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gma2Code:面向Figma设计稿的自动代码生成方法
1
作者 朱琳 封颖超杰 +8 位作者 朱航 王斯加 朱闽峰 喻晨昊 张钰荟 许达兴 赵德明 冯玉君 陈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9,共9页
设计类创作工具已被广泛用于提高用户界面的设计效率,然而,根据设计稿开发代码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工作.针对现有的设计稿自动转代码的方案面临的代码可用性和复现结果准确性等问题,基于Figma设计工具提出一种自动代码生成方法——Figma2Co... 设计类创作工具已被广泛用于提高用户界面的设计效率,然而,根据设计稿开发代码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工作.针对现有的设计稿自动转代码的方案面临的代码可用性和复现结果准确性等问题,基于Figma设计工具提出一种自动代码生成方法——Figma2Code.首先,通过节点和图层优化提高设计稿元数据质量;其次,采用元数据标注信息的语义理解和图像识别技术识别组件;然后构建一套通用型的中间态数据结构,表示优化后的元数据和识别后的组件属性,以支持多种代码语言的生成;最后,基于模板生成可用代码,并通过函数抽取和元素循环输出提高代码可用性.采用生成代码的复现样式准确度量化评估和基于专家经验的代码可用性定性评估,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稿转代码 逆向工程 用户界面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ind recognition of polar code parameters based on log-likelihood ratio
2
作者 ZHONG Zhaogen XIE Cunxiang JIN K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3期642-658,共17页
The syndrome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 of the log-likelihood ratio of intercepted codewords is used to develop an algorithm that recognizes the polar code length and generator matrix of the underlying polar code.Based ... The syndrome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 of the log-likelihood ratio of intercepted codewords is used to develop an algorithm that recognizes the polar code length and generator matrix of the underlying polar code.Based on the encoding structure,three theorems are proved,two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and rate of the polar code,and one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ozen-bit positions,information-bit positions,and codewords.With these three theorems,polar codes can be quickly reconstruced.In addition,to detect the dual vectors of codewords,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g-likelihood ratio are analyzed,and then the information-and frozen-bit positions ar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he minimumerror decision criterion.The bit rate is obtained.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m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validated through simulations.The proposed algorithm exhibits robustness to noise and a reasonabl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 length frozen-bit position information-bit position log-likelihood ratio polar c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ethodology to simulate interior and intermediate ballistics with dynamic mesh technique and lumped parameter code
3
作者 G.Guermonprez T.Gaillard +2 位作者 J.Dupays J.Anthoine R.Demartho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447-464,共18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imulate and study the early moments of the reactive ballistics of a large caliber projectile fired from a gun,combining 0D and 2D axisymmetric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approaches.F...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imulate and study the early moments of the reactive ballistics of a large caliber projectile fired from a gun,combining 0D and 2D axisymmetric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approaches.First,the methodology is introdu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ior ballistics(IB)lumped parameter code(LPC),integrating an origi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pecific regression of propellant grains that compose the gun propellant.The ONERA CFD code CEDRE,equipped with a Dynamic Mesh Technique(DMT),is t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eveloped LPC to build a dedicated methodology to calculate IB.First results obtained on the AGARD gun and 40 mm gun test cases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CEDRE is also used to calculate inter-mediate ballistics(first milliseconds of free flight of the projectile)with a multispecies and reactive approach either starting from the gun muzzle plane or directly following IB.In the latter case,an inverse problem involving a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method is used to find a gun propellant configuration that allows the projectile to reach a given exit velocity and base pressure when IB ends.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in this work makes it possible to study the flame front of the intermediate flash and depressurization that occurs in a base bleed(BB)channel at the gun muzzle.Average pressure variations in the BB channel during depressuriz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ate ballistics Interior ballistics(IB) Lumped parameter code(LPC) Form function Dynamic 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QN生成对抗样本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模型
