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IL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索:基于“时尚媒体趋势”课程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丁肇辰 周凤 刘愿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129,共8页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设计、组织设计、知识共享、课程迭代等维度优化课程设计;构建课程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课程满意度问卷指标,明确课程迭代升级方向。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借助COIL教学模式,“时尚媒体趋势”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实现了跨领域、跨专业、跨时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时尚教育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l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实践 时尚教育 层次分析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磁性硬盘定制化消磁的磁场数值建模与分析
2
作者 徐喆 张自影 汤健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7-787,共11页
为确保隐私安全和防止失密泄密,在对作为典型城市再生资源的废旧磁性存储介质进行资源化利用前,需要销毁其所包含信息。目前,业界多采用不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的最高磁场强度消磁方式,缺少如何进行定制化消磁的理论与应用探索。对此,... 为确保隐私安全和防止失密泄密,在对作为典型城市再生资源的废旧磁性存储介质进行资源化利用前,需要销毁其所包含信息。目前,业界多采用不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的最高磁场强度消磁方式,缺少如何进行定制化消磁的理论与应用探索。对此,提出面向磁性硬盘定制化消磁的磁场数值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进行消磁机多层多匝矩形线圈磁场强度的理论计算;接着,进行基于COMSOL软件的消磁磁场数值建模,完成与理论计算的验证后,分析电流密度、线圈高度、封装尺寸与磁场强度的影响;最后,基于所研制的消磁正样机进行验证,证明了定制化消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的可用性,为节能减碳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存储介质 定制化消磁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 磁场强度 矩形线圈 数值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引线系统中旋转偏心检测与补偿方法
3
作者 王跃宗 曲道多 王盛逸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空心杯转子线圈的自动引线微操作系统中,线圈的几何中心很难与旋转台的回转中心重合,因此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偏心现象,进而导致线圈引线失败。为此,提出了一种检测和补偿线圈偏差的方法。从分析线圈偏心源出发,建立偏心数学模型,设计了... 在空心杯转子线圈的自动引线微操作系统中,线圈的几何中心很难与旋转台的回转中心重合,因此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偏心现象,进而导致线圈引线失败。为此,提出了一种检测和补偿线圈偏差的方法。从分析线圈偏心源出发,建立偏心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偏心模型与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结合的偏差测量方法,并提出基于自动控制与补偿模型的校正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以及偏心补偿的有效性,基于均方根误差的评价,模型对于偏差预测以及特征提取算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补偿后的最大残余误差小于4μm,平均补偿幅度约为98.6%,引线实验展示了所提方法的优良性能。提出的偏心检测补偿方法具有精度高、复杂度低、效率高、实时性,以及嵌入式等优点,且在微操作以及微装配领域具有更合适、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杯转子线圈 旋转偏心 模型 特征提取 微操作 微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和阻抗角的自感式位移传感器阻抗建模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信维 李红伟 +2 位作者 任宗强 于文涛 丁印恕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7,共11页
目前主动磁悬浮轴承广泛用于工业各领域,而位移传感器是影响磁悬浮轴承控制性能的重要部件。为了研究位移传感器的性能,首先必须建立准确的传感器模型,因此,该文根据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引入铁心复磁导率和气隙磁阻杂散系数... 目前主动磁悬浮轴承广泛用于工业各领域,而位移传感器是影响磁悬浮轴承控制性能的重要部件。为了研究位移传感器的性能,首先必须建立准确的传感器模型,因此,该文根据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引入铁心复磁导率和气隙磁阻杂散系数,提出一种基于阻抗的模和阻抗角的自感式位移传感器阻抗建模方法。然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模型参数,运用阻抗改进模型预测不同激励频率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最后与传感器静态性能实验结果相比,输出电压的预测误差小于0.05 V,灵敏度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验证了阻抗改进模型的准确性。所建阻抗改进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动态输出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磁悬浮轴承 自感式位移传感器 铁心线圈阻抗建模 相对复磁导率 气隙磁阻杂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股线针织物的几何建模与热传递特性分析
5
