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叶危害枫杨的额潜叶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1
作者 谭贝贝 付怀军 +1 位作者 牛耕耘 魏美才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报道和描述这种膜翅目叶蜂科的潜叶新害虫,并明确潜叶蜂亚科的分类地位和部分潜叶蜂属种的系统学问题。【方法】采用经典比较形态学研究法,确定本种害虫的所属类群和种类名称。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线粒... 【目的】报道和描述这种膜翅目叶蜂科的潜叶新害虫,并明确潜叶蜂亚科的分类地位和部分潜叶蜂属种的系统学问题。【方法】采用经典比较形态学研究法,确定本种害虫的所属类群和种类名称。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分析,构建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确定了危害枫杨的一种膜翅目叶蜂科食叶新害虫:枫杨额潜叶蜂Sinoscolia fengyang Wei&Niu,sp.nov.。该种与额潜叶蜂属模式种短角额潜叶蜂Sinoscolia brevicornis Wei&Nie,1998近似,但唇基前缘具明显浅缺口,上唇黑褐色;单眼后区隆起程度不高于单眼面,中纵沟浅弱;中窝区明显小于额区,额脊近似方形,额区宽于复眼与额脊距离;触角长1.6倍于头部宽;后翅臀室长于臀室柄部2倍,臀室柄长1.5倍于cu-a脉长。后者唇基端部截型,上唇黄褐色;单眼后区隆起程度高于单眼面,中纵沟深;中窝区与额区几乎等大,额区近似圆形,宽度小于复眼与额脊距离,触角长1.4倍于头部宽;后翅臀室等长于臀室柄2倍,臀室柄长2倍于cu-a脉。额潜叶蜂属Sinoscolia Wei&Nie,1998是中国特有属,与闭潜叶蜂属Scolioneura Konow近似,但上颚不对称,左上颚3齿,右上颚双齿;后翅R1室宽阔开放,锯腹片锯刃几乎平直,阳茎瓣腹侧端部具发达横突等,与后者不同。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建立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简要讨论了潜叶蜂亚科及部分属种的系统学地位。【结论】形态学和基因组系统发育研究均支持枫杨额潜叶蜂Sinoscolia fengyang Wei&Niu,sp.nov.新种成立;凹颜叶蜂亚科Heterarthrinae是潜叶蜂亚科Fenusinae的内群,应并入后者;纹潜叶蜂属Kaliofenusa和潜叶蜂属Fenusa关系较远,应各自独立;横带丝潜叶蜂Fenusella nana(Klug,1816)不是丝潜叶蜂属Fenusella的成员,日本原潜叶蜂Profenusa japonica Togashi,1981不是原潜叶蜂属Profenusa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潜叶蜂亚科 额潜叶蜂属 枫杨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现分距姬蜂亚科新记录属
2
作者 段春华 李洋 +3 位作者 李涛 张林 孙淑萍 盛茂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记述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我国新记录属——迪姬蜂属Dimophora Förster和中国新记录种——小迪姬蜂Dimophora parva Omatsu&Konishi,2023。介绍描述迪姬蜂属的鉴别特征和小迪姬蜂的形... 记述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我国新记录属——迪姬蜂属Dimophora Förster和中国新记录种——小迪姬蜂Dimophora parva Omatsu&Konishi,2023。介绍描述迪姬蜂属的鉴别特征和小迪姬蜂的形态特征,提供该种的整体形态图和部分形态特征图,并介绍该种的世界分布。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姬蜂属 小迪姬蜂 新记录 膜翅目 姬蜂科 分距姬蜂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茶园筑巢独栖蜂类群数据集
3
作者 温迪岚 谈孝凤 +1 位作者 吕佳乐 胡阳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品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布的种植面积,贵州省投产的茶园有46.67万公顷,位居我国各省区投产茶园前茅,如何高效安全地控制茶园害虫,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在茶...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品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布的种植面积,贵州省投产的茶园有46.67万公顷,位居我国各省区投产茶园前茅,如何高效安全地控制茶园害虫,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在茶园虫害防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独栖蜂是茶园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而且部分独栖蜂兼具传粉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独特的作用。人工巢穴技术(管巢法)利用独栖蜂在巢管中筑巢的特性,采集到的样本均是在当地生态系统生活与繁殖的物种,因此采集到的数据能更直接地反映出当地的生态条件,但是该方法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可利用数据较为有限。本数据集利用人工巢穴技术收集了贵州省湄潭、久安、都匀三个主要茶叶产地生态茶园内原生境独栖蜂,内容包含了2021年在以上三地收集到的独栖蜂种类、数量、取食对象、筑巢习性、发生规律等相关信息。本数据集可为明确贵州省茶园独栖蜂种类及优势类群、并进一步研究其种群动态与生防潜力等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独栖蜂 生物防治 巢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翅目毒素多重致敏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4
作者 赵慧敏 徐迎阳 +2 位作者 李丽莎 郑卉爽 关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4-978,共5页
膜翅目毒素过敏患者在被膜翅目昆虫蜇刺后可能出现全身性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虚脱、晕厥等危及生命症状。本文报道1例膜翅目毒素多重致敏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诊断和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为胡蜂和火蚁毒素严重过敏反应。在... 膜翅目毒素过敏患者在被膜翅目昆虫蜇刺后可能出现全身性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虚脱、晕厥等危及生命症状。本文报道1例膜翅目毒素多重致敏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诊断和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为胡蜂和火蚁毒素严重过敏反应。在临床实践中,对膜翅目毒素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过敏原检测旨在明确致敏蛋白,为我国未来膜翅目毒素免疫治疗研究奠定基础。对于膜翅目过敏患者,日常户外防护至关重要,必要时可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毒素过敏 过敏反应 多重致敏 过敏原检测 毒素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林木蛀虫的裂爪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中国新记录
