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鸢尾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雨涵 林彬彬 +1 位作者 刘慧 秦民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8-89,91,共3页
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主产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根茎作为"川射干"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被收载入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鸢尾药用部位(根茎)化学成分的相... 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主产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根茎作为"川射干"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被收载入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鸢尾药用部位(根茎)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中异黄酮类成分为其主要有效成分[1-2],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雌激素样作用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化学成分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对鸢尾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夏红霞 李爽 +1 位作者 马澜睿 朱启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2,共4页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利用鸢尾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0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利用鸢尾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0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则先上升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120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Fv/Fm、qP持续降低,qN先上升后下降,而ETR则先下降后上升。可见,30mg/L Cu对鸢尾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电子传递有促进作用,而高质量浓度(120mg/L)Cu会导致PSⅡ反应中心部分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iris tectorum max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射干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袁崇均 王笳 +2 位作者 陈帅 罗森 徐学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44-446,449,共4页
研究中药川射干的化学成分。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结晶等方法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鸢尾苷(tectoridin,1)、野鸢尾苷(iridin,2)、鸢尾甲苷A(iristectorin A,3)、点地梅... 研究中药川射干的化学成分。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结晶等方法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鸢尾苷(tectoridin,1)、野鸢尾苷(iridin,2)、鸢尾甲苷A(iristectorin A,3)、点地梅双糖苷(tectoruside,4)、鸢尾苷元(tectorigenin,5)、鸢尾甲黄素A(iristectori-genin A,6)、染料木素(genistein,7)、二甲基鸢尾苷元(dimethytectorigenin,8)、野鸢尾黄素(irigenin,9)。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射干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射干中7个异黄酮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帅 袁崇均 +1 位作者 罗森 王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60,217,共5页
分析测定不同产地的川射干中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苷元、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 7个异黄酮成分,建立快速测定其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柱(2.1 mm×5... 分析测定不同产地的川射干中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苷元、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 7个异黄酮成分,建立快速测定其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0.5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66 nm。所得结果表明川射干中异黄酮成分分离良好,各成分进样量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8%、100.57%、98.43%、98.03%、99.14%、97.53%、101.86%,RSD分别为0.84%、1.82%、1.67%、1.54%、0.89%、1.95%、1.77%。本实验所建立的川射干UPLC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为川射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 川射干 质量控制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鸢尾上发现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秋芳 智龙 +3 位作者 李穆 徐烨 黄亚宁 刘雅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从云南鸢尾上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样本KBG-IR,经过TSWV和INSV免疫试纸条检测、RT-PCR,克隆和测序.获得病毒样本NP (834 bp),NSs(1380 bp),NSm (930 bp)以及部分L RNA片段(923 bp).测序分析表明,KBG-IR分离物所... 从云南鸢尾上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样本KBG-IR,经过TSWV和INSV免疫试纸条检测、RT-PCR,克隆和测序.获得病毒样本NP (834 bp),NSs(1380 bp),NSm (930 bp)以及部分L RNA片段(923 bp).测序分析表明,KBG-IR分离物所扩增片段与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ZS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6.1% ~97.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1% ~ 100%.构建系统进化树也体现了序列的高度一致性.寄主范围测定结果与TZSV相近.这些数据表明该病毒为番茄环纹斑点病毒,这是首次在鸢尾上发现TZ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鸢尾 番茄斑萎病毒属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花粉生活力测定及贮藏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贾文庆 尤扬 +1 位作者 刘会超 李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2-185,共4页
