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3-D in vitro tumor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bacteria-mediated gene delivery
1
作者 Nelita T.Elliott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S1期1-2,共2页
Introduction Cancer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of gene therapy and currently represents the disease in most clinical trials[1]. Strategies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include: (1) stim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cel... Introduction Cancer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of gene therapy and currently represents the disease in most clinical trials[1]. Strategies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include: (1) stim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cells,(2) delivery of specific enzy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A 3-d in vitro tumor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bacteria-mediated gene deli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CuSn_(0.3)/SiO_(2)催化剂上的裂解汽油C_(8)芳烃选择性加氢反应本征动力学与固定床反应器数学模型
2
作者 王盈瑞 季国争 周志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1,共10页
苯乙烯是石化工业中的重要单体,可通过裂解汽油抽提法制备。为防止微量苯乙炔混入苯乙烯中,导致下游催化剂中毒和产品不达标,工业上普遍采用选择性加氢反应来去除苯乙炔。以裂解汽油C_(8)芳烃为原料,首先采用Ni_(3)CuSn_(0.3)/SiO_(2)... 苯乙烯是石化工业中的重要单体,可通过裂解汽油抽提法制备。为防止微量苯乙炔混入苯乙烯中,导致下游催化剂中毒和产品不达标,工业上普遍采用选择性加氢反应来去除苯乙炔。以裂解汽油C_(8)芳烃为原料,首先采用Ni_(3)CuSn_(0.3)/SiO_(2)催化剂粉末,在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研究了60~90℃和0.2~1.0 MPa条件下苯乙炔和苯乙烯的浓度变化规律,得到了苯乙炔→苯乙烯和苯乙烯→乙苯的本征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6.33 kJ·mol^(-1)和68.95 kJ·mol^(-1)。然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采用Ni_(3)CuSn_(0.3)/SiO_(2)颗粒,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进料H_(2)/苯乙炔的摩尔比和苯乙炔浓度对裂解汽油C_(8)芳烃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影响,并建立了反应器数学模型来描述该反应过程,分析了各组分效率因子沿反应器轴向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固定床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苯乙炔、苯乙烯和乙苯的反应器出口浓度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9.8%、0.3%和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3)CuSn_(0.3)/SiO_(2) 反应动力学 反应器数学模型 苯乙炔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相双绕组异步发电机自激起励时谐波谐振问题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顾伟峰 马伟明 +2 位作者 王东 肖飞 张波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7-171,共5页
12/3相双绕组异步发电机是将交直流双绕组发电理论应用到异步发电中、作为独立电源而提出的。这种电机在定子上布置了两套绕组,即一套4Y移15°十二相整流绕组和一套三相静止励磁绕组(或称补偿绕组)。其中整流绕组经整流桥向直流负... 12/3相双绕组异步发电机是将交直流双绕组发电理论应用到异步发电中、作为独立电源而提出的。这种电机在定子上布置了两套绕组,即一套4Y移15°十二相整流绕组和一套三相静止励磁绕组(或称补偿绕组)。其中整流绕组经整流桥向直流负载供电,而励磁绕组提供无功功率,以保持负载时整流绕组端电压不变。当发电机十二相绕组并接起励电容后起动时发生了高次谐波谐振,导致无法建立基波电压。该文分析了发生谐振后的电机内气隙磁场的特点,查明了发生谐波谐振的原因,提出了研究双绕组异步发电机自激起励时谐波谐振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了发生谐振后的稳态等值电路,最后得到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相双绕组异步发电机 自激起励 谐波 谐振 励磁绕组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R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付伟 赵俊伟 陈国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分析3-PRS并联机构复杂的正向运动问题,判定出一组利用数值法求解出来的合适正解,建立了一种3-PRS并联机构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数学模型,并对正向运动进行了解析,将各组正解所对应的3-PRS并联机构位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和... 为分析3-PRS并联机构复杂的正向运动问题,判定出一组利用数值法求解出来的合适正解,建立了一种3-PRS并联机构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数学模型,并对正向运动进行了解析,将各组正解所对应的3-PRS并联机构位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和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该3-PRS并联机构的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S并联机构 运动学 数学模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小麦丰优3号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婷婷 李玉军 +3 位作者 石明 姚正奎 查仕莲 张发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49-50,共2页