5
作者 刘昕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6-78,共3页
介绍裂爪姬蜂属(Podoschistus)及寄主类群。报道在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发现的裂爪姬蜂属中国新记录:盾裂爪姬蜂(P.scutellaris),并重新描述它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膜翅目 姬蜂科 中国新记录 盾裂爪姬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地区膜翅目昆虫区系组成分析
6
作者 王潇 高妍岭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1-52,共12页
为了解内蒙古贺兰山地区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及分布状况,对该地区现有膜翅目昆虫进行统计,分析其种类与区系分布。研究认为,保护区共有膜翅目昆虫24科90属202种,其中,方头泥蜂科(Crabronidae)、蜾蠃科(Eumenidae)和蚁... 为了解内蒙古贺兰山地区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及分布状况,对该地区现有膜翅目昆虫进行统计,分析其种类与区系分布。研究认为,保护区共有膜翅目昆虫24科90属202种,其中,方头泥蜂科(Crabronidae)、蜾蠃科(Eumenidae)和蚁科(Formicidae)为优势种类。其中,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只在古北界分布的膜翅目昆虫有118种,占保护区总数的58.41%,跨区分布的世界广布型膜翅目昆虫有23种,占保护区总数的11.38%。贺兰山地区膜翅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以蒙新区(43.07%)种类为主体,蒙新区、华北区、东北区膜翅目昆虫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种类 区系组成 结构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种类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57
7
作者 徐正会 褚姣娇 +1 位作者 张成林 于娜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采用搜索采集法记载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的蚂蚁2亚科8属17种,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有5属10种,蚁亚科Formicinae有3属7种,其中包括6个西藏新纪录种,1个中国新纪录种,5个待定种。工布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属于古北界区系,但是又与典型的... 采用搜索采集法记载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的蚂蚁2亚科8属17种,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有5属10种,蚁亚科Formicinae有3属7种,其中包括6个西藏新纪录种,1个中国新纪录种,5个待定种。工布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属于古北界区系,但是又与典型的古北界区系不尽相同,具有南方高海拔山地的区系特点。在9个调查点中,错高乡的物种最丰富。在10类生境中,草地的物种最丰富。在8类栖息场所中,以石下筑巢的物种最丰富。高海拔山地蚂蚁对生境的选择与低海拔古北界地区物种不尽相同,获取太阳能的热量对它们的生存更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区系 生境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德姆拉山东坡及察隅河谷的蚂蚁群落 被引量:18
8
作者 于娜娜 徐正会 +2 位作者 张成林 刘霞 李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蚂蚁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除了地球的两极及雪线之上,陆地上几乎都有蚂蚁的踪迹。蚂蚁不仅具有药用、食用及研究价值,还有改良土壤、帮助... 蚂蚁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除了地球的两极及雪线之上,陆地上几乎都有蚂蚁的踪迹。蚂蚁不仅具有药用、食用及研究价值,还有改良土壤、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植物种子、防治害虫等功用(徐正会,2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物种多样性 群落相似性 德姆拉山 察隅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扬 徐正会 +4 位作者 李春良 张宁 张力 蒋华 莫福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3-780,共8页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社会性昆虫,由于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它们对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先后开展了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宁夏、陕西、太白山、湖南、四川、鄂西南、深圳、西双版纳等地区蚁科昆虫区系调...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社会性昆虫,由于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它们对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先后开展了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宁夏、陕西、太白山、湖南、四川、鄂西南、深圳、西双版纳等地区蚁科昆虫区系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蚂蚁区系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宋扬 徐正会 +2 位作者 李春良 郝永强 李海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00,共8页
