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的膜蒸馏分离性能,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nSiO_(2))溶胶作为致孔剂,采用相转换方法制备nSiO_(2)-PVDF复合膜。利用XRD、XPS、SEM等对PVDF膜和nSiO_(2)-PVDF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nSiO_(2)的粒径和添加量对复合膜形貌和结构、疏水性能以及膜蒸馏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不同粒径的纳米nSiO_(2)溶胶后,复合膜的水通量大幅提升。在进料液为质量分数3.5%Na Cl溶液,进料温度为75℃,渗透测温度为25℃的条件下,添加质量分数3%的100 nm nSiO_(2)的复合膜水通量达到22.1 kg/(m^(2)·h),相对于未改性膜提高了116.7%;其截留率高达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膜蒸馏 海水淡化 聚偏氟乙烯膜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TiO_(2)@MoS_(2)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10
作者 李成才 刘劲杨 +2 位作者 刘世雪 罗杰 朱海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含大量有机染料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光催化分离膜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PEMA膜,后进行酸处理制备出富羧基PVDF纤维复合膜,最后通过水热反应在膜表面原位沉积TiO_(2)@MoS_(2)微纳米颗粒,制备出在太... 含大量有机染料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光催化分离膜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PEMA膜,后进行酸处理制备出富羧基PVDF纤维复合膜,最后通过水热反应在膜表面原位沉积TiO_(2)@MoS_(2)微纳米颗粒,制备出在太阳光下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PVDF/TiO_(2)@MoS_(2)纤维复合膜。结果表明MoS_(2)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纤维复合膜禁带带隙能量,从而提高纤维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在光照4 h后对RhB的降解率达到97.1%;连续5次吸附-降解实验,纤维复合膜对RhB的降解率仍达到95%以上,表明该纤维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因此,该膜在染料降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TiO_(2)@MoS_(2)纤维复合膜 光催化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对基于DA/PEI的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琪 陈淑怡 +3 位作者 张晨 蒋淑红 陈红 王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3,共8页
为了对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进行有效地分离与回收,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以多巴胺(DA)、单宁酸(TA)及聚乙烯亚胺(PEI)为共沉积物,以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探讨了DA与TA及PEI与TA... 为了对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进行有效地分离与回收,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以多巴胺(DA)、单宁酸(TA)及聚乙烯亚胺(PEI)为共沉积物,以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探讨了DA与TA及PEI与TA的质量浓度比对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及处理模拟RB5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ρ(DA)/ρ(TA)与ρ(PEI)/ρ(TA)分别为2/8和4/6时,膜性能最佳,此时纯水通量较不添加TA时分别提高36%和114%;模拟RB5染料废水通量较不添加TA时分别提高37%和87%;染料截留率分别为95.5%、95.4%,盐(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3.95%、3.15%。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在处理模拟RB5染料废水中运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单宁酸 聚乙烯亚胺 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 染料/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PVDF管式超滤膜修复再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璐 赵由才 周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了减少管式超滤膜系统的膜更换成本,延长膜使用寿命,利用亲水修复剂对废弃PVDF管式超滤膜进行修复再生。通过XPS、SEM、AFM、孔径表征分析、过滤通量、截留率、机械强度等测试,探讨了废弃膜和再生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经过膜修... 为了减少管式超滤膜系统的膜更换成本,延长膜使用寿命,利用亲水修复剂对废弃PVDF管式超滤膜进行修复再生。通过XPS、SEM、AFM、孔径表征分析、过滤通量、截留率、机械强度等测试,探讨了废弃膜和再生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经过膜修复实验,可补充废弃膜表面损失成分,修复剂所含DMAc还能溶解废弃膜孔隙中的有机污染物。在亲水剂、致孔剂和PVDF的共同作用下,再生膜表面可形成新的孔隙结构,平均孔径从0.0873μm增大至0.2355μm。确定了综合性能最优的再生膜修复剂成分为15%PVDF、75%DMAc、5%PEG和5%PVP,修复后的膜接触角降低了31.1%,在满足渗滤液中COD、NH3-N和TN截留率处理要求的同时,膜纯水通量提升近4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了52.5%和1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管式超滤膜 聚偏氟乙烯 膜修复 再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MC/PEI涂层改性PVDF超滤膜的分离和抗污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茜蕙 刘俊良 +1 位作者 张干伟 黄逸轩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6,共10页