为有效开展鸢尾育种工作,以鸢尾花粉为试材,研究蔗糖、硼酸等不同贮藏条件和时间对鸢尾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蔗糖两者对鸢尾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最适宜的花粉培养基为蔗糖145g/L+硼酸0.045g/L;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 为有效开展鸢尾育种工作,以鸢尾花粉为试材,研究蔗糖、硼酸等不同贮藏条件和时间对鸢尾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蔗糖两者对鸢尾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最适宜的花粉培养基为蔗糖145g/L+硼酸0.045g/L;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的贮藏条件对鸢尾花粉生活力有显著的影响,最佳贮藏方法为-196℃干燥,耐贮藏时间可达400d以上。花粉形态与其萌发之间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花粉萌发 生活力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和鸢尾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7
作者 秦民坚 王强 +2 位作者 徐珞珊 徐国钧 田中俊弘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2期54-55,共2页
射干和鸢尾的挥发性成分秦民坚王强徐珞珊徐国钧(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38)田中俊弘(岐阜药科大学,日本国岐阜市502)VolatileconstituentsofBelamcandachinensisandIri... 射干和鸢尾的挥发性成分秦民坚王强徐珞珊徐国钧(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38)田中俊弘(岐阜药科大学,日本国岐阜市502)VolatileconstituentsofBelamcandachinensisandIristectorumQinMin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鸢尾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和菖蒲不同器官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积累效应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琳 刘娜娜 达良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01-903,907,共4页
将鸢尾和菖蒲种植在椰丝基质上并放入富营养化的水塘中,实验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分别测定鸢尾和菖蒲的根、茎、叶不同器官中氮、磷的含量和植物种植期间生物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植物根、茎、叶对氮、磷的积累量有显著差异,叶是两种... 将鸢尾和菖蒲种植在椰丝基质上并放入富营养化的水塘中,实验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分别测定鸢尾和菖蒲的根、茎、叶不同器官中氮、磷的含量和植物种植期间生物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植物根、茎、叶对氮、磷的积累量有显著差异,叶是两种植物积累氮、磷的主要器官;叶中的氮、磷积累量在实验后期,即11月中下旬时达到峰值;菖蒲各器官氮、磷含量均高于鸢尾,但是单株鸢尾对氮、磷的积累量比菖蒲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水体 鸢尾 菖蒲 磷不同器官 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对马蔺和鸢尾幼苗生长、Cd积累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郭智 黄苏珍 原海燕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1-656,共6页
以2种耐性不同的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和鸢尾(Iris tectorum)为试材,通过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Cd胁迫对其幼苗生长、Cd积累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d(5mg·L-1)和高Cd(50mg·L-1)胁迫下,马蔺和... 以2种耐性不同的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和鸢尾(Iris tectorum)为试材,通过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Cd胁迫对其幼苗生长、Cd积累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d(5mg·L-1)和高Cd(50mg·L-1)胁迫下,马蔺和鸢尾干物质量均呈上升趋势。高Cd处理70天时马蔺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分别是处理前的2.37、2.31倍,而鸢尾在Cd处理40天后出现严重毒害症状。2种鸢尾体内Cd质量分数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鸢尾地上部和根系Cd质量分数在低Cd处理后第30天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20.5μg·g-1和1172.3μg·g-1,而马蔺根系Cd质量分数第40天时达到最大值1182μg·g-1,且地上部于第50天时达到峰值264.4μg·g-1。高Cd处理下,马蔺地上部和根系Cd质量分数均高于鸢尾。Cd胁迫还导致2种鸢尾属植物微量元素吸收代谢紊乱,对其根系Fe质量分数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使地上部和根系Zn含量均下降,根系Cu含量增加,而对Mn吸收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irislacteavar.chinensis) 鸢尾(iristectorum)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射干抑菌成分提取及对番茄灰霉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铁秋 曾宪垠 +3 位作者 刘杨红 杨晓红 卢发瑞 卢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目的研究川射干抑菌成分的提取条件及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有效抑制浓度,为新型杀菌剂研发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采用振荡浸提法提取抑菌成分,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率,选择最优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 目的研究川射干抑菌成分的提取条件及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有效抑制浓度,为新型杀菌剂研发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采用振荡浸提法提取抑菌成分,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率,选择最优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组合,采用固体培养基稀释法测定有效抑菌浓度。结果川射干抑菌成分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最优提取条件为时间20h,温度38℃,料液比1:12,转速160r/min,各因素影响程度为温度>料液比>时间>转速,MIC为0.04g/m L,MBC为0.08g/m L。结论本文初次确立了川射干抑菌成分提取的技术条件,提取的抑菌成分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射干 番茄灰霉病菌 抑菌成分 提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鸢尾属植物在铝胁迫下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永生 彭尽晖 +3 位作者 谭艳 陈海霞 陈己任 朱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2-655,共4页
