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西门塔尔肉牛肝片吸虫和胃肠道线虫的临床药效试验
1
作者 张志锦 商子璇 +7 位作者 周绪正 白玉彬 徐晶 戴钰茵 李海權 李杰航 朱阵 张继瑜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0,共10页
为了评估本团队研发的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西门塔尔肉牛自然感染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和胃肠道线虫(GINs)的临床药效,并确定其最佳临床推荐剂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将75头经虫卵筛选呈阳性的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分为... 为了评估本团队研发的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西门塔尔肉牛自然感染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和胃肠道线虫(GINs)的临床药效,并确定其最佳临床推荐剂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将75头经虫卵筛选呈阳性的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5头,分别为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低剂量组[0.125 mL/(kg·bw)]、中剂量组[0.250 mL/(kg·bw)]、高剂量组[0.500 mL/(kg·bw)]、对照药物组[Levafas diamond,0.250 mL/(kg·bw)]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后第0、28天,采集血液,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在给药后第0、7、14、21、28天,采集每头牛的新鲜粪便,测定肝片吸虫和GINs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计算精计驱虫率和虫卵转阴率。结果显示,给药后第0、28天,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给药后第28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药物组肝片吸虫和GINs的EPG均显著减少(P<0.05);在给药后第14天,各给药组精计驱虫率和虫卵转阴率均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西门塔尔肉牛肝片吸虫和GINs具有显著的驱杀效果,推荐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的临床应用剂量为0.250 mL/(kg·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 西门塔尔肉牛 肝片吸虫 胃肠道线虫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片吸虫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艾靖凯 简莹娜 张学勇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肝片吸虫病是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的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分布广泛,感染可引起宿主贫血、胆管阻塞等,从而导致宿主营养不良、发育受阻、生产减缓,严重威胁着人畜安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引起食品安全... 肝片吸虫病是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的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分布广泛,感染可引起宿主贫血、胆管阻塞等,从而导致宿主营养不良、发育受阻、生产减缓,严重威胁着人畜安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鉴定和检出病原肝片吸虫。迄今为止,肝片吸虫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方法、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方法等。本文就以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将为肝片吸虫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实验室检测 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3
作者 周源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4期96-98,共3页
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寄生在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本文对安徽铜陵某养殖户山羊出现的病例进行临床检查,确诊为肝片吸虫病,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2024年8月,某养殖户养殖的山羊相继出现体温... 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寄生在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本文对安徽铜陵某养殖户山羊出现的病例进行临床检查,确诊为肝片吸虫病,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2024年8月,某养殖户养殖的山羊相继出现体温升高(39.5~41℃),黏膜明显苍白等现象;病理特征表现为肝脏组织呈现多处灰黄色坏死灶,色泽晦暗且质地不均,坏死区域边界相对清晰,胆囊与胆管中存在肝片吸虫的幼虫与成虫;虫卵呈棕黄色,最高的粪便虫卵数为7500个/g,感染强度较高。治疗方面,轻微型山羊选用三氯苯达唑(10 mg/kg)进行驱虫,并辅以精料及免疫调节剂;重症型山羊选用硝氯酚(5~8 mg/kg)进行驱虫,同时采取静脉输液(脱水、电解质紊乱的山羊)、贫血治疗(贫血的山羊)等针对性治疗方式。预防措施包括每年秋末冬初及春初定期驱虫1次,对羊场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采用焚烧销毁等无害化方式对病山羊进行无害化处理,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良好的牧场推行轮牧制度,加强饲草和饮水的源头管控与卫生维护,选用20 mg/L硫酸铜溶液或20%氨水进行灭螺。本文为肝片吸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肝片吸虫 驱虫防效 寄生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牦牛肝片吸虫和线虫的临床药效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娟 姚学强 +5 位作者 陆林林 李江 周凯仁 翟斌涛 周绪正 张继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59-5266,共8页
