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与血清Lp-PLA2、sd-LDL-C、Hcy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云丽 宋囡 +2 位作者 严峰 朱敬轩 陈文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serum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冠脉病变程度与急性心肌...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serum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冠脉病变程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22年5月—2022年7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72例AMI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将病例组按照中医体质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信息及Lp-PLA2、sd-LDL-C、Hcy、Cys-C、LP(a)、血脂项目水平及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结果 (1)病例组首要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2)病例组与研究组一般特征比较: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男性比率、BMI、有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的人员比率较高(P<0.05)。(3)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检测结果比较:病例组的Lp-PLA2、Hcy、Hs-CRP、Cys-C、LP(a)结果高于对照组,HDL-C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Lp-PLA2、Hcy、TC及LDL-C水平: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及平和质;sd-LDL-C及TG水平: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及平和质;Hs-CRP及Cys-C水平: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及平和质;HDL-C水平:痰湿质<血瘀质。(4)病例组不同中医体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平和质轻于其他中医体质。结论 Lp-PLA2、sd-LDL-C及Hcy等检测结果水平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在不同中医体质的AMI患者血清中存在差异性,检测Lp-PLA2、sd-LDL-C及Hcy水平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体质 LP-PLA2 sd-ldl-c HcY 冠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HDL-C、LDL-C/HDL-C水平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包金兰 黄灿霞 +3 位作者 蒋捷羽 安妮 孙润陆 张玉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6-91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HDL-C、LDL-C/HDL-C水平及冠脉病变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05-2015.05住院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并无2型糖尿病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住院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并确...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HDL-C、LDL-C/HDL-C水平及冠脉病变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05-2015.05住院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并无2型糖尿病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住院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以及冠脉造影正常无糖尿病患者258例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脉中任何一支狭窄≥50%为单支病变组;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脉中任何两支病变≥50%及左主干病变为双支病变组;将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均≥50%或左主干合并右冠脉病变为多支病变组。搜集临床资料及生化血脂指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2型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DL-C水平均低于冠脉正常组,而LDL-C/HDL-C均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2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脉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DL-C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多支病变组LDL-C/HDL-C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P<0.05)。3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99,P<0.001),与LDL-C/HDL-C水平呈正相关(r=0.184,P=0.001)。【结论】低HDL-C、高LDL-C/HDL-C可作为冠心病预测指标之一。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HDL-C、LDL-C/HDL-C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HDL-c ldl-c/H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改善高LDL-C相关血小板活化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剑 陈乐闻 +4 位作者 倪唤春 温志超 高稳 顾小叶 罗心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对高LDL-C血症相关的血小板异常活化功能的改善作用,阐明他汀类药物降低临床事件的新机制。方法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于华山医院门诊就诊人群中,纳入LDL-C≥4.14mmol/L同时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1.7m...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对高LDL-C血症相关的血小板异常活化功能的改善作用,阐明他汀类药物降低临床事件的新机制。方法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于华山医院门诊就诊人群中,纳入LDL-C≥4.14mmol/L同时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1.7mmol/L且未经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从体检中心招募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MPAG),全血流式细胞检测法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选择素)和PAC-1(GpⅡbⅢa)水平。对患者予以标准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天),并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随访检测以上指标。结果 AT组共纳入40例,其中33例完成研究;对照组纳入并完成35例。两组人群基线资料(年龄、性别、BMI、吸烟史、血压、冠心病家族史、血糖)无明显差异;AT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下降(P<0.05);基线时AT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对照组相似(33.03%±15.87%vs.29.05%±17.75%,P=0.102),采用他汀治疗2个月后,AT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基线显著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治疗前AT组CD62p和PAC-1均高于对照组(1.72±0.96 vs.0.90±0.77,P<0.001;4.33±2.42 vs.2.63±2.03,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CD62p和PAC-1分别为0.85±0.72和1.50±1.07,与治疗前比较,两者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临床上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高LDL-C相关的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LDIL-c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形成机制:LDL-C代谢异常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润梅 陈慧敏 +3 位作者 高南南 宋鑫 李金莲 蔡大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7-241,280,281,共7页
