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岳桦林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杰 张海涛 李奇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19-23,42,共6页
对比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的岳桦林面积分布,从而掌握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岳桦林林分生长状况。首先整体分析不同海拔岳桦林面积分布,再逐步分析岳桦林林分径级、平均高、龄组和郁闭度等随海拔变化,以及面积分布的... 对比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的岳桦林面积分布,从而掌握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岳桦林林分生长状况。首先整体分析不同海拔岳桦林面积分布,再逐步分析岳桦林林分径级、平均高、龄组和郁闭度等随海拔变化,以及面积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海拔在1700~1900 m分布面积最大,林分平均高多分布在8~12 m,成熟林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3%,成熟林多分布在海拔1700~1900 m,林分郁闭度多集中在0.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林 海拔 分布特征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老秃顶子林线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晓春 周晓峰 +2 位作者 李淑娟 孙龙 牟长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12-2421,共10页
运用样带样方法和年轮气候学方法对大海林地区的气候因子和样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近 30 a来老秃顶子地区气候变暖明显 ,尤其是冬季增温最明显 ,月份增温中以 2月份最大 ;寒冷时期 (12月份、翌年 1和 2月份 )和温暖时期 (6~ 9... 运用样带样方法和年轮气候学方法对大海林地区的气候因子和样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近 30 a来老秃顶子地区气候变暖明显 ,尤其是冬季增温最明显 ,月份增温中以 2月份最大 ;寒冷时期 (12月份、翌年 1和 2月份 )和温暖时期 (6~ 9月份 )的温度都有增加 ,但是寒冷时期温度的增加幅度较大 ;冬季与夏季温差稍有减少 ,但积温有所增加 ,整年的热量正在增加。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海林地区增温对老秃顶子林线结构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样地调查和分析可知 ,全球变暖导致林线中上部幼苗、幼树的更新和存活增多 ,森林密度加大 ,树木平均年龄降低 ,年龄结构呈倒 J字型 ,并且多呈聚集分布 ;而在林线的下部 ,幼苗更新很少 ,主要以中龄林存在 ,并且多呈零散分布形式。通过年轮分析得出 ,气候变暖导致林线树木径生长和高生长增加 ,而且增加的趋势和近 30 a来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表明林线树木年轮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强 ,而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弱 ,并且年轮指数与温暖时期温度和积温呈正相关 ,而与寒冷时期温度和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 ,表明温暖时期温度和积温控制着林线的海拔高度 ,而寒冷时期的温度和年平均温度主要对林线树种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敏感度分析看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林线 年轮 敏感度 岳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岳桦林化学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景双 朱颜明 +2 位作者 黄锡畴 于君宝 孙雪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7-462,共6页
从化学元素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类的角度,分析了大量营养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在岳桦(Betulaermani)体内的含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量营养元素在岳桦体内的含量高于其它几类... 从化学元素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类的角度,分析了大量营养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在岳桦(Betulaermani)体内的含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量营养元素在岳桦体内的含量高于其它几类元素的含量;在新陈代谢旺盛的叶片中各类型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生物学功能相似的大量营养元素和必需微量元素在岳桦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其它三种类型的元素变化无规律可循,表明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变化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在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林 化学元素 植物 生物地球化学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长白山岳桦的生理变化 被引量:35
4
作者 吴栋栋 周永斌 +1 位作者 于大炮 戴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79-2285,共7页
