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Iron Sulfide Mineral Evolution Under Thermal Sulfurization Condi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GAO Wenyuan HUANG Fei +6 位作者 LI Guanglu ZENG Ming LIU Ziyi LIU Rui DUAN Tianxu GAO Shang LIU Jia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7-27,共1页
Iron sulfide minera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of which characteristics had the identification significance of formation environment. Previously, there were more research on iron sulfide minerals under hydrothermal con... Iron sulfide minera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of which characteristics had the identification significance of formation environment. Previously, there were more research on iron sulfide minerals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 and few studies under volcanism formation condition. To simulate volcanic mineralization, the study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from 250 to 410℃ , different iron sulfur ratio from Fe:S=2∶1 to 1∶8, and two different sources of iron, reduced iron powder (Fe) and ferrous sulfide (FeS), on iron sulfide mineral ev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nder thermal sulfurization condition.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other methods,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SULFIDE MINERAL EVOLUTION THERMAL sulfurIZATION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arbon and Sulfur on Iron Melting at High Pressure:Implications for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lanetary Terrestrial Cores
2
作者 L.W.Deng~1,Y.W.Fei~2,X.Liu~1,Z.Z.Gong~3 1.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2.Geophysical Laboratory,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5251 Broad Branch Road,NW,DC 20015,USA 3.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Beijing 10009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4-204,共1页
The presence of light element(s)in the Earth’s core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density and velocity discrepancy for the core(Anderson and Ahrens,1994).O,Si,S,C and H were suggested as potential can... The presence of light element(s)in the Earth’s core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density and velocity discrepancy for the core(Anderson and Ahrens,1994).O,Si,S,C and H were suggested as potential candidates based on cosmochemical considerations(Stevenson,1981).High-pressure experiment results,in conjunction with theoretical and cosmochemical evidences,argued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any one of them to account for the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carbon-iron high pressure MELTING PLANETARY co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宠物饲料中硫含量及与总蛋白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树娣 李锦才 +3 位作者 陈晓燕 李胜 张世伟 郑彦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25,共6页
