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脉石英矿成矿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波 郝文俊 +3 位作者 詹建华 张徐 陈军元 于海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37,共23页
高纯石英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光通讯、电光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世界稀缺、我国短缺的资源。脉石英是加工高纯石英砂的理想原料之一,本文在广泛收集和研究脉... 高纯石英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光通讯、电光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世界稀缺、我国短缺的资源。脉石英是加工高纯石英砂的理想原料之一,本文在广泛收集和研究脉石英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脉石英矿床的大地构造环境、分布特征、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划分了中国脉石英矿床的成矿区带,并对各个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做了简述;总结了中国脉石英矿床成矿规律。脉石英矿床类型主要以岩浆成因热液型为主,其次为变质成因热液型和伟晶岩型,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其次为华力西期、加里东期、晋宁期和印支期。初步划分了脉石英成矿区带27个,提出吕梁、南秦岭、桐柏-大别、东海-赣榆、阿尔泰地块共5个脉石英成矿区带是我国重要的高纯石英用脉石英成矿区带。本次脉石英成矿规律总结及成矿区带的划分对脉石英找矿勘查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脉石英矿床 矿床成因 成矿特征 成矿区带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脏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茹炳根 潘爱华 +1 位作者 王正新 张龙翔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由健康小鼠通过皮下注射一定量的氯化镉,取肝脏匀浆,离心,经SephadexG-50和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分离,即可获得MT-Ⅰ和MT-Ⅱ两种金属硫蛋白。经鉴定:两个分子各含18个巯基,结合4个Cd原子和3个Zn原子,无金属蛋白质Thionein的分子量约... 由健康小鼠通过皮下注射一定量的氯化镉,取肝脏匀浆,离心,经SephadexG-50和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分离,即可获得MT-Ⅰ和MT-Ⅱ两种金属硫蛋白。经鉴定:两个分子各含18个巯基,结合4个Cd原子和3个Zn原子,无金属蛋白质Thionein的分子量约为6kD,半胱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28%,所提取到的MT-Ⅰ和MT-Ⅱ经氨基酸组成,HPLC和PAGE分析皆证明为高度均一的,且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其中MT-Ⅱ已获得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金属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 β-Lactamase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定国 鄢国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53-2456,共4页
用混合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QM/MM)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讨论了L1β-Lactamase催化Nitrocefin水解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为多步反应:第一步亲核进攻反应为反应的决速步骤,并且伴随着酰胺键的断裂,第二步反应为质子迁移反应.同时讨论了... 用混合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QM/MM)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讨论了L1β-Lactamase催化Nitrocefin水解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为多步反应:第一步亲核进攻反应为反应的决速步骤,并且伴随着酰胺键的断裂,第二步反应为质子迁移反应.同时讨论了金属锌在反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QM/MM) 密度泛函理论 Β-lactamasE 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猪源ST20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分析
4
作者 杨荣荣 张婷 +4 位作者 唐萍萍 何爽方 赵苗苗 雷连成 张付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92-5705,共14页
为探究湖北荆州某生猪养殖企业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采集病猪肺组织进行病原的筛查和分离鉴定。本研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血清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测序分... 为探究湖北荆州某生猪养殖企业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采集病猪肺组织进行病原的筛查和分离鉴定。本研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血清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测序分析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Pm0525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PCR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为荚膜血清型A型,分子分型为ST201型,与ST1615型聚为一支;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麦迪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四环素耐药;分离菌株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携带SulⅠ、SulⅡ、tetA和bla-TEM四种耐药基因,可通过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方式发挥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中药黄连呈现明显的敏感性。该分离株携带18种毒力基因,并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系统性分析了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防控和精准施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MLST分析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金属锰、铁卟啉对空气氧化α-蒎烯的催化作用及取代基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阳卫军 郭灿城 +1 位作者 毛彦利 李国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95-1698,共4页
以α-蒎烯为底物,空气作氧化剂,研究了苯环上带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单锰卟啉和单铁卟啉对空气氧化α-蒎烯的催化作用及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单锰卟啉及单铁卟啉催化氧化α-蒎烯得到双键和烯丙位一、二级碳氢键的氧化产物,没有烯丙... 以α-蒎烯为底物,空气作氧化剂,研究了苯环上带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单锰卟啉和单铁卟啉对空气氧化α-蒎烯的催化作用及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单锰卟啉及单铁卟啉催化氧化α-蒎烯得到双键和烯丙位一、二级碳氢键的氧化产物,没有烯丙位三级碳氢键的氧化产物.环氧化合物是主要产物,而且氧化产物的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苯环上meso位取代基Cl,CH3,OCH3和OH的供电子能力的增强,锰卟啉和铁卟啉对α-蒎烯的催化活性逐渐减弱,α-蒎烯的转化率逐渐降低.锰卟啉和铁卟啉的催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与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Hammett关系式分别为lnk=1·2168σ-7·9968,lnk=0·6251σ-8·242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7和0·9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金属卟啉 催化 氧化 取代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卓超 钱元恕 +3 位作者 李崇智 刘鸿渝 郑行萍 陈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53-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所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酶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测定产酶株所产β-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的稳定性和丝氨酸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保护效应;... 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所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酶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测定产酶株所产β-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的稳定性和丝氨酸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保护效应;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用PCR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全基因,并测序。