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缺陷C3N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1
作者 王淑敏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采用硫脲和3-氨基-1,2,4-三唑混合原位热聚合制备C≡N缺陷C_(3)N_(5)(C_(3)N_(5)—C≡N)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采用硫脲和3-氨基-1,2,4-三唑混合原位热聚合制备C≡N缺陷C_(3)N_(5)(C_(3)N_(5)—C≡N)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稳态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对C_(3)N_(5)—C≡N光催化剂的物相晶型、特征基团、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缺陷构建、光谱吸收响应和光电子-空穴重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波数2176 cm^(-1)位置吸收峰和286.5 eV位置拟合峰的出现证明了C≡N缺陷的成功构建,Lorentz信号强度的增强说明缺陷的构建促进了未配对电子的生成,发射峰的降低说明了光电子-空穴的重组得到了有效抑制,吸收边界的红移说明了光谱响应范围得到拓宽,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太阳光照射下,C_(3)N_(5)—C≡N光催化剂协同过硫酸盐(PMS)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对亚甲基蓝(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9.10%,循环使用5次后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为97.80%,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活性基团捕获说明超氧自由基(·O_(2)^(-))、空穴(h^(+))、单线态氧(^(1)O_(2))、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均参与了反应,·O_(2)^(-)和^(1)O_(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缺陷 富氮氮化碳 光催化 过硫酸盐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OP-10对Q235钢在1 mol/L HCl中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樊林 王鹏杰 +3 位作者 宋昱灏 刘婉颖 梅宗斌 林元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7,共9页
针对在酸洗工况下金属的腐蚀问题,为解决单一缓蚀剂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的最佳缓蚀浓度基础上将其与OP-10复配(N&P),采取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表面分析和理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NN和N&P缓蚀剂... 针对在酸洗工况下金属的腐蚀问题,为解决单一缓蚀剂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的最佳缓蚀浓度基础上将其与OP-10复配(N&P),采取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表面分析和理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NN和N&P缓蚀剂对Q235钢在1.0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NN的交流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曲线和失重实验所得的最佳缓蚀率分别为73.32%、85.57%、77.46%,而将NN与OP-10复配后的缓蚀效率分别提升至92.34%、96.26%、90.14%。量子化学表明:N&P吸附位点主要为OP-10分子中的大Π键和C-O键以及NN分子中的C=O键、C=C键、C-N键,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OP-10 电化学 失重实验 缓蚀性能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MAAm)水凝胶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志成 贾伟娜 +3 位作者 王璇 于世超 刘奕含 于良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6-171,共6页
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引入聚丙烯酸-丙烯酰胺体系,采用“一锅煮”法合成了P(N-MAAm)水凝胶。结果显示,当n(AM)∶n(AA)为1∶4、中和度为60%、交联剂用量为0.4%、n(AM)∶n(N-MA)=9.5∶0.5时,P(N-MAAm)对亚甲基蓝(MB)的实测最大吸附量可达160... 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引入聚丙烯酸-丙烯酰胺体系,采用“一锅煮”法合成了P(N-MAAm)水凝胶。结果显示,当n(AM)∶n(AA)为1∶4、中和度为60%、交联剂用量为0.4%、n(AM)∶n(N-MA)=9.5∶0.5时,P(N-MAAm)对亚甲基蓝(MB)的实测最大吸附量可达1603.77 mg/g;降低环境温度、盐度,提高pH有利于P(N-MAAm)水凝胶吸附MB;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_(1)>0.999),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R_(L)>0.981),P(N-MAAm)水凝胶对MB的吸附过程更倾向于是物理吸附,并且可能是多分子层吸附。P(N-MAAm)水凝胶通过Langmuir模型拟合计算得到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170.27 mg/g;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能,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MB的去除率仍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n-羟甲基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丙烯酸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苄叉基-2-氨基噻唑及其类似物的构象和分子内的扭曲驱动力 被引量:4
4
