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_3+GFH+BF”再生水处理工艺不同阶段出水中藻类的生长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娜 杨建 +2 位作者 吕刚 张军 季玉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8,44,共5页
采用"O3+GFH+BF"工艺作为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水质维持措施,为了考察该组合工艺的有效性及确定起决定作用的处理单元,将各工艺段出水置于气候培养箱,模拟外界自然条件开展藻类生长试验,结合水质变化规律,考察不同处理单元出水... 采用"O3+GFH+BF"工艺作为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水质维持措施,为了考察该组合工艺的有效性及确定起决定作用的处理单元,将各工艺段出水置于气候培养箱,模拟外界自然条件开展藻类生长试验,结合水质变化规律,考察不同处理单元出水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开始前"O3+GFH+BF"保障工艺出水相较于二级出水,BOD5、COD、TP、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71.8%、49.4%、96.6%、93.7%和15.3%。经过一个藻类的生长周期(约1个月)的培养后,各处理单元出水中均出现丝状绿藻;人工湖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53 mg.m-3,远低于二级出水中的220 mg.m-3。"O3+GFH+BF"保障工艺能有效抑制再生水景观回用过程中藻类的生长。试验中磷是主要限制因子,确定了GFH工艺是防止景观湖防富营养化的决定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富营养化 景观水体 “O3+GFH+bf”工艺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原型系统上BFS算法设计实现与测试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衡冬冬 唐玉华 +2 位作者 易晓东 刘向阳 周侗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4,共8页
相对于传统应用,大数据应用表现出并行性高、访存数据量大、访存模式不规则、程序访存时空局部性差等特性,对传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Graph500是评测计算机系统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基准测试排名,BFS算法是Graph500的核心程序... 相对于传统应用,大数据应用表现出并行性高、访存数据量大、访存模式不规则、程序访存时空局部性差等特性,对传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Graph500是评测计算机系统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基准测试排名,BFS算法是Graph500的核心程序,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应用。从1-D数据划分、优化的混合算法设计和远程通信方式设计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在课题组设计的大数据处理并行结构原型系统上设计实现了多节点的并行BFS算法,在222顶点、226边的数据规模下取得了803.8MTEPS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节点并行BFS算法的性能测试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处理 Graph500 并行bfS 并行结构原型系统 性能测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CA分析中国典型钢铁企业的环境负荷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成康 陈杉 +1 位作者 陈胜 王申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7-181,共5页
为得到钢材的环境负荷,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中国典型钢铁企业中不同流程中的各工序,系统、定量地分析评价环境负荷.采用GaBi 4.3软件提供的CML2001环境影响分类方法,将各工序的环境影响进行分类,并根据特征化因子,分析生产1 t钢材产... 为得到钢材的环境负荷,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中国典型钢铁企业中不同流程中的各工序,系统、定量地分析评价环境负荷.采用GaBi 4.3软件提供的CML2001环境影响分类方法,将各工序的环境影响进行分类,并根据特征化因子,分析生产1 t钢材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长流程生产过程主要的环境影响是焦化、烧结、高炉炼铁和废钢回收环节产生的水生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化石能源耗竭和矿产资源耗竭等.其中,长流程的炼钢过程对气候变化、人体毒性、水生生态毒性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较大,分别约占该类型总环境影响值的30%,95%,50%和90%;短流程生产过程主要的环境影响为铁水和电炉炼钢过程产生的气候变化、酸化和光化学臭氧形成等.该研究结果可为钢铁企业调整两种不同流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准确发现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节能降耗、降低环境负荷的潜力所在,从而有利于钢铁企业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或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钢铁联合企业 长流程 短流程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祥官 刘芳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2-470,共9页
从运筹学与控制论角度论述高炉过程的控制复杂性 ,提出在过程优化基础上的智能控制规律和三维预测控制概念 ,阐述了高炉冶炼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的工作流程 .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高炉炼铁优化专家系统》的推广实践表明 。
关键词 高炉炼铁 过程优化 智能控制 数学模型 三维预测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生产长流程工序能耗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仇晓磊 孟庆玉 洪新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53,共5页
