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161小麦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 被引量:2
1
作者 侯文胜 杨天章 王中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VE161小麦本身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是因其小麦染色体组中存在有一对纯合隐性上位基因,它能够抑制E染色体(Eph基因),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的表达,而一般小麦品系中具有该基因的相对显性基因。同时,在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同源染色体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161小麦外源染色体的传递特点
2
作者 侯文胜 杨天章 王中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7-22,共6页
VE1 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 ,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 ,其外源染色体 ( E染色体 )具有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本文报道了 VE1 61小麦本身含 E染色体配子的传递率... VE1 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 ,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 ,其外源染色体 ( E染色体 )具有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本文报道了 VE1 61小麦本身含 E染色体配子的传递率及 VE1 61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 F2 、BC1中分离出含 E染色体植株的频率 ,发现 VE1 61小麦本身含 E染色体配子的传递率极高 ,而在 F2 和 BC1代分离群体中保留或消除 E染色体都较为容易 ,这一特点极利于 E染色体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在创造易位系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长穗偃麦草 配子传递率 VE161小麦 外源染色体 传递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161异代换系雄性不育原因的探讨及其保持
3
作者 侯文胜 杨天章 王中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VE1 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异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 ,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对 VE1 61雄性不育异代换系的两种保持途径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 ,采用杂育系自交的方法较好 ,并探讨
关键词 异代换系 雄性不育 VE161小麦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林小虎 李兴锋 +2 位作者 王黎明 赵逢涛 王洪刚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2期22-26,42,共6页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20sm(4SAT)+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20sm(4SAT)+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物种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假鹅观草进化程度基本一致,而中间偃麦草相对进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假鹅观草 核型 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