作者 虞忠衡 宣正乾 +3 位作者 郭彦伸 彭晓琪 王桐信 金祥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确定了 N-苄叉基 -2 -氨基噻唑 ( 2 a)和 N-对硝基苄叉基 -2 -氨基噻唑 ( 2 b)的晶体结构 .结合已报道的N -对硝基苄叉基 -2 -氨基嘧啶 ( 1 a) ,N -对硝基苄叉基 -2 -氨基吡啶 ( 1 b)和 N -苄叉基 -3-氨基吡啶 ( 2 c)的晶体结构 ,利用 A... 确定了 N-苄叉基 -2 -氨基噻唑 ( 2 a)和 N-对硝基苄叉基 -2 -氨基噻唑 ( 2 b)的晶体结构 .结合已报道的N -对硝基苄叉基 -2 -氨基嘧啶 ( 1 a) ,N -对硝基苄叉基 -2 -氨基吡啶 ( 1 b)和 N -苄叉基 -3-氨基吡啶 ( 2 c)的晶体结构 ,利用 AM1 ,RHF,DFT方法和 6-31 1 G,6-31 1 G* * 基组 ,优化每个分子的 2 2个旋转构象 (θ=0°~ 90°) .由 DFT法所得到的最优构象的扭角 θ( 1 a,2 2°;1 b,0°;1 c,4 2°;2 a、 2 b:0°)与实验值 ( 1 a,2 6°;1 b,2 0°;1 c,4 6°;2 a,8.8°;2 b,3.8°)最接近 .尽管分子最优构象扭角的差异很大 ,但总电子能最稳定的构象都在 θ=±4 2°附近 .在任一分子、任何电子态中 ,离域的 π体系总是失稳定的 ,全平面构象不是 π体系最稳定的构象 .无论是离域的还是定域的π体系 ,它们均倾向于扭曲的几何构象 .π电子的离域是分子扭曲的驱动力之一 .与经典观点相反 ,非键原子间的核排斥作用是分子扭曲的阻力 ,而不是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效应 扭角驱动力 构象 n-苄叉基-2氨基噻唑 n-对硝基苄叉基-2-氨基噻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N2下合成钠基膨润土/P(AA-AM)复合吸水树脂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丽霞 武占省 +2 位作者 陶晶 岳海涛 李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8,共3页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钠基膨润土复合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吸水树脂。研究了钠基膨润土的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AM的用量...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钠基膨润土复合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吸水树脂。研究了钠基膨润土的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AM的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钠基膨润土用量为40%,交联剂用量为0.025%,引发剂用量为0.3%,AM用量为12%及AA的中和度为80%时,吸蒸馏水倍率与吸收0.7%NaCl溶液倍率分别为422.28 g/g和65.80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水树脂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钠基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Ф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4
6
作者 康丽娟 赵新强 +1 位作者 安华良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9-255,共7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ZnCl2摩尔分数的BrФ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HO3S-(CH2)4-mim]Cl-xZnCl2,采用Hammett指示剂与紫外联用法测定了其酸强度,考察了其在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HCHO)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反应中的催... 合成了具有不同ZnCl2摩尔分数的BrФ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HO3S-(CH2)4-mim]Cl-xZnCl2,采用Hammett指示剂与紫外联用法测定了其酸强度,考察了其在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HCHO)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MDC收率和MPC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7时该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最高。以[HO3S-(CH2)4-mim]Cl-0.7ZnCl2为催化剂兼溶剂,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min、MPC与HCHO的摩尔比为10、离子液体与MPC的质量比为2的条件下,MDC收率最高可达99.1%。用水处理反应液并通过减压蒸馏回收的离子液体可以循环使用5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φnslash 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 苯氨基甲酸甲酯 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n+)@GO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亚甲基蓝 被引量:7
7
作者 杨远秀 姚创 +3 位作者 刘晖 刘建新 黄弦 唐源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19-1726,共8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n+)@GO(MFGO)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亚甲基蓝(MB).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催化活性粒子(Fe^(n+)/铁氧化物)成功负载在GO表面.实验研究了p H值、H_2O_2初始浓度...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n+)@GO(MFGO)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亚甲基蓝(MB).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催化活性粒子(Fe^(n+)/铁氧化物)成功负载在GO表面.实验研究了p H值、H_2O_2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M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MFGO和H_2O_2+MFGO体系在反应120min后,MB降解率分别达到7.83%、25.58%和99.19%;在优化条件为H_2O_2浓度0.79mol/L、MFGO用量0.75g/L、p H值8时,MB降解率可达99.90%;在p H值为3~11范围内,MB降解率均在99%以上;MFGO经过6次重复使用后对MB的降解率仍可达到95.08%,是一种p H值响应宽、可磁分离回收的新型非均相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 石墨烯 磁分离 非均相FEnTOn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作为光谱探针研究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DNA间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来生 黄志兵 +2 位作者 刘旭 谢冰 王宇晓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利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以亚甲蓝(MB)为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CX8)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常见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对二者作用方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实... 