旨在通过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牦牛的驱虫试验,评价药物的临床药效,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75头牦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头,分别为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低剂量(0.125 mL·kg^(-1))、中剂量(0.250 mL·kg^(-1))、高剂量(0.500 mL&... 旨在通过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牦牛的驱虫试验,评价药物的临床药效,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75头牦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头,分别为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低剂量(0.125 mL·kg^(-1))、中剂量(0.250 mL·kg^(-1))、高剂量(0.500 mL·kg^(-1))、对照药(0.250 mL·kg^(-1))和空白对照组。试验周期28 d,采集第1天和给药后第7、14、21、28天粪便,测定肝片吸虫和消化道线虫在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eggs per gram,EPG),计算精计驱虫率和虫卵转阴率,并测定给药前和第28天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低、中、高剂量对牦牛肝片吸虫的精计驱虫率分别为97.5%、100.0%、100.0%,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0%、100%、100%。对照药对牦牛肝片吸虫的精计驱虫率是99.4%,虫卵转阴率是93.3%。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低、中、高剂量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精计驱虫率是99.2%、100.0%、100.0%,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0%、100%、100%,对照药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精计驱虫率是99.9%,虫卵转阴率是93.3%。本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牦牛肝片吸虫和消化道线虫均有显著的驱杀作用,其中高、中剂量组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临床应用推荐剂量为中剂量组0.250 mL·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 牦牛 肝片吸虫 消化道线虫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片吸虫检测方法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愉乐 唐文强 +7 位作者 赵霞玲 甘富斌 切德力 石斌 李鑫 秋益多杰 吉布 黄福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19,共6页
肝片吸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是目前全世界分布最广泛的吸虫之一,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引起肝片吸虫病,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还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肝片吸虫因其复杂的生活史和种类广泛的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是目前全世界分布最广泛的吸虫之一,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引起肝片吸虫病,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还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肝片吸虫因其复杂的生活史和种类广泛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导致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动物临床症状与其他肝胆疾病类似,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没有特征性症状,极易被误诊。因此,及时、准确的检测对防治肝片吸虫病尤为重要。目前,肝片吸虫的检测主要依赖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论文就肝片吸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各项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以期为肝片吸虫病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病 分子生物学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州部分地区秋季黑头羊消化道寄生虫虫卵检测及分析
6
作者 哈西巴特 诺明达来 +2 位作者 达瓦加甫 巴图包力代 薛新梅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为了解新疆巴州部分地区秋季黑头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23年8-9月从新疆巴州和静、和硕县11个乡镇(1~11号)共采集黑头羊新鲜粪便1143份,进行粪便检测。结果显示,1143份粪便样品经虫卵漂浮法共检出3种虫卵,分别为肝片吸虫、细颈线... 为了解新疆巴州部分地区秋季黑头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23年8-9月从新疆巴州和静、和硕县11个乡镇(1~11号)共采集黑头羊新鲜粪便1143份,进行粪便检测。结果显示,1143份粪便样品经虫卵漂浮法共检出3种虫卵,分别为肝片吸虫、细颈线虫和小型艾美耳球虫。整理巴州不同地区、年龄、性别黑头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发现巴州地区黑头羊细颈线虫感染率最高,肝片吸虫和小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均较低。母羊细颈线虫、肝片吸虫感染率比公羊高,小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比公羊低。5~6岁黑头羊细颈线虫感染率最高,3~4岁黑头羊小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最高,仅5~6岁黑头羊检出一例肝片吸虫感染。研究表明,巴州地区黑头羊存在肝片吸虫、细颈线虫和小型艾美耳球虫感染,且不同性别、年龄的黑头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羊 消化道寄生虫 肝片吸虫 细颈线虫 小型艾美耳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片形吸虫病1例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谢玉兰 李丽 +2 位作者 韩大康 董桂芳 闾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因肝区胀痛2个月余入院。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肝区胀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8℃),当地医院予抗感染后疼痛病状缓解,体温下降,但此后症状时有反复发作。