结果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4株,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酶稳定性试验显示,4株产酶菌产碳青霉烯水解酶。酶抑制试验表明,克拉维酸对这4株菌所产酶无抑酶保护效应,而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EDTA对4株菌所产酶有抑制作用,且酶活性能被ZnCl2复活。等电聚焦显示,2株菌(710、750)产的碳青霉烯水解酶pI为6.6,1株菌(603)的pI为6.2,EDTA抑制试验证实均为金属β-内酰胺酶。PCR结果显示,以4株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所设计的金属β-内酰胺酶全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2株(750,710)扩增结果为阳性,进行序列分析,均为867bp。经GeneBank网上同源性比较,发现与金属酶L1的编码基因blaS(注册号AJ291672.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10和750号产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603号可能产非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亚胺培南 金属Β-内酰胺酶 抑酶保护效应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朱旭慧 孙自镛 +3 位作者 简翠 李丽 张蓓 申正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不动杆菌属耐药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探讨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度,协同法过筛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2000-2004年分离的2 829株不动杆菌属的主要来源为痰。抗菌作用最...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不动杆菌属耐药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探讨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度,协同法过筛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2000-2004年分离的2 829株不动杆菌属的主要来源为痰。抗菌作用最强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ICU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ICU患者和门诊患者(P>0.05)。除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和氨曲南外,非ICU患者和门诊患者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分别在40%和20%以下。15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细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以往作用较好的药物的耐药率增高更为显著。从我院2004年1-9月分离的37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8株细菌产MBL。结论门诊患者、非ICU患者I、CU患者所分离的不动杆菌耐药率间存在差别,对临床经验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产MBL可能是湖北地区不动杆菌属耐亚胺培南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耐药性 金属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检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彭少华 朱琴 +2 位作者 顾剑 金正江 李从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 研究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流行株的主要基因型和耐药性。 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试验 ,检测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分别用金属... 目的 研究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流行株的主要基因型和耐药性。 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试验 ,检测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分别用金属酶IMP - 1,IMP - 2 ,VIM - 1和VIM - 2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 8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 ,抗生素协同敏感试验阳性 7株 ,PCR检测金属 β -内酰胺酶阳性株也为这 7株 ,且基因型均为VIM - 2型。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等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 ,对氨曲南较为敏感。结论 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所产金属 β-内酰胺酶为VIM - 2型 ,且产酶株耐药性强 ,应注意对其进行临床检测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铜绿假单胞菌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 被引量:16
9
作者 伍晓锋 黎毅敏 +3 位作者 卓超 袁锦屏 杨灵 任筱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0-563,共4页
目的研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方法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株;琼脂扩散法检测MBL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 目的研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方法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株;琼脂扩散法检测MBL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纸片协同法试验检测到18株MBL阳性菌株,它们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完全耐药,对10种抗菌药物呈现7种耐药模式;ERIC-PCR结果显示,18株MBL阳性株呈现4种基因型,15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该院ICU内产MBL铜绿假单胞菌在2005年第二季度出现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间重复-致序列引物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鲍氏不动杆菌在我国内地出现(英文)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宗志勇 吕晓菊 +1 位作者 高燕渝 俞汝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03-606,628,共5页
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已经在全球出现,并且能导致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近来,金属酶已经在我国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杨氏柠檬酸菌中发现,但尚未在鲍氏不动杆菌中发现。2002和2003年,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标本中分... 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已经在全球出现,并且能导致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近来,金属酶已经在我国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杨氏柠檬酸菌中发现,但尚未在鲍氏不动杆菌中发现。2002和2003年,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一些亚胺培南耐药或头孢他啶高度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通过亚胺培南联合亚胺培南-EDTA-邻二氮菲或头孢他啶联合头孢他啶-EDTA-邻二氮菲的琼脂稀释法,检测出12株不重复的鲍氏不动杆菌产金属酶。这些产金属酶的菌株主要分离自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痰标本。PCR扩增IMP-4和VIM-2的编码基因无阳性结果。说明这些菌株所产的金属酶并非IMP-4、VIM-2、VIM-3和VIM-6。这是首次在我国内地发现有产金属酶的鲍氏不动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金属Β-内酰胺 耐药 亚胺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邹颖 徐晓刚 +1 位作者 郭庆兰 李光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调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现状。方法收集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该院血流感染分离获得的132株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菌株,按统一方案采... 目的调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现状。