作者 杨仁权 汪泽幸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评估和优化多股线针织物的舒适性与功能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热阻和表面温度预测方法。参考加捻纱线纤维截面排列,建立多股线截面模型,并根据弧线控制点映射方法结合圆柱体股线轨迹方程,构建空间任意股线轨迹曲线。基于针... 为评估和优化多股线针织物的舒适性与功能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热阻和表面温度预测方法。参考加捻纱线纤维截面排列,建立多股线截面模型,并根据弧线控制点映射方法结合圆柱体股线轨迹方程,构建空间任意股线轨迹曲线。基于针织物结构观察和测试数据,建立通用线圈轨迹模型,利用建模软件生成三维多股针织物系统模型;从传热面与步时两个纬度,对织物系统有限元模拟,分析织物系统的温度分布和热传递性能。结果表明:上下面为传热面时,织物传热性能最优;侧面为传热面时,隔热性能优异;不同步时温度等值面云图示出,织物传热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4种针织物数模拟值热阻与实测值误差约为±10%,证明模型热传递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和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股针织物 股线截面模型 线圈轨迹模型 有限元模拟 热阻 热传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SiC MOSFET短路保护的平面型差分罗氏线圈建模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腾 辛振 +1 位作者 石亚飞 薛聚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随着宽禁带器件的发展,SiCMOSFET得到广泛应用,对其短路保护的研究成为保障电力电子设备可靠性的重要课题。针对SiC MOSFET短路耐受时间短、短路故障难保护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平面型差分罗氏线圈的SiC MOSFET短路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 随着宽禁带器件的发展,SiCMOSFET得到广泛应用,对其短路保护的研究成为保障电力电子设备可靠性的重要课题。针对SiC MOSFET短路耐受时间短、短路故障难保护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平面型差分罗氏线圈的SiC MOSFET短路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电路的漏源极电流实现对短路故障的快速识别,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与主电路完全隔离等优点。首先介绍基于平面型罗氏线圈的SiC MOSFET短路检测方法的工作过程,着重研究平面型罗氏线圈的部分元等效电路PEEC(partial element equivalent circuit)建模方法,得到能反映线圈高频特性的等效模型。同时分析平面型罗氏线圈几何结构对线圈性能的影响,提出兼顾高增益及高带宽的优化设计方案,并针对罗氏线圈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中测量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使用差分线圈方案提高抗扰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平面型差分罗氏线圈的抗干扰性能及基于该线圈的短路保护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短路保护 平面型罗氏线圈 部分元等效电路建模 线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质点的纬编单面针织物三维仿真
7
作者 穆秀萍 蒋高明 +1 位作者 曹叶 李炳贤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为提高纬编单面针织物产品开发效率,给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真实的三维仿真效果,利用弹簧-质点模型对纬编单面针织物进行仿真形变研究。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和浮线3种线圈网格模型,并将这3种线圈模型按编织的次序和位置绘制成相互串套的拓... 为提高纬编单面针织物产品开发效率,给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真实的三维仿真效果,利用弹簧-质点模型对纬编单面针织物进行仿真形变研究。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和浮线3种线圈网格模型,并将这3种线圈模型按编织的次序和位置绘制成相互串套的拓扑结构。其次采用弹簧-质点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织物中引入单个成集圈和浮线结构,并采用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进行计算,得到不同类型质点随时间的位移变化。最后选取拓扑结构与实物差异较大的3种织物进行形变测试与仿真,并与实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形变后的针织物仿真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验证了弹簧-质点方法在纬编针织物结构仿真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物 弹簧-质点 线圈模型 三维仿真 线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帅怡 李维斌 晏沔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为匹配中国环流三号装置磁体线圈功率和能量需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设计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放电策略。以环向场线圈为储能系统输出端负载,建立系统预测模型,根据电池、超级电容特性和负载能量需求设计目标函数,实时求解最优... 为匹配中国环流三号装置磁体线圈功率和能量需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设计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放电策略。以环向场线圈为储能系统输出端负载,建立系统预测模型,根据电池、超级电容特性和负载能量需求设计目标函数,实时求解最优开关序列。对电池储能子系统、超级电容储能子系统分别采用长周期慢控、短周期快控,实现电池稳定放电和超级电容瞬态响应。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混合储能系统稳定输出满足负载需求的平顶电流,其电流纹波为0.22%,验证控制策略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CUK变换器 电池-超级电容 磁体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船载卷钢衬垫传递载荷有效性分析
9
作者 田舜华 田佰军 唐浩云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为保障船运卷钢安全性,针对在实际运输中对衬垫的载荷传递功能认识不足的问题,基于ABAQUS和Hypermesh软件,对灵便型散货船载运卷钢的积载状态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对比衬垫传递载荷的影响因素。考虑垂向动载荷的影响,分析不同衬垫(材... 为保障船运卷钢安全性,针对在实际运输中对衬垫的载荷传递功能认识不足的问题,基于ABAQUS和Hypermesh软件,对灵便型散货船载运卷钢的积载状态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对比衬垫传递载荷的影响因素。考虑垂向动载荷的影响,分析不同衬垫(材质、尺度、数量)、不同积载位置对载货部位应力分布的影响。对衬垫传递载荷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可推广的结论,为选用适宜衬垫和正确积载卷钢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货船 卷钢 衬垫 有限元模型 局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回路热虹吸管的三维模拟研究
