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selectin、ICAM-1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曦 胡冬 +2 位作者 吴丹 庄利东 陈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4期2153-215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selectin、ICAM-1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19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慢性乙肝组(n=83,普通慢性乙肝患者)、重症乙肝组(n=36,重症乙肝患者),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selectin、ICAM-1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19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慢性乙肝组(n=83,普通慢性乙肝患者)、重症乙肝组(n=36,重症乙肝患者),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P-selectin、ICAM-1以及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肝功能指标(AST、ALT、TP、TBil)、肝纤维化指标(CⅣ、HA、LN)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selectin、ICAM-1含量与上述病情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慢性乙肝组、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中P-selectin的含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ICAM-1的含量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病情加重P-selectin、ICAM-1血清含量改变加剧。慢性乙肝组、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更高;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中AST、ALT、TBil的水平高于慢性乙肝组、正常对照组,TP的水平低于慢性乙肝组、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中CⅣ、HA、LN的含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CⅣ、HA、LN含量更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P-selectin、ICAM-1含量与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均直接相关。结论:P-selectin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含量异常增高,而ICAM-1含量异常下降,其具体血清含量可用于衡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p-selectin ICAM-1 HBV-DNA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艳秋 高美华 +2 位作者 李红林 解长银 章海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单纯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时期的水平变化及其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32例正常对照组、3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32例单纯糖尿病期患者及3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单纯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时期的水平变化及其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32例正常对照组、3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32例单纯糖尿病期患者及3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s P-选择素、s E-选择素的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水平与FBG、FINS、TG、Hb A1C、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1);s E-选择素与LDL-C呈负相关(P<O.05)。结论:s P-选择素、s 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是逐渐升高的,表明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s P-选择素、s E-选择素与HOMAIR相关,提示s P-选择素、s E-选择素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可溶性P-选择素 可溶性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外伤后P-selectin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荣军 游潮 +4 位作者 蔡博文 贺民 杨咏波 刘展 焦庆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外伤后P-selectin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Feeney大鼠脑损伤动物模型,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A(标准对照组),B(轻伤组)、C组(重伤组),每组20只。分别于脑外伤后6 h、24 h、3 ... 目的探讨大鼠脑外伤后P-selectin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Feeney大鼠脑损伤动物模型,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A(标准对照组),B(轻伤组)、C组(重伤组),每组20只。分别于脑外伤后6 h、24 h、3 d、7 d随机各取标本5只,测量脑水肿程度以及P-selectin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以及免疫阳性染色血管,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伤后6 h P-selectin的表达及粒细胞在脑组织的浸润显著升高(P<0.05),于伤后24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结论脑外伤后P-selectin的表达及粒细胞在脑组织的浸润显著升高,其时程和空间分布与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相吻合。提示P-selectin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外伤后的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急性肺损伤ICAM-1和E,P-selectin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祝雪花 王万铁 +1 位作者 戴雍月 蒋柳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制作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实验兔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三者在ALI中的作用并观察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其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兔... 目的:制作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实验兔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三者在ALI中的作用并观察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其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C组),油酸损伤组(OA组),氨溴索+小剂量肝素治疗组(AH组)。采用耳缘静脉法静注油酸复制兔ALI模型,检测各组动脉氧分压(PaO2),ELISA法检测ICAM-1和E-选择素,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检测P-选择素,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湿干重比值(W/D)。结果:与NC组比较,OA组和AH组PaO2显著降低(P<0.01),但AH组显著高于OA组(P<0.01);ICAM-1、E-选择素的浓度(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肺组织AI和W/D升高(P<0.05或P<0.01),但AH组低于OA组(P<0.05或P<0.01)。