为了减轻膜污染和提高膜的分离性能,采用一步沉积法将双醛羧甲基纤维素(DCMC)和聚乙烯亚胺(PEI)涂覆在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表面.DCMC上的醛基可以和PEI上的氨基在膜表面发生席夫碱反应,形成化学交联.与纯PVDF膜相比,DCMC/PEI涂层... 为了减轻膜污染和提高膜的分离性能,采用一步沉积法将双醛羧甲基纤维素(DCMC)和聚乙烯亚胺(PEI)涂覆在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表面.DCMC上的醛基可以和PEI上的氨基在膜表面发生席夫碱反应,形成化学交联.与纯PVDF膜相比,DCMC/PEI涂层改性膜具有更高的亲水性(水接触角<40°)和收缩的孔径(平均孔径≈20.32 nm).以腐殖酸(HA)、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海藻酸钠(SA)为代表,研究DCMC/PEI涂层改性膜的分离和抗污染性能.涂层膜对HA、BSA和SA具有超过93%的截留率和通量恢复率(FRR),相比原PVDF膜提升了38%.这种兼具高分离和抗污染性能的纤维素涂层膜,为废水净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超滤膜 涂层 双醛羧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亚胺 天然有机物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法增强型PVDF/GO中空纤维膜结构构筑与机理
14
作者 赵微 陈凯凯 +2 位作者 金欣 严海波 张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44-6355,共12页
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中空纤维膜量大,制备过程中使用溶剂易造成二次污染,本文采用绿色稀释剂热致相分离(TIPS)法与纤维增强联用技术制备了大通量、高强度氧化石墨烯(GO)掺杂编织管增强型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GO表面具有含... 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中空纤维膜量大,制备过程中使用溶剂易造成二次污染,本文采用绿色稀释剂热致相分离(TIPS)法与纤维增强联用技术制备了大通量、高强度氧化石墨烯(GO)掺杂编织管增强型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GO表面具有含丰富氧官能团可明显改善PVDF中空纤维膜渗透通量与亲水性(抗污染性)。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技术可使中空纤维膜断裂强度223.75MPa,随GO含量增加,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水接触角值从102.04°降低至89.71°,纯水通量从920.74L/(m_(2)·h)增至1417.45L/(m_(2)·h)。经实验用MBR小试装备测试膜活性污泥过滤表明,其截留率大于99.50%,稳定运行后截留率仍大于98%。因此,本文全流程绿色制备的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对替代目前市场二次污染中空纤维膜可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氧化石墨烯 中空纤维膜 热致相分离法与纤维增强联用技术 绿色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催化膜的制备及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禄荣 智超 +3 位作者 刘贝贝 董亮亮 白云翔 张春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200,共6页
将具有芬顿催化活性的普鲁士蓝类似物Fe-Co PBA负载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内,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PVDF催化膜,用于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污染物。结果表明:负载Fe-Co PBA纳米粒子既能提高PVDF膜表面亲水性、孔隙率和水通量,... 将具有芬顿催化活性的普鲁士蓝类似物Fe-Co PBA负载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内,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PVDF催化膜,用于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污染物。结果表明:负载Fe-Co PBA纳米粒子既能提高PVDF膜表面亲水性、孔隙率和水通量,又能赋予PVDF膜催化活性;当Fe-Co PBA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时,PVDF催化膜的纯水通量达到418.47L/(m^(2)·h),与纯PVDF膜相比提高了3.24倍。PVDF催化膜具有优异的抗生素去除性能和催化稳定性,当H_(2)O_(2)浓度为400mmol/L时,基于芬顿反应的PVDF催化膜对质量浓度20mg/L盐酸四环素的去除率达到90%;重复使用10次后,PVDF催化膜对盐酸四环素去除率仍保持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类似物 催化膜 聚偏氟乙烯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PVDF复合膜的制备、性能调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禹 谭妍妍 +2 位作者 徐余欢 武晓 张道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碳化纳米材料,具有横向比率大、传输途径短和纳米通道多等独特优点。该文综述了MXene/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MXene与PVDF膜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抗菌性能、环境稳...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碳化纳米材料,具有横向比率大、传输途径短和纳米通道多等独特优点。该文综述了MXene/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MXene与PVDF膜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抗菌性能、环境稳定性等性能之间的调控关系;综述了MXene/PVDF复合膜在分离膜、高介电膜、电磁屏蔽膜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MXene/PVDF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当前研究阶段中,对PVDF膜进行抽滤处理仍是发挥MXene优异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一步深入研究MXene对PVDF膜定向调控的多功能性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MXene与PVDF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此外,应该加强应用型研究,形成较完善的实际应用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MXene/PVDF复合膜的自身性质和性能,推动MXene/PVDF复合膜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实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二维材料 MXene/pvdf复合膜 聚偏氟乙烯 电磁屏蔽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法制备PVDF/GE中空纤维膜与性能分析
17
作者 王琦铭 陈凯凯 +4 位作者 岳征杰 赵微 严海波 闫静静 肖长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24-6532,共9页