目的建立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同时与大鼠进行比较,阐明模型特点及优势。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方法,观察豚鼠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情况。HE染色法分析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内膜表层斑块的... 目的建立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同时与大鼠进行比较,阐明模型特点及优势。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方法,观察豚鼠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情况。HE染色法分析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内膜表层斑块的形成情况;酶法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x-LDL浓度,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LDL-R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膜CD3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豚鼠模型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聚集增加,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形成斑块,而大鼠模型组未出现类似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机制研究表明豚鼠较大鼠易于诱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主要在于豚鼠血清Ox-LDL水平明显升高,肝脏LDL-R mRNA表达下调,动脉内膜CD36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等。结论与大鼠不同,经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豚鼠可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机制主要在于LDL-C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动脉粥样硬化 OX-ldl ldl-R cD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HDL-C的比值对冠脉疾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汪萍 杨敏 +1 位作者 沈霞 沈立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LDL-C/HDL-C比值在粥样硬化性冠脉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组43例,正常对照组100例,应用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确定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各区带的百分含量,并输入血清总... 目的探讨LDL-C/HDL-C比值在粥样硬化性冠脉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组43例,正常对照组100例,应用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确定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各区带的百分含量,并输入血清总胆固醇值,计算各种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在全自动生化仪上用匀相法同时测定LDL-C、HDL-C值。结果电泳法与匀相法同时测定LDL-C、HDL-C的相关性良好(r=0.930,r=0.827,P<0.001);LDL-C/HDL-C比值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诊断阈值为3.89,此时诊断灵敏度为79.1%,特异性为79.8%。结论LDL-C/HDL-C比值是粥样硬化性冠脉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明显优于胆固醇或其他血脂的单个含量指标,且随比值的增加,患冠脉疾病的危险性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c/HDL-c比值 胆固醇 脂蛋白电泳 冠脉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和non-HDL-C对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鉴别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付晓艳 靳慧亚 +4 位作者 何津春 颜丽 苏娜 于海涛 杨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0,436,共5页
目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个FHTG家系共94人、24个FCHL家系共94人,根据血脂异常情况将2个家系... 目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个FHTG家系共94人、24个FCHL家系共94人,根据血脂异常情况将2个家系再分为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另设10个对照家系(共57人)。比较各家系血清三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HDL-C、LDL-C、non-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FHTG家系和FCHL家系按TAG水平分层后,分析non-HDL-C和LDL-C的相关性;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nonHDL-C和LDL-C用于FHTG家系和FCHL家系鉴别诊断的cut-off值。结果 FHTG家系受累组TAG、TC、nonHDL-C水平均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FCHL家系受累组TAG、TC、HDL-C、LDL-C、nonHDL-C水平均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FHTG家系受累组TAG水平显著高于FCHL家系受累组(P<0.01),而TC、HDL-C、LDL-C、non-HDL-C水平低于FCHL家系(P<0.01或P<0.05)。FHTG家系和FCHL家系内non-HDL-C和LDL-C均呈正相关,但随TAG水平升高其相关性均呈下降趋势;LDL-C和non-HDL-C用于FHTG家系和FCHL家系鉴别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3.575、4.525mmol/L。结论除常规血脂指标外,non-HDL-C可能是鉴别诊断FHTG家系和FCHL家系的新指标;其鉴别诊断价值可能优于L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抑制ox-LDL诱导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褚现明 王妮 +3 位作者 孙雪霞 李冰 安毅 徐庆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8-589,共2页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是诱导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3],内皮细胞保护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关键环节[1-3]。研究提示天然海洋药物--螺旋藻藻蓝蛋白( C-Phycocyanin,C-PC)具有独...