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cuum Dielectric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Breaker Base on Artificial Current Zero 被引量:20
1
作者 JIANG Zhuangxian ZHUANG Jinwu WANG Chen WU Jin LIU Luhu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I0021-I0021,204,共1页
为了保证新型强迫换流型真空直流限流断路器关断短路电流的可靠性,对该型断路器分断过程的真空介质恢复特性进行研究。设计了与断路器关断过程等效的介质恢复试验方案,通过等效试验结果和理论推演公式的拟合,得到了新型强迫换流型限... 为了保证新型强迫换流型真空直流限流断路器关断短路电流的可靠性,对该型断路器分断过程的真空介质恢复特性进行研究。设计了与断路器关断过程等效的介质恢复试验方案,通过等效试验结果和理论推演公式的拟合,得到了新型强迫换流型限流断路器真空灭弧室触头打开过程的动态介质强度恢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减小燃弧能量、提高触头运动速度可提高真空灭弧室介质的临界击穿电压;综合考虑燃弧时间与燃弧能量及触头开距的关系,随着燃弧时间的增加,真空灭弧室临界击穿电压先减小后增大。所得介质恢复规律可以作为新型断路器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电流开关 电路断路器 限流断路器 真空灭弧室 恢复特性 介质 人工 直流电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and Opening Bouncing Analysis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 with Permanent Magnetic Actuator 被引量:2
2
作者 LIN Xin CAO Chen LI Bin LIU Yang XU Jianyua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72-1777,共6页
关键词 断路器 动态模拟分析 弹簧 关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真空开关的直流配电组合式断路器
3
作者 王永兴 邹积岩 +5 位作者 郭兴宇 陈忠 胡迪 杨为 茅东 柯艳国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以短路故障切除与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的直流系统控保技术是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期攻关重点之一。基于半导体组件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做为核心部件已进入工程示范。为解决断路器的高成本以及试运行中出现的可靠性等问题,文中提出了新... 以短路故障切除与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的直流系统控保技术是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期攻关重点之一。基于半导体组件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做为核心部件已进入工程示范。为解决断路器的高成本以及试运行中出现的可靠性等问题,文中提出了新的组合式直流断路器系统拓扑,把常规直流分支系统中的断路器代之以机械式开关。可大幅度降低整体成本与故障率。基于换流原理的快速直流断路器分闸速度可满足故障电流的发展,有望直接用于直流系统的控保。尝试用交流配电自动化的SCADA概念重建软件平台,创新直流配电系统拓扑,以更高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优势,为分布式多种能源智能组网给出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直流断路器 重合器 配电自动化 快速真空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罐式多断口真空断路器气体绝缘与沿面闪络特性
4
作者 程显 郭龙雨 +2 位作者 杜帅 葛国伟 鲁文龙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20-2630,共11页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提出,采用自然气体绝缘与真空灭弧室开断的环保型罐式真空断路器是高压、超高压领域替代SF6断路器的有效手段,其绝缘气体选型方案与真空灭弧室陶瓷沿面闪络特性尚不清晰。首先进行了自然环保型绝缘气体干燥空气与...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提出,采用自然气体绝缘与真空灭弧室开断的环保型罐式真空断路器是高压、超高压领域替代SF6断路器的有效手段,其绝缘气体选型方案与真空灭弧室陶瓷沿面闪络特性尚不清晰。首先进行了自然环保型绝缘气体干燥空气与CO_(2)雷电冲击绝缘击穿试验,提出了环保型气体绝缘方案。其次,进行了环保型气体绝缘条件下真空灭弧室陶瓷外壳沿面闪络特性研究,并分析了中封环处气体-陶瓷-金属三结合点对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9 MPa干燥空气与0.9 MPa CO_(2)可满足罐式多断口真空断路器绝缘配置要求;真空灭弧室沿面闪络电压随着气压增加而增大并呈现略微饱和趋势,0.9 MPa干燥空气真空灭弧室沿面闪络电压达到202.98 kV,中封环的引入使沿面闪络电压下降8.47%;金属微粒长度5 mm、距离高压端5 mm时陶瓷外壳沿面闪络电压幅值降低相对最大为49.67 kV;中封环的引入使此处表面电荷密度由6.62μC/m^(2)增至21.54μC/m^(2),导致其沿面闪络电压下降。以上结果可为超高压领域发展环保型罐式真空断路器提供理论依据与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绝缘气体 罐式断路器 雷电冲击电压 真空灭弧室 沿面闪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提升真空开关内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信号研究
5
