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丽年 张小平 +1 位作者 叶建生 左燕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18,共6页
198 8~ 1999年测定了四川省不同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F.)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水平 ,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乐果、氧乐果的抗性已达中抗至极高抗水平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也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 ,对吡虫啉、抗蚜威较为敏感... 198 8~ 1999年测定了四川省不同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F.)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水平 ,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乐果、氧乐果的抗性已达中抗至极高抗水平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也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 ,对吡虫啉、抗蚜威较为敏感。比较了 12种农药对麦长管蚜的毒力 ,并对该害虫的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抗药性 四川 小麦 农药 防治 毒力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蚜虫对吡虫啉抗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潘文亮 党志红 +2 位作者 高占林 贾海民 张克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吡虫啉 棉蚜 麦长管蚜 乡线菊蚜 抗药性 杀虫剂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 被引量:28
3
作者 杜利锋 赵惠燕 +6 位作者 袁锋 孙群 张改生 姚建秀 李燕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8-73,共6页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含量及各物理性状与累计蚜量均成负相关关系。通过多目标综合决策分析 ,认为 1粒小麦 ( Triticum monococcum)和材料 98- 1 0 - 9是比较好的抗性种质资源 ,生产上广泛推广的千斤早是感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品种 抗性 遗传测定 筛选 丁布 麦长管蚜 抗蚜性 多目标优化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对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发展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冰 李克斌 +4 位作者 尹姣 杜桂林 郭萧 王玉卿 曹雅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17-4324,共8页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给我国的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经过2006~2008年的系统观测结果表明,风雨气象因素对麦长管蚜种群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突出的关键制约因子。一次6~7级大风(平均...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给我国的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经过2006~2008年的系统观测结果表明,风雨气象因素对麦长管蚜种群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突出的关键制约因子。一次6~7级大风(平均风速10 m/s左右)可以显著压制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趋势,其种群数量下降65%;在小麦灌浆期的一次强风天气(极大风速达到18.8 m/s),使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直至小麦成熟期未能恢复其种群密度。一次持续10 h的降雨(日降雨量32.2 mm)导致麦长管蚜种群数量骤降80%,并需要7d才恢复到雨前的种群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种群发展 干扰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21
5
作者 屈会选 党建友 +1 位作者 程麦风 谢咸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可作为抗蚜材料为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种 小麦 麦长管蚜 种质资源 抗性 育种利用 引进 主产区 同品种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Z系列杂种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惠燕 李东鸿 +4 位作者 张改生 张莉 胡祖庆 胡想顺 韩春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对 XZ系列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分别进行了抗生性、耐害性和不选择性测定。在控制条件下 ,蚜虫生殖生命表测定结果表明 ,XZ13母本的抗生性比对照品种弱 ;杂种小麦的抗生性低于其父母本 ,表明杂种小麦在抗生性上无明显的杂种优势 ;控制条件... 对 XZ系列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分别进行了抗生性、耐害性和不选择性测定。在控制条件下 ,蚜虫生殖生命表测定结果表明 ,XZ13母本的抗生性比对照品种弱 ;杂种小麦的抗生性低于其父母本 ,表明杂种小麦在抗生性上无明显的杂种优势 ;控制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耐害性测定结果表明 ,无蚜害处理、有蚜害处理与未处理三者间差异显著 ;杂种小麦 XZ1的耐害性明显大于 XZ13,两者也明显大于其他品种。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蚜虫对杂种小麦具有极强的喜好性 ,选择性极强 ;杂种小麦对蚜虫的抗生性虽较弱 ,但耐害性极强 ,从而以强耐害性获得高产。若在育种中加强抗生性指标和不选择性指标的选择 ,杂种小麦的产量可能还会上一个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麦长管蚜 抗生性 耐害性 不选择性 抗性机制 抗虫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长中后期2种麦蚜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冬燕 申小卫 +2 位作者 郭线茹 杨文玲 刘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6-58,共3页