方法收集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该院血流感染分离获得的132株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菌株,按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共筛选出33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采用PCR方法检测KPC、NDM、VIM、IMP、GIM、SPM、OXA23、OXA24、OXA51、OXA5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克雷伯菌属(28.0%,37/132)、大肠埃希菌(26.5%,35/132)、不动杆菌属(13.6%,18/132)、铜绿假单胞菌(9.8%,13/132)和肠杆菌属(7.6%,10/132)。33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有75.8%(25/33)的菌株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KPC、OXA23、OXA51、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2.4%(14/33)、30.3%(10/33)、30.3%(10/33)、3.0%(1/33),未检测到其他类型碳青霉烯酶基因。13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100%携带KPC型耐药基因,10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100%携带OXA23、OXA51型基因。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携带KPC、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立军 任利珍 +2 位作者 干迪郁 郭慧群 姜映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0-240,I0001-I0003,共4页
目的分析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谱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度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259株,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其对17种抗生素的药敏谱,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铜绿... 目的分析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谱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度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259株,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其对17种抗生素的药敏谱,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AMP、FTN、CTT、SAM等耐药率较高,对TOB、AMK、GEN、TZP等较敏感;金属β-内酰胺酶携带率为5.0%,产酶菌株耐药情况严重。结论结合细菌药敏谱慎用碳青霉烯类,合理利用抗生素,对治愈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及控制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 被引量:23
13
作者 余广超 徐霖 +7 位作者 袁广卿 张甜 陈康 蒋岗 姜余琴 许沙沙 常彦敏 曹开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采用PCR检测5类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IMP家族、VIM家族、GIM-1、SPM-1和SIM-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制作分子进化树。结果 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22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IMP阳性15株(9.1%),其中11株为IMP-9亚型,另外4株携带一个新的亚型,命名为IMP-25,VIM阳性5株(3.0%),均为VIM-2亚型,未检测到GIM-1、SPM-1和SI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已经出现多型化的特征,同时存在IMP型和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本次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IMP-25),为IMP家族金属β-内酰胺酶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的筛选及分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苏瑛 吴倩 +1 位作者 李克涓 李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MBL)携带情况及型别特点,并探讨进行金属酶筛选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2-巯基乙醇纸片与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和序列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MBL)携带情况及型别特点,并探讨进行金属酶筛选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2-巯基乙醇纸片与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和序列分析。结果45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用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阳性3株,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株,经PCR验证均为阳性,除此之外,还有1株PCR阳性而2种纸片协同法都没有筛选出来。其中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筛选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5%,EDTA纸片协同试验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7%,准确率为97%。引物IMP扩增阳性4株,VIM扩增阳性1株,PCR产物纯化测序后发现IMP均为IMP-1型而VIM为VIM-2型。结论用EDTA协同试验法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MBL的筛选简单有效,可用来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作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的初筛试验。分型研究表明我院流行的铜绿假单胞菌以产IMP-1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金属酶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超 钱新华 +2 位作者 千新来 李航 冯思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dsaccharide,APS)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4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200 mg·L-1APS诱导48 h的RB44细胞为实验组(预实验结果),以不加药的RB44细胞为对照组。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dsaccharide,APS)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4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200 mg·L-1APS诱导48 h的RB44细胞为实验组(预实验结果),以不加药的RB44细胞为对照组。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APS对RB44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PS处理前后RB44细胞中侵袭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每高倍视野(54.667±4.041)个和(26.000±2.646)个细胞相比,APS组RB44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基膜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分别为每高倍视野(26.667±4.041)个和(8.667±2.082)个细胞(均为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28±0.019)相比,APS组RB44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0.117±0.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而MMP-9和MMP-2的表达(0.134±0.008、0.085±0.006)与对照组(0.269±0.187、0.223±0.013)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APS可显著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44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和MM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钙黏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余娴 凌保东 +2 位作者 谢勇恩 周岐新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5-668,685,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摩氏摩根菌3-87进行15种抗菌药的M IC测定;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并用n itrocefin做定性检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酶活性;超薄层等电聚焦测定β...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摩氏摩根菌3-87进行15种抗菌药的M IC测定;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并用n itrocefin做定性检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酶活性;超薄层等电聚焦测定β-内酰胺酶等电点和酶抑制实验;ESBL s表型鉴定;Am pC酶的检测;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以摩氏摩根菌3-87质粒DNA为模板扩增blaSHV、blaTEM和blaCTX-M基因,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mpC结构基因;ampC结构基因扩增产物的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摩氏摩根菌3-87对10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敏感。