4
作者 苏庆 温炜亮 +2 位作者 林佳锐 黄剑锋 谢国波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2-340,共9页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模型抗攻击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DQN(Deep Q-Learning Network)生成对抗样本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组合模型DQN-CNN。利用CNN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初始判别器origin_CNN。将DQN作...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模型抗攻击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DQN(Deep Q-Learning Network)生成对抗样本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组合模型DQN-CNN。利用CNN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初始判别器origin_CNN。将DQN作为生成器,两者组成DQN-origin_CNN对抗模型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DQN通过代码混淆动作,生成origin_CNN的对抗样本。接着将对抗样本加入数据集,对origin_CNN持续进行迭代训练,获得最终判别器retrain_CNN。实验结果表明,retrain_CNN与DQN组成新的对抗模型DQN-retrain_CNN生成对抗样本成功率显著下降,从45.7%下降为21.5%,证明最终生成的判别器retrain_CNN的抗攻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代码混淆 灰度图 JaVaSCRIPT代码 对抗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uffman编码的移动终端本地差分隐私位置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晏燕 吕雅琴 李飞飞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2-817,共16页
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与个人隐私紧密相连,一旦泄露可能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地化差分隐私模型提供了严格的隐私保护效果,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处理和保护敏感信息,避免了对第三方服务器的依赖。针对现有本地化差分隐私位置保护... 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与个人隐私紧密相连,一旦泄露可能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地化差分隐私模型提供了严格的隐私保护效果,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处理和保护敏感信息,避免了对第三方服务器的依赖。针对现有本地化差分隐私位置保护方法用户端灵活性差、扰动位置质量损失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uffman编码的移动终端本地差分隐私位置保护方法。移动用户根据个性化隐私需求提交位置隐私保护范围,服务器端按需进行位置编码并返回给用户。用户端选择所在区域的Huffman编码,并对其进行本地化差分隐私扰动以实现对原始位置的隐私保护。服务器端通过对接收的扰动位置进行解码来判断用户所处的区域,并据此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在实际位置数据集合上的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实现用户位置本地化差分隐私保护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位置数据可用性和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隐私保护 本地化差分隐私 HUFFMaN编码 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中耳胆脂瘤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建涛 朱庆文 王宝山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602,共6页
中耳胆脂瘤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临床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显示,该病的年发病率为10/10万。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且术后复发率高达40%。若未及时诊断和干预,可导致各种颅内、外并发症。胆脂瘤形成的发病机制研... 中耳胆脂瘤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临床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显示,该病的年发病率为10/10万。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且术后复发率高达40%。若未及时诊断和干预,可导致各种颅内、外并发症。胆脂瘤形成的发病机制研究多聚焦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骨破坏等方面。多种非编码RNA因其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节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而备受关注,其中micro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的研究尤为深入。本文对非编码RNA在中耳胆脂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非编码RNa MICRORNa 环状RNa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A549细胞源性外泌体中lncRNA DUXAP8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肿瘤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机制
7
作者 何小双 徐丽娜 +6 位作者 崔梅 赵宇 王蓓 黄征 王玉超 辛雯艳 邬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7,共10页