在物料平衡和热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工艺参数,建立了以高炉-转炉-轧钢为代表的钢铁生产长流程的工序能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获得不同生产条件下各工序能耗的计算最小值和长流程的吨钢可比能耗。同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变化对工序... 在物料平衡和热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工艺参数,建立了以高炉-转炉-轧钢为代表的钢铁生产长流程的工序能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获得不同生产条件下各工序能耗的计算最小值和长流程的吨钢可比能耗。同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变化对工序能耗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生产 长流程 工序能耗模型 吨钢可比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钢3200m^3高炉过程控制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学启 陆明春 《炼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7,共6页
对天钢3200m^3高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功能进行了阐述。在设备控制层,通过对四个方案的比较,选择了全PLC方案,与未来的基于总线的控制系统(FCS)思想一致;在专家系统应用方面,着重强调实施环节的重要性。认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应为... 对天钢3200m^3高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功能进行了阐述。在设备控制层,通过对四个方案的比较,选择了全PLC方案,与未来的基于总线的控制系统(FCS)思想一致;在专家系统应用方面,着重强调实施环节的重要性。认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应为将来的管理自动化留有接口,当企业完备其过程控制系统(PCS)后,应该考虑MES和ERP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过程控制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空间重构的一类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志伟 贺顺 +1 位作者 廖桂生 刘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5-1119,共5页
针对多维阵列的全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运算量大和小样本条件下性能下降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子空间重构技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SRC-BF)。该方法利用多维域的全维阵列数据可分维构造的特点,首先在训练样本集上估计分维阵列数据的信号子... 针对多维阵列的全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运算量大和小样本条件下性能下降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子空间重构技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SRC-BF)。该方法利用多维域的全维阵列数据可分维构造的特点,首先在训练样本集上估计分维阵列数据的信号子空间;然后基于张量积性质重构全维信号子空间并自适应剔除交叉项;最后采用子空间投影算法计算自适应加权矢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运算复杂度,能有效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输出信干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信号处理 自适应波束形成 子空间投影 子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在高炉炼铁能耗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光 刘文涛 《冶金能源》 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
针对某炼铁厂建立了高炉炼铁的铁素平衡模型,对高炉铁水和炉渣产量等物流参数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到了比较可靠的物流生产数据。为了预测铁水温度、BFG产量、BFG热值和日发电量,利用广义回归网络建立了高炉炼铁工序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 针对某炼铁厂建立了高炉炼铁的铁素平衡模型,对高炉铁水和炉渣产量等物流参数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到了比较可靠的物流生产数据。为了预测铁水温度、BFG产量、BFG热值和日发电量,利用广义回归网络建立了高炉炼铁工序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平衡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其它生产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验证。提出了高炉炼铁工序能耗预测的计算方法,为组织生产能耗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炼铁 工序能耗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量子行为的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被引量:23
9
作者 章国勇 伍永刚 谭宇翔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4-621,共8页
为改善细菌觅食优化(BFO)算法中群体信息共享机制,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该文将细菌个体放在量子空间中描述,根据细菌群体信息建立量子化的势能阱模型,通过蒙特卡洛随机采样完成繁殖操作,使得细菌群能对整个空间进行搜索。针对BFO算... 为改善细菌觅食优化(BFO)算法中群体信息共享机制,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该文将细菌个体放在量子空间中描述,根据细菌群体信息建立量子化的势能阱模型,通过蒙特卡洛随机采样完成繁殖操作,使得细菌群能对整个空间进行搜索。针对BFO算法中趋化步长一致的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动态缩进控制策略,在保证算法收敛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个体全局寻优的几率。标准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具有精度高、成功率大、全局寻优性能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 量子行为 细菌觅食 趋化步长 动态缩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土微波诱导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洪光 王鹏 +2 位作者 张国宇 马慧俊 姜思朋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OP)技术,以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催化剂,对雅格素蓝BF BR150%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实验采用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0g与50mL雅格素蓝BF BR150%水溶液(固液比为1∶5)混合,微波功率500W辐照处理5min。...