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宠物饲料中硫含量的新方法。系统探究了超级微波消解条件对消解液中残留碳含量(RCC)和残留酸量(RA)的影响,以这两项指标为依据,有效评估了消解效果,建立了优化微波消解条件... 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宠物饲料中硫含量的新方法。系统探究了超级微波消解条件对消解液中残留碳含量(RCC)和残留酸量(RA)的影响,以这两项指标为依据,有效评估了消解效果,建立了优化微波消解条件的新策略。系统性研究了五种不同价态的硫形态对硫元素测定的影响,发现低价态硫标准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制备时,硫元素发射强度显著增强,而高价态硫标准物质在三种条件(酸性、中性和碱性)下制备时,硫元素发射强度均较稳定,为配制介质和硫标准物质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研究发现,超级微波消解系统所创造的高温高压环境以及消解试剂的强氧化性条件,能有效消除低价态硫在酸性前处理条件下的发射强度增强效应。采用酸性条件配制高价态硫(SO_(4)^(2-))标准物质,并结合超级微波消解系统,能够实现宠物饲料中五种不同价态硫的准确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6.5%~108%,RSD值为1.69%~4.18%,检出限为6.2 mg·kg^(-1),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绿色环保、工作效率高的优点。研究发现宠物饲料中硫含量与总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819,p<0.01),可以为宠物饲料中总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微波消解 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宠物饲料 总蛋白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磺的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王延臻 林德阳 +3 位作者 张桁锴 张廷廷 宋春敏 段红玲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2,共8页
为了提高不溶性硫磺(IS)的收率和高温稳定性,在聚合温度为260℃、聚合时间为1 h、固化温度为50℃、固化时间为4 h、采用湿法粉碎的工艺条件下,对低温熔融法制备IS中影响产品收率和高温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硫磺中烃类... 为了提高不溶性硫磺(IS)的收率和高温稳定性,在聚合温度为260℃、聚合时间为1 h、固化温度为50℃、固化时间为4 h、采用湿法粉碎的工艺条件下,对低温熔融法制备IS中影响产品收率和高温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硫磺中烃类化合物、酸性有机物、残留萃取稳定剂等对IS产品收率和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很大,为保证IS产品质量,上述杂质在原料中的质量分数均应低于0.02%。原料硫磺中的含水量对IS收率影响较小,但微量水分易造成设备腐蚀从而产生铁锈,铁锈会对IS收率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使用聚合稳定剂和醇类急冷稳定剂可以提高IS产品质量。以水为粉碎介质,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水中的杂质会降低IS的高温稳定性,因此在粉碎过程应及时补充新鲜去离子水;循环水中存在的CS_(2)会降低IS产品的高温稳定性,采用升温氮气汽提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CS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硫磺 有机物 稳定剂 湿法粉碎 铁锈 二硫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SD1敲低通过诱导铁死亡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5
作者 吕秀云 所鸿 任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4,共9页
目的探讨CDGSH铁硫结构域1(CISD1)在吉非替尼耐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以期为吉非替尼耐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TIMER2.0和HPA分析CISD1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TIMER2.0和GEPIA2.0分析肺癌中CISD... 目的探讨CDGSH铁硫结构域1(CISD1)在吉非替尼耐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以期为吉非替尼耐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TIMER2.0和HPA分析CISD1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TIMER2.0和GEPIA2.0分析肺癌中CISD1与SLC7A1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MPLOT分析CISD1与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吉非替尼处理人肺癌细胞PC9及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PC9/GR,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shCISD1慢病毒感染敲低PC9/GR细胞中CISD1。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ISD1和SLC7A11蛋白表达。PC9/GR细胞分为shNC+DMSO组、shNC+吉非替尼组、shCISD1组、shCISD1+ferrostatin-1、shCISD1+吉非替尼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erroOrang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游离Fe^(2+)含量,C11-BODIPY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结果CISD1在肺癌中显著高表达(P<0.001),CISD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与SLC7A11表达呈正相关。