利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以亚甲蓝(MB)为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CX8)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常见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对二者作用方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实验表明,大环化合物CX8与DNA之间主要存在较强的静电作用。通过Scatchard图解析证明,CX8可竞争DNA的MB静电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小牛胸腺DnA 亚甲蓝 紫外光谱法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1-萘甲醛缩-2-萘甲酰腙对Zn^2+的选择性识别 被引量:7
9
作者 吴粦华 拓宏桂 钟春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2-636,共5页
设计合成了识别Zn2+的荧光传感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2-萘甲酰腙(3)。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试技术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其光谱性质研究了该物质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质,初步探讨了其结合模式。结果表明,在乙腈介质... 设计合成了识别Zn2+的荧光传感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2-萘甲酰腙(3)。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试技术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其光谱性质研究了该物质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质,初步探讨了其结合模式。结果表明,在乙腈介质中,受体分子3表现出对Zn2+良好的选择性,Zn2+的加入导致受体分子3的吸收光谱在435nm处出现1新峰,其吸光度逐渐增强,同时于239、302、330、342和387nm处观察到5个清晰的等吸收点;在516nm处荧光增强101倍,而其它过渡金属只引起受体分子3的荧光略微增强。Job法实验揭示受体分子3与Zn2+的结合比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萘甲醛缩萘甲酰腙 Zn2+ 荧光传感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N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华国 王玉萍 +1 位作者 顾凌燕 彭盘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尿素为N源、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掺杂TiO2,并用浸渍法将TiO2负载于粒状活性炭上,通过烧结制成N-TiO2/AC光催化剂.并利用TG-DTA、XRD、BET对催化剂的结构、尺寸等特征进行分析和表征,同时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 以尿素为N源、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掺杂TiO2,并用浸渍法将TiO2负载于粒状活性炭上,通过烧结制成N-TiO2/AC光催化剂.并利用TG-DTA、XRD、BET对催化剂的结构、尺寸等特征进行分析和表征,同时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溶液pH值、催化剂负载次数对N-TiO2/AC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负载于活性炭上的N-TiO2平均粒径约为9.3 nm,晶型为锐钛矿型,其比表面积为746.9 m2/g.最佳条件下在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为100 mg/L、制备催化剂用量为0.4 g,亚甲基蓝溶液pH值为1.0时,经100 W钨灯5 h照射后,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1.43%,相同条件下比N-TiO2和纯TiO2催化剂活性分别提高了2.580倍和65.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活性炭 负载催化剂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活泼亚甲基多环芳烃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光化学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忠秀 宗志敏 魏贤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4-576,共3页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active methylene containing such as fluorene, diphenymethane(DPM), di(1 naphthyl)methane (DNM) and triphenymethane(TPM) with N bromosuccinimide (NB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active methylene containing such as fluorene, diphenymethane(DPM), di(1 naphthyl)methane (DNM) and triphenymethane(TPM) with N bromosuccinimide (NB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nobromo derivatives can be selectively obtained when the ratio of NBS to a substrate is 1 1∶1 and that the reactivities of the substrates toward photochemical reaction are DNM > Fluorene> DPM > TPM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were al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n-溴代丁二酰亚胺 多环芳烃 光溴化 煤焦油 利用 转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敏 卢俊瑞 +6 位作者 辛春伟 卢博为 朱姗姗 刘倩 李佳潼 邱建波 鲍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0-1595,共6页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邻羟苯基和苯基吡唑为分子核心,构建了6种未见报道的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衍生物.