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OP)技术,以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催化剂,对雅格素蓝BF BR150%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实验采用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0g与50mL雅格素蓝BF BR150%水溶液(固液比为1∶5)混合,微波功率500W辐照处理5min。在此工艺下,废水中雅格素蓝BF BR150%的脱色率达到83. 12%。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微波辐射场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凹凸棒石表面通过吸附氧化协同作用而被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氧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表观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lnC= 0. 1186t-4. 6356,r= 0. 9716,反应速率常数k=1. 186×10-1 min-1,半衰期t =5. 8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导氧化工艺 脱色 雅格素蓝bf-BRl50% 改性凹凸棒石粘土 废水处理 微波加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稳定Q过程构造的一个等价条件
11
作者 唐有荣 刘再明 侯振挺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给出了 Q过程构造的等价条件 ,证明了 Q过程的构造等价于一个条件方程组的解 ,以此方法求出了所有的 Q过程、F过程、B过程及
关键词 Q-矩阵 B过程 F过程 bf过程 全稳定Q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钢6号高炉降低工序能耗的技术攻关
12
作者 牛卫军 张晓亮 赵正清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19,23,共4页
对安钢6号高炉降低工序能耗技术攻关进行了总结。通过精料,优化高炉操作,加强上料和出铁管理,TNPM设备运作等,使6号高炉在2006年2月工序能耗达到442kgce/t,比去年同期降低67kgce/t。
关键词 高炉 工序能耗 操作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神经网络混合模型的学习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雷 陈宗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680-2682,2686,共4页
针对混合智能模型的多神经网络结构特征,提出一种模型参数的在线辨识算法。该算法在起始阶段利用混沌优化算法寻找初始点,随后采用BFS法完成参数寻优过程。对处于扰动状态下的预分馏塔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一类多神经网... 针对混合智能模型的多神经网络结构特征,提出一种模型参数的在线辨识算法。该算法在起始阶段利用混沌优化算法寻找初始点,随后采用BFS法完成参数寻优过程。对处于扰动状态下的预分馏塔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一类多神经网络模型的在线参数辨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建模 神经网络 混沌优化 变尺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镁铁精矿复合造块法制备中低碱度炉料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荣华 刘兵兵 +3 位作者 张元波 李光辉 蒋心泰 姜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酒钢酸性炉料短缺,酸、碱炉料不平衡问题成为高炉炼铁降本的制约因素之一。酒钢烧结主料(综合精矿简称综精)因含有50%的磁化焙烧磁选精矿和氧化镁含量高导致其制粒与烧结焙烧性能差。本文采用常规烧结和复合造块工艺开展了酒钢自产劣质... 酒钢酸性炉料短缺,酸、碱炉料不平衡问题成为高炉炼铁降本的制约因素之一。酒钢烧结主料(综合精矿简称综精)因含有50%的磁化焙烧磁选精矿和氧化镁含量高导致其制粒与烧结焙烧性能差。本文采用常规烧结和复合造块工艺开展了酒钢自产劣质铁精矿制备中低碱度炉料的可行性及其造块产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造块法可以利用自产劣质原料解决酒钢高炉酸性炉料不足的问题,成功制备出机械和冶金性能俱佳的碱度为1.5的炉料。相比于高碱度1.8的常规烧结,碱度为1.5的复合造块产品成品率提高16.7%,转鼓强度提高17.1%,造块固体燃耗下降18.4%。复合造块产品的冶金性能良好,还原粉化率和还原度分别高达95.2%、8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铁精矿 复合造块法 中低碱度炉料 冶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锌高炉瓦斯泥造球工艺 被引量:2
15
作者 佟志芳 陈涛 +1 位作者 张鹏 姜喜远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40-44,共5页
对含锌高炉瓦斯泥配加转炉污泥造球工艺进行研究,主要考察瓦斯泥与转炉尘泥比例、造球时间、加水量、黏结剂的用量以及煤粉的添加量对物料成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炉瓦斯泥与转炉污泥质量比为2.5∶1、造球时间20 min、水分18%、膨... 对含锌高炉瓦斯泥配加转炉污泥造球工艺进行研究,主要考察瓦斯泥与转炉尘泥比例、造球时间、加水量、黏结剂的用量以及煤粉的添加量对物料成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炉瓦斯泥与转炉污泥质量比为2.5∶1、造球时间20 min、水分18%、膨润土添加量1%、配煤量10%的条件下,湿球落下强度6.9次/0.5m、抗压强度18 N/个,干球抗压强度80.36 N/个,球团强度满足转底炉生产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瓦斯泥 转炉污泥 造球工艺 转底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高炉软熔带位置状态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贵军 蒋朝辉 +2 位作者 桂卫华 阳春华 谢永芳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3,共9页
