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n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3
1
作者 LI Pengqiang LIU Nianjun +5 位作者 ZHANG Yanli WANG Yanfei LAN Jinhui REN Huling DOU Yu LEI Junq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is a new spectrum CT ima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tector being able to obtain both images similar to true plain and spectral images in one time scanning.The reconstructed multi-paramet...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is a new spectrum CT ima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tector being able to obtain both images similar to true plain and spectral images in one time scanning.The reconstructed multi-parameter spectral images can not only improve image quality,enhance tissue contrast,increase the visualization and detection ability of occult lesions,but also provi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lesions,so as to provide more imaging inform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diagnostic basis.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n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neoplasm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
2
作者 蒋蕾 卢禹 石梦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TN分...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TN分期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CE-MRI参数对TN分期的诊断价值,采用相关性系数分析DCE-MRI参数与结直肠癌患者T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1期27例、T2期21例、T3期17例、T4期15例;N0期41例、N1期21例、N2期18例;不同T分期结直肠癌患者K^(trans)、K_(ep)、V_(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K^(trans)、K_(ep)、V_(e)联合诊断结直肠癌患者T1-2及T3-4的AUC为0.896,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0.783、0.774、0.718(P<0.05);不同N分期结直肠癌患者K^(trans)、K_(ep)、V_(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K^(trans)、K_(ep)、V_(e)联合诊断结直肠癌患者N0及N1-2的AUC为0.918,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0.817、0.763、0.77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trans)、K_(ep)、V_(e)与结直肠癌患者TN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DCE-MRI参数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影像学40年:从描绘解剖到智能诊疗新生态
3
作者 张晓燕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8-1262,共5页
结直肠癌影像学技术近40年来不断演进,多层螺旋CT与高分辨率MRI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肿瘤解剖学分期迈入精准化时代,更能通过检出血管侵犯等关键指标实现量化肿瘤复发风险分层;弥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技术的突破更具里程碑意义,可提高转移... 结直肠癌影像学技术近40年来不断演进,多层螺旋CT与高分辨率MRI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肿瘤解剖学分期迈入精准化时代,更能通过检出血管侵犯等关键指标实现量化肿瘤复发风险分层;弥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技术的突破更具里程碑意义,可提高转移灶检出率,为早期干预奠定基础;利用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AI)技术融合可无创预测肿瘤分子分型,并基于治疗响应模型优化临床决策路径。然而当前结直肠癌影像学面临多重瓶颈。展望未来,构建多模态智能诊疗生态将成为结直肠癌影像学发展的核心方向,整合临床-影像-病理数据的风险分层模型、前瞻性多中心数据池及跨学科协作平台将推动影像学从传统“辅助诊断工具”向“治疗决策驱动引擎”范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人工智能 免疫治疗 诊断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优冬 柏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系统分析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CRC)发病与死亡特征,为CRC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集2022年GLOBOCAN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CRC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人群CRC发病和死亡情况的差异。结果中国男性CRC的年龄标化发病率... 目的系统分析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CRC)发病与死亡特征,为CRC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集2022年GLOBOCAN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CRC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人群CRC发病和死亡情况的差异。结果中国男性CRC的年龄标化发病率(SIR)为24.83/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SMR)为10.87/10万;女性CRC的SIR为15.97/10万,SMR为6.56/10万。全球男性CRC的SIR为22.0/10万,SMR为9.90/10万;女性CRC的SIR为15.20/10万,SMR为6.50/10万。中国男性CRC的SIR和SMR均高于女性(χ^(2)=10.037、9.994,P=0.001、0.002),全球男性CRC的SIR和SMR均高于女性(χ^(2)=7.093、7.853,P=0.013、0.011);中国与全球相比,男性CRC的SIR、S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CRC的SIR、S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国CRC死亡病例数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尤其是40岁以后,死亡病例数剧增,且男性死亡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死亡病例数在70~74岁达到峰值、而后呈下降趋势,女性死亡病例数则随着年龄持续增加并逐渐趋近于男性。中国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城市CRC的SIR和SMR均高于农村(21.71/10万vs 18.49/10万,χ^(2)=8.037,P=0.009;9.02/10万vs 8.17/10万,χ^(2)=5.669,P=0.031)。