与同组给予治疗药物前0 h比较,NC组无差异(P>0.05),OA组各时点PaO2显著降低(P<0.01),ICAM-1和E-选择素浓度显著升高(P<0.01),AH组各时点PaO2降低(P<0.05)、ICAM-1和E-选择素浓度升高(P<0.05)。肺组织中P-选择素在OA组表达较为广泛:主要为炎症细胞、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的血浆等,NC组呈低水平表达,AH组的表达介于两者之间。细胞凋亡以OA组最为明显,NC组未见细胞凋亡或偶有凋亡,AH组凋亡的细胞明显比OA组减少。结论:在OA致ALI时,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明显增高,参与了ALI的发生、发展;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可以降低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的水平,减轻肺脏细胞的损伤、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轻肺水肿,从而发挥对ALI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P-选择素 急性肺损伤 氨溴索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P-selectin lectin-EGF domain monoclonal antibody inhibits the maturation of human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被引量:5
5
作者 Tong Zhou Yanyu Zhang +4 位作者 Guizhi Sun Yumei Zhang Dongqing Zhang Yapeng Zhao Nan Che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0-460,共1页
Dendritic cells(DCs) are professi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with the ability to initiate primary Tcell responses. While it iswell known that inflammatory stimuli induce the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immature DCs, whe... Dendritic cells(DCs) are professi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with the ability to initiate primary Tcell responses. While it iswell known that inflammatory stimuli induce the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immature DCs, whether adhesion molecule selectins regulate DCmaturat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Using anti-P-selectin lectin-EGF domain monoclonal antibody (PsL-EGFmAb) that blocks the adhesionof P-, E-, and L-selectin, we demonstrate herein that selectins play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immature DCs.Immature DCs are generated from human cord blood CD34+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that were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stemcell factor, Fms-like tyrosine-kinase-3 lig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1. Whenstimulated with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immature DCs differentiated into mature DCs, producing increased levels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and interleukin (IL)-12 and obtaining the ability to potently activate naive Tcells. Interestingly, in contrast to matureDCs derived from TNF-α-induced immature DC cultures without PsL-EGFmAb, immature DCs treated with PsL-EGFmAb for7 days werecompletely blocked their maturation, as evidenced by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CD80, CD86, and CD83, inhibi-ted production of IL-12, and inability to activate naive Tcellsin vitro. Thus, blockade of selectins using PsL-EGFmAb will prove to bea valuable tool for the study of the molecuar mechanisms of DC maturation, as well 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C-mediated au-toi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选择蛋白 植物凝血素 单克隆抗体 树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和闭锁小带蛋白异常表达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性价值分析
6
作者 刘亚东 叶素华 王志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4-778,共5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膜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和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1,ZO-1)异常表达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3... 目的 分析血小板膜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和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1,ZO-1)异常表达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45例,稳定性斑块组89例,无斑块组69例。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清CD62p及ZO-1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价值。结果 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血清CD62p及ZO-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CD62p和ZO-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稳定性斑块组CD62p和ZO-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CD62p和ZO-1水平是影响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D62p和ZO-1预测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和0.838(P<0.01)。结论 血清CD62p和ZO-1异常表达可有效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闭锁小带蛋白类 老年人 脑梗死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连慧 吴雄飞 +3 位作者 余荣杰 赵洪雯 刘宏 李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701-1703,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6min,再通血4min,循环4次的缺血预适应方案,对Wistar大鼠肾脏进行缺血预处理,再缺血60min后进行再灌注,与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进行比较,观察大鼠肾功能及肾内黏...