关键词 片形吸虫 胆管细胞癌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吸虫病合并胆道多发性结石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误诊为布加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艳玲 赵旭 +8 位作者 郭晓林 季慧范 张颖 宋鑫月 王景宇 孙晓峰 刘凯 赫荣华 高普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14-1516,共3页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胆道梗阻、脓肿、胆管癌等-([1-2])。当疾病进展至晚期,肝脏形态学发生改变,肿大的肝脏压迫肝内血管可导致肝脏...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胆道梗阻、脓肿、胆管癌等-([1-2])。当疾病进展至晚期,肝脏形态学发生改变,肿大的肝脏压迫肝内血管可导致肝脏淤血改变,继发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类似布加综合征。本例患者最初即被误诊为布加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形吸虫 胆结石 肝硬化 胆汁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片吸虫感染对反刍动物胆道粘膜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开功 许乐仁 +2 位作者 高登慧 彭明贤 姚红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分别对肝片吸虫自然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以及无肝片吸虫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的胆道粘膜肥大细胞(MMC)进行了计数观察。结果与某些动物肠道蠕虫感染一样,肝片吸虫在反刍动物胆道的寄生引起了胆道MMC的显著增多。有肝... 分别对肝片吸虫自然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以及无肝片吸虫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的胆道粘膜肥大细胞(MMC)进行了计数观察。结果与某些动物肠道蠕虫感染一样,肝片吸虫在反刍动物胆道的寄生引起了胆道MMC的显著增多。有肝片吸虫和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黄牛胆道MMC分别为431±103/mm2及191±66/mm2(P<0.05),而绵羊胆道MMC则分别为702±300/mm2和75±13/mm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肥大细胞 胆道 反刍动物 肝片吸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液免疫功能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龙 王丙云 +2 位作者 朱祖康 J.Gonzalez-Gallego 毛鑫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7-82,共6页
将8头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雄性去势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d。结果表明:水牛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CR1花环率从... 将8头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雄性去势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d。结果表明:水牛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CR1花环率从感染后第2周即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显著升高;白细胞数的总体水平在19周前高于对照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而淋巴细胞则有所下降;在淋巴细胞中可见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引起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降低和抗肝片吸虫的IgG含量的显著升高。激素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在感染初期升高,胰岛素在高于对照组的水平上波动,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未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提示水牛在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机体主要依靠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和产生特异性的IgG抗感染,某些内分泌激素可能参与抗感染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肝片吸虫 感染 免疫功能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吸虫性肝胆疾病22例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会 朱磊 +2 位作者 王璐 陈倩 潘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肝吸虫致肝胆疾病的临床分析,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年至2012年以肝胆疾病入院后确诊为肝吸虫病患者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45.41岁,其中入院诊断为胆囊炎或胆结石8例、肝吸虫病7例,其... 目的通过对肝吸虫致肝胆疾病的临床分析,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年至2012年以肝胆疾病入院后确诊为肝吸虫病患者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45.41岁,其中入院诊断为胆囊炎或胆结石8例、肝吸虫病7例,其他7例。结果实验室检查ALT升高者14例(63.63%)、AST升高者16例(72.72%)、TBil升高者11例(50.00%)、GGT升高者17例(77.27%)、嗜酸性粒细胞(E)升高者14例(63.63%)、大便集卵检查确诊10例(45.45%),胆汁涂片确诊7例(31.82%)、肝吸虫抗体检测确诊2例、既往肝吸虫病史者3例;经驱虫及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肝吸虫病具有地方性,临床少见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肝胆疾病混淆,误诊率高。对于病因不明腹痛、黄疸、肝损害患者应注意询问患者及家人有无特殊饮食史,应注意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形吸虫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冉旭华 李晓娟 +3 位作者 李树东 王春仁 朴范泽 闻晓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91-894,共4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FhGST)以研究重组蛋白免疫学特性。方法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FhGST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法扩增FhGST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ET-30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 目的克隆和表达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FhGST)以研究重组蛋白免疫学特性。方法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FhGST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法扩增FhGST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ET-30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后转入E.coliBL21(DE3)宿主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该重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成功获得肝片吸虫GST基因全长为657bp的编码序列,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为31.3kD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重组蛋白能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与感染肝片吸虫的绒山羊血清发生反应,表明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的克隆了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实现了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渡县牛肝片吸虫病流行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小九 李石友 +3 位作者 李文学 施忠芬 申时先 李秀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6-289,共4页