为了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在16块样地中采获蚁科昆虫11亚科57属188种,不同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5-72种,个体密度12.5-1234.0头/m2,优势度指数0.0887-0.7024,多样... 为了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在16块样地中采获蚁科昆虫11亚科57属188种,不同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5-72种,个体密度12.5-1234.0头/m2,优势度指数0.0887-0.7024,多样性指数0.7978-2.9355,均匀度指数0.2514-0.7170。沟谷雨林蚂蚁物种最丰富,苔藓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橡胶林蚂蚁个体密度最高,苔藓常绿阔叶林个体密度最低;山地雨林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柚木林蚂蚁群落优势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拥有最丰富的稀有种,最有保护价值;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苔藓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也有一定数目的稀有种,保护价值较大。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蚂蚁 群落 多样性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尸食性昆虫种类与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马玉堃 胡萃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5-380,共6页
通过在杭州地区室内外选点放置猪尸诱集,共鉴定出3目12科30种昆虫.其中双翅目Diptera5科12种、鞘翅目Coleoptera6科16种、膜翅目Hymenoptera1科2种.此外尚有部分种类有待鉴定.对其中4种... 通过在杭州地区室内外选点放置猪尸诱集,共鉴定出3目12科30种昆虫.其中双翅目Diptera5科12种、鞘翅目Coleoptera6科16种、膜翅目Hymenoptera1科2种.此外尚有部分种类有待鉴定.对其中4种主要尸食性昆虫,即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grahami、丝光绿蝇Luciliaser-ic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食性昆虫 生物学 双翅目 鞘翅目 膜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Ⅱ)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建华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9,共9页
在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的基础上,记录中国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另外11属153种(亚种/变种)。
关键词 切叶蚁亚科 蚁科 膜翅目 昆虫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Ⅰ)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建华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4,共8页
共记录中国切叶蚁亚科M yrm ic inae 16属107种(亚种/变种),除了在《中国昆虫名录第6卷蚁科》、《中国蚂蚁》、《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蚁科(一)》、《广西蚂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台湾昆虫名录膜翅目... 共记录中国切叶蚁亚科M yrm ic inae 16属107种(亚种/变种),除了在《中国昆虫名录第6卷蚁科》、《中国蚂蚁》、《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蚁科(一)》、《广西蚂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台湾昆虫名录膜翅目细腰亚目蚁科》中有记载的种类和根据描述新种的原始文献收录的种类外,其他零星记载的种类都标明了出处,以方便读者查阅和核对。在种类名录之后列出了分类地位已经发生改变的分类单元名录。对某些种类的不同中文译名、文献中的一些明显由印刷错误造成的学名拼写错误以及其他问题在注释部分作了说明或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纲 切叶蚁亚科 蚁科 膜翅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青海云杉的腮扁蜂属(膜翅目:扁蜂科)一新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宁 杨云天 +2 位作者 王晓勤 刘萌萌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记述采自中国内蒙古和宁夏贺兰山危害青海云杉的扁蜂科一新种: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 Zhang&Wei,sp.nov.。本种与贺兰腮扁蜂Cephalcia alashanica(Gussakovskij,1935)和马氏腮扁蜂C.masuttii Battisti&Boato,1998近似,3... 记述采自中国内蒙古和宁夏贺兰山危害青海云杉的扁蜂科一新种: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 Zhang&Wei,sp.nov.。本种与贺兰腮扁蜂Cephalcia alashanica(Gussakovskij,1935)和马氏腮扁蜂C.masuttii Battisti&Boato,1998近似,3种扁蜂的幼虫均在云杉嫩枝上用虫粪做成显著的虫巢。烟翅腮扁蜂与贺兰腮扁蜂的区别:翅深烟褐色;雌虫各足股节背侧部分淡色,腹侧大部黑色;雌虫后眶中下部无后颊脊;两性触角第3节长于第4+5节之和,长于复眼长径;雄虫阳茎瓣内顶角近方形等。烟翅腮扁蜂与马氏腮扁蜂的区别:翅深烟褐色;中胸背板侧叶全部和后小盾片、雄虫小盾片、两性腹部1—6背板大部、雌虫各足股节腹侧大部黑色;两性触角窝侧区的上侧3/5具刺毛和粗大刻点,下侧2/5无刺毛、无刻点;触角通常26节;雄虫阳茎瓣无臀角等。烟翅腮扁蜂与贺兰腮扁蜂COⅠ序列的K2P距离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扁蜂科 腮扁蜂属 新种 中国 青海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小蜂雄蜂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剑锋 李永 +2 位作者 邱鸿贵 沈伯钧 符文俊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71-75,共5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啮小蜂(膜翅目Hymenoptera啮小蜂科Tetrastichinae)Tetrastichus sp.雄蜂触角及其表面的化学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表面存在板形感器和坛形感器两大类,两者数量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这两类触角化... 应用扫描电镜对啮小蜂(膜翅目Hymenoptera啮小蜂科Tetrastichinae)Tetrastichus sp.雄蜂触角及其表面的化学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表面存在板形感器和坛形感器两大类,两者数量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这两类触角化学感器的形态差异以及在寄主接受和交配行为中的不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小蜂 触角 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侧异腹胡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彭艳 陈斌 李廷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4-474,共11页