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是诱导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3],内皮细胞保护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关键环节[1-3]。研究提示天然海洋药物--螺旋藻藻蓝蛋白( C-Phycocyanin,C-PC)具有独特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4-5],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讨C-PC在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中所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内皮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脂质过氧化 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LDL及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细胞PKC活性和胞内Ca^(2+)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严金川 吴宗贵 +5 位作者 张玲珍 李莉 樊洁 凌玲 韩文余 张锁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 :探讨OX -LDL是否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A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胞浆内游离钙([Ca2 + ]i)水平有影响。方法 :应用γ - [3 2 P]-ATP磷酸转移法和Fluo - 3/Am荧光负载、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KC活性和胞内 [Ca2 + ]i)水平。结果 ... 目的 :探讨OX -LDL是否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A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胞浆内游离钙([Ca2 + ]i)水平有影响。方法 :应用γ - [3 2 P]-ATP磷酸转移法和Fluo - 3/Am荧光负载、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KC活性和胞内 [Ca2 + ]i)水平。结果 :OX -LDL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ASMCPKC总活性增加 ,并可引起ASMC中PKC发生浆膜的转移。胞浆内 [Ca2 + ]i以 2个时相升高 ,即快速相和持续相。而辛伐他汀能明显抑制OX -LDL引起的ASMC中PKC活性的浆膜转移 ,并显著降低持续相胞浆内钙水平 ,而对快速相无影响。结论 :OX -LDL能引起ASMC内信号通路PKC及 [Ca2 + ]i的动态变化 ,二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ldl 辛伐他汀 蛋白激酶c 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及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和胞质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严金川 吴宗贵 +5 位作者 张玲珍 李莉 樊洁 凌玲 韩文余 张锁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及 3-羟基 -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 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蛋白激酶 C(PKC)活性和胞质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 方法 :HUVEC的 PKC活性采用γ- 32 P- ...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及 3-羟基 -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 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蛋白激酶 C(PKC)活性和胞质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 方法 :HUVEC的 PKC活性采用γ- 32 P- ATP磷酸转移法 ,细胞内游离钙采用 Fluo- 3/ Am荧光负载 ,流式细胞术检测。 结果 :ox L DL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 HU -VEC PKC活性增加 ,12 min时达峰值 ,然后缓慢下降 ,30 m in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胞质内 [Ca2 + ]i升高分快速相和持续相 2个时相 ;移去细胞外液钙 ,ox L DL仍引起快速相 ,但持续相消失 ;辛伐他汀则能明显抑制 ox L DL引起的 HU VEC PKC活性增加 ,并显著降低持续相胞质内钙水平 ,而对快速相无影响。 结论 :ox L DL能引起 HUVEC内信号通路 PKC及 [Ca2 + ]i的动态变化 ,二者密切相关。 ox L DL刺激 HUVEC [Ca2 + ]i升高的快速相是由胞质钙池释放引起 ,持续相升高主要由胞外钙内流引起。辛伐他汀抑制 HU VEC PKC活性可能是通过胞内 [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OXldl 蛋白激酶c 胞质内游离钙 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HDL-c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晓唤 马维冬 +8 位作者 郑阳 贾珊 范雅洁 姚智会 张春艳 张岩 胡艳超 葛淼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LDL-c/HDL-c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7年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支架术后造影的216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再狭窄组(73例)和非再狭窄组(143例)... 目的探讨LDL-c/HDL-c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7年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支架术后造影的216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再狭窄组(73例)和非再狭窄组(14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照LDL-c/HDL-c的值,将216例患者分为3组,记为T1、T2、T3组,探讨LDL-c/HDL-c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支架内再狭窄组的LDL-c/HDL-c水平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P<0.01);(2)高水平LDL-c/HDL-c组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低LDL-c/HDL-c组(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HDL-c可预测支架内狭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0%,曲线下面积为0.66(P<0.01)。结论 LDL-c/HDL-c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ldl-c/H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吉苏珍 韩雅玲 +5 位作者 荆全民 李毅 赵昕 王效增 徐凯 李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由国内53家中心共同参研的TRACK-D研究中糖... 