与DMSO对照组相比,吉非替尼处理后PC9细胞与PC9/GR细胞克隆形成及CISD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但PC9/GR细胞克隆形成及CISD1蛋白表达降低幅度均小于PC9细胞。shCISD1感染显著抑制了PC9/GR细胞中CISD1及SLC7A11蛋白表达(P<0.05),促进了PC9/GR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与shNC+DMSO组相比,shNC+吉非替尼组与shCISD1组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Fe^(2+)水平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hCISD1组相比,shCISD1+ferrostatin-1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升高(P<0.05),Fe^(2+)水平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NC+吉非替尼组相比,shCISD1+吉非替尼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5),Fe^(2+)水平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CISD1敲低通过诱导铁死亡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为吉非替尼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耐药 吉非替尼 CDGSH铁硫结构域1(CISD1)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稀土精矿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过程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6
作者 邓永春 王亮 +6 位作者 辛文彬 沈成 李文博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李龙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60 min、焙烧温度300℃、酸矿比2.0、不调铁磷比的条件下,RE和Th浸出率分别达94.34%、95.05%,显著减少了放射性废渣的生成,但浸出液静置后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造成浸出液中RE和Th含量下降;通过加入Fe_(2)O_(3)调控焙烧原料中铁磷比至3.0,RE、Th浸出率分别为94.80%、71.20%,有效抑制了浸出液中焦磷酸稀土的析出。结合热力学分析可知,低温(≤300℃)条件下,硫酸与稀土矿物的反应更易进行,且能抑制SO_(2)、SO_(3)酸性气体的排放。相较于高温浓硫酸焙烧法,低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兼具环境友好性与资源高效性,为混合型稀土精矿绿色提取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低温浓硫酸焙烧 水浸 铁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硫掺杂碳纳米材料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磺胺甲噁唑
7
作者 韦敏 王榕 +1 位作者 刘士华 佟宜霏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181,共8页
非均相铁基材料因具有效果显著、成本较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有机污染物,而如何有效促进催化剂中Fe^(2+)/Fe^(3+)循环从而提升其活化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卡拉胶作为天然的S源和C源,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铁... 非均相铁基材料因具有效果显著、成本较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有机污染物,而如何有效促进催化剂中Fe^(2+)/Fe^(3+)循环从而提升其活化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卡拉胶作为天然的S源和C源,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铁硫碳纳米材料(Fe-SC-x),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分析了Fe-SC-x的微观形貌及物质组成,并将其应用于活化PMS降解抗生素污染物磺胺甲噁唑(SMX),以评估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900℃下制备的催化剂Fe-SC-900催化效果最佳,其活化PMS在40 min时可降解99.8%的SMX。此外,Fe-SC-900/PMS体系能够抵抗共存阴离子和天然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降解机理实验表明,·OH、SO_(4)^(·-)、O_(2)^(·-)和^(1)O_(2)均存在于Fe-SC-900/PMS体系中,且^(1)O_(2)和SO_(4)^(·-)对SMX的降解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过一硫酸盐 铁硫碳纳米材料 抗生素降解 磺胺甲噁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改性TiO_(2)光催化降解水中布洛芬的研究
8
作者 魏婕 巩法涛 王淑晋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6,共9页