研究了小麦生长中后期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结果表明,2种麦蚜在麦田混合发生,种群动态相似,主要分布于小麦穗部和中上部叶片,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接近,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高达0.8513和0.8418,禾谷缢管蚜... 研究了小麦生长中后期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结果表明,2种麦蚜在麦田混合发生,种群动态相似,主要分布于小麦穗部和中上部叶片,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接近,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高达0.8513和0.8418,禾谷缢管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禾谷缢管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垂直分布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尹青云 郑王义 +4 位作者 谢咸升 李峰 李锐 郑晓玲 范绍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73,共3页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麦长管蚜 生长发育 生殖力 影响因素 龄期 有效积温 曲线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蚜性及其与表型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新伦 王亚娟 +2 位作者 桑利群 相建业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为了筛选抗蚜虫的小麦种质资源以及获得小麦抗蚜性选择的形态学指标,2002~2005年对国内外4600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蚜性鉴定,并对其中40份抗蚜性不同的材料的抗蚜性与表型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 为了筛选抗蚜虫的小麦种质资源以及获得小麦抗蚜性选择的形态学指标,2002~2005年对国内外4600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蚜性鉴定,并对其中40份抗蚜性不同的材料的抗蚜性与表型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蚜性存在明显差异,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不抗四种类型。筛选出抗蚜材料30份,占参试材料的0.65%,其中C273(印度)和兰麦(陕西柞水)表现高抗,其余7份和21份材料分别表现中抗和低抗。40份不同抗蚜性材料的抗蚜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研究表明,植株蜡粉与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颖壳颜色与蚜量比值呈显著正相关,穗密度与蚜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长、宽及长宽乘积、叶色、芒长、颖壳茸毛等与蚜量比值无显著相关性。颖壳颜色、蜡粉和穗密度可以作为小麦抗麦长管蚜选择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麦长管蚜 抗性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桑叶提取物的杀虫杀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雁冰 艾国民 +2 位作者 王克让 刘宏民 孙建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为寻找马桑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活性跟踪研究了马桑叶乙醇/水提取物及其分段产物室内对小菜蛾、麦蚜、苹果轮纹病菌等靶标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马桑提取物对小菜蛾、麦蚜有较强的拒食(胃毒)作用,并抑制其生长发育,对苹果轮纹病菌有较强... 为寻找马桑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活性跟踪研究了马桑叶乙醇/水提取物及其分段产物室内对小菜蛾、麦蚜、苹果轮纹病菌等靶标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马桑提取物对小菜蛾、麦蚜有较强的拒食(胃毒)作用,并抑制其生长发育,对苹果轮纹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就各分段产物而言,氯仿相、水相、乙酸乙酯相分别是小菜蛾、麦蚜、苹果轮纹病菌的活性部位。初步判断,从马桑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氯仿相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水相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乙酸乙酯相为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 小菜蛾 麦蚜 苹果轮纹病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绍友 侯有明 +1 位作者 李定旭 高崇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76-80,共5页
对16个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旗叶中Gly.、Cys含量越高,有翅蚜的着落量越大,而Leu.、Ala.、Pro.含量越高,着落量越小;Gly.含量越高,r_m值越小,而Pro.、Met.、His.含量越高,r_m值越大Lys.、Val.、Cys.、Tyr.、Met.含量与蚜群... 对16个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旗叶中Gly.、Cys含量越高,有翅蚜的着落量越大,而Leu.、Ala.、Pro.含量越高,着落量越小;Gly.含量越高,r_m值越小,而Pro.、Met.、His.含量越高,r_m值越大Lys.、Val.、Cys.、Tyr.、Met.含量与蚜群发育历期有关,前2种含量越高,D值越大,后3种含量越高,D值越小His.、Tyr.、Lys.、Ala.含量与蚜群平均产仔量有关Cys.、Glu.、Gly.、Val.含量与平均产仔速率有关;品种耐害性强弱除与品种小穗密度有关外,也与品种旗叶中氨基酸含量密不可分,His.、Glu.、Lys.含量越高耐害性越差。而Pro.、Met.、Val.等含量越高,品种的耐害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麦长管蚜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长管蚜唾液中几种酶的鉴定、活力测定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光喜 刘勇 +1 位作者 杨景娟 马向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8-774,共7页
用Parafilm膜夹营养液法,以两种食料介质饲喂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3龄若蚜并收集其唾液,对唾液中的酶类进行了鉴定、活力测定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20 %蔗糖介质提取液中,鉴定有果胶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在水介质提取液中... 用Parafilm膜夹营养液法,以两种食料介质饲喂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3龄若蚜并收集其唾液,对唾液中的酶类进行了鉴定、活力测定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20 %蔗糖介质提取液中,鉴定有果胶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在水介质提取液中鉴定有纤维素酶;两种介质提取液中都未鉴定出过氧化物酶。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在20 %蔗糖介质提取液中,每30头蚜虫分泌的果胶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分别为2.59×10-3U/g、7×10-3U/g和7.89×10-3U/g;在水介质提取液中,纤维素酶活力为3.68×10-3U/g。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麦苗的挥发物组分能引起麦长管蚜寄生性天敌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和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的嗅觉偏好反应,因此,果胶酶在麦长管蚜取食诱导小麦植株的间接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燕麦蚜茧蜂 七星瓢虫 果胶酶 纤维素酶 多酚氧化酶 酶活力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长中后期麦蚜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线茹 付晓伟 +2 位作者 罗梅浩 原国辉 张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0-433,442,共5页