结论国家应结合年龄超过40岁、男性及风险地域等流行特征优化CRC防控措施,以遏止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减轻疾病负担,增加社会公共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非遗传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卫佳慧 赵优冬 +3 位作者 张桓伟 李兆申 赵胜兵 柏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非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肠道菌群等。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纤维摄入不足、红肉和加工...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非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肠道菌群等。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纤维摄入不足、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过多等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蔬菜、水果是有益因素,而钙剂、维生素D、乳制品和不同饮食模式对结直肠癌发生的作用尚有争议。此外,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问题与结直肠癌风险有一定关联。肠道菌群的失调也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优化饮食习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非甾体抗炎药、雌激素补充可能对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有益,对某些高风险个体采用药物干预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优冬 卫佳慧 +3 位作者 张颂 李兆申 赵胜兵 柏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是一种重要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也是间期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结直肠SSL虽然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学特征,但内镜下检出率低,组织病理学诊断变异度高,是结直肠癌筛查中最易漏诊的病变之一。近年来,人工智...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是一种重要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也是间期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结直肠SSL虽然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学特征,但内镜下检出率低,组织病理学诊断变异度高,是结直肠癌筛查中最易漏诊的病变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迅速增多,已有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辅助内镜技术可提高结直肠SSL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辅助病理诊断可提高诊断效率和一致性。本文就当前人工智能在结直肠SSL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结直肠肿瘤 无蒂锯齿状病变 结肠镜检查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研究结直肠癌肿瘤沉积进展
7
作者 冯天棋 刘欣杰 +2 位作者 蒋伟 石永贵 刘昭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8-501,共4页
肿瘤沉积(TD)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既往诊断TD主要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难以实现术前精确评估。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已有多种影像学技术及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结直肠癌TD。本文就影像学评估结直肠癌TD研究进展进行... 肿瘤沉积(TD)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既往诊断TD主要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难以实现术前精确评估。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已有多种影像学技术及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结直肠癌TD。本文就影像学评估结直肠癌T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外侵犯 诊断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差异及其与低海拔地区正常人群的比较
8
作者 韩丹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李秋红 李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83,共6页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0—2022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4组:高海拔对照组(29例)、非腺瘤性息肉组...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0—2022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4组:高海拔对照组(29例)、非腺瘤性息肉组(12例)、腺瘤组(10例)和结直肠癌组(10例),收集同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且结果正常者17例为低海拔对照组。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前收取受试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DNA提取,对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得到粪便样本的菌群组成,进行物种的多样性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显示,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样本物种多样性与高海拔非腺瘤性息肉组及低海拔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样本的物种多样性较其他两组高;但5组间的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低海拔对照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明显低于高海拔各组,而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放线菌门丰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高海拔组。属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低海拔对照组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梭状芽胞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丰度明显较所有高海拔组高;布鲁菌属(Blautia)、科林斯菌属(Collinsella)在高海拔对照组中丰度最高;低海拔对照组中未检测到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而高海拔各组间乳酸杆菌属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高海拔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高海拔结直肠癌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明显下降,但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丰度明显升高。结论:与高海拔及低海拔对照组相比,高海拔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存在差异,且在门及属水平上的物种丰度也存在差异,表明海拔因素可能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菌群 海拔 结直肠肿瘤 腺瘤 结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结直肠癌侵犯脉管
