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TL mapping for fiber quality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across multiple generations in segregating population of CCRI 70 被引量:3
1
作者 DENG Xiaoying GONG Juwu +7 位作者 LIU Aiying SHI Yuzhen GONG Wankui GE Qun LI Junwen SHANG Haihong WU Yuxiang YUAN Youlu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9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Background:Cotton is a significant economic crop tha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many domains.Gossypium hirsutum L.is the most important fiber crop worldwide and contributes to more than 95%of global cotto n produ... Background:Cotton is a significant economic crop tha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many domains.Gossypium hirsutum L.is the most important fiber crop worldwide and contributes to more than 95%of global cotto n production.Identifying stab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s)controlling fiber quality and yield related traits are necessary prerequisites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Results:A genetic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with 312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loci and 35 linkage groups using JoinMap 4.0;the map spanned 1 929.9 cM,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between two markers of 6.19 cM,and covered approximately 43.37%of the cotton genome.A total of 74 QTLs controlling fiber quality and 41 QTLs controlling yield-related traits were identified in 4 segregating generations.These QTLs were distributed across 20 chromosomes and collectively explained 1.01%?27.80%of the observed phenotypic variations.In particular,35 stable QTLs could be identified in multiple generations,25 common QTLs were con sistent with those in previous studies,and 15 QTL clusters were found in 11 chromosome segments.Conclusion:These studie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cott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for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 mapping Fiber quality yield QUALITY Multiple generations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花生早熟育种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亮 朱金成 +5 位作者 王睿 史彪 桑玉伟 焦灰敏 何宗铃 水涌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8-1188,共11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早熟、高产、优质、宜机收花生新品种是当前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花生开花特性、开花期与产量的关系、早熟或超早熟花生种质的筛选与创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花生早熟育种研究概况。一批宝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早熟、高产、优质、宜机收花生新品种是当前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花生开花特性、开花期与产量的关系、早熟或超早熟花生种质的筛选与创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花生早熟育种研究概况。一批宝贵的早熟材料(如奇科、狮头企、四粒红、鲁花6号、吉花23、远杂9102)为阐明我国花生遗传基础,以及培育性状稳定的早熟花生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花生重要产量性状、开花期相关性状开展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基因定位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连锁分析、关联分析和BSA-seq等新技术在花生早熟资源挖掘、基因定位、功能标记开发以及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花生科研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早熟育种 开花期 产量性状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的粒型相关性状QTL定位及次级代换系选育
3
作者 张记超 母建妍 +9 位作者 陈文博 王雨昕 莫芸嫣 郑中意 莫倩 朱小燕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共16页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在高产优质稻的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亲本,籼稻R225为供体亲本,筛选获得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共携带18个代换片段,总代换长度为59.9 Mb,平均长度为3.3...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在高产优质稻的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亲本,籼稻R225为供体亲本,筛选获得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共携带18个代换片段,总代换长度为59.9 Mb,平均长度为3.33 Mb。扫描电镜观察和细胞学分析发现:相较于受体亲本日本睛,Z255籽粒增大与颖壳细胞分裂和伸长相关。RT-qPCR结果显示:粒型相关基因在Z255幼穗中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QTL鉴定结果共检测到11个粒型相关QTL,其中粒长4个、粒宽2个、长宽比3个、千粒质量2个,贡献率为2.34%~32.65%。利用MAS法在F 3代群体中选育出了21个包含以上粒型相关QTL的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即2个单片段代换系、9个双片段代换系、8个三片段代换系、1个四片段代换系和1个五片段代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QTL定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3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4