调查分析了麦田中后期2种麦蚜及其天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瓢虫和蚜茧蜂主要分布于麦株穗部,其次是旗叶上.2种麦蚜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麦长管蚜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禾谷缢管蚜,... 调查分析了麦田中后期2种麦蚜及其天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瓢虫和蚜茧蜂主要分布于麦株穗部,其次是旗叶上.2种麦蚜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麦长管蚜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麦长管蚜,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869和0.840.蚜茧蜂和瓢虫也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蚜茧蜂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瓢虫,瓢虫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蚜茧蜂,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939和0.900.蚜茧蜂对麦蚜的控制在时间维上比瓢虫占优势,瓢虫对麦蚜的控制作用在空间维上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蚜茧蜂 瓢虫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抗蚜品系‘J-31’和‘J-48’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秉芬 马小乐 +4 位作者 师桂英 李葆春 孟亚雄 尚勋武 王化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J-31’‘J-48’F1代都表现为抗蚜,经χ2测验其F2代群体抗感分离经比为3∶1,(χ2c=3.272 7,P>0.05;χ2c=1.058 6,P>0.05)符合孟德尔理论的比例.据此认为:春小麦抗蚜品系‘J-31’‘J-48’的抗蚜性为质量性状遗传,其抗性各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生理生化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修超 郑方强 +2 位作者 戴凤宾 墨铁路 许永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在22℃,相对湿度4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对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为寄主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雌、雄成蜂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相比,以麦... 在22℃,相对湿度4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对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为寄主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雌、雄成蜂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相比,以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雌、雄成蜂头壳更宽、寿命更长(雌蜂5.0 d,雄蜂4.6 d)、过冷却点(雌蜂-25.7℃,雄蜂-25.3℃)和结冰点(雌蜂-24.9℃,雄蜂-24.8℃)更低,体内水分、蛋白质和糖类含量更高,但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在同一寄主上雌雄蜂间,前述参数除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头壳宽度存在雌蜂大于雄蜂外,均无显著差异。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雄蜂高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的雄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雌蜂高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的雌蜂外,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活性在2种寄主间、同1种寄主上的雌蜂和雄蜂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以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比以麦二叉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具有更好地抗逆特性,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生存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长管蚜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凤环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以8个不同地区的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种群为虫源,每种群10个个体用6种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引物在8个种群间共产生272个RAPD标记,种群内的相似度比种群间的高得多。利用Nei氏相似系数,对8个种群的RAPD-PCR结果进...  以8个不同地区的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种群为虫源,每种群10个个体用6种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引物在8个种群间共产生272个RAPD标记,种群内的相似度比种群间的高得多。利用Nei氏相似系数,对8个种群的RAPD-PCR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北京与山东试虫采集地种群遗传距离为0.0239,在8个地区中最小,山西试虫采集地种群与其他7个地区差异最大,这说明不同地区的麦长管蚜(M.ave-nae)种群的确存在着遗传变异。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图发现,麦长管蚜聚成3个群体:山东和北京群体,安徽、四川和陕西群体,新疆群体,呈梯度分布,单纯以地理隔离不能解释麦长管蚜自然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自然群体 遗传变异 RAPD分析 Nei氏相似系数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鉴定及利用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斌 郭满库 +3 位作者 郭成 魏宏玉 郭建国 赵桂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4-146,151,共4页