9
作者 李鹏强 刘念军 +6 位作者 张潇月 王彦斐 兰金辉 任虎玲 王婧 窦郁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结直肠癌侵犯脉管(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术前腹部光谱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组(n=36)与无LVI组(n=62)。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组间... 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结直肠癌侵犯脉管(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术前腹部光谱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组(n=36)与无LVI组(n=62)。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组间临床、病理、常规CT表现及光谱CT定量参数,筛选结直肠癌LVI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单一独立预测因素及回归模型预测结直肠癌LVI的效能。结果血清糖类抗原724,CT显示肠周脂肪浸润和病灶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Zeff)均为结直肠癌LVI的独立预测因素(OR=4.723、7.301、18.912,P均<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2、0.723及0.691,而回归模型的AUC为0.837。结论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能有效预测结直肠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脉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胡洁蔓 谭斐翔 +5 位作者 袁安新 陈世宇 唐楚蕾 殷月姮 巴磊 许勤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276-3282,共7页
背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率较高。多项研究发现衰弱与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等负性结局相关。衰弱是动态发展过程,但少有研究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发生发展规律。目的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发展轨迹及其影... 背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率较高。多项研究发现衰弱与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等负性结局相关。衰弱是动态发展过程,但少有研究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发生发展规律。目的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衰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其他相关因素,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调查其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衰弱情况,通过构建增长混合模型识别此类患者术后衰弱发展轨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74例患者完成调查。通过拟合4个时点衰弱数据确定3个类别的最优模型,分别命名为“健康提升型”(305例,81.5%)、“衰弱改善型”(25例,6.7%)和“衰弱持续型”(44例,11.8%)。考虑到临床意义将后两类轨迹合并为“衰弱异质性轨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41,95%CI=1.065~1.223)、营养评分(OR=0.424,95%CI=0.303~0.594)、合并症数量(OR=2.884,95%CI=1.158~7.184)、新辅助治疗(OR=29.510,95%CI=5.511~158.007)、造口建立(OR=37.313,95%CI=8.604~161.819)、术后放化疗(OR=95.071,95%CI=17.664~511.674)、抑郁情况(OR=2.673,95%CI=1.336~5.350)和社会支持(OR=0.881,95%CI=0.797~0.974)是结直肠癌患者衰弱异质性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衰弱呈现“健康提升型”“衰弱改善型”和“衰弱持续型”3种不同发展轨迹,医务人员需早期识别包含后两类的衰弱异质性轨迹群体并开展针对性干预以提升其长期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衰弱 发展轨迹 影响因素分析 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SERPINA4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高建芳 董晓彤 +2 位作者 赵晴 张云香 孙慧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44,351,共6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SERPINA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CRC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ERPINA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SERPINA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CRC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ERPINA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qRT-PCR法检测11对CRC转移灶及配对原发灶石蜡组织中SERPINA4 mRNA的表达。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SERPINA4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表型:SERPINA4的强阳性率在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为97.10%,原发灶为71.20%,转移灶为39.4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RC转移灶中SERPINA4 mRNA低表达(P<0.05)。转移灶中SERPINA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N分期和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和T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SERPINA4高表达的转移性CRC患者生存期高于低表达者。