作者 徐文锋 赵雅琦 +3 位作者 王慧婷 田振平 张霞 于肖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
为筛选与高丹草产量性状相关的优良基因,以亲本材料红壳苏丹草(父本)、散穗高粱(母本)及高丹草F 2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在前期已构建的超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上,采用Map QTL 6.0软件对穗、茎叶、分蘖鲜重等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 为筛选与高丹草产量性状相关的优良基因,以亲本材料红壳苏丹草(父本)、散穗高粱(母本)及高丹草F 2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在前期已构建的超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上,采用Map QTL 6.0软件对穗、茎叶、分蘖鲜重等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高丹草F 2代群体的3个产量性状测量值呈正态分布,可用于QTL定位分析。控制3个产量性状的QTL有9个,分布除在1号、3号染色体外的其余8条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穗鲜重的QTLs有2个,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8.1%和10.8%;控制茎叶鲜重的QTLs有4个,其遗传贡献率为7.6%~10.0%;分蘖鲜重的QTLs有3个,其遗传贡献率为8.5%~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产量相关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麦草BC_(1)F_(1)群体的饲草产量相关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宇冬 云岚 +3 位作者 高志琦 李珍 马迎梅 韩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88-3896,共9页
为解析调控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饲草产量的遗传机制,深入开展新麦草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育种,进而为提高和改良新麦草产量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新麦草F 1代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 为解析调控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饲草产量的遗传机制,深入开展新麦草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育种,进而为提高和改良新麦草产量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新麦草F 1代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两个亲本和307株回交子代群体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观测,利用origin 2021软件对表型值进行频度分析检验,随后采用MapQTL 6.0软件进行QTL分析。结果发现:共检测到1个株高QTL,遗传贡献率为10.4%;8个分蘖数QTL,遗传贡献率为10.4%~11.7%;6个基丛径QTL,遗传贡献率为10.5%~11.3%;1个生殖枝数QTL,遗传贡献率为10.5%;7个叶长QTL,遗传贡献率为6.2%~7.2%;6个叶宽QTL,遗传贡献率为6.5%~7.2%;6个冠幅QTL,遗传贡献率为6.3%~7.4%。这7个性状分别定位于连锁群LG1,LG2,LG3,LG5和LG6上。本研究明确了各个QTL位点的遗传效应,为新麦草育种中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产量相关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单穗籽粒产量和穗轴干质量QTL定位分析
6
作者 林海虹 陆建农 +5 位作者 殷学贵 黄冠荣 张柳琴 张肖肖 刘朝裕 左金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5,共12页
蓖麻单穗籽粒产量和穗轴干质量对单株产量有重要影响。为揭示蓖麻单穗籽粒产量和穗轴干质量的遗传基础,利用目标性状有显著差异的杂交组合(9048×16-201)构建了F_(2)和BC_(1)(F_(1)×P_(2))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完备... 蓖麻单穗籽粒产量和穗轴干质量对单株产量有重要影响。为揭示蓖麻单穗籽粒产量和穗轴干质量的遗传基础,利用目标性状有显著差异的杂交组合(9048×16-201)构建了F_(2)和BC_(1)(F_(1)×P_(2))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对主穗和一级分枝穗籽粒产量、穗轴干质量等4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在F_(2)群体中共检测到7/10(CIM/ICIM-ADD)个QTL,其中,主穗籽粒产量、主穗穗轴干质量和一级分枝穗穗轴干质量QTL分别有3/6,3/3,1/1个,总贡献率分别为15.81%/24.09%,2.84%/8.65%,6.49%/6.56%。在BC 1群体中共检测到1/3个QTL,主穗籽粒产量和一级分枝穗穗轴干质量分别有0/2,1/1个QTL,总贡献率分别为0/10.28%,11.60%/10.22%;在检测到的所有QTL中,qPSSY3.1和qPBSADW3.1是稳定QTL,后者同时也是主效QTL,贡献率分别为3.76%~7.00%和6.49%~11.60%。它们重叠分布在RCM920~RCM950标记区间内,共同构成一个QTL簇(QTL-cluster4);还检测到数十对上位性QTL,所有性状的上位性效应占表型总贡献率的比例均在19%以上,表明上位性效应是重要的遗传组分。上述结果为理解蓖麻单穗籽粒产量和穗轴干质量的遗传结构提供了参考,并为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可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单穗籽粒产量 穗轴干质量 QTL定位 主效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割机远程测产系统开发及降噪试验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新成 李民赞 +4 位作者 王锡九 郑立华 张漫 孙茂真 孙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为降低田间振动干扰对谷物产量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增加测产系统的实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谷物智能测产系统。