目的探讨围术期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由国内53家中心共同参研的TRACK-D研究中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拟行PCI的患者1590例,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808,每晚顿服瑞舒伐他汀10mg,术前至少2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3剂)及对照组(n=782,患者术前至术后72h内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2h血清中LDL-C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年龄、性别、高危因素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舒伐他汀组术前LDL-C为2.56±0.81mmol/L,对照组为2.52±0.81mmol/L,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2.12±0.6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61±0.67mmol/L,P<0.01);瑞舒伐他汀组术后72h与术前的LDL-C差值(-0.42±0.59mmol/L)与对照组(0.09±0.5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及随访30d内,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死亡、心功能恶化1级以上)发生率为3.3%(27/808),低于对照组[4.9%(38/7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结论围术期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术后LDL-C的水平,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糖尿病 2型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胆固醇 ldl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LDL-C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瑞挺 蔡诗云 +3 位作者 潘志琼 陈浩然 陈聪 张海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人群血清补体C3、C4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分析补体C3、C4与LDL-C在早发冠心病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人群血清补体C3、C4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分析补体C3、C4与LDL-C在早发冠心病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255例,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08例,晚发冠心病组147例;另收集健康体检者组100例为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采用茂名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验的结果。【结果】早发冠心病组、晚发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组的补体C3、C4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冠心病组中补体C3、C4与LDL-C呈正相关(P<0.05);晚发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组中,补体C3、C4与LDL-C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补体C3、C4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补体c3 补体c4 l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DL-C水平在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荆一鹏 张可帅 董玉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3-205,20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ICH)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探讨检测血清LDL-C水平对于预测ICH血肿扩大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148例老年男性ICH患者作为实验病例,其中血肿扩大共有73例(观察组),另75例未...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ICH)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探讨检测血清LDL-C水平对于预测ICH血肿扩大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148例老年男性ICH患者作为实验病例,其中血肿扩大共有73例(观察组),另75例未见血肿明显变化者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入院时两组的年龄、血压以及NISS评分等情况,同时检测并记录血清葡萄糖(GLU)、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LDL-C水平。对比分析两组ICH血肿相关因素,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入院时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FIB、P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年龄、GLU以及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LDL-C降低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预后效果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血清LDL-C作为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LDL-C水平,有利于准确评估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c 老年 男性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HDL-C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深度分子学反应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徐子瑶 胡金花 +3 位作者 孙倩 刘文洁 洪鸣 钱思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3-510,521,共9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CP)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3例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在初诊时及不同缓解阶段的血脂水平,应用...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CP)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3例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在初诊时及不同缓解阶段的血脂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CML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表现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TC/HDL-C、non-HDL-C/HDL-C和TG/HDL-C水平高(P<0.001),LDL-C/HDL-C无明显差异(P>0.05),且不同年龄段血脂谱改变与总体趋势一致,绝经期后患者表现为TG和LDL-C水平高。CML患者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及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时血脂水平相较于初诊时明显恢复。与MMR患者相比,DMR患者表现为更低水平的LDL-C、TC/HDL-C、LDL-C/HDL-C和non-HDL-C/HDL-C(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DL-C/HDL-C(OR=0.511,95%CI:0.330~0.793,P=0.003)、Sokal评分(P=0.016)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时间(OR=1.025,95%CI:1.013~1.037,P<0.001)与DMR显著相关。结论:初诊CML患者血脂代谢紊乱,TKI有效逆转血脂谱。血脂水平监测对于CML患者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且LDL-C/HDL-C可作为MMR患者预测DMR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深度分子学反应 血脂 ldl-c/HDL-c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思娇 祁虹 +4 位作者 魏敏 高阳 胡怡 熊盈 李廷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83-88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患者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患者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冠心病组(SCHD组),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别测定3组受检者的血清CRP、TG、TC、HDL-C和LDL-C,并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RP浓度;酶法测定血清TC和TG;直接法测定HDL-C和LDL-C。