采用水培方法,在AlCl3·6H2O质量浓度为0(对照)、5、10、15、20、25mg/L条件下分别培养鸢尾和黄花鸢尾,研究两种鸢尾在铝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AlCl3·6H2O质量浓度为10mg/L时,两种鸢尾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根... 采用水培方法,在AlCl3·6H2O质量浓度为0(对照)、5、10、15、20、25mg/L条件下分别培养鸢尾和黄花鸢尾,研究两种鸢尾在铝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AlCl3·6H2O质量浓度为10mg/L时,两种鸢尾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较对照极显著升高;AlCl3·6H2O质量浓度高于10mg/L时,两种鸢尾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随Al3+浓度的增大而下降;AlCl3·6H2O质量浓度为5mg/L时,两种鸢尾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随着AlCl3·6H2O质量浓度的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AlCl3·6H2O质量浓度为0~25mg/L时,两种鸢尾叶片内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Al3+浓度的增大而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黄花鸢尾 铝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城市绿化观赏草的碳贮量及其碳汇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莹 闫淑君 +3 位作者 宋宛蓉 马妍 陈小娟 林思祖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5,共4页
以福州闽江公园银边沿阶草(Ophiopogon intermedius‘Argenteo-marginatus’)、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fulva‘Stella de Oro’)以及鸢尾(Iris tectorum)4种观赏草为试验材料,用湿烧法测定全株、根部与... 以福州闽江公园银边沿阶草(Ophiopogon intermedius‘Argenteo-marginatus’)、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fulva‘Stella de Oro’)以及鸢尾(Iris tectorum)4种观赏草为试验材料,用湿烧法测定全株、根部与茎叶的含碳率,对不同植物含碳特征及碳汇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观赏草全株含碳率在39.20%-42.71%之间,其中麦冬全株含碳率最高;4种观赏草相同器官的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种观赏草不同部位含碳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地上部分的含碳率大于地下部分。4种观赏草的碳贮量在0.26-0.43 t·hm-2之间;银边沿阶草与麦冬的地下部分碳贮量大于地上部分,而金娃娃萱草与鸢尾的碳贮量则是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4种观赏草碳贮量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比值在0.38-2.3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边沿阶草 麦冬 金娃娃萱草 鸢尾 碳贮量 碳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鸢尾异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宇伟 王文静 连瑞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0-1182,共3页
为优化鸢尾异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鸢尾异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的提取工艺对鸢尾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优选出了鸢尾异黄酮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即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药材的8倍,乙醇体积分数... 为优化鸢尾异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鸢尾异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的提取工艺对鸢尾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优选出了鸢尾异黄酮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即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药材的8倍,乙醇体积分数为85%,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2h。以优化的工艺所得鸢尾异黄酮提取率高,有利于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异黄酮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激素对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洁 孙亚莉 李梦露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912-914,共3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分别对鸢尾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以探讨鸢尾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0-2... 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分别对鸢尾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以探讨鸢尾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0-2 g/L NAA或0.1 g/L GA3对鸢尾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去皮鸢尾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极显著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激素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鹏举 付志慧 +2 位作者 薛小刚 刘慧 阚国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121-6121,6159,共2页