采用田间自然感病的方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128份燕麦品种进行了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起的燕麦白粉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该地区属于白粉菌病害常发区。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 采用田间自然感病的方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128份燕麦品种进行了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起的燕麦白粉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该地区属于白粉菌病害常发区。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燕麦白粉病,无免疫材料,2份材料‘MF9715’、‘4607’表现高抗;8份材料‘QO245-7’、‘白燕2号’、‘VAO-1’、‘709’、‘4663’、‘4641’、‘4628’和‘青永久307’表现中抗;其余118份材料表现中感、高感和极度感病。说明抗燕麦白粉病的材料严重匮乏,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相对更少。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材料对燕麦白粉病有较好抗性,是今后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白粉病菌 抗性鉴定 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屈非 党建友 +2 位作者 程麦风 连晋 谢咸升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386-388,392,共4页
2006—2010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589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根据国家行业标准,以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作为抗性定级依据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 2006—2010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589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根据国家行业标准,以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作为抗性定级依据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高抗(HR)小麦品种(系)27个,占4.58%;中抗(MR)品种(系)93个,占15.79%,可作为抗蚜资源材料为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麦长管蚜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份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春平 罗坤 +5 位作者 赵惠燕 张改生 李丹 高欢欢 邓明 刘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9-644,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探讨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遗传多样性,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蚜育种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小麦的A、B和D 3组同源染色体组上的175对SSR分子标记鉴定出了有多态性的32对... 利用SSR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探讨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遗传多样性,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蚜育种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小麦的A、B和D 3组同源染色体组上的175对SSR分子标记鉴定出了有多态性的32对引物,其中在D同源组中小麦抗蚜性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在21对染色体中7D染色体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7A染色体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并在此基础上用32对引物对14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PCR分析,共得到25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4条,单条引物扩增出3~13条带,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6.8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0%~1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264~0.4243,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0.5078~0.615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份种质资源按照小麦抗麦长管蚜特性分为3大类,并且具有相同抗蚜性的种质资源被划分为同一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准确分析了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了用于鉴定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SSR分子标记和作为抗性亲本的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麦长管蚜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皋兰县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钱秀娟 梁俊燕 刘长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根据皋兰县中堡村麦田的系统调查资料和县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对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发生期预测模型。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田间的发生与小麦的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小麦生育前期蚜量较少,随着小麦的生长蚜量逐渐增加,... 根据皋兰县中堡村麦田的系统调查资料和县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对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发生期预测模型。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田间的发生与小麦的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小麦生育前期蚜量较少,随着小麦的生长蚜量逐渐增加,从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到灌浆期达到高峰。并应用1981~2000年20年的平均温度、相对温湿系数建立了发生期的回归预测模型,对历史资料进行检查,符合率分别达95 %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田间消长规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