为了解弥渡县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采用粪便虫卵检查法进行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检查的960头牛中,阳性牛220头,阳性率为22.92%。其中坝区阳性率为14.06%,半山区为28.75%,山区为25.94%;黄牛阳性率为24.58%,水牛为21.25%;... 为了解弥渡县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采用粪便虫卵检查法进行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检查的960头牛中,阳性牛220头,阳性率为22.92%。其中坝区阳性率为14.06%,半山区为28.75%,山区为25.94%;黄牛阳性率为24.58%,水牛为21.25%;阳性牛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为13岁,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阳性牛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最高216枚,最低3枚。该调查研究揭示了肝片吸虫病在弥渡县的牛中感染较广泛,尤其是半山区、山区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渡县 肝片吸虫病 流行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ELISA联检牛羊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雪娟 黄熙照 +3 位作者 杨继宗 孙仁寅 张火法 刘恩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97-99,共3页
应用Dot-ELISA联检14200头牛羊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其中55头羊与剖检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虫体的比较,其阳性符合率均达100%,并可测出自然感染1~2条以上的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373... 应用Dot-ELISA联检14200头牛羊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其中55头羊与剖检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虫体的比较,其阳性符合率均达100%,并可测出自然感染1~2条以上的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373头(牛310头,羊63头)血检阳性的牛羊与粪检的比较,其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达9279%和9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柔线虫 肝片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片吸虫GS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冉旭华 闻晓波 +4 位作者 王春仁 刘娣 孙中武 李晓娟 王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构建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30a-FhGST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pEGFP-GST,转染... 目的构建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30a-FhGST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肝片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pEGFP-GST,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EGFP-GST在Hela细胞中获得了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肝片吸虫GS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真核表达产物可与自然感染的山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生物学活性,可做为分子疫苗的候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GST基因 真核表达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闻晓波 冉旭华 +5 位作者 王春仁 宋佰芬 魏晓曼 李晓娟 王密 苗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3,58,共4页
目的构建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CatL)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30a-FhCatL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catL),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CatL,转染H... 目的构建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CatL)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30a-FhCatL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catL),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CatL,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EGFP-N1-CatL在HeLa细胞中获得了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肝片吸虫CatL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真核表达产物可与自然感染的山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免疫反应性,可做为分子疫苗的候选和诊断抗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catL基因 真核表达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三氯苯咪唑驱除山羊肝片形吸虫效果试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建平 许金俊 +1 位作者 刘建明 盛红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6期82-83,92,共3页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 ,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 ,三氯苯咪唑 5mg/ 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 %和 92 .9% ,驱净率为 75% ;三氯苯咪唑1 0 mg/ kg体重的剂量...