作者 陈家伟 刘佳琪 +3 位作者 袁欢 杨爱军 王小华 荣命哲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针对真空开关带电检测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技术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表面纳米化技术,系统研究了低气压下不同延迟时间、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对铜靶材光谱信号的增强规律。结果表明,金... 针对真空开关带电检测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技术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表面纳米化技术,系统研究了低气压下不同延迟时间、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对铜靶材光谱信号的增强规律。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在低气压下可显著增强光谱信号,并将检测限降低至10-4Pa,5nm粒径在100ns延迟时间下增强效果最优,最大增强倍数达13.55倍,平均增强倍数达到6.77倍。随着气压升高,增强效果呈线性下降,但金纳米粒子仍能有效抑制气压对等离子体辐射的负面影响。此外,金纳米粒子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延长了等离子体信号持续时间,使等离子体束缚在膨胀的初始阶段,并提高辐射积分强度拟合精度R2至0.9998。本研究揭示了金纳米粒子在低气压下的增强机制,为真空断路器真空度在线检测提供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纳米粒子 真空开关 真空度 信号增强 光谱分析 在线检测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空电弧伏安特性的大电流真空多断口并联动态均流特性
6
作者 韩翔宇 杨飞 +3 位作者 陈洪斌 李刚 孙晋茹 荣命哲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2-1933,共12页
高压、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是发电厂的关键电力开关设备,其额定电流与故障电流均超出了单个真空灭弧室的容量极限,需并联多个真空灭弧室。针对真空多断口并联动态燃弧过程中的均流问题,搭建了真空燃弧实验平台,开展了40~80 kA大电流燃弧... 高压、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是发电厂的关键电力开关设备,其额定电流与故障电流均超出了单个真空灭弧室的容量极限,需并联多个真空灭弧室。针对真空多断口并联动态燃弧过程中的均流问题,搭建了真空燃弧实验平台,开展了40~80 kA大电流燃弧实验,并用高速摄影仪同步拍摄电弧形态。根据大电流真空电弧的伏安特性将燃弧过程划分为瞬态起弧阶段、电弧演变的非稳定阶段和电弧演变的稳定阶段,详细分析了电弧形态、电流等级对伏安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不同燃弧阶段下伏安特性的大电流真空电弧的电路模型,电弧电压的仿真误差最大仅为弧压极值的4.99%。之后,建立了大电流真空多断口并联均流的仿真拓扑,研究了起弧延时和支路阻抗对动态均流的影响规律,并阐明了最佳起弧延时的绝对值会随着静态均流系数的降低而提高。最后,开展了100 kA真空多断口并联均流实验,成功实现了较好的均流效果,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预测能力。该结论将为高压、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开断性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断路器 真空多断口 伏安特性 静态均流特性 动态均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磁触头间弧根运动及阳极动态行为研究
7
作者 姜雨孜 修士新 +2 位作者 林杏宇 安珉昊 王嘉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717,共10页
真空断路器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横向磁场技术作为一种磁控开断的关键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和控制真空电弧行为、减轻触头烧蚀。当前横磁触头间真空电弧与阳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实验难以全面观察到电弧与... 真空断路器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横向磁场技术作为一种磁控开断的关键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和控制真空电弧行为、减轻触头烧蚀。当前横磁触头间真空电弧与阳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实验难以全面观察到电弧与阳极之间的演变过程。因此,建立了一个横磁触头间弧根运动及阳极动态行为二维瞬态仿真模型,实现了对真空电弧-阳极表面的界面追踪。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横向磁场作用下弧根运动与阳极区熔池热过程相互影响的规律性特征,进一步讨论了蒸发效应、触头材料特性以及热流密度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阳极表面温度的整体上升将加速弧根的运动,同时弧根的运动行为又会影响阳极的温度和熔化状态的分布。当输入到阳极的热流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时,虽然弧根的移动速度有所增加,但由于冷却时间不足,烧蚀程度仍会加剧。该模型的建立解析了横磁触头间电弧与阳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触头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及进一步优化真空断路器性能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阳极熔池 横磁触头 真空电弧 弧根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并联真空断路器磁屏蔽结构设计与优化
8
作者 李颖卓 陈立学 +2 位作者 何莹辉 江林岳 徐晟钦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65-3075,共11页