以TiO_(2)为光催化剂,玻璃纤维布(GFC)为载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及浸渍涂覆法制得Fe、S共掺杂的Fe-S/TiO_(2)/GFC光催化剂。采用SEM、XRD、XPS、UV-vis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布洛芬溶液初始pH、光照强度、布... 以TiO_(2)为光催化剂,玻璃纤维布(GFC)为载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及浸渍涂覆法制得Fe、S共掺杂的Fe-S/TiO_(2)/GFC光催化剂。采用SEM、XRD、XPS、UV-vis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布洛芬溶液初始pH、光照强度、布洛芬的初始浓度、催化剂的投加量分别为5、54 000 lux、10 mg/L、0.15 g时,布洛芬的降解率最大,分别为80.7%、80.71%、81.64%、82.11%。再通过响应面模型分析得出布洛芬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布洛芬溶液pH为5.4、布洛芬溶液初始浓度10.31 mg/L、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15 g,此时的布洛芬降解率为80.04%。验证实验发现优化后实际响应值与预测的响应值间差距约为0.5%,表明响应面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具有可靠性。自然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如Na^(+)、K^(+)、Ca^(2+)和Mg^(2+)对布洛芬的降解过程几乎无影响,常见的阴离子中Cl^(-)和HCO_(3)^(-)对布洛芬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O42-的影响很小,而NO_(3)^(-)会促进布洛芬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光催化剂 铁硫掺杂改性 玻璃纤维布负载 布洛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菌强化下的黄铁矿基自养反硝化系统脱氮效果及机理
9
作者 赵联芳 禹颖 +1 位作者 薛柳莹 王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共9页
针对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与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对比研究不足、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以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和铁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对比研究其对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效果及异养菌的强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的脱... 针对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与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对比研究不足、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以黄铁矿作为硫自养和铁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对比研究其对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效果及异养菌的强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的脱氮性能高于硫自养反硝化系统,且添加适量异养菌能够强化脱氮效果;当异养污泥与自养污泥的体积比为1∶1时,相同进水条件下黄铁矿基铁自养系统48h的出水TN和NO_(3)^(-)-N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mg/L,显著低于黄铁矿基硫自养系统(3.94、2.61 mg/L);Thermomonas、Geothrix、Ferritrophicum、Acidovorax、Pseudomonas、Brachymonas等脱氮菌属均能利用还原态铁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硝化脱氮,在黄铁矿基铁自养反硝化系统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黄铁矿基硫自养反硝化系统;向系统中添加异养污泥可引入异养反硝化菌Thauera,与硫自养菌相比,铁自养菌能与异养菌发挥更好的协同反硝化脱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铁自养反硝化 硫自养反硝化 异养菌 低C/N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铁碳复合填料配比对反硝化脱氮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其松 隆添翼 +2 位作者 彭震 叶旭 刘波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6,共6页
针对不同配比的铁碳填料和硫磺-铁碳复合填料进行反硝化脱氮的实验,考察其脱氮效果。在铁碳填料配比的实验中,共设置了5个不同的组合IC1~IC5,其铁碳体积比分别为3:1、2:1、1:1、1:2和1:3。结果表明,实验组IC4(Fe:C=1:2)和IC5(Fe:C=1:3)... 针对不同配比的铁碳填料和硫磺-铁碳复合填料进行反硝化脱氮的实验,考察其脱氮效果。在铁碳填料配比的实验中,共设置了5个不同的组合IC1~IC5,其铁碳体积比分别为3:1、2:1、1:1、1:2和1:3。结果表明,实验组IC4(Fe:C=1:2)和IC5(Fe:C=1:3)的NO_(3)^(-)-N去除率分别为67.16%和65.52%,但IC5产生更多的NH_(4)^(+)-N,因此Fe:C=1:2为最佳铁碳填料配比。在优化硫磺-铁碳复合填料配比的实验中,将上一步得到的最佳铁碳填料与硫磺颗粒结合,设置6个不同配比的实验组SIC0~SIC5,其硫磺与铁碳填料的体积比分别为1:0、1:1、2:1、3:1、4:1和5:1。结果表明,SIC2(S:IC=2:1)的NO_(3)^(-)-N去除率最高,为48.74%,其TN去除率也最高,为55.24%,也没有明显的NO_(2)^(-)-N积累现象,pH 7天仅变化0.58。因此,硫磺与铁碳填料的比例为2:1时,复合填料形成的脱氮体系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填料 复合填料 硫自养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硫对铁氢氧化物结合态磷变化的影响