通过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A1:1700 m,A2:1800 m,A3:1900 m,A4:2000 m,A5:2050 m)梯度岳桦叶片中各种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林线树木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比叶面积(SLA)显著减小,A5与A... 通过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A1:1700 m,A2:1800 m,A3:1900 m,A4:2000 m,A5:2050 m)梯度岳桦叶片中各种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林线树木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比叶面积(SLA)显著减小,A5与A1相比下降了35.9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Chla/Chlb)和Car的相对含量(Car/Chl)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在海拔1900 m左右,MDA含量和MP均处于最低水平,各种酶的活性均为最低;当海拔超过2000 m,接近森林分布的界限时,MDA含量和MP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各种酶的活性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综合本次研究表明,在海拔1900 m比较适合岳桦的生长;海拔超过2000 m,岳桦体内生理抗性下降,不利于岳桦的生长发育,因此高海拔限制了岳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 海拔 比叶面积 抗氧化系统 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线交错带形状与木本植物向苔原侵展和林线动态的关系 被引量:43
5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3-580,共8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测定了长白山岳桦林缘形状对入侵苔原木本植物组成和分布、树木生长和死亡的影响 ,阐述了林缘形状形成与生境小气候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形状林缘更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林线的动态。林缘入侵物种主要由岳桦和东北赤杨组成。... 采用样带调查法测定了长白山岳桦林缘形状对入侵苔原木本植物组成和分布、树木生长和死亡的影响 ,阐述了林缘形状形成与生境小气候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形状林缘更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林线的动态。林缘入侵物种主要由岳桦和东北赤杨组成。凹型林缘外入侵树木向苔原侵展的距离和茎数 ,以及平均基径、基面积之和及平均高度均明显高于直线型和凸型林缘 ,其中凸型林缘的值最低 ,且随远离林缘降低最为迅速。随远离林缘入侵植株枯梢率增高 ,分枝数增多。凹型林缘外死亡植株具有较宽的径阶和较大径级 ,平均死亡植株数也最多 ,而凸型林缘则最低。凹型林缘死亡植株数的峰值与入侵植株数量的高峰区间吻合 ,密度制约可能是幼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直线型和凸型林缘林缘植株死亡峰位于茎数较少的样带中部和尾部 ,环境的恶劣性可能是植株死亡的主要原因。林缘小地形异质性是产生林缘形状的根本原因 ,林缘形状引起的入侵格局的显著差异是风和积雪等生态因子和生态流在空间上重新组合的结果 ,林缘形状对木本植物向苔原侵展具有强有力的控制作用。长白山岳桦林线尚未达到应有的潜在高度 ,林缘形状引起的“凹凸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岳桦林 林缘形状 更新 苔原带 林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动态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36
6
作者 周晓峰 王晓春 +1 位作者 韩士杰 邹春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7-231,共5页
应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 ,对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上岳桦径级结构、分布格局以及过渡带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 ,并与最近几十年的极端低温进行了对比研究 ,用格局的差异和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来揭示全球变暖对岳桦苔原过渡带的影响。结果表明 ... 应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 ,对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上岳桦径级结构、分布格局以及过渡带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 ,并与最近几十年的极端低温进行了对比研究 ,用格局的差异和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来揭示全球变暖对岳桦苔原过渡带的影响。结果表明 :全球气候变暖对长白山岳桦苔原过渡带产生很大影响 ,气候变暖使得岳桦苔原过渡带中的岳桦分布主要以幼苗和幼树为主 ,其中岳桦的径级分布呈倒J字型 ,过渡带中岳桦种群格局呈聚集型分布。整个岳桦种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有一种整体向上迁移的趋势 ,尤其以岳桦苔原过渡带最为明显 ,岳桦苔原过渡带变宽 ,岳桦向苔原侵入的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苔原过渡带 全球气候变化 长白山 分布格局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晓雨 于大炮 +6 位作者 周莉 周旺明 吴志军 郭焱 包也 孟莹莹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许多自然林线具有的趋同特征之一即乔木树种高生长受限,常演化为矮曲状或类似于灌木的形态(即树种的灌木型)占据高山植被带,因此研究林线树种乔木型与灌木型的结构、功能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林线形成的原因。种群分布格局作为种群相对... 许多自然林线具有的趋同特征之一即乔木树种高生长受限,常演化为矮曲状或类似于灌木的形态(即树种的灌木型)占据高山植被带,因此研究林线树种乔木型与灌木型的结构、功能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林线形成的原因。种群分布格局作为种群相对位置定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可以表征物种对环境适应性选择的结果,反应生态过程的综合作用。利用点格局方法,研究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种群各生活史阶段、两种生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树高生长受到限制,1.5—3.0m是一个关键的树高生长阶段;相比于老树、中树,幼苗和灌木型岳桦更为均匀,对空间的异质性选择更弱;林线岳桦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生活型分离的重要阶段。此外,相对于老树,灌木型分布更为均匀,表明低矮、多枝这种相对紧凑的生活型更适宜在过渡带生存,乔木型岳桦和灌木型岳桦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生活型 高生长 矮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岳桦体内碳素供应状况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永斌 吴栋栋 于大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低温条件常常驱动的碳缺乏导致高海拔处植物生长缓慢,生长季的高寒低温更是限制高海拔地区树木向上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海拔地区的不利环境限制了林木的分布,从而形成各种森林分布的界限,