结果ACS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和对照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SCHD组患者,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RP水平与T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与LDL-C含量亦呈明显正相关(r=0·31,P<0·05);与HD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增高;CRP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RP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cRP) TG ldl-c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志诚 常西高 +1 位作者 徐雅 张俐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237-223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例)和对照组(n=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丹红注...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例)和对照组(n=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丹红注射液30mL+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血清HS-CRP、IL6和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的hs-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两组的hs-CRP、IL6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的血清HS-CRP和IL6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检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晓艳 党瑜华 +2 位作者 Acharya DK 唐宝华 李朝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hs CRP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和对照组Ps和hs 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TC、LDL- C与Ps、hs- 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①AMI组和UAP组Ps和hs CRP明显升高,是冠心病诊断的有用指标。②冠心病患者的TC、LDL C可能有刺激血管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C反应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兰英 刘增长 考国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研究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type oxidized LDL receptor1,LOX-1)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 目的研究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type oxidized LDL receptor1,LOX-1)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人重组质粒pTracer CMV2-CRP转染HUVECs细胞,分正常对照组、空质粒GFP组和CRP-GFP组(n=3),RT-PCR、Western blot检测TF、LOX-1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ERK1/2、T-ERK1/2、P-JNK、T-JNK蛋白表达。CRP-GFP组分别加LOX-1阻断剂、ERK1/2阻断剂(U0126)、JNK阻断剂(SP600125),Westernblot检测TF蛋白。结果用表达人CRP的质粒转染HUVECs显著增加LOX-1 mRNA和蛋白表达[(0.70±0.03)vs(0.24±0.01),(0.661 6±0.020 0)vs(0.255 8±0.040 0),P<0.05]、TF的mRNA和蛋白表达[(0.442±0.040)vs(0.146 0±0.030 0),(0.727 4±0.020 0)vs(0.217 4±0.020 0),P<0.05]。CRP启动了ERK1/2 MAPK,未启动JNKMAPK。CRP上调TF表达被ERK1/2阻断剂而非JNK阻断剂阻断.抗LOX-1的中和抗体显著减少CRP诱导的TF mRNA和蛋白表达[(0.264 0±0.030 0)vs(0.442 0±0.040 0),(0.324 4±0.040 0)vs(0.727 4±0.020 0),P<0.05]。结论CRP诱导HUVECs细胞LOX-1表达上调,并通过LOX-1受体这一新途径上调TF表达,且CRP通过ERK1/2 MAPK信号途径非JNK MAPK途径上调了HUVEC细胞T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c-反应蛋白 组织因子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薛源 于利群 +1 位作者 芦燕铃 胡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4-1286,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高脂血症患者(病例组)与1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分析超声检测结果与血清CRP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高脂血症患者(病例组)与1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分析超声检测结果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说明CRP水平联合血脂LDL-C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因此,调节血脂、降低血清CRP水平是防治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c反应蛋白 颈动脉硬化 脂蛋白类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群 鹿庆华 +6 位作者 蒋卫东 杜贻萌 王欣 郝琳 董兆强 徐冬玲 盛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tatin 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以探讨cystatin 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ox-LDL诱导人VSMC,MTT法检测ox-LDL诱导时间及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ox-...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tatin 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以探讨cystatin 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ox-LDL诱导人VSMC,MTT法检测ox-LDL诱导时间及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ox-LDL最佳诱导浓度和时间,将对数生长期的人VSMC随机分成正常细胞组、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ox-LDL诱导组以及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检测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三磷酸腺苷(ATP)生成量以及caspase-3活性变化,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与ox-LDL诱导组比较,LDH、ROS生成量和caspase-3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P生成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显示ox-LDL诱导组促凋亡基因bax及Bax蛋白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tatin C抑制ox-LDL诱导的VSM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及下调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血管平滑肌细胞 脂蛋白类 ldl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