为了解决在纺丝制膜过程中有机污水排放问题,采用无溶剂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石墨烯(GE)中空纤维膜。将PVDF、GE和功能粒子熔融共混制备初生中空纤维膜,利用后拉伸和GE协同作用重新设计PVDF晶体结构,探究不同拉伸比对中空纤维膜晶型... 为了解决在纺丝制膜过程中有机污水排放问题,采用无溶剂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石墨烯(GE)中空纤维膜。将PVDF、GE和功能粒子熔融共混制备初生中空纤维膜,利用后拉伸和GE协同作用重新设计PVDF晶体结构,探究不同拉伸比对中空纤维膜晶型转变和力学性能以及渗透性能的影响,观察不同拉伸比中空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并利用一系列仪器测试了膜的孔径分布、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VDF/GE中空纤维膜内部存在α晶型向β晶型转变,拉伸后GE在中空纤维膜内部形成石墨烯通道,拉伸比越大,内部晶型转化越多,中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越好;当拉伸比达到100%时,中空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可达37.8MPa,内部β晶型含量为68.64%,煤油通量可达965.64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石墨烯 中空纤维膜 无溶剂法 Β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PVDF/Ag纤维膜的构建及其导热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齐庆欢 师晓含 +2 位作者 张庆 苑保奎 周玉嫚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1,共9页
为了提高纤维材料的导热性能,选择不同尺寸的Ag片作为导热填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一步构建了具有三维互通导热网络的PVDF/Ag纤维膜,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Ag片尺寸、Ag片含量、压缩程度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纤维材料的导热性能,选择不同尺寸的Ag片作为导热填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一步构建了具有三维互通导热网络的PVDF/Ag纤维膜,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Ag片尺寸、Ag片含量、压缩程度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入混合尺寸Ag片,能够形成单根纤维内部连通和纤维之间外部连通的三维互通网络结构。具有该结构的PVDF/Ag纤维膜表现出优异的导热性能,导热系数达0.1038 W/(m·K),比纯PVDF纤维膜提高了61%;将其压缩处理后,导热系数进一步提升至8.693 W/(m·K),是压缩前的83.6倍。此外,三维互通网络的PVDF/Ag纤维膜还展示出优异的力学应用能力和疏水性能。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多功能集合的纺织品及柔性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vdf Ag片 混合尺度 三维互通网络结构 纤维膜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β-环糊精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任露露 邓容 +4 位作者 李剑 艾吉祥 雷婷 张凯舟 杨敬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50,共7页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20000(PEG 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为致孔剂,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进行共混改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β-CD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β-CD添加量对...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20000(PEG 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为致孔剂,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进行共混改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β-CD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β-CD添加量对改性膜微观形貌、渗透性能和截留性能、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β-CD后改性膜表面开孔数量及孔径增加,膜截面皮层变薄,亚层发展出小指状孔,贯通的大指状孔数量降低,指状孔壁上出现更为疏松的大孔结构。添加β-CD后改性PVDF膜的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均大幅提高,其中β-CD添加量为4%时改性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纯水通量为1848 L/(m^(2)·h·bar),BSA截留率为90.43%。添加β-CD后改性膜动态水接触角下降为0°的时间减少,说明其内在湿润性增强。改性膜在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提高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抗污染性能,所有膜的通量恢复率均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Β-环糊精 共混改性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晕放电协同膜蒸馏处理含盐废水的研究
20
作者 杨国清 单繁 +2 位作者 王德意 张梦烨 徐佳英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膜蒸馏技术因能量需求与盐度无关,尤其适合处理高盐度水体,但低膜通量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文中采用电晕放电协同膜蒸馏的手段,在不同电极结构、电压极性和放电强度下,研究了电晕放电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 膜蒸馏技术因能量需求与盐度无关,尤其适合处理高盐度水体,但低膜通量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文中采用电晕放电协同膜蒸馏的手段,在不同电极结构、电压极性和放电强度下,研究了电晕放电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疏水膜膜蒸馏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膜通量促进效果与电极结构有关,且存在极性效应。在单针和多针电晕放电下,PVDF膜通量可由0.108 g/(cm^(2)·h)提高到0.146 g/(cm^(2)·h)电晕停止后,膜通量恢复至初始水平。文中研究表明,将电晕放电和膜蒸馏相结合可以提高膜通量,并且电晕放电对PVDF疏水膜无破坏。在电晕辅助膜蒸馏过程中,薄膜上方荷电液滴的定向电泳对膜通量起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离子风的形成及发展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聚偏氟乙烯 膜蒸馏 离子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