产酶活性为3727.5U的β-内酰胺酶。产生的pI7.3、8.2及9.6的三种β-内酰胺酶分别能被氯唑西林、克拉维酸、EDTA部分抑制。β-内酰胺酶表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菌株产ESBL s、Am 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三种β-内酰胺酶。blaCTX-M基因引物扩增出阳性扩增条带。ampC结构基因引物扩增阳性扩增带,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与已报道的摩氏摩根菌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结论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呈多重耐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是产生了ESBL s、Am 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氏摩根菌 Β-内酰胺酶 ESBLS AMPC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蒋燕群 朱文欣 +1 位作者 王坚强 汤瑾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使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属酶,同时用PCR检测OprD、IMP、VIM基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9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并且都至少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rep-PCR电泳结果显示19株耐药株基因表型基本一致,并且与敏感株有明显区别;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法筛得5株产金属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特异性OprD、IMP、VIM引物扩增相应基因时,检测到1株发生OprD缺失,23株都未检测到blaIMP及blaVIM。结论ICU中1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同一克隆;其中1株发生OprD缺失突变,5株金属酶筛选试验阳性,但需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分子流行病学 碳青霉烯类 金属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伦军 丁晓琳 +2 位作者 郭普 钟政荣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MBL)产生情况及型别特点。方法采用K-B法对16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5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MBL)产生情况及型别特点。方法采用K-B法对16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5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用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株,经PCR验证3株MBL阳性;均为VIM-2阳性菌株;PCR产物纯化测序结果证实与VIM-2型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我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的MBL为VIM-2型,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中I类整合子及携带的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广超 徐霖 +7 位作者 袁广卿 张甜 陈康 蒋岗 姜余琴 许沙沙 常彦敏 曹开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1-714,共4页
目的了解整合子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类型,研究I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检测3类整合子整合酶的编码基因,并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运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 目的了解整合子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类型,研究I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检测3类整合子整合酶的编码基因,并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运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及其排列顺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可变区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20株产金属-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检测到I类整合子,未检测到II类和III类整合子,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全长序列含有I类整合子整合酶、AacA4氨基糖甙乙酰转移酶、IMP-25金属-内酰胺酶、OXA-30-内酰胺酶和CatB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编码基因及其相应的基因重组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EU588392,其中IMP-25为一个新的金属-内酰胺酶亚型。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的整合子类型是I类整合子,并且该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其中一个是金属-内酰胺酶新亚型IMP-25,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I类整合子参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金属-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因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MMP-3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海涛 陈游 +3 位作者 陈立科 李菊元 张薇 吴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 acid,HA)、硫酸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sulfate,GS)、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ment,AD)治疗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时,对关节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 acid,HA)、硫酸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sulfate,GS)、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ment,AD)治疗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时,对关节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OA的机制。方法:60例膝OA病人(64关节)分为HA组和GS+HA组,并于HA组和GS+HA组选取部分病例组成HA′组和GS+HA′组,再与AD组比较。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6月抽取关节液样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关节液内MMP-3和TIMP-1水平。结果:HA组和GS+HA组治疗4周时关节液中MMP-3水平及MMP-3/TIMP-1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在治疗半年后MMP-3水平和MMP-3/TIMP-1比值下降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A组治疗4周时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HA组治疗4周时TIMP-1水平虽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关节液中MMP-3水平降低(P<0.01),TIMP-1水平升高(P<0.01),MMP-3/TIMP-1比值降低(P<0.01);且在治疗半年后MMP-3水平、MMP-3/TIMP-1比值下降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6月后与治疗4周比较,TIMP-1水平降低(P<0.01),MMP-3/TIMP-1比值升高(P<0.01)。HA组与GS+HA组比较,GS+HA组治疗4周时TIMP-1升高水平显著高于HA组(P<0.01)。AD组与相应的HA′组、GS+HA′组比较,治疗4周时AD组的TIMP-1升高最明显(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⑴HA,GS和AD治疗均能使膝关节OA患者关节液内的MMP-3水平、MMP-3/TIMP-1比值降低。⑵HA对关节液内的TIMP-1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同时应用GS可使关节液内的TIMP-1水平升高。HA和GS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治疗OA的作用。HA联合GS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⑶在中、重度膝关节OA患者中,与相应的HA′组、GS+HA′组比较,治疗4周后AD组TIMP-1升高最明显,AD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⑷对MMP-3和TIMP-1的影响,可能是HA,GS和AD改善OA病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