系统包括车载子系统和远程监测子系统2个部分,实现了谷物产量的现场监测... 为降低田间振动干扰对谷物产量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增加测产系统的实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谷物智能测产系统。系统包括车载子系统和远程监测子系统2个部分,实现了谷物产量的现场监测、产量图绘制、远程监控与收获作业管理等功能。车载部分设计了弧形冲量传感器,提出了机械减振和双板差分方法来降低收割机振动对谷物流量测量的影响,采用数字阈值滤波的方法来提高谷物产量的测量精度,并建立了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数学模型。田间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双板回归差分方式滤除干扰的效果优于直接差分,其最大测产误差为8.03%,测产平均误差为3.27%,最大测产误差比直接差分方式降低了7.12个百分点,最后绘制了试验地块的产量分布图。另外,系统的远程监控部分开发了界面友好的收获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谷物产量的远程监测与管理。系统总体运行性能良好,满足了测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传感器 试验 测产 降噪 产量图 精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树人 张漫 汪懋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对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基本组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传感器进行了分析 ;利用单位时间小区谷物产量计算模型和专用产量图生成软件绘制了一块小麦产量数据点图、栅格图和等值线图。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谷物产量 小麦产量 利用 工作过程 应用 等值线图 单位时间 系统设计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GPS的谷物收割机作业综合管理系统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碧贞 黄华 +1 位作者 祝诗平 向必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4-210,共7页
针对在谷物产量测量作业中收割机采用单一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进行定位时定位信息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具有定位和双向通信功能的北斗/GPS双模用户机,其内部采用北斗(BJ-54)和GPS(WGS-84)2种混合定位方式,将... 针对在谷物产量测量作业中收割机采用单一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进行定位时定位信息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具有定位和双向通信功能的北斗/GPS双模用户机,其内部采用北斗(BJ-54)和GPS(WGS-84)2种混合定位方式,将这2种定位方式互补使用,可以解决当使用单一定位情况下定位信息不稳定的问题。利用北斗/GPS双模用户机的定位信息实现谷物收割机行走线路图的测绘;利用北斗卫星的报文通信功能代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短信息服务,实现谷物收割机作业数据的远程传输功能。谷物收割机作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作业管理中心和车载子系统两部分。车载子系统实现收割机的地理位置、收割面积和谷物质量等数据的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给作业管理中心。作业管理中心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绘制出收割机作业轨迹图和产量分布图,同时作业管理中心也可以向收割机发送作业指令,并通过文本语音转换模块将文本内容转换成语音信号输出,实现作业的综合管理与调度。田间产量测量试验表明,系统测量谷物收割面积相对误差为2.9%,谷物产量相对误差为3.47%,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该系统可为南方丘陵山区谷物收割机跨区作业的产量测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割机 农业 数据处理 谷物产量测量 北斗卫星 产量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粮食产量分布信息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苑严伟 张小超 +1 位作者 张银桥 李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3-137,共5页
为了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分布信息,发展数字农业,研究了机收时粮食产量分布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方法。借助于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坐标转换等数据处理,快速生成计划收割区域的数字地图,在机载计算机上实时显示联合收获机行走的轨... 为了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分布信息,发展数字农业,研究了机收时粮食产量分布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方法。借助于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坐标转换等数据处理,快速生成计划收割区域的数字地图,在机载计算机上实时显示联合收获机行走的轨迹。对测产系统各传感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由动态产量数据值及其定位信息,实时绘制采样点粮食产量分布图,结合割台高度信息,实时获取收获面积。借助于后处理手段,对实测数据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得到准确的粮食产量分布。本系统能快速生成待收割区域的数字地图,能实时显示联合收割机行走轨迹、产量波形曲线、产量分布图,实时显示收割面积。粮食产量分布信息数字化,为精准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数字化 全球定位系统 坐标转换 数字地图 轨迹显示 产量图 面积量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丽清 李瑞川 +3 位作者 龚丽农 高连兴 郭森 殷元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7,共6页