多路并联是发电厂侧真空断路器(vacuum circuit breaker,VCB)的发展趋势,并联导致的邻近效应和磁偏弧现象影响着VCB开断性能。首先,进行6路并联VCB有限元仿真,研究开断过程中邻路横向磁场(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TMF)作用下触头片... 多路并联是发电厂侧真空断路器(vacuum circuit breaker,VCB)的发展趋势,并联导致的邻近效应和磁偏弧现象影响着VCB开断性能。首先,进行6路并联VCB有限元仿真,研究开断过程中邻路横向磁场(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TMF)作用下触头片的邻近效应和真空电弧截面的TMF分布。为了屏蔽邻路TMF,设计了一种非等厚铝屏蔽罩,并研究了铝屏蔽罩的磁场分布特性和涡流损耗特性,接着构建了以屏蔽罩开口处厚度、中部厚度、半径和长度为输入,电弧截面TMF分布的径向不对称度和屏蔽罩涡流损耗分别为输出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模型,并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NSGA2)对屏蔽罩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屏蔽罩开口处厚度为14.50 mm、中部厚度为5.53 mm、半径为110.12 mm、长度为258.81 mm时,屏蔽罩具有较高的屏蔽能力和较小的涡流损耗。最后检验了铝屏蔽罩在VCB开断过程中的瞬态屏蔽能力,结果表明铝屏蔽罩对于三相短路故障开断时的邻路横磁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横向磁场 屏蔽罩 涡流损耗 RBF神经网络 NSGA2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非同步关合直流预击穿特性
9
作者 王毅钊 陈兴贵 +3 位作者 韩寅峰 左晓婧 耿云 姚晓飞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6,共6页
由于受各断口合闸操动分散性、触头表面状况迥异、真空间隙击穿电压的分散性等影响,双断真空断路器的关合预击穿现象往往表现为各断口的非同时预击穿。现阶段仍缺乏串联真空间隙的非同步关合预击穿特性相关研究,文中目标是实验研究双断... 由于受各断口合闸操动分散性、触头表面状况迥异、真空间隙击穿电压的分散性等影响,双断真空断路器的关合预击穿现象往往表现为各断口的非同时预击穿。现阶段仍缺乏串联真空间隙的非同步关合预击穿特性相关研究,文中目标是实验研究双断口真空断路器非同步关合的预击穿开距和预击穿电压分布的特性。实验以两个串联连接的12kV商用真空灭弧室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关合实验条件:两个断口同步关合、低压侧比高压侧快1ms关合、高压侧比低压侧快0.5ms关合、高压侧比低压侧快0.2ms关合,用以模拟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非同步关合情况。实验获得了各个断口的50%预击穿开距d50和50%预击穿电压U50威布尔分布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压侧断口比低压侧断口快0.2ms关合的情况下,由于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分压效应,两个断口的预击穿开距分散性比同步关合时更小;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非同步关合操作会改变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分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断口断路器 预击穿特性 预击穿开距 真空断路器 真空灭弧室 非同步关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横磁真空灭弧室电弧运动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刘晓明 赵媛媛 +1 位作者 陈海 闻福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4,共8页
在故障开断过程中,横磁真空灭弧室内部的金属蒸气电弧等离子体受横向磁场的作用沿触头表面高速运动,电弧动态演化行为直接影响真空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文章结合断路器机构运动特性曲线,建立12 kV/1250 A/25 kA真空灭弧室横磁触头系统三... 在故障开断过程中,横磁真空灭弧室内部的金属蒸气电弧等离子体受横向磁场的作用沿触头表面高速运动,电弧动态演化行为直接影响真空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文章结合断路器机构运动特性曲线,建立12 kV/1250 A/25 kA真空灭弧室横磁触头系统三维磁场有限元模型,研究伴随开断进程极间磁场和电弧所受磁吹力变化规律,并探究机构运动特性对开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机构速度特性可以增大电弧弧根在触头表面的旋转速度,但同时会减弱极间磁场。此外,通过仿真分析触头结构参数对电弧作用力的影响,发现将槽隙起点向触头外侧移动或减小槽隙宽度均有利于电弧跨越槽隙,减小电弧在触头表面的停滞时间,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开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真空电弧等离子体 横向磁场 操作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条件下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特性
11
作者 薛振华 孙继星 +4 位作者 闫胜春 张坤 刘继永 刘焱 刘洋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8,共9页