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 ,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 ,三氯苯咪唑 5mg/ 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 %和 92 .9% ,驱净率为 75% ;三氯苯咪唑1 0 mg/ 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均为 1 0 0 % ,驱净率为 1 0 0 % ;硝氯酚 5mg/ kg体重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驱虫率为 1 0 0 % ,但对童虫的仅为 74.3 % ,而驱净率仅为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效果 国产三氯苯咪唑 山羊 肝片形吸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四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雪娟 孙仁寅 +6 位作者 刘恩勇 毛光琼 冯尚连 朱家新 阳爱国 宋灿明 彭又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83-186,共4页
首次建立的酶标SPADot ELISA联检牛羊血矛线虫、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技术(简称四联 ) ,已在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省 6 2个县市试用 56万余头 ,据 50个县市对其中 194 90头份与酶标SPADot ELISA检测牛羊血吸虫、伊氏锥虫和... 首次建立的酶标SPADot ELISA联检牛羊血矛线虫、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技术(简称四联 ) ,已在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省 6 2个县市试用 56万余头 ,据 50个县市对其中 194 90头份与酶标SPADot ELISA检测牛羊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技术 (简称三联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四联与三联法 ,其血吸虫病、伊氏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阳性符合率依次达 99.13% ,99.0 5%和 99.2 1%。同时 ,对四联法血清学阳性的 4 6 6 0头份与查病原体法进行比较结果 ,血矛线虫病、血吸虫病、伊氏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97.59% ,99.2 8% ,95.17%和 98.10 %。对查出血清学阳性的牛羊用研配的广谱、高效、系列抗虫剂进行防治。据不完全统计 ,牛羊经防治 ,其血矛线虫病、血吸虫病、伊氏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阳性率分别由 1998年的 13.5%~ 37.9% ,0 .3%~ 34.0 % ,9.4 %~ 55.2 %和 17.2 %~ 6 9.6 % ,依次降至 1999年的 0 .9%~ 6 .7% ,0 %~ 6 .1% ,3 0 %~ 10 .7%和 4 .3%~ 13.1% ,分别下降 12 .6~ 31.2个 ,0 .3~ 2 7.9个 ,6 .4~ 4 4 .5个和 13.0~ 56 .5个百分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 联合诊断 联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水牛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顾有方 沈永林 +4 位作者 毛鑫智 FerreI J.Gonzalez-Gallego 涂洁贵 倪兆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7,共3页
苏皖两省 10县 (市 )共调查 30 2农户的 30 7头水牛 ,粪便学检查肝片吸虫阳性 4 3头 ,阳性率14 .0 %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11.6 1% (18/ 155) ,江苏阳性率为 16 .4 8% (2 5/ 152 ) ;母牛阳性率为 11.8% ,公牛为 11.4 % ;前后盘吸虫阳性 ... 苏皖两省 10县 (市 )共调查 30 2农户的 30 7头水牛 ,粪便学检查肝片吸虫阳性 4 3头 ,阳性率14 .0 %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11.6 1% (18/ 155) ,江苏阳性率为 16 .4 8% (2 5/ 152 ) ;母牛阳性率为 11.8% ,公牛为 11.4 % ;前后盘吸虫阳性 170头 ,阳性率为 55.4 % (170 / 30 7) ,其中安徽的阳性率为 58.1% (90 / 155) ,江苏的阳性率为 52 .6 % (80 / 152 ) ,母牛的阳性率为 6 0 .1% (137/ 2 2 8) ,公牛的阳性率为 4 1.8% (33/ 79) ,两种吸虫的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经统计学分析 ,两种吸虫的感染与地形无显著差异 (P>0 .0 5) ,肝片吸虫的感染与性别、年龄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但对前后盘吸虫来说 ,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显著(P<0 .0 5) ,而各县间两种吸虫感染则有显著差异 (P<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肝片吸虫 前后盘吸虫 粪便学检查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及主要多肽对动物模型的免疫保护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恒 吴峰 +1 位作者 沈斌 刘世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5-370,共6页
体外培养肝片吸虫成虫,制备收集其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通过制备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泌排泄抗原中免疫印迹信号最强的两种多肽——18.6KD和17.2KD多肽。用分泌排泄抗原和两种多肽分别对动物模... 体外培养肝片吸虫成虫,制备收集其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通过制备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泌排泄抗原中免疫印迹信号最强的两种多肽——18.6KD和17.2KD多肽。用分泌排泄抗原和两种多肽分别对动物模型进行免疫保护性试验。大鼠和家兔经抗原免疫后,口服攻击新鲜活性肝片吸虫囊蚴,攻击感染的第60天解剖动物,统计活虫数并计算减虫率。试验结果显示:肝片吸虫的ES抗原和18.6KD及17.2KD多肽对动物均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最强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大鼠81.04%、87.93%、77.59%;家兔80.88%、88.24%、79.41%。其中ES抗原和18.6KD多肽免疫保护率较高,17.2KD多肽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分泌排泄抗原 多肽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