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与苯乙酮缩合及Vilsmeier-Haack反应制得1-芳基-3-苯基-4-甲酰基...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邻羟苯基和苯基吡唑为分子核心,构建了6种未见报道的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衍生物.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与苯乙酮缩合及Vilsmeier-Haack反应制得1-芳基-3-苯基-4-甲酰基吡唑,再与水杨酰肼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验证.探讨了制备中间体(3a~3f)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位芳环上取代基对关环反应有显著影响,供电基有利于关环反应的进行,吸电基则恰恰相反.抗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的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70%以上,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和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化合物.构效分析结果表明,1位芳基中引入Cl和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NO2和CH3基团,则会降低其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 衍生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芬 陈秋萍 孙桂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58-260,共3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以尿素和氟化铵为N、F源,制备N/F/TiO2光催化材料,用于亚甲基蓝降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摩尔比为N∶F∶Ti=1∶4∶5的光催化剂在锻烧温度为600℃、pH=7的条件下,100 mg N/F/TiO2光催化剂对100 mL浓度为20 mg/L的亚甲...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以尿素和氟化铵为N、F源,制备N/F/TiO2光催化材料,用于亚甲基蓝降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摩尔比为N∶F∶Ti=1∶4∶5的光催化剂在锻烧温度为600℃、pH=7的条件下,100 mg N/F/TiO2光催化剂对100 mL浓度为2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降解4 h时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F TIO2 光催化氧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工艺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宝晗 许庆博 +2 位作者 徐思思 时爽 徐保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9-211,共3页
综述了合成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的醋酐脱水法、共沸蒸馏法、及其他改进工艺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产品合成工艺采用一步法,就能够满足国内研发多功能的产品对收率、性能、合成成本、污染控制等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n n′-4 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合成工艺 醋酐脱水 共沸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i-MCM-22分子筛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岳 苏晓渊 杨治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1,共5页
以叠氮化钠为氮源、硅溶胶为硅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按SiO2∶0.03TiO2∶(0-0.01)N∶0.03HMI∶0.035Al2O3∶0.2NaOH∶20H2O的摩尔比,采用静态水热晶化法合成了具有MWW层状结构的N-Ti-MCM-22分子筛。研究了... 以叠氮化钠为氮源、硅溶胶为硅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按SiO2∶0.03TiO2∶(0-0.01)N∶0.03HMI∶0.035Al2O3∶0.2NaOH∶20H2O的摩尔比,采用静态水热晶化法合成了具有MWW层状结构的N-Ti-MCM-22分子筛。研究了所合成的分子筛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的含氮量、催化剂的投加量、pH值、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光催化时间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亚甲蓝的影响。结果表明:N-Ti-MCM-22分子筛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催化剂的投加量为1g/L、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在4mg/L、pH为中性在紫外光下的降解效果较好,脱色率及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5.9%和97.8%,并采用XRD、TEM和EDS等对分子筛样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i-MCM-22 合成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N-亚甲基-2-吡咯烷酮)丙氨酸(C_(13)H_(21)N_3O_4)的结构和配位性能
16
作者 孙成科 李夏 +2 位作者 梁燕 金林培 李宗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93-696,共4页