10
作者 杨文龙 花宇 屈健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带盘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的回路热虹吸管,研究了3种充液率下回路热虹吸管的启动和内部流动传热特性。由于回路热虹吸管内沸腾和冷凝过程之间具有强耦合关系,对描述相变的传统Le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饱和温度与局部...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带盘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的回路热虹吸管,研究了3种充液率下回路热虹吸管的启动和内部流动传热特性。由于回路热虹吸管内沸腾和冷凝过程之间具有强耦合关系,对描述相变的传统Le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饱和温度与局部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准确模拟回路热虹吸管内的气液相变和流动传热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回路热虹吸管内传热传质过程的预测效果良好;当回路热虹吸管在80%充液率的准稳态工况下运行时,完整的流动循环整体可分为液体过冲、液体回落和大气泡推动液体上升3个阶段,并且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振荡更加明显;回路热虹吸管在仅依靠工质的流动循环和相变传热时,等效导热系数可超过15000 W/(m·K);在较高热流下,80%充液率的回路热虹吸管形成了速度较快且持续稳定的流动循环,表现出较好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回路热虹吸管 盘管式冷凝器 Lee模型 气液相变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端部效应的电磁直线执行器解析建模方法
11
作者 李钰鑫 李波 +2 位作者 葛文庆 陆佳瑜 陈杰炜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6-374,共9页
针对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端盖的高导磁特性会引起端部磁场畸变,使执行器的推力产生波动,从而导致解析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伪周期法与磁矢势法结合的磁场解析建模方法。考虑到端部效应,在伪周期内向永磁体及绕组阵列两侧扩展虚拟阵... 针对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端盖的高导磁特性会引起端部磁场畸变,使执行器的推力产生波动,从而导致解析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伪周期法与磁矢势法结合的磁场解析建模方法。考虑到端部效应,在伪周期内向永磁体及绕组阵列两侧扩展虚拟阵列以补偿端部磁路,并以傅里叶级数的形式推导出开路及电枢反应的磁场分布解析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洛伦兹力法推导出电磁推力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与有限元值相比,忽略端盖时推力解析值的最大误差为9.04%,而考虑端部效应时推力解析值的最大误差为3.9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平均相对误差为3.7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能有效考虑端盖对磁场畸变的影响,为快速精确地求解电磁直线执行器电磁特性、优化结构参数及控制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学 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 解析建模 伪周期法 端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阶段退化建模的列车电空阀退化预测方法
12
作者 熊柳景 牛刚 王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为了提高列车电空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多阶段退化趋势动态变化的电空(electro pneumatic,EP)阀电磁线圈退化状态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加速退化试验数据和指数估计形式来推导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的状态方程和观测... 为了提高列车电空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多阶段退化趋势动态变化的电空(electro pneumatic,EP)阀电磁线圈退化状态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加速退化试验数据和指数估计形式来推导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其次,基于EKF算法对退化数据进行最优估计,减少退化数据不确定性波动对预测的干扰。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的EKF最优估计结果建立退化模型,将下一退化阶段的预测值和观测值信息交互结果用于退化模型的更新。最后,采用自适应遗忘因子对EKF优化后的历史数据样本和新观测数据样本进行动态权重调整,通过多阶段退化建模完成退化模型的参数自适应更新。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退化预测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实现多阶段连续退化预测;所提出的自适应遗忘因子权重调整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退化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预测 多阶段退化建模 扩展卡尔曼滤波 自适应遗忘因子 电空阀电磁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漏失井微泡修井液连续油管冲砂技术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钟鹏 杨立刚 +1 位作者 车守龙 温立欣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4,共6页