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现象会引发过电压,造成高压设备绝缘劣化加剧。针对该问题开展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特性试验研究,搭建针对40.5kV真空断路器耐压试验平台,获得真空断路器触头间距、回路电流及关合过程涌流对重击穿次数、... 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现象会引发过电压,造成高压设备绝缘劣化加剧。针对该问题开展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特性试验研究,搭建针对40.5kV真空断路器耐压试验平台,获得真空断路器触头间距、回路电流及关合过程涌流对重击穿次数、击穿电压及持续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真空断路器触头间距增大,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次数减少、重击穿电弧持续时间增加;随试验系统回路电流增大,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次数增加、击穿电压波前陡度及重击穿电弧持续时间增加;随真空断路器关合过程涌流幅值增加,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次数及重击穿电弧持续时间增加。本研究为40.5kV真空断路器的预防性试验及耐压试验方法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真空断路器 过电压 重击穿 触头间距 回路电流 关合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的凸轮优化设计
12
作者 汤凯航 顾乐 +4 位作者 苏海博 刘俊翔 毕凡 彭振搏 李兴宇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1,共9页
在全球提倡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真空断路器被认为是实现高压开关无氟化的重要技术方案,其机械特性是电气性能实现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真空灭弧室独特的性能,目前126 kV真空断路器配用弹簧操动机构在合闸过程中存在合闸不到位的问题。因... 在全球提倡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真空断路器被认为是实现高压开关无氟化的重要技术方案,其机械特性是电气性能实现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真空灭弧室独特的性能,目前126 kV真空断路器配用弹簧操动机构在合闸过程中存在合闸不到位的问题。因此文中以126 kV真空断路器配用CT弹簧操动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输出与负载匹配特性分析计算,基于其匹配优劣结果阐述了一种机构凸轮优化的设计方法,优化后的凸轮通过输出与负载匹配特性分析,结果证明匹配度良好,可以实现可靠合闸。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和样机试验,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弹簧操动机构 凸轮轮廓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压电容对双断口真空断路器预击穿特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洪伟 徐学帅 +2 位作者 熊晓川 黄博 马留二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能够有效提高耐受电压水平,显著降低重燃率,进而提升无功投切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文中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在直流电压下不并联均压电容以及并联均压电容条件下关合时的预击穿特性,包括预击穿...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能够有效提高耐受电压水平,显著降低重燃率,进而提升无功投切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文中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在直流电压下不并联均压电容以及并联均压电容条件下关合时的预击穿特性,包括预击穿开距及其分散性、预击穿电压、预击穿场强,并计算其威布尔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并联合理大小的均压电容(约100 pF)可以使双断口分压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改善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预击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均压电容的增大,当均压电容值超过500 pF后,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预击穿特性将会变差。文中的研究可以为双断口真空断路器从减小电气分散性角度提高相控关合精准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 预击穿特性 均压电容 相控关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容均压方式下双断口真空断路器预击穿特性研究
14
作者 王成龙 李洪伟 +2 位作者 徐学帅 熊晓川 黄博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1,共15页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能够充分利用短真空间隙的优异绝缘性能,显著降低容性电流开合过程中的重击穿概率,提高投切电容器组的性能。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采用阻容均压方式时的预击穿特性,包括预击穿电压、预击穿开距及其分散性...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能够充分利用短真空间隙的优异绝缘性能,显著降低容性电流开合过程中的重击穿概率,提高投切电容器组的性能。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采用阻容均压方式时的预击穿特性,包括预击穿电压、预击穿开距及其分散性,并计算其威布尔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电压幅值如何,高压电阻都可以通过阻断从均压电容流向真空灭弧室的放电电流来延缓击穿过程,显著提升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预击穿特性。对于串联电阻和桥接电阻两种阻容均压方式,桥接电阻可以减少电路中使用的电阻数量,降低断路器成本和体积,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真空断路器在工作时的散热问题。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阻容均压方式下降低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关合的电气分散性角度和提高相控关合精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 阻容均压 预击穿特性 相控关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过零回路的限峰限流装置设计及限流特性分析