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6min,再通血4min,循环4次的缺血预适应方案,对Wistar大鼠肾脏进行缺血预处理,再缺血60min后进行再灌注,与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进行比较,观察大鼠肾功能及肾内黏附分子ICAM-1、P-Selectin、E-Sele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预适应大鼠肾脏内的黏附分子ICAM-1、P-Selectin、E-Selectin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在第48h其血清肌酐也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结论缺血预适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缺血再灌注肾脏内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ICAM-1 p-selectin E-SELECTIN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童保文 林志鸿 +1 位作者 谢良地 许昌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的新西兰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活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高脂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 mg/(kg·d)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10 mg/(kg·d)阿托...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的新西兰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活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高脂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 mg/(kg·d)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6只。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ELISA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清P-Selectin水平明显增加[(23.99±3.58)vs(16.72±1.76)pg/ml,P<0.01];血小板聚集率、TXB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模型组P-Selectin、TXB2表达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高脂组显著增加(P<0.05),具有时效性,且在术后24 h达高峰[P-Selectin(35.26±4.93)vs(23.99±3.58)pg/ml;TXB2(264.33±27.68)vs(156.58±12.97)pg/ml;血小板聚集率(58.59±10.78)vs(38.57±7.54)%;P<0.01];(3)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兔血清P-Selectin、TXB2水平,同时抑制了血小板聚集率[P-Selectin(28.14±5.05)比(35.26±4.93)pg/ml;TXB2(190.16±16.86)vs(264.33±27.67)pg/ml;血小板聚集率(47.21±5.42)vs(58.59±10.77)%;均P<0.01];(4)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水平进一步降低[P-Selectin(22.74±3.02)vs(28.14±5.05)pg/ml;TXB2(164.68±11.90)vs(190.16±16.86)pg/ml;血小板聚集率(37.04±4.99)vs(47.21±5.42)%;均P<0.05]。结论"高脂饮食+球囊损伤"增加了新西兰兔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术后24 h达到高峰,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抑制了血管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水平,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球囊损伤 血小板聚集率 p-selectin TX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苏燕青 汪旭雯 +4 位作者 王颖峥 宋百颖 林昱 黄鑫 洪桂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1-836,共6页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分为正常组...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模型组、Sal给药组,建立OGD/R损伤模型;细胞进行12、16、20 h 3个时间点OGD造模,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OGD的时间点;细胞培养液LDH活力检测探索最佳给药溶度;细胞培养液NO含量检测确定最佳给药溶度;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P-selectin表达。结果 MTT检测确定OGD的时间点为16h;细胞培养液LDH活力检测和NO含量检测显示,红景天苷浓度为10μmol·L^(-1)时药效最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细胞凋亡率、P-selectin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OGD/R组相比,给药后细胞凋亡率、P-selectin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 红景天苷对HUVEC的OGD/R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且能降低HUVEC中P-select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炎症反应 脑缺血/再灌注 氧糖剥夺/复氧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p-sel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选择素、人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倪红 储照虎 刘新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P-selectin表达及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阿托伐他汀组(ATO)。阿托伐他汀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CIR组按制作模型后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6、12、2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P-selectin表达及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阿托伐他汀组(ATO)。阿托伐他汀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CIR组按制作模型后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6、12、24、48、72h共5个亚组。阿托伐他汀组按给药时间不同分为给药4周、2周、3d和造模后即时组4个亚组,每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h检测。断头取脑,制作标本,连续切片作P-selectin免疫组化染色,脑组织匀浆测定MPO。结果:CIR组可见P-selectin阳性表达血管数6h开始上升,12h达到高峰,至第3天仍有少量表达,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后,P-selectin表达明显下调(P<0.01),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CIR组MPO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P-selectin表达与MPO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给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干预后脑组织匀浆MPO含量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selectin表达和MPO含量明显升高,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P-selectin、MPO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p-selectin 人髓过氧化物酶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痰浊阻遏证组3种血清黏附分子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茂华 金国健 +7 位作者 樊锦秀 朱红 朱慧民 谢英姿 王志敏 王国芬 杨铁伟 万卫昌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基于黏附分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老年人常见中医证候分型中黏附分子的表达,比较痰浊阻遏证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临床流行调查方法与实验检测相结合,设正常对照组24例,以社区老年人155例为研究对象,经... 