目的:探讨肺癌A549细胞源性外泌体(Exo)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UXAP8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提取其Exo并鉴定。采用PKH67标记的Exo处理A549细胞,观察A549细胞摄取Exo情况... 目的:探讨肺癌A549细胞源性外泌体(Exo)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UXAP8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提取其Exo并鉴定。采用PKH67标记的Exo处理A549细胞,观察A549细胞摄取Exo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Exo处理前后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处理)、Exo组(Exo处理A549细胞)、Exo+sh-NC组(Exo处理A549细胞后,转染sh-NC至A549细胞)和Exo+sh-DUXAP8组(Exo处理A549细胞后,转染sh-DUXAP8至A549细胞)。RT-qPCR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各组A549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结果:Exo囊泡直径为50~150 nm,且分化簇63(CD63)、分化簇9(CD9)、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蛋白表达阳性,说明Exo提取成功。A549细胞能够很好地摄取PKH67标记的Exo。RT-qPCR法,与单独培养的A549细胞比较,Exo处理后,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Exo组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A549细胞中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降低(P<0.05),Exo+sh-NC组lncRNA DUXAP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与对照组比较,Exo组A549细胞中集落形成数增加(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A549细胞中集落形成数减少(P<0.05),Exo+sh-NC组A549细胞中集落形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U染色,与对照组比较,Exo组A549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A549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Exo+sh-NC组A549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Exo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Exo+sh-NC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与对照组比较,Exo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降低(P<0.05);与Exo组比较,Exo+sh-DUXAP8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升高(P<0.05),Exo+sh-NC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A549细胞源性Exo lncRNA DUXAP8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泌体 长链非编码RNa DUXaP8 细胞增殖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网络基于优先级与可Zigzag解码的在线喷泉码
8
作者 杜秀娟 王玉杰 +1 位作者 柳秀秀 赵建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5-902,共8页
水声网络(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UAN)具有长传播时延、高误码率、半双工通信等特性,这些特性严重影响了UAN中数据的可靠传输。而在线喷泉码具有在线控制、编解码复杂度低、码率自适应等诸多优势,在线喷泉码适合于保障UAN中数据... 水声网络(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UAN)具有长传播时延、高误码率、半双工通信等特性,这些特性严重影响了UAN中数据的可靠传输。而在线喷泉码具有在线控制、编解码复杂度低、码率自适应等诸多优势,在线喷泉码适合于保障UAN中数据的可靠传输。针对递归与限制反馈的在线喷泉码(recursive OFC with limited feedback,ROFC-LF)存在不理想覆盖和4元环问题导致略高的开销和频繁的反馈,提出适用于UAN的基于优先级与可Zigzag解码的ROFC-LF(priority-based and zigzag-decodable ROFC-LF,P-ZROFC-LF)。P-ZROFC-LF在建立阶段选取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原始包进行编码直至所有原始包均参与编码。同时,引入可Zigzag解码编码,将无用编码包进行移位异或转换为有用编码包来提高解码性能。通过随机图理论,分析P-ZROFC-LF所需编码包数与原始包数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大部分在线喷泉码相比,P-ZROFC-LF显著提高了反馈和开销性能。其中P-ZROFC-LF相比于ROFC-LF的反馈和开销分别减少了18%和0.0176,更适用于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网络 在线喷泉码 可Zigzag解码 反馈 开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环状RNA的表达谱分析
9
作者 李瑞 郭依琳 +4 位作者 王璐 许星月 卢富华 李梦琦 赵虎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筛选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分析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子宫颈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0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20例(未转移组)]的癌组织标本。在两组中随机各选取3例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 目的:筛选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分析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子宫颈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0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20例(未转移组)]的癌组织标本。在两组中随机各选取3例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circRNA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的母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差异倍数较高的4个显著上调的circRNA,行数据库预测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对差异表达最显著的circRNA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行子宫颈癌细胞系转染circRNA小干扰RNA(siRNA),分为circ RNA敲低组和阴性对照(si-NC)组,并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方法检测子宫颈癌SiHa细胞和HeLa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共检测到2039个差异表达circRNA,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的母基因主要富集在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MAPK信号通路、内吞作用、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②筛选出转移组中差异倍数较高的4个显著上调的circRNA,即hsa_circ_0067492、hsa_circ_0004904、hsa_circ_0085465、hsa_circ_0007718。