为解决花生收获过程中产量监测问题,结合4HBLZ-2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设计了一种智能测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北斗导航车载接收系统、单片微处理器及重量传感器、德国麦希欧接触式在线水分传感器,通过CAN总线接口与上位机连接。将定量... 为解决花生收获过程中产量监测问题,结合4HBLZ-2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设计了一种智能测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北斗导航车载接收系统、单片微处理器及重量传感器、德国麦希欧接触式在线水分传感器,通过CAN总线接口与上位机连接。将定量称重与网格细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收获机测产领域,相较于冲量式测产系统,极大地降低了收获机振动引起的产量累积误差。软件采用跨平台应用程序Qt完成了各传感器数据的实时接收、存储,以及对任意划定地块产量数据的查询,并且能够实现查询产量数据的平面及3D立体渐变色显示。在5种不同工况下对该测产系统进行试验,测试花生收获机工作状态下测产系统的稳定性。在发动机大油门、开动夹持输送装置工况下,产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在田间试验情况下产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收获 测产系统 产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树人 胡鹏 +1 位作者 胡均万 杨洪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2-184,共3页
立足于国产谷物测产系统的需求,开发谷物产量数据处理和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确立了该系统主要功能和系统层次结构,选用了距离反比加权空间产量数据插值(Inverse Distance to Power)算法,采用值过滤和3σ法则滤除粗大产量数据,研究了等... 立足于国产谷物测产系统的需求,开发谷物产量数据处理和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确立了该系统主要功能和系统层次结构,选用了距离反比加权空间产量数据插值(Inverse Distance to Power)算法,采用值过滤和3σ法则滤除粗大产量数据,研究了等值线产量图生成方法,开发了具有空间数据插值、误差产量数据过滤、产量数据统计分布、原始产量点图、栅格图和等值线图的谷物产量图生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农业 测产 产量图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lat算法的谷物流量信号小波去噪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进 王坤 李耀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7,共8页
针对联合收获机在复杂噪声背景作业过程中难以获取可靠的谷物流量信息的难题,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对谷物流量传感器输出信号去噪处理方法。根据流量原始信号和噪声的频谱特性确定小波函数和分解尺度,将采集的流量... 针对联合收获机在复杂噪声背景作业过程中难以获取可靠的谷物流量信息的难题,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对谷物流量传感器输出信号去噪处理方法。根据流量原始信号和噪声的频谱特性确定小波函数和分解尺度,将采集的流量原始信号通过Mallat算法进行小波分解,滤除高频噪声分量重构流量有效信号,由单片机AD通道对流量有效信号进行标定,标定试验后的传感器在不同谷物流量下累积质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68%。利用北斗定位模块进行差分定位提高定位精度,测产装置信息由8051F单片机存储用以绘制农田作业产量图,将设计的测产系统安装在联合收获机上进行模拟水稻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流量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后,谷物流量测量相对误差最大为6.18%,平均相对误差为5.37%。通过对流量传感器输出原始信息进行小波变换,对比小波去噪前后信号的频谱曲线,验证了基于Mallat算法的流量信号去噪和流量有效信息重构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可为研究农业机械复杂作业环境下原始信息去噪与有效信息重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算法 谷物 联合收获机 产量图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获机测产系统性能试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武佳 李民赞 +2 位作者 郑立华 安晓飞 张亚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5-99,105,共6页
引进Ag Leader谷物测产系统,在国产中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平台上开展了测产系统性能试验。谷物测产系统主要由包括流量传感器等在内的多路传感装置、终端显示及控制平台和GPS系统构成。首先进行了系统传感器的标定试验,然后进行了田间小... 引进Ag Leader谷物测产系统,在国产中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平台上开展了测产系统性能试验。谷物测产系统主要由包括流量传感器等在内的多路传感装置、终端显示及控制平台和GPS系统构成。首先进行了系统传感器的标定试验,然后进行了田间小麦的收获试验。将试验获得的产量数据进一步进行了处理,通过产量数据点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值采样点在20 m范围内的的相互依赖程度较高;半方差分析表明,测产区域的产量分布空间变异明显,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的特点。克里格插值后的产量分布图呈现斑状分布的趋势,也直观反映了聚集分布的特征,可以为精细农业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测产系统 精细农业 半方差分析 产量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和图层叠置的精准农业产量图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薛正平 邓华 +1 位作者 杨星卫 刘成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0-144,共5页
作物产量限制因子的提取是精准农业变量施肥的重要环节之一。决策树和G IS图层叠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始终占据决策树全部知识规则的第一次分支,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次为速效磷和碱解氮;产量空间分布与有机质、碱解氮、速... 作物产量限制因子的提取是精准农业变量施肥的重要环节之一。决策树和G IS图层叠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始终占据决策树全部知识规则的第一次分支,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次为速效磷和碱解氮;产量空间分布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高度吻合,平均吻合度分别达到91%、83%和49%。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宁夏暖泉农场小麦产量主要限制因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结论得到生产实际验证,说明运用决策树和G IS图层叠置分析方法挖掘产量限制因子在技术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产量图分析 决策树 图层叠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技术与精确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36