11
作者 张振远 卢钰茜 +2 位作者 张鹏 文章 袁松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9,46,共10页
硫-铁-磷相互作用对地下环境中磷酸盐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不同类型还原性硫对铁氢氧化物结合态磷的释放与再固定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铁(氢)氧化物吸附饱和后的硫还原实验,对比研究了4种铁(氢)氧化物加入无机/有机硫还... 硫-铁-磷相互作用对地下环境中磷酸盐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不同类型还原性硫对铁氢氧化物结合态磷的释放与再固定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铁(氢)氧化物吸附饱和后的硫还原实验,对比研究了4种铁(氢)氧化物加入无机/有机硫还原后水溶液中溶解态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水铁矿、纤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对磷酸盐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7.5、16.5、8.3和8 mg/g。对于水铁矿和纤铁矿体系而言,0.5~2 mmol/L硫化钠会促进溶解态磷固定,当硫化钠达到5 mmol/L时,吸附态磷显著释放。对于针铁矿和赤铁矿体系而言,加入0.5~5 mmol/L硫化钠后,溶解态磷均被进一步固定。当向上述体系中加入半胱氨酸后,吸附态磷均显著释放。硫化钠-铁氢氧化物体系中磷酸盐的固定可以归结为二价铁催化铁氢氧化物结构重组从而吸附磷酸盐,而半胱氨酸-铁氢氧化物体系中磷酸盐的释放可以归结为半胱氨酸中羧基官能团与磷酸盐的竞争吸附。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自然环境中硫-铁相互作用对铁氢氧化物结合态的动态变化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氢氧化物 吸附 还原性硫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尾海红树林沉积物碳埋藏与铁硫相互作用研究
12
作者 范惠琳 张芬芬 +2 位作者 张帮剑 廖日权 杜金洲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8,共14页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埋藏效率,在河口地区由于受到河流输入与潮汐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其碳的保存过程更为复杂。本文以钦江入海口茅尾海红树林和光滩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原位在线获取了孔隙水中Fe(Ⅱ)...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埋藏效率,在河口地区由于受到河流输入与潮汐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其碳的保存过程更为复杂。本文以钦江入海口茅尾海红树林和光滩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原位在线获取了孔隙水中Fe(Ⅱ)和S(−Ⅱ)浓度分布,并结合有机碳参数(DOC、TOC和δ^(13)C),探讨沉积物中碳埋藏与铁和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从高潮滩到中潮滩,沉积物碳储量增加了63.1%;红树林沉积物中存在明显的氧化还原分层现象,氧化区与还原区的过渡带在约5 cm的深度。TOC与Fe(Ⅱ)和S(−Ⅱ)呈现显著正相关,反映更高的TOC埋藏含量促进了铁异化还原(MIR)和硫酸盐还原(MSR),同时生成的S(−Ⅱ)通过化学还原释放Fe(Ⅱ)。但在高TOC高Fe(Ⅱ)和S(−Ⅱ)浓度的中潮滩,MIR与MSR局部竞争尤为强烈,因此中潮滩是研究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埋藏的关键区域,潮汐驱动的氧化还原变化对碳铁硫耦合产生了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揭示的红树林沉积物中碳埋藏及其与铁、硫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深入理解红树林湿地的碳汇功能及生源要素循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碳埋藏 铁−硫 茅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硫煤矿区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筛选
13