针对高炉(Blast furnace,BF)软熔带位置状态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具有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高炉软熔带位置状态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新方法.首先,在对高炉生产过程参数进行整理、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可拓理论和熵... 针对高炉(Blast furnace,BF)软熔带位置状态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具有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高炉软熔带位置状态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新方法.首先,在对高炉生产过程参数进行整理、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可拓理论和熵权法确定第一级评判的隶属矩阵和模糊权向量,进行一级模糊评判.其次,以一级评判结果矩阵构成第二级评判的隶属矩阵,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的第二级模糊权向量,进行二级模糊评判.利用物元的可拓性定性分析和可拓集合论的关联函数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高炉软熔带位置状态的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最后,以某钢铁厂2 650 m3高炉为实例对其软熔带位置状态进行综合评判,所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软熔带 可拓理论 熵权 层次分析法 两级模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某钢铁厂高炉瓦斯泥球团制备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奎松 刘松利 +2 位作者 张士举 周兰花 曹丽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用聚乙烯醇(PVA)作攀枝花某钢铁厂高炉瓦斯泥造球黏结剂,研究并优化瓦斯泥造球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样10 min的瓦斯泥造球粉料较好,球团落下次数最高工艺条件:PVA浓度为0.4%,造球加水量为1/30,成球压力8 MPa。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生球和... 用聚乙烯醇(PVA)作攀枝花某钢铁厂高炉瓦斯泥造球黏结剂,研究并优化瓦斯泥造球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样10 min的瓦斯泥造球粉料较好,球团落下次数最高工艺条件:PVA浓度为0.4%,造球加水量为1/30,成球压力8 MPa。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生球和干球团落下次数分别为12.5次/个和22.5次/个,抗压强度分别为52.3 N/个和136.4 N/个,干球耐磨指数为1.59%,干球转鼓指数为97.87%,符合竖炉直接还原入炉球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泥 球团 正交试验 压球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二烧整粒系统的设计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腾渊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烧结矿分级入炉和高炉返矿筛分 ,是鞍钢二烧在国内首次采用的两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该两项技术的工艺特点及效益。
关键词 烧结矿分级 高炉返矿 筛分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mm改性聚氨酯/玄武岩纤维复合绝缘子芯棒的制备
19
作者 杨红军 吴兆峰 +2 位作者 邹毅 杨小利 代巍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5,共4页
以改性聚氨酯(PUA)为基体,玄武岩纤维(BF)为增强材料,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了?50 mm的PUA/BF复合材料芯棒。重点研究了拉挤速率和纤维含量等对大直径PUA/BF复合芯棒力学性能、渗透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拉挤速度为300 mm/m... 以改性聚氨酯(PUA)为基体,玄武岩纤维(BF)为增强材料,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了?50 mm的PUA/BF复合材料芯棒。重点研究了拉挤速率和纤维含量等对大直径PUA/BF复合芯棒力学性能、渗透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拉挤速度为300 mm/min,纤维含量为79.7%,偶联剂为KH570时,PUA/BF复合芯棒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生产效率高、致密性好、品红测试合格,SEM测试显示树脂对纤维具有非常好的粘附性和浸润性,水扩散试验表明在水煮100 h后泄露电流仅为31μA,满足特高压线路复合绝缘子绝缘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树脂 玄武岩纤维 复合材料 拉挤工艺 品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竹纤维/聚乳酸单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海宇 张蔚 +2 位作者 姚文斌 张金烨 祁献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4,共5页
为了制备高性能的长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层压工艺的基础上,提出并对比了PLA纤维包缠法、捻合法制备工艺。通过制备3种不同工艺的BF/PLA单向层合板,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其力学性能及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捻合工艺制备... 为了制备高性能的长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层压工艺的基础上,提出并对比了PLA纤维包缠法、捻合法制备工艺。通过制备3种不同工艺的BF/PLA单向层合板,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其力学性能及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捻合工艺制备的层合板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69.69 MPa,弯曲强度为61.28 MPa,与层压工艺相比,其拉伸强度提高了35.74%,弯曲强度提高了8.42%。与其他2种工艺相比,捻合工艺制备的样品的拉伸断面较为平整,竹纤维拔出明显减少,因此,该方法提高了长竹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强度。吸湿性实验表明,3种工艺制备的层合板的吸湿性均不符合Fick定律,但层压工艺的层合板的吸湿性较低,材料耐水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PLA复合板 复合工艺 绿色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吸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