16
作者 彭望禄 Pierre Robert 程惠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1,共3页
介绍了美国精确农业发展现状及当前进行的主要工作 ,阐述精确农业就是信息农业的概念。着重介绍 SS-CM(根据田间具体情况作物管理系统 )系统和 Yield Map产量图在精确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 GIS与精确农业的不可分关系。
关键词 精确农业 SSCM 产量图 GIS 美国 农业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S的冬小麦产量分布图生成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树人 张漫 李民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70,共3页
研究了美国CASEIH公司AFS谷物测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对AgLeader公司SMSbasic3.0农田空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和介绍,其基本功能有:数据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产量图绘制,文档图表显示等。对AFS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设置与标定作了描述,... 研究了美国CASEIH公司AFS谷物测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对AgLeader公司SMSbasic3.0农田空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和介绍,其基本功能有:数据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产量图绘制,文档图表显示等。对AFS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设置与标定作了描述,并利用SMS生成了一块具有空间分布的冬小麦产量图、含水率分布图和地块高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农业 产量图 冬小麦 AFS谷物测产系统 SMS 谷物联合收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农业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被引量:28
18
作者 戎恺 杨星卫 段项锁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精准农业是基于信息和知识支持的集成技术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它是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本文简要介绍了支持精准农业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精准农业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产量图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31
19
作者 秦永生 刘任重 +2 位作者 梅鸿献 张天真 郭旺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2-1821,共10页
中棉所28和湘杂棉2号分别是以中棉所12×4133和中棉所12×8891配制而成的两个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以其F2为作图群体,筛选6000多对SSR引物,利用两群体间27个共有多态位点,通过JoinMap3.0软件整合了一张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 中棉所28和湘杂棉2号分别是以中棉所12×4133和中棉所12×8891配制而成的两个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以其F2为作图群体,筛选6000多对SSR引物,利用两群体间27个共有多态位点,通过JoinMap3.0软件整合了一张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847.81cM的遗传图谱。利用WinQTLCart2.5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两群体8个产量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在中棉所28群体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16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43个QTL;在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20个和66个QTL。在A3、D8、D9等染色体上有QTL成簇分布现象,同时在两个群体中发现一些不受环境影响且稳定遗传的QTL。对考察的8个性状在两个群体中发现12对共有QTL,控制果枝数、衣分和籽指的QTL增效基因位点均来源于共同亲本中棉所12。综合分析推测中棉所12的育种价值主要是通过提高后代的结铃性来实现的。研究结果为棉花产量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割机测产数据中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漫 邝继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4-148,共5页
产量分布图作为实施精细农业的起点与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的基础 ,其精度至关重要 ,而产量数据误差分析与处理则是提高产量分布图精度的关键。通过连续两年使用带有测产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试验 ,并对得到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产... 产量分布图作为实施精细农业的起点与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的基础 ,其精度至关重要 ,而产量数据误差分析与处理则是提高产量分布图精度的关键。通过连续两年使用带有测产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试验 ,并对得到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产量数据中主要存在三类误差 ,即割幅宽度设置误差、填充时间误差和延迟时间误差。讨论了这三类误差的产生原因、识别和处理方法 ,并对小麦和玉米在不同收获条件下的误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割幅宽度设置误差数据所占的比例一般小于 6% ,填充时间误差数据大于 10 % ,延迟时间误差数据小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产系统 误差分析 产量分布图 谷物联合收割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