qRT-PCR技术验证显示,hsa_circ_0004904、hsa_circ_0085465、hsa_circ_0007718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组织中均高表达(P<0.01)。hsa_circ_0004904可与hsa-miR-3916等微小RNA(miRNA)相互作用、hsa_circ_0085465可与hsa-miR-4659b-3p等miRNA相互作用、hsa_circ_0007718可与hsa-miR-127-5p等miRNA相互作用。③hsa_circ_0004904的高表达与低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沉默hsa_circ_0004904转染24、48、72 h后,SiHa细胞和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沉默后可显著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其可能参与了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环状RNa 淋巴结转移 竞争性内源性RNa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C与Givens旋转的DS-CDMA信号伪码估计
10
作者 张天骐 吴仙越 +1 位作者 李春运 唐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9-2405,共7页
针对直接扩频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S-CDMA)信号伪码估计问题,在已知DS-CDMA信号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新信息准则(novel information criterion,NIC)与Givens旋转的多伪码盲估计方法。该... 针对直接扩频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S-CDMA)信号伪码估计问题,在已知DS-CDMA信号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新信息准则(novel information criterion,NIC)与Givens旋转的多伪码盲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按照一倍的伪码周期进行不重叠分段构造数据矩阵。利用NIC获得数据矩阵主子空间,并利用Givens旋转提取信号主成分,再通过梅西算法恢复多用户生成多项式,从而实现多用户伪码盲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较特征值分解算法抗噪性能提高了3 dB,且在信号数据量较少时也能实现较优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扩频序列码分多址 伪码估计 主子空间分析 Givens旋转 梅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online fountain codes 被引量:1
11
作者 SHI Pengcheng WANG Zhenyong +1 位作者 LI Dezhi LYU Hai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In this paper,an efficient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scheme for online fountain codes is proposed.In the buildup phase,the traversing-selec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select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s(MIS).Then,in... In this paper,an efficient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scheme for online fountain codes is proposed.In the buildup phase,the traversing-selec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select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s(MIS).Then,in the completion phase,the weighted-selection strategy is applied to provide low overhead.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UEP online fountain schem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ms of MIS and the least important symbols(LIS),when the bit error ratio is 10-4,the proposed scheme can achieve 85%and 31.58%overhead reduct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ine fountain code random grap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 rateless c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dix-4 Booth编码的并行乘法器设计
12
作者 范文兵 周健章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速度和面积是评价乘法器单元性能优劣的两个基本指标。针对当前乘法器设计难以平衡版图面积和传输延时的问题,采用Radix-4 Booth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16位有符号定点乘法器。在部分积生成过程中,首先改进对乘数的取补码电路,然后优化... 速度和面积是评价乘法器单元性能优劣的两个基本指标。针对当前乘法器设计难以平衡版图面积和传输延时的问题,采用Radix-4 Booth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16位有符号定点乘法器。在部分积生成过程中,首先改进对乘数的取补码电路,然后优化基数为4的改进Booth编码器和解码器,此结构采用较少的逻辑门资源,并且易对输入比特进行并行化处理。在Wallace压缩电路中,对符号扩展位进行预处理并设计新的压缩器结构,优化整个Wallace压缩模块。在第二级压缩过程中提前对高位使用纹波进位加法器结构计算,减小了多bit伪和的求和位数。在求和电路中,使用两级超前进位加法器结构,在缩短关键路径传输延时的同时避免增大芯片面积,提高了乘法器的运行速度。新型定点乘法器与已有的乘法器结构相比,减少了12.0%的面积,降低了20.5%的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4 Booth编码 面积 传输延时 编码器 解码器 Wallace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围 陈黎 +2 位作者 向曾 黎飞雨 余明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过载率(用户数/资源数)低和可支持用户数量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PD⁃SCMA⁃OTFS)系统。该系统在发射端,根据信道增益高低将用户分为强、弱用户组,组内用户使用传统SCMA方式叠加,组间用户使用功率域NOMA思想叠加。在接收端,使用消息传递算法(MPA)和串行干扰消除(SIC)进行联合检测。通过对不同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系统拥有更高的和速率,并且过载率是传统SCMA⁃OTFS和PD⁃NOMA⁃OTFS系统的1.5~2倍,可支持用户数量是传统系统的1.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稀疏码多址接入 和速率 过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在相分离调控中的作用
14
作者 杨新玲 张栋栋 常晓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92,共9页