关键词 岳桦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树木线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的长白山岳桦叶片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卢文敏 刘伟国 +1 位作者 方晓雨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通过对长白山不同海拔下岳桦叶片反射光谱的研究,探讨岳桦叶片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间岳桦叶片光谱反射率及光谱指数有较大差异。在1750~2000m海拔梯度内,叶绿素归一化指数(chlNDI)显示:岳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先... 通过对长白山不同海拔下岳桦叶片反射光谱的研究,探讨岳桦叶片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间岳桦叶片光谱反射率及光谱指数有较大差异。在1750~2000m海拔梯度内,叶绿素归一化指数(chlNDI)显示:岳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光化学反射指数(PRI)显示岳桦叶片光合有效辐射利用效率在2000m处最小。类胡萝卜素指标(CAI)显示,岳桦叶片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在1750、1900、2000m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林线外岳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光合有效辐射利用效率均比2000m处高,而叶片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比2000m处低。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岳桦叶片的生理状况发生了变化,所受胁迫的强度也发生了变化;1900m是岳桦的最适生长区,林线外环境不利于岳桦生长,限制了岳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 海拔 光谱反射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阶混合型积分微分方程的周期边值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福保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330,共8页
在有一般化的上下解的条件下 ,研究了一阶混合型积分微分方程的周期边值问题的可解性和最小最大解的存在性· 讨论基于迭合度方法 ,单调迭代方法和新的比较定理·
关键词 单调迭代 混合型 积分微分方程 周期边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线树种岳桦幼树叶功能型性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启鹏 郭志华 +1 位作者 孙玲玲 王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94-3601,共8页
通过研究沿不同海拔岳桦幼树叶功能型性状,揭示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岳桦叶面积(LA)逐渐降低,比叶重(LMA)增加,但LMA较高的可塑性指数表明其适应更依赖叶片的薄厚变化;②岳桦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下降,但... 通过研究沿不同海拔岳桦幼树叶功能型性状,揭示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岳桦叶面积(LA)逐渐降低,比叶重(LMA)增加,但LMA较高的可塑性指数表明其适应更依赖叶片的薄厚变化;②岳桦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下降,但类胡萝卜素Car和Car/Chl显著升高,Chlb和Car/Chl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指数,更倾向于吸收蓝紫光和保护光合器官;③岳桦叶氮含量(Narea和Nmass)在海拔1800—1900m间最低,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均表现较高,但Chl/Nmass却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Nmass比Narea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指数,对光能的吸收更依赖Nmass对Chl的贡献,高海拔主要将更多的氮投资于光合器官的保护(1900m以上),低海拔则更倾向于光合生产(1800m以下);④随海拔升高,MDA增加,但随之抗氧化物质DS、Pro和APX活性增加,负责对活性氧的抵御和清除,但APX活性最大的可塑性指数表明活性氧的清除更依赖于酶促系统,但在海拔1900m以上,APX活性差异不显著,生理抗性逐渐下降,限制岳桦继续向高海拔生长;⑤抗氧化物质可塑性指数最高,叶绿素和叶形态次之,叶氮最低,表明随海拔升高,岳桦林以保护自身的生存为最主要的适应策略机制,然后以增加吸收光能的Chlb及LMA指标为主要生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 海拔 林线 叶功能型性状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牛皮杜鹃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的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包剑利 殷秀琴 李晓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20-3328,共9页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高山常绿小灌木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物网袋法对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42°03'41.23″N,128°03'12.75″E...