随着页岩气田开采进入后期,地层能源不足、漏失严重,导致井筒内砂粒大量堆积,严重影响页岩气的生产。在连续油管冲砂作业中,由于地层漏失,无法建立正常循环,不能疏通井筒,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压漏失井的微泡修井液连续油管冲砂技... 随着页岩气田开采进入后期,地层能源不足、漏失严重,导致井筒内砂粒大量堆积,严重影响页岩气的生产。在连续油管冲砂作业中,由于地层漏失,无法建立正常循环,不能疏通井筒,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压漏失井的微泡修井液连续油管冲砂技术,并进行研究应用。根据砂粒在不同井段中受力分析,确定了砂粒的沉降速度计算模型,结合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要求,建立了连续油管冲砂作业上返排量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应用,顺利完成了5井次冲砂解堵作业。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在使用微泡修井液建立正常循环的基础上,通过连续油管冲砂上返排量模型确定施工排量,能够解决地层低压漏失问题,顺利完成冲砂解堵作业,为恢复页岩气生产提供条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低压漏失井 微泡修井液 连续油管 冲砂作业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磁场强度建模与线圈优化分析
14
作者 闫洪波 张天辉 +2 位作者 马庆振 韩世发 刘怡雯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磁场强度是决定换能器性能的关键变量,为了提高超磁致伸缩换能器(GMA)的磁场强度和输出位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弓张式发音振子结构,用COMSOL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得到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棒内部磁场分布情况。由于弓结构内部空间受限,... 磁场强度是决定换能器性能的关键变量,为了提高超磁致伸缩换能器(GMA)的磁场强度和输出位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弓张式发音振子结构,用COMSOL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得到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棒内部磁场分布情况。由于弓结构内部空间受限,对激励线圈进行优化,讨论了导线经验模型、静态电阻和电感模型的适用性,建立了线圈的平均磁场模型,以线径为决策变量,计算了正弦响应下不同线径的振幅比和相位滞后。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计算电阻和电感时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3%和4.1%。在预测正弦响应时,计算振幅比的误差低于6.6%(在大多数条件下低于1.8%),计算滞后相位的误差低于3.4%。较宽的导线直径对提高磁场振幅有较大的帮助,但对磁场的相位滞后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 磁场强度 平均磁场模型 线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热工和水力特性的风机盘管系统建模
15
作者 赵安军 董菲菲 +2 位作者 于军琪 张宇 张萌芝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1,共13页
针对风机盘管系统建模研究中大多数未考虑水力学特性对其的影响,本文提出混合热工和水力特性的风机盘管系统建模方法,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于风机盘管系统控制的数学模型需要.在水力学模型中考虑风机盘管电动水阀,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建立水... 针对风机盘管系统建模研究中大多数未考虑水力学特性对其的影响,本文提出混合热工和水力特性的风机盘管系统建模方法,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于风机盘管系统控制的数学模型需要.在水力学模型中考虑风机盘管电动水阀,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建立水力平衡方程,通过遗传–粒子群相结合的优化算法(GA-PSO)求解各个盘管的水流量及对应的阀门开度;以水流量为输入,考虑风机盘管风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辨识求解其总传热系数,建立基于牛顿冷却定律的风机盘管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热工和水力特性的建模方法能够更好的反应风机盘管的物理过程;GA-PSO算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能够更准确的求解水流量及对应的阀门开度,与实际运行数据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热力学模型在各种实际工况下的模型误差都低于4%,能够精确反映风机盘管的传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盘管 水力学模型 阀门 遗传–粒子群算法 最小二乘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花织物及其三维仿真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文敏 蒋高明 赵俊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7,共6页
为解决嵌花织物组织结构和编织工艺中纱嘴运动的复杂性问题,从嵌花织物组织结构出发,研究了嵌花织物的编织方法、工艺及三维仿真。首先对嵌花织物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的编织方法,绘制出各类嵌花织物的编织图;然后根据线圈的三... 为解决嵌花织物组织结构和编织工艺中纱嘴运动的复杂性问题,从嵌花织物组织结构出发,研究了嵌花织物的编织方法、工艺及三维仿真。首先对嵌花织物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的编织方法,绘制出各类嵌花织物的编织图;然后根据线圈的三维形态构建线圈型值点和网格模型,并计算得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最后,通过iTDS设计系统对嵌花组织织物进行三维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单面嵌花组织编织时隔针衔接针数增加会使织物更加平整,双面嵌花组织编织时全选背床衔接相比竖条背床衔接更厚实,借助C#编程语言实现横编嵌花织物的三维结构仿真为嵌花组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花织物 编织 线圈模型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上调式三辊卷板机卷圆成形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仕 钱应平 +2 位作者 薛杭 匡佳维 方文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针对目前三辊卷板机由于液压系统驱动导致的定位精度低、卷圆精度不高、运行过程不稳定等问题,在三辊卷圆成形工艺及水平上调式三辊卷板机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下辊上升量与卷制半径、板材厚度与材料属性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及... 