【目的】测序和分析黄侧异腹胡蜂Parapolybia crocea线粒体基因组,并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异腹胡蜂属Parapolybia在胡蜂科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测定黄侧异腹胡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 【目的】测序和分析黄侧异腹胡蜂Parapolybia crocea线粒体基因组,并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异腹胡蜂属Parapolybia在胡蜂科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测定黄侧异腹胡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使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胡蜂科7个种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其在胡蜂科中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黄侧异腹胡蜂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619 bp(Gen Bank登录号:KY679828),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基因,2个r RNA基因(rrn S和rrn L)和1个控制区,基因排列顺序与推测的昆虫祖先序列不完全一致;全部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终止密码子除CYTB和ND1为TAG外,其余均为TAA;除t RNASer(AGN)的DHU臂缺失外,其他t RNA均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控制区中存在一个18 bp的T-stretch结构和2段串联重复序列。胡蜂科7个种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现为蜾蠃亚科+(胡蜂亚科+马蜂亚科),异腹胡蜂属与马蜂属Polistes同属于马蜂亚科。【结论】黄侧异腹胡蜂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基因重排现象。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胡蜂科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一致:异腹胡蜂属隶属于马蜂亚科,马蜂亚科与胡蜂亚科的亲缘关系较其与蜾蠃亚科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胡蜂科 异腹胡蜂属 黄侧异腹胡蜂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刺蚁属(膜翅目:蚁科)昆虫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常禄 吴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96-601,共6页
本文对中国多刺蚁属昆虫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报道15种,其中3新种,2新地位种,5中国新记录种。并提出了1新异名。文中附有种检索表。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多刺蚁属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8SrRNA D2序列的内茧蜂亚科的分子系统发育(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学新 朴美花 +1 位作者 J. B. WHITFIELD 何俊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9-217,共9页
首次利用同源 2 8SrRNAD2基因序列对内茧蜂亚科Rogadinae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茧蜂科Braconidae)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本研究从 95 %~ 10 0 %乙醇浸渍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 10种内群种类和 5种外群种类... 首次利用同源 2 8SrRNAD2基因序列对内茧蜂亚科Rogadinae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茧蜂科Braconidae)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本研究从 95 %~ 10 0 %乙醇浸渍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 10种内群种类和 5种外群种类的 2 8SrDNAD2片段并测序 (GenBank序列号AY16 76 45 -AY16 76 5 9) ,利用BLAST搜索相关的同源序列 ,采用了GenBank中 13个种类的 2 8SrRNAD2同源序列 ,然后据此进行分子分析。利用 3个外群 (共 8个种类 )和 3种建树方法 (距离邻近法distance basedneighbor joining ,NJ ;最大俭约法maximumparsimony ,MP ;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 ,ML)分析了内茧蜂亚科内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由分子数据产生的不同的分子系统树均显示内茧蜂亚科是一个单系群。内茧蜂亚科内依据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的分群 (族和亚族 )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得到部分支持。NJ、MP和ML分析结果均表明内茧蜂族Rogadini不是一个单系 ,而是一个并系 ,其余 3族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内茧蜂族可分成 2个分支 :“脊茧蜂属Aleiodes +弓脉茧蜂属Arcaleiodes”和“沟内茧蜂属Canalirogas+锥齿茧蜂属Conspinaria +刺茧蜂属Spinaria +内茧蜂属Rogas” ,二者不是姐妹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茧蜂科 内茧蜂亚科 28SrRNA 分子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叶蜂(膜翅目:扁叶蜂科) 被引量:8
19
作者 萧刚柔 曾垂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8-490,共3页
本文记述腮扁叶蜂属一新种即马尾松腮扁叶蜂(Cephalciapinivora)。本种在重庆市永川市、大足县等地危害马尾松很严重。
关键词 膜翅目 广腰亚目 扁叶蜂科 马尾松 森林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Ⅲ)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建华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6,共9页
在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记录了27属256种(亚种/变种)的基础上,记录中国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另外14属132种(亚种/变种)。
关键词 昆虫学 切叶蚁亚科 蚁科 膜翅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