作者 丁浩然 程天航 +2 位作者 黄沿畅 尹子悦 路平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中国煤矿储量丰富,部分矿区煤及矸石中含有大量的含硫矿物,煤层开采后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化学组分释放并进入水环境,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该文基于中国高硫煤矿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实地测试数据和调研数据,对潜在危害指数法、综合评分法... 中国煤矿储量丰富,部分矿区煤及矸石中含有大量的含硫矿物,煤层开采后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化学组分释放并进入水环境,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该文基于中国高硫煤矿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实地测试数据和调研数据,对潜在危害指数法、综合评分法和Hasse图解法进行结合和改进,筛选出中国煤矿区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筛选结果表明酸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为Mn、Ni、Fe、Se、SO_(4)^(2-)、Al、Co、Cd和As;非酸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为SO_(4)^(2-)、Mn、Ni、Fe、Pb、Co和Cd,其中硫酸盐在强酸性条件下和弱碱环境中出现2个峰值,尤其在强酸条件下含量普遍较高,最高达17870 mg/L。Fe、Mn、Al、Co、Zn和Ni一般在酸性环境中较高,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表明碱性条件不利于这类重金属元素在地下水中富集。矿区地下水中SO_(4)^(2-)浓度与Fe、Mn、Al和Zn离子浓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表明:部分SO_(4)^(2-)与Fe、Mn、Al、Zn离子可能共同来源于硫化矿物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矿 特征污染物 地下水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PIEZO1调控铁稳态在膝骨关节炎中的意义及前景
14
作者 杨均政 古卓栩 +6 位作者 贾伊凡 沙邦鑫 梁桂洪 赵金龙 曾令烽 刘军 谢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7,共5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病变常常累及软骨、滑膜和髌下脂肪垫。KOA患者的滑膜会出现铁离子蓄积,并且铁超载的程度与KO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巨噬细胞作为滑膜中最丰富的细胞类型,铁稳态对于滑膜...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病变常常累及软骨、滑膜和髌下脂肪垫。KOA患者的滑膜会出现铁离子蓄积,并且铁超载的程度与KO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巨噬细胞作为滑膜中最丰富的细胞类型,铁稳态对于滑膜巨噬细胞的影响对于KOA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巨噬细胞的PIEZO1蛋白可通过调节胞吞和胞吐影响调节滑膜中的铁离子含量,从而对滑膜铁超载产生关键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滑膜铁超载与KOA的相关文献,探讨滑膜铁超载与KOA的相关性,并提出PIEZO1蛋白的关键作用,旨在为KOA提供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铁超载 PIEZO1蛋白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扎拉格阿木铜矿床中Fe(Co)-As-S系列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15
作者 吴伟民 刘文元 陈镜文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6-772,共17页
内蒙古扎拉格阿木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的南端,是该地区新发现的一个晚中生代的中型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与二叠系哲斯组砂板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外接触带中,矿石类型可划分为粉砂岩型、花岗闪长岩型和角砾岩... 内蒙古扎拉格阿木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的南端,是该地区新发现的一个晚中生代的中型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与二叠系哲斯组砂板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外接触带中,矿石类型可划分为粉砂岩型、花岗闪长岩型和角砾岩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少量的闪锌矿和方铅矿。文章通过精细的矿物学研究,发现该矿床的铜矿石中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成因指示意义的Fe(Co)-As-S体系矿物,包括毒砂、斜方砷铁矿、铁硫砷钴矿等。在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分析进一步细分出3种类型毒砂(Apy-Ⅰa、Apy-Ⅰb、Apy-Ⅱ),2种类型斜方砷铁矿(Lo-Ⅰa、Lo-Ⅰb),1种铁硫砷钴矿(Gl)和3种类型的黄铁矿(Py-Ⅰa、Py-Ⅰb、Py-Ⅱ)。精细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区铜矿石中存在着显著的Co、Ni异常。研究表明:Apy-Ⅰa主要分布在粉砂岩矿石中具有较高的w(Co)(7.92%)、w(Ni)(3.14%);Apy-Ⅰb主要分布在黑云花岗闪长岩矿石中,w(Co)(0.97%)、w(Ni)(1.46%)降低;Apy-Ⅱ主要分布在角砾岩型铜矿石中,基本不含Co、Ni。Lo-Ⅰa分布在粉砂岩型铜矿石中,Lo-Ⅰb分布在黑云花岗闪长岩矿石中,两类斜方砷铁矿都含有较高的Co、Ni含量,其中Lo-Ⅰa中的w(Co)(5.08%)大于w(Ni)(2.86%),Lo-Ⅰb中w(Ni)(4.99%)高于w(Co)(0.76%)。铁硫砷钴矿主要分布在粉砂岩型铜矿石中交代早期的斜方砷铁矿,具有高的w(Co)(18.65%)、w(Ni)(4.35%)。Py-Ⅰa分布在粉砂岩矿石中,具有较高的w(Co)(401.41×10^(-6))、w(Ni)(698.92×10^(-6));Py-Ⅰb分布在花岗闪长岩矿石中,w(Co)(68.62×10^(-6))降低,w(Ni)(1465.47×10^(-6))升高;Py-Ⅱ分布在角砾岩型铜矿石中,几乎不含Co、Ni。