结论SERPINA4表达对转移性CRC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SERPINA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淋巴结特征对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邓鹏 于新设 +1 位作者 高思哲 郭文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分析CT淋巴结特征对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15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全腹增强CT检查,收集患者CT影像特征,同时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将结直肠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 目的:分析CT淋巴结特征对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15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全腹增强CT检查,收集患者CT影像特征,同时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将结直肠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CT影像特征,分析CT影像特征对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的淋巴结短径、淋巴结形状为椭圆形占比、淋巴结密度均匀占比、淋巴结边缘光滑占比、淋巴结强化均匀占比均小于未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短径、淋巴结形状、淋巴结边缘均为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短径、淋巴结形状、淋巴结边缘、淋巴结强化诊断结直肠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75(0.594~0.749)、0.658(0.577~0.734)、0.649(0.567~0.725)和0.647(0.565~0.723);联合诊断的AUC为0.749(0.672~0.816),显著高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形状、淋巴结边缘、淋巴结强化单独诊断(Z=2.082、2.907、3.003、3.052,P<0.05)。结论:CT淋巴结特征可在术前对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碘流率注射对比剂方案用于结直肠癌能谱CT增强扫描
13
作者 张竞颐 刘磊 +3 位作者 刘义军 王诗耕 魏巍 马志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 观察个体化碘流率(IDR)注射对比剂方案用于结直肠癌能谱CT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31例结直肠癌并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A组64例,以常规方法注射对比剂)与个体化组(B组67例,基于个体化IDR注射对比剂)。行全腹能谱CT增强扫描... 目的 观察个体化碘流率(IDR)注射对比剂方案用于结直肠癌能谱CT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31例结直肠癌并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A组64例,以常规方法注射对比剂)与个体化组(B组67例,基于个体化IDR注射对比剂)。行全腹能谱CT增强扫描,于A组重建动、静脉期70 keV图像(A组70 keV),对B组重建动、静脉期40~70 keV(间隔10 keV)图像(B组40~70 keV),2组均重建碘基图。对增强CT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计算病灶标准化碘浓度(NI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B组碘摄入量低于A组(P<0.001)。动、静脉期B组60 keV主观评分均最高,且与A组70 ke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40~60 keV动脉期图像中的肠系膜上动脉(SMA)及腹主动脉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均高于A组70 keV动脉期图像(P均<0.05);B组40~50 keV静脉期图像中的肠系膜上静脉(SMV)的CT值、SNR和CNR,以及B组60 keV静脉期图像中SMV的CT值和CNR均高于A组70 keV静脉期图像(P均<0.05);而组间病灶动、静脉期NI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个体化IDR注射对比剂方案结合60 keV单能量图像用于结直肠癌能谱CT增强扫描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碘流率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FAPI 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诊断效能及免疫治疗决策的影响
14
作者 张禹 林志毅 +3 位作者 陈泓 余明钿 黄陈申 陈文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价值,并与18F-FDG PET/CT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同时接受^(...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价值,并与18F-FDG PET/CT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同时接受^(99)Tc^(m)-FAPI SPECT/CT和18F-FDG PET/CT显像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4例。以活检或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34例患者中,17例后续接受免疫治疗。肿瘤原发灶(Z=-2.389,P=0.017)、腹膜种植转移灶(Z=-2.497,P=0.013)和肝转移灶(Z=-0.106,P=0.015)对^(99)Tc^(m)-FAPI的摄取明显高于^(18)F-FDG。^(99)Tc^(m)-FAPI SPECT/CT对腹膜种植转移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χ^(2)=4.65,P=0.033)。对^(99)Tc^(m)-FAPI不摄取的转移灶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预后较好(χ^(2)=11.839,P=0.006),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FDG/SUVmax-FAPI是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重要参数,最佳截断值为5.04。结论^(99)Tc^(m)-FAPI 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SUVmax-FDG/SUVmaxFAPI对判断免疫治疗预后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 诊断 免疫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CT影像数据库构建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作组 周俊林 +6 位作者 洪楠 张惠茅 陈敏 刘士远 李昇霖 袁隆 卢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基于人工智能的结直肠癌早期检出及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从而实现患者长期受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与验证均依赖高质量、大数据量和有标注的结直肠癌影像数据集。本文以...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基于人工智能的结直肠癌早期检出及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从而实现患者长期受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与验证均依赖高质量、大数据量和有标注的结直肠癌影像数据集。本文以如何构建高质量结直肠癌CT数据库为例,从数据库描述、病灶标注与储存、数据库的质量评估与维护等方面,提出数据库搭建的完整流程,旨在为搭建结直肠癌CT影像数据库提供参考,保障数据库源头资料的高质量和可挖掘性,促进医疗影像人工智能行业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加速结直肠癌CT影像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数据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质量控制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AS基因突变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特征分析