以播种量(x1)和氮(x2)、磷(x3)、钾(x4)肥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高产抗病小麦丰优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y=305.75+11.67x2+14.5x4-9.270 83x22-8.02x24。综合... 以播种量(x1)和氮(x2)、磷(x3)、钾(x4)肥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高产抗病小麦丰优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y=305.75+11.67x2+14.5x4-9.270 83x22-8.02x24。综合得到丰优3号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是:施用2 000 kg/667m2农家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播种量6 kg/667m2,氮施用量22.5 kg/667m2,钾施用量30 kg/667m2,不施磷肥,产量可达314.63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优3 回归设计 产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稻3号综合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城 王伯伦 +1 位作者 王慧新 赵新华 《垦殖与稻作》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沈稻3号增产潜力,采用规范化设计,研究了播种密度、插秧穴距、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合理施用氮肥,合理搭配播种密度与施钾量、施氮量... 为了进一步挖掘沈稻3号增产潜力,采用规范化设计,研究了播种密度、插秧穴距、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合理施用氮肥,合理搭配播种密度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采用最佳模拟配合法,建立大于9375kg/hm2的高产栽培农艺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76.08~78.35g/m2,插秧穴距14.65~15.21cm,施氮量161.00~164.55kg/hm2,施磷量39.92~41.51kg/hm2,施钾量145.23~151.2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稻3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优化调节 增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3-PR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凯 张赤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8-521,共4页
以对称3-PRR平面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矢量分析建立了3-PR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方程,并对机构的位置正逆解进行了理论求解和Matlab求解,在理论求解机构位置正解时使用了半角公式法。运用Pro/E的M... 以对称3-PRR平面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矢量分析建立了3-PR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方程,并对机构的位置正逆解进行了理论求解和Matlab求解,在理论求解机构位置正解时使用了半角公式法。运用Pro/E的Mechanism模块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并将动平台中心点的仿真轨迹与规划的路径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及机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RR并联机构 运动学模型 位置正逆解 运动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甘薯龙岩7-3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金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尿素施用量163.05~191.55kg.hm-2;过钙施用量546.6~653.4kg.hm-2;硫酸钾施用量510.3~614.55kg.hm-2;种植密度5.45万~5.80万株;②4个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钾肥>密度>氮肥>磷肥;③各因素间对产量影响皆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④较高水平的施钾量和施氮量有利于产量的提高;⑤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大中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龙岩7-3 数学模型 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S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几何法的研究
9
作者 颉潭成 潘安邦 +1 位作者 陈孟会 李先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23-125,129,共4页
与串联机器人不同,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的推导过程复杂。常见的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求解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析法推导过程十分繁琐,容易出现错误且不易排查;数值法对奇异点的处理存在缺陷。为了避免以上的缺点,以3-HSS并联机构为研... 与串联机器人不同,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的推导过程复杂。常见的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求解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析法推导过程十分繁琐,容易出现错误且不易排查;数值法对奇异点的处理存在缺陷。为了避免以上的缺点,以3-HSS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行四边形结构的特点对3-HSS并联机构模型进行简化。将立体几何问题简化为多个相关的平面几何问题,得到了基于几何法的3-HS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显式方程组。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SS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 数学模型 几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3-PRC柔性并联微操作平台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祥春 李杨民 +1 位作者 丁冰晓 徐洪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9-714,共6页