目的:基于黏附分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老年人常见中医证候分型中黏附分子的表达,比较痰浊阻遏证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临床流行调查方法与实验检测相结合,设正常对照组24例,以社区老年人155例为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分层有痰浊阻遏证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水平,分析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正常对照组为(3.148±1.20)ng/mL,在痰浊阻遏证组为(4.30±1.46)ng/mL,明显增高(P<0.01);②血清P-选择素为(11.53±8.58)ng/m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12.42±5.25)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痰浊阻遏证组中sICAM-1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探测在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分子,可能是中医证候分型差别存在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诊治的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中医证候 酶联免疫吸附法 p-selectin SICAM-1 MC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MCAO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正双 郑雪蕊 +5 位作者 谢志扬 周彬彬 吴青青 吴慧玲 赖文芳 洪桂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6-2250,共5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4只,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SAL给药组(MCAO+SAL),SAL给药浓度为50 mg·kg^(...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4只,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SAL给药组(MCAO+SAL),SAL给药浓度为50 mg·kg^(-1),连续给药6 d。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损伤侧脑组织ICAM-1、VCAM-1、E-selectin、P-selectin的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采用HUVECs,经不同浓度SAL(0.1、1、10μmol·L^(-1))和LPS(100μg·L^(-1))分别干预24 h,CCK-8法检测SAL和LPS对HUVECs存活的影响;体外血管形成实验中LPS组(100μg·L^(-1))和SAL给药组(LPS+SAL)干预HUVECs 24 h,SAL给药浓度分别为0.1、1、10μmol·L^(-1),观察LPS和SAL对其血管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UVECs的ICAM-1、VCAM-1、E-selectin、P-selectin蛋白表达。结果SAL可以降低MCAO大鼠损伤侧脑组织中ICAM-1、VCAM-1、E-selectin、P-selectin表达;体外研究发现,SAL对HUVECs存活无影响;LPS抑制HUVECs的血管形成,经SAL作用后,SAL(1、10μmol·L^(-1))逆转LPS的作用,促进其血管生成;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LPS促进HUVECs中ICAM-1、VCAM-1、E-selectin、P-selectin蛋白表达,而经SAL作用后,ICAM-1、VCAM-1、E-selectin、P-selectin表达量明显降低,促进HUVECs血管形成能力。结论SAL具有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内皮细胞的再生能力,以及促进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ICAM-1 VCAM-1 E-SELECTIN p-selectin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P-选择素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5 位作者 李书武 刁荣华 刘璐 张红 陈寒梅 陈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10单位机采血小板分别用常规保存袋和低温保存袋贮存 ,前者贮存 5d ,每天留取标本 ,后者于 -85℃贮存后 5d复苏留样。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pH值和血小板膜糖蛋... 目的 探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10单位机采血小板分别用常规保存袋和低温保存袋贮存 ,前者贮存 5d ,每天留取标本 ,后者于 -85℃贮存后 5d复苏留样。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pH值和血小板膜糖蛋白P 选择素的变化。结果 常规保存条件下 ,5d内血小板聚集率、pH、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变化 ,血小板P 选择素在 1d后即明显升高 (从 3 .77± 1.86到 10 .87± 4.75 ,达 3倍 ,P <0 .0 1)。冰冻保存时 ,血小板聚集率、pH、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变化 ,P 选择素的表达在冰冻后呈显著升高 (从 4.3 7± 1.82到 16.88± 7.2 3 ,达 4倍 ,P <0 .0 1)。结论 血小板P 选择素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的表达变化提示血小板离体后被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机采血小板 常规保存 冰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川芎嗪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润英 郝伟 +3 位作者 孟祥军 赵丽妮 李昭 魏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0-903,925,共5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川芎嗪(LF)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和动静脉旁路法血栓形成法评价LF对血栓形成的对抗作用;运用玫瑰花结黏附试验观察LF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目的观察阿魏酸川芎嗪(LF)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和动静脉旁路法血栓形成法评价LF对血栓形成的对抗作用;运用玫瑰花结黏附试验观察LF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LF对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 LF能明显抑制大鼠电刺激颈动脉法和动静脉旁路法引起的血栓形成;减少CD62p的表达;抑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4.3μmol.L-1。结论 LF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减少CD62p的表达,从而阻抑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川芎嗪 血栓形成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 凝血酶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颜平 罗心平 +1 位作者 施海明 范维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55-59,共5页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6例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丹参对照组 ,均治疗 14d ,观察3组的症状缓解、平板运动试验改善情况 ,以及比浊法...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6例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丹参对照组 ,均治疗 14d ,观察3组的症状缓解、平板运动试验改善情况 ,以及比浊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的P选择素变化情况。结果 丹参多酚酸组在症状缓解、平板运动试验改善方面与丹参组相近 ,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方面优于丹参组。