16
作者 蒋英杰 刘言 +3 位作者 孙波 何宗杰 丁丹 白辰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20,共12页
目的 分析神经母细胞瘤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NRAS)基因突变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肿瘤组织中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v-raf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 目的 分析神经母细胞瘤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NRAS)基因突变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肿瘤组织中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v-raf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突变状态及错配修复(MMR)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46例NRAS基因突变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NRAS、KRAS、PIK3CA、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MMR、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RAS基因突变CRC患者中,NRAS基因单一位点突变者占98.35%(537/546),NRAS基因双位点突变者占1.65%(9/546),NRAS和KRAS基因同时突变者占1.47%(8/546),未检出PIK3CA、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NRAS基因突变类型包括Q61R(或Q61K、Q61L、Q61H)突变(266/546,48.72%)、G12D(或G12S)突变(154/546,28.21%)、G13R(或G12C、G12V、G12A、G13V)突变(134/546,24.54%)和A146T突变(1/546,0.18%)。其中,G13R(或G12C、G12V、G12A、G13V)突变更容易发生在原发于直肠的CRC患者(P=0.035);与该位点未突变患者相比,突变患者虽然肿瘤最大径更大(P=0.029),但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28)。在N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HER-2阳性与神经周围浸润相关(P=0.003),MMR蛋白表达缺陷的患者平均年龄更小(P=0.041)且与NRAS双位点突变相关(P=0.018)。结论 NRAS基因突变CRC可能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与分子表型,为后续CRC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潜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NRAS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错配修复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结直肠癌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林泽帅 陈佳妮 +2 位作者 姚厚山 李明明 姚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基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寻找潜在卡培他滨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的CRC患者化疗前血浆样本及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 目的基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寻找潜在卡培他滨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的CRC患者化疗前血浆样本及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方法筛选肝毒性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将所有样本按照7∶3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训练集数据建立预测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及整个数据集中的预测效果。结果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肝毒性相关内源性代谢物主要集中在脂质内源性代谢物,经筛选发现鞘氨醇-1-磷酸、神经酰胺、半乳糖、花生四烯酸、酪氨酸、胆绿素、肉豆蔻酸、磷脂酰胆碱(35∶1)、磷脂酰乙醇胺(36∶1)、棕榈酸等可能是潜在的重要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基于以上标志物建立的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预测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整个数据集中的AUC分别为0.946(95%CI 0.842~1.000)、0.920(95%CI 0.720~1.000)、0.912(95%CI 0.810~0.982)。结论利用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可以有效预测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这些肝毒性标志物指示易感患者具有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卡培他滨 肝毒性 预测模型 代谢组学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型锯齿状腺瘤20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8
作者 李莉 李惠 +4 位作者 陈劼 韩梅 李秀清 可飞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TSA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和病理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采用χ^(2)检验对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1... 目的探讨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TSA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和病理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采用χ^(2)检验对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14例(57.0%),女性86例(43.0%),发病年龄27~92岁(平均56.2岁)。患者年龄≥50岁者147例(73.5%),<50岁者53例(26.5%)。207枚TSA中有143枚(69.1%)位于远端结直肠,57枚(27.5%)位于近端结直肠。内镜下可见带蒂病变72枚(34.8%),扁平状48枚(23.2%),部分有松果样外观。最大径≤10 mm有136枚(65.7%),最大径>10 mm有71枚(34.3%)。TSA典型组织学特征:锯齿状轮廓、嗜酸性细胞质、铅笔状细胞核和异位隐窝灶。最常见病理类型为经典型TSA(152枚,73.4%),其次为富于黏液型TSA(39枚,18.8%)。12枚TSA(5.8%)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1.5%)TSA继发癌变,符合起源于TSA结直肠癌诊断。免疫表型:34例TSA中Ki67基底部细胞弥漫表达,表面散在表达,35例p53核弱表达(1%~60%),PTEN及MLH1均保留表达。12例TSA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3例起源于TSA结直肠癌中Ki67弥漫表达、CK20弥漫强表达、MLH1保留表达;9例TSA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53弥漫核强表达,12例PTEN缺失表达。3例起源于TSA结直肠癌p53均弥漫核强表达。分子检测:8例检测出BRAF V600E基因突变;另7例检测出KRAS基因突变(6例KRAS G12V突变,1例KRAS G13D突变)。手术方式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为主(111例,53.6%)。结论TSA有其典型的组织学及内镜特征,病变最大径>10 mm者易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腺癌;提高病理与临床医师对该病变尤其是TSA伴异型增生或浸润性癌的认识,避免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传统型锯齿状腺瘤 内镜特征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SRP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李宏丽 王梦瑶 +2 位作者 刘洋洋 张卉 李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6-1006,共11页