采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设计了一种带有二级杠杆放大机构的3-PRC柔性并联微操作平台,该平台能实现空间三自由度的微小平移运动,放大机构的理论与有限元仿真分析放大倍数分别为8.772和8.245。首先采用矢量法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 采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设计了一种带有二级杠杆放大机构的3-PRC柔性并联微操作平台,该平台能实现空间三自由度的微小平移运动,放大机构的理论与有限元仿真分析放大倍数分别为8.772和8.245。首先采用矢量法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了其运动学正、逆解和雅克比矩阵。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并绘制了平台的工作空间,最后对机构的解耦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机构的耦合性误差小,可以实现空间三自由度微纳米级别的运动,具有较大的运动空间和良好的运动解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微操作平台 二级杠杆放大机构 运动学 工作空间 解耦性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毛豆3号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永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18-722,共5页
为探讨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毛豆3号产量与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及种植密度等主要栽培因子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项主要栽培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纯氮的增产效... 为探讨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毛豆3号产量与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及种植密度等主要栽培因子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项主要栽培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纯氮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当纯氮量为22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0 509.54kg.hm-2;其次是氧化钾,增产较明显,当氧化钾为22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0 473.44kg.hm-2。在一定范围内,五氧化二磷用量对产量有增产的影响,但超过某一范围,增产呈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反而下降,因该品种分枝性强,控制密度尤为重要。以毛豆3号鲜荚产量在10 000kg.hm-2以上为目标产量的最优栽培方案:纯氮130.05~147.80kg.hm-2,五氧化二磷284.27~313.97kg.hm-2,氧化钾144.77~161.03kg.hm-2,种植密度20.15万~21.33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毛豆3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识的轴向磁悬浮轴承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学涛 邓智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4,共9页
磁悬浮轴承可有效地提升高速电机的临界转速,然而轴向磁悬浮轴承在转子高转速和材料实心的情况下涡流效应显著。针对该情况下实心轴向磁悬浮轴承的建模问题,使用等效磁路法建立轴向磁悬浮轴承模型时常会忽略涡流效应,导致理论模型与实... 磁悬浮轴承可有效地提升高速电机的临界转速,然而轴向磁悬浮轴承在转子高转速和材料实心的情况下涡流效应显著。针对该情况下实心轴向磁悬浮轴承的建模问题,使用等效磁路法建立轴向磁悬浮轴承模型时常会忽略涡流效应,导致理论模型与实际模型存在较大误差。为了得到更贴近实际的轴向磁悬浮轴承精确模型,针对一种混合型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轴向部分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进行了闭环辨识,研究了分数阶模型阶次的确定流程和误差准则,得到了轴向磁悬浮轴承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分数阶系统模型能够弥补整数阶模型在高频段上的相位特性误差,在整个频域上有着更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机 磁悬浮轴承 三自由度混合型磁悬浮轴承 数学模型 系统辨识 分数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三轴数字陀螺仪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彭孝东 陈瑜 +2 位作者 李继宇 闫国琦 张铁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5,69,共4页
MEMS陀螺仪作为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在物体姿态监测与导航控制中有着广泛应用。根据三轴数字陀螺仪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三轴数字陀螺仪的标定实验,介绍了数学模型中陀螺仪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以及零偏移值的计算与处理方法。理论分析与... MEMS陀螺仪作为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在物体姿态监测与导航控制中有着广泛应用。根据三轴数字陀螺仪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三轴数字陀螺仪的标定实验,介绍了数学模型中陀螺仪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以及零偏移值的计算与处理方法。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且标定结果精度高,标定后的解算矩阵可为后续姿态解算和导航控制提供较为准确的量测数据,同时,该标定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对MEMS三轴数字陀螺仪的标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三轴陀螺仪 数学模型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工程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及其在三峡船闸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4
作者 陈昌彦 张菊明 +1 位作者 杜永廉 王思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提出用各种线符及其组合概化岩体结构和物性两类信息,并建立起相应的拟合函数,实现工程地质结构及边坡工程开挖的三维模拟和再现。根据实测的离散点信息建立起三维可视化模型,显示任意位置的剖面和平切面图及其它方面的三维计算。最... 提出用各种线符及其组合概化岩体结构和物性两类信息,并建立起相应的拟合函数,实现工程地质结构及边坡工程开挖的三维模拟和再现。根据实测的离散点信息建立起三维可视化模型,显示任意位置的剖面和平切面图及其它方面的三维计算。最后成功地应用到长江三峡永久船闸边坡工程的三维地质结构模拟和信息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工程地质信息 三峡船闸 船闸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艇指挥综合模拟训练系统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锦标 施朝健 +3 位作者 陈希真 王胜正 关克平 石永辉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介绍船艇指挥综合模拟训练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构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并介绍为使系统达到逼真的仿真目标,模拟船艇模型调制、视景图像数据库建立和多通道图像融合以及系统软件连接等系统主要技术的实现.