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高山常绿小灌木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物网袋法对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42°03'41.23″N,128°03'12.75″E,1900 m)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进行了为期1a的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研究,采用4、2 mm和0.01 mm三种网孔凋落物袋来控制不同体型的土壤动物的参与,以研究凋落物的分解率、养分动态及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2 mm和0.01 mm网孔凋落物分解率分别为34.19%、31.22%和25.45%。分解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性。从总体上来看,网袋内凋落物的总氮含量先增后减;C/N呈下降趋势。对分解起主要作用的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和等节跳科。土壤动物总个体数与养分元素的释放关系显著,中小型土壤动物对有机碳的释放起到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10月末试验结束,全部土壤动物对牛皮杜鹃凋落物分解质量损失的贡献率为25.57%,中小型土壤动物贡献率(16.88%)>大型土壤动物贡献率(8.69%)。大型土壤动物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在牛皮杜鹃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具有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牛皮杜鹃凋落物 养分动态 分解作用 岳桦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树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光裕 王秀华 +1 位作者 杨东升 李建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31,共9页
本研究以白桦(BetulaPlatyphylla)、岳桦(B.ermanii)、黑桦(B.davurica)、枫桦(B.castata)4种桦树的1~16年生侧枝、主干以及1~8年生实生苗的树皮为试材,并作显微切片,... 本研究以白桦(BetulaPlatyphylla)、岳桦(B.ermanii)、黑桦(B.davurica)、枫桦(B.castata)4种桦树的1~16年生侧枝、主干以及1~8年生实生苗的树皮为试材,并作显微切片,比较其结构上的差别。结果表明:桦树的树皮由多层周皮、黑色死组织和次生韧皮部组成;周皮的木栓层有薄木栓和厚木栓之分,不同树种其分化比例和时间均不相同,故不能用其鉴别桦树的年龄;桦树的第一层周皮的木检形成层起源于厚角组织,且寿命较长,据观察15a左右仍在进行分裂活动;白桦的木栓细胞伸长最快,枫桦的木栓细胞壁最厚,加之黑色死组织的紧固,致使树干上常保持有较厚的周皮,不易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黑桦 枫桦 岳桦 周皮 树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格局及其主导因子 被引量:23
14
作者 上官淮亮 刘鸿雁 +1 位作者 胡国铮 郭伟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3-560,共8页
为探究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格局以及生物因素(树种)和非生物因素(气候)在其中的作用,选取内蒙古高原东南缘4种典型乔木(樟子松、白桦、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叶片、树干中的可溶性糖... 为探究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格局以及生物因素(树种)和非生物因素(气候)在其中的作用,选取内蒙古高原东南缘4种典型乔木(樟子松、白桦、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叶片、树干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及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型树种NSC各组分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格局(生长季初期短暂上升,生长季旺期持续下降,生长季末期由于生长减缓而逐渐回升),说明气候因素在NSC季节动态中起主导作用。不同树种NSC季节均值总体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白桦NSC各组分含量均高于樟子松,体现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加干旱的局地气候条件使得樟子松NSC含量高于小叶杨及华北落叶松,说明干旱林线NSC含量影响因子的复杂性。叶片可溶性糖及TNC含量高于树干,而淀粉含量低于树干,这与植物不同器官的功能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季节格局 干旱林线 小叶杨 樟子松 白桦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长白山岳桦林下草本植物和土壤肥力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云玉 朱孟美 +4 位作者 靳英华 许嘉巍 张英洁 王慧赟 赵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757,共10页