根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将该矿床的矿化阶段划分为2期,Ⅰ期主要为中高温的变质作用,发育粉砂岩和糜棱状黑云花岗闪长岩;Ⅱ期以热液交代、填充角砾岩型铜矿石为主,含Ag、Bi的中低温矿物。通过毒砂温度计计算得出第Ⅰ期粉砂岩和花岗闪长岩中毒砂平均温度分别为455.9℃、466.1℃,平均硫逸度logf(S_(2))分别为-7.89和-7.63;第Ⅱ期角砾岩型毒砂的平均温度380.3℃,平均硫逸度logf(S_(2))为-10.02。初步研究认为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属中高温-变质-热液交代叠加型矿床,且在早期的中高温热液作用形成的矿石中呈现Co、Ni富集的特征,是一个潜在的富钴镍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硫-砷系矿物 电子探针 矿物温度计 扎拉格阿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泥—水界面活性磷的精细变化特征
16
作者 孙宇 郭心月 +2 位作者 白洋 张云鹏 韩超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859,共11页
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和平面光电极(PO)两种原位监测方法,首次从微米尺度获取了南四湖4个湖区泥—水界面(SWI)的活性磷以及亚铁(Fe^(2+))、亚硫(S^(2-))、pH和溶解氧(DO)等密切因子精细化分布变化信息,并初步探讨了南四湖SWI活性磷变... 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和平面光电极(PO)两种原位监测方法,首次从微米尺度获取了南四湖4个湖区泥—水界面(SWI)的活性磷以及亚铁(Fe^(2+))、亚硫(S^(2-))、pH和溶解氧(DO)等密切因子精细化分布变化信息,并初步探讨了南四湖SWI活性磷变化特征与控制机制。结果直观揭示南四湖底泥剖面活性磷的浓度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为0.34~2.36 mg/L,均值为1.26 mg/L。水平空间分布上独山湖((1.41±0.56) mg/L)和昭阳湖((1.97±0.42) mg/L)活性磷浓度显著高于南阳湖((1.07±0.20) mg/L)和微山湖((0.58±0.24) mg/L)。南四湖大部分采样点底泥中的活性磷与活性硫、活性铁浓度呈现正相关性,而昭阳湖活性磷、活性铁、活性硫浓度的相关性尤为显著(P<0.001),表明在剧烈有机质矿化过程中,活性硫可以通过与铁的相互作用促进活性磷的释放。SWI界面pH和DO结果显示受上游大量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底泥有机质降解消耗大量DO并产生大量S^(2-),硫酸盐还原占据主导地位,促进铁结合磷的释放。以上结果表明南四湖底泥中磷的形态转化受铁和硫两类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控制,支持了磷、铁、硫的耦合释放机制,明确了硫与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共同控制泥中活性磷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界面 铁—磷—硫循环 原位高分辨 平面光电极 薄膜梯度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芥子气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
17
作者 黄丽娟 杜冰 +1 位作者 徐子瑛 袁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1-517,共7页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芥子气(SM)经呼吸道中毒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雾化给予生理盐水)、SM组(雾化给予SM 5 mg·kg^(-1))和SM+Res 10和20 mg·k...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芥子气(SM)经呼吸道中毒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雾化给予生理盐水)、SM组(雾化给予SM 5 mg·kg^(-1))和SM+Res 10和20 mg·kg^(-1)组(雾化给予SM 5 mg·kg^(-1)1 h后,分别雾化给予Res 10和20 mg·kg^(-1))。各组小鼠SM处理0、24、48和72 h后分别称重。给予SM 72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分别称湿重和干重,计算肺组织湿/干比;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 mRNA表达;二代测序技术检测SM组和SM+Res 20 mg·kg^(-1)组小鼠肺组织的转录组变化,RT-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和沉寂信息调节因子1(SIRT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给予SM 72 h后,SM组体重显著降低,肺组织湿/干比显著增加;肺泡腔萎缩,组织明显实质化,肺组织内局部炎性细胞弥散性浸润;肺组织中IL-6和IL-1β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SM组比较,SM+Res 10和20 mg·kg^(-1)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肺组织湿/干比显著减小;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组织中IL-6和IL-1β mRNA表达显著降低。转录组数据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M组小鼠肺组织中AMPK和SIRT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与SM组相比,SM+Res 10和20 mg·kg^(-1)组小鼠肺组织中AMPK mRNA表达显著升高,SIRT1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Res对SM诱导的小鼠ALI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SIRT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急性肺损伤 转录组 白藜芦醇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铁渣预除铝试验研究