关键词 系统仿真 船舶 数学模型 三维视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及其数学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大鸣 张红萍 +1 位作者 李冰绯 高永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9-704,共6页
从多孔介质微元体运动分析出发,建立了动床多孔介质内部流动连续和运动方程,给出了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 对多孔介质内部溶质大分子中流体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学模拟。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内部流动模型 数学模拟 溶质大分子 三维数学模型 Brinkman方程 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电力推进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仿真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巨涛 郭燚 郑华耀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653-658,共6页
通过详细推导,建立了船舶电力推进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双三相和单三相两种供电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双三相和单三相两种正交坐标变换方法分别将原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转化为dq轴上形式简化的模型。然后根据dq轴上数学模型分别完成了... 通过详细推导,建立了船舶电力推进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双三相和单三相两种供电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双三相和单三相两种正交坐标变换方法分别将原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转化为dq轴上形式简化的模型。然后根据dq轴上数学模型分别完成了两种模式下,供电电压含有不同谐波成分时的数字仿真,得出了仿真的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数学模型 坐标变换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非线性模型的改进切线模量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周干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8-462,共5页
切线模量描述是土体非线性模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首先,引入“半值强度指数”概念建立了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特征方程,分析了双曲线应力应变模型的数学缺陷。接着,根据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的控制微分方程,建立了土体... 切线模量描述是土体非线性模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首先,引入“半值强度指数”概念建立了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特征方程,分析了双曲线应力应变模型的数学缺陷。接着,根据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的控制微分方程,建立了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的3参数新模型,新模型克服了双曲线模型的缺陷;证明了双曲线模型是该新模型的特例。最后,在3参数新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土体的切线模量表达,给出了参数确定方法,并对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非线性模型 3参数应力应变模型 改进切线模量 数学特征方程 控制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值模拟在泵站侧向进水前池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芳芳 吴时强 +1 位作者 肖潇 况曼曼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9,共6页
泵站布置形式因进水方式不同通常分为正向和侧向两种进水方式,侧向进水时前池来流方向和前池中的主流方向存在夹角,此时由于弯道水流的运动特性,侧向进水前池容易产生主流脱壁、回流和漩涡等不良流态,难以形成良好的水泵进水条件,影响... 泵站布置形式因进水方式不同通常分为正向和侧向两种进水方式,侧向进水时前池来流方向和前池中的主流方向存在夹角,此时由于弯道水流的运动特性,侧向进水前池容易产生主流脱壁、回流和漩涡等不良流态,难以形成良好的水泵进水条件,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古德洛尔电厂一期侧向进水泵站前池,采用RNGκ-ε双方程紊流模型封闭雷诺平均的N-S方程,利用SIMPLEC算法对泵站前池及部分引水明渠水流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设计方案修改前后前池水流的流速、涡量、水面线等水力参量分布特性,并以典型断面流速分布均匀度为目标函数分析整流措施前后前池内流速分布均匀度变化,验证了增加合理的整流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前池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池 流场 紊流 三维数值模拟 整流措施 流速分布 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几何造型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邓旭阳 周淑秋 +2 位作者 郭新宇 赵春江 王纪华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62-66,共5页
通过对玉米根系形态建成过程根系的结构、生长及分布特点和规律观测研究,构建了描述玉米根系形态变化的数学模型。结合粒子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玉米根系生长的三维显示。其结果和实际的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过程基本... 通过对玉米根系形态建成过程根系的结构、生长及分布特点和规律观测研究,构建了描述玉米根系形态变化的数学模型。结合粒子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玉米根系生长的三维显示。其结果和实际的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过程基本一致,为农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根系模型。本模型结构简单、可交互、真实感强,可以较好地虚拟玉米根系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玉米根系 数学模型 粒子系统 形态变化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