选取长白山岳桦林中的岳桦-蟹甲草群落(Comm.Betula ermanii-Parasenecio forrestii)、岳桦-藜芦群落(Comm.Betula ermanii-Veratrum nigrum)和岳桦-小叶章群落(Comm.Betula ermanii-Deyeuxia purpurea)开展野外模拟氮沉降实验,采用野... 选取长白山岳桦林中的岳桦-蟹甲草群落(Comm.Betula ermanii-Parasenecio forrestii)、岳桦-藜芦群落(Comm.Betula ermanii-Veratrum nigrum)和岳桦-小叶章群落(Comm.Betula ermanii-Deyeuxia purpurea)开展野外模拟氮沉降实验,采用野外原位模拟实验方法,设置对照(0 kg·hm-2·a-1)、低氮(30 kg·hm-2·a-1)、中氮(50 kg·hm-2·a-1)和高氮(100 kg·hm-2·a-1)4个氮处理水平,测定草本植物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研究岳桦林下草本层植物和土壤肥力对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显示:(1)岳桦林下草本植物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加速生长,小叶章对氮沉降的响应较为敏感,藜芦次之,蟹甲草最弱;(2)氮添加造成林下土壤肥力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特别是岳桦-小叶章群落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最明显;土壤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增大,岳桦-蟹甲草群落下的土壤总氮和速效氮增加最多;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减小,岳桦-小叶章群落下的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减少最多。本研究结果表明氮添加在短期内会促进长白山岳桦林下草本植物生长,尤其是小叶章的生长,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磷的释放,逐步改变土壤肥力并反馈给植物,促使其进一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长白山岳桦林 草本植物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与西坡岳桦种群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彩玲 景嘉慧 +3 位作者 许嘉巍 靳英华 张英洁 陈雪莹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0,共10页
本研究通过植被调查,从密度、胸径、树高、树龄、世代和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长白山北坡与西坡岳桦(Betula ermanii Cham.)种群的坡向差异及随海拔变化的坡向差异,探讨植被坡向差异的干扰因素。结果显示,整体上北坡岳桦种群胸径、二... 本研究通过植被调查,从密度、胸径、树高、树龄、世代和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长白山北坡与西坡岳桦(Betula ermanii Cham.)种群的坡向差异及随海拔变化的坡向差异,探讨植被坡向差异的干扰因素。结果显示,整体上北坡岳桦种群胸径、二代木比重显著大于西坡,一代木比重则相反,说明尽管西坡生境优于北坡,但西坡植被演替落后于北坡,同时受干扰的因素多于北坡。北坡与西坡岳桦种群特征随海拔变化的趋势存在统一性,岳桦种群密度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单峰”型变化;其中北坡岳桦胸径、树高、树龄、二代木比重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随机-聚集变化趋势,说明在较低和较高海拔岳桦只能占据部分生境,符合一般山地植被特征。西坡岳桦树龄、树高随海拔波动减小,种群呈聚集分布;同时不同海拔的岳桦种群特征坡向差异也不同,海拔1600~1700 m,西坡岳桦胸径、树高、树龄小于北坡,而种群密度大于北坡;海拔1800~2100 m,西坡岳桦胸径、树高、树龄大于北坡,而种群密度小于北坡。研究结果说明西坡的干扰随海拔呈随机性,具有风干扰的特征,推测除已知的火山喷发、火山灰侵蚀干扰以及生境条件差异外,风干扰也是产生岳桦种群坡向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岳桦 种群特征 坡向差异 风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西坡郁闭型林线不同植物种群动态特征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东 褚丽娟 +2 位作者 费龙 刘惠清 吴正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以长白山西坡一段地势平坦的郁闭型岳桦(Betula ermanii)林线为研究区,连续设置25个样方(10m×10m),对样方内所有岳桦树木的胸径、生长特征和林下主要灌木、草本植物的盖度、高度进行常规统计分析,探讨了区内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特征... 以长白山西坡一段地势平坦的郁闭型岳桦(Betula ermanii)林线为研究区,连续设置25个样方(10m×10m),对样方内所有岳桦树木的胸径、生长特征和林下主要灌木、草本植物的盖度、高度进行常规统计分析,探讨了区内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样方内以大径级树木为主,幼树与小树相对较少,大量枯立木、倒木显示树木死亡率较高,此处林线由于乔木种群--岳桦的萎缩呈退缩态势.小叶章种群(Deyeuxia angustifolia)扩张现象明显,有独占此地所有生态位的趋势.岳桦在风倒木根部以无性繁殖方式繁衍幼苗、主干基部小树枝大量生长等特殊生理变化应对不利的竞争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西坡 郁闭型林线 岳桦 种群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静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66-69,共4页
为了解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动态特征,本文通过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样地调查,编制岳桦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岳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龄级增加,岳桦种群结构呈典型反“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岳桦种群存活个体... 为了解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动态特征,本文通过长白山林线岳桦种群样地调查,编制岳桦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岳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龄级增加,岳桦种群结构呈典型反“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岳桦种群存活个体数和生命期望呈下降趋势,而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呈上升趋势;岳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II型(对角线型);岳桦种群的生存率曲线呈递减趋势,累计死亡率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呈递增趋势,死亡密度曲线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林线 岳桦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