针对目前三辊卷板机由于液压系统驱动导致的定位精度低、卷圆精度不高、运行过程不稳定等问题,在三辊卷圆成形工艺及水平上调式三辊卷板机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下辊上升量与卷制半径、板材厚度与材料属性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及光栅尺反馈的下辊位置,建立了下辊定位闭环系统,开发了以西门子S7-1200为主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证明:该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下辊定位的精确控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下辊升降提高了卷圆的成形精度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辊卷板机 数学模型 成形精度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井筒多相流动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欧阳勇 张更 +3 位作者 黄洪林 李军 杨宏伟 安锦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分解规律与井筒多相流动特征,基于气-液-固三相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水合物分解引起的相间传热和传质,结合双层连续管开采水合物的工艺特点,建立了水合物相变条件下全瞬态非等温气-液-固... 为了研究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分解规律与井筒多相流动特征,基于气-液-固三相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水合物分解引起的相间传热和传质,结合双层连续管开采水合物的工艺特点,建立了水合物相变条件下全瞬态非等温气-液-固多相流动模型。基于MWD实测温度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分析了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井筒温度、井筒压力、水合物分解速率与各相体积分数随开采时间变化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开采前2 h内,水合物分解速率较为缓慢,管内各相体积分数变化较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管内各相体积分数发生显著变化;在开采约5 h后达到稳定状态,此时井口气相体积分数约为40%;此外,在井下举升泵位置处,固-液相体积分数均发生显著突变。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水合物开发过程中的多相流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水合物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多相流动模型 水合物分解速率 双层连续管 相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可变增益恒压特性的双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补偿网络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鹏飞 龚立娇 +2 位作者 马欣欣 杨彤 黄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6-1269,1283,共15页
为了实现具有恒压特性的双线圈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中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该文在变压器T网络模型基础上定义等效耦合系数kr与等效变比n1,为双线圈WPT系统的高阶补偿网络设计与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首先建立变压器T网络等效模型,给出... 为了实现具有恒压特性的双线圈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中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该文在变压器T网络模型基础上定义等效耦合系数kr与等效变比n1,为双线圈WPT系统的高阶补偿网络设计与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首先建立变压器T网络等效模型,给出具有恒压特性的串联-串联(S-S)型双线圈WPT系统元件参数表达式。其次结合等效耦合系数与等效变比,提出具有可变增益恒压特性的串联/并联-串联(SP-S)型与串联/并联-串联/并联(SP-PS)型双线圈WPT系统的补偿网络参数确定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寄生电阻对系统传输特性的直接影响,以WPT系统的电压增益稳定性与传输效率为指标,得出不同等效参数下传输特性表达式,推导出在线圈偏移情况下最佳等效参数kr与n1的表达式,为WPT系统的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最终通过实物实验验证所提系统的恒压输出特性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补偿网络 传输效率 线圈偏移 变压器T网络等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与套管摩擦磨损规律研究
20
作者 吴文闯 刘少胡 陈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249,共10页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和硬度试验测定了连续管的摩擦因数、磨损系数和硬度值,通过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磨损区域进行表征,得到了表面的磨损形式。基于试验所得磨损系数建立了连续管与套管的Archard磨损模型,利用有限...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和硬度试验测定了连续管的摩擦因数、磨损系数和硬度值,通过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磨损区域进行表征,得到了表面的磨损形式。基于试验所得磨损系数建立了连续管与套管的Archard磨损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了正压力、往复距离、往复次数对连续管摩擦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管与套管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因数约为0.3534,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沿摩擦方向的亚表层区域出现塑性变形;CT90连续管的布氏硬度值约为233 N·mm^(-2),磨损系数为6.897×10^(-6);随着法向正压力及相对滑动距离的增大,连续管磨损逐渐增大,且基本呈线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套管 摩擦磨损 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