The structure and coordination properties of N,N bis(N methylene 2 pyrrolidinyl)alanine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is stable, the geometry calculated by AM1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 The structure and coordination properties of N,N bis(N methylene 2 pyrrolidinyl)alanine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is stable, the geometry calculated by AM1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atoms of O(1),O(15), O(19),O(20) in the molecule bond easily with metallic atoms. So the title compound can form stable complex with rare earth metal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1 n n-二(n-亚甲基-2-吡咯烷酮)丙氨酸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iff碱N-(4-羟基苯基亚甲基)-对甲氧基苯胺的室温固相合成及表征
17
作者 李人宇 李咏梅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295,共3页
对甲氧基苯胺与对羟基苯甲醛通过室温固相反应一步合成N-(4-羟基苯基亚甲基)-对甲氧基苯胺(C14H13NO2),反应在15 min内完成,产率93%,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固相合成 n-(4-羟基苯基亚甲基)-对甲氧基苯胺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羟基-5-甲基苯)(苯基)]亚甲基邻苯二胺的晶体结构及电极反应
18
作者 王进义 程东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65,共5页
合成了N-[(2-羟基-5-甲基苯)(苯基)]亚甲基邻苯二胺,晶体属单斜晶系,空 间群P21/c. 晶胞参数 a = 1.034 0(6) nm, b =1.092 0(3) nm, c =1.472 0(4) nm, β = 107.89(3)°, 化学式C20H18N2O, M r =302.36, Z =4, V =1.581 ... 合成了N-[(2-羟基-5-甲基苯)(苯基)]亚甲基邻苯二胺,晶体属单斜晶系,空 间群P21/c. 晶胞参数 a = 1.034 0(6) nm, b =1.092 0(3) nm, c =1.472 0(4) nm, β = 107.89(3)°, 化学式C20H18N2O, M r =302.36, Z =4, V =1.581 7(10) nm3 , D c = 1.268 g/cm3, F (000)= 160,最终偏离因子 R1 = 0.054 1. 结构分析表明,分子间以氢键形成二聚体,二聚体 的分子间互为中心对称. 循环伏安法表明标题化合物的电极反应是一个不可逆的单电子传荷 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羟基-5-甲基苯)(苯基)]亚甲基邻苯二胺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接枝共聚合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秀玲 蒋姗 俞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3,共6页
研究了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在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进行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在膜表面形成聚合物交联网络,以提高膜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镜(SEM)观察膜表面的结构... 研究了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在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进行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在膜表面形成聚合物交联网络,以提高膜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镜(SEM)观察膜表面的结构和形貌的变化。探索了单体浓度、单体比例、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PP膜表面确有聚合反应的发生。DSC测试证实,接枝后的微孔膜熔点略有提高。热收缩率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后微孔膜的热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微孔膜 丙烯酰胺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 接枝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蓝对冈田酸所致SK-N-SH细胞分化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佀营营 袁玉婷 +6 位作者 邱理红 吕欢欢 周慧 许波 李刚 李忌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5-200,共6页
目的:考察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对冈田酸(okadaic acid,OA)所致分化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为成熟神经元细胞;OA诱导分化神经元损伤模拟阿尔茨海默症(A... 目的:考察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对冈田酸(okadaic acid,OA)所致分化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为成熟神经元细胞;OA诱导分化神经元损伤模拟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元损伤;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MB对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触素蛋白、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水平。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浓度依赖性抑制SK-N-SH细胞增殖,1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处理SK-N-SH细胞7 d后,细胞突触明显伸长,出现典型神经元特征;以40 nmol/L OA构建AD模型;MB可浓度依赖性抑制分化的SK-N-SH细胞活性,与OA组相比,随着MB浓度增加,细胞轴突长度与胞体长度比值增大,细胞突触变长,MB改善了OA所致的细胞突触损伤,突触素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tau(Ser26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MB对OA所造成的分化SK-N-SH神经元细胞突触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防止AD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分化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冈田酸 TAU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