15
作者 余银钢 潘天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187,共10页
工矿企业的配电网系统短路电流超标是威胁设备稳定运行的最严重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LC串联再并联于主断路器的电气回路,其电流频率约为1.3 kHz。该高频电流与系统短路故障电流同时流过主断路器,强制短路电流提前过零,实现真空环境下... 工矿企业的配电网系统短路电流超标是威胁设备稳定运行的最严重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LC串联再并联于主断路器的电气回路,其电流频率约为1.3 kHz。该高频电流与系统短路故障电流同时流过主断路器,强制短路电流提前过零,实现真空环境下电气开断的短路限流策略。该策略设计一种分闸时间小于1.2 ms的超高速真空断路器和LC高频振荡回路并联的强制过零单元,可及时切断主回路并投入限流电抗器,实现对短路电流的有效抑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限流装置的运行机制、关键参数设计以及该技术在实际配电网中的应用潜力。通过仿真与实体试验验证,所设计的限流装置能够将短路峰值限制在实际值的70%以下,显著降低短路电流的峰值水平,有效减轻对配电网设备的冲击,进而显著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高频振荡回路 强制过零 超高速真空断路器 限峰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过分相VCB延时断开故障测试及原因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传铭 楚天罡 +4 位作者 张作钦 刘育欣 陈星 景所立 杨泽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159,共7页
高速列车车载真空断路器(VCB)性能是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近年来,国外某型号动车在过分相时出现VCB延时断开故障,导致只能通过降弓方式来预防带电过分相引发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推测其原因是VCB触头间电弧烧蚀或牵引... 高速列车车载真空断路器(VCB)性能是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近年来,国外某型号动车在过分相时出现VCB延时断开故障,导致只能通过降弓方式来预防带电过分相引发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推测其原因是VCB触头间电弧烧蚀或牵引变压器合闸时刻励磁涌流导致的VCB过载造成。主要针对牵引变压器合闸励磁涌流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测试和PSCAD仿真探究励磁涌流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可达到的最大值。结果表明,列车过分相VCB完成合闸后实测最大电流达到756.67 A,不会对VCB触头造成实质性损伤。牵引变压器励磁涌流大小主要受VCB合闸电压相角和变压器铁芯剩磁影响,且励磁涌流并非导致VCB触头熔焊的主要因素,VCB合断时触头间的电弧烧蚀才是造成VCB触头熔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列车 过分相 励磁涌流 真空断路器 牵引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合闸过电压故障机理兮析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明锐 张宁川 刘正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9,94,共7页
[目的]动车组出分相时,断路器合闸产生的过电压会加剧高压设备的绝缘老化,研究合闸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动车组主电路绝缘匹配和设备选型具有理论意义。[方法]结合动车组主电路结构和过分相过程,分析其正常运行方式下操作过电... [目的]动车组出分相时,断路器合闸产生的过电压会加剧高压设备的绝缘老化,研究合闸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动车组主电路绝缘匹配和设备选型具有理论意义。[方法]结合动车组主电路结构和过分相过程,分析其正常运行方式下操作过电压的形成原因。考虑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特性对过电压的特殊影响,建立动车组主电路仿真模型;对比研究动车组主电路合闸过电压特征,得出主回路状态动作时刻、动车组高压电缆参数、接触网参数及设备特性对过电压的影响规律。[结果及结论]极端状态下过电压峰值为工频电压峰值的2.39倍,接近《高速动车组整车试验规范》规定的2.4倍,在极端工况下产生的过电压会对动车组高压设备的绝缘性能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击穿现象。因此,需采取如采用相控合闸技术控制断路器在目标相位闭合、选择单位分布电容较小的高压电缆、改进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等相关措施进行防范,以有效降低动车组合闸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真空断路器 弹跳特性 操作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机械开关及其直流快速转移应用
18
作者 程显 白青林 +2 位作者 葛国伟 陈鸿源 杜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4-1473,共10页