结论 丹参多酚酸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 ,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冠心病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率 P选择素 平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素桥连构建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及体外荧光鉴定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道文 杨莉 +4 位作者 宾建平 陈楚弟 陈少敏 王月刚 吴平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体外荧光方法鉴定生物素-亲和素-生物素(BSB)桥连技术构建携带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BSBp)的可靠性。方法不同荧光标记物分别标记MB-BSBp的不同部位,观测微泡荧光强度(0、1、2和3级),以普通脂质超声微泡(MB)作对照。结果加... 目的体外荧光方法鉴定生物素-亲和素-生物素(BSB)桥连技术构建携带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BSBp)的可靠性。方法不同荧光标记物分别标记MB-BSBp的不同部位,观测微泡荧光强度(0、1、2和3级),以普通脂质超声微泡(MB)作对照。结果加入FITC荧光亲和素孵育,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3级),而MB无荧光显示(0级)。以两个浓度梯度(1∶4和1∶16)的DTAF荧光二抗(抗抗P-选择素单抗抗体)标记MB、MB-B、MB-BS和MB-BSBp,MB-BSBp在两个浓度梯度下均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3级);而MB-B、MB-BS仅在1∶4时显示微弱的绿色荧光(1级),MB在两个浓度梯度下均无荧光显示(0级)。结论抗P-选择素单抗通过亲和素桥连有效装配在MB-B表面,体外荧光法是鉴定靶向微泡配体连接可靠性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靶向超声微泡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费鲜明 周永列 +3 位作者 祁金文 吴建国 邱莲女 王珍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06-911,共6页
目的:以洗涤血小板为模型,观察木瓜蛋白酶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木瓜蛋白酶与洗涤血小板作用,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目的:以洗涤血小板为模型,观察木瓜蛋白酶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木瓜蛋白酶与洗涤血小板作用,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以SDS-PAGE分析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体的变化。检测ADP诱导的原发性高血压(PH)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FIB-R表达水平。结果:木瓜蛋白酶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水平,血小板聚集水平与木瓜蛋白酶剂量呈负相关(P<0.01)。木瓜蛋白酶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FIB-R表达,降低FIB-R表达水平(P<0.01)。木瓜蛋白酶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水平和抑制肌动蛋白聚合体增加(P<0.01)。木瓜蛋白酶抑制PH及AMI患者血小板聚集和FIB-R表达(P<0.01)。结论:木瓜蛋白酶通过抑制活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的表达,并抑制肌动蛋白聚合以及释放反应从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肌动蛋白聚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理血流条件下靶向超声微泡对P-选择素的靶向黏附效能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爵非 杨莉 +3 位作者 宾建平 查道刚 陈少敏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平行板流动腔评价在生理血流条件下携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p)的靶向黏附效能。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MBp;在3种浓度(10、100和1000ng/ml)小鼠P-选择素Fc段(PSFc)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和固定剪切应力... 目的平行板流动腔评价在生理血流条件下携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p)的靶向黏附效能。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MBp;在3种浓度(10、100和1000ng/ml)小鼠P-选择素Fc段(PSFc)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和固定剪切应力下,以及最大包被浓度和不同剪切应力(0.2-1.7dyn/cm^2)下分别检测MBp的每分钟结合数量(结合率),以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封闭组和空白组为对照。在3种包被浓度下检测MBp达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所有分组样本数均为3。结果两对照组均未见有明显的MBp结合。实验组MBp结合率随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然而与剪切应力呈现双向性(P〈0.05)。MBp达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随包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结论MBp在生理条件下可与PSFc特异有效地结合,体外对靶向超声微泡的靶向黏附效能评价将有助于判定超声分子成像的效果和靶向微泡的在体应用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微泡 平行板流动腔 P-选择素 靶向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光辉 张军平 +3 位作者 丁义 曹阳 董玮 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作为干预组,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绿原酸102 ng/mL、阿魏酸104 ng/mL时OD值最大;模型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干预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无差异,但四妙组数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能减少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mRNA的表达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绿原酸 阿魏酸 P-选择素 NF-ΚB p65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外血小板活化时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阮长耿 王山喜 +3 位作者 毛静安 张晓林 陈惠娟 王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和方法: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正常人(n=12)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活化。结果:AA组、消炎痛+AA组及对照组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浓度分别为:(51±25、5.0±2... 目的和方法: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正常人(n=12)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活化。结果:AA组、消炎痛+AA组及对照组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浓度分别为:(51±25、5.0±2.8及54±32)ng/L,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但AA组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消炎痛对两者的升高有几乎完全的抑制作用。2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DH-TXB2浓度(108~550ng/L)远高于对照组(10~93ng/L),无重叠,但两组之间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有50%左右重叠。另6例患者服用900mg阿司匹林后血浆DH-TXB2下降43%(P<001),但服药前后TXB2及P选择素浓度无显著改变。结论:DH-TXB2作为TXB2的体内主要酶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素B2 P-选择素 血小板 脑梗塞 花生四烯酸 DH-TX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