目的:探讨KH型剪切调节蛋白(KHSRP)激活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4例CRC患者的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体外培养人CRC HT29、SW620... 目的:探讨KH型剪切调节蛋白(KHSRP)激活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4例CRC患者的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体外培养人CRC HT29、SW620、SW480、DLD-1、LOVO和RKO细胞及人正常结直肠黏膜FHC细胞,提取CRC组织和组细胞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CR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各种细胞中KHSRP mRNA表达水平。将HT29和SW620细胞分为sh-NC组(无相关性的核苷酸序列插入慢病毒质粒)和sh-KHSRP组(转染敲降KHSRP慢病毒),SW480和DLD-1细胞分为oe-NC组(无相关性的核苷酸序列插入慢病毒质粒)和oe-KHSRP组(转染过表达KHSRP慢病毒)。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分析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KHSRP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CRC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CRC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CRC细胞中KHSRP、JAK1、磷酸化JAK1(p-JAK1)、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1、STAT2、STAT3和STAT5蛋白表达水平,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CRC组织中KHSRP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FHC细胞比较,CRC细胞中KHSRP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后续实验选择HT29和SW620细胞进行KHSRP敲降,选择SW480和DLD-1细胞进行KHSRP过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RC组织和细胞中KHSRP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FHC细胞。IHC染色法分析,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CRC组织中KHSR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RT-qPCR法检测,与sh-NC组比较,sh-KHSRP组HT29和SW620细胞中KHSRP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oe-NC组比较,oe-KHSRP组SW480和DLD-1细胞中KHSRP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CCK-8法检测,与sh-NC组比较,敲降KHSRP后,sh-KHSRP组HT29和SW620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与oe-NC组比较,过表达KHSRP后,oe-KHSRP组SW480和DLD-1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或P<0.01)。与sh-NC组比较,敲降KHSRP后,sh-KHSRP组HT29和SW620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与oe-NC组比较,过表达KHSRP后,oe-KHSRP组SW480和DLD-1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增多(P<0.05)。敲降KHSRP后,oe-KHSRP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小于sh-NC组(P<0.05或P<0.01);过表达KHSRP后,oe-KHSRP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大于oe-NC组(P<0.05或P<0.01)。与sh-NC组比较,sh-KHSRP组CRC细胞中JAK1、p-JAK1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oe-NC组比较,oe-KHSRP组CRC细胞中JAK1、p-JAK1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结论:KHSRP高表达可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小鼠CRC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KH型剪切调节蛋白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恶性进展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
20
作者 卓水清 刘雅丹 +3 位作者 江琳玲 郑舒文 符劲 刘立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CRC患者,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阳性组(n=29)和阴性组(n=44);基于静脉期光谱CT图像获取淋巴结短径、120 kV常规图像CT值(CT值_(120 kV))、... 目的观察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CRC患者,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阳性组(n=29)和阴性组(n=44);基于静脉期光谱CT图像获取淋巴结短径、120 kV常规图像CT值(CT值_(120 kV))、40 keV和7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CT值(CT值_(40 keV)和CT值_(70 keV))、碘密度(ID)、有效原子序数(Zeff)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比较组间上述参数及临床指标差异;排除方差膨胀因子>10者后,分别基于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构建模型1,基于普通CT参数(淋巴结短径、CT值_(120 kV))构建模型2,基于光谱CT参数(CT值_(70 keV)、ID、Zeff、λ_(HU))构建模型3,基于普通CT参数及光谱CT参数构建模型4;分析四者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组间患者性别、CA19-9、CEA、淋巴结短径、CT值_(120 kV)、CT值_(40 keV)、CT值_(70 keV)、ID、Zeff及λ_(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1~4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752、0.996及0.995;其中,模型1与模型3、4,模型2与模型3、4间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基于增强静脉期光谱CT可有效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