18
作者 孙坤 罗勇迎 +3 位作者 高鹏然 沈青峰 蓝碧波 林鑫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4,共8页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在选择性提锂后形成磷铁渣,在回收该渣中磷铁时,普遍存在除铝难度大、除铝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采用硫酸与水合硫酸铁混合药剂对磷铁渣进行预除铝,考察了各参数对除铝效果的影响,并对除铝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可以减少磷铁...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在选择性提锂后形成磷铁渣,在回收该渣中磷铁时,普遍存在除铝难度大、除铝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采用硫酸与水合硫酸铁混合药剂对磷铁渣进行预除铝,考察了各参数对除铝效果的影响,并对除铝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可以减少磷铁损失的综合工艺流程。试验采用的预除铝方法在技术上可行且效果显著,在硫酸浓度0.3 mol/L、水合硫酸铁与磷铁渣的质量比2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一次铝去除率可达91.90%;采用氢氧化钠调节除铝后液pH值的方法可沉淀出粗磷酸铁(铝含量高,再返回预除铝工序),此综合工艺流程除铝基本不损失磷铁,一次除铝效率为84%左右;混合药剂在除铝的同时还可以去除磷铁渣中Cu、Li等杂质,磷铁渣中Cu、Li含量分别由0.095%和0.056%降至0.0089%和0.0012%;除铝后磷铁渣中的部分氢氧化铁被晶型磷酸铁包裹,难以直接通过陈化来有效调整铁磷比,需用酸溶解后再合成。本试验综合工艺除铝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单,且可以有效避免磷铁损失,所得最终除杂液(废水)亦可通过简单处理后返回使用,环境影响小,工业化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 磷铁渣 预除铝 硫酸 水合硫酸铁 铁磷比 磷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铜合金湿法分离及氧压水解法制备氧化铁工艺研究
19
作者 路文 王战宏 +4 位作者 施善林 许卫 舒方霞 赵宣泊 王硕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针对铁钴铜合金中铜、钴分离回收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从铁钴铜合金中低酸浸出铁、钴分离铜,再采用氧压水解法分离铁、钴,制备氧化铁,考察了各因素对低酸浸出和氧压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铜合金在硫酸质量浓度30 g/L、液固体积... 针对铁钴铜合金中铜、钴分离回收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从铁钴铜合金中低酸浸出铁、钴分离铜,再采用氧压水解法分离铁、钴,制备氧化铁,考察了各因素对低酸浸出和氧压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铜合金在硫酸质量浓度3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条件下,经4次浸出后,铁、钴浸出率分别达98.57%、99.21%,铜浸出率仅为0.3%。铁钴浸出液在氧分压0.4 MPa、反应温度180℃、搅拌速度400 r/min、反应时间120 min条件下氧化水解沉淀铁,水解产物为FeOOH和Fe_(2)O_(3)混合物,铁质量分数达58%以上,Fe沉淀率达92%左右,水解过程Co回收率99.5%以上,硫酸产率为96.41%。该法可实现铁钴铜合金中铁、钴、铜的分离,水解过程产生的硫酸可循环利用,抵消浸出过程硫酸消耗,并能大幅提高溶液中钴浓度。研究结果对从含铜、钴等有价金属铁基合金的湿法分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铜合金 湿法分离 氧压水解 氧化铁 硫酸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合成硫化纳米铁降解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20
作者 王晓红 付凤艳 +1 位作者 高志华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1-265,共5页
以废弃石榴叶提取液等一锅法绿色合成了硫化纳米铁(S-nZVI),制备过程简单。并利用扫描电镜等仪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类芬顿(Fenton)法去除水中罗丹明B(RhB)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浓度为9.9mmol/L,pH为5,RhB浓度为25mg/L,温... 以废弃石榴叶提取液等一锅法绿色合成了硫化纳米铁(S-nZVI),制备过程简单。并利用扫描电镜等仪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类芬顿(Fenton)法去除水中罗丹明B(RhB)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浓度为9.9mmol/L,pH为5,RhB浓度为25mg/L,温度为25℃,S-nZVI悬浮液投加量为84mL时,RhB的脱色效果达93%。相对于纳米零价铁(nZVI),S-nZVI类Fenton法去除RhB的效果更好,且使用寿命更长。空气中常温放置一个月后S-nZVI悬浮液对RhB去除率仍达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硫化纳米铁 类芬顿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