对鸢尾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鸢尾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鸢尾多糖最佳提取工... 对鸢尾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鸢尾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鸢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90℃,95%乙醇沉淀。在此工艺条件下鸢尾多糖的得率为4.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多糖 提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立磊 王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626-15627,共2页
[目的]考察鸢尾(Iris tectorum)种子在盐胁迫状态下的发芽情况。[方法]用5个不同浓度NaCl溶液浸泡鸢尾种子,在25℃±1℃环境下进行盐胁迫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结果]鸢尾是盐敏性植物,盐胁迫使鸢尾种子的... [目的]考察鸢尾(Iris tectorum)种子在盐胁迫状态下的发芽情况。[方法]用5个不同浓度NaCl溶液浸泡鸢尾种子,在25℃±1℃环境下进行盐胁迫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结果]鸢尾是盐敏性植物,盐胁迫使鸢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盐浓度大于2 g/L时,明显延迟种子发芽时间;在盐浓度为10g/L时,发芽率仅能达19.23%,且高浓度下的发芽质量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鸢尾植物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见观赏草的持水性能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莹 林思祖 公雪芬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07,130,共4页
以福州市比较常见的3种观赏草:银边沿阶草、鸢尾、金娃娃萱草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室内浸泡法分别测定3种观赏草的根、茎叶的吸水速率、持水率。结果表明:3种观赏草根、茎叶持水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浸泡16 h时,持水率达到最大值... 以福州市比较常见的3种观赏草:银边沿阶草、鸢尾、金娃娃萱草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室内浸泡法分别测定3种观赏草的根、茎叶的吸水速率、持水率。结果表明:3种观赏草根、茎叶持水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浸泡16 h时,持水率达到最大值,其中鸢尾根部的持水率最高,而茎叶持水率则以银边沿阶草最高。银边沿阶草不同部位的吸水速率均最高。3种观赏草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持水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而吸水速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负相关关系。3种观赏草均有良好的持水性能,可供城市园林造景和生态保护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边沿阶草 鸢尾 金娃娃萱草 吸水速率 持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优良单株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鲁黎 王瑞文 杨彦伶 《湖北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30-32,39,共4页
对17株鸢尾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鸢尾植株花朵数多为1~9朵,单株花期为15 d左右;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前途的07,15,17,11,16号等5个单株,其性状表现优良,综合... 对17株鸢尾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鸢尾植株花朵数多为1~9朵,单株花期为15 d左右;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前途的07,15,17,11,16号等5个单株,其性状表现优良,综合评价较高;05号单株排名靠后,综合评价较差。花色艳丽,花葶矮,叶片短的单株综合评价普遍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优良单株 开花生物学特性 灰色关联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射干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尹竹君 陈世龙 +5 位作者 李莉 方清茂 曾瑾 吴诗惠 黎勇 赵军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川射干为2005年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川产道地药材,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中药。近年来随着川射干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中药新药的上市,使其受到了研究学者及诸多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川射干的基源考证、化学成分、... 川射干为2005年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川产道地药材,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中药。近年来随着川射干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中药新药的上市,使其受到了研究学者及诸多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川射干的基源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全面总结并分析川射干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射干 生药学 药理学 临床应用 鸢尾 异黄酮类 咽喉炎 川射干黄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YW1的分离鉴定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琪佳 吴敏 +4 位作者 黄玉莹 廖矛川 杨光忠 林亲雄 杨新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0-885,共6页
为了鉴定鸢尾(Iris tectorum)内生真菌YW1菌株并研究其活性代谢产物,通过菌株形态和其rDNA的ITS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薄层色谱、凝胶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从其代谢产物分离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 为了鉴定鸢尾(Iris tectorum)内生真菌YW1菌株并研究其活性代谢产物,通过菌株形态和其rDNA的ITS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薄层色谱、凝胶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从其代谢产物分离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为白僵菌素(1),4-氧代-乙酰丙酸(2),N-(4-氧代戊基)-乙酰胺(3),5-丁基-2-吡啶羧酸(4),5-丁烯-2-吡啶羧酸(5).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4、5对HepG2和Hep3B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在65.3-120.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内生真菌 尖孢镰刀菌 抗菌活性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