为提升中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自然换流性能,该文提出一种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机械开关,分析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用于电流转移性能的工作原理。并基于此设计了双超程联动的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开关实验样机,研究了气体类型、气压、... 为提升中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自然换流性能,该文提出一种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机械开关,分析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用于电流转移性能的工作原理。并基于此设计了双超程联动的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开关实验样机,研究了气体类型、气压、触头结构、触头材料等参数对电弧电压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W70Cu桥式两触点结构,采用H2和N2体积比为2:3、气压为0.3 MPa的氢氮混合气体,弧压可由20 V提升到120 V,电流转移时间由1 900μs缩短至300μs。同时测试了静态瞬态开断电压(TIV)分布特性,真空间隙承担主要电压(55%),串联整机耐压水平为20 kV。验证了真空与气体一体化串联开关应用于中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与气体串联 中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弧压特性 电流转移特性 电压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信息熵与多元变分模态分解的电缆局放信号去噪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晓卫 王雪 +2 位作者 王毅钊 张志华 梁振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100-4115,4152,共17页
局部放电(PD)检测是评估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状态的主要手段。针对电缆终端与中间接头局部放电现场检测时存在白噪声、周期性窄带干扰,以及去噪过程中自适应性较弱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信息熵与新型自适应多元变分模态分... 局部放电(PD)检测是评估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状态的主要手段。针对电缆终端与中间接头局部放电现场检测时存在白噪声、周期性窄带干扰,以及去噪过程中自适应性较弱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信息熵与新型自适应多元变分模态分解的去噪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多元变分模态分解,重组信号并转换成灰度图像,进而计算图像一维信息熵。在考虑算法执行效率的同时,将Pearson相关系数与图像信息熵优化算法的模态参数相结合。其次,通过计算各本征模态分量的峭度来判定其主导分量的性质特征,利用峭度对噪声敏感的特性区分PD特征信息与噪声干扰分量,进而对噪声干扰分量进行3σ准则滤波。最后,通过新型改进小波阈值算法得到去噪信号。利用该方法对PD信号进行去噪,并与基于Spearman的变分模态分解(S-VMD)法、自适应集合经验模态分解(NAEEMD)法、短时傅里叶变换-奇异值分解(STFTSVD)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现场PD信号具有良好的抑噪性能,且耗时少、执行效率高、工程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变分模态分解 局部放电 图像信息熵 峭度 电力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间隙异步联动的一体化高压真空灭弧室电场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国伟 王文博 +2 位作者 程显 陈辉 段晓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55-5564,共10页
输电等级真空灭弧室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行业级难题,为克服单断口真空灭弧室绝缘瓶颈和多断口串联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间隙异步联动的一体化高压真空灭弧室结构,该结构采用辅间隙与主间隙串联异步联动,辅间隙协助主间隙绝... 输电等级真空灭弧室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行业级难题,为克服单断口真空灭弧室绝缘瓶颈和多断口串联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间隙异步联动的一体化高压真空灭弧室结构,该结构采用辅间隙与主间隙串联异步联动,辅间隙协助主间隙绝缘和灭弧,有望实现252kV及以上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的工程应用。建立了两间隙异步联动的一体化高压真空灭弧室电场仿真模型,分析了进出线方向、主辅间隙、屏蔽罩等对电场强度和电压分布关系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屏蔽罩结构和环形陶瓷分压电容器等分压措施对电场提升的效果。研究表明:静端盖为出线端、动端盖为进线端时,主间隙开距为60 mm、辅助间隙开距为30 mm可以满足分压关系按照开距大小分布,最大电场强度相比于长间隙开距60 mm时降低27.3%。外部并联环形陶瓷分压电容器可以满足双向分断的要求,进线端在静端盖时外部并联环形陶瓷分压电容器灭弧室相较于未并联电容的灭弧室最大电场强度降低30%左右,初步说明了基于两间隙异步联动的一体化高压真空灭弧室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可为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研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间隙真空灭弧室 单断口真空断路器 均压措施 异步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