相分离是细胞内生物分子由单一均相混合物形成2种不相溶的液滴凝聚体过程,是细胞内分子凝聚体和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相分离不仅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动态调控作用,而且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分离是细胞内生物分子由单一均相混合物形成2种不相溶的液滴凝聚体过程,是细胞内分子凝聚体和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相分离不仅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动态调控作用,而且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有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与相分离密切相关,这为理解lncRNA的作用机制打开了新的视角,成为近年来非编码RNA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LncRNA SLERT作为分子伴侣与DDX21蛋白相互作用,影响核仁纤维中心区/高密度纤维区(FC/DFCs)的相分离;LINC00657(NORAD)与PUM蛋白形成NP小体,驱动PUM蛋白的相分离而抑制其活性,促进基因组的稳定性;dilncRNA调控DNA损伤应答小RNAs(DDRNA)、p53结合蛋白1(53BP1)的相分离,lncRNA LINP1相分离液滴与Ku蛋白结合促进DNA损伤修复;LncRNA SNHG9、MELTF-AS1、MALR分别驱动LATS1、YBX1、ILF3蛋白质的相分离发挥促癌lncRNAs作用,GIRGL、LncFASA分别调控CAPRIN1、PRDX1的相分离在癌症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lncRNA XIST通过相分离驱动X染色体失活的研究。总之,本文综述了lncRNAs通过调节相分离在细胞核无膜细胞器的形成、基因组稳定性与DNA损伤修复、肿瘤发生发展和X染色体失活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表明长非编码RNA可通过调节相分离,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望为相分离介导的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离 长非编码RNa 无膜细胞器 DNa损伤修复 癌症 X染色体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MM的低轨多卫星系统分布式预编码设计
15
作者 杨德伟 杨昊文 +1 位作者 聂勇仕 李念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1-742,共12页
针对具有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s,ISL)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多卫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卫星协作传输的和速率(sum rate,SR)最大化预编码算法.传统的预编码算法需要复杂的星上计算来得到数值解,这导致低轨卫星系统面临... 针对具有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s,ISL)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多卫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卫星协作传输的和速率(sum rate,SR)最大化预编码算法.传统的预编码算法需要复杂的星上计算来得到数值解,这导致低轨卫星系统面临较大的计算开销和延迟问题.为解决上述关键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的高吞吐量、低复杂度、具有闭式解的分布式预编码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辅助变量和问题分解,将预编码设计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问题并行求解,每个子问题仅有一个约束条件,并在每次迭代后仅通过星间链路交换设计的数据矩阵,从而有效实现分布式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与典型的两步和速率最大化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可以实现更高的和速率,同时大幅降低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卫星系统 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 分布式预编码 和速率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AV1粗模式决策的高吞吐量硬件设计方法
16
作者 盛庆华 陶泽浩 +4 位作者 黄小芳 赖昌材 黄晓峰 殷海兵 董哲康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2-1214,共13页
随着视频编码标准的不断更新迭代,开放媒体联盟(AOM)发布最新视频编码标准开放媒体视频编码标准(AV1)。其中,帧内编码技术采用更加丰富的预测模式来提高预测效率,预测种类从VP9中的10种扩展至61种。为了应对预测种类增加的变化并提高硬... 随着视频编码标准的不断更新迭代,开放媒体联盟(AOM)发布最新视频编码标准开放媒体视频编码标准(AV1)。其中,帧内编码技术采用更加丰富的预测模式来提高预测效率,预测种类从VP9中的10种扩展至61种。为了应对预测种类增加的变化并提高硬件的处理吞吐能力,该文提出基于全流水线结构的AV1粗模式决策硬件架构设计。在算法层面,以4×4块为最小处理单元,按照Z顺序对64×64编码树单元(CTU)中不同尺寸的预测单元(PUs)进行粗模式决策,同时采用基于1:1 PU的代价累加近似方法来完成1:2,1:4,2:1和4:1 PU的代价计算,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在硬件层面,设计兼容4×4至32×32等多尺寸PU的粗模式决策电路,取代为不同尺寸PU单独设计电路的方法,有效减少逻辑资源的闲置。实验结果表明,在全帧内(AI)配置下,提出的改进算法相较于AV1标准算法平均节省了45.78%的时间,提高了1.94%BD-Rate。同时,提出的硬件架构设计能够在1057个时钟周期内完成64×64 CTU的粗模式决策,使用Synopsys公司的Design Compiler 2016工具及UMC 28 nm工艺库对硬件设计综合得到,该设计能够在432.7 MHz工作频率下实时处理8k@50.6fps的视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媒体视频编码标准 帧内预测 粗模式决策 视频编码 流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探索lncRNA的自身功能以及在癌症进程中的作用
17
作者 李欣 胡莹 王玉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5,共12页
CRISPR/Cas系统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基因编辑领域的进步,特别是CRISPR/Cas9系统,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工具。长非编码RNA(lncRNA)在基因调控、细胞分化和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癌症研究中,lncRNA作为癌症生物标志物... CRISPR/Cas系统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基因编辑领域的进步,特别是CRISPR/Cas9系统,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工具。长非编码RNA(lncRNA)在基因调控、细胞分化和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癌症研究中,lncRNA作为癌症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lncRNA普遍具有低丰度和保守性差等特点,限制了传统手段对其功能的研究。CRISPR/Cas9技术为lncRNA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效、灵活且精确的工具,显著加速了该领域的进展。本文首先回顾了CRISPR/Cas9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基因编辑中的广泛应用,包括CRISPR敲除、敲入、干扰和激活等多种功能系统。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筛选特定生物过程中的关键lncRNA,还能够用于基因功能研究,探索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CRISPR/Cas9技术在研究lncRNA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关键应用。此外,文章还总结了通过CRISPR/Cas9进行全基因组筛选以识别功能性lncRNA的方法,并探讨了这些lncRNA在癌症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耐药性中的作用。CRISPR/Cas9敲除系统可以高效敲除lncRNA基因,揭示其在基因调控中的具体功能。同时,CRISPR激活和干扰技术为非编码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调控lnc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索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文章还探讨了CRISPR技术在未来lncRNA研究中的潜力,尤其是在解决基因组复杂性、靶向效率和脱靶效应等技术难题方面的进展。综上所述,CRISPR/Cas9技术不仅为研究lncRNA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也为未来开发新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 长非编码RNa 基因调控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de acquisition using sparse Fourier transform
18
作者 ZHANG Chen WANG Jian +1 位作者 FAN Guangteng TIAN Shiw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063-1072,共10页
Code acquisition is the kernel operation for signal synchronization in the spread-spectrum receiver.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latency of code acquisi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icient scheme employ... Code acquisition is the kernel operation for signal synchronization in the spread-spectrum receiver.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latency of code acquisi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icient scheme employing sparse Fourier transform(SFT)and the relevant hardware architecture for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and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implementation.Efforts are made at both the algorithmic leve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to enable merged searching of code phase and Doppler frequency without incurring massive hardware expenditure.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code acquisition approaches,it is shown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proposed design can shorten processing latency and reduce hardware complexity without degrading the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 acquisition hardware structure sparse Fourier transform(SFT) code phase estimation Doppler frequency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SP标记的芥菜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海峰 王天鹏 +6 位作者 全瀚仪 陈海旭 蔡旭 梁建丽 武剑 李梅兰 王晓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5,共12页
利用由588份芥菜材料重测序分析获得9000个SNP的数据集,开发了覆盖芥菜全基因组的111个KASP标记。在对187份不同类型芥菜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和表型分析的基础上,剔除了21份基因型重复,表型高度相似的材料。基于“用最少标记区分最多品种... 利用由588份芥菜材料重测序分析获得9000个SNP的数据集,开发了覆盖芥菜全基因组的111个KASP标记。在对187份不同类型芥菜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和表型分析的基础上,剔除了21份基因型重复,表型高度相似的材料。基于“用最少标记区分最多品种”的原则,筛选出61个能够用于芥菜材料鉴定的KASP标记,利用这些标记的分型数据,构建了芥菜的基因型数字编码——指纹码;同时,对芥菜生产上重要的形态学性状(叶色、叶形、叶缘缺刻、包心情况、株高和膨大部位)进行调查,结合芥菜类型信息,构建了芥菜的表型数字编码——性状码。综合指纹码和性状码,构建166份芥菜材料的分子身份证二维码,为芥菜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数字化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种质资源 KaSP标记 指纹图谱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存储的食品防伪溯源:技术、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亚峰 邢冉冉 +4 位作者 梁晓珂 龚娜 甄子璇 张九凯 陈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4,共9页
食品防伪和溯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针对不断升级的假冒伪劣手段,多种鉴别技术逐步发展,这些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依靠DNA分子的自身优势,开发出了更先进、更精确的识别和追踪技术,为建立高效... 食品防伪和溯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针对不断升级的假冒伪劣手段,多种鉴别技术逐步发展,这些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依靠DNA分子的自身优势,开发出了更先进、更精确的识别和追踪技术,为建立高效防伪与精准溯源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概述DNA存储技术和DNA溯源码的发展进程,阐述DNA溯源码在食品防伪溯源方面的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跨学科合作在推动DNA溯源技术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问题。最后,对DNA溯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策略,旨在为食品真实性鉴别和产地追